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四大宗教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四大宗教考试试题 (三)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四大宗教考试试题 (三)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题1.0分,共30.0分。
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在中国四个主要宗教中,产生于本土、传入时间最早、在世界上信教人数最多的依次是( )。
A 道教、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B 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C 基督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D 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正确答案】:D【本题分数】:1.0分第2题在著名佛教石窟崖造像中,以两宋石造像为代表,其审美意趣完全汉化、世俗化的是( )。
A 云冈石窟B 大足石刻C 龙门石窟D 克孜尔千佛洞【正确答案】:B【本题分数】:1.0分第3题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真寺是( )。
A 泉州清净寺B 北京牛街清真寺C 西安化觉寺D 新疆艾提尕清真寺【正确答案】:C【本题分数】:1.0分第4题藏传佛教各派中,形成达赖和班禅两大活佛转世制度的教派是( )。
A 格鲁派B 噶举派C 宁玛派D 萨迦派【正确答案】:A【本题分数】:1.0分第5题在佛教的基本教义“四谛”中,提出了人生全无幸福可言的是( )。
A 苦谛B 集谛C 灭谛D 道谛【正确答案】:A【本题分数】:1.0分第6题道观的主要殿堂中,供奉着道教四御的是( )。
A 灵宫殿B 三清殿C 山门殿D 玉皇殿【正确答案】:D【本题分数】:1.0分。
中国四大宗教之道教

太平道
1.创立者:钜鹿人张角 2.名称由来:因信奉《太平经》而得名 3.过程:《太平经》一书内容言及阴阳五行,灾异,鬼 神 等,并预言将有大德之君降临,张角得到此 书,利用其中的宗教政治思想,创建起太平道 4.传教方法:起初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 以 善道教化天下,又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病者多 癒,故信仰者日增 5.黄巾之乱:汉灵帝中平元年(184),以黄巾为标帜,
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都起来响应, 史称黄巾之乱。后为皇甫嵩所平,太平道组织被破 坏,之后便销声匿迹。
五斗米道
太上老君,姓李名耳,
字伯阳,号老聃,是春 秋时代末年时著名思想 家,道教创始人。又称 道德天尊、太上老李君、 太上道祖
1.创始人:张陵 2. 名称由来: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道德 经》为 主要经典,并自称出於太上老君(老子) 口授而造作道书,要求受道者出米五斗, 故称五斗米道 3. 「三师」:张陵死后,传道给儿子张衡, 张衡又传其子张鲁。此三人被称为「三 张」,称张陵为“天师”,张衡为「嗣 师」,张鲁为「系师」, 即「三師」
北天师道──寇谦之
1.地位: (1)北朝道教的盛行归功于寇谦之 (2)北魏新天师道(北天师道)的代表人物 2.早年:信仰天师道,修张鲁之术 3.主张:注重服食闭炼,改良五斗米道 4.重要性: (1)为道教制定戒律轨仪:将道教的仪式、衣 冠、经典等制度化 (2)使道教一度成为北魏的国教
南天师道──陆修静(1)
元朝的道教(2)
3.南方──正一道: (1)在元朝從第36代到第41代天師均受元室尊崇, 封為真人,尊稱為天師,奉命主掌江南道教, 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殊榮,這是龍虎山張天師道 最為興盛時期 (2)歷代天師受命主管江南道教,不僅江南符籙派 的教務受其統領,全真道在江南者亦受其統轄 (3)江南道教各派宮觀的賜額,道官、道职的任 命,以及道官封號的賜予等,皆須經天師的首 肯和转达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四大宗教—道教

中 国 四大宗教
——道教
第三节 道 教
一、道教的创立和发展简史:
(一)原始道教阶段: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创立于东汉后期 四川张陵、张鲁的五斗米道和山东张角的 太平道,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 主要经典。 东汉末年——张道陵——五斗米教 东汉末年——张角——太平道
妈祖原名林默,生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
妈 祖 像
王灵官
道教一般认为,王灵官名王善,是宋 朝萨真人(萨守坚)的弟子。后成为道教重 要护法神将,专门镇守道观山门,镇妖 压魔。其地位相当于佛教的韦驮,从明 代起王灵官地位开始显赫,许多地方建 灵官庙。
白云观
五、道教主要称谓 :
道教出家人,男的称道士,女的称道姑。 方丈,道观首领,实为荣誉职务。 住持,道观中地位仅次于方丈者,往往是 掌管一观实际事务的首领,也称监院, 俗称当家的。
(二) 道教上升为理论化阶段:
道教上升为理论化阶段以东晋道士葛洪、 北朝嵩山道士寇谦之、南朝宋庐山道士陆 修静、南朝齐梁间茅山道士陶弘景为代表。
(三) 道教形成两大派系阶段 :
全真道创建时间:金末 (道经) 《道德经》 主要经典 (佛经)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儒经) 《孝经》 主要特征: 重内丹修炼,以修真养性为正道; 戒规: 必须出家住宫观,不得蓄妻室,有严格 的清规戒律; 传播地区:全国道教宫观大部属全真派。
相传她生而神异,救助过不少海上遇难渔民和 船只,后在福建莆田湄州岛羽化升天。当地渔 民在岛上盖庙祭祀。道教继承民间传说,把妈 祖列为道教女神(海上保护神)。妈祖得到宋元 明清历代皇帝褒封。全国沿海城市均建有妈祖 庙、天后官、天妃宫、朝天宫等供奉妈祖。妈 祖信仰并随华侨传至海外。据统计,世界十多 个国家和地区共有1500多座妈祖庙。湄洲岛妈 祖庙为妈祖庙的祖庭。湄洲岛妈祖庙、天津天 后宫和台湾北港朝天宫并列为我国三大妈祖庙。
四大教是哪四大教

四大教是哪四大教
1、四大教分别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道教。
2、佛教包含藏教、通教、别教和圆教。
佛教创立于6世纪,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教徒尊称其为“释迦摩尼”。
他选择29岁出家苦修6年,35岁选择在菩提树下打坐,终于在一天晚上大彻大悟而得道。
佛教起源在印度,发展在中国。
3、基督教包含天主教、正教和新教。
基督教公元一世纪由巴勒斯坦拿撒勒人耶稣创立。
基督教是“基利斯督”的简称,意指上帝所差遣的救世主,是基督教对耶稣的专称。
4、伊斯兰教包含六大信仰,六大信仰分别是:信安拉、信天使、信经典、信先知、信后世和信前定。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默罕默德,“伊斯兰”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本意为驯服。
教徒的名称为穆斯林。
穆斯林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本意为“驯服者”。
5、道教包含净明道、太一道、全真教等等。
道教以五斗米道和太平道为代表。
五斗米道的创始人是东汉末年的张陵,后人称张天师。
太平道的创始人是张角,也是张角宣扬了《太平道》。
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中国的四大宗教宗教概述

SUCCESS
THANK YOU
2019/10/15
五、我国宗教信仰状况
多宗教的国家,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 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中国现有各种宗教 信徒一亿多人,宗教活动场所8.5万余处, 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宗教团体3000多 个。宗教团体还办有培养宗教教职人员的宗 教院校74所。
特点:多种宗教并存、强烈的融合性、显著 的民族性,较强的务实性。
• 宗教的一些教义、教规,成为虔诚教徒 的行为规范,客观上起到了调整人际关 系的作用,有利于社会安定。
三、宗教的旅游功能
• (一)宗教活动本身的旅游吸引力
• (二)宗教文化的旅游吸引力
•
1、建筑文化
•
2
•
4、服饰文化
四、我国的宗教信仰政策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1、信仰与不信仰的自由; 2、宗教活动在法律、政策的范围内进 行; 3、各宗教一律平等; 4、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干涉。
中国四大宗教 • 第一节 宗教概述
一、宗教的产生和发展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产生于史前社会的后期。 原始宗教经历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神灵
崇拜等发展过程,是一种自发宗教(祈福、免祸) 目前,世界性的三大宗教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五性: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和复杂性
二、宗教的本质和作用
(二)各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状况
1、地域性 2、中国的宗教具有显著的民族性,有许多少
数民族基本上全民信仰同一个宗教。 3、多个民族信仰同一种宗教
SUCCESS
THANK YOU
2019/10/15
五、我国宗教信仰状况
我国当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有佛教、道教、 伊斯兰教、基督教(国内往往将早期基督教 称作天主教;而将基督教新教称为基督教), 合称中国四大宗教。
中国四大宗教:道教-名山

道教-名山
课件提纲
一、五岳 二、其他道教名山
五岳
中国五岳古代道家名山,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分别是东岳泰山(海拔1545 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 岳区)、西岳华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北岳恒山(海拔 2016.1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中岳嵩山(海拔1491.7米,位于河南省郑 州市登封市郊)。泰山和嵩山曾经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更 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五岳景色各有特点,受到许多游客的青睐 ,许多文人作家也留下了大量诗文作品。
五岳
东岳泰山
五岳
中 岳 嵩 山
五岳
西岳华山
五岳
南 岳 衡 山
五岳
北岳恒山
其他道教名山
武பைடு நூலகம்当 山
其他道教名山
龙 虎 山
崂 山
茅 山
导游基础第五章中国四大宗教练习题

第五章中国四大宗教一、判断题(正确答案用“A”标注,错误答案用“”标注)1.信仰东正教的少数民族有俄罗斯族、鄂温克族等。
()2.佛教大约创立于6世纪。
在世界各大宗教中,佛教创立的时间最早。
()3.小乘佛教又名上座部佛教,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体系上仍接近于原始佛教。
()4.佛教的标志往往以法轮表示。
因为佛之法轮如车轮辗转可摧破众生烦恼。
()5.绕佛,即按逆时针方向行走,一圈、三圈或百圈、千圈,表示对佛的尊敬。
()6.“道”是生化宇宙万物的原动力,造化之根,是先天地而存在的。
()7.八仙传说故事先后见于唐代文人记载,至宋代最后定型。
()8.天主教最高首领称“枢机主教”,俗称“红衣主教”。
()9.伊斯兰为阿拉伯语的音译,本意为“顺服”,即顺服唯一的安拉。
()10.伊斯兰教的朝功。
凡身体健康,旅途方便,并具有经济能力的穆斯林,一生中至少应去麦加克尔白(天房)朝拜一次;也可由别人代朝拜。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佛祖释迦牟尼的成道处是()。
A.蓝毗尼花园B.鹿野苑C.拘尸那迦D.菩提迦耶2.佛祖释迦牟尼的初转“法”轮处是()。
A.蓝毗尼花园B.鹿野苑C.拘尸那迦D. .菩提迦耶3.中国佛教史上对中国文化思想影响最广泛的佛教宗派是()。
A.禅宗B.天台宗C华严宗D.法相宗4.汉地俗称“黄教”的藏传佛教教派指的是()。
A.宁玛派B.萨迦派C.噶举派D.格鲁派5.汉地俗称“花教”的藏传佛教教派指的是()。
A.宁玛派B.萨迦派C.噶举派D.格鲁派6.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是在()时期。
A.东汉B.西汉C.魏晋D.南北朝7.佛教基本教义四谛中,提出了佛教出世间的最高理想一一涅梁的是()A.苦谛B.集谛C.灭谛D.道谛8.佛教基本教义四谛中,对造成痛苦与烦恼原因的分析的是()。
A.苦谛B.集谛C.灭谛D.道谛9.下列佛教造像组合中,属于东方三圣的是()。
A.大势至菩萨一阿弥花佛一观音营萨B.普贤菩萨一释迦牟尼佛一文殊菩萨C.月光菩萨一药师佛一日光菩萨D.普贤菩萨一毗卢遮那佛一文殊菩萨10.下列佛教造像组合中,属于西方三圣的是()。
中国四大宗教第一节概述

▪ 中国各民族宗教信仰状况 ▪ 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
中国各民族宗教信仰状况
▪ 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从国外传入的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及我国本土产生 的道教,合称为我国的四大宗教
▪ 在我国,汉族信教群体主要信仰佛教、道 教和基督教
▪ 在我国,总的说来,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பைடு நூலகம்现出明显的地域性
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
▪ 宗教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社 会主义社会中将长期存在,不能用行政力 量去消灭宗教,也不能用行政力量去发展 宗教
▪ 宗教信仰自由受国家宪法的保护,公民有 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 我国宗教方面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 但在一定条件和一定情况下,也可能出现 对抗性的矛盾
▪ 宗教活动必须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进行, 国家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反对境 外宗教团体和个人干预我国宗教事务
▪ 有计划地培养年轻一代的爱国宗教职业人 员,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四大宗教
1.中国四大宗教的主要宗派:
(1)佛教:
A:大乘佛教: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贤首宗)、法相宗(慈恩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密宗(真言宗)、
[八宗口诀:三天华法,律净禅密];
B:小乘佛教
C:藏传佛教: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
(2)道教:全真道,正一道;
(3)伊斯兰教:逊尼派、十叶派;
(4)基督教:天文教、新教、东正教;
2、中国四大宗教的主要经典:
(1)佛教:北传佛教:《大藏经》(《三藏经》);
南传佛教:《大藏经》;
藏传佛教:《甘珠尔》、《丹珠尔》;
(2)道教:《道藏》;
(3)伊斯兰教:《圣训》、《古兰经》;
(4)基督教:《圣经》;
3、中国四大宗教的标志:
(1)佛教:**;
(2)道教:太极八卦图;
(3)伊斯兰教:新月;
(4)基督教:十字架;
4、汉族宗教信仰的两个明显特点:
(1)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
(2)任何外来宗教都必须地方化、民族化,才能存在和发展。
5、中国有哪10个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
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放、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东乡族、撒拉族、保
安族(可用口诀联想这些民族的全称:回维哈柯,塔乌塔,东撒保)。
6、中国有哪几个少数民族信仰藏传佛教?
藏蒙裕(固)纳(西)。
7、中国云南省有哪几个少数民族信仰上座部佛教?
傣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可用口诀联想这些民族的全称:傣德阿布佤)。
8、佛教创始于何时何地?创始人是谁?
佛教约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姓乔答摩,佛徒尊称其为“释迦牟尼”(意即“释
迦族的圣人”)。
9、印度佛教发展的四个时期:
要点提示:3个600年
(1)初600年(公元前6世纪——公元1世纪中叶):原始佛教时期(200年);部派佛教时期(400年):上座
部佛教(小乘佛教);大众部佛教(大乘佛教)。
(2)中600年(公元1世纪中叶——7世纪):大乘佛教时期;
(3)后600年(公元7世纪——12世纪):密乘佛教时期。
10、佛教在世界传播的路线及教派:
(1)以教义划分: 大乘佛教(为主)、小乘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