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整理精校版)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教案设计(优秀4篇)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教案设计(优秀4篇)《归园田居》(其一篇一guī yuán tián jū qí yī归园田居其一táo yuān míng陶渊明shǎo wú shì sú yùn ,xìnɡ běn ài qiū shān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wù luò chén wǎnɡ zhōnɡ ,yí qù sān shí nián 。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jī niǎo liàn jiù lín ,chí yú sī ɡù yuān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kāi huānɡ nán yě jì ,shǒu zhuō ɡuī yuán tián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fānɡ zhái shí yú mǔ ,cǎo wū bā jiǔ jiān 。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yú liǔ yīn hòu yán ,táo lǐ luó tánɡ qián 。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ài ài yuǎn rén cūn ,yī yī xū lǐ yān 。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ɡǒu fèi shēn xiànɡ zhōnɡ ,jī mínɡ sānɡ shù diān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hù tínɡ wú chén zá ,xū shì yǒu yú xián 。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精品教案精选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精品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词单元《归园田居·其一》。
教学内容包括全诗解析,重点在于把握陶渊明对田园生活向往和赞美,以及对官场生活厌倦。
具体章节内容为:诗句朗读与解析、主题思想提炼、艺术特色鉴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朗读、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掌握诗词基本分析方法,解陶渊明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田园生活热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深入解析,陶渊明思想情感理解。
2. 教学重点:朗读与赏析《归园田居·其一》,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热爱和向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田园风光图片,让学生谈谈对田园生活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主题。
2. 朗读:让学生齐读全诗,注意语音、语调、节奏,感受诗歌韵律美。
3. 解析:对全诗进行逐句解析,分析诗中意象、手法等,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深层含义。
4. 例题讲解:以诗句“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为例,分析诗人对官场生活厌倦和对自由向往。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诗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中艺术特色,并分享自己观点。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全诗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1. 《归园田居·其一》2. 内容:作者:陶渊明主题:田园生活向往与赞美艺术特色:意象丰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3. 结构:起、承、转、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选取诗中一个意象,分析其在诗中作用,不少于200字。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把握诗人情感,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教案(优秀11篇)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教案(优秀11篇)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学习诗歌素描,以写促读。
【教学重点】对《归园田居(其一)》进行素描。
【教学难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巧用诗歌中的元素构思文章。
【学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1、导入新课:大部分同学为了使文章富有文采往往把诗歌嵌入文章当中去,那么你们知道诗歌还有一种利用的方式吗,那就是诗歌素描。
一首诗歌,就是一个灵魂,一首诗歌,就是一段经历,一首诗歌,一幅美景,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巧用诗歌中的元素,来做一篇文章。
2、概念介绍:素描:文学上指文句简洁、不加渲染的朴素描写。
素描即改写,只是这种改写更加灵活、自由。
在记诵的基础上,用文字传达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可以以诗歌内容为原型,也可以改编内容,改造其中的人物、事件。
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换成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
3、投影: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菊花人生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
早上,雾色渐渐散去。
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4、《归园田居》素描练习:练习1:“园田”扩展练习:陶渊明向往的是园田生活,请你根据《归园田居》提供的信息,通过自己的想象加工,描绘一下的田园风光。
(注意:不是翻译)练习时间:10分钟。
学生展示片断,教师点评。
教师示范:透过晨雾暮霭,陶渊明与家人葛衣芒鞋,荷锄园田;在屋子周围的柳树和桃树伸展出最迷人姿态的季节里,他与友人在树下饮酒作诗畅聊至天明。
那时,炊烟从远处村落袅袅升起,雏鸟刚刚发出稚嫩的鸣叫,姿态骄傲的公鸡在树颠呼喊天明,远处农家大黄狗的嬉戏,惊醒了熟睡中的小儿……这一切在他的眼里都那么自然,虽清贫但宁静,虽守拙但归真。
2024年《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精彩教案精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精彩教案精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2.分析诗句中的意象,感受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背诵并默写诗句。
三、教学难点1.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
2.理解诗句背后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的题目《归园田居》,猜测诗的内容。
2.初读诗句(1)学生自主朗读诗句,注意节奏和韵律。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感受诗的韵味。
3.分析诗句(1)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意象,如“归园田居”、“鸟鸣”、“草色”等。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意象,体会诗的意境。
(3)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等。
4.感悟情感(1)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情感,如“悠然见南山”、“心远地自偏”等。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情感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
5.背诵诗句(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背诵诗句,注意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主背诵,加强记忆。
6.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7.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2)写一篇关于《归园田居》其一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诗的意境。
2.在分析诗句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3.背诵诗句的环节,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课堂小结环节,学生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5.作业布置环节,结合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及注释。
2.陶渊明简介及创作背景资料。
3.相关诗歌鉴赏文章。
七、教学建议1.在分析诗句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关键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的意境。
2.在感悟情感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3.在背诵诗句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背诵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精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二《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归园田居》其一。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并背诵全诗,分析诗歌的意象、手法和情感,探讨陶渊明归隐田园的背景及其在诗中的体现。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归园田居》诗歌的基本内容,能够背诵全诗。
2. 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象、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3. 了解陶渊明归隐田园的背景,理解其归隐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中的意象、手法分析,诗人情感的理解。
教学重点:全诗的理解、背诵,陶渊明归隐背景的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田园风光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进而引入课题。
2. 初读诗歌:学生自读全诗,理解诗意,了解诗歌背景。
3. 精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分析诗歌,讲解意象、手法,体会情感。
4.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中的意象和手法,阐述其表达的意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找出诗中的其他意象,分析其作用。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陶渊明归隐田园的背景,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归园田居》其一2. 诗人:陶渊明3. 重点词语:误落、尘网、三十年、田园、归隐4. 主要内容:意象、手法、情感、背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归园田居》诗歌中的意象,结合背景,阐述诗人的归隐情怀。
2. 答案:要点包括:意象分析、手法运用、诗人情感、归隐背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了解其诗歌特点,进一步体会其归隐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意象、手法的分析。
2. 诗人情感的理解。
3. 陶渊明归隐背景的了解。
4. 作业设计中作业题目的答案。
一、诗歌意象、手法的分析《归园田居》诗歌中的意象丰富,手法巧妙。
2024年《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

2024年《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第四单元《田园诗》中的《归园田居·其一》。
详细内容包括对诗的背景、作者陶渊明的介绍,诗句的解析,意境的体会,以及与田园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归园田居·其一》的诗意与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尤其是对田园诗的审美情趣。
3. 通过诗歌学习,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句的深层含义理解,陶渊明归隐思想的把握。
教学重点:分析《归园田居·其一》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对田园诗的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挂图、黑板。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田园风光图片,配以轻柔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田园的宁静与美好,自然导入新课。
2. 背景介绍(10分钟):讲解陶渊明及其归隐思想,介绍诗作的历史背景。
3. 诗句解析(20分钟):逐句解析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诗句对比:比较诗句中表现出的田园生活与尘世生活的差异。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诗人,体会归园田居的心情变化。
4. 艺术特色分析(15分钟):讨论诗中的意象、韵律、对仗等艺术手法,分析其艺术价值。
5. 随堂练习(15分钟):挑选诗句进行现场鉴赏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6. 主题讨论(10分钟):探讨陶渊明归隐思想的现实意义及其对当代生活的启示。
六、板书设计《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主要内容:1. 诗人背景2. 诗句解析3. 艺术特色4. 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归园田居·其一》,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鉴赏分析文章。
2. 答案要点:诗句内容解析艺术特色分析诗人思想感情表达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的效果,针对学生的接受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归园田居》其一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背景,体会诗歌中优美的田园风光,感受作者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学生能够提升有感情阅读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提高提升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田园生活,的人生态度,培养热爱自然风光,热爱生活的人生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诗歌所呈现的意向,体会作者对待生活恬淡乐观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采用温故知新法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桃花源记》。
桃花源是一个理想王国般令人神往的地方,景色宜人,安宁祥和,我们可以从《桃花源记》中体会到作者陶渊明对于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一首山水田园诗《归园田居(其一)》。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是东晋时期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2、教师范读,学生标注读音停顿,并注意朗读的情感。
3、学生朗读诗歌,并运用手中的工具书结合书下注释,解决生字词、疏通文意。
4、诗歌标题中哪一个字最重要?(“归”)通过这个字,可以看出诗歌分为几个部分?(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何而归第二部分:归向何处)(三)深入研读1、作者从何而归?从文中找到答案并分析。
学生:作者从尘网与樊笼中归来,将官场生活比作尘网,将曾经无法逃脱的束缚比作樊笼,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官场的厌倦与憎恶,所以想远离归隐。
2、作者又归向何处?从文中找到诗句分析。
学生:“守拙归园田”,作者归向田园,享受于美好自然的田园风光。
3、作者笔下的园田有什么样的特点?画出描写田园景色的诗句,并选取你喜欢的意向进行分析。
(完整word版)《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精)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教学设想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这节课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田园诗的把握。
理清由“归”字折射出的几个问题: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从而深入体会陶渊明归隐后怡然自得的心境.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
2。
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反复诵读,师生共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2. 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
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他曾饮酒而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曾为世人描绘了“ 阡陌交通 , 鸡犬相闻” 的世外桃源 , 他曾如数家珍般描绘了“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 的乡村美景……他的名字是 ?(陶渊明 ,由上可知 , 他最美的诗情来自田园,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归隐田园之后的《 <归园田居〉其一》。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 (因作《五柳先生传》,谥号“靖节先生”。
被后世人称为“百世田园之主,隐逸之宗"。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几做个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往返于官场与田园之间,最后, 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 41岁,直到他 63岁去世,终老乡村.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
必修教案
0327 09:56
::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
使用教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 1.学会在诗意的想象中诗意的朗读诗歌。
2.学习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
3.体味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4.学习诗意的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
教学重点触摸诗人隐藏在诗歌语言和意象之后的诗心。
理解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来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2分钟)
教师导入:“假如同学们高中苦读三年,大学苦读四年,毕业后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去做官,有名有利;一是去当农民,平平淡淡,你会怎么选择?(几乎所有学生都会选择做官)是啊,做官的话,且不说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和人生价值,单是物质生活水平、地位和身份都比农民要高出很多。
我们上学不就是不想再当农民,要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吗?古代贫寒人家的学子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只有一条路,就是考取功名然后做官。
但是做官有很多种,有为报效祖国而为官,有为满足私利争做官,前者官难做,但人品高尚;后者官好做,但遭人唾骂。
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就是前者,但在走了“三十年”(实际十三年)的仕途以后归隐了,这是为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归园田居》寻找答案。
自由回答适当引导检查预习
二、鉴赏步骤
(一)知人论世(3分钟)
活动一:造句:陶渊明是人?(从思想、性格、朝代、爱好等方面来介绍)并检查预习情况。
教师适当补充:
陶渊明29岁(393)初次出仕,做江州祭酒,不久回家。
新居五六年后又先后在桓玄、刘裕、刘敬宣幕下做僚佐,时间都不长。
至义熙元年(405)八月,出任彭泽县令,在任八士余天,辞官归田,时年41岁。
直至他63岁时去世,再没有出任。
据此可发现,是出任还是退隐,青壮年时期的陶渊明在这个问题上多次反复。
他之所以三出谋求官职,一是因为家境不好,负担重;二是从小所接受的儒家思想的教育,要求他在社会上有所作为。
但他天性热爱田园生活,喜欢读书,不喜欢在俗世杂务上费心思,加上当时朝廷权臣当道,权豪们一心争权夺利,铲除异已,无心致力于清明政治。
在奔波劳累的官场生活中倍感不适与厌倦,强烈渴望闲居的乡村田园生活。
从彭泽县令任上的辞官,是他与仕途彻底决裂的开始。
辞赋《归去来兮》和诗歌《归园田居》正是创作于转折时期。
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风格平淡自然,语言质朴清新。
(小组讨论
小组代表公布答案)适当补充
(二)诵读感知(5分钟)
活动二:
1.指名学生朗读、点评(以肯定为主)
(指导:字准句清,音正腔圆,把握节奏,语调得体。
)
2.听录音,感受名家配乐诵读
3.齐读诗歌
(三)眉目传情(3分钟)
活动三: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好似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能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
“归园田居”的意思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的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明确:“归”, 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四)情境复原(25分钟)
活动四:自由诵读,思考上面四个问题,从诗中分别找到这四个问题的答案。
1.从何而归?(2分钟)
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
尘网、樊笼:喻官场生活。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悔恨。
误落尘网:足见诗人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厌恶。
“三十年”实为“十三年”(29岁41岁)实际夸大了数字,说明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除此之外,还能明显表达诗人这种厌恶情感的诗句有哪些?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羁鸟、池鱼”:喻自己。
它们均失去最适合自己的生长环境,被束缚失去自由,暗示在官场失去自由。
鸟在空中飞,鱼在水中游,最易唤起人们对于自由的向往。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两个词让人感受到诗人在官场中的种种束缚下痛苦不堪,失去生机的形象。
本性难变,鸟要回到山林中,鱼要回到江河中,诗人要回到田园中。
2.为何而归?(8分钟)
明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韵:气质,本性。
丘山:田园
为何要出仕?
明确:①养家糊口;②从小受儒家思想影响,大济苍生。
而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
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于追名逐利,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这样看来,“少无适俗韵”也许是陶渊明归隐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不是最关键的原因。
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的信息。
(提示:点题的是哪句?)
“守拙归园田”,如何理解?
言外之意:不归园就不能守拙。
“守拙”:守住愚拙,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的不良影响而迷失本心。
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
前八句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在出入、进退选择上的一段经历:
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官场)思归(归隐田园)
教师范读“少无适俗韵、、、守拙归园田”八句。
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每个句子所包含的情感。
读前做朗读指导,注意语速、重音、节奏和情感。
尤其是注意语速,让学生学会拖音朗读。
要求把自己想象成,读诗要如出己口,如出己心。
3.归向何处?(13分钟)
明确:“守拙归园田”归向园田
提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象有何特点?找出描写田园景色的诗句。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让学生自由朗读“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巅”八句,对陶渊明笔下田园风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赏析这几句诗,看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如何来描绘的?
景语:
意象方宅、草屋
榆柳、桃李
村庄、炊烟
狗吠、鸡鸣(以动衬静)
意境优美、空旷、恬静、祥和、清新
情语:回归田园的喜悦、轻松、怡然自得。
(一切景语皆情语)热爱田园生活
分析:(前四句为近景)虽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但对于挣脱“尘网”的人来说,却是另一个天地。
土地、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优美、清新喜人的图画,正是笔下的世外桃源的光景。
这些描写看似自然平淡,其实构思奇妙。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
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显示出主人生活的简朴,但开阔、自由。
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富丽,却有郁郁葱葱的榆树柳树的绿限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于堂前竞相斗艳,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语句间流露出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
前四句为近景,后四句为远景。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给人以平静祥和的感觉,不受外界力量的干扰。
从近景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逐渐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进深远的背景之中。
画面很淡很淡,味道却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
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则是以动映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乡间的宁静、和平。
在这里,诗人流露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这纯朴幽静的田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陶渊明笔下田园风光充满了生活气息,请同学们根据写景的顺序和手法,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作文。
(要求用散文的笔法,加入适当的想象,注意描写的顺序,运用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也可结合陶其他的诗句。
)
4.归去如何?(2分钟)
从诗中找出蕴涵情感的词语。
(学生找出后齐读,思考归隐后心情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回归田园的自由、安逸、喜悦
从诗歌中可以看出陶渊明是怎样一个人。
厌恶官场,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热爱田园生活。
三、朗读比赛(5分钟)
活动五:让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诗歌后,找几个学生赛读,教师进行评价。
(这一步骤必不可少,既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这也是整合。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过程,应该是先整体感知,然后分析,分析后没有及时整合容易给学生造成支离破碎的印象。
)
四、拓展延伸(2分钟)
活动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农耕生活那么贫穷落后,可是在的眼中却那么的美好?
在学生从文本中找出原因的基础上,教师可进行必要的补充,那就是心中有诗意。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样才算是诗意的面对生活?教师可根据自身的教学生活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高中学习生活的诗意,学会诗意的面对自己的生活。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诗
2. 写一篇300——500字的小作文,描写高中生活的诗意。
下节后进行展示。
【板书设计】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景语:
意象方宅、草屋
榆柳、桃李
村庄、炊烟
狗吠、鸡鸣(以动衬静)
意境优美、空旷、恬静、祥和、清新
情语:回归田园的喜悦、轻松、怡然自得。
(一切景语皆情语)热爱田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