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色彩的地域性浅析

合集下载

建筑色彩的地域性浅析

建筑色彩的地域性浅析

建筑色彩的地域性浅析
马卓
【期刊名称】《陕西建筑》
【年(卷),期】2008(000)008
【摘要】建筑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在地域差异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而建筑色彩作为一种建筑语言,在建筑视觉形态要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建筑的地域特征日渐消失,有识之士、地方政府和专业人员,首先从建筑色彩着手,试图重塑和保护地域特征与文化。

本文参考文化地理学理论,分析建筑色彩在起源、发展过程中与地理要素的相互影响。

研究建筑色彩传播类型以及探讨通过制定建筑色彩管理制度来加速地方建筑色彩文化沉淀的可能性。

通过对一些地域特征鲜明的建筑案例的色彩应用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和设计要求,着重建筑色彩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总结。

【总页数】1页(P)
【作者】马卓
【作者单位】广东惠州市誉华集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115
【相关文献】
1.中原地区地域性建筑色彩观的建立——郑州城市建筑色彩设计引导
2.地域性与复杂性——浅析当代地域性建筑的复杂性形态语言
3.地域性古典建筑空间色彩构
图艺术探析——以杭州花港观鱼为例4.河南地域性建筑的色彩研究5.建筑外立面色彩的表达与地域性之间的关联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北方建筑色彩大有不同

南北方建筑色彩大有不同

南北⽅建筑⾊彩⼤有不同
穿越千年时空,中国古建筑是凝聚历史与⽂化的艺术品,犹如画般的意境之美。

北⽅的皇家建筑,红墙、红柱、黄⽡彩画,辉煌富丽,重彩⾦碧。

南⽅园林,⽩墙⿊柱青⽡,好似⽔墨写意,全是⽂⼈的情趣。

建筑物上的⾊彩缤纷,颜⾊种类繁多,是我们特有的民族特⾊。

01
南⽅古建筑⾊彩特点
当⼈们步⼊江南苏州园林,看到的是⽩墙灰⽡,绿树碧⽔,⾊调宁静、淡雅。

南⽅传统园林设计的⾊彩处理⾮常讲究,从尺度较⼤的厅堂、楼阁到较⼩的亭台、门廊都是⽩⾊的墙、灰⿊⾊的⽡,赭⽯⾊的门窗隔扇,这⾥没有⼤红⼤绿,没有彩画,它不追求鲜明和强烈⽽要协调与平和,它不求给⼈以刺激⽽要⼀种⾃然的、平静的感觉。

南⽅民居⼤多是⽩墙灰⽡、⽊门窗⼏乎都是清⼀⾊的⽊本⾊,或略施浅棕⾊,这样给⼈⼀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南⽅的⽓候⽐较北⽅⽽⾔湿润和温和的季节⽐较长,植物常绿,所以在⾃然环境⽐较适宜或者说⾃然⾊彩⽐较繁杂的南⽅,建筑的⾊彩就应该相对的淡雅⼀些,这就从另外⼀个⽅⾯造就了青⽩的南⽅民居。

02
北⽅古建筑⾊彩特点
北⽅园林呈宏丽之势的⼀个重要特点,就是集各地名园胜景于⼀园,在建筑中利⽤了江南园林的雅致淡雅的⼩景致,但是建筑的颜⾊还是继续的体现皇家是威严和崇⾼的地位,建筑⾊彩也都是红⾊和黄⾊为主,与郁郁葱葱的绿⾊环境相结合起来,乍⼀看繁华紧促,富贵繁荣。

这就和南⽅的私家园林有了很⼤的对⽐,北⽅的⾊彩对⽐强烈、鲜明。

北⽅的民居中的不管是建筑的主要结构还是⼀个个的节点之处⾊彩都⼗分抢眼。

四合院的⼤门就有强烈的视觉冲击⼒,绿⾊的枋⼼雕花与红⾊的⼤门、枋⽊、连檐、⾦⾊的门⼼阴⾓线组成了⼀曲北⽅强烈的锣⿎乐。

建筑色彩设计中的地域性问题研究

建筑色彩设计中的地域性问题研究

建筑色彩设计中的地域性问题研究摘要:地域化并非仅是和传统的连接和延续,更重要的它是在面对现实的时候,如何走立足于地域性的道路,居住建筑设计不能仅是在不同区位上的复制,而应当是如何适应场所的思考,这样才是建筑设计中地域化表达的追求。

因此,深入探究建筑色彩地域性问题,并将其在新的城市建设中以适当的方式体现出来,意义深远。

关键词:建筑色彩设计;地域性;问题;措施建筑色彩的地域性,则是指特定地区的人文景观、民俗传统、气候环境、地理环境等因素长期反映及作用于建筑色彩而形成的色彩特征,且该色彩特征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保持较稳定态势,且形成一种文化并世代相传。

然而,随着当前旧城改造的进行,传统的建筑色彩与现代化的许多矛盾逐渐显露出来,使得很多具有特色的城市失去了个性。

由此可见,深入探究建筑色彩设计中的地域性问题并在当前新城市规划中展现出来迫在眉睫。

1色彩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建筑在人文社会中作为环境的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的形状和色彩运用来表现美感的。

色彩设计作为影响建筑设计的一项重要因素,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能够诠释建筑的内涵,美感的色彩设计能够凸显建筑的形体,同时也更能影响人们的感受。

色彩作为影响人们视觉的因素,能深刻的表达建筑本身的设计理念。

建筑作为造型艺术,离不开色彩的运用,建筑色彩设计往往更加能体现建筑师的情感意识。

2建筑设计中影响色彩设计的因素2.1建筑周围的环境建筑周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造环境和人文环境,我们在做建筑设计时首先需要遵循的第一原则就是确保色彩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在建筑景观色彩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基础上再进行建筑景观独特性的设计建造。

周围环境的特点主要是根据城市的主体定位进行分析,并且还要了解城市的文化传承、人文情怀和民族信仰,色彩设计要将建筑和周围的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构想,如果色彩设计不考虑周围环境,会造成建筑孤立在环境中,显得建筑很突兀,并且给人们带来不好的感受,这是色彩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失败。

4影响建筑色彩文化的几个因素

4影响建筑色彩文化的几个因素

4 影响建筑色彩文化的几个因素建筑色彩往往体现出特定的文脉。

影响色彩文化的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

自然环境是指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如水体、大气、天空、植被、山脉等;人文环境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地域性、文化性、宗教性和民族性。

4.1地域因素建筑色彩的地域性是指特定地区的自然地貌、气候条件、生态物种等对建筑色彩的长期反应和作用而形成的特色特征。

人们最开始对色彩的接受和创造是来自于他们所生活的环境。

各地区色彩传统的形成往往包含着他们对周围环境色彩的模仿或对某种喜鹊色彩的渴求。

各地区的色彩传统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保持较稳定的态势,形成独特的色彩文化并代代传承。

例如, 汉族最早生活在黄河流域,自然环境的主色调是黄色,因此,千百年来汉族对黄色情有独钟。

生活在“世界屋脊”的藏族崇拜神圣的雪山,所以白色是他们眼中至高无上的颜色。

但高原寒冷的环境又使他们对火产生亲近的心理,因此红黄等暖色调也深受藏民喜爱。

在古埃及,绿色有着重要的意义。

古埃及地处沙漠,珍贵的绿色在广袤的沙漠中象征生命。

埃及人的母亲河尼罗河更是给古埃及人带来了肥沃的绿州,现代埃及人依然把绿色视为永恒的色彩。

色彩文化中还体现自然环境对该地区民族审美趣味形成的影响。

例如,日本的自然环境是日本色彩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日本是一个多山环海的国家,气候温和湿润,四季萦绕的雾霭使美丽的景色朦胧而富于变化。

日本的自然景观也大多小巧纤细,平稳而沉静。

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人们形成了纤细的感受和朴素的审美趣味。

因此,古代日本人一向崇尚自然色和朴素的色彩。

在日本建筑中,多采用以接近自然色为主的朴素的色彩,甚至很多部分不上颜色,已显露材料本身的色彩为美。

建筑色彩直接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

美国Faber Brirren 和Harry Walker Henpner 提出了日照时间和色彩喜好的关系理论。

在日照时间较长的地区里,人们喜好暖色调或鲜艳的颜色。

如赤道附近地区几乎都对鲜艳的色彩情有独钟。

建筑色彩浅析

建筑色彩浅析

建筑色彩浅析摘要:色彩美本来隶属于自然美的范畴,人们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将色彩美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引入到社会美的范畴,使其为人类发挥效益。

色彩对于人类的效益是精神作用,且是无形的、抽象的,但往往却是任何形式的物质作用难以比拟的和无法替代的。

本文试就建筑与色彩的关系以及建筑色彩对人体心理的作用,作一些肤浅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形体;建筑色彩人们大凡都有这样一个习惯,即每到一地,总想急于到外边走一走、看一看。

看什么呢?看看当地的风土人情。

风土,无非是天然风光、建筑街景;人情,无非是乡俗风貌、衣着穿戴。

这里,建筑和衣裳无可辩驳地成了人们“看一看”的主要对象。

建筑和衣裳勿容置疑地成了人们心理欲望、精神享受的主要物质形象,即形式和色彩组成的物质形象。

因此,研究各种建筑物的形式和色彩,慎重确定建筑物的外部的和内在的具体形象,是建筑师的天职和使命。

建筑形象的更新和创立,一直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进行的,工业革命最早的英国,在1851年用铁架和玻璃建造了举办国际博览会用的“水晶宫”(Crystal Palace),其内外景观色彩融为一体,目极天地,莫测远近,被人们视为奇观,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崭新形象的新建筑。

不久,建筑家韦伯(Philip Webb)给诗人、艺术家莫里斯(William Morris )设计建造了一所家庭别墅,取名“红屋”(Red House )。

名符其实,这所“红屋”尽皆红砖红瓦,色彩鲜艳的红色一反传统建筑的灰白色,似一朵美丽的红玫瑰开放在绿色的原野上。

现代国际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 )在1919年创建的“包豪斯”(Bauhaus ),把几何学色彩学规定为学生必修课之一。

格罗皮乌斯以及他的学生们的建筑创作,都极其重视形体的选色。

他为这所学校设计的新校舍建筑群,不仅造型新颖,富有空间结合时间的感受,而且色彩简洁、明朗,被誉为当时国际新建筑三杰作之一。

形成现代国际建筑典型风格者,不外乎是高大的钢筋混凝土或金属骨架,大跨度的空间造型,明朗的水泥墙面或金属板饰面,透亮的玻璃幕墙等。

岭南建筑设计特色与地域性体现

岭南建筑设计特色与地域性体现

岭南建筑设计特色与地域性体现摘要:岭南建筑与中华传统建筑一脉相承,是黄河中下游古代中原建筑的重要分支。

岭南建筑在延续中原传统建筑形制和建筑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地形和气候条件,充分利用岭南当地的自然资源,创造出独特的岭南建筑风格,表现出独有的地域性特色,反映了岭南人民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和审美观念。

本文主要分析了岭南建筑设计特色与地域性体现。

关键词:岭南特色;建筑设计;地域性1、岭南建筑的风格岭南建筑的风格受到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地势及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岭南地区的传统建筑表现出了其不同的地方特性,由此可见,地域文化是影响岭南建筑发展的关键。

岭南建筑风格总体概括有三大部分:(1)与自然融为一体;岭南地区的地势比较复杂、气候潮湿,建筑在设计时都会充分利用山、水等大自然环境,顺应环境优势而建造,让建筑的整体与自然充分融合为一体。

让人有身临其境、感悟万千的大自然的归属感和亲切感。

(2)与周边建筑融为一体;岭南建筑在追求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同时,还注重与周边建筑环境的整体性,不同建筑群体相互呼应、统一和映衬。

(3)兼收并蓄的开放建筑风格;岭南地区的建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建筑风格并加以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岭南当代建筑风格,因此,在岭南地区有很多中西合璧风格的园林、建筑。

岭南建筑对于创新非常重视,当今时代各种文化、思想的冲击,让岭南建筑深受影响,形成很多新的花样,如板式建筑带形窗,高层平顶加裙房等都是岭南建筑风格创新的重要典型。

2、岭南地域特色岭南地处中华大地南部,以南岭山脉为界与中国广阔土地间隔开来,倚南岭而面南海,自古就为闷热潮湿之地。

岭南也因远离中原大地,建筑设计上较少受到传统法制和等级制度的约束,日常生产与活动的功能性便是建筑设计的主要考量因素。

因此,自岭南建筑诞生之日起,使用者结合自身感受,解决潮湿与闷热问题便伴随着建筑的发展而发展。

遮阳、通风与防潮是岭南建筑最为显著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南北方差异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南北方差异
南方的颜色?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引言
•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 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 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 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 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 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 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 画。 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 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 风格。
总结
• 南北方的园林建筑色彩有很大差异, • 南方追求清新淡雅、 • 质朴平和的色彩。北方追求色贴金 量大,构图方法程式化较强。这是政治思 想、地理环境、文化风俗不同而表现出的 不同审美取向
南方的颜色
• 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 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 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 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 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 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 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 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 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北方的颜色
• 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 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 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 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的门窗 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 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这 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 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在那样的自然环 境中,这种色彩就使建筑物变得活泼,富有生趣。例如北京的故宫、 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配以黄色、绿色或蓝色 的琉璃瓦,如同京剧舞台上的戏装,华丽而生动。而它们的下面又往 往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秋冬之际,在华北 平原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这样的色彩效果显得无比动人。

浅谈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性差异

浅谈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性差异

浅谈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性差异作者:周颀洪阳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4期摘要:色彩是室内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色彩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室内设计的个性表现和视觉效果。

人们对不同色彩的理解和喜好,都会对室内空间的设计带来很大的差异,而不同的地域性是产生室内设计颜色差异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色彩地域性室内设计差异中图分类号:TU238+.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地域性室内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赖以生存的空间载体,其外表是一个集文化传统、地域差异和个体喜好差异于一体的。

室内设计的色彩使用无疑是室内装饰中最为重要的成分之一。

人类自开始有了建筑活动之后,室内空间不但满足人们的物质功能的需要,同时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而色彩作为室内空间中表现方式最为生动的一个方面,对室内空间设计的氛围、风格、气氛等起着重要的烘托作用,并直接影响人们在空间中的直观情感,所以室内设计中色彩运用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整个室内空间环境设计的最终效果。

色彩是文化的产物,正是由于其与文化的紧密关系决定了色彩不可能完全意义上形式上的达到国际化,因而色彩都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色彩的地域性是意旨在地理位置、气候、风俗习惯、宗教、文化传统等多方面背景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色彩由于其地域性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从而引发出不同的室内建筑风格。

比如南方建筑的白墙灰砖所形成的江南特有的灰色调与北方对比强烈的亮色调反差较大;冬季的时候很多室内设计大都会采用偏暖色调的色彩装饰而在酷暑的夏季则会采取偏冷色调来进行综合布置。

色彩在室内设计的各要素中具有比形式和材料更强的视觉感染力。

地域性室内设计是指在室内设计创作中,吸收本土的、民族的以及遗留的种种文化遗产,通过多样的手法融入到室内设计当中,它与特定的地域文化息息相关。

把握好色彩的地域性特征并适当的赋予表现手法可以对室内设计整体效果的表达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色彩的地域性浅析马 卓(广东惠州市誉华集团有限公司)摘 要 建筑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在地域差异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而建筑色彩作为一种建筑语言,在建筑视觉形态要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建筑的地域特征日渐消失,有识之士、地方政府和专业人员,首先从建筑色彩着手,试图重塑和保护地域特征与文化。

本文参考文化地理学理论,分析建筑色彩在起源、发展过程中与地理要素的相互影响。

研究建筑色彩传播类型以及探讨通过制定建筑色彩管理制度来加速地方建筑色彩文化沉淀的可能性。

通过对一些地域特征鲜明的建筑案例的色彩应用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和设计要求,着重建筑色彩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总结。

关键词 建筑色彩;地域性;地方文化特征1.问题的提出不同的地理必然造成特定形态的地域环境,不同的地理环境会构成不同的气候条件,从而影响栖居于此的不同人群的生活方式与习俗,乃至产生不同的文化,形成不同的地域环境景观。

而建筑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在这种地域差异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而 形形色色的地域里,建筑色彩的作用非常重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建筑的地域特征日渐消失,有关专业人员,首先从建筑色彩着手,试图重塑和保护地域特征与文化。

日本京都从1972年起就以本地古建筑群色彩为基调,对城市建筑的颜色作了限制性的规定;英国伦敦对著名的泰晤士河两岸的建筑进行了色彩规划;意大利都灵为了保护富有特色的城市环境,以传统建筑为基础对整个城市的建筑色彩进行了规划。

我国从2000年开始,在北京、哈尔滨、南京、上海、杭州、大连、青岛、成都、武汉等城市确立城市建筑色彩管理规划。

如北京机场扩建工程中,英国建筑师福斯特提出用 中国红、 金色作为建筑色彩,让人们能够从飞机上就感觉到达了北京,他试图将建筑色彩语言作为地域特征,用建筑色彩来表达地域属性。

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使用白色与灰色作为建筑的色彩,使朴素的博物馆与世界遗产之一的庆王府、拙政园和谐统一,同苏州朴素的黑、白、灰建筑色彩是协调一致的。

那么建筑色彩与地域特征究竟是什么?伊利尔!沙里宁说: 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建筑色彩作为重要的视觉要素,在反映城市面貌,体现地方文化方面影响重大。

2.建筑色彩的现状2.1.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文化的地区间交流,但文化交流的不平衡,造成某些地区地域特征的缺乏或逐渐消失。

在我国许多地区,已经表现出了建筑色彩的地域差异的模糊。

如佛教圣地拉萨,从1994年布达拉宫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到现在,11年的时间里拉萨的城市迅速发展。

在经济利益的趋势下,布达拉宫周边的商业建筑越建越多。

如今与布达拉宫广场相邻的北京路商业街、宇拓路步行街遍布了白瓷砖、蓝玻璃的建筑,色彩纷杂的商业条幅随处可见,就像90年代内地某些小城镇一样。

过去白墙黑窗,红黄蓝装饰的藏式建筑色92008年8月总第158期 陕西建筑彩文化了无痕迹。

布达拉宫的建筑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因此被世界遗产大会三次评估,如果再不整改,可能世界遗产的资格被取消。

独特的拉萨建筑色彩文化正面临着被破坏、被侵蚀的危机。

2.2.建筑色彩设计存在的问题是,如果色彩使用不当,就会被当成是环境的 污染品,从而引发大众的不满。

来自新华网的新闻说: 据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由色彩引起的纠纷在日本呈增长趋势。

1976年,仅有6项关于色彩的控诉提出,到1993年,就变成了16项。

不断上升的数据表明大众对建筑色彩的不满意程度在增加。

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搜索 建筑色彩污染,就有三百多条信息涌出。

这些现象,一方面说明大众越来越关心建筑色彩对生活的影响,另一方面说明一些建筑师在建筑色彩设计时存在某些问题。

3.国内外的探索面对这些问题,国内外的相关部门和人士进行了各种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影响的理论,其中以让!菲利普!朗科罗的 色彩地理学理论最为有影响。

20世纪60年代法国色彩学家让!菲利普!朗科罗创立 色彩地理学理论。

他在30多年里足迹遍布东西方几十个国家,饱览了其间不同的色彩之美,从中领悟出了美与文化差异的关系都与地理因素有关。

于是,他把色彩学研究的焦点对准了支撑文化现象的基础∃∃∃地理学。

以地理学为基础,纵观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奇特的色彩现象,他发现了不同的地理环境直接影响了人类、人种、习俗、文化等方面的成型和发展。

这些要素都导致了不同的色彩表现。

色彩地理学指导下的色彩分析和应用由具体的小镇逐步扩大到地区、国家,先法国,后欧洲。

1970~1972年在日本东京发表的 东京色彩调查报告就成为东京城市发展色彩设计规划的重要依据。

在我国,2004年11月29日至30日召开了 第84届国际流行色委员会会议。

此次会议的重要主题之一是:城市色彩以及色彩与建筑的专题研讨。

大会颁发 色彩中国大奖给哈尔滨市,鼓励哈尔滨在城市建筑色彩管理上取得的突出成绩。

而且自2000年以后,北京、哈尔滨、南京、上海、杭州、大连、青岛、成都、武汉等城市都出台了建筑色彩管理规范,广州的建筑色彩管理办法进入了意见征询阶段。

而且开始出现一些专门的色彩研究所提供建筑色彩实践指导(例如:中国美术学院色彩研究所、北京西蔓色彩咨询公司等机构)。

但是,从理论角度具体探讨建筑色彩的地域性并不多。

本文试图通过文化地理学相关理论的指导,探讨地域建筑色彩文化的形成、发展与地域特征要素之间的关系,逐一分析建筑色彩与具体地域要素的关系,从建筑设计角度结合案例分析,总结一些地域建筑的色彩设计方法。

色彩是人类大脑对于各种客观存在着的有着特定波长的光。

让!菲力普!朗科罗不但是法国色彩学家。

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从色彩角度提出保护色彩、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人。

著有∀法国色彩!民居和景观#和∀欧洲色彩∃ 色彩地理学 #等有影响的著作。

亚里士多德关于色彩的论述是 无论什么东西是可见的便是色彩,颜色就基本性而言,就是可见的东西。

牛顿认为色彩是 大脑对眼睛的视网膜接受光线后的响应而产生的一种感觉。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卡尔!马克思认为: 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而瑞士色彩学家约翰内斯!伊顿则说: 色彩就是生命!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提到,色彩产生的联想与材料及形式无关,色彩能给建筑师提供其他手段所无法获得的表现效果。

色彩并不等同于颜色。

色彩与颜色的关系可表述为:色彩是颜色的抽象,颜色是一种具体的色彩,颜色的不同反映出色彩的不同,但颜色不是展现色彩的唯一途径,即使颜色不变,色彩也会因为其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中国学者高履泰在他的∀建筑的色彩#一书中定义: 建筑色彩仅仅指建筑材料的表面属性,也就是建筑材料的表面色知觉。

∀建筑科学知识大全#中建筑色彩的定义:是指建筑物的固有色在光源色的照射下所形成的色彩关系;在环境色彩的影响下所构成的色彩气氛。

本文中,建筑色彩是指单体建筑本身在自然光或白积灯环境下被人眼感觉的属于建筑材料的色彩知觉,包括建筑立面色彩与建筑室内界面色彩。

建筑色彩是建筑材料、建筑表面处理方式、宗教10陕西建筑 2008年8月总第158期信仰、民俗、气候、制度等诸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正是这种复杂的关系决定了建筑色彩不可能完全达到国际式、全球化、建筑色彩不可避免地带有地域的色彩。

地域性建筑(地域风格建筑)是以特定地方的特定的自然因素为主,辅以特定人文因素为特色的建筑作品。

4.路易斯!巴拉干说: 甚至在战后都与世非常隔绝的国家,像我的建筑那样的典型建筑是非常自然的。

他认为,缺乏地域差别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国际风格会毁灭文化的个性和品味。

乡土建筑的形成在于植根于本土建筑之根源,将传统的地域性建筑与现代生活相连接,使经过历史检验的优秀传统为现场生产服务。

地域性是在经济全球化对本土文化造成巨大冲击的时候被提出来的。

全球化与地域化的两级互动,构成了这个时代的文化动脉。

一方面,经济的全球化加速文化的交往互动;另一方面,文化的民族自觉日益高涨,文化之间的交流是必然的,但是文化的地域特征是该文化存在的价值,所以追求地域性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的主张。

本文认为,建筑的地域性指建筑与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的密切联系,地域建筑是融入了地域要素的物质表现(其中自然因素有气候、地质、地貌、植被、生物等;人文因素有宗教、民俗、经济、技术等)。

地域建筑不是什么流派,也并非 地方主义。

5.建筑色彩的地域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由于建筑色地方主义(当代流派之一),在这里地方性这个词并非用于表达由于当地气候、文化、技艺等相互影响而自发形成的乡土特点。

它是指一些地方流派。

色彩受到所处区域的气候、地貌、建筑技术、宗教信仰、大众色彩喜好、物质资源、经济等等要素的影响,建筑色彩在特定空间被这些要素赋予特定的意义;二是建筑色彩是作为文化现象的地理分布。

关于建筑色彩在全球化过程中地域性逐步削弱的原因,在∀城市、建筑研究的动态环境色彩#一文中,作者将其归结为:1、先进的运输和电讯技术加速了文化的交流;2、相对流行的西方文化在设计领域(包括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及工业设计等)有着重大影响;3、还存在着这样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即在人类所共同拥有的某些领域内存在着某些相通的色彩意识;4、可见建筑色彩全球化的浪潮来势凶猛。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5、在今天,建筑色彩要是不从文化的立场上认识它,恐怕也很难找出一种更合适的方式来解读。

因为,事实上,它就是文化产物,是一个民族传统意识形态在色彩应用过程中的体现。

支撑文化现象的基础是地理学。

因此,应该从地域性角度来分析建筑色彩。

参考文献:[1]伊利尔!沙里宁著∀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顾启源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版[2]焦燕 詹庆旋∀当代中国大城市居住建筑色彩的现状与分析∃∃∃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五个城市为例#[3]伦纳德!史莱因∀艺术和物照#[4]高履泰∀建筑的色彩#南昌:江西科学出版社, 1988[5]祁国颐主编姜士军副编∀建筑科学知识大全#沈阳:沈阳出版社1989[6]邹德侬 著∀中国现代建筑论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7]谢工曲杨豪中编著∀路易斯!巴拉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8](英)凯瑟琳!斯莱塞 原著,彭信苍 译∀地域风格建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9]∀建筑大辞典#地震出版社[10]焦燕∀城市、建筑研究的动态环境色彩#∀世界建筑#1998.5[11]周尚意 孔翔 朱竤编著∀文化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12008年8月总第158期 陕西建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