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地区高效农业低碳循环模式创新与示范应用进展

合集下载

低碳经济背景下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应用——以安徽为例

低碳经济背景下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应用——以安徽为例
第 2 卷 第 2 期 7 2




V 1 7NO. . 22 2 NO . V 20l 0
S inc ce e& Te h olg r g e sa ol y c n o y P o r s ndP i c
低碳经济背景下循环农业发展模 式的创新应用
室气体总排放量 占全 国排放量 的约 1%,如果用碳经 济的 7 概念衡量 , 当今的农业可 以说是一 种“ 高碳农业” 。 高 … 与“
式 ,是经 济产 出和人 类需求都处 于低级 阶段的低层 次循 环
农 业 。在生 产过程 中 ,结合 劳动力 、简单 技术与土 地 ,并 利 用农业投入 品及光 、水 等 自然 资源 ,创造 出满足生命需 求 的农 产品 ; 其后 , 乡生产 和生活 中几乎所有 的“ 城 废弃物 ” 都被用作肥 料 ,返 回土壤 ,参加“ 再循 环” 。如此年复一年 , 周 而复始 ,形成 我 国农耕 文明 的优 良传统 。该 阶段循环农
农 业模 式和技 术体 系。然而 ,随着“ 低碳 经济” 的提 出,循环 农业在 目前运行 的环境 下 ,并 不能 充分实现“ 低 碳 经济” 内涵和要 求 。以安徽 省为 案例 ,对现有 循环 农业发展模 式进行调 查研 究 ,并在 对其进行 分析和评 的
价 的 基 础 上 ,创 造 性 地 提 出循 环 农 业 模 式 与 主 体 功 能 区相 结 合 的崭 新 理 念 和 运 作 方 式 。 在 不 同 的功 能 区 内
选择 和创新使 用 不同的循环 农业模 式 ,必将 为低碳 经济的 建设 作 出更大的 贡献 。 关键 词 :低碳 经 济 ;低碳农 业 ;循 环农业模 式 ;主体 功能 区 ;创新 ;安徽 DOI 03 6  ̄i n 10 —3 8 0 O2 .1 :1 .9 9 . s . 17 4 . 1.20 3 s 0 2 中 图分 类号 : 3 3 F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1 7 4 (0 02 — 0 2 0 1 0 — 3 82 1)2 0 5— 4

农业行业新技术应用情况调研

农业行业新技术应用情况调研

农业行业新技术应用情况调研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寻求技术创新以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一系列新技术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农业现代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农业行业新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其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新技术的种类及应用领域1、精准农业技术精准农业技术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农田进行精准测量和监测,实现精准播种、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

例如,通过安装在农机上的传感器和定位设备,农民可以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情况,精确控制播种量和施肥量,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通过在农田、养殖场等场所布置传感器和网络设备,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动植物生长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比如,在温室大棚中安装温度、湿度、光照等传感器,系统可以自动调节环境参数,为作物提供最佳生长条件;在养殖场中,通过监测动物的饮食、活动和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3、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包括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生物育种等。

转基因作物具有抗病虫害、耐除草剂等特性,能够提高产量和品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更精确地改良作物性状;生物育种则能够培育出适应不同环境和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

4、农业机器人技术农业机器人可以完成播种、除草、采摘、分拣等一系列农业生产任务,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例如,采摘机器人能够根据果实的成熟度和外观特征进行精准采摘,减少损伤和浪费。

二、新技术的应用成效1、提高生产效率精准农业技术和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农业生产过程更加精细化和智能化,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据统计,采用精准农业技术的农田,肥料利用率可提高 20%以上,水资源利用率可提高 30%以上。

2、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新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产品中的残留物质,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

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

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第1章总论 (3)1.1 示范区建设背景 (3)1.2 示范区建设意义与目标 (3)第2章示范区规划与布局 (4)2.1 规划原则与依据 (4)2.2 示范区空间布局 (4)2.3 功能区划分 (5)第3章产业选择与发展战略 (5)3.1 产业选择依据与方向 (5)3.1.1 产业选择原则 (5)3.1.2 产业选择方向 (6)3.2 发展战略与规划 (6)3.2.1 发展战略 (6)3.2.2 发展规划 (6)3.3 产业链构建与优化 (6)3.3.1 产业链构建 (6)3.3.2 产业链优化 (6)第四章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 (7)4.1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7)4.1.1 建立多元化创新主体 (7)4.1.2 构建多层次创新平台 (7)4.1.3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 (7)4.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7)4.2.1 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7)4.2.2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7)4.3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8)4.3.1 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8)4.3.2 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模式 (8)4.3.3 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保障 (8)第五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8)5.1 土地整理与改良 (8)5.1.1 土地整理 (8)5.1.2 土壤改良 (8)5.2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8)5.2.1 水源工程建设 (8)5.2.2 灌溉设施建设 (9)5.3 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 (9)5.3.1 农业机械化 (9)5.3.2 农业信息化 (9)第6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9)6.1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与策略 (9)6.1.2 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9)6.2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9)6.2.1 农业面源污染来源及特点 (10)6.2.2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 (10)6.3 生态农业模式推广 (10)6.3.1 生态农业模式选择 (10)6.3.2 生态农业模式推广措施 (10)第7章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监管 (10)7.1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10)7.1.1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标准体系 (10)7.1.2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11)7.1.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 (11)7.2 农产品质量监管与追溯 (11)7.2.1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 (11)7.2.2 实施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 (11)7.2.3 推广农产品质量监管信息化 (11)7.3 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与推广 (11)7.3.1 加强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 (11)7.3.2 推广绿色、有机农产品 (11)7.3.3 加强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建设 (11)第8章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 (11)8.1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1)8.1.1 构建多元化服务体系 (12)8.1.2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12)8.1.3 加强农产品营销与流通服务 (12)8.1.4 提升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12)8.2 农业金融服务创新 (12)8.2.1 加强农业金融政策支持 (12)8.2.2 创新农业金融产品与服务 (12)8.2.3 建立农业金融风险分担机制 (12)8.3 农业保险体系完善 (12)8.3.1 加强农业保险政策支持 (12)8.3.2 丰富农业保险产品体系 (12)8.3.3 提高农业保险服务水平 (13)8.3.4 推动农业保险市场化运作 (13)第9章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13)9.1 产业融合模式与路径 (13)9.1.1 产业融合模式 (13)9.1.2 产业融合路径 (13)9.2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13)9.2.1 发展休闲农业 (13)9.2.2 发展乡村旅游 (14)9.3 农村电商与物流配送 (14)9.3.2 优化物流配送 (14)第10章组织管理与政策支持 (14)10.1 示范区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 (14)10.1.1 组织架构 (14)10.1.2 管理模式 (14)10.2 政策支持与保障措施 (14)10.2.1 政策支持 (15)10.2.2 保障措施 (15)10.3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5)10.3.1 投资估算 (15)10.3.2 资金筹措 (15)第1章总论1.1 示范区建设背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现代农业发展日益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形式及发展方向——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形式及发展方向——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

45农村经营管理2024.3伴随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趋势。

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顺应趋势发展,积极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形式总结盐城市各地的实践,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按照不同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从集中土地的方式来分,有租赁集聚型、股份合作型、联耕联种型和“两区”分置型。

一是租赁集聚型,主要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有偿租赁的方式,将分散农户的土地经营权集中连片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这是适度规模经营比较普遍的一种形式。

二是股份合作型。

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和资金入股设立农地股份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实行适度规模经营。

股份合作型的适度规模经营,以农户土地经营权入股的方式集中土地,以合作经营的民主管理和利益联结机制,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重要方向,应当积极鼓励和大力倡导。

农地股份合作社具体又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内股外租型的农地股份合作社。

即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成立农地股份合作社,将承包地集中流转起来,统一对外发包给他人经营。

这种内股外租型的农地股份合作社主要起了集中流转土地、代表农户对话、参与红利分配、争取政策扶持的作用。

另一种是经营实体型的农地股份合作社。

即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专业大户以资金入股,共同组建农地股份合作社,直接从事高效农业项目,对农户入股的土地实行保底分红。

三是联耕联种型。

联耕联种是在农户自愿的前提下,由村组统一组织,破除田埂,以打桩等形式确定田间界址,将碎片化的农地集中起来,实现有组织的连片种植,再由服务组织开展全程托管或主要生产环节托管服务。

联耕联种在不改变农户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的情况下,通过破除田埂的方式,变一户多田为一田多户,实行连片种植,既适应了农机作业要求,又满足了老农种田需求,还实现了增产增收,是传统农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发展低碳农业推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技术应用进程

发展低碳农业推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技术应用进程
济 发 展 模 式 对 于 促 进 农 村 稳 定 、 经 济 社 会 协 调 发 展 、 可
持续发展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和深远 的历史意义。 11 发展低碳农业是党和政府 加快 转变农业农村经 .
济 增长 方 式 的 英 明决 策 低 碳 农 业 是 生 态 农 业 的 主 要 模 式 ,是 把 传 统 农 业 技 术 与 现 代 科 学 技 术 结 合 的 发 展 模 式 ,是 集 生 态 、经 济 、 2 舒城 县 低 碳 农 业 及 节 能减 排 模 式 探 析
约 资 源 成 本 、提 高 资源 利 用 率 ,既 可 保 护 生 态 系统 和 环
地热的利 用和提高农业投入 品的有效利用率 。2 世纪 ,依 1
靠水土为中心 的传统农业将接近或达到承载能力的临界状 态 ,这就 需要寻求新 的出路 。发展农业循环经 济 ,低碳 农业强调 农业循环经济 当中的一个 关键领域—— 能源与二 氧化碳 排放是循环 经济的深化形 式。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 , 是把农业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 “ 农业资源一 农产 品一再生 资源 ”的循环模式 , 实现农业生产 的低开采 、高利用 、低 排放 、低 污染, 即拓展 农作物 的生长空 间, 又增加 了农产 品 产 量。舒城可 以大 力推 广立体种养 的节地农 业 、节水农
关 键 词 :舒 城 ;低 碳 农 ;节 能减 排
1 发 展 低 碳 农 业 的历 史 意 义 和 现 实 意义
经济、社会 、环境带来的不 良影 响降低到最低 限度 ,提高 农产 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水平 ,优化农 业生态环境。
探 索、推 广一种 既符 合县情 又与全省接轨 的农村 经
业 、节 能 农 业 。如 农 作 物 合 理 问种 、套 种 的农 作 物 立体 种

江苏沿海生态农业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江苏沿海生态农业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沼 气池 I
42 生 态 效 益 .
解 决 了鸽 子 和 猪 的粪 便污 染 , 粪便 发 酵 后 产 生 的沼 猪




' 凌 f 掰
燃料 拳 鱼

'\\ f
有机 肥 — . 、 菜 —. 蔬 果
气 , 为 清洁 能 源可 供 宾 馆燃 料 之 用 。 渣 、 液 可 以作 为 作 沼 沼
主要体 现在 以下 3个方 面 :
41 经 济 效 益 .

◆ +
鸽 粪 发 酵

下 脚料 机 械 粉 碎 加 工

利 用鸽粪喂猪可大大 减少精饲料用量 , 节约了饲料成本 。 沼液 、 沼渣作 为 有机肥 可减 少化 肥和 农药 使 用量 2 %左右 , 5
节省 了农药 、 肥成 本 。 化 沼气 可作为 宾馆 燃料 , 节省 燃气 费。
尽 量控 制在 2 0℃以上 。
该 农业 生 态园通 过养 殖乳 鸽 , 粪发酵 后作 为 猪饲 料 , 鸽 再对 猪 粪进 行 沼气 发 酵 , 成 的 沼渣 、 形 沼液 养 殖观 赏 鱼 , 或 作为 有机 肥 用 于生 态 农业 园 的蔬 菜 花卉 种 植 。 过 该 模 式 通 实现 了种一 养一加 的 有机结合 。 其模式 结构如 图 1 示 。 所
农产 品 品 质 、 加农 民 收入 的 重要 手 段 近 几年 来 , 增 卅。 盐城 市按 照 “R” 则 在循 环 农业 方 面进 行 了 大量 的尝 试 , 4 原 根据 不 同地 区特色 , 选择 不同循环 农业模式 , 延长 农业 的产业 链 , 以充分 利用农 业 资源 , 从而 实现农 业 的可 持续 发展 。

“双碳”目标下农业绿色发展研究: 进展与展望

“双碳”目标下农业绿色发展研究: 进展与展望

DOI: 10.12357/cjea.20220888张康洁, 于法稳. “双碳”目标下农业绿色发展研究: 进展与展望[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中英文), 2023, 31(2): 214−225ZHANG K J, YU F W. Research on gr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dual-carbon goal: review and perspectives[J].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23, 31(2): 214−225“双碳”目标下农业绿色发展研究: 进展与展望*张康洁1, 于法稳1,2**(1.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北京 100732; 2.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环境经济研究中心 北京 100732)摘 要: “双碳”目标为农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特别是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尤为迫切。

文章采用文献梳理归纳法, 基于对农业绿色发展内涵及原则的分析, 剖析当前农业绿色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重点, 并进一步从生产、产业、经营和政策四大体系层面系统梳理农业绿色发展的研究进展; 最后, 对“双碳”目标下农业绿色发展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 并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研究表明: 农业绿色发展研究的内容主要聚焦于基础理论、指标测度、发展现状以及生产体系、支持政策等方面, 而对“双碳”目标下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与外延、体系创新等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

未来“双碳”目标下农业绿色发展研究应注重科学界定农业绿色发展的新内涵, 全面阐述“双碳”目标与农业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 健全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在此基础上, 从农业全产业链的视角诊断农业绿色发展问题, 对标“双碳”目标研判未来发展重点, 特别是探索多维度创新方向, 深度融入数字赋能、主体培育、市场引导、组织引领等创新要素, 从四大体系方面加快“双碳”目标下农业绿色发展体系创新的探究, 以期为农业绿色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高效绿色循环生态农业种养模式及其配套技术应用

高效绿色循环生态农业种养模式及其配套技术应用

高效绿色循环生态农业种养模式及其配套技术应用
姚国民;吴燕;龚凡;宁成博;师旭明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
【年(卷),期】2024()3
【摘要】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总体目标是实现生态良好、高质高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农业。

因此,可通过试验示范推广加快构建循环生态农业模式,推动高产、高效种养业转型发展。

本文介绍了高效绿色循环生态农业种养模式及其配套技术,并对该模式在乌鲁木齐市农业经济开发区农业生产中应用产生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总页数】7页(P208-213)
【作者】姚国民;吴燕;龚凡;宁成博;师旭明
【作者单位】新疆农业科学院综合试验场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3
【相关文献】
1.江都市生态农业立体种养模式和配套技术
2.三江平原绿色农业种养加协调发展有效循环运行模式——三江平原绿色农业种养加协调发展的运行模式与示范研究工作报告
3.耐盐牧草-肉羊-鲜食玉米循环生态农业模式及其高效配套技术
4.草—鹅—鲜食玉米种养生态农业模式高效配套技术及效益分析
5.“种养循环”串起绿色生态农业增值链——访重庆亚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兴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得更 大突破 。
另 据记 载 , 2 1 年 , 罗志军 书记 外 , 仅 01 除 还有 全 国政协副 主席李 金华 , 长李 学勇 , 委常 委 、 省 省 副省 长 、 无锡 市 委 书记 黄莉 新 , 农 省
委主任 吴沛 良等 , 盐城市 党政 主要领 导 曾先 后来 到仰徐 园 区等 地考察 指导 , 区建设 规模 、 行模式 和种植 模式 等 , 给 予 了充 分 及 对园 运 都
目前 , 徐村 正 以生 态旅游 为突 破 口 , 仰 高起点 打造 乡村一 日游特 色景点 , 了 以“ 市乡 野 、 仰徐 ” 编制 都 快乐 为主题 , 以体验 乡村劳 作 、 蔬 果 采摘 为亮点 的发展 规划 , 申请 四星级乡村 旅游 基地 。并且 先后荣 膺全 国文 明村 、 新农 村 建设 示范 村 、 向省 省 盐城 市统 筹城 乡 发展 示 范 村等荣 誉称 号 。
“ 民草 莓专业 合作 社” 6个合 作经济 组织 , 了“ 民” 万 选 ” 7 兴 等 注册 兴 “ 等 个果 蔬产 品商标 ; 时 , 同 想方设 法开 拓“ 农超 对接 ”缩 短 “ 田 , 从
头到灶 头 ” 流通环 节 , 的 开辟 了专 家下 乡服务新 路 , 进 了当地农业 增效 、 民增 收 。在 项 目组 的带 动 和指 导下 , 徐村 的设 施栽 培 面 促 农 仰
肯定和 较高 的评价 。
项目 基金 : 江苏省农业科技 自 主创新资金[ 编号 : X 0 )0 ;x o ) 1 ; X 1 ) 0 0 C (7 79 c ( 8 7 6 C ( 1 34 ] 项 目名称 : 仰徐村设施 葡萄规模高效集成技术研究 ; 仰徐村新农 村建设产业发展的技术集 成示范 ; 盐城地 区高效农业低碳循环模式创新与应用示范

14一 5
江农业科学
21 0 2年第 4 0卷第 1 期
[ 1 吴一群 , 1] 张丽娜 , 郑丽敏 , 等.高磷 对番茄幼苗光合 作用 的影响
[] J .热带作物学报 ,0 9,0 6 76— 6 . 20 3 ( ):5 7 0
[] 6 魏成金 , 尹金来 , 阳春 , 不 同氮磷水平对北 美海莲子生长和 徐 等. 品质的影响[ ] 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0 , ( )5 6 . 2 62 4 : 0 9 9— 3 [] 7 刘远金 , 瑛 , 卢 陈俊林 , 广州城郊菜地土壤 磷素特征及流失 等.
质稻米 等多个 特色 产业 ; 发并集 成示 范 的“ 施蔬 菜 ( 研 设 番茄 、 椒 、 辣 茄子 ) 一粳 稻 ” 旱轮作 模式 , 水 已在仰 徐村 示 范种 植 10多亩 , 辐 0 并 射郭猛 、 尚庄 、 、 冈等 周边 6个乡镇 , 响面积达 3 0 秦南 大 影 0多亩 ; 的“ 0 研发 上果 ( 萄 ) 中禽 、 草 , 葡 、 下 粪还 田” 立体 种养模 式 , 一种 连 以“ 栋大棚 葡萄 园立体 循环种 养方 法” 申报 国家发 明专 利 已通 过初 审 , 成功地 在仰徐 葡萄 园全 面应用 , , 并且 连续数 年取得 了显 著 的经 济 效 益 。研 发 的在 日 温室构 建 “ 光 设施 蔬菜 ( 番茄 、 椒 、 子 ) 辣 茄 一西 瓜 ”, 利用 土壤埋 草 、 物腐熟 技术 杀灭前 茬产 生的有 害病菌 , 生 增加 土壤
仰徐村 , 由江苏沿海 地 区农 业科 学研究 所 、 所科 技人员 和村 级企业按 “ 四三” 该 三 投资 比例 , 资 20万元 , 创 办“ 城市 仰徐 现 代 投 0 合作 盐 农业科 技有 限公 司” 构建 了“ 司 + , 公 基地 + 合作 社 + 户 ” 农 的科技服 务平 台 。团队成员 入股下 乡 , 起驻 村 专家 和公 司股 东 的双 重 承担 角色 , 既管技术 创新 与推 广 , 管生产 和销售 , 又 做给农 民看 、 带着农 民干 、 着农 民富 , 创新 成果 直 接转 化成 富 民成果 , 近 了科 技 人 帮 使 拉
创新 团队: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项 目主持人 : 高效设施农业与植物保护专家徐 文华研究员
[] 9 农业部.20 06年全 国各地蔬菜播种 面积和产量 [ ] J .中国蔬菜 ,
20 ( )6 0 8 1 :5—6 . 6
[O 宋 1]
琳, 何启伟.现代蔬菜 育苗[ .北京 : M] 中国农业科学 出版
[ 5 陆景陵. 1] 植物营养学 : [ . 上册 M] 北京 : 中国农业 出版社 ,0 7 20 :
1 ( )4— . 8 1 : 8
[ 3 鲁剑巍 , 防 , 1] 陈 张竹青 , 磷肥用量对 油菜产 量、 分吸收及 等. 养
经济效 益的影 响[ ] J .中国油料作 物学报 ,0 5 2 ( ) 7 7 . 20 ,7 1 :3— 6 [ 4 吴一群 , 1] 李 延 , 际伟.高磷 对番茄磷素 吸收、 杨 运转和利 用效 率的影响[ ] J .中国农学通报 ,0 9 2 ( ) 12—15 2 0 ,5 7 :6 6.
风险分析[ ] J .土壤与环境 ,0 2,1 3 :3 2 0 20 1 ( )27— 4 .
[ 2 朱隆静 , 1] 喻景权.不同供磷水平 对番茄生长 和光合作用 的影响
[] J .浙江农业学报 ,0 5,7 3 :2 20 1 ( ) 10—12 2.
[] 8 鲁如坤. 土壤磷素水平和水体环境保 护[ ] 磷肥 与复肥 ,0 3 J. 20 ,
项 目组 在仰徐 村建立 果蔬 设施栽 培特 色产业 科技示 范基 地 , 育 了“ 培 盐紫 豇 1 ” 盐 紫 豇 2号 ” 品种 , 号 “ 新 引进 推 广 了全 省农 科 院 系统具 有 自主知识产 权 的红颊 、 雪蜜 、 宁丰 、 宁玉草 莓 , 苏椒 5 号辣 椒 , 蜜系列 西瓜等 2 苏 0多个果 蔬新 品 种 ; 植 了草莓 、 萄 、 茄 、 培 葡 番 优
3 —3 . 5 8
社 ,9 4 3 4 . 19 :8— 4
盐 城 地 区 高效 农 业低 碳 循 环 模 式 创 新 与 示范 应 用 进 展
20 07年 以来 , 通过 连续 3 实施 江苏省农 业科 技 自主创新 资金项 目, 期 由团 队负责人徐 文华 研究员 牵头 , 在仰徐 村流转 土地 70亩 , 0 首次 租赁期 限 2 年 , O 开拓创 建 了仰 徐 高效农业 科技示 范基 地 。为 突破 专 家下 乡服 务面 窄 、 时间 短 、 式单 一 等瓶 颈 , 文 华 牵头 人 股 形 徐
积从 20 07年实 现零的 突破 , 且连 年翻番 , 2 1 年 已经 规划建 设 了千亩设 施 葡 萄 园 、 亩设 施 草莓 园、 亩设 施蔬 菜 园 、 并 到 01 千 千 千亩 景 观
园林 和千亩粮 田示 范园 的“ 五千 工程 ”还 兴建 了近百 亩“ 7 ” , 第 代 智能 日光温 室大棚 , 初步建 成 了盐 城 全市 一 流 的高效农 业 示范 园 区 。
员和基 层干 群的距 离 。
沿 海所 项 目创 新 团队在 十分注重 本所 示范基 地快 速发展 的 同时 , 还竭尽 全力 地帮 助和带 动仰徐 村大力 发展 高效农业 , 以搭 建 示 并 范园 区葡萄 连栋 大棚 的形 式 , 为仰徐村 设施农 业插 下 了第 一根 大棚 支架 , 制并 集成 示 范推 广设 施草 莓 、 研 葡萄 、 番茄 等果 蔬新 品种 、 新 技术 和新模式 2 多项 ( )培植 了草莓 、 萄 、 O 个 , 葡 番茄 、 优质 稻米 等多个 特色产业 , 育出 了董兆 付 、 培 李万 选等 15个科技示 范 户 , 7 帮办 了
有 机质 的旱旱 轮作 模式 , 在仰 徐村 目光温 室大棚 全 面实 施 。推广 的一批 农 业科 技 成果 取得 了显 著 的经 济社 会效 益 , 动盐 都 区 番 也 带 茄、 草莓 、 萄三种 果蔬产 业成 为盐城 市的 3 “ 葡 个 单打冠 军 ” 园区所涉 农户增 收达 2 .8 , 居盐 城全市前 列 。 , 23 % 位 2 1 年 1 月 1日, 01 2 江苏 省委 书记罗 志军来 到仰 徐村高 效农业 示范 园区视 察 调研 , 文华研 究 员详 细 汇报 了项 目实 施情 况 。罗 书 徐 记充分 肯定 了沿海 所 的科 技服 务工作 所取 得的成 效 , 所在 仰徐 村示 范 的“ 果 ( 萄 ) 中禽 、 对该 上 葡 、 下草 , 还 田” 体种 养 模 式及 水 旱 粪 立 轮作模 式 , 现 “ 实 千斤 粮 、 万斤 果 、 元钱 ” 并且 已经辐射 带 动盐 都 全区 的做 法 十分赞赏 。罗 书记说 , 展 现代农业 关键 在于科 技运 用 , 万 , 发 要 将科 技与农 业结 合 , 引进 栽种 高产苗 、 组培 苗等新 品种 , 探索农 业科 技推 广新 模 式 , 同时要 致 力于 提升 农产 品 的品 质 , 保群 众 食 品 确 安全 。他指 出 , 要从 一个个 具体项 目抓 起 , 真总结 推广各 地在 统筹城 乡 发展 方面 创造 的 成功 做法 和经 验 , 认 推动 全省 城 乡发 展一 体 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