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子分析法影响中国增长的经济因素
因子分析模型下影响我国农民收入的因素_基于1990_2009年间数据的实证研究

2011年5月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M ay ,2011第28卷第3期Ludong U niversity Journa l (Ph ilosophy and Soc i a l Sc i ences Edition)V o.l 28N o .3收稿日期:2011-03-03作者简介:刘京鹏(1985 ),男,山东临沂人,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张进宝(1985 ),男,山东临沂人,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
因子分析模型下影响我国农民收入的因素基于1990 2009年间数据的实证研究刘京鹏1,张进宝2(1.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北京100081;2.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南京210097)摘 要:增加农民收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
本文在分析了以往关于农民收入的研究基础上,利用1990 2009年间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实证研究了影响农民收入的各种因素。
结果表明,内在投入因子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最大,外在辅助因子也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方面。
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认为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进农村的人力资本;政府要加强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推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关键词:农民收入;因子分析;人力资本;内在投入中图分类号:F 3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039(2011)03-0079-04受制度约束、要素禀赋不足、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农民收入始终处于低水平增长状态。
[1]农民的收入是一个关系农业迅速发展,农民幸福生活的,农村现代化的关键问题,甚至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最重要的动力。
然而在城乡二元结构体系下,我国当前农民的收入现状不容乐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7 1%,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 8%有较大差距,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2]一、理论溯源对于农民收入的理论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释,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资源禀赋论,认为生产收入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生产者所占有的资源及生产要素的多少;市场风险论,市场风险的波动和市场价格的高低,对于农民增收的影响非常大;人力资本论,认为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是农民增收的关键性因素。
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

内 消 费 需 求 和 出 口 需 求 组 成 , 但 是 一 方 面 出 口 受 到 贸 易 壁 垒 和 竞 争 能 力 等 因 素 的 影 响 , 另 一 方 面 国 内 生 产 主 要 为 国 内 消 费 需 求 服 务 . 所 以 经 济 增 长 主要 受 国内 消费需求 的制约 。
行 。 因 而 , 劳 动 无 疑 是 经 济 增 长 的 重
指 标 体 系
要 因 素 。 在 现 劳 动 力 行 为 、 劳 动 力
、
影 响 我 国 经 济 增 长 的 因 素
1, 劳 动 。 一 切 经 济 活 动 都 是 以 人 的 劳 动 为 动 力 和 以 人 的 需 要 为 目 的 的
经 济 活 动 .一 切 经 济 活 动 , 离 开 了 人 的 体 力 劳 动 和 脑 力 劳 动 , 都 将 无 法 进
增 长 方 式 可 分 为 最 基 本 的 两 种 类 型 :
一
着 产 业 结 构 的 变 化 。 美 国 经 济 学 家 罗 斯 托 认 为 一 个 或 几 个 新 的 制 造 业 部 门 的 迅 速 增 长 , 是 经 济 转 变 的 强 有 力 的
核 心 的 引 擎 。 因 为 这 些 具 有 新 的 生 产
一
是 粗 放 型 经 济 增 长 . 它 是 以 生 产 要
的 , 是 经 济 增 长 的 约 束 条 件 。 经 济 增 长 受 到 市 场 容 量 和 供 给 能 力 的 约 束 . .
在 开 放 的 经 济 系 统 中 , 市 场 容 量 由 国
素 投 入 量 的 增 加 带 动 经 济 增 长 ; 另 一 种 是 集 约 型 经 济 增 长 , 它 是 以 提 高 生 产 要 素 质 量 和 使 用 效 率 为 主 带 动 经 济 增 长 。 我 国 近 年 来 经 济 的 增 长 , 除 了 受 传 统 的 从 业 人 员 数 和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的 影 响 外 . 还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受 到 产 业 结 构 、 消 费 、外 商 投 资 、 进 出 口 、 教
因子分析-我国东西部发展差异分析

确定公因子变量个数--主成分分析
确定m个主成份
1. 特征值:取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 2. 根据累计贡献率:贡献率在80%~85%,但现实中这个标准 很难达到,所以一般累计贡献率应在70%以上; 3. 通过直观观察碎石图的方式确定主成分的个数。
4. 综合判断,往往根据累计贡献率确定较少,根据特征值λ 确定又较多,应两者结合
3.巴特利特球度检验
4.KMO检验
Bartlett球体检验的目的是检验相关矩阵是否是单位矩 阵,如果是单位矩阵,则认为因子模型不合适。Bartlett球 体检验的虚无假设为相关矩阵是单位阵,如果不能拒绝该 假设的话,就表明数据不适合用于因子分析。一般说来, 显著水平值越小(<0.05)表明原始变量之间越可能存在 有意义的关系,如果显著性水平很大(如0.10以上)可能 表明数据不适宜于因子分析。 KMO测度的值越高(接近1.0时),表明变量间的共 同因子越多,研究数据适合用因子分析。 通常按以下标准解释该指标值的大小:KMO值达到 0.9以上为非常好,0.8~0.9为好,0.7~0.8为一般,0.6 ~0.7为差,0.5~0.6为很差。如果KMO测度的值低于0.5 时,表明样本偏小,需要扩大样本。
原有变量是否适合作因子分析
SPSS提供了四个统计量可帮助判断观测数据是否适合作 因子分析: 1.计算原有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 如果相关矩阵中的大部分相关系数小于0.3,则不适 合作因子分析; 2.计算反映象相关矩阵 以变量的偏相关系数矩阵为出发点,将偏相关系数矩 阵的每个元素取反,得到反映象相关阵。 如果反映象相关矩阵中的很多元素的绝对值比较大, 则说明这些变量可能不适合作因子分析 注:当原始变量个数较多时,所输出的相关系数矩阵特别 大,观察起来不是很方便,所以一般不会采用这两种方法
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因子分析的实证研究

个 国家外汇储备增加 的原因有很多 , 本文选 率 变 动 在 短 期 内对 外 汇 储 备 有 直 接 影 响 , 并 得 出 2 0 0 0 年 以前我 国外汇储 备 规模 不 足 , 而在 2 0 0 0 年 以 供应量共 7 个 影 响 因素 , 利 用 因子 分 析 的方 法 来 对 后 , 我 国外 汇 储 备 增 长 过 快 , 超 过 了适 度 规 模 的 结 这 些 影 响 因素 进 行实 证 分 析 , 并解 释 这 些影 响 因素 论 。逢金玉 、 安佳 、 张涵( 2 0 1 l f 选取 了F D I 、 外债余 额 、 进 口额 和名 义汇 率等 指标 , 使用 均衡 分析 法构 建 与 我 国外 汇储备 增长 的相 应关 系 。 文 献 回顾 外汇储备规模增长模型 , 发现 F D I 、 外债余额 、 进口 在 国外 的 文献 中 , 对 外 汇储 备 增 长 的影 响 因素 额 与外 汇储 备正相 关 , 名义 汇率 与外 汇储备 负相 关 。 有 着 不 同 的观 点 。T r i f f i n ( 1 9 6 0 ) 开 创 性地 提 出 比例 在 上 述 文献 的基础 上 , 本文 选 取 了七 个 外 汇 储 分 析法 , 认为 外汇储 备 应 当与一 些经 济变 量成 比例 , 备 的影 响 因素 , 使 用 因子 分 析 法来 提 取影 响外 汇储 而 其增 长速 度应该 与 相应 的经 济变 量增 长速 度相 适 备 增 长 的公 共 因子 , 并 解 释 和 分析 这 些公 共 因子 对 应 。其 中进 口总额 被认 为是 决 定外 汇储 备规模 增 长 我 国外汇 储备 增长 的影 响 。
( 一) 人 民币对 美 元年 均汇 率 中 央银 行 持有 外 汇 储备 可 以用 于调 节 汇 率 , 并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

1.000
0.913
0
x12
1.000
0.902
小代表了变量被公因子表达的好坏程度。通常情况下“提 取”值大于 0.5,就被认为是可以表达的,如果“提取”值大 于 0.7,被认为是更好的表达。从表 4 可以看出,本文变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成分数
图 1 因子分析碎石图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and selects 12 indicators to measur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digital economy for factor analysis. Finally, these 12 indicators are divided into two common factors, namely, the application
1.5 因子得分
据此,把第一个因子归结为数字经济产业应用。而在第二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从因子分析得分系数矩阵出发
列中,互联网网站数(x3)、软件业务收入占 GDP 比重(x7) (见表 7),得出因子与指标见的线性关系。
和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人数(x9)
由表 7 可得,12 个指标与 2 个公共因子间的线性关
% % 万人/年
x7 x8 x9
数字经济发 展创新环境
R&D 人员全时当量 R&D 经费支出/GDP
专利申请授权数
年/人 x10
%
x11
年/件 x12
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及其对策探讨——以河北省为例

关键 词 : 子分 析 ; 构 调 整 ; 动 力 转 移 ; 因 结 劳 比较 利 益 原 则 中 图分 类 号 : 3 3 8 F 2 . 文 献 标识 码 : A
实现 部 分种 植 业 中过 剩 劳动 力 的 转 移 。 此 外 , 实践 中有 必要 减 少 粮 食 作 物 的种 植 来促 进 农 村 家庭 经 营 二 、 产 三 业 。 依 据 相 关 因 子分 析 结 果 , 促 进 和 实现 农 民收 入 增 长 方 面 , 先 要 加 大农 业 产 业 结 构 的 调 整 力 度 。 实 实 在 首 切
El m e tAn l ss o n ue c n c o s o r e s e n a y i fI f n i g Fa t r n Fa m r ’ l
I c m e I c e sn n u t r e s r s n o n r a i g a d Co n e m a u e
m e to a mi g,f r sr n ff r n o e ty,a i lh s a dr n s e y c n o n y e fce ty ep i c e s a me s’ i c me. b l o hep n ma u b n y a d f h r a n to l fiinl h l n r a e f r r i no utas l
A b t ac : s r t Thrug lm e ta ay i, i i o ad t o e ta he d v h,m e fplntn n sr ly it stv oe o h e e n n lss t sn th r o n t h tt e e p nto a i g idu ty p a sltl po iie r l e
因子分析法影响增长的经济因素(可打印修改)

影响中国增长的经济因素分析전문: 지역경제이름: 소우명학법: 201628005교수님:김종섭目录1.序言 (3)2.因子分析 (3)1概念及作用 (3)2因子分析的模型 (4)3因子旋转 (4)3.中国经济影增长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1变量的选取 (5)2模型的运用 (5)2.1初始特征值 (5)2.2因子模型 (6)2.3旋转因子模式 (7)2.3因子得分 (9)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
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和经济增长预测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对经济增长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理论与实证研究。
本文通过在次贷危机前后的2004年和2014年中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14个与经济增长有关的指标进行因子分析。
建立计量模型,寻求这些变量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
对比观察两年的数据在次贷危机前后,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变化。
1序言(一)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
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GDP)的增长来计算。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因素的分析从古典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
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这里我们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
中国拥有全世界近1/4 的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因此本文用总就业人数(万人)来衡量劳动力。
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1978—2008年的31中,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中国各地区宏观经济发展因子分析

叠 。 此 。 们 希 望 能找 出较 少 的 综 合 变量 尽 因 人 可 能 地 反 映 原 来 变 量 的信 息 , 此 之 间 又 互 不 彼
《 经济0 >09  ̄ 20 年第 3 I i 期
● 经 济 研 究
中国各地区宏观 经济发展 因子分析
●张守 明
摘 要: 因子分析是从 多个 变量 中选择 出 变量的 大部分 信 息。数 据 简化 ( 降维)Da ( t a Reu t n分 析 中的 因 子 分 析 (atr a s) d co ) i Fco l i An y s
相 关 。这 些 不 可 观 测 的 少数 几 个 综 合 变量 称 为 公 共 因 子 或 潜在 因子 。
的 因 子 成 分 矩 阵 (a e Ma x, 以 看 出 , P ̄ r t ) 可 n f i 每
、
因子 分 析 意 义
为 了全 面 、 系统 地 分析 评 价 中 国各 地 区 宏 观 经 济发 展 情 况 . 要 考虑 众 多对 宏 观 经 济 往往
能 实现 这 个 目的 。
Co o et a s( /" : 析 法) mp nn l ii Ff f An y s c 。 5总 方 差 解 释 o l r n eE p ie) . t i c x lnd。 a Vaa a
方 差 百分 比 ( f n n e , 累计 方 差 百 分 比 %oVa a c) ( muav %) 本 例 的 累 计 方 差 百 分 比 是 Cu l t e 。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中国增长的经济因素分析전문: 지역경제이름: 소우명학법: 201628005교수님:김종섭目录1.序言 (3)2.因子分析 (3)1概念及作用 (3)2因子分析的模型 (4)3因子旋转 (4)3.中国经济影增长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1变量的选取 (5)2模型的运用 (5)2.1初始特征值 (5)2.2因子模型 (6)2.3旋转因子模式 (7)2.3因子得分 (9)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
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和经济增长预测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对经济增长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理论与实证研究。
本文通过在次贷危机前后的2004年和2014年中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14个与经济增长有关的指标进行因子分析。
建立计量模型,寻求这些变量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
对比观察两年的数据在次贷危机前后,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变化。
1序言(一)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
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GDP)的增长来计算。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因素的分析从古典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
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这里我们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
中国拥有全世界近1/4 的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因此本文用总就业人数(万人)来衡量劳动力。
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1978—2008年的31中,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我国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
因此,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我国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2因子分析1概念及作用因子分析的基本目的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即将相关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每一类变量就成为一个因子,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
因子分析主要用于:减少分析变量个数和通过对变量间相关关系探测,将原始变量进行分类。
即将相关性高的变量分为一组,用共性因子代替该组变量。
因子分析法是从研究变量内部相关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将观测变量进行分类,将相关性较高,即联系比较紧密的分在同一类中,而不同类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则较低,那么每一类变量实际上就代表了一个基本结构,即公共因子。
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就是试图用最少个数的不可测的所谓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之和来描述原来观测的每一分量。
2因子分析的模型因子分析模型描述如下:⑴X = (x1,x2,…,xp )¢是可观测随机向量,均值向量E(X)=0,协方差阵Cov(X)=∑,且协方差阵∑与相关矩阵R 相等(只要将变量标准化即可实现)。
⑵F = (F1,F2,…,Fm )¢(m<p )是不可测的向量,其均值向量E(F)=0,协方差矩阵Cov(F) =I ,即向量的各分量是相互独立的。
⑶e = (e1,e2,…,ep )¢与F 相互独立,且E(e)=0,e 的协方差阵∑是对角阵,即各分量e 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则模型:222221212112121111......e F a F a F a x e F a F a F a x m m m m ++++=++++=……p m pm p p e F a F a F a x ++++= (2221)称为因子分析模型,由于该模型是针对变量进行的,各因子又是正交的,所以也称为R 型正交因子模型。
其矩阵形式为:x =AF + e . 其中: ⑴m £ p ;⑵Cov(F ,e)=0,即F 和e 是不相关的;⑶D(F) = Im ,即F1,F2,…,Fm 不相关且方差均为1; e1,e2,...ep 不相关,且方差不同。
我们把F 称为X 的公共因子或潜因子,矩阵A 称为因子载荷矩阵,e 称为X 的特殊因子。
A = (a ij ),a ij 为因子载荷。
数学上可以证明,因子载荷a ij 就是第i 变量与第j 因子的相关系数,反映了第i 变量在第j 因子上的重要性。
3因子旋转建立因子分析模型的目的不仅是找出主因子,更重要的是知道每个主因子的意义,以便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如果求出主因子解后,各个主因子的典型代表变量不很突出,还需要进行因子旋转,通过适当的旋转得到比较满意的主因子。
旋转的方法有很多,正交旋转(orthogonal rotation )和斜交旋转(oblique rotation )是因子旋转的两类方法。
最常用的方法是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Varimax )。
进行因子旋转,就是要使因子载荷矩阵中因子载荷的平方值向0和1两个方向分化,使大的载荷更大,小的载荷更小。
因子旋转过程中,如果因子对应轴相互正交,则称为正交旋转;如果因子对应轴相互间不是正交的,则称为斜交旋转。
常用的斜交旋转方法有Promax 法等。
而我们在测量中国经济影响因素时所采用的是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Varimax )。
3中国经济影增长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变量的选取本文共选择12个指标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分别是:代表经济因素的X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X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亿元)X3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X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X5企业实收资本(亿元)X6居民消费水平(元)X7工业增加值(亿元)X8农业总产值(亿元)X9国际旅游外汇(百万美元)X10有效灌溉面积(千公顷)X11水泥产量(万吨)X12总人口(万人)分别选取了2004年和2014年中国31个地区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模型的运用2.1初始特征值本文分别将2004年和2014年数据引入到SAS软件中,得出结果如下:表1 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初始特征值统计如表1所示:2004年前两个主成分解释了97.6%的方差,所以取两个因子。
同理,表2中2014年前两个主成分解释了98.1%的方差,所以取两个因子。
2.2因子模型因子模型变量显示如表3,表4显示:2004年,第一公因子在12个变量上均有载荷,表明该公因子代表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但载荷有大有小;第二公因子在x4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千公顷)上游较大的正向载荷,说明第一产业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2014年,第一公因子在14个变量上均有载荷,只是大小有所不同,第二公因子在x4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千公顷)、x8医院、卫生院个数。
由系数可知这两个公因子变量不易于解释,所以选择做旋转。
表3 2004年中国经济影响因素因子模式表4 2014年中国经济影响因素因子模式2.3旋转因子模式旋转结果如表4、5所示:2004年第一公因子在x1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x2第三产业增加值the Tertiary 亿元)、x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合计(亿元)、x6国际旅游创汇收入(百万美元)、x9居民消费水平(元)、x10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亿元)、x11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万人)、x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x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亿元)x14道路面积这些影响因素上的载荷较高,说明第一公因子称为总量因子。
第二公因子在x365岁及以上人口数(人)、x4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千公顷)、x7年末常住人口(万人)、x8医院、卫生院个数(个)这些影响因素的载荷较高,说明第二公因子称为民生变量因子。
2014年第一公因子在x1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x2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x6国际旅游创汇收入(百万美元)、x9居民消费水平(元)、x10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亿元)、x11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万人)、x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x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亿元)x14道路面积(万平方米)这些影响因素上的载荷较高,说明第一因子称为总量因子。
第二公因子在x365岁及以上人口数(人)、x4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千公顷)、x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合计(亿元)、x7年末常住人口(万人)、x8医院、卫生院个数(个)这些影响因素的载荷较高,说明第二公因子称为民生变量因子。
2004年与2014年因子变量x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合计(亿元)有所变动,x5在2004年属于总量因子中,在2014年属于民生因子中。
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规模以上企业也得到飞速的发展,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反哺社会,随着时间推移被归为民生因子中。
表5 2004年中国经济影响因素旋转因子模式表6 2014年中国经济影响因素旋转因子模式2.3因子得分用回归法得到两年数据因子系数的结果如表7、8所示。
表7 2004年中国经济影响因素因子得分表8 2014年中国经济影响因素因子得分2004年2014年4.结论与建议(一)主要结论1、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动力。
经济发展取决于投入资金的数量和资金的利用效率。
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动力,它对经济运行具有先导作用,并以其乘数效应拉动经济增长。
2、劳动力对GDP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微不足道。
这是因为我国劳动力结构总量巨大、供给充足、流动性强, 对GDP 影响很大。
但是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偏低,劳动力素质结构存在严重缺陷, 会直接影响了经济的增长。
3、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消费需求是三大需求要素中所占份额最大、波动幅度最小的部分,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最为明显地反映经济自发增长态势的宏观经济指标。
(二)政策建议就业是民生之本,有效促进就业,保持经济增长良好势头成为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课题。
针对目前劳动力数量庞大且总体素质不高的现状,应通过多种途径,一方面加强就业培训的投入力度,提高劳动者就业及再就业能力,降低失业率;另一方面,加强各地区间人才交流及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并通过合理技术壁垒方式,阻止外来流动人员的无序进入。
同时,鼓励灵活就业,以减轻就业压力。
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偏低,劳动力素质结构存在严重缺陷, 直接影响了经济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