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放水涵洞出口消力池的改造设计上传文档

合集下载

黄羊泉水库工程除险加固设计

黄羊泉水库工程除险加固设计

黄羊 泉水库 是一 座引 白杨 河水 注入式 多 年调节
水 库 ,其 位 于 新 疆 准 噶 尔 盆 地 西 侧 边 缘 ,为 西 准 噶
为 00 5 . 0 。进 口 高 程 3 0 0 m,最 大 输 水 流 量 3.0
1 4 / 。 坝 后 安 全 引 水 渠 接 涵 洞 放 水 管 出 口 ,最 . m。 s
1  ̄2 c 0 0 m,现 已做保 护措 施 进行 处 理 。3 2 2 马 4. m 道本 身 于 0 8  ̄0 2 +4 0 +5 0和 O 9  ̄0 2 大 +2 0 +3 0有
防渗 心 墙 设 于 坝 体 中 部 ,顶 部 高 程 3 7 0 m,顶 4 .0
宽 40 .m,两 侧边 坡为 1: . 7 ,心 墙底 部 穿过 中 0 18 等透水 层 以下 3 m 左 右 ,底 部 嵌 入 清 除风 化 层 ~5

6 ・ 1
工程 实践
黄 羊泉水 库 工程 除险 加 固设 计
21 第 4期 01年
开 挖 深度 3 6 ~ m,防渗 体 座在 基 岩透 水 率 q为 1 2


计 开挖 深 度 3 6 ~ m,防渗 体 座 在 基 岩 透 水 率 q为
1 ~1 0 u的 中等 透水层 上 ,造成 北 副坝基 和 坝 肩 2 0L 绕渗 ;桩 号 0 7 0 0 8 0后 经 帷幕 灌 浆 处 理 。 + 0~ + 5
渗 ; +8 9 1 ~O 4 0 7 . 8 +9 0坝体 采 用 C 5混 凝 土 截 渗 1
墙 防渗 。 主坝 坝 基 ( 0十 1 0~ 0+ 7 0 上 覆 0 5~ 0 0) . 1 0 砂 卵砾 石 层 ( ,坝 基 主 要 岩 性 为 砂 岩 、 .m Q)

安化县沙溪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

安化县沙溪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

安化县沙溪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一、工程概况安化县沙溪冲水库总库容为1000万立方米,年供水能力为500万立方米。

水库周边主要地势为丘陵,属于半山型水库。

根据水库调查设计资料以及现场勘查情况,决定对水库的泄洪设施和防洪体系进行除险加固工程设计。

二、泄洪设施加固设计1.泄洪明渠加固:目前泄洪明渠砌石护坡存在严重的龟裂和掉石现象,需要进行加固。

加固方案为在原有砌石护坡表面喷涂玻璃钢,以增强其抗渗性和抗裂性。

2.泄洪闸门加固:目前泄洪闸门存在漏水和闸门体积不足的问题,需进行加固。

加固方案为更换新的泄洪闸门,同时在闸门周围修复砂砾石护坡,加强闸门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三、防洪体系加固设计1.堤防加固计划:通过对堤防泥土质量的检测和分析,发现存在土质松软、抗渗性差的情况,需要进行加固。

加固方案为在堤身表面进行加固,采用夯实工艺,提高土壤的密实度和抗渗性。

2.合理排水设计:通过对水库周边的水文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排水方案,包括排水沟的疏通和清理,以及排水闸门的加固和修复,确保排水系统的畅通性和稳定性。

四、安全措施设计1.安全标志和指示牌的布设:在水库周边的关键位置设置安全标志和指示牌,提醒人们注意水库的安全和禁止区域,增强人们的安全意识。

2.安全警示设施的加强:在水库的入口、出口和周边进行加强安全警示设施,包括警告标志、护栏、警示灯等,确保人员和车辆的安全。

5、总结通过对安化县沙溪冲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的设计方案,可以提高水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障水库的正常运行。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合理调整和完善,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施工措施,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还需要进行工程监理和定期检测,确保工程长期运行的稳定性。

小型水库溢洪道和放水设施除险加固设计

小型水库溢洪道和放水设施除险加固设计

小型水库溢洪道和放水设施除险加固设计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小型水库溢洪道和放水设施的除险加固设计展开了探讨,通过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对工程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并对建筑物的加固设计作了深入的分析,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水库溢洪道;放水设施;除险加固设计引言所谓的溢洪道,是用于宣泄规划库容所不能容纳的洪水,保证坝体安全的开敞式或带有胸墙进水口的溢流泄水建筑物,而放水设施,顾名思义,就是指水库中的排水建筑。

这两者的正常运行对水库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重视水库溢洪道和放水设施的质量,并做好除险加固的设计工作,以为水库溢洪道和防水设施除险加固的施工提供帮助。

1 工程概况某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为3.84km2,坝址以上沟道长度2.38km,比降35.8‰,水库原设计总库容50万m3,有效库容40万m3,死库容10万m3,现已淤积18万m3,有效库容为32万m3。

大坝原设计为均质土坝,坝高28m,坝顶长130m。

正常水位100m,设计洪水位101.13m,校核洪水位102.11m,死水位88.5m,是一座以农田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林业等功能的Ⅴ等小(Ⅱ)型水库。

该水库始建于1970年,1975年建成并蓄水运行。

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3.84km2,坝址以上沟道长度2.38km,比降35.8‰,水库坝址以上流域地形由两部分组成,。

流域内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根据水库淤积量及淤积年限计算,多年平均输沙模数达3480t/km2。

水库位处的沟谷下切严重,切割深度50m~70m,沟道狭窄,呈“V”型沟,沟底宽10m~30m,斜坡坡度在25°~55°,坡体较稳定。

2 工程存在的问题经过对水库监测资料分析、现场安全检查、工程质量监测及地质勘查等综合考量,水库主要建筑物存在以下问题:(1)坝体:坝体工程基本完整,但是迎水坡风浪冲刷淘空严重;背水坡杂草丛生,坡面不平整,左坝肩放水洞出口以下出现30m2塌坑一处。

[安徽]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secret

[安徽]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secret

1 综合说明1.1 绪言**县**水库位于xx河上游,坝址座落在**县**镇**村**组,距**县城约60km,地理位置为:东经xx,北纬xx。

坝址控制流域面积0.13km2,主河道长度0.42km,河道平均坡降114.23‰。

水库工程于1958年10月开工兴建,于1972年5月竣工,同期开始蓄水投入运行。

水库现有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校核标准为300年一遇。

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124.20m(黄海高程,下同),相应库容8.0万m3;死水位117.70m,相应库容0.5万m3;设计洪水位124.76m,相应库容9.2万m3;校核洪水位125.16m,相应库容10.3万m3;为完全年调节水库,设计灌溉面积0.05万亩。

本次除险加固设计按《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有关规定,经复核该工程仍为小(2)型水库,水库按3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30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

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124.20m,相应库容8.0万m3;死水位117.70m,相应库容0.5万m3;设计洪水位124.73m,相应库容9.2万m3;校核洪水位125.29m,相应库容10.5万m3。

为完全年调节水库,设计灌溉面积0.05万亩。

该工程的建设,是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工程施工依靠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完成,由于施工盲目抢进度、抢速度,使得工程的施工质量难以控制,以致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挡水大坝,坝下引水灌溉涵管,溢洪道等施工质量较差,虽先后进行了局部加固处理,但工程仍有不少质量隐患,有的甚至危及大坝安全,故工程一直带病运行,被限制蓄水,严重影响了工程应有效益的正常发挥。

为了摸清**水库的运行现状,**县水利局会同**县**镇水利站于2011年4月对**水库洪水、大坝结构稳定、渗流稳定以及现场安全检查、运行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了**水库大坝安全评估综合报告。

水库除险加固设计【范本模板】

水库除险加固设计【范本模板】

1.综合说明1.1.项目背景文华水库位于广元市元坝区清水乡文华村六社境内的余家坪,坝址地理坐标东径105°51'49”,北纬32°03’10",距清水乡场镇2km,距广元城区70km。

属嘉陵江流域一级支流张家河上游,原是元坝区清水乡境内的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二)型水利枢纽工程。

自2007年以来工程主要用于清水供水工程的专用饮用水水源,同时灌溉附近的12亩农田。

兼具有防洪功能。

本水库原是清水乡文华村四、五、六、七、八社农田的主要灌溉水源,为本地的农业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在2007年的清水场镇、文华村、普贤村及关帝庙村的人畜饮水工程规划时,将此水库选定为清水供水工程的饮用水源,并由元坝区水务局、清水乡政府和文华村社共同协商将此水库选定为清水供水工程的专用饮用水水源,本水库灌区的原农田灌溉由清水乡小一型水库--胜利水库调水进行灌溉,本水库只对胜利水库灌溉渠以上的12亩农田进行灌溉,不再作为原灌区的主要农田灌溉水源。

本次设计依然按小二型水库的标准进行除险加固设计。

1.2.枢纽工程现状文华水库原是元坝区清水乡境内的一座以人畜饮用水为主,兼有灌溉、防洪等综合效益的小(二)型水利枢纽工程.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和放水设施等工程组成,等别属五等工程,主要建筑物为5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 坝址以上集雨面积为0.8km2,总库容为12万m3,兴利库容8。

5万m3,死库容1。

5万m3,设计灌溉面积0.06万亩,现实际灌面12亩。

1.2.1.大坝工程现状工程于1965年4月动工修建,1966年4月完工。

现坝高12m,坝顶宽3m,坝顶长110m,实际坝顶高程754.50m,坝基高程742.50m。

大坝为均质土坝,上游坝坡坡比为1:2.4,下游坝坡比为1:2.0,1:3。

0.下游坝脚有1:0.5的堆石体,高2m.内坡风浪冲刷严重,大坝内外坝坡及坝顶杂草树木丛生,由于运行较长,加之人畜践踏,坝坡凹凸不平,极不规则。

太平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溶洞处理设计方案

太平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溶洞处理设计方案

太平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溶洞处理设计方案【摘要】在溶洞发育的灰岩地区的水库,常因溶洞渗漏导致水库蓄水不足,达到不设计效果。

为了恢复原设计蓄水规模,对库区溶洞处理并截断渗漏通道是必要的。

但溶洞发育类型较多,较为隐蔽复杂,查找溶洞和封堵溶洞实施十分困难。

本文结合太平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溶洞封堵设计方案的具体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验证,为更多类似溶洞渗漏治理提供参照。

【关键词】:水库;除险加固;溶洞;处理;设计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 with the peace red reservoir reinforcement project design scheme of cave blocking specific practice, and in practice has proved, as more similar karst leakage control reference.Key words: reservoir; reinforcement; cave; processing; design1工程概况太平冲水库位于湖北省阳新县境内,1971年10月投入运行,属长江流域富水水系,承雨面积2.47km2,总库容215.96万m3,灌溉面积3300亩,保护耕地4000亩,保护人口0.8万人,是一座以灌溉、发电为主,兼防洪、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1)型水库。

大坝为粘土心墙坝,坝顶高程159.8m,顶宽4m,坝长85m,最大坝高25m。

2009年加固设计的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洪水设计,相应水位156.22m;300年一遇洪水校核,相应水位156.45m;溢洪道消能防冲为20年一遇洪水设计。

加固内容:坝顶新建泥结石路面;坝体心墙充填灌浆(水泥粘土浆)、坝基及坝肩岸幕帷幕灌浆(纯水泥浆);上游块石护坡(从146m高程至坝顶),坡比1:2.2;下游上坝路以上为草皮护坡、以下为块石护坡,坡面设排水沟,坡脚设贴坡反滤,反滤坡比1:2.2,底高132.6m,顶高程136.7m。

小型水库输水涵洞除险加固设计

小型水库输水涵洞除险加固设计

1 小型水库输水 涵洞在 运行 中易 出现 的问
题 及 成 因
现进 行 除 险 加 固 的 小 型 水 库 多 数 兴 建 于 2 0世
3 方 案 拟 定
根据水库输水涵洞病险问题的不同形成原因,
结合 已实 施加 固工程 经验 , 拟 定如 下加 固方 案 :
3 。 l 方案 1
( T 0 t a l N o . 4 1 )
文章 编号 : 1 0 0 7—7 5 9 6 ( 2 0 1 3 ) 0 8— 0 1 4 6— 0 2
小 型 水 库 输 水 涵 洞 除 险 加 固 设 计
林 耀 辉
( 三 明市 明兴 水 利 水 电勘 察 设 计 有 限 公 司, 福建 三 明 3 6 5 0 0 0 )
输 水涵 洞 出现断 裂 , 断 裂处 渗径 变 小 , 导 致 库水 结构性断裂 , 避免加固后运行 中形成新 的渗漏通道 。 通 过坝 体经 涵 洞断裂 处 流进 涵 洞 , 形 成渗 漏 通道 , 进 3 . 2 方案 2 而 危 机大 坝安 全 。
形 成 原 因主要 为 :

要: 近年来 , 国家加 大病 险水库除 险加 固力度 , 在对水库进行勘察基 础上 , 提 出合理 的加 固
方案 。介绍 了小型水库输水涵洞在运行过程 中易 出现 的常 见问题 , 并列 其原 因进 行 了
分析 , 根据其 问题 的形成原 因 , 提 出在除 险加 固设 计 中输 水涵 洞的处理 原则 及 设计 方
纪7 O 一8 O年代 , 运行时间较长。其输水系统多数为
位于坝身 下 部 的砌 石 涵 洞 , 通 过 设 计 中对 大 量 水库
对 于病 险 问题 为 结 构 性 断裂 ( 原因 】 ) 的 输水 涵

双石桥水库放水设施除险加固设计

双石桥水库放水设施除险加固设计
Q: √ 2 g H
重 。又 由于受较强地震 影响 , 部分部 位石块 脱落 , 错位 情 况不明 , 结构存 在严重安全隐患 。
2 放 水 设 施 加 固措 施
双石桥水库为 小 ( 1 I ) 型水 库 , 本次 加 固原放 水设 施
式中: 为流量系数 ( 小孔 出流 =0 . 6 0~ 0 . 6 2 , 取0 . 6 2 ) ; 为孔 1 : 1 面 出流 积 , m 2 ; 日为库 水位 至孔 1 : 1 的水深 , m; Q
为 放 水 流量 , m / s 。
的浆砌 石 卧管涵 洞拆 除 , 在原 位置处 重新 修建 钢筋混 凝
土卧管涵洞 。涵洞采用 C 2 0混凝 土浇 筑 , 将 原来 l 4个 木 塞 取水 口改为两个预 制混凝 土塞取水 口。采用 斜拉 闸 门
库水位 至孔 口距 离 日计算 范 围选 择 0 . 2一I m, 计 算
0 . 0 8 7 0 . 1 0 6 0 . 1 2 3 0 . 1 3 7 0 . 1 5 0 0 . 1 6 2 0 . 1 7 4 0 . 1 8 4 0 . 1 9 4
由表 1 成果 可知 , 仅一 个取水 口放 水时 , 最大 流量 满 足原设计 的0 . 2 m / s 。
0 . 2 m / s 。 每0 . 5 m 设 一个取水 口, 共1 4个取水 口, 采用人
工开启操作放水 形式 。最低 点取 水 口高程5 3 8 . 1 0 6 m, 最
高点取水 口高程5 4 4 . 2 4 m。 卧管 涵末 端设置 消力 池 , 断 面 为2 m x2 1 1 3 . 。 坝下涵 管为 砌石 无压方 涵 , 尺 寸为0 . 6 m× 0 . 6 m, 比降1 / 2 0 0 , 长度5 5 m。 出 口高程5 5 1 . 7 m, 进 口高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放水涵洞出口消力池的改造设计
摘要: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放水涵洞的加固与改造是较为关键和重要的环节。

本文提到的放水涵洞出口消力池,是一例底流式消能工,通过分析计算认为,有效结合利用原消力池,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将原消力池延长至满足消能要求的尺寸,从而新设消能结构,是解决该消力池消能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思路。

准确把握上游库水位与下游渠道底板高程,认真选定消力池计算特征流量,是确定消力池尺寸的关键。

该结构利用原消力池水垫与新设消力池的二级消力,综合演化为加固后的一级消力池,并且提高了下游灌溉高程,为农业灌溉创造了有利条件。

改造后的消力池消能率较高,接近底流消能状态下较为理想的稳定水跃。

关键词:水库;放水涵洞;水跃;消力池;改造设计
一、工程概况
某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为引水注入式平原水库,主要供给下游灌区灌溉用水,总库容2300万m3,正常蓄水位1350.76m,放水涵洞一孔,长30.2m,矩形断面,宽 1.2m×高 1.5m,涵洞进口底板高程1345.043m,设计放水流量5.6m3/s,加大放水流量7.0 m3/s。

在闸门开启时无压流状态下最大流量为4.582 m3/s,对应的水库水位为1346.543m;在水库正常蓄水位1350.76m,在闸孔出流状态下达到设计与加大流量时,闸门开度分别为0.73m、0.9 m。

运行几十年来,放水涵洞洞身质量仍保持较好,进出口砼结构局部老化、破损。

放水涵洞的加固措施为:保留涵洞洞身,加高加固进出口砼边墙,改造消力池。

二、设计思路与消能措施设计
该水库为除险加固项目,针对水库大坝安全鉴定阶段发现的水库病险问题采取加固措施。

大坝安全鉴定意见之一是对水库放水涵洞进行维修,并更换闸门及启闭系统。

鉴于水库运行40多年,放水涵洞有多处损坏,初设报告提出采用砼结构重建放水涵洞进口段、出口消力池,修补洞身钢筋混凝土,更换工作闸门和启闭设备,重建闸房等。

因此,在技施设计阶段,对初设报告提出采用砼结构重建放水涵洞进口段、出口消力池,修补洞身钢筋混凝土,更换工作闸门和启闭设备,重建闸房等方案进行细化设计。

水库放水涵洞现状出口消力池位于出口交通桥下,长7.0m,宽 3.0m,深
0.5m 。

交通桥与消力池砼结构质量尚好,但通过复核计算,现状消力池尺寸不满足要求,不能够起到有效消能作用,影响建筑物的正常运用。

本文的设计思路主要是根据放水涵洞的维修加固与设计,做到既能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又能通过加固设计使其满足安全运用要求。

通过分析,拆除原消力池势必要拆除池上交通桥,造成投资和工程上的浪费,况且对涵洞段坝后稳定不利,如果能在利用原消力池的基础上进行加固改造,则是较为理想的设计选择。

通过其后的计算,若发现无法利用原消力池则拆除重建,若能利用则充分加以改造利用,实践证明该设计思路正确。

三、水力计算
水库正常蓄水位1350.76 m ,放水涵洞设计流量5.6m 3/s ,加大流量7.0m 3/s ,涵洞宽1.2m ×高1.5m 。

我们知道,消力池的最佳消能工况不一定是在通过最大流量时发生,因此,本次设计选用了放水涵洞敞泄时的最大流量和水库正常蓄水位下放水涵洞的设计流量与加大流量作为特征流量进行计算。

通过放水涵洞出口消能计算,确定不同水位时的闸后发生的水跃高度,按照《水力计算手册》计算如下: 收缩断面水深(连续性方程):2c
22
0h g 2ϕq hc E += 共轭水深:)(1812
"-+=Frc hc hc 式中弗汝德数()
c gh Frc c h /q = 消能池出口水面落差:⎪⎪⎪⎭⎫ ⎝⎛"-=∆2222211b 2c t h h g Q Z σϕ 式中:h t -下游水深
几何关系(应产生稍为淹没的水跃)"C h Z S ht σ=∆++
式中:σ=1.05,φ´=0.95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得:
① 当库水位达到1346.543m ,流量Q=4.58m 3/s 下,闸门敞泄时2.1"=hc ,
hc 〃<下游水深1.72m ,这时发生淹没式水跃。

② 当大坝达到正常蓄水位时,闸门局部开启,宣泄设计流量时635.1"=hc ,hc 〃
>下游水深1.35m ,这时发生远驱式水跃,必须修建消力池。

③ 大坝达到正常蓄水位时,闸门局部开启,宣泄加大流量时81.1"=hc ,hc 〃>下游水深1.51m ,这时发生远驱式水跃,必须修建消力池。

消力池采用底流消能的形式,断面采用矩形,计算公式采用下式计算:
(1)消力池深度确定
z h h c ∆--=t '
's σ
通过计算,消力池池深0.358m ,设计取0.5m 。

(2)消力池长度计算: j L L β=k
()1r 5.91-=F L j (Fr 1<9.0)
式中 L k —消力池长度(m );
β—水跃长度校正系数,可采用0.7~0.8;
L j —水跃长度(m );
经计算,消力池长8.6m ,设计取14m 。

(3)消力池边墙高度计算:
下游最大共轭水深81.1"=hc ,根据工程经验,消力池边墙超高取1.3m ,因此,自消力池底板起算的消力池边墙高度为3.2m 。

由于原交通桥下消力池长仅7m ,不能满足出口消能要求,故可将原消力池延长至桥后7m 远处,则除险加固后消力池总长14m ,消力池底板高程取为与原消力池坎顶高程一致。

这样,原消力池内0.5m 水深相当于水垫消能,同时相应抬高下游出口水位0.5m ,对满足下游农业灌溉高程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水跃形成分析
在水库正常运行工况下,放水涵洞为闸孔出流无压涵洞,在闸后一定距离内会产生一对共轭水深,这对共轭水深由于在涵洞内发生,且形成无压流,对涵洞不会产生多大影响;水流出了涵洞有一个短的陡坡,之后在原消力池内发生一
次水跃,将第二次产生一对共轭水深,当原消力池内水位与池末端坎顶同高,即原消力池内水是满的,这时,原消力池内水位与桥后延长消力池底板同高,此时可近似的认为原消力池内水体形成了水垫,与桥后延长消力池底板形成了整体消能池的底板;当水流继续的流入整体消能池时,前述第二次产生的一对共轭水深将会随之消失,继而在桥后延长消力池内将第三次产生一对共轭水深,这最后的一对共轭水深决定了整体消能池出口的尺寸,也就是桥后延长消力池的尺寸。

当水库放水涵洞在正常运行工况持续放水时,在建筑物段会同时存在两对共轭水深,也就是说会同时产生两处水跃。

我们知道,水跃会对建筑物带来危害,在分析了水跃的形成机理,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相应措施,促使水跃在消能池内形成稳定水跃,从而达到消能和控制水跃的目的。

五、运行效果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于2007年竣工,放水涵洞运行几年来,出口消力池水流较平稳,消能效果较好,下图为库水位1348.5m 时放水涵洞出流情况下的照片。

消力池下游视图 消力池俯视图
如果以前述计算数据确定消能率,那么根据《水力计算手册》,水跃消能量△E=(h c 〃- h c )^3/(4h c *h c 〃),计算得在设计流量和加大流量情况下消能率分
别为43.8%、40.7%,接近底流消能状态下较为理想的稳定水跃。

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证明该消力池的加固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六、附图
七、结语
该项设计为一例底流式消力池的加固设计,在准确把握了上游水库蓄水位和下游出口底高程之后,就把水流的总能头确定了下来,消力池的目的就在于把水流的总能头(势能)转化为水流的动能和消减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撞击建筑结构摩擦产生的热能等),并且不能够对消能建筑物产生危害。

本文通过对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放水涵洞出口消力池的设计,有以下几点收获:(1)巧妙地将原工程结构与新设工程结构结合起来,既充分利用了原工程的稳定结构部分与合理部分,又使得新设工程有效满足了消能结构功能;(2)通过有效利用原消力池内水垫的消能作用,将新设消力池延长,解决了原消力池消能长度不足的问题,相当于二级消力演化为一级消力;(3)利用原消力池坎顶高程作为新设消力池底板高程,新设消力池深0.5m,相应抬高下游农业灌溉高程0.5m,为下游农业灌溉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李炜.《水力计算手册》(第二版),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流体力学教研室,2006年6月.
[2] 刘韩生,花立峰,纪志强,卢泰山.《跌水与陡坡》,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2003年12月.
[3]《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年2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