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射频识别的地下管线电子标识系统

合集下载

射频识别在建筑工地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案例

射频识别在建筑工地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案例

射频识别在建筑工地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案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射频识别技术(RFID)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建筑工地管理中,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本文将探讨射频识别在建筑工地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实践案例。

一、射频识别技术简介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通过无线电频率识别目标对象的技术。

它通过将信息存储在RFID标签上,并通过读写器进行读取和写入。

RFID标签通常由芯片和天线组成,可以将目标对象的信息存储在芯片中,然后通过读写器进行读取和写入。

二、射频识别在建筑工地管理中的应用1. 物资管理在建筑工地中,物资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传统的物资管理方式往往需要人工进行记录和盘点,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

而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可以将每个物资都贴上RFID标签,通过读写器进行识别和记录。

这样一来,管理人员可以实时了解每个物资的位置、数量和状态,提高物资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2. 工人管理建筑工地中的工人管理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给每个工人配备带有RFID 标签的工作服或工牌,可以实时追踪工人的位置和工作情况。

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读写器了解每个工人的工作进度和工作量,及时调配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3. 安全管理建筑工地的安全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可以为每个工人和访客配备RFID标签,并在工地的入口处设置读写器。

只有携带有效的RFID标签的人员才能进入工地,这可以有效控制工地的人员进出,提高安全性。

三、射频识别在建筑工地管理中的实践案例1. 深圳某大型建筑工地在深圳某大型建筑工地中,射频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物资管理和工人管理。

每个物资都贴上了RFID标签,通过读写器进行识别和记录。

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实时查看每个物资的位置和数量,提高了物资管理的效率。

同时,每个工人都佩戴了带有RFID标签的工作服,通过读写器可以实时了解工人的位置和工作情况,及时调配人力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

2. 北京某高层建筑工地在北京某高层建筑工地中,射频识别技术被应用于安全管理。

燃气管线电子标识及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应用及管理的展望

燃气管线电子标识及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应用及管理的展望

0 前言 随着 经济 建 设不 断发展 ,城 市建 设 的步伐 日益 加大 。为 了适 应城 市规 划 发展和 市政 交通 设施 等建 设 需要 ,地 下管 线 的埋 设 日益 交错 复杂 ,相应 ,与 城 市燃 气 输 配 系统 中地 下燃 气 管 线 相 邻 管 道 的情 况将越 来越 复杂 , 且对 P E管材 的应用 也越 来越 多 , 如何加 强和 提 高燃气 管线 的科 学管 理水 平 ,全面 、 准 确地 掌 握 地 下 燃 气 管 道 及 设 施 的分 布 状 况 等 问 题 ,燃气 行业 管 理人 员都将 会面 临 。这 不仅 是适应
平 台作 为表现 手 段 ,低 频 R I 的特 点 是能够 穿透 FD 障碍 物 ,实现 在地 面上 非开挖 探测 。标识 燃气 管线 的标 识 器就 是低频 R I 产 品,该产 品 内部是 一个 FD
燃 气 管道 在敷 设 时 主要 采取 的是直 埋方 式 。 与通 信 、 电力 、给 水 、排 水等 各类 管线 交错 、相邻 情 况大 量存在 。虽然 ,每 条燃气 管 道都 曾建立 了相 应 的技术 档案 和 图纸 资料 。但 是 由于各种 因素 的影 响,管理机 构 或人 员的更 替 ,管线 附近 由于 市政建
同所 造成 的检测 误差 ,有 时甚至 是较 大 的误差 。而 电子 标识器 系 统所受 的干 扰和 影 响很 小 ,相应 的精 确 度 高 ,因而能较 好地 发挥 其精 确定位 功 能 。如果
至 引发安全 事 故 的现 象 。也 影响 了配合 城 市规划 、 勘探 、设计 、工程 旌工 中真 正发 挥支 持 、指导和 监
设 、房屋建 筑 、道路 、绿化 及各 种 管线建 设等 对地
无源 电路 ,采 用高密 度聚 乙烯 封装 防潮 防腐 , 内灌

射频识别rfid简介介绍

射频识别rfid简介介绍
工作原理
RFID系统由标签和阅读器两部分组成。标签由天线和芯片组成,存储着物体的标识信息。阅读器通过 天线发送射频信号,与标签进行通信,获取标签中的信息,并将信息传输到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
RFID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
RFID技术最早起源于二战时期, 用于识别飞行中的友军飞机。
早期发展
20世纪60年代,RFID技术开始应 用于商业领域,如超市的商品防 盗系统。
非法跟踪
不法分子可以利用RFID技术追踪特定目标,侵犯个人隐私 。
恶意干扰
攻击者可以通过干扰RFID通信,导致标签无法正常工作或 篡改数据。
解决方案
加密技术
访问控制
对RFID标签中的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 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限制对RFID标签的访问权限,只有授权人 员才能读取或修改标签数据。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药品管理与追溯
通过RFID技术,可以实现药品的追溯和管理,提高药品安全性 和监管效率。
身份识别与门禁控制
快速身份验证
RFID技术可以实现快速、准确的身份验证,提高安全性和通行效 率。
门禁控制与管理
通过RFID技术,可以实现门禁控制和管理,确保特定区域的安全 访问。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在身份识别与门禁控制应用中,需注意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 确保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和滥用。
03
RFID系统的组成
RFID标签
01
02
03
标签类型
RFID标签分为被动式、主 动式和半主动式三种类型 ,其中被动式标签应用最 为广泛。
标签结构
RFID标签由芯片和天线组 成,芯片负责存储和传输 数据,天线则负责接收和 发送信号。

全球产品电子代码(EPC)系统介绍

全球产品电子代码(EPC)系统介绍

全球产品电子代码(EPC)系统介绍1、EPC的定义20世纪70年代,商品条码的出现引发了商业的第一次革命,一种全新的商业运作形式大大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顾客可以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下选购商品,商家也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现在几乎每个人都享受到了条码技术带来的便捷和好处。

21世纪的今天,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产品标签—EPC标签产生了,它将再次引发商业模式的变革,在购物结账时能够瞬间实现商品的自助式智能结账,人们称之为EPC系统。

EPC系统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的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实物互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2、EPC系统的构成EPC系统是一个非常先进的、综合性的和复杂的系统。

其最终目标是为每一单品建全球的、开放的标识标准。

它由全球产品电子代码(EPC)体系、射频识别系统及信息网系统三部分组成,主要包括六个方面,见下表。

EPC系统的构成其系统构成如下图所示。

▲EPC系统的构成3、射频识别技术EPC射频识别系统是实现EPC代码自动采集的功能模块,由射频标签和射频阅读器组成。

射频标签是产品电子代码(EPC)的载体,附着于可跟踪的物品上在全球流通。

射频阅读器与信息系统相连,是读取标签中的EPC代码并将其输入网络信息系统的设备。

EPC系统射频标签与射频阅读器之间利用无线感应方式进行信息交换。

具有以下特点:(1)可以非接触识别。

(2)无须“视线”所及,可以穿过水、油漆、木材甚至人体进行识别。

(3)可以识别快速移动物品。

(4)可同时识别多个物品等。

(5)EPC射频识别系统为数据采集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人工干预,实现了完全自动化,是“物联网”形成的重要环节。

(6)EPC射频识别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EPC射频识别系统①EPC标签EPC标签是产品电子代码的信息载体,主要由天线和芯片组成。

②阅读器阅读器是用来识别EPC标签的电子装置,与信息系统相连实现数据的交换。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车辆出入管理系统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车辆出入管理系统

0 引 言
随着 我 国经 济 的迅 速 发 展 , 汽 车数 量 的快 速 增 长 引发 了汽 车 的管 理问题 , 将 射 频识 别 ( RF I D) 技术 应 用 在此 领域 便可 有效 地解 决 这一 问题 。基 于 RF I D 的远 距离 车辆 出人 管理 系统 处 于市 场前 沿 , 技术 含 量高 , 其 通过 对车 辆进 行远 距 离 信 息 采 集 处 理 , 实 现 对 出入 车 辆 的快速 识别 和 管理[ 1 3 。 1 车 辆 出入管 理 系统 组成 及原 理 本 设计 的 车辆 出入 管理 系统 是 以某 小 区停 车场 为 案例, 大 门宽度 为 5 m, 属 于 单 通 道 进 出型 , 其 系统 组 成如图 l 所示 , 由车 辆 门禁控 制器 、 读 卡器 、 道闸、 地感 线圈、 摄 像机 以及 管 理计 算机 、 管 理 软件 等组 成 。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3 — 0 7 }修 回 日期 :2 0 1 着 数据信 息 的载体 是射频 标签, 由标 签 天线 和 标 签 芯 片组 成 了射 频标 签 。每个 射 频标 签都 有唯一 与 其 对应 的 电子 编 码 , 附 着 在 目标 物 体对象 上 。从概 念 上讲 , 射 频识 别 与 条形 码 扫描 比
较 相似 , 对 于条 形码 技术 而言 , 它是 将 已编码 的条形 码 附着 于 目标物 上 , 并 使 用 阅读 器 通 过 光 信号 将 条 形 码 信 息传输 出去 ; 而 R F I D 技术 则 是利 用 射 频 信 号 将 物 品 的相关信 息 由射频 标签 传送 至 阅读 器[ 2 3 。 在所 有 的射 频识 别应 用 系 统 中 , 其工 作 流程 是 大
2 . 1 射 频 识 别 系统 的 组 成 及 工 作 流 程

地下燃气管道信息识别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地下燃气管道信息识别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3一、总则1.1 为加强城市地下燃气管道及设施管理,保障地下燃气管道及设施正常运行和城市公共安全,制定本规范。

1.2 城市或主干管线区域内新建或在用地下燃气管道设施必须安装从地面可被探测到的标识装置,除非地下设施本身能被电子探测装置从地面探测到,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路面开挖。

1.3 地下管线标识装置使用无源电子标识器及相关标识探测设备,或相同原理的同类产品,可帮助工程人员现场快速且精确地定位地下燃气管线及设施。

二、电子标识系统产品技术规范2.1 电子标识器电子标识器((EMS :Electrical Marker System )2.1.1 电子标识器主要是由密封防水高密度聚乙烯壳体及其内部的无源天线构成:一个特定低频的谐振电路。

地下管线电子标识器必须使用无源电路,有效使用年限不低于50年。

2.1.2 电子标识系统通过定位仪发送特定频率的电磁波信号激活无源电子标识器,该信号被反射回定位仪,根据信号强度,定位仪能够探测到电子标识器的精确位置或读取电子标识器的唯一识别号及事先存储的数据信息(如下图所示)。

2.1.3 电子标识系统包括电子标识器、定位仪及后台操作软件(PDA数据管理软件及地下管线电子标识系统管理软件),可探测的有效深度为0.6—2.4米。

通常,电子标识器在施工期间在地下设施肉眼可见情况下进行敷设,这使得它成为地下设施主动识别定位的最可靠方法。

2.1.4 区别于不同市政管线应用,例如电信、电力、有线电视、污水、供水管道等地下设施,燃气用电子标识器必须遵循公共事业的国际统一颜色编码标准,颜色使用黄色,并且谐振频率设定为83KHz 。

定位仪2.2 地下管线及电子标识器定位仪地下管线及电子标识器定位仪除了可以探测金属管线,还能用于定位探测电子标识器,并读取其唯一序列号及所存储的管线信息,如位置、埋深、管径、管材、防腐方式、压力值、敷设日期、施工单位、维护记录等,应具有以下一系列特点:1、能够探测定位电子标识器、埋深测量和读写信息;2、具备金属管线探测仪的全部功能,可一机多用适用所有类型燃气管线;3、户外操作设计,防水喷淋,可接车载电源支持长时间操作;4、中文操作界面,图形化显示易于操作;5、支持与GPS的互动,轻松添加GPS坐标;6、可通过软件与计算机、手持设备通信,进行电子标识器数据后台管理;7、支持蓝牙数据传输,实时与手持设备进行数据传输;8、大容量记录存储,可进行巡检记录。

埋地管道用电子标签定位方案的设计

埋地管道用电子标签定位方案的设计

埋地管道用电子标签定位方案的设计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我的工作桌上,思绪随着咖啡的香气飘散开来。

十年方案写作的经验告诉我,这个“埋地管道用电子标签定位方案的设计”需要从实际出发,融合创新与实用,打造一个高效、精准的定位系统。

我们得明确,埋地管道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承载着水、电、燃气等重要资源。

然而,由于地下环境的复杂性,管道的定位和维护一直是个难题。

电子标签技术的引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

一、方案设计目标1.精确度:定位误差需控制在5厘米以内,确保管道位置准确无误。

2.实时性:系统应能实时监测管道状态,及时发现异常并报警。

3.可靠性:系统应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适应地下环境的复杂性。

4.经济性:方案需考虑成本效益,降低维护和使用成本。

二、方案设计原理1.电子标签:采用先进的RFID技术,将电子标签固定在管道上,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识别码。

2.读取器:通过分布在地下各个角落的读取器,实时获取电子标签的信息。

3.数据传输: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将读取到的标签信息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

4.数据处理:通过算法分析,确定管道的具体位置,并实时监测管道状态。

三、方案设计细节1.电子标签的选择:根据管道材质和环境特点,选择适合的电子标签。

例如,对于金属管道,我们选择抗金属干扰的标签;对于潮湿环境,选择防水防潮的标签。

2.读取器的布置:读取器的布置要考虑覆盖范围和信号强度,确保每个标签都能被有效读取。

读取器还需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以应对地下环境的复杂性。

3.数据传输的优化:为了提高数据传输效率,我们采用多跳传输技术,通过中继节点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

同时,采用加密技术,确保数据安全。

4.数据处理算法:我们采用基于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的算法,对收集到的标签信息进行处理,以实现对管道的精确定位和实时监测。

四、方案实施步骤1.调研与分析:对埋地管道的分布、材质、环境进行详细调研,确定电子标签和读取器的选型。

面向电力线缆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面向电力线缆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I G I T C W技术 应用Technology Application140DIGITCW2024.04随着电力线缆日常维护工作量大幅增长[1-2],目前物联网行业的主流技术是采用R F I D (R a d 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进行定位标识[3-5],实现电力设备信息的规范化和模型化[6]。

所以设计一种适用于电力行业且互动性较好的多维电力资产管理芯片,用于开展电力线缆信息化管理、强化电力线缆信息的整合、细化线缆数据的归档工作、完善配电线缆集中监控管理,提升电力设备线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势在必行。

1 整体框架设计笔者根据电力线缆资产管理现状,在电力电缆管理工作中以RFID 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为主要手段,结合PDA 标签扫描技术和可视化访问平台,构建电缆业务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实现对电力设施线缆的身份识别和精细管理。

电缆业务数据采集处理系统主要包含计划管理、数据交叉互换、可视化管理等功能,附属设备包括RFID 电子标签、移动终端等;移动终端的主要功能是工作计划管控和现场定位相关信息记录,其主要由计划导入模块、现场数据采集模块等组成,电缆业务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面向电力线缆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及发展马玉松,姜 帆,李建强,皮 健(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2299)摘要:我国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食品溯源、商品防伪等行业中应用广泛,大大推动了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

但在电力行业等工业领域,仍缺少一种多维度、高性能的RFID芯片及相关配置来满足特殊环境下的应用需求。

文章设计了一种强耐候性、无源、超高频、具有多维互动和可扩展功能的电力资产管理芯片,配套读取移动端并对接相关业务平台,适用于电力资产巡检运维及精确查找定位,满足人、机、物之间的多维互动,可有效提升现场作业的信息化、规范化和智能化水平。

关键词:RFID技术;多维;电力资产;巡检运维doi:10.3969/J.ISSN.1672-7274.2024.04.043中图分类号:TM 73,TP 391.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码:1672-7274(2024)04-0140-03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Technology for Power CablesMA Yusong, JIANG Fan, LI Jianqiang, PI Jian(Beijing Zhixin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102299, China)Abstract: Wireless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logistics management, food traceability, product anti-counterfeiting and other industries in China, greatly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dustry. However, in industrial fields such as the power industry,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multi-dimensional and high-performance RFID chips and related configurations to meet the application needs in special environments. This article designs a power asset management chip with strong weather resistance, passive, ultra-high frequency, multi-dimensional interaction and scalability functions. It is matched with mobile devices and connected to relevant business platforms. It is suitable for power asset inspection, operation and precise positioning, meeting the multi-dimensional interaction between people, machines, and objects,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informatization, standardization, and intelligence level of on-site operations.Keywords: RFID technology; multidimensional; electricity assets; inspection and operation maintenance 作者简介:马玉松(1983-),女,汉族,山东菏泽人,中级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为数字信息化技术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文档基于射频识别的地下管线电子标识系统0 定义地下管线电子标识器采用低频RFID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款无源产品,工作时依靠外部电磁场提供能量,埋设在地下设施附近作为地下设施的身份标志,帮助精准定位、查找、识别和管理地下设施,帮助建立地下设施的信息化数据,为信息化管理地下设备打下坚实的基础,借助地下电子标识和管理系统实现科学管理地下设施。

1应用背景市政管线分为给水管、排水管(雨水、污水管)、电力管(含路灯)、通信电缆(含光缆)、煤气管和工业管道(如石油、化工管道)6 种类型[1], 按管线材质又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

这些管道担负着城市水、电、通信能量的传输,是城市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目前,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随着水、电力、煤气等行业,特别是通信线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管道将被埋置在地下,然而随着时间的变化及一些人为因素,将使原先地上标识所指明的地下管线与您的图纸发生一些变化,这样会给维护人员带来诸多不便,特别是在某些重要地段,交通要道,沙漠地区, 仅凭借图纸和经验是很难判断路由的。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查明城市现有的各类地下管线的确切位置和埋深、规格、尺寸等信息参数,对当前的城市建设和未来城市规划都有重要的意义。

对城市地下管线的探测,既是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基础工作,又是实际管理、建设、维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它的重要性日益引起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根据场源不同,地下管线的探测方法可分为:磁偶极感应法、夹钳感应法、直接法、工频法、示踪法、探地雷达。

市政管线的场地条件复杂,使得地下管线探测工作是在干扰较大的地区进行,管线的分布又很复杂,在工作时必须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压制或消弱干扰因素的影响,同时必须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识别方法,这给管线的探测与识别带来很大的困难,加上随之而来的工程造价、人员数量增加也使得该项工作面临诸多问题。

2RFID 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射频识别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技术,是20 世纪80 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兴非接触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射频信号空间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

它能穿透雪、冰、涂料、水泥、金属和条形码无法使用的恶劣环境阅读标签,并且阅读速度极快,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2.1RFID 基本原理最简单的RFID 系统由应答器、阅读器、应用软件系统组成[2]。

一般由标签作为应答器,每个标签由芯片、射频前端与存储器组成,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识别目标对象。

阅读器主要用于控制射频模块向标签发射读取信号,并接受标签的应答,对标签的对象标识信息进行解码,将对象标识信息传输到主机以供处理。

应用层软件则把收集的数据进一步处理,为用户所使用RFID 系统的工作原理:阅读器通过内部线圈发送一定频率射频信号,当标签进入线圈工作区时,内部电路产生感应电流,标签被激活,其自身编码信息通过内置线路发射出去,系统接收模块接收到从标签发送过来的编码信号,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将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网络。

此时,应用层软件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标签是否合法,针对不同的情况后作出相应的反应和处理。

RFID的基本原理图如图1 所示[3]电子标签阅读器图1 RFID 基本原理图2.2RFID 主要特点[4]作为最为广泛使用的自动数据采集技术,RFID 应用到资源管理系统上,其优势表现尤为突出,如以下几点。

(1)防水、防磁、耐高温,不受环境影响,具有放冲突功能。

(2)无源和免接触操作,应用便利,只需置于阅读器形成的电磁场中就可准确读入数据,减少甚至排除因人工干预数据采集而带来的效率降低和纠错成本。

(3)RFID 读取数据快、距离长,可读取标签上的编码,并通过移动互联网与后台管理系统中的电缆信息相关联,实时显示精选文档电缆信息。

(4)RFID 标签的识读不依赖于可见光,因此不需以目视可见为前提,可在条码、铭牌技术无法适应的恶劣环境下使用。

(5)通过标签对电缆信息数据具有保密功能,使得数据只有专用阅读器可识读。

3基于射频识别的地下管线电子标识系统该地下管线电子标识系统平台主要基于RFID 技术,由电子标签、标签探测仪、移动智能终端(带GPS 模块)和后台服务系统组成,充分利用RFID 技术的优势,实现了地下管线的精益化、智能化、信息化、可视化管理,为地下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其工作结构图如下图2。

地下管线标识系统用户界面管理管理图2 地下电缆信息可视化管理系统工作结构图3.1RFID 数据采集系统RFID 数据采集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5],分别为射频识别(RFID)标签和RFID 数据采集终端。

3.1.1射频识别(RFID )标签[6] 系统的射频识别标签采用的是只读非接触射频卡,由天线和微型芯片组成。

电子标签微型芯片里面存在一种为UID (Unique Identification ,唯一标识号),用来唯一标识电子标签,它固化在电子标签中(只读)。

本系统中的地下电缆每隔一段距离安装一个电子标识器,以电子标识器的唯一编码ID 号作为该标识位置点的标志,通过标识探测仪识读电子标识器ID 号,将ID 号蓝牙传输至移动智能终端,结合移动互联网实时显示该位置点的管线信息、管线名称、敷设方式、埋深、附属设备描述、标识器安装位置描述、经纬度坐标、该位置点窖井内部情况照片及外部外景照片。

3.1.2RFID 数据采集终端RFID 数据采集终端主要由标签探测仪和移动智能终端组成。

标签探测仪由识读模块和线圈组成。

只要距离适当,标签探测仪的线圈和电子标签的天线之间就会形成磁场,能够识读标签的唯一的编码ID 号,通过蓝牙将标签ID 号传输至移动智能终端,再在移动智能终端的前端软件上将管线属性、窖井内管线照片等采集到的信息与标签ID 号相关联,通过移动互联网实时上传至后台服务管理系统,其应用场景如图3.本系统中,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将 RFID 电子标识器上的相关联 信息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录入电脑网络, 实现了对地下管线的实时观测。

3.2 后台服务管理系统本文中提出的地下管线电子标识系统, 是通过 GIS 结合 RFID 技 术来实现地下管线静态信息的管理, 方便信息的查询和管线资源的规 划。

通过电子标签的经纬度坐标及时、 精准定位管线故障发生地点进 行抢修,减少损失,提高地下电缆的管理水平。

3.2.1 地理信息系统( GIS )简介 [7]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 GIS ), 通常泛指用于获取、存储、查询、综合、处理、分析和显示与地球表 面位置相关的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即 GIS 以地理信息为内容, 以地理图 3 基于射频识别的地下管线电子标识系统应用场景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操作、分析、模拟、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并进行综合评价、管理、定量分析和决策服务。

3.2.2后台服务系统设计目标基于本文所提到的地下管线电子标识系统,本系统的设计目标主要如下:(1)在管理中心可视化浏览、编辑和查询辖区内地下管线、窖井的详细资料,并通过与数据采集终端的通信,对地下管线的实时运行情况进行管理,对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日常维护。

(2)发生异常事件时,移动智能终端通过移动互联网连接后台数据库,调出相关的电子地图,通过电子标签记录的经纬度坐标信息,GPS 定位导航事件发生地点,根据不同的事件性质做不同的处理。

(3)通过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维护、历史事件及相关数据做统计分析,形成报表,总结经验,为提高维护水平提供有力的材料和思路。

3.2.3后台服务管理系统根据系统设计目标,并使GIS 与管线属性信息更好的结合在一起,系统采用如图4 软件功能模式。

前端软件后台服务系统移动互联网有线互联网数据库图4 系统软件功能模式前端、后台服务软件调用GIS 电子地图,利用电子地图上标记的电子标签对应的地下管线及窖井属性信息、图像等,可以方便的得出地下管线路径及信息、窖井及井内管线具体信息、巡检路径等功能,从而达到信息可视化管理的目的。

4 系统工程化实现在使用地下管线电子标识系统前,先需完成系统的初始化工作,现场施工安装时,通过前端软件将地下管线、窖井及井内管线有关属性数据等信息一一写入后台数据库。

将各电子标签安装在直埋管线附近或窖井井壁上,标签探测仪通过无线射频信号识读电子标签的ID 编码号并蓝牙传输至手持智能终端,通过以现场安装点的标签及其唯一ID 编码作为位置点标志,采集位置点GPS 数据,前端软件通过输入GPS 数据、编辑、绑定ID 号,在GIS 电子地图上生成标签位置点图标,并与数据库里的直埋管线、窖井及井内管线等信息一一关联起来。

在巡检维护时,以标签及其唯一ID 编码作为索引,利用标签探测仪和手持智能终端,通过探测、前端后台软件调用GIS 地图和数据库,快速搜索探知电子标签的位置点,完成对该位置点电子标签的定位及数据读取,从而获得直埋管线、窖井位置的所在和管线、窖井及井内管线的敷设方式、标签编号、经纬度、埋设深度、现场描述情况、现场图片、管线名称等。

如此即能准确对地下管线定位和信息化、可视化管理。

参考文献[1]王兴泰.工程与环境物探新方法新技术[M].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2]李泉林,郭龙岩.综述RFID 技术及其应用领域[J]. 中国电子商情:RFID 技术与应用,2006(1):51-52.[3]李昕.RFID 系统的优点及应用前景[J].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7(18):76-77[4]李苏东,司少先,杨玉坤等.基于RFID/GIS 的市政管线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9(6):67-68. [5]熊春如,冯俊域,戴青云等.射频识别( RFID)数据采集系统终端设计[J].新余高专学报,2006(4):89-90.[6]秦虎,王红卫,谢勇.基于电子标签的数据采集系统[J].物流技术,2004(10):49-51.[7]郑华武,刘正光,王伟.基于GIS 和分布式计算环境的电信电缆可视化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工程,2002(28):216-2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