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式与对策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式与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19-09-02T15:49:14.277Z 来源:《建筑实践》2019年10期作者:刘玉彬

[导读] 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方向。

摘要: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方向。生态城市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获得协调性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下面主要从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出发,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和设想,以期推动我国城市生态化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生态城市;建设问题;发展

前言: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使得生态城市建设成为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城市建设理念。本文就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对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且提出了加强解决的措施,以供借鉴。

1 生态城市建设的概念分析

生态城市的建设主要是应用可持续化发展与生态经济学的原理,经过综合协调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促使改善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实现了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协调可持续化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生态城市建设主要包含了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更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地问题。建设生态环境就是立足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用生态经济理念指导与规范区域内的经济社会活动,在更高层次上进行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创新其发展机制,寻找出发展的动力。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以最小的经济社会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了区域内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良性循环发展。

2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2.1 水资源问题

水资源作为自然资源中的一种宝贵资源,对人们生活、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等各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支撑作用。我国幅员辽阔,我国水资源南北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尤其以西北水资源最紧缺。不仅如此,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远落后于城市化速度;同时,部分企业由于污水处理费用较高,而采取直排放的方式,而造成水体污染。另外,由于以前城市建设中缺少规划,或者规划并不合理,致使产业结构和布局的不合理,而使单位产值的水资源需要量过大。这些原因致使造成城市周边水流、湖泊水资源遭受污染,我国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着水资源困境。

2.2 城市绿化建设

在现今寸土寸金的今天,城市绿化建设是城市建设首要考虑的问题;同时绿化是一种无回报的投资,在建设中都不愿意投入更多资金建设城市绿化地,造成我国城市绿化覆盖率低。因此,在城市中进行绿地建设显得尤为必要,同时在绿地生态建设中,不仅要做好绿色空间的组合、景观景致的塑造等形态研究,同时需要将其作为生态城市的有机整体来研究。

2.3 现代化生态城市规划与传统城市建设中问题

我国许多城市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历史上的城市建设与现代化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着诸多矛盾处;或者在新城区建设中而忽略了老城区的发展,从而造成城市的发展不平衡。

3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控制

3.1 把握好总体规划

生态城市总体规划应全面的从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各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以人为本制定战略性的、能指导和控制生态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蓝图与计划。它必须具备科学性、综合性、预见性和可操作性。生态城市总体规划应把生态建设、生态恢复、生态平衡作为强制性内容。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一旦批准,必须具有法律的权威性,任何改变都必须严格地按照程序进行。政府要组织制定有关生态城市建设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以及配套政策,做好生态城市建设的引导、规范和保障工作。要将生态理念贯穿到城市发展规划之中,研究制定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并通过人大批准,确保这一工程的连贯性和延续性。建立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调节作用,依靠合理的价格引导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制约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的行为。划拨主要用于生态产业发展的引导资金,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大力鼓励和支持生态产业发展。完善考核激励政策,科学地设置考核指标,合理地考核评价干部政绩,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既抓当前又考虑长远,既抓发展又抓保护。

3.2 追求个性特点和文化风尚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有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建设条件,要尊重、研究、发扬自身的特点,根据自己的特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从一个或几个侧面,抓住优势,体现个性。制定实际的、具有自己特色的生态城市建设方案。融“山水城市”、“园林城市”、“花园城市”、“田园城市”、“森林城市”、“卫生城市”、“健康城市”、“绿色城市”等于一体。既体现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又给人们一个醒目的形象。为有利于生态城市的建设及其成果的保护,管理者应建立制度,提倡良好的公众环境行为,形成生态城市的规矩和风尚。

3.3 培育生态文化

要培育和弘扬生态文化,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生态知识普及教育,包括科学的资源观、消费观和发展观,努力提高全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和政府引导的作用,搭建各类宣传和创建载体,大力倡导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提倡节约和循环利用,把循环理念和生态意识渗透到千家万户,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提倡节约、循环利用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

3.4 重视城市间、区域间的合作

城市和区域是密不可分的。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两者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城市及区域间不断地在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城市越发展,这种交换就越频繁,相互作用就越强。生态城市的建设特别要强调城市间、区域间的分工协作、协调发展。不仅要注重自身的繁荣,还要确保城市自身的活动不损害其他城市的利益。

建设生态城市,关键是走节约型、循环型的经济发展道路,也就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经济是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对策,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有效途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用循环经济理念抓好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