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19918
高血压_百度百科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是其主要并发症。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高血压的危害性与患者的血压水平相关外,还取决于同时存在的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以及合并的其他疾病的情况。
因此在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中,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定在收缩压≥140m m H g 和(或)舒张压≥90m m H g ,根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正常高值血压和1、2、3级高血压之外,同时还根据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和同时合并的其他疾病进行危险分层。
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在更年期前患病率略低于男性,但在更年期后迅速升高,甚至高于男性;高纬度寒冷地区患病率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与饮食习惯有关,盐和饱和脂肪摄入越高,平均血压水平和患病率也越高。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呈递增趋势;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病率也有一些差异,生活在北方或高原地区的民族患病率较高,而生活在南方或非高原地区的民族患病率则较低,这种差异可能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等有关,尚未发现各民族之间有明显的遗传背景差异。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因此要求医生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干预患者所有的可逆性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和合并存在的临床疾病。
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是140/90m m H g 以下,对于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等高危病人,血压应在病人能耐受的情况下酌情降至更低水平。
诊断性评估的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1)确定血压水平及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2)判断高血压的原因,明确有无继发性高血压;(3)寻找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
从而作出高血压病因的鉴别诊断和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程度,以指导诊断与治疗。
高血压分期标准

高血压分期标准高血压,又称为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问题。
高血压是指在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过高,长期不受控制的高血压会对心脏、血管、脑部和其他重要器官造成损害,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对高血压进行分期标准的制定对于早期干预和治疗非常重要。
高血压分期标准是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来进行分类的,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正常血压、高血压前期、高血压一期和高血压二期。
首先是正常血压,指的是收缩压低于120毫米汞柱(mmHg)和舒张压低于80mmHg,这是理想的血压水平。
其次是高血压前期,收缩压在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在80-89mmHg之间,这个阶段患者的血压已经偏高,需要引起重视。
然后是高血压一期,收缩压在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在90-99mmHg之间,患者已经被诊断为高血压,需要进行治疗和管理。
最后是高血压二期,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6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100mmHg,这是高度危险的血压水平,需要立即进行治疗。
对于不同分期的高血压患者,治疗和管理的策略也有所不同。
对于高血压前期患者,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控制血压,如控制饮食、减轻体重、增加运动、戒烟限酒等。
对于高血压一期患者,通常需要使用药物治疗来控制血压,同时也需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而对于高血压二期患者,需要立即使用药物治疗来降低血压,同时也需要密切监测和管理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
除了治疗和管理,高血压分期标准对于预防和早期干预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患者进行分期,可以更好地评估患者的风险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管理,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同时,对于正常血压和高血压前期的患者,也可以提供更好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总之,高血压分期标准对于高血压的治疗、管理、预防和早期干预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准确地对患者进行分期,可以更好地进行个体化治疗和管理,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高血压及2018最新指南解读

高血压及2018最新指南解读高血压,这个熟悉又让人有些畏惧的名词,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常见。
它就像一个潜伏的“健康杀手”,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身体。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高血压,特别是2018 年最新指南中的那些关键要点。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啥是高血压。
简单来说,高血压就是血压持续高于正常水平。
正常情况下,咱们的血压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以适应身体的各种需求。
但当血压长期处于过高的状态,就可能给身体带来一系列麻烦。
那血压多高才算高血压呢?根据 2018 年的最新指南,正常血压一般是收缩压低于 120 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 80 毫米汞柱。
而当收缩压在 120 129 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 80 毫米汞柱时,被称为正常高值血压。
如果收缩压大于等于 130 毫米汞柱,或者舒张压大于等于 80 毫米汞柱,那就得警惕高血压了。
高血压可不是突然就来的,它的形成往往有多种原因。
遗传因素是其中之一,如果您的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那您患病的风险可能就会增加。
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个重要“帮凶”。
比如,长期高盐饮食,盐中的钠离子会让身体里的水分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再比如,缺乏运动,身体代谢变慢,脂肪堆积,血管弹性变差,血压也容易上去。
还有长期的精神压力大、焦虑、紧张,会让体内的激素失衡,引起血压波动。
另外,年龄增长、肥胖、吸烟、过量饮酒等,都可能让高血压找上门。
高血压的危害可不容小觑。
它就像一个“无声的杀手”,在不知不觉中损害着我们的身体。
长期高血压会让血管承受过大的压力,导致血管壁变厚、变硬,甚至形成斑块,这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像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高血压还会伤害肾脏,影响肾脏的过滤功能,久而久之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
眼睛也难逃其害,可能会出现视网膜病变,影响视力。
那么,如何知道自己有没有高血压呢?定期测量血压是关键。
如果您有高血压的家族史,或者是肥胖、长期吸烟饮酒、精神压力大等高危人群,更应该经常测量血压。
高血压的血压标准

高血压的血压标准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的发病率在近年来逐年上升。
高血压不仅会对身体造成损害,而且还会导致其他严重的疾病,如心脏病、脑卒中等。
因此,对于高血压的血压标准的了解和掌握对于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高血压的血压标准是指血压的正常范围,通常是指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数值。
收缩压是指心脏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舒张压是指心脏舒张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
在成年人中,正常的血压范围为收缩压90-119毫米汞柱,舒张压60-79毫米汞柱。
当血压高于这个范围时,就被认为是高血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高血压分为三个等级:轻度高血压、中度高血压和重度高血压。
轻度高血压是指收缩压为120-139毫米汞柱,舒张压为80-89毫米汞柱;中度高血压是指收缩压为140-159毫米汞柱,舒张压为90-99毫米汞柱;重度高血压是指收缩压为160毫米汞柱或更高,舒张压为100毫米汞柱或更高。
当血压高于轻度高血压范围时,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防止高血压引发其他严重的疾病。
高血压的危害不容小觑。
它会导致心血管疾病、脑卒中、肾脏疾病、眼部疾病等多种疾病。
高血压还会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增加感染的风险。
因此,保持正常的血压范围对于预防高血压相关疾病至关重要。
预防高血压的方法包括:饮食健康、适量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减少饮酒和戒烟等。
饮食应少摄入高脂肪、高盐、高胆固醇等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健康食品。
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降低血压,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保持健康的体重可以降低患高血压的风险,同时也可以预防其他慢性疾病。
饮酒和吸烟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因此应该尽量避免或减少饮酒和戒烟。
针对高血压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药物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
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ACE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拮抗剂等。
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监测血压、定期检查、遵医嘱服药等。
60岁高血压标准

60岁高血压标准一、血压定义与分类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壁上施加的压力。
正常的血压波动对于维持身体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高血压是指长期血压水平高于正常范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60岁及以上人群的正常血压为130/80毫米汞柱以下。
二、诊断标准1. 正常高值血压:收缩压130-139mmHg,舒张压80-89mmHg。
2.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3. 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
4. 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
5. 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三、血压测量在诊断高血压时,应进行多次测量以获取准确的血压值。
通常建议在静息状态下测量血压,且测量时应避免吸烟、饮咖啡或浓茶等刺激性物品。
测量时应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手臂与心脏在同一水平面上。
建议定期进行家庭血压监测或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
四、药物治疗一旦被诊断为高血压,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通道拮抗剂、利尿剂等。
药物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同时,应严格遵守医嘱,按时服药,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五、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
具体措施包括:减少盐的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适量饮酒、增加运动量等。
非药物治疗应与药物治疗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六、病情监测高血压患者应定期进行病情监测,包括血压监测和相关指标的检查。
建议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心电图、肾功能、血脂、血糖等指标。
同时,应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定期随访和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
七、预防与控制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
中老年人应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如限制盐的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等。
高血压百度百科

高血压求助编辑百科名片高血压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
临床上很多高血压病人特别是肥胖型常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较多的伴有高血压。
高血压(hypertensive diseas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
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
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压的平均值在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
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亿。
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
1998年,我国脑血管病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在农村居首位。
全国每年死亡超过100万,存活的患者约500万~600万,其中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而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
同时,血压升高还是多种疾病的导火索,会使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疾患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增高。
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
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各级政府对于高血压病的防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自20世纪50年代起,卫生部及中国医学科学院曾组织了三次全国性高血压普查。
年龄和血压对照表

年龄和血压对照表(引用) 2013-04-29 20:38:10| 分类:生活百科|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本文转载自弥乐佛《【转载】年龄和血压对照表(引用)》年龄和血压对照表(引用)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理想血压120--------------------------80正常血压130 -------------------------85正常高值130~139------------------85 ~89轻度高血压(1级) 140~159----------------90 ~99亚组(临界高血压) 140~149----------------90 ~94中度高血压(2级) 160~179----------------100 ~109重度高血压(3级) ≥180-------------------≥ 110单纯收缩性高血压≥140--------------------<90低血压<90--------或--------<60(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测量比较准确)血压年龄对照表年龄收缩男舒张男收缩女舒张女16-20 115 73 110 7021-25 115 73 110 7126-30 115 75 112 7331-35 117 76 114 7436-40 120 80 116 7741-45 124 81 122 7846-50 128 82 128 7951-55 134 84 134 8056-60 137 84 139 8261-65 148 86 145 83高血压病的注意事项高血压病的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点(一)合理膳食;(二)适量运动;(三)戒烟限酒;(四)心理平衡;(五)自我管理;(六)按时就医。
一、合理膳食1. 饮食对于高血压的重要性:民以食为天,合理的膳食可以使你不胖也不瘦,胆固醇不高也不低。
2.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宜忌:①碳水化合物食品:适宜的食品---米饭、粥、面、面类、葛粉、汤、芋类、软豆类。
年龄和血压对照表

年龄和血压对照表之马矢奏春创作血压类别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理想血压 120------------80正常血压 130 -----------85正常高值 130~139-------85~89轻度高血压(1级) 140~159-------90~99亚组(临界高血压) 140~149-------90~94中度高血压(2级) 160~179-------100~109重度高血压(3级) ≥180----------≥110单纯收缩性高血压≥140----------<90低血压< 90----或----<60(使用水银柱血压计丈量比较准确)血压年龄对照表年龄收缩男舒张男收缩女舒张女16-20 115 73 1107021-25 115 73 1107126-30 115 75 1127331-35 117 76 1147436-40 120 80 1167741-45 124 81 1227846-50 128 82 1287951-55 134 84 1348056-60 137 84 1398261-65 148 86 14583高血压病的注意事项高血压病的注意事项包含以下几点;(一)合理膳食;(二)适量运动;(三)戒烟限酒;(四)心理平衡;(五)自我管理;(六)按时就医。
一、合理膳食1. 饮食对于高血压的重要性:民以食为天,合理的膳食可以使你不胖也不瘦,胆固醇不高也不低。
2.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宜忌:①碳水化合物食品:适宜的食品---米饭、粥、面、面类、葛粉、汤、芋类、软豆类。
应忌的食品---蕃薯(发生腹气的食物)、干豆类、味浓的饼干类。
②蛋白质食品---牛肉、猪瘦肉、白肉鱼、蛋、牛奶、奶制品(鲜奶油、酵母乳、冰淇淋、乳酪)、大豆制品(豆腐、纳豆、黄豆粉、油豆腐)应忌的食物---脂肪多的食品(牛、猪的五花肉、排骨肉、鲸鱼、鲱鱼、金枪鱼等、加工品(香肠)③脂肪类食品适宜的食品---植物油、少量奶油、沙拉酱应忌的食品---动物油、生猪油、熏肉、油浸沙丁鱼④维生素、矿物质食品适宜的食品:蔬菜类(菠菜、白菜、胡萝卜、番茄、百合根、南瓜、茄子、黄瓜)水果类(苹果、桔子、梨、葡萄、西瓜)海藻类、菌类宜煮熟才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高血压一、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
二、成人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水平分级(≥18岁)(单位:mmHg)类别收缩压(+20)舒张压(+10)正常血压 <120 <80正常高值 120-139 80-89高血压1级(轻度) 140-159 90-992级(中度) 160-179 100-1093级(重度)≥180 ≥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90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
以上标准适用于男、女性任何年龄的成人。
三、病因遗传因素约占40%,环境因素约占60%。
(1)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均有高血压,子女的发病概率高达46%,约60%高血压患者可询问到有高血压家族史。
(2)A.饮食不同地区人群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与钠盐平均摄入量显著有关,摄盐越多,血压水平和患病率越高,但是同一地区人群中个体间血压水平与摄盐量并不相关,摄盐过多导致血压升高主要见于对盐敏感的人群中。
钾摄人量与血压呈负相关。
饮食中钙摄人对血压的影响尚有争议,多数人认为饮食低钙与高血压发生有关。
高蛋白质摄人属于升压因素,动物和植物蛋白质均能升压。
饮食中饱和脂肪酸或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比值较高也属于升压因素。
饮酒量与血压水平线性相关,尤其与收缩压,每天饮酒量超过50g乙醇者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增高。
B.精神应激城市脑力劳动者高血压患病率超过体力劳动者,从事精神紧张度高的职业者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较大,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听力敏感性减退者患高血压也较多。
高血压患者经休息后往往症状和血压可获得一定改善。
(3)其他因素1.体重超重或肥胖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
体重常是衡量肥胖程度的措标,一般采用体重指数(BMI),即体重(kg)/身高(m2)(20~24为正常范围)。
腰围反映向心性肥胖程度。
高血压患者约1/3有不同程度肥胖。
血压与BMI呈显著正相关。
肥胖的类型与高血压发生关系密切,腹型肥胖者容易发生高血压。
2.避孕药服避孕药妇女血压升高发生率及程度与服用时间长短有关。
35 岁以上妇女容易出现血压升高。
口服避孕药引起的高血压一般为轻度,并且可逆转,在终止避孕药后3~6个月血压常恢复正常。
3.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 SAHS是指睡眠期间反复发作性呼吸暂停。
有中枢性和阻塞性之分,后者主要是上呼吸道特别是鼻咽部有狭窄的病理基础,如腺样和扁桃体组织增生、软腭松弛、腭垂过长、舌根部脂肪浸润后垂以及下腭畸形等。
SAHS患者50%有高血压,血压高度与SAHS病程有关。
四、症状大多数起病缓慢、渐进,一般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
约l/5患者无症状,仅在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被发现。
一般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呈轻度持续性,多数症状可自行缓解,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
也可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
症状与血压水平有一定得关联,因高血压性血管痉挛或扩张所致。
典型的高血压头痛在血压下降后即可消失。
高血压患者可以同时合并其他原因的头痛,往往与血压高度无关,例如精神焦虑性头痛、偏头痛、青光眼等。
如果突然发生严重头晕与眩晕,要注意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者过度降压、直立性低血压,这在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心功能减退者容易发生。
高血压患者还可以出现受累器官的症状,如胸闷、气短、心绞痛、多尿等。
另外,有些症状可能是降压药的不良反应所致。
五、并发症1.高血压危象因紧张、疲劳、寒冷、嗜铬细胞瘤发作、突然停服降压药等诱因,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血压急剧上升,影响重要脏器血液供应而产生危急症状。
在高血压早期与晚期均可发生。
危象发生时,出现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及视力模糊等严重症状,以及伴有痉挛动脉(椎基底动脉、颈内动脉、视网膜动脉、冠状动脉等)累及相应的靶器官缺血症状。
2.高血压脑病发生在重症高血压患者,由于过高的血压突破了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脑组织血流灌注过多引起脑水肿。
临床表现以脑病的症状与体征为特点,表现为弥漫性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精神错乱,甚至昏迷、局灶性或全身抽搐。
3.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参阅神经科教材。
4.心力衰竭5.慢性肾功能衰竭6.主动脉夹层六、诊断●高血压病人的初次体检应尽可能包括以下内容:1、血压。
两侧血压对比核实,取较高侧的数值。
如果两侧血压的差值大于20毫米汞柱,较低的一侧有可能是肱动脉以上的大血管特别是锁骨下动脉发生了狭窄,狭窄的原因最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阻塞。
2、身高、体重及腰围。
肥胖、尤其是向心性肥胖是高血压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正如俗话所说,腰带越长,寿命越短。
3、用眼底镜观察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动脉的变化可以反映高血压外周小动脉的病变程度,外周小动脉硬化程度越重、心脏的负荷越重。
4、有无颈部血管杂音、颈静脉怒张或甲状腺肿大、腹部血管杂音及肿块、周围动脉搏动等,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5、心肺检查以及神经系统检查等,了解有无高血压所致的心脑血管并发症。
●高血压病人的常规检查包括以下内容:1、血尿常规。
如果出现贫血、血尿、蛋白质等,应考虑为肾性高血压,或者高血压病导致了严重的肾功能损伤。
2、血生化。
如血钾、血钠、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
血钾低有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
肝肾功能的检查有利于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降压药物,血糖血脂的检测可以了解有没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险因素。
3、心电图。
有利于了解高血压病患者有无高血压病所致的心肌肥厚、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
●有条件的高血压病患者,可进一步选作以下检查:1、动态血压24小时监测。
此检查不仅能真实地反映各时间点的血压状况,而且能揭示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特点及昼夜变化规律。
2、超声心动图检查。
该检查能帮助我们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
七、高血压治疗原则1.改善生活行为适用于所有高血压患者,包括使用降压药物治疗的患者。
①减轻体重:尽量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25。
体重降低对改善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左心室肥厚均有益。
②减少钠盐摄人:膳食中约80%钠盐来自烹调用盐和各种腌制品,所以应减少烹调用盐,每人每日食盐量以不超过6g为宜。
③补充钙和钾盐:每人每日吃新鲜蔬菜400~500g,喝牛奶500ml ,可以补充钾1000mg和钙400mg。
④减少脂肪摄人:膳食中脂肪量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5%以下。
⑤戒烟、限制饮酒:饮酒量每日不可超过相当于50g乙醇的量。
⑥增加运动: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心血管适应调节能力,稳定血压水平。
较好的运动方式是低或中等强度的等张运动,可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慢跑或步行,一般每周3 ~5次,每次20~60分钟。
2.降压药治疗对象①高血压2 级或以上患者(>160/100mmHg);②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者已经有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患者;③凡血压持续升高,改善生活行为后血压仍未获得有效控制患者。
从心血管危险分层的角度,高危和极高危患者必须使用降压药物强化治疗。
3.血压控制目标值原则上应将血压降到患者能最大耐受的水平,目前一般主张血压控制目标值至少<140/90mmHg。
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130/80mmHg。
根据临床试验已获得的证据,老年收缩期性高血压的降压目标水平,收缩压(SBP)140~150mmHg,舒张压(DBP)< 90mmHg但不低于65~70mmHg,舒张压降得过低可能抵消收缩压下降得到的益处。
4.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相互之间有关联,80%~90%高血压患者有血压升高以外的危险因素。
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在血压升高以外的诸多因素中,性别、年龄、吸烟、血胆固醇水平、血肌酐水平、糖尿病和冠心病对心血管危险地影响最明显。
因此,必须在心血管危险控制新概念指导下实施抗高血压治疗,控制某一种危险因素时应注意尽可能改善或至少不加重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降压治疗方案除了必须有效控制血压和依从治疗外,还应顾及可能对糖代谢、脂代谢、尿酸代谢等的影响。
八、血压的测量把血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但能延缓靶器官的损害,而且能够降低脑卒中、冠心病和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
而经常、准确地了解血压值及波动情况,是有效控制血压的基础。
由于血压的特点有明显波动性,需要于非同日的多次反复测量才可判断血压升高是否为持续性。
目前使用以下三种方法评价血压水平。
●诊所偶测血压(1)测量血压的环境应安静、温度适当。
测量前至少休息5分钟。
测前半小时禁止吸烟,禁饮浓茶或咖啡,小便排空。
避免紧张、焦虑、情绪激动或疼痛。
(2)被测者一般采取坐位,测右上臂,全身肌肉放松;不应将过多或太厚的衣袖推卷上去,挤压在袖带之上。
肘部应置于心脏同一水平上。
(3)袖带的气囊应环绕上臂的80%,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厘米。
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下肘窝处肱动脉上,轻按使听诊器和皮肤全面接触,不能压得太重。
(4)测量时快速充气,气囊内压力应达到使手腕桡动脉脉搏消失,并再升高30毫米水银柱(mmHg)然后缓慢放气,使水银柱以恒定的速度下降(2—5mmHg/秒)。
以听到第1个响声时水银柱凸面高度的刻度数值作为收缩压;以声音消失时的读数为舒张压。
儿童、妊娠、严重贫血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情况下,听诊声音不消失,此时改定为以变音为舒张压。
取得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至零(0)水平。
(5)应重复测2次,每次相隔2分钟。
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如果2次读数的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相差大于5mmHg,应再隔2分钟,测第3次,然后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
●自测血压自我测量血压有以下6大意义:(1)区别持续性和“白大衣”高血压。
在家中自测的血压值不应超过135/85毫米汞柱。
(2)评估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
(3)改善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
(4)可能降低治疗费用。
(5)自测血压具有时间上的灵活性。
例如,部分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多在5~6点或19~20点升高,依靠诊室偶测血压易漏诊,而自测血压易于发现这部分患者。
(6)可经常性观测。
随时了解治疗中血压的变化,为诊疗提供更加完善的资料。
自测血压的具体方法与诊所偶测血压基本上相同。
可以采用水银柱血压计,但必须培训柯氏音听诊法。
一般推荐使用符合国际标准(BHS和AAMI)的上臂式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
不推荐使用手腕式和指套式电子血压计。
自测血压时,也以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同时记录测量日期、时间、地点和活动情况。
一般而言,自测血压值低于诊所血压值。
目前尚无统一的自测血压正常值,推荐135/85mmHg为正常上限参考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