归园田居其公开课全国一等奖【精选】

合集下载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 课件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 课件
2、彻底悔悟。“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 人事,皆口腹自役。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彻底悔悟:“守拙归园田”
明确:守拙,即守住“正直善良”的本性。东晋末年 权力之争剧烈,官员皆是尔虞我诈左右逢源,没有这 种本领就无法得意于仕途。所以,正直良善之辈就会 感到压抑束缚,为了守住自己的本心,归园田是他最 好的归宿。
五、课后练习
1、背诵本诗。 2、诵读陶渊明的其他四首《归园田居》。 3、以《我看陶渊明》为题写一段话。
再读品味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四、拓展阅读
诵读陶渊明的其他四首《归园田居》。
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 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 很短。几度出仕,四十一岁还家归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明确: 1、矛盾心态
家庭:“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 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儒家思想的影:有“大济苍生”的抱负。
现实:官场黑暗,政治腐败,仕途不得志, 难以施展抱负。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 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 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 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 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 天命复奚疑!”
《归园田居》其一

归园田居(赛课一等奖)通用课件

归园田居(赛课一等奖)通用课件

课堂辩论:现代社会是否需要回归自然
总结词
通过课堂辩论,学生可以探讨现代社会是否需要回归自然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
详细描述
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就现代社会是否需要回归自然进行辩论。学生可以结合《归园田居》的主题和 陶渊明的思想,从环境保护、精神需求、生活品质等方面展开辩论。通过激烈的讨论和交流,学生可 以拓宽思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归园田居》主题的理解。
1. 课程导入(5分钟)
课程安排
2. 作品赏析(15分 钟)
4. 总结与反思(15 分钟)
3. 课堂互动(10分 钟)
课程安排
总结课程要点和重点。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成果,提出改进建议。
02
陶渊明与《归园田居》
陶渊明的生平与思想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是中国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的 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是田园诗 派的开创者,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 ”。
VS
详细描述
学生需要选择一首与《归园田居》风格相 近的田园诗歌,进行深入的阅读和分析。 学生需要了解诗歌的主题、意境、表现手 法等方面的特点,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文学 评论。
写作训练:我的田园生活
总结词
通过写作训练,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田园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
详细描述
学生需要以“我的田园生活”为题,写一篇短文。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 生活经历和感受,描述田园生活的美好和宁静。学生需要注意语言的流畅性和表达的准
陶渊明的思想
陶渊明深受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影 响,他主张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平 静和淡泊名利,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 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归园田居》的创作背景
社会背景

归园田居公开课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归园田居公开课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归园田居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归园田居的背景和特点。

2. 学习归园田居的构图和创作技巧。

3. 提高学生的绘画和创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归园田居的特点和构图技巧。

2. 学习如何观察和表现自然景物。

三、教学准备1. 归园田居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画笔、画纸等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归园田居的背景和特点。

介绍归园田居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在山水之间修建的庭院别墅,以及他们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表达方式。

2. 学习构图技巧(1)展示归园田居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其中的构图特点。

(2)解读归园田居构图的要点,如层次感、透视关系等。

(3)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归园田居构图的技巧。

3. 观察和表现自然景物(1)让学生外出实地观察自然景物,如花草树木、湖泊山川等。

(2)引导学生关注细节,观察景物的形态、颜色和纹理等。

(3)回到教室后,让学生用绘画工具表现所观察到的自然景物。

4. 提高创作能力(1)组织学生进行创作训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感受绘制归园田居的图画。

(2)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和风格,发挥他们的创作潜力。

5. 展示和评价(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2)教师给予学生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提高绘画和创作技巧。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归园田居的背景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归园田居构图的技巧,并且提高了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展示和评价环节,学生学会了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提升了对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归园田居其公开课全国一等奖PPT22页

归园田居其公开课全国一等奖PPT22页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开课全国一等奖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归园田居(其一)》赛课一等奖

《归园田居(其一)》赛课一等奖

古典诗歌传承与发扬思考
传承古典诗歌精神
古典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 们应该传承其精神内涵,学习其
艺术手法,发扬其文化价值。
融合现代审美理念
在传承古典诗歌的基础上,我们应 该融合现代审美理念,创新诗歌形 式和内容,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 审美需求。
推广古典诗歌教育
通过推广古典诗歌教育,让更多的 人了解和欣赏古典诗歌的魅力,提 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学术交流与研究
开展跨文化的学术交流和 研究活动,深入探讨东西 方田园诗意象的异同点及 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06 教育应用推广及实践案例 分享
中学语文课程中《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归园田居(其一)》的学习, 让学生理解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 容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 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课外拓展活动:陶渊明诗歌朗诵会
1 2
活动目的
通过朗诵陶渊明的诗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 人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和艺术修养。
活动内容
组织学生自选陶渊明的诗歌进行朗诵,配以适当 的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3
活动形式
可以采用班级、年级或学校等不同规模的组织形 式,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和点评,提高学生的 参与度和活动效果。
诗中描绘的田园景象, 体现了诗人远离尘世 喧嚣、追求宁静生活 的愿望。
追求自由、忘却名利价值观体现
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找到了心灵 的自由,摆脱了世俗的束缚。
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漠 和超脱,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满 足。
通过田园生活的描绘,诗人传 达了一种不受外界干扰、独立 自主的生活态度。
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意义
教育创新实践:将古典诗歌融入现代生活

归园田居其一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古代文人的归园田居生活,并能够描述其特点;- 理解《归园田居其一》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归园田居其一》的诗句,理解其中的意义;- 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描述古代文人的归园田居生活。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热爱;- 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欣赏。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归园田居其一》的意境和主题;- 描述古代文人的归园田居生活。

2. 教学难点:- 分析《归园田居其一》诗歌的意义;- 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描述古代文人的归园田居生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古代文人对于归园田居的向往,了解他们对于自然环境的倾慕和热爱。

2. 学习课文(15分钟)- 让学生阅读《归园田居其一》诗歌,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主题。

- 解读诗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 分析诗歌(20分钟)- 分组讨论《归园田居其一》诗歌的诗句,分析其中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 每个小组进行汇报,共同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意义。

4. 活动讨论(2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古代文人的归园田居生活,了解他们追求的生活理想和价值观。

- 学生可以结合诗歌中的描写和自己的理解,展开讨论。

5. 总结归纳(10分钟)- 教师总结讨论的结果,帮助学生梳理归园田居的特点和魅力。

- 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对于归园田居主题的理解。

6. 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理想的归园田居生活,并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归园田居其一》诗歌;2. 分组讨论的材料;3. 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成果。

五、教学评估: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2.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汇报结果;3. 学生的述说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学生到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进行野外写生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秘;2. 带领学生学习其他古代文人的诗歌作品,拓宽学生对于归园田居主题的理解和欣赏能力;3.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例如制作临摹古代文人书法作品的书签等。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优质教案精选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优质教案精选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优质教案精选《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教案如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歌与散文》单元,详细内容为《归园田居·其一》。

这首诗描绘诗人陶渊明对田园生活向往和赞美,表达归隐田园决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诗中重点词汇,解陶渊明生平及其创作背景,体会诗歌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讨论,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崇尚田园生活,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意境和情感理解,以及对陶渊明归隐田园原因认识。

2. 教学重点:分析诗中意象、修辞手法,体会诗人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田园风光画,让学生描述画面内容,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兴趣。

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人情感。

3. 讲解:分析诗中意象、修辞手法,讲解陶渊明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4. 例题讲解:以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例,分析其意境和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诗中其他句子,进行意境分析和情感体会。

6. 讨论与交流:分组讨论,每组分享一首自己喜欢田园诗,并简要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六、板书设计1. 《归园田居·其一》2. 诗人:陶渊明3. 诗歌意境:田园风光、归隐田园4. 重点词汇:采菊、东篱、南山、悠然、归园田居5. 修辞手法:意象、对比、抒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归园田居·其一》意境和情感,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谈谈你对田园生活看法。

2. 答案示例:在分析意境和情感基础上,表达对田园生活向往和赞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诗歌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