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美术画优质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9课巧手编织》【市一等奖】优质课教学设计

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9课巧手编织》【市一等奖】优质课教学设计

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9课巧手编织》【市一等奖】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9课巧手编织》是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编织的基本技巧和美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对美术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色彩、形状有一定的认识。

但编织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比较陌生,因此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逐渐掌握编织的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编织的基本技巧和美感。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提高学生对美术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编织技巧的掌握。

2.创作出具有美感的编织作品。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实践、讨论、评价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编织材料,如毛线、编织针等。

2.准备编织作品示例。

3.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精美的编织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编织的特点和美感。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编织的基本技巧,如编织的针法、颜色搭配等,并示范编织过程。

同时,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实践,体会编织的乐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编织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编织作品,相互交流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编织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编织用品、装饰品等,并鼓励学生创作更具个性的编织作品。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编织技巧和美感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幅编织作品,下节课进行展示。

8.板书(5分钟)设计板书,突出编织技巧和美感的关键点。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为: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总计50分钟。

在本次《第9课巧手编织》的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我作为教师,对教材、学情、教学目标、重难点、方法、准备、过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设计。

四年级的美术教案(优秀9篇)

四年级的美术教案(优秀9篇)

四年级的美术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该页是勤劳的编辑为大家找到的四年级的美术教案(优秀9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美术教案篇一课时:1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记忆以及构思、造型用色等绘画的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审美感受能力或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制作窗外的景色。

教具学具:手工工具、彩纸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1、学生欣赏,导入本课题。

2、学生回忆自家窗外的景色,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3、自己家里窗外的景色好看吗?有什么特色?4、有时候当你倚着窗户向外望还会有什么感想?5、欣赏儿童优秀美术作品学习别人绘画优点:(1)看看内容。

(2)画面的构图。

(3)画面的'艺术效果如何(用什么表现手法处理的)6、作业:本节课用纸制作可以打开的窗户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四年级美术教案篇二一、全册教材分析(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主要内容: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

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

知识和能力: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3课水墨画(一)》【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

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3课水墨画(一)》【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

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3课水墨画(一)》【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13课水墨画(一)》是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兴趣和热爱。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水墨画的基本工具材料、技法介绍、欣赏和创作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水墨画的历史背景,掌握基本的笔墨技法,创作出一幅具有个性的水墨画作品。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美术有一定的认知和兴趣,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

但在水墨画方面,大部分学生可能还没有接触过,对于水墨画的技法和创作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水墨画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墨画的基本工具材料和技法,掌握基本的笔墨运用。

2.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素养。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水墨画的基本工具材料和技法,掌握基本的笔墨运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水墨画技法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水墨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范法:教师现场演示水墨画技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学握。

3.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发现水墨画的魅力和创作方法。

4.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分享水墨画创作的喜悦。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水墨画作品、示范视频、颜料、毛笔、宣纸等材料。

2.学生准备:美术本、铅笔、橡皮、水彩颜料、毛笔、宣纸等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优秀的水墨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激发学生对水墨画的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呈现(10分钟)教师现场演示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如线条、墨色、泼墨等,并讲解相关知识。

学生认真观察,了解水墨画的绘画步骤和要点。

四年级下册美术色彩的渐变优质教案

四年级下册美术色彩的渐变优质教案

四年级下册美术色彩的渐变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四章《色彩的世界》,详细内容为色彩的渐变。

色彩渐变是指两种或多种颜色逐渐过渡,形成连续变化的色彩效果。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渐变的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色彩渐变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渐变进行创作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践的能力,激发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色彩渐变的原理和运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色彩渐变进行创作,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色彩渐变范例、画纸、水彩颜料、画笔、调色盘、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画纸、水彩颜料、画笔、调色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生活中色彩渐变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色彩变化?它们有什么特点?”2. 知识讲解(10分钟)(1)介绍色彩渐变的定义和原理。

(2)展示色彩渐变的范例,分析其特点和美感。

(3)讲解色彩渐变的分类(如单色渐变、双色渐变、多色渐变等)。

3. 实践演示(15分钟)(1)现场演示单色渐变的画法。

(2)演示双色和多色渐变的画法。

(3)讲解调色技巧,强调色彩过渡要自然。

4. 学生练习(20分钟)(1)分发画纸、颜料等材料。

(2)学生根据教师讲解和演示,尝试运用色彩渐变完成一幅画作。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作业展示与评价(1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色彩渐变的基本概念2. 色彩渐变的分类和特点3. 调色技巧和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色彩渐变创作一幅画作。

答案:作品主题明确,色彩渐变自然,具有美感。

2. 作业要求:充分发挥想象,运用所学色彩渐变知识进行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色彩渐变的原理和运用,但在实践中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指导。

美术四年级下册第四课优质课绘制美丽的四季

美术四年级下册第四课优质课绘制美丽的四季

美术四年级下册第四课优质课绘制美丽的四季在四年级的美术课程中,第四课是关于绘制美丽的四季的优质课。

通过这堂课,学生将学习如何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和色彩来描绘四季的变化,体验大自然的美妙之处。

本文将以绘画作品为重点,展示学生们在这堂课上创作的美丽作品。

在这节课开始之前,教师首先向学生们介绍了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春天,大自然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夏天,阳光灿烂,大地充满了绿色的活力;秋天,树叶渐渐变黄,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冬天,世界被雪花覆盖,安静而宁静。

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图片和实地考察,对四季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接下来,教师向学生们介绍了不同绘画技巧和色彩在描绘四季画作中的重要性。

春天的画作需要运用明亮而柔和的色彩,表现出新芽破土而出的景象;夏天的画作需要运用鲜艳的色彩,表现夏日的阳光和大自然的丰富多样;秋天的画作需要运用暖色调,表现出丰收的季节和红叶飘落的景象;冬天的画作需要运用冷色调,表现出大自然的冰雪世界。

学生们通过认真观察和体验,逐渐掌握了如何灵活运用不同的色彩和技巧。

随后,学生们开始了自己的绘画创作。

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将四季的美妙景象通过画笔呈现在纸上。

他们展示了春天绽放的花朵、夏天的阳光沐浴下的绿树、秋天红叶飘落的景色以及冬天洁白的雪景。

每一幅画作都充满了孩子们对四季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安排了一个小型的艺术展览。

在这个展览上,学生们骄傲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并向其他同学和家长们介绍他们创作的灵感和特点。

观众们被孩子们细腻而富有创造力的画作所吸引,纷纷对他们的作品给予了肯定和赞赏。

通过这堂美术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和色彩来描绘四季的美丽,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作,发现了艺术的乐趣,进一步培养了对美丽事物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总结起来,美术四年级下册第四课的优质课,以绘制美丽的四季为主题。

玲玲的画优秀公开课优质教案8篇

玲玲的画优秀公开课优质教案8篇

玲玲的画优秀公开课优质教案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四章《我们的画》,详细内容包括:欣赏分析经典儿童画作品,了解儿童画的特点和创作方法;学习玲玲的画《快乐的一家》的构图、色彩运用和表现手法;进行创意绘画实践,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自己的画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儿童画的基本特点和创作方法。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用自己的视角观察生活,表达内心世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色彩的运用和构图技巧。

教学重点:了解儿童画的特点,学会运用色彩和构图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玲玲的画《快乐的一家》PPT、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抹布、水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玲玲的画《快乐的一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画中的色彩、构图和表现手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分析儿童画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2)学习玲玲的画的构图、色彩运用和表现手法。

3. 实践环节:(1)教师示范,边讲解边演示如何进行绘画创作。

(2)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师生共同评价作品,从构图、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

(2)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练习。

六、板书设计1. 玲玲的画《快乐的一家》2. 内容:(1)儿童画的特点和创作方法(2)玲玲的画的构图、色彩运用和表现手法(3)绘画实践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快乐家庭”为主题,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构图、色彩运用和表现手法,创作一幅儿童画。

2. 答案:学生根据个人理解和创意完成画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儿童画的特点和创作方法掌握情况良好,但在色彩运用方面还需加强指导。

小学美术湘美版 四年级上册 第14课《蝴蝶落我家》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湘美版 四年级上册 第14课《蝴蝶落我家》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湘美版四年级上册第14课《蝴蝶落我家》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视频和情景创设,了解蝴蝶的形状、特点和色彩,表现蝴蝶在色彩纸上搭配银饰的美,激发学生对生活美的热爱。

2.通过研究和制作,研究对折、镂空剪制蝴蝶的基本方法和要领,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研究圆柱、四棱柱和三棱柱的折叠方法,增强从平面到立体的空间想象力,探索立体构成。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本课是湘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属于“设计·应用”研究领域,是集剪、刻、画为一体的手工课。

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能够在纸棱柱上镂空剪制蝴蝶并作装饰。

要求学生仔细地在柱体上镂空剪制出蝴蝶的外形,用线条或色彩表达蝴蝶的细节。

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制作镂空剪制蝴蝶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自研的研究能力。

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欣赏和分析能力,以及一定的动手和绘画基础。

他们乐于通过动手探究研究美术知识,但造型表现缺乏训练,很多时候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

因此,教学中需要根据需要提供指导。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尝试绘制蝴蝶纹样。

加强对圆柱、柱体和蝴蝶制作过程的认识。

教学难点:镂空剪制蝴蝶,用合适、有创意的色彩和形状来搭配装饰,想象蝴蝶落在家里的场景。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欣赏感知蝴蝶。

情景导入:孩子们,今天我们的教室飞来了一群美丽的精灵,你们发现了吗?是什么?概念阐述:蝴蝶是一种美丽的昆虫,全世界有一万四千多种,主要分布在美洲,尤其是在亚马逊河流域。

但是在我们中国也有一千两百多种,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比如台湾、云南、四川等地,其中以台湾的蝴蝶谷最为著名。

感知蝴蝶:师: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跟着欢快的音乐去欣赏和观察这群美丽的精灵吧!师:孩子们,刚才我们欣赏的蝴蝶美吗?生:美!师:那今天,我们的家园要举办一个盛大的纸品艺术大赛,需要邀请婀娜多姿的蝴蝶姑娘们来参加。

首先需要每位同学画一只漂亮的蝴蝶,带到我们的家园来参加艺术大赛(引出课题——蝴蝶落我家)。

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6课瓶花》【市一等奖】优质课教学设计

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6课瓶花》【市一等奖】优质课教学设计

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6课瓶花》【市一等奖】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6课瓶花》是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学习瓶花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

教材通过详细的步骤讲解和图片示例,引导学生掌握绘画瓶花的基本方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瓶花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对线条的流畅性、色彩的搭配以及细节的处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绘画瓶花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绘画瓶花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线条的流畅性、色彩的搭配以及细节的处理。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现场绘画,展示绘画瓶花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模仿和实践。

2.引导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3.互动法: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交流,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共同提高绘画水平。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资源。

2.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3.瓶花实物或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瓶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对瓶花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件,讲解瓶花的绘画步骤和方法,同时进行现场绘画演示。

引导学生注意线条的流畅性、色彩的搭配以及细节的处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方法,自己动手绘画瓶花。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个别辅导。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学生进行评价和交流,总结绘画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优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分析草类植物的结构,外形特征。并能进行描绘,表现草类植物的特征。
2、使学生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之间或动物之间的穿插,遮挡和前后位置关系。
3、欣赏画家的作品,进行对比学习。
4、使学生学会观察自然,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事物的特征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1)将动物、人物等适当地添画到草丛中,要画出前后遮挡关系,注意:草是主体,添加物不能太多。
(2)思考:还要怎样画,画面才更加完善呢?
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
七、评析
1.将学生作业都展示出来,学生下位互相欣赏、评论。
2.总结:今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了许许多多不同的草,并且用生动的线条描绘出了美丽的草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同时我们也明白了,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描绘出千变万化的事物。
4教师小结:几棵草长在一起时,它们会有前后、高低、大小等各种变化,呈现出生动的自然效果。
图片
三、添一添
1.思考在草丛中除了草以外,还会有些什么呢?
2.学生讨论:有蜻蜓、蝴蝶、蚱蜢、青蛙、小朋友、玩具等等。
3.请一两位学生把小玩具或动物标本等放入草丛。
图片
四、改一改
1.打开教材,看一看教材上P18右下角的三片草叶,将这三片草叶进行改画。
2.出示其他有关草的优秀线描作品,感受用线的变化。
3.对照刚才自己改画的草,找出与这些作品的差距在什么地方,怎么改进会更好?
课件和线描作品
六、画一画
1.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组合的场景进行观察描绘:
(1)先画一棵草,注意强调草叶的转折变化。
(2)然后再画几棵草,强调要表现出草的穿插、
遮挡、高低变化。
2.草)
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观察草叶各部分的外形特点。叶面出现转折的草和叶面没有出现转折的草看上去有什么不同?
2各组再派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小组观察的结果。
播放视频
(几棵草)
3.组合游戏。在大自然中草总是会长在一块儿的,那么,几棵草长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呢?引导学生根据平时观察到的几棵草长在一起的情形,将带来的几棵草组合在一起,注意组合出高低、穿插等变化。
2.评析指导尝试作业。
(1)画有转折的草叶时,能同时看到正反两个面,叶面外轮廓线产生变化。
(2)画多片草叶时,草叶之间出现了相互穿插、
遮挡,要先画前面的,再画后面的。后面被挡住的部分不用画线条。
在教材预留空白处添画
五、赏一赏
1.欣赏教材上的画家作品。观察作品中每棵草的转折、穿插等不同姿态,以及画面上动静结合的生动效果。
2、让学生学会观察作画,了解草的结构特征。
3、草丛中的空间关系,前后关系和近大远小等关系。
教学难点:
学生思维的扩散,想象力的充分发展,必须让学生画自己喜欢的东西,并展开想象,多想多画。
教学方法:
多媒体图片和视频展示,讲解并演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示范用的工具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一、导入
让学生观察多媒体视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