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和中国关系现状及前景

合集下载

浅析加强中国与伊朗能源合作的重要性

浅析加强中国与伊朗能源合作的重要性

浅析加强中国与伊朗能源合作的重要性作者:方程成来源:《读天下》2018年第12期摘要:近年来,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石油供应安全的脆弱性增加。

伊朗作为世界石油储量第四和世界天然气储量第一的能源大国,一直是中国开展能源合作的重要伙伴。

加强中伊能源合作,有助于维护中伊能源共同安全和实现能源合作共赢。

关键词:中伊能源合作;能源安全;合作共赢能源是工业的“血液”和世界经济的“命脉”。

随着城市化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中国对能源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大,能源安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隐患。

中东地区是世界能源最富裕之地,伊朗则是中国在中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合作伙伴。

加强中伊两国能源合作,有利于实现两国能源合作的互利共赢和维护共同的能源安全。

一、中国与伊朗的能源现状根据2017版《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中国占全球能源消费量的23%,仍是世界第一的能源消费国,其中天然气消费增长最快,2016年增长率为7.7%;中国占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的27%,连续16年成为世界增速最快的能源消费市场。

目前,石油是全球最重要的燃料,是现代工业的血液,占全球能源消费的三分之一。

《石油蓝皮书:中国石油产业发展报告(2018)》指出,2017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原油进口国。

2017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达到4.2亿吨(843万桶/日),比上年增长10%,首次超越美国3.95亿吨(791万桶/日)的进口量,引领全球石油贸易加速东移。

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67.4%,预计2018年,石油表观消费量将首次突破6亿吨,对外依存度将逼近70%,依存度的增加意味着石油供应安全的脆弱性在增加。

稳定安全的能源供应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主要能源的短缺仍是中国近些年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根据2017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的统计,伊朗的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为1584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9.3%;其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为33.5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18%。

伊朗解除制裁,中国能获利多少

伊朗解除制裁,中国能获利多少

伊朗解除制裁,中国能获利多少近日,中东大国伊朗引得舆论频频注意,一方面在数日之前,经过艰苦的谈判,伊朗终于和包括美国、中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和德国在内的六大国,在“P5+1”框架下,达成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框架协议;另一方面,伊朗石油部高级官员在近日访问中国,希望尽快增加石油出口,并恢复中国在伊朗境内的大型项目;与此同时,伊朗成为了中国主导的“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宫小生也在近日到访伊朗,商讨“一带一路”事宜。

在一系列变化的新国际形势之下,伊朗不断向中国趋近,两国关系也随着双方经贸往来的密切而进一步升温。

中伊良好的经济关系中国与伊朗一直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商贸联系,在当今更有着稳定正常的政治关系和广泛的经济合作关系。

从中国的角度看,伊朗是中国进口石油最大来源国之一,从伊朗进口的石油占中国全部进口石油总额的10%。

2014年中国和伊朗的贸易额达到了历史最高,约520亿美元。

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伊朗是必经之路,是中国主导创建的上合组织观察员国,任何连接东亚至欧洲的公路、铁路、油气管道和通讯网络,都将使伊朗受益。

同时,与“一带一路”相辅相成的“亚投行”也将为伊朗的基础设置建设提供可能的资金支持。

从伊朗的角度看,中国是伊朗最大的贸易伙伴,伊朗需要中国的资金与技术支持。

首先伊朗拥有巨大的石油储量,在当前世界十大探明石油储量国中,中东就占据了五个国家,分别是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

这其中伊朗的已探明储量就占据了世界总探明储量的10%。

伊朗石油收入占其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

而中国是伊朗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原油需求国,2012年国际社会对伊朗制裁加码以来,伊朗出口石油半数销往中国。

此外伊朗其他的资源储量也十分巨大,铁矿、铝矿、铜矿、铬矿和天青石等矿产资源是中国矿业进口的主要地区之一,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冶金建设集团等大型企业同伊朗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合作。

中国人在伊朗受欢迎吗

中国人在伊朗受欢迎吗

中国人在伊朗受欢迎吗
伊朗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拥有伊斯兰文化和中东文化,它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拥有伊斯兰文化和东南亚文化。

中国人在伊朗受欢迎吗?
一般来说,中国人在伊朗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作为一个非洲国家,伊朗人民有着深厚的伊斯兰文化,他们热情好客,认可外国人。

中国人也不例外。

他们会把你当成一个朋友,并且帮助你解决任何问题,比如说语言的障碍。

此外,中国人在伊朗有着很多的机会和潜力。

随着中国和伊朗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国人在伊朗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他们可以在伊朗就业,建立贸易关系,参与投资,开发新产品,投资和投资,以及拓展国际市场。

此外,中国人在伊朗生活的比较安全。

伊朗的社会安全性较高,政府为外国人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特别是中国人。

因此,中国人可以在伊朗安心生活,发挥自己的潜能,追求自己的梦想,不用担心因为安全问题而受到影响。

总的来说,中国人在伊朗受欢迎。

伊朗人民热情好客,认可外国人,中国人在伊朗有着很多发展机会和潜力,并且生活得比较安全。

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正在伊朗就业,发展商业活动,建立贸易关系,拓展国际市场,实现自己的梦想,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

中伊关系纠结40年 伊朗从骂中国到傍中国

中伊关系纠结40年 伊朗从骂中国到傍中国

中伊关系纠结40年伊朗从骂中国到傍中国最近有关伊朗核问题的“六方会谈”正在日内瓦举行,这让伊朗取代叙利亚成为中东问题关注的核心。

对中国人而言,中伊关系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梳理过去42年来的历史可以发现,伊朗对华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特别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伊朗历届领导人都对中国重视有加,甚至将中国视为“救命稻草”。

伊朗70年代末曾“骂中国”1971年中国和伊朗建立了外交关系,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出现了松动。

当年伊朗并非伊斯兰教士治国,而是巴列维国王掌控局面,立场亲西方,是美国在中东最重要的盟友之一。

尼克松和基辛格访华前后,中国在西方的形象已经逐渐软化,伊朗作为美国抗衡苏联“染指”中东的一个屏障,紧跟美国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巴列维国王重视对华关系,在两国建交后不久就派王后和首相访华,周恩来盛情迎接。

中伊走近除了美国因素之外,还在“共同抗苏”上形成了一定的默契。

这两个因素让两国关系发展迅速。

然而1978年伊朗国王政权摇摇欲坠之际,中国领导人华国锋在访欧后坚持访问伊朗,不久国王政权垮台,伊斯兰革命胜利,伊朗大街小巷出现“打倒中国”的标语。

中国被革命后的伊朗伊斯兰政权视作支持国王旧政权的象征,直到80年代初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调整对伊朗政策,与伊朗高层互动增加。

1984年两国关系逐渐恢复。

能源成中伊关系最大公约数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伊朗最大的进口国,这是在伊朗受到联合国4份决议制裁和西方多年单独制裁的背景下,伊朗政府坚持“东向政策”的最大外交政绩。

“傍上”中国,是伊朗经济渡过难关的必要条件。

笔者注意到,之所以中伊经济关系密切,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能源合作。

伊朗虽然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OPEC第二大石油输出国,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炼油能力,伊朗还需要中国帮助建设炼油厂等基本冶炼设施。

此外伊朗对中国原油开采能力也给予“充分信任”。

中石油、中石化等中国国企在伊朗有着大量的订单。

这既是伊朗满足国内经济发展和两国关系的正常需求,也是伊朗以此来揶揄西方国家的手段,具有一定的外交象征意义。

中国关系最铁的十大兄弟国家

中国关系最铁的十大兄弟国家

中国关系最铁的十大兄弟国家中国关系最铁的十大兄弟国家:1巴基斯坦2柬埔寨3老挝4以色列5尼泊尔6哈萨克斯坦及中亚四国7伊朗8委内瑞拉9朝鲜10俄罗斯。

1、老挝,全名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是中南半岛上的一个内陆国家。

老挝历史上曾是真腊王国的一部分。

13至18世纪是南掌,之后受暹罗和越南入侵,后来又受法国入侵,1893年沦为法国殖民地。

1945年独立,1975年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

老挝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也是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于1997年7月加入东盟。

老挝工业基础薄弱,以锯木、碾米为主的轻工业和以锡为主的采矿业是最重要部门。

金三角老挝部分的琅南塔曾经是世界出产鸦片最多的地方。

老挝饮食上接近泰国。

它也是东南亚地区中仅有的两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另一为越南。

老挝国土面积为23.68万平方公里。

老挝位于中南半岛北部的内陆国家,北邻中国,南接柬埔寨、东接越南,西北达缅甸,西南毗连泰国。

自然资源老挝自然资源有锡、铅、钾、铜、铁、金、石膏、煤、盐等矿藏。

截至2013年得到少量开采的有锡、石膏、钾、盐、煤等。

水力资源丰富。

2012年森林面积约1700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约50%,产柚木、花梨等名贵木材。

同中国关系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2年,中老双边贸易额17.28亿美元,同比增长32.8%,其中中国出口额9.37亿美元,进口额7.91亿美元,分别增长96.8%和-4.1%。

2013年前4个月双边贸易额6.14亿美元,同比增长9.3%,其中我出口额3.48亿美元,同比增长22.4%,进口额2.66亿美元,同比下降4.2%。

中国主要进口铜、木材、农产品等,主要出口汽车、摩托车、纺织品、钢材、电线电缆、通信设备、电器电子产品等。

2、柬埔寨全名柬埔寨王国(Kingdom of Cambodia)[1],通称柬埔寨,旧称高棉,位于中南半岛,西部及西北部与泰国接壤,东北部与老挝交界,东部及东南部与越南毗邻,南部则面向暹罗湾。

伊朗是中国在中东的新机遇吗?

伊朗是中国在中东的新机遇吗?

伊朗是中国在中东的新机遇吗?中国是伊朗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2014年两国贸易额超过510亿美元。

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伊朗处在中转站位置,中国任何连接东亚至欧洲的公路、铁路、油气管道和通讯网络,都将使伊朗受益。

近年来伊朗大力推行“向东看”政策,重点就是与中国进一步发展关系。

从长期看,中国与伊朗经济合作空间十分巨大。

中国现在原油对外依赖度将近60%,其中半数来自中东,而伊朗油气储量在世界名列前茅,是中国理想的合作伙伴。

随着国际社会对于伊朗核制裁的进一步“松绑”,伊朗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国际社会;而伴随着中国大力推行“一带一路”计划,中国和伊朗双边关系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但是与此同时,中国也要客观正确地认知伊朗国内心态的变化以及对于中国形象的认知,“松绑”的伊朗在选择中国的同时,也希望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经贸体系之中,中国-伊朗未来的合作前景必然是广阔并充满竞争。

2016年初,习近平访问伊朗,受到伊朗总统鲁哈尼的热烈欢迎磕磕绊绊的合作历史中国和伊朗传统上的合作支柱是能源产业,但是尽管长期以来遭到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和封锁,中国和伊朗的能源合作却并不如外人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

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和伊朗之间的能源合作风险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美国和西方针对伊朗的国际制裁和封锁,往往会波及中国企业;另一方面,则是伊朗国内对于中国企业的一些限制,使得中国无法在与伊朗的能源合作之中施展手脚。

中国和伊朗真正的大规模能源合作其实并不太久。

我们不应忘记,在1993年以前中国还是石油出口国,中国与伊朗总体贸易量比较小,从伊朗进口的少量原油也是转口到第三国。

彼时,伊朗的石油勘采基本采用欧美公司的技术,中国与伊朗并无石油上游领域的合作。

很长时间内,由于伊朗石油含硫量高,中国国内炼油厂大多未能消化,双方合作始终无法定音。

直至1995年,双边贸易额未超过4亿美元。

1996年后,中国带脱硫装置的炼油厂迅速增加,伊朗的原油大量流入中国市场。

当前中国的周边形势与周边外交

当前中国的周边形势与周边外交

当前中国的周边形势与周边外交导语:何谓“中国周边” ?狭义的理解:与我国陆地领土接壤的邻国所构成的亚太地区。

广义的理解:是整个亚洲太平洋地区。

包含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北亚、东南亚,以及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这六块区域统称为中国的“大周边”,在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

为什么我们要讲周边形势呢?因为我国周边有着众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存在的局势动荡对我们中国的安全与发展利益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我们的周边形势,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并支持我国的周边外交方针。

为什么我们要讲周边外交呢?因为我国的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四个布局”中是“无比重要”。

中国外交有“四个布局”之说,即“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周边地区集中了当今世界主要大国美、中、俄、日、印等,周边外交一定程度上也就是“大国外交”,周边地区绝大部分属于亚洲与大洋洲的发展中国家,“周边外交”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发展中国家外交”,周边地区有各类别区域合作组织周边外交一定程度上也是“多边外交”。

由此可见,“周边外交”“浓缩”了“大国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多边外交”,是中国外交“四个布局”的高度统一,故周边对中国外交“无比重要”。

当前中国周边地区的多个国家政局动荡不定,动荡既有自身矛盾错综复杂的“内因”,也有大国角逐与干涉的“外因”。

周边动荡加剧对中国在安全与发展利益诸多严峻挑战。

中国应加快制定“大周边战略”,不仅为自身崛起营造更加有利的周边环境,而且对周边的和平稳定与世界的和平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当前周边各方向国家和地区的局势动荡(一)中亚:吉尔吉斯斯坦政局动荡(二)南亚:阿富汗、巴基斯坦政局动荡(三)东南亚:泰国、缅甸、菲律宾(四)东北亚:朝韩两国因“天安号事件”骤然紧张(五)西亚:“两伊”问题1.中国在制裁伊朗中面临的困境困境一:从能源方面,中国要伊朗还是要世界?表面上从中国的能源安全现实利益看,对伊朗进行制裁,无疑也是对中国的制裁,损害中国的商业与战略利益,但事实上未必如此,应透过现象看本质:首先,世界上所有战略要道、石油运输生命线几乎完全掌握在美军及其盟友手上,中国想摆脱或对抗美国来维护石油进口安全几乎不可能。

“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伊朗经济合作与伙伴关系构建

“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伊朗经济合作与伙伴关系构建

・“_带_路”国际合作.“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一伊朗经济合作与伙伴关系构建”杨力任嘉【摘要】中国与伊朗长期保持着友好合作的经济关系。

中伊关系向“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提升,是两国增强战略互信、深化互利合作的意愿表达。

中伊两国比较优势互补,伊朗的经济稳定有赖中国提供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需要伊朗的合作参与,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经济合作存在利益聚合。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中伊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取得务实进展,战略伙伴关系深化发展。

但两国在发展经济战略伙伴关系的问题上仍面临诸多挑战,亟须进一步加强政策沟通与合作共识,以期在变中求进,促进区域经济和谐稳定,实现共赢发展。

【关键词】中国伊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一带一路”【作者简介】杨力,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任嘉,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讲师。

一中伊经济合作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伊朗经济互动的历史悠远。

作为中国经贸交往的长期伙伴,伊朗在连接东西的古丝绸之路上即已发挥重要作用。

1971年8月中伊正式建交后,两国*本文系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参与中东地区金融合作的机遇与挑战研究”(项目编号:16JJD790039)的阶段性成果。

新丝路学刊2019年第1期(总第7期)基本保持着友好合作的经济关系。

1973年4月,中伊政府首次签订双边贸易协定。

受两伊战争影响,中国与伊朗在20世纪80年代的经贸往来有限。

两伊战争结束后,中国被伊朗视为经济重建过程中的优先合作伙伴。

①20世纪90年代末起,中伊经济合作日益加强,以能源合作为驱动,两国经贸合作的领域逐渐向纵深发展。

2000年6月,中伊签署关于促进和保护投资的双边协定。

在2012年起始的美欧对伊制裁期间,中国既以建设性态度推动六方会谈,也是少数仍然向伊朗开放的外部市场之一。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倡议,伊朗各界总体反映积极,官方层面多次明确表达合作参与共建的意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朗和中国石油贸易现状及前景
摘要:中国石油的匮乏,伊朗石油的盈余,使得中伊联系在一起。

现阶段,中伊间的石油贸易呈现出十分良好姿态,但是背后也存在严重冲突。

从长远来看,中伊双方只有不断调解双方已经存在的冲突,双方贸易就可以持续。

经济上的合作是不够的,应该加强如文化,旅游等多方面的合作,各方面合作下的关系才能稳固。

然而,这样的结果需要中伊双方努力。

关键词:石油贸易发展趋势逆差
在研究中国石油情况的时候我发现中国的石油市场大部分都在中东市场,中东是一个石油丰富的地区,为中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帮助。

在中国伊朗石油贸易关系上,学术界并没有十分明确和最新的研究资料,本文运用了推理法,和对比法,从中伊贸易的起源到现况,推理出中伊石油发展的前景。

中伊贸易历史和现状
1971年,中国和一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开始了经济上的新纪元,上世纪末,为了平衡中伊两国的贸易逆差,中国从伊朗进口的产品除了石油还扩展到矿物质等多个方面。

1979年伊斯兰革命胜利之后,伊朗在西方国家的制裁下,经济发展滞后,远远低于同时期开始发展的中东国家。

石油作为伊朗的主要输出品,其石油收入占外汇收入的90%。

伊朗是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国,其石油储量是世界总石油储量的10%,居世界第五位1。

2003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不断寻找新的化石能源合作伙伴是至关重要的。

虽然中国为了分散风险已经增加了从非洲、拉美和中亚等地区的石油进口,但在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将不得不继续倚重中东石油。

2004年中国进口石油总量的45%以上都是来自中东,中国在中东的供油国主要是沙特和伊朗2。

虽然近来其他产品的贸易也在大幅度增加,技术合作也越来越密切,但是石油是两国之间贸易的最大物品。

中国出口的主要是机电设备,主要从伊朗进口石油,今年来也扩大到了铬矿石、原棉、氯乙烯聚合物、合成橡胶、葡萄干等。

中伊除了经济上的贸易在其他技术方面上也有着很多合作,中伊经济技术合作也不断发展。

1985年4月,中伊成立经贸科技联委会,至今已开了九次。

两国合作的领域包括能源、交通、机械、建材、有色金属等行业。

主要项目有:德黑兰地铁、多用途船只、油轮建造、水泥厂生产线、阿拉克4×32.5万千瓦火力电机组、水力发电设备等。

中伊贸易的矛盾
21世纪以来,虽然中国从伊朗出口的产品急剧上升,但是从伊朗进口增长更快。

中伊的贸易逆差急剧上升,到2004年就上升到19亿美元,近年来这个贸易逆差还在继续上升3。

沙特作为世界石油资源最丰富的中东地区中石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对中国的石油来源是非常重要的,尽管沙特政府曾在2005年表示,沙特对于中国的石油需求,在任何情况下都会给予满足,但是沙特和中国的关系只能是暂时的,沙特只是想寻找一个石油贸易伙伴以满足石油输出所创造的财富。

由于中国人口的不断增长,中国对外的石油依赖性越来越大,从1993年开始,中国自身石油产量就无法满足内需。

沙特,安哥拉及伊朗成为石油主要进口国,近年,中国会加大伊拉克及阿联酋的石油进口。

但是就中国来说,中国贸易总额中不到百分之一是与伊朗的贸易,但是对于伊朗而言,中国是其最大的贸易伙伴。

伊朗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1979年西方国家就开始对伊朗进行制裁,直到前几年的伊朗核问题,西方国家对伊朗的制裁进一步加深。

由于西方国家对伊朗一轮又一轮的制裁,伊朗国内政治极其不稳定。

2011年,伊朗宪法监护委员会批准了议会前一天通过了降低与英国外交关系的议案,其包括了伊朗外交部在两周内将伊朗与英国的关系从大使级降至代办级,还要求伊朗政府降低两国经贸关系水平。

同月,英国驱逐所有伊朗外交官,关闭伊朗驻英使馆,英伊关系降至维持外交关系的最低水平。

此后,德、法、意等国宣布召回各自驻伊朗大使。

由于这几十年的经济制裁,伊朗国内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人民的生活水
平也十分低。

伊斯兰革命以后,伊朗与美国关系恶化,至今仍然难以调和。

伊朗自1984年被美国列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美国称伊朗是“世界上支持恐怖主义的主要国家”,充分显示了美国对伊朗敌意。

中国石油贸易目标的转移和西方国家对伊朗的制约造成的伊内政治的不稳定成为中伊两国贸易的主要制约因素。

中伊贸易前景和潜力方向
事实上伊朗对中国的食品方面的进口也是非常需要的。

中国的石油需求和伊朗的食品需求,使中伊关系关系发展的潜力越来越大,中伊呈现的关系是互补性地关系,虽然两国还没有到达盟友的地步,但是发展的潜力还是很大的。

必须加大中伊各方面的合作,中伊的贸易合作不能只是石油的合作,应该扩展到旅游,服务业等领域,也要加大农业方面的合作,要为伊朗国内人民带来财富,才能真正使中伊两国的关系愈加稳定。

中非关系就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中国致力于中非间的能源合作,中国主要输出技术,帮助其国内的建设,但是带回来的是大量的原油和矿产资源。

随着中国在非洲势力的增加,中国输出已经不仅仅是技术了,中国带去了国内丰富的产品,其中有一些事严重影响非洲国家国内发展的因素,中非关系愈加不如从前。

对于伊朗的核问题,中国政府也应该理性对待,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毁灭性的,在中国的外交中“仁义”是第一位的,对于伊朗可能存在的核问题和化学武器,中国的态度不能过于强硬,当然也不能允许这种毁灭性武器的肆意发展。

1,刘慧,当代伊朗社会与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7。

2,朱志群,载于国际观察,2008年第四期,第一页。

3,3,李伟,杨兴礼,载于世界地理研究,2006年第十五卷第一期,第一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