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工程.ppt
合集下载
建筑制图_识读给排水工程图(PPT43页)

1:1 1:50,1:40,1:30,1:20,1:10,1:5,1:3,
1:2,1:1,2:1
3、标高 以米为单位,通常注写到小数点后3位,总平面图中可
注写到后2位。一般标注管道的中心标高,必要时可标注管 底标高并加文字说明。室内管道标注相对标高,室外标注绝 对标高(当无绝对标高资料时可标注相对标高,但应与总图 相一致)
6、图例
室内给排水平面图中的设备、管道等均用规定的图例表示其类型 及平面位置。常用图例如下表:
7、双线图和单线图(见管道图示方法部分图)
管道在给排水施工中的表示方法可以分为双线图和单 线图两种。 双线图:用两根线表示一根管道的形状而不表示其壁厚。
单线图:进一步简化,由于管道的管径相对于管道的长度 来说要小的多,因此可以将管道的壁厚和空心的管腔看做 是一条线的投影,只用一条粗实线表示管道的位置和走向 而不表示其壁厚和管径。由于其简单,在工程实践中应用 较多。
名称 粗实线 中实线
线型
细实线
粗虚线 中虚线
细虚线
细点划线 折断线 波浪线
用途
新建各种给水排水管道线
给排水设备、构件的可见轮廓线,新建建筑物、构 筑物的可见轮廓线,原有给排水的管道线
平面图、视图中被剖切的建筑构造(包括配件)的 可见轮廓线,原有建筑物、构筑物的可见轮廓 线,尺寸线、尺寸界线、引出线、标高符号线、 较小图形的中心线等
2、室内排水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室内排水系统的分类 根据排出污水的性质可分为: 生产污水管道、生活污水管道、雨水管道。 根据排水制度可分为: 合流制:上述三种污水全部或者部分合流从同一管道排出。 分流制:是指生产污水、生活污水和雨水分别通过不同的管
道排放。
课堂训练一:
请同学们到后面认真阅读住宅楼设备施工图中的给排水 施工图: 1.2组同学找出图样中给水系统的组成部件,并简单说明其
1:2,1:1,2:1
3、标高 以米为单位,通常注写到小数点后3位,总平面图中可
注写到后2位。一般标注管道的中心标高,必要时可标注管 底标高并加文字说明。室内管道标注相对标高,室外标注绝 对标高(当无绝对标高资料时可标注相对标高,但应与总图 相一致)
6、图例
室内给排水平面图中的设备、管道等均用规定的图例表示其类型 及平面位置。常用图例如下表:
7、双线图和单线图(见管道图示方法部分图)
管道在给排水施工中的表示方法可以分为双线图和单 线图两种。 双线图:用两根线表示一根管道的形状而不表示其壁厚。
单线图:进一步简化,由于管道的管径相对于管道的长度 来说要小的多,因此可以将管道的壁厚和空心的管腔看做 是一条线的投影,只用一条粗实线表示管道的位置和走向 而不表示其壁厚和管径。由于其简单,在工程实践中应用 较多。
名称 粗实线 中实线
线型
细实线
粗虚线 中虚线
细虚线
细点划线 折断线 波浪线
用途
新建各种给水排水管道线
给排水设备、构件的可见轮廓线,新建建筑物、构 筑物的可见轮廓线,原有给排水的管道线
平面图、视图中被剖切的建筑构造(包括配件)的 可见轮廓线,原有建筑物、构筑物的可见轮廓 线,尺寸线、尺寸界线、引出线、标高符号线、 较小图形的中心线等
2、室内排水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室内排水系统的分类 根据排出污水的性质可分为: 生产污水管道、生活污水管道、雨水管道。 根据排水制度可分为: 合流制:上述三种污水全部或者部分合流从同一管道排出。 分流制:是指生产污水、生活污水和雨水分别通过不同的管
道排放。
课堂训练一:
请同学们到后面认真阅读住宅楼设备施工图中的给排水 施工图: 1.2组同学找出图样中给水系统的组成部件,并简单说明其
给排水工程施工全套课件

⑶ 冲积土: 由于江、河水流搬运所形成的沉积物。 特征:浑圆度和分选性都更为明显,常形成砂 层和粘性土层交迭的地层。
第1章 土石方工程与地基处理
1-1 土的工程性质及分类 1-2 场地平整施工 1-3 沟槽、基坑开挖 1-4 沟槽及基坑支撑 1-5 土方回填 1-6 地基处理 1-7 土石方爆破施工
开端 向前 向后 结尾
第1章 土石方工程与地基处理
土石方工程施工的特点:
1、影响因素多且施工条件复杂 2、量大面广且劳动繁重
1-1 土的工程性质及分类
1-1 土的工程性质及分类
一、土的形成
1、定义:土是由岩石风化生成的覆盖在地表 上碎散的、没有胶结或胶结很弱的颗粒堆积物。 工程上的土大多是在第四纪地质历史时期形成
纪(或系) 世(或统) 晚期 全新世 中期 年代(距今) <0.25万年 0.75-0.25万 年 早期 1.3-0.75万年 晚更新世 12.8-1.3万年 中更新世 71-12.8万年 早更新世 距今71万年 前
1、《水力学》、《给排水工程结构》、 《建筑材料》 2、《给水管网》、《排水管网》
开端 向前 向后 结尾
绪 论
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土力学》 《基础工程》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地基处理手册》、《水利工程施工》
开端
向前 向后
结尾
第1章 土石方工程与地基处理
给水排水工程施工
绪
论
第5章 室外管道工程施工
第1章 土石方工程与地基处理
第6章 管道的特殊施工
第2章 施工排水
第7章 室内管道施工
第3章 钢筋混凝土工程
第8章 常用设Βιβλιοθήκη 几自控系统安装第4章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施工
给水排水工程PPT课件

并联供水 串联供水 减压水箱供水 减压阀供水 无水箱供水
h
44
h
45
h
46
h
47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 引入管和水表结点
配水平衡和供水可靠考虑:
从建筑物用水量最大处引入
在建筑物中部引入
引入管一般设置一条,当建筑物不允许间断供水或室
内消火栓总数在10个以上时,需要设置两条,并应由
城市环形管网的不同侧引入
给水排水工程
柯华
第一部分:室外给水排水工程
h
2
室外给水排水工程的主要任
务
• 根据城市规划、自然条件及用水要求等主要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定出安全可靠、 经济合理的给排水系统,完成从城市的供水到排水及对污水处理的全过程。
h
3
室外给水排水工程的基本内容和流程
基本内容,图1:给水排水工程系统图
h
4
1—取水构筑物;2—一级泵站;3—净水厂;4—清水贮水池;5—水厂平面图:来自h13h
14
输配水工程:
输水管
输送用水到城市配水管网的输水总管,不负担配水任务,要求 简短、安全,一般铺设为两条,最好沿道路敷设,少占或不占 农田并尽量避开工程艰巨地段,以减小工程投资,增加安全性, 也便于维护管理工作。
h
15
输配水工程:
配水管网
直接供水给用户的管道,在管线布置规划时,应根据用水区的 建筑规划、地形及用户的分布情况,将管线布满用水区,以利 使用。配水管网管线很长,又是压力管,它是全系统中投资最 大的部分。布线时应使供水干管通向用水量较大区域,力求简 短,可减少管材、节省能量和便于施工与维护管理。
h
11
净水工程:
净水方法
《给排水工程施工》课件

清洗效果的检测与评估
定期对管道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清洗效果 达到设计要求。
管道调试技术
管道调试的目的
调整管道系统的运行参数,确保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调试内容
包括流量调整、压力控制、水锤预防等。
调试前的准备工作
检查仪表和设备的完好性、了解调试方案和安全措施等。
调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例如,严格控制调试参数、观察管道系统的运行状态等,确保调试过程的安全。
质量改进
针对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采取 有效措施进行改进,提高施工质量 。
施工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制度建立
01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安全。
安全培训与教育
02
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安全检查与整改
03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确保施工安全无
05
给排水工程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城市给水工程施工
总结词
大型市政工程、管线复杂、施工难度高
详细描述
该案例介绍了某城市给水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包括施工前的准备、管线的测量与定位、沟槽的开挖、 管道的安装与连接、回填与夯实等环节。由于管线复杂,施工难度较高,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 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感谢观看
《给排水工程施 工》ppt课件
目录
• 给排水工程概述 • 给排水工程施工流程 • 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 • 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 • 给排水工程案例分析
01
给排水工程概述
给排水工程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给排水工程的定义、特点
详细描述
给排水工程是负责提供和排放生活和工业用水的工程,其特点包括系统性、复杂性、专业性和实践性。给排水工 程涉及多个子系统,包括原水取水、净水处理、输配水管网、排水系统等,需要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同时,给 排水工程需要遵循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供水安全和环境保护。
给排水识图教程ppt课件

管道工程图上的管道和管件必须采用统一的线型来 表示。如管道线型规定中有粗实线、中实线、细实线、 粗虚线、中虚线、细虚线、细点划线、折断线、波浪线 等。
6
(2)管道代号
管道图中,若有多种管道,应在管线的中间注上规 定的字母符号以区别各种不同的管路。常见的管道代号 有:
一般给水管
S
S
一般排水管
X
X
热水管
特点:供水方式简单,造价低,维修管理容易,能充 分利用外网水压节省能耗。建筑内部无储备水量,一旦外 网停水时内部立即断水,供水可靠性不高。
28
阀门
直接给水方式
29
2、设水箱的给水方式
在建筑物顶部设水箱,当外网水压稳定时向水箱和用 户供水,当管网水压不足时或用水高峰时,则可由水箱项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供水。适用于室外给水管网供水压力周 期性不足的情况。
特点:当室外给水管网水压偏高或不稳定时,为保证 室内给水系统的良好工况或满足稳压供水的要求,可采用 设水箱的给水方式。室外管网直接将水输入水箱,由水箱 项建筑内部给水系统供水。
30
阀门
阀门
(a)
(b)
设水箱的给水方式
31
3、设水泵的给水方式
设水泵的给水方式宜在室外给水管网的水压经常不足时 采用。
在建筑安装工程范围内卫生管道工程图又可分为建筑给水 排水管道、供暖管道、燃气管道、通风与空调管道等。
1
第一章 管道工程图概述
(3)按图形和作用分类: 1、基本图纸:图纸目录、设计施工说明、设备材料清单、工艺 流程图、平面图、轴测图、立(剖)面图等。 2、详图:大样图、节点详图和标准图等。 1)图纸目录:便于查阅和保管,将一个项目工程的施工图纸按 一定的名称和顺序归纳整理编排而成。通过图纸目录,可知道该 项目整套专业图的图别、图名及其数量等。 2)设计施工说明:设计人员在图样上无法表明而又必须要建设 单位和施工单位知道的一些技术和质量的要求,一般以文字的形 式加以说明。其内容包括工程设计的主要技术数据,施工验收要 求以及特殊注意事项。
6
(2)管道代号
管道图中,若有多种管道,应在管线的中间注上规 定的字母符号以区别各种不同的管路。常见的管道代号 有:
一般给水管
S
S
一般排水管
X
X
热水管
特点:供水方式简单,造价低,维修管理容易,能充 分利用外网水压节省能耗。建筑内部无储备水量,一旦外 网停水时内部立即断水,供水可靠性不高。
28
阀门
直接给水方式
29
2、设水箱的给水方式
在建筑物顶部设水箱,当外网水压稳定时向水箱和用 户供水,当管网水压不足时或用水高峰时,则可由水箱项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供水。适用于室外给水管网供水压力周 期性不足的情况。
特点:当室外给水管网水压偏高或不稳定时,为保证 室内给水系统的良好工况或满足稳压供水的要求,可采用 设水箱的给水方式。室外管网直接将水输入水箱,由水箱 项建筑内部给水系统供水。
30
阀门
阀门
(a)
(b)
设水箱的给水方式
31
3、设水泵的给水方式
设水泵的给水方式宜在室外给水管网的水压经常不足时 采用。
在建筑安装工程范围内卫生管道工程图又可分为建筑给水 排水管道、供暖管道、燃气管道、通风与空调管道等。
1
第一章 管道工程图概述
(3)按图形和作用分类: 1、基本图纸:图纸目录、设计施工说明、设备材料清单、工艺 流程图、平面图、轴测图、立(剖)面图等。 2、详图:大样图、节点详图和标准图等。 1)图纸目录:便于查阅和保管,将一个项目工程的施工图纸按 一定的名称和顺序归纳整理编排而成。通过图纸目录,可知道该 项目整套专业图的图别、图名及其数量等。 2)设计施工说明:设计人员在图样上无法表明而又必须要建设 单位和施工单位知道的一些技术和质量的要求,一般以文字的形 式加以说明。其内容包括工程设计的主要技术数据,施工验收要 求以及特殊注意事项。
给排水工程质量培训教材(PPT 85页)

◆ 根据图纸尺寸找到套管的实际位置,以梁的下底面为标准,确定套管的 标高,然后将套管放在确定的位置,在套管两头的下底面各放置一根扁钢,将扁 钢焊在套管两边的箍筋上,在套管两头的上方各放置一根Ф 8或Ф 10的圆钢,将 圆钢弯成圆弧形将套管卡死并结实的绑在箍筋上。
◆刚性防水套管制作 套管管口平整,管边无飞边毛刺;止水环焊接规范,焊缝饱满平 整,焊接牢固;焊后及时清理焊渣及表面污物。
◆屋面雨水篦子应高处平面,创优工程一般做成不锈钢。
■ 第四章 阀门附件安装
质量要求: (GB50242-2002)3.2.4阀门安装前,应作强度和严密性试验。 试验应在每批(同牌号、同型号、同规格)数量中抽查10%,且 不少于一个。对于安装在主干管上起切断作用的闭路阀门,应 逐个作强度和严密性试验。 (GB50242-2002)3.2.5 阀门的强度和严密性试验,应符合以 下规定:阀门的强度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1.5倍;严密性试验 压力为公称压力的1.1倍;试验压力在试验持续时间内应保持不 变,且壳体填料及阀瓣密封面无渗漏。阀门试压的试验持续时 间应不少于表3.2.5的规定。
■ 第五章 消防器材(喷淋)
采暖安装质量要求: (GB50242-2002)8.5.1地面下敷设的盘管理地部分不应有接头。 (GB50242-2002)8.2.1管道安装坡度.当设计未注明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气、水同向流动的热水采暖管道和汽、水同向流动的蒸汽管 道及凝结水管道,坡度应为3‰不应小于2‰; 2)气、水边向流动的补十平区竹的和汽、水逆向流动的蒸汽管 道.坡度不应小于5‰; 3)散热器支管的坡度应为1%,坡向应利于排气和泄水。
给排水工程质量培训
目录
第一章 套管制作安装 第二章 支架制作安装 第三章 管道安装 第四章 阀门附件安装 第五章 消防器材 第六章 卫生洁具安装 第七章 管道系统设备安装 第八章 管道、阀门及设备标示 第九章 成品保护 第十章 总结
建筑水电安装识图和算量1.2 给排水识图-PPT课件

施 工 图 的 识 读 方 法
《建筑水电工程计价》
1.2.2 识图方法
施 工 图 的 识 读 方 法
某住宅楼给排水施工图
CAD 设计图一 在这里单击鼠标左键查看
《建筑水电工程计价》
1.2.2 识图方法
设 计 总 说 明
1.供水方式 2.管材及其连接方式 3.管道的施工要求
《建筑水电工程计价》
1.2.2 识图方法
常 用 给 排 水 图 例
2. 标高标注方法
图2 剖面图中管道及水位标高标注法
《建筑水电工程计价》
1.2.1 常用图例
常 用 给 排 水 图 例
2. 标高标注方法
图3 轴测图中管道标高标注法
《建筑水电工程计价》
1.2.1 常用图例
3. 管径表示方法
常 用 给 排 水 图 例
镀锌钢管以公称直径DN表示(如DNl5、DN50等)。 无缝钢管以外径D×壁厚δ表示(如D108×4等)。 塑料管材以及复合管以公称外径dn表示。
1. 施工 说明
《建筑水电工程计价》
1.设计总说明
《建筑水电工程计价》
1.设计总说明
《建筑水电工程计价》
1.设计总说明
《建筑水电工程计价》
1.设计总说明
《建筑水电工程计价》
1.设计总说明
《建筑水电工程计价》
1.设计总说明
《建筑水电工程计价》
1.设计总说明
《建筑水电工程计价》
1.2.2 识图方法
系 统 图
1.标高 2.图例 3.管道的施工要求
《建筑水电工程计价》
1.2.2 识图方法
1.阅读主要图纸之前,应当先看说明和设 备材料表,然后以系统图为线索深入阅读平面 图、系统图及详图。 2.看给水系统图时,可由建筑的给水引入 管开始,沿水流方向经干管、立管、支管到用 水设备。 3.看排水系统图时,可由排水设备开始, 沿排水方向经支管、横管、立管、干管到排出 管。
给排水ppt课件

应用压力、流量、液位等传感器,实时监测给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 ,为智能化控制提供依据。
数据分析与优化技术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给排水系统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和优 化,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给排水系统节能环保技术
高效节能设备
采用高效水泵、节能阀门等设备,降低给排水系统的能耗 。
水资源回收利用
通过中水回用、雨水收集等技术,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和循 环利用。
排水管道设计与施工
设计原则
满足排水量要求,保证管道安全运行 ,便于施工和维护。
施工方法
开槽施工,顶管施工,盾构施工等。
设计步骤
确定排水量,选择管材和管径,确定 管道埋深和坡度,设计检查井和出水 口。
排水设备选型与安装
设备类型
格栅、沉砂池、初沉池、生物处 理设备、二沉池、消毒设备等。
选型原则
根据处理水量、水质要求和处理 工艺选择适当的设备。
加热器选型
根据热水需求量和热源类型,选择合适的加热器 ,如电加热器、燃气加热器、太阳能加热器等。
水箱选型
根据热水存储需求和空间条件,选择合适的水箱 类型和容积。
设备安装与调试
按照设备厂家提供的安装说明进行设备安装,并 进行调试和运行测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热水供应系统维护与保养
定期检查与维护
定期对热水供应系统进行检查,包括管道、阀门、设备等,发现 问题及时处理。
消防给水系统维护与保养
维护
定期检查管道、阀门、水泵等设备是否完好,清洗水箱、水带等。
保养
对易损件进行定期更换,对设备进行润滑保养,确保系统处于良好状态。
06
给排水系统新技术与新趋势
给排水系统智能化技术
自动化控制技术
数据分析与优化技术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给排水系统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和优 化,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给排水系统节能环保技术
高效节能设备
采用高效水泵、节能阀门等设备,降低给排水系统的能耗 。
水资源回收利用
通过中水回用、雨水收集等技术,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和循 环利用。
排水管道设计与施工
设计原则
满足排水量要求,保证管道安全运行 ,便于施工和维护。
施工方法
开槽施工,顶管施工,盾构施工等。
设计步骤
确定排水量,选择管材和管径,确定 管道埋深和坡度,设计检查井和出水 口。
排水设备选型与安装
设备类型
格栅、沉砂池、初沉池、生物处 理设备、二沉池、消毒设备等。
选型原则
根据处理水量、水质要求和处理 工艺选择适当的设备。
加热器选型
根据热水需求量和热源类型,选择合适的加热器 ,如电加热器、燃气加热器、太阳能加热器等。
水箱选型
根据热水存储需求和空间条件,选择合适的水箱 类型和容积。
设备安装与调试
按照设备厂家提供的安装说明进行设备安装,并 进行调试和运行测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热水供应系统维护与保养
定期检查与维护
定期对热水供应系统进行检查,包括管道、阀门、设备等,发现 问题及时处理。
消防给水系统维护与保养
维护
定期检查管道、阀门、水泵等设备是否完好,清洗水箱、水带等。
保养
对易损件进行定期更换,对设备进行润滑保养,确保系统处于良好状态。
06
给排水系统新技术与新趋势
给排水系统智能化技术
自动化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