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公开课
2024年《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精彩教案精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精彩教案精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2.分析诗句中的意象,感受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背诵并默写诗句。
三、教学难点1.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
2.理解诗句背后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的题目《归园田居》,猜测诗的内容。
2.初读诗句(1)学生自主朗读诗句,注意节奏和韵律。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感受诗的韵味。
3.分析诗句(1)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意象,如“归园田居”、“鸟鸣”、“草色”等。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意象,体会诗的意境。
(3)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等。
4.感悟情感(1)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情感,如“悠然见南山”、“心远地自偏”等。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情感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
5.背诵诗句(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背诵诗句,注意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主背诵,加强记忆。
6.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7.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2)写一篇关于《归园田居》其一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诗的意境。
2.在分析诗句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3.背诵诗句的环节,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课堂小结环节,学生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5.作业布置环节,结合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及注释。
2.陶渊明简介及创作背景资料。
3.相关诗歌鉴赏文章。
七、教学建议1.在分析诗句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关键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的意境。
2.在感悟情感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3.在背诵诗句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背诵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八年级语文《归园田居》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归园田居》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归园田居》。
(2)理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文言文语句。
(3)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诗的能力。
(2)学会从诗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诗人的田园生活理想。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追求真实的情感态度。
(3)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归园田居》。
(2)理解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人的田园生活理想及其现实意义。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字词和文言文语句的理解。
(2)从诗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诗人的田园生活理想。
(3)诗人的思想感情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生活经历与作品之间的关系。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课文。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解决生僻字词和文言文语句。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文言文语句。
(2)解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人的田园生活理想及其现实意义。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设计一些有关课文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人的田园生活理想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归园田居》。
2. 写一篇关于诗人的田园生活理想及其现实意义的短文。
3. 收集有关陶渊明的资料,进行阅读和了解。
2023-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公开课《归园田居》(其一)教学案

【评】
达
标
检
测
1.《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2.《归园田居》中透过“,”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3.《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
4.《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归自然的诗句是:“,”。
5.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6.《归园田居》中“,”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7.《归园田居》中“,”两句,写诗人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的知识分子,为了供养家小,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评】
堂清
日清
任务
梳理
背诵并默写本诗。
羁()鸟守拙()荫()
暧暧()樊()笼
2.请找出本诗的诗眼。
【评】
评
自 主
合 作
探 究
3.作者围绕题眼“归”字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4.诗中的“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有何特殊含义?
5.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展现田园景色?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什么意境?
【评】
重难点突破
6.作者对田园景色的描写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景顺序、艺术手法)
教学案
课题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目标
学习目标
1.把握本诗主要的意象和意境并掌握答题方法;
2.学会鉴赏并运用白描、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等表现手法;
2《归园田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 《归园田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全诗,把握诗歌大意。
2、品读全诗,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3、学习作者超然的心态和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重点1、把握诗歌大意。
2、品读全诗,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三、学习难点品读全诗,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四、学习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哪位大诗人写的诗句?(让学生自由回答。
)你从中读出一个怎样的陶渊明?(让学生自由回答,老师适当补充。
)(二)简介作者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朝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曾祖父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
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但是东晋时局动荡,政治黑暗,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
后又时隐时仕。
直到41岁完全弃官归隐。
他的典型故事有“不为五斗米折腰"。
有名的作品有《归去来兮辞》等等。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其一)》。
通过学习这首诗,来感受一下这又是一个怎样的陶渊明。
(三)初读感知1、请同学自由朗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2、请一个同学朗读全诗。
3、全班齐读全诗。
(四)品读全诗1、诗歌标题为“归园田居”,应该扣住哪个词?明确:归2、为什么归?请从原诗中找出对应句子、翻译,并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2)翻译:年少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我)天性原本就热爱山林。
(不小心)误落在世俗的种种束缚中,一转眼就是三十年。
被关在笼中的鸟留恋生活过的树林,养在池里的鱼思念遨游过的深潭。
(3)品读:“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俗韵”指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本领。
“无适"指无法适应,可见作者的不俗与特别。
年少的时候就无法适应逢迎世俗、周旋应酬的本领。
因为天性就喜欢山林。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具体内容为《归园田居》其一。
本诗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归园田居》诗歌的背景、内容、艺术特色及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仗、押韵、意象等。
2. 教学重点:诗歌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及审美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归园田居》。
2. 背景介绍:介绍诗人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
3. 诗歌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歌解析:a. 请学生朗读诗歌,概括诗歌内容。
b.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仗、押韵、意象等。
c. 讲解诗歌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及审美价值。
5. 例题讲解:以一首类似的田园诗为例,分析其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
6. 随堂练习: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首其他田园诗。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田园诗的审美特点及诗人情感。
六、板书设计1. 《归园田居》2. 诗人:陶渊明3. 背景介绍4. 诗歌内容概括5. 艺术特色及主题思想6.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归园田居》中的意象,并阐述其作用。
答案:意象有“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等,通过描绘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倦。
2. 拓展作业: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田园诗,分析其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审美能力的提高。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作,深入了解其创作风格和人生观。
《归园田居》公开课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隐逸诗人 田园诗人
五柳先生
靖节先生
归园田居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
归去何处 归去如何
延伸思考:
• 有人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消极避世,不敢 直面现实,不思进取的表现。 • 有人认为他的归隐是对自我本性的皈依, 他在感受自然万物和艰难的躬耕生活中为 自己的生命找到了新的意义。 • 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田园呢?请谈谈 你的看法。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其三)
• • •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归园田居》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归园田居》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归园田居》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归园田居》,询问学生对“归园田居”这个词组的理解和联想。
2. 向学生介绍这首诗的作者陶渊明,包括他的生平背景和对诗歌的贡献。
3. 提问学生对于农村生活和自然环境的认知,引导学生思考农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的差异。
教学活动:1. 学生自由发表对“归园田居”的理解和联想。
2. 教师介绍陶渊明的背景和诗歌贡献。
3. 学生分享对农村生活和自然环境的看法。
第二章: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结构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诗句的排列和韵律。
2.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 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学生分享对诗歌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第三章:词汇学习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诗歌中的重点词汇。
2. 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挑选诗歌中的重点词汇,解释其含义。
2. 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词汇的含义。
3. 进行词汇练习,巩固学生对词汇的掌握。
教学活动:1. 教师挑选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并进行解释。
2. 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词汇的含义。
3. 学生进行词汇练习。
第四章:朗读与背诵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1. 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 学生背诵诗歌,加强记忆和表达能力。
教学活动:1. 学生朗读诗歌,教师给予指导。
2. 学生背诵诗歌,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
第五章:创作与分享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2. 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入思考和个性化解读。
教学内容:1. 学生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创作一篇小作文。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归园田居》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归园田居》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的诗句;(2)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2)学会通过朗读、感悟来体会诗文的韵律美和意境美;(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2)体会诗中表达的自然和谐、淡泊名利的价值观;(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二、教学重点1. 诗句的理解与背诵;2. 分析诗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3. 体会诗文所表达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 诗句的深入解读和意境的感悟;3. 对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的了解。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2. 情景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文;3. 朗读感悟: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诗文的韵律美和意境美;4. 案例分析:分析诗中的典型意象和表现手法。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归园田居》;2. 参考资料:关于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的资料;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2)提问:“归园田居”在陶渊明的诗歌创作中的地位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大意;(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朗读感悟(1)组织学生朗读诗文,体会韵律美和意境美;(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及原因。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诗文中的意境和价值观。
七、课后作业1. 背诵《归园田居》;2. 收集其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句,进行比较阅读;3.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诗中描绘的田园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后悔、懊恼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比喻 表现诗人厌恶官场生活,渴望摆脱 束缚,回归田园的现出对田园生活的眷恋、渴望。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固守自己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归 园 田 居
陶渊明
心 悟 靖
田 园 诗 人 (开创了“田园诗” 一体) 神 交 五
(谥号)
(自称)
隐逸诗人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对宁静淡泊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对黑暗污浊的官场生活的厌恶 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