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合集下载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特征。

方法:收集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128株,分析其菌株来源以及耐药性特征。

结果:本组128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81株(63.3%)源于呼吸道痰标本,多集中于神经外科、呼吸科、ICU等;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阿米卡星具有较高的敏感率;对于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多重耐药率为76.6%。

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于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存在多重感染,密切监测耐药性趋势,强化感染控制,以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及扩散。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临床感染【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198-01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常见的一种条件致病菌,在机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极易引发泌尿系统、呼吸系统、血液以及皮肤等一系列感染[1]。

本文分析了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分布情况以及耐药性情况,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送检阳性标本1078份,包括尿液、痰液、创面分泌物以及脓液、穿刺液等标本。

1.2 细菌培养、鉴定以及药敏试验取合格标本直接接种或者增菌以后转移种植在血平板以及麦康凯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取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染色和镜检,以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复合板进行细菌鉴定以及药敏试验。

2 结果2.1 菌株分布2.1.1 标本来源1078份阳性标本中,分离出128株(11.9%)铜绿假单胞菌,有81株(63.3%)分离自下呼吸道痰标本,21株(16.4%)创面分泌物及浓汁,10株(7.8%)穿刺液(包括脑脊液、胸腹腔积液)、7株(5.5%)尿液标本,3株(2.3%)血液标本,6株(4.7%)分离自其它标本。

2.1.2 科室来源本组128株铜绿假单胞菌中,40株(31.2%)来自呼吸科,17株(13.3%)神经外科,14株(10.9%)ICU,11株(8.6%)老年病科,9株(7.0%)儿科,7株(5.5%)骨外科,7株(5.5%)神经内科,5株(3.9%)急诊科,5株(3.9%)感染科,4株(3.1%)循环科,2株(1.6%)普外科,7株(5.5%)其他。

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李继明
【期刊名称】《华夏医学》
【年(卷),期】2014(027)002
【摘要】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防治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细菌培养、生化分析鉴定铜绿假单胞菌,药敏实验分析其耐药性,回顾性分析其来源与科室分布.结果: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某院检出铜绿假单胞菌157株,主要分布在神经科、ICU和呼吸科,痰和分泌物中检出分别占75.8%和8.3%.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和乙基西梭霉素等敏感,对替卡西林和哌拉西林等耐药.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发生在院内神经科、ICU和呼吸科,对替卡西林和哌拉西林等抗生素耐药.
【总页数】3页(P52-54)
【作者】李继明
【作者单位】临桂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临桂54119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78
【相关文献】
1.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J], 李强;吴正华
2.严重创伤患者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J], 陈芬;周宗庆;周伟华;程燕东
3.2013年至2015年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J], 霍瑞清;贾海琴;唐丽
4.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J], 崔娟;柴政斌;程永香;
5.2015-2019年老年护理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J], 李奇;史丽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分析
医学 院 学报 。0 12 ( ) 16 17 2 0 ,32 :0 - 0 .
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 经痛 时 ,穿刺是否准确对 治 疗效果非常重要 。那 么如何 准确 无误 通过卵 圆孔到达 三叉 神 经节内?我们根据测量数据 总结 下几 点 : 31 圆孔穿刺点 的定位 .卵 临床 上常选用前人路 和侧入 路路经行穿刺 。前人 路穿刺 时穿刺针从患者 口角外方 约 3 m处 向内后上方穿 刺卵 圆孔 , c 由于卵圆孔多数方向是由外前下 向内后上方 ,穿 刺针的方 向 与卵圆孔的开 口方 向是一致 的 , 进针较 易 , 因此 临床上 使用前 入路穿刺法穿 刺卵圆孔是符 合解剖学基础 的。但有 少数人卵 圆孔向后下倾 , 因此 , 术前做常规 x线检查卵 圆孔 的走 向有助 于卵圆孔穿刺的顺 利进行及减少并发症 。侧人 路穿刺时在颧 弓下缘 中点约 lm处 进针 , c 进针方 向与卵圆孔近似平行 , 进针 较 困难 , 入路 进针优 点在于距离常发三叉神经痛 的第 Ⅱ、 侧 Ⅲ 支神经近。 3 . 2卵圆孔 的状况对穿刺的影 响 卵 圆孔 的椭 圆形 、 梨形 、 圆形 、 长条形 、 肾形 五种类 型中 , 长 条形较狭窄 , 穿刺较困难 , 其他几 种类型孔较大 , 穿刺较易 。 据 李瑜 如等报告 , 凡卵 圆孔宽径小 于 3 m时 , 易穿刺成功 , a r 不 在临床上值得 注意。但卵 圆孔 呈长条形为数较少 ,本 组只 占
6 2
3讨 论
北方药学 2 1 0 2年第 9 卷第 8期 0 %。另外 , . 8 在观测 过程 中, 我们发现多数个 体卵圆孔两侧形 态相 同且 相对称 , 占 7 %。其余则两侧卵 圆孔形态不一 , 约 0 为 数不少 的部分呈非对称性 , 占 3 %。 约 0 临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 应加以注意 。当卵 圆孔大壁短时穿刺 容易 , 但穿刺针进入后活 动度相对较 大 , 易偏斜 , 准确定位甚 至可能损伤周 围结 构 。 难 而卵圆孔小壁长时 , 卵圆孔穿刺难度较大 , 穿刺针进入后活 但 动度小 , 不易偏斜且定位较准确 , 不易伤及周围的结构 。 卵圆孔的解剖特点如深度 、 大小 、 侧不对称性等对卵 圆 两 孔的穿刺具有较大意义 。为提高射频温控热 凝术 治疗 三叉神 经痛的效 果 , 临床医生在进行治疗 前应先对患者行 C T或 x线 检查 , 明确 患者 卵圆孔的状况 , 以便 术前 能设 计出合适的治疗 方案 。而本文对入路点 的选择 及位 置相关数据的测量也为临 床提供了依据。 参 考文 献 【】 1陆春才 , 颅骨 卵圆孔 穿刺 的应 用解剖学[. 等. J 临床应 用解剖 ] 学杂志,9 5 3 1 : 14 . 1 8 ,( )4 — 3 ] 许建 平, 明海. 江 经皮选择性 半月神经 节射频 热凝术 治疗三 叉神 经痛『. J 中华神 经精神科,9 4 1 ( )5 7 ] 1 8 ,7 1 :— . 【 曹焕 军, 学红 , 3 】 鞠 李翠花 , 颅骨卵圆孔的应 用解剖【. 等. J潍坊 ]

山区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山区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表 3 。 3 讨 论
P E对 常用 抗 菌 药 物 耐 药 率见 A
近年来 ,A P E在我 院 医院感 染病原 菌 中 占有 越
・--


7 48 ・— - - —
C i JLbDan M y21 , o 1 , o5 hn a i , a ,00 V l 4 N . g
2 2 标本分 布 . 出率见 表 1 。 10株 P E在 临床各 种标 本 中 的检 7 A
23 耐药率 比 较 .
共 检 出耐 亚 胺 培南 铜 绿 假 单 胞
来越重要 的地 位。IU 、 C 呼吸内科 和神经外科 的患 者免疫功能低下 , 住院时间较长 , 使用广谱及超广谱 抗 菌 药 物 , 的接 受 了 侵 人 性 操 作 , 为感 染 P E 有 成 A 的高 危 因素 。 由表 1 见 , 离 到 P E的标本 以痰 可 分 A 液居 首 位 , 6 . % , 示 我 院 P E是 以 下呼 吸 道 占 82 提 A 感染 为 主 , 与相 关 文 献 l 报 道 一 致 ,这 主 要是 因为 2 J
21 病 区 分布 .
3年 中 ,A P E分 布 以 IU 居 首 位 , C
检出 8 2株 , 4 . %; 次为 呼 吸内科 , 出 4 占 82 其 检 6株 ,
占 2 .% ; 7O 再次 为 神经 外科 , 出 2 株 , 1 .% ; 检 4 占 41 其它科 室共检 出 1 株 , 1 .%。 8 占 07
菌药 物时应 优先 考 虑左 氧 氟 沙星 和环 丙 沙 星 , 以达
最佳 效果 。在氨 基糖 苷 类 药物 中 , 阿米 卡星 的 耐药 率 明显低 于庆大 霉 素 , 可能 与 阿米 卡 星 对钝 化酶 的 稳定 性强 于庆大 霉素有关 , 同时也可 以看 出 , 阿米卡 星与其 它氨基 糖 苷类 药 物无 交 叉 耐药 , 可作 为治 疗 P E感 染 的首选 药 , 因氨基糖苷 类药物 的耳 、 A 但 肾毒 性, 临床应慎 用此类 抗 菌药 物 。值得 注 意 的是 ,A PE 对头孢 他 啶的耐药 率 比全 国细菌 耐药监 测 网 报 道 6 的 2 .%要 高 , 99 可能 与我 院第 三代 头孢 菌素 广泛 应 用于 临床有关 。对 于多 重 耐药 P E, 以根 据 药 敏 A 可 试验结 果考 虑联合 用药 , 以获得较 好临床 疗效 。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现状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现状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现状分析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E)的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现状,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本院细菌室收集的临床标本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

结果:2009年1月-2012年12月间共分离出98株铜绿假单胞菌,标本来源以痰为主占73.5%(72/98),科室分布以内科系统(含重症监护病房)最多,占71.4%(70/98)。

对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妥布霉素等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较高,分别为90.8%、66.3%、52.0%、51.0%、50.0%、44.9%。

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随着分离率和耐药性的上升,应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工作,加强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根据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或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或播散。

銅绿假单胞菌可正常寄居于人体皮肤、肠道和呼吸道,当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时,容易发生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病原体,可造成多种感染,是医院感染的条件致病菌[1]。

特别是长期卧床、体质虚弱、气管切开、尿道插管、血管内导管插管、烧伤等更容易被感染。

而且易产生变异珠对多种临床常用药物产生耐药。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监测,了解其在临床感染中分布及耐药情况,帮助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指导。

本文对本院分离的98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门诊就诊患者及住院患者的各类临床标本培养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98株,临床标本包括分泌物、痰、脓液、血液、尿液、穿刺液及其他标本等。

1.2 菌株分离与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细菌分离培养[2],挑取可疑菌落涂片经革兰染色镜检,菌株分离所用培养基及细菌生化编码鉴定管均由杭州天和生物研究所提供。

1.3 药敏试验方法采用K_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1 年第 3 卷第 8 02 3 的临 床 分 布 和 耐 药 性 分 析
赵 卫 新
【 要】 目的 了解 本 院 2 1 摘 0 0年 临床 分 离铜 绿 假 单 胞 茵( A) P 的分 布 和 耐 药 性 情 况 。方 法 采 用
纸 片 扩散 法 ( K—B 法) 琼 脂稀 释 法进 行 药敏 试 验 , 美 国临 床 实验 室 标 准 委 员会 ( L I 2 0 及 以 C S ) 0 9年 版 为 判 断标 准 , 药敏 结 果使 用 wH0提 供 的 w HO T . 软 件 进 行 统 计 分 析 。结 果 收 集 2 1 NE 5 4 O O年 本 院 非 重 复 临床 分 离 P 共 1 6株 , 中标 本 来 源 以 痰 为 主 占 7 . , 要 分 离 科 室 为 I U, 5 . 。P A 1 其 24 主 C 占 34 A 对哌拉 西 林/ 唑 巴坦 、 孢 哌 酮/ 巴坦 、 胺 培 南和 关 罗培 南 耐 药 率 较 低 , 别 为 2 . 、 三 头 舒 亚 分 76

2 2 药物 敏 感 试 验 采 用 K— B 纸 片 扩 散 ) 及 琼 脂 稀 释 . ( 法
法 , 验 方 法 与 判 定 标 准 按 美 国 临 床 实 验 室 标 准 化 研 究 所 试
( L I2 0 C S ) 0 9年 版 的 规 定 [ 。 ‘ 2 ]
23 结果分析 .
结果 报 道 如 下 。
1 材 料
表 1 16株 铜 绿 假 单 菌 对 常 用 抗 菌药 物 的耐 药 率 ( ) 1 % 药 物 名 称
哌拉 西 林
哌拉 西 林 / 三唑 巴坦
耐药率( )
头孢 哌 酮/ 巴坦 舒

64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64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64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临床标本分离出的64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

结果:64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痰液、伤口分泌物中,分别占54.7%、25.0%,对16种抗菌药物体外敏感试验结果显示,复方新诺明和氯霉素耐药率最高,达100%,对其他抗菌药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

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耐药性比较严峻,各地区、各医院用药情况不尽相同,细菌耐药谱也不尽相同,各医院应加强对其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铜绿假单胞菌;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然界中,可引起人体各部位的感染,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及不合理应用,特别是3、4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该菌的检出率不断上升,且呈现多药耐药性。

为了解本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回顾性分析2013年笔者所在医院分离出的64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2013年笔者所在医院临床各科室送检的标本分离出的64株铜绿假单胞菌,去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重复分离出的同一菌株。

1.2 方法菌株分离、培养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珠海迪尔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DL-96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及配套试剂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

1.3 质控菌株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2 结果2.1 菌株的分布2013年从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64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分布最多为痰液35株,占54.7%。

其次是伤口分泌物16株,占25.0%,见表1。

2.2 药敏64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6种抗菌药物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复方新诺明和氯霉素耐药率最高,达100%,对其他抗菌药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见表2。

123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123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123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李静;蔡木发;崔国辉【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and resistance of Pseudomonas aetuginosa, and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as identified and its antimicrobial sensitivi-ty test was determined by VITEK system. The antimicrobial ressistance rates were analyzed by WHONET software. Results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as the most detected in phlegm specimen (69.1%), followed by purulence (14.6%). Pseudomonas aeruginosa showed low resistance to Piperacillin/tazobactam (24.4%), imipenem (27.6%), ami-kacin (39.0%), ceftazidime (40.7%) and aztreonam (46.7%), and high resistance to ceftriaxone, cefepime, piperacillin, ticarcillin/clavulanic acid, gentamicin, tobramycin, ciprofloxacin and levofloxacin, with a resistance rate of 52.8% ~ 92.7%. Conclusion The resistanc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s high.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use drugs rational-ly and enhance the monitoring of drug resistance.%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治疗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检测,应用WHONET软件进行耐药统计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最常见分离自痰标本(69.1%),其次是伤口分泌物(14.6%).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低的的药物依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4.4%)、亚胺培南(27.6%)、阿米卡星(39.0%)、头孢他啶(40.7%)、氨曲南(46.7%),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较严重,耐药率在52.8%~92.7%之间.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较严重,合理用药及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十分必要.【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2(023)006【总页数】3页(P101-103)【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抗菌药物;耐药性【作者】李静;蔡木发;崔国辉【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广东湛江524001;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广东湛江524001;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广东湛江524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99+1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广泛,属条件致病菌,因其耐药机制复杂且在治疗过程中容易通过突变产生耐药,导致其耐药性日益严重,使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防治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对分离8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细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细菌检出最高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在痰液标本中分布最高为86.25%。

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哌拉西林、耐药率分别为50.00%、46.15%、45.45%,耐药率低的是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耐药性分别是为18.42%、21.79%、21.79%、23.1%、25.79%。

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为医院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呈不同程度耐药,应加强其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感染;抗菌药物
【中图分类号】r88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6-0159-02
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正常皮肤、肠道、呼吸道、医院病房及医疗器械等,是临床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因其易定植、易变异、以及多重耐药性的特征,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特别是呼吸道感染感染多见,由于该菌属有多重耐药性,给治疗带来很多困难。

王以光等报道[1]铜绿假单胞菌对目前临床应用的100种抗生素均显示有抗药性,是新世纪对人类生命造成威
胁的3种细菌之一。

为探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现状,我们对本地区2008年1月~12月本院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80株铜绿假单胞菌在标本中的分布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来自我院2009年1月~ 12月临床送检标本,包括血、尿、痰及各种分泌物。

1.2 菌株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采用英国aris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配套鉴定及药敏板,药敏板完全符合nccls标准。

1.3 质控菌株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
1.4 采用回顾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细菌检出情况:共送检标本1985份,阳性标本703份,检出率为35.41%。

在检出的703株检出率排在前3位的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

2.2 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在送检标本中的分布情况见表1
2.2 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见表2。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本地区细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肺
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

检出的80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于痰液为86.25%,高于文献报道的70.2%[2]是引起肺部感染的首发病菌;其次为伤口分泌物为5.00%,特别是在icu重症患者中的痰液常见与文献报道的相似[3]。

应加强患者下呼吸道和伤口的护理和监测,及病房的消毒与监测,才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

本组资料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氯霉素的耐药率为96.10%,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的耐药率达60.28%;头孢哌酮、哌拉西林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效的药物,但耐药率也高达50.00%和45.45%,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也达46.15%和25.97%。

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s具有强烈的诱导和筛选作用使其治疗效果明显降低。

应严格控制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特别是不规则的预防性用药,以减少其诱导作用[4]。

四代头孢菌素是近年来才使用于临床,具耐酶、广谱的作用,但耐药率也达23.10%与李庆兴报道的23.27%相似[4];四代头孢对ampc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明显高于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可考虑策略性替换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已恢复其敏感性[5]。

氨曲南是单环β-内酰胺类药物,对大多数染色体和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稳定,但其耐药率也达21.79%,有研究报道79.6%的esbls可以分解氨曲南[6]。

碳青霉稀类的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也达21.79%低于李庆兴、林道勇报道的39.42%及82%[4,7],这与我院严格控制使用碳青霉稀类有关,但应注意亚胺培南是一种很强的β-内酰胺酶诱导剂,在治疗中不能与三代头孢
菌素合用,以免诱导细菌产生诱导酶[8]。

氨基糖苷类的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耐药率也达57.98及35.90%。

耐药率较低的是喹诺酮类的左氧氟沙星为18.42%低于钟兴美报道的46.30%[9],可作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及多重耐药是临床较为突出的问题。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产生与以下因素有关:耐药机制①细菌产生抗菌活性酶如-内酰胺酶,氨基糖苷钝化酶等;②细菌改变抗菌作用的靶位,从而逃避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如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dna旋转酶等结构发生改变;③外膜通透性降低;④生物膜形成;
⑤主动泵出系统等。

其中主动泵出系统在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中起着主导作用[9]。

临床不合理用药:临床上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药物长期使用,势必会致使药物的效能下降,耐药菌株增加[10]。

有文献报道,约20%的铜绿假单胞菌在单药治疗时发展为多重耐药,因此认为早期经验性治疗时联合用药更为可靠[11]。

调查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日趋严重,成为医院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应引起高度重视,临床要结合微生物实验室的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缓耐药菌株的快速发展;同时,改善卫生条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耐药菌的交叉感染,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以光,杨后.国外耐药菌情况及战胜耐药菌的途径[j].国
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0,21(3):97-101
[2] 吴蓉,府伟灵.重庆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及耐药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98
[3] 杜斌,陈德昌,李辉,等.危重病患者菌血症75例分析[j].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6):416-419
[4]李庆兴,潘发愤,王邦松,等.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迁及临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6):706
[5] 夏云,陈蕾.头孢吡肟对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3,28(2):228-232
[6] 明德松. 铜绿假单胞菌诱导型β-内酰胺酶的分类检测及
其临床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5):475
[7] 林道勇.100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3,3(6):774-775
[8] niitsumak,saitohm,kojin abaram,etal.antinicrobial susciep tibility of pseudcm onas aeruginosa isolated in fukushin a prefecture[j].jpnjantibiot.2001,54(2):79:87
[9] 钟光美,代树均,李芳,等.434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5):477
[10] 官兰.常见病原菌对-内酰胺酶抗生素耐药机制的检测及
临床意义[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98,19(2):131 作者单位:666100 西双版纳州景洪人民医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