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宏观经济报告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2016

三是采矿和高耗能等传统行业增速继续回落。5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3%,为 近年来首次整体下降。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同比下降4.4%,降幅较4月份继续扩大;石 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由增转降。六大高耗能行业同比增长5.9%,增速较4 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同比增长6%,增速较4月份回 落2.7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下降2.1%,降幅继续扩大;非金属矿物制 品业增速回落1个百分点。
6.固定资产投资
2016年1-5月份,民 间固定资产投资 116384亿元,同比名 义增长3.9%,增速比 1-4月份回落1.3个百 分点。民间固定资产 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 投资(不含农户)的 比重为62.0%,比去 年同期降低3.4个百 分点。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民间固定资产投资55933亿元,同比增长8.0%,增速比1-4 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34175亿元,增长5.7%,增速回落1.1个百分点; 西部地区21401亿元,增长2.0%,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东北地区4876亿元,下 降29.3%,降幅扩大6.2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4086亿元,同比增长17.9%,增速比 1-4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58700亿元,增长4.6%,回落1.5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53599亿元,增长2.2%,回落1.2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中,工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58139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比1-4 月份回落1.5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1809亿元,下降11.1%,降幅扩大4个百分 点;制造业52868亿元,增长3.9%,增速回落1.5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 水生产和供应业3463亿元,增长29.1%,增速加快0.3个百分点。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篇一:宏观经济分析实验报告篇二:2016宏观经济分析报告2016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姓名:黄璐学号:201320430112班级:1324301专业:市场营销指导老师:熊玮2016年05月14日2016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2016年将是中国宏观经济持续探底的第一年,也是近期最艰难的一年。
各类宏观经济指标将进一步回落,微观运行机制将出现进一步变异。
这将给中国进行实质性的存量调整、全面的供给侧改革以及更大幅度的需求性扩展带来契机,从而为2017年经济周期的逆转,为中高速经济增长的常态化打下基础。
在世界经济周期、中国房地产周期、中国的债务周期、库存周期、新产业培育周期、政治经济周期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将在2016年出现深度下滑,本轮周期的第二个底部可能在3-4季度开始出现。
仍有诸多问题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并将一起决定着本轮中国经济下行的底部以及底部下行的深度和持续的长度。
2016年不仅要面对探底的不确定性,同时还将面临两大类风险:一是微观主体行为整体性变异带来的宏观经济内生性加速下滑的风险;二是各种“衰退式泡沫”带来的各种冲击和系统性风险。
一、国际宏观经济分析2016年世界经济难以摆脱2015年的低迷状态。
(1)美国货币政策的常态化、中国进口需求的进一步回落、国际大宗商品的持续下滑以及全球制造业前期错配带来的深层次问题的显化,都决定了2016年新兴经济体的动荡将超越以往新兴经济体所面临的各类波动。
(2)各类地缘政治的超预期冲击可能导致欧洲经济复苏的夭折。
(3)全球投资收缩和贸易收缩并没有结束,世界宏观经济不仅缺乏统一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更缺乏经济反弹的增长基础和中期繁荣的基本面支撑。
(4)是世界危机的传递规律决定了本轮危机从金融到实体、从中心到外围的传递并没有结束,新兴经济体的资产负债表调整刚刚开始。
因此,世界经济不仅面临总体性的持续低迷,同时还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
全区2016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全区2016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汇报百度《全区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汇报》,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今年来,全区上下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立足抓早抓紧抓实,积极应对复杂的宏观形势,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宏观经济概况年下半年至今,国家、省、市在促改革、调结构、稳增长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我区经济发展直接或间接的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是稳增长方面。
今年,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倍的下限。
此举将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效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同时,国家、省、市出台了《关于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的通知》、《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九条措施的通知》等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二是调结构方面。
①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和鼓励养老、医疗、健康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这些产业政策将激发民间投资,有效促进服务业发展。
②市委、市政府陆续出台《关于进一步拓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印发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进一步推动工业稳增长促转型十一条措施的通知》、《关于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进一步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范文写作《关于促进全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九条措施的通知》等+大政策。
三是促进改革方面。
①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②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下放部分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优化相关审批流程,推行并联式审批。
2016年市场经济分析

2016年市场经济分析市场信息是现代人类社会的重要资源。
市场调查是取得市场信息,进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2016年市场经济分析相关内容,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罗建钢:2016年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分析2016年宏观经济运行的总基调,就是说的四个没变。
那么这一年的经济增速,我们判断是呈V型的一种态势,均值保持在6.7%左右。
2015年中国经济掉到了7以内,预计总体增速在6.9%。
那么2015年经济增速呈现下行的趋势,到2016年总体上仍将保持持续下降的态势,目前仍然看不到支撑经济上行的有效动力机制。
虽然我们的宏观经济运行当中出现了许多的亮点,但是真正新的动力机制仍然没有形成。
中国政府在2016年仍将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考虑到政府巨大的引导和动员能力,预期经济增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撑,但是不会失速。
中国的资产收益水平仍保持稳定,投资潜力和消费潜力巨大。
如果引导得当,市场具有良好的自我修护能力,随着过剩产能的消减和“营改增”的全面实施,下半年预期投资增速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因此,2016年总体呈现出一种V型运行,很可能就是一种前低后高的曲线,均值保持在6.5-6.9之间,建议按照6.7左右来安排年度的计划和战略。
在经济运行的结构上,我们判断表现为三起三落。
从一、二、三产业来看,现在我们第三产业的比重已经超过了50%,第二产业逐步在回落;从区域上来看,东部和西部两翼起来了,但是在东北和中部下降了;从动力结构来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上升,而投资出口在下降。
总体预计2016年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情况,我们预计是7.8:40.2:52,就是说第三产业比2015年略有上升,固定资产的投资增速情况是13.1%,比2015年加快约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预计为12.8%,比2015年加快约2个百分点,出口的增速预计将有所好转,增速水平达到6.1左右,但是由于加速折旧和消费转型的影响,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将会有所下降。
2016 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

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摘要:本报告对2016年我国经济增长、物价以及国际收支等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进行了预测。
我们预计,产能过剩、制造业利润下降、不良贷款率上升等因素仍将对明年的经济构成下行压力,但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各项稳增长和结构性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以及外部需求状况的好转,未来几个季度中支持我国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将有所增加,经济结构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我们对2016年全年实际GDP增速的基准预测为6.8%,比对今年的预测值低0.1个百分点。
我们对明年全年CPI涨幅的基准预测为1.7%,高于对今年的预测值0.2个百分点。
此外,我们估计2016年经常项目顺差与GDP比例为2.8%,略低于对今年的预测值3.0%。
Abstract:This report presents our forecasts of China’s major macroeconomic indicators f or 2016. Although downward pressures on growth will persist for a while due to overcapacity, profit deceleration, and rising NPLs, we expect that the number of positive factors will gradually increase in 2016. These supportive factors include the recovery of real estate sales, the lagged impact of macro and structural policies, as well as some modest improvement in external demand. Our baseline forecast for real GDP growth in 2016 is 6.8%, slightly lower than our expectation of 6.9% for this year. For next year our baseline CPI inflation forecast is 1.7%. We expect the current account surplus to be 2.8% of GDP in 2016.关键词:宏观经济预测;GDP;CPI;经常项目顺差声明: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发表人民银行系统工作人员的研究成果,以利于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
2016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三、供给侧改革与资本市场 2、降杠杆
现状:
政府负债:2015年底,窄口径地方债务率约为86%,宽口径(包括或有 债务8.6万亿)则为133%。 企业负债:2014年底,企业部门债务总额为83.1万亿元,其中国企(非 金融)负债约为66.5万亿。企业部门债务约为130.6%。一般发达经济体 的企业负债比率约在50%至70%之间。 居民负债:2013年底,中国未偿还消费贷款约21万亿,负债率为36.7%。
动力煤价:2011年初的848元/吨,目前370元/吨,降幅56.3% 螺纹钢价:2011年初的5200元/吨,目前2000元/吨,降幅61.5%
二、我国宏观经济分解与展望 5、新经济的现状-快速发展,民营主导
根据《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 (2016)》:“十二五”时期,我 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增加值增速将是同期国内生 产总值增速的两倍以上,2015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左右。 2010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约为4%,由此可见,我 国新兴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1、可以看出,经济回落主要 是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的回落造成的,第三产业是增 长的。 2、第二产业占GDP的40.59%, 也就是说GDP中只有一小半增 速是下行的,大部分增速仍是 加快的,只是下行的部分速度 稍快一点导致了GDP的整体小 幅回落。
二、我国宏观经济分解与展望
2、三大需求的角度
2013年 2014年 这对于所有企业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2015年
市净率
资产负债率
2.07
68.04%(50.72%)
2.84
3.52
68.61%(42.86%) 69.42%(37.7%)
2016年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增长。 从总体来看, 2016 年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经济恢复与调整时期, 世
035
城投蓝皮书
界各国经济都定调于调结构和稳增长, 为未来的经济增长寻找新动力。 总体
而言, 世界经济在未来几年内仍难以摆脱疲软的增长状态。
剧, 英国突然退出欧盟, 使世界经济进一步掉入 “ 低增长陷阱” 。 虽然世界
处于不景气局面, 但是中国的经济依然稳中有增。 2016 年是我国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 也是我国去产能、 去库存、 去杠杆、 降成本、 补短板
的供给侧改革的攻坚之年, 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经济发展呈现诸多
亮点。
经济实现了年初预期的经济增长目标, 全年增长 6 7% 左右。 2016 年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有序推进, “ 三去一降一补” 重点任务取得初步成效。 在经济总
量方面, 中国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 稳稳迈过 70 万亿元大关, 与五年前的
10% 增长量相当, 同时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也有突出表现。 数据显示, 城镇
生产等指标有所改善, 但是固定资产投资等也出现不同程度
的回落, 制约了财政收入增长。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固定资产投资 房地产 城投公司
034
2016年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016 年世界经济依然缓慢复苏, 中美欧股市的波动率是次贷危机过后
最低的一年, 国际贸易受贸易保护主义影响疲弱异常, 逆经济全球化趋势加
(五)全球产业和产业链布局调整步伐加快
新技术带来的新产业布局加快, 云计算、 大数据、 移动互联网、 可再
生能源、 智能制造和 3D 打印的加速发 展, 给 传 统 的 医 疗、 金 融、 商 贸、
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中研网2016-06-17 00:26:53近几年来,特别是2012年以来,受国际经济形势总体复苏较慢、我国经济三期叠加的压力以及结构性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下行的态势,那么,2016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会是如何呢?一、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回顾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严峻挑战,中国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扎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
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成效显著,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民生事业持续进步,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
1、国民经济平稳发展。
2015年,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优化取得积极进展。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增长6.9%,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0%,二季度增长7.0%,三季度增长6.9%,四季度增长6.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78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67亿元,增长8.3%,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首次超过50%,达50.5%,比2014年提高2.4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0个百分点。
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6%。
2、农业经济持续向好。
中国政府加大“三农”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全年粮食总产量62143万吨,比2014年增加1441万吨,增长2.4%,实现历史性的“12连增”。
其中,夏粮产量14112万吨,增长3.3%;早稻产量3369万吨,下降0.9%;秋粮产量44662万吨,增长2.3%。
谷物产量57225万吨,比2014年增长2.7%。
棉花产量561万吨,比2014年下降9.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宏观经济报告(综述)厦门港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摘要在过去的一年,全球经济处于缓慢复苏的阶段,未来一年经济下行压力不减。
目前全球经济出现明显分化。
美国经济以消费为基础稳步回暖,美联储大概率持续加息将推高美元指数;欧元区和日本将维持缓慢的增速,但由于面临各种问题,难有根本的改善;新兴经济体分化更加明显,除了印度经济保持高增速外,其他经济体的表现不容乐观。
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经济增速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增长,面临着产能过剩,投资低迷,通缩压力等问题。
加上国际环境的整体下行压力,进出口贸易萎缩,人民币可能持续贬值。
经济结构方面发展方向乐观,消费占GDP 增长稳步上升,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成为GDP增长的主要力量。
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速处在下行阶段,但在全球范围内仍属于领先水平。
为了推进产业改革和经济稳增长,国内将继续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在保证需求的前提下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货币政策持续稳步宽松,继续降准降息来强化流动性,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投资前景方面,未来,城镇投资不仅依然是社会投资的主要战场,而且还是稳经济、促改革的主要方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城市现代服务体系的建立,均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领域。
新兴产业和文化、医疗、教育等产业的发展前景也不容忽视。
关键词经济下行;供给侧改革;制造业去产能;房地产去库存;人民币贬值;美联储加息;基建投资目录1. 国际环境 (1)1.1. 美国 (1)1.2. 欧元区 (2)1.3. 日本 (2)1.4. 新兴经济体 (2)2. 国内形式 (3)2.1. 经济下行 (3)2.2. 产能过剩 (4)2.3. 房地产库存 (4)2.4. 通缩压力 (4)2.5. 人民币有序贬值 (5)2.6. 经济结构变化 (6)2.6.1. 消费结构 (6)2.6.2. 产业结构转型 (6)2.7. 进出口贸易 (6)2.8. 2016年经济指标 (7)3. 政策走向 (7)3.1. 财政政策 (7)3.2. 货币政策 (8)3.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9)3.3.1. 需求管理不足日益凸显 (9)3.3.2. 供给侧改革 (10)4. 投资前景 (11)4.1. 基建投资 (11)4.2. 新经济产业 (12)4.3. 股票投资行业配置建议 (12)参考资料 (13)1. 国际环境今年距2008年金融危机已经七年,全球经济仍然处于缓慢复苏的阶段,经济增速还未达到金融危机发生前的水平。
尽管不同国家面临的挑战不同,经济前景也有所差异,但几乎所有国家都下调了近期经济增长率,表明近期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不减。
需求不振、贸易形势低迷、大宗商品价格缺乏根本性的回升动力等不利因素均为2016年全球经济的复苏带来下行风险,而通过宽松货币政策提振需求来刺激经济增长则不可避免的进一步延缓经济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全球不同经济体之间货币政策的分化以及地区间经济复苏的极度不均衡将贯穿整个2016年。
1.1. 美国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源于美国次贷危机,但由于其特有的创新活力及经济相对独立性,美国成为复苏最强劲的国家之一。
个人消费支出与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在2016年仍将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就业的稳步复苏支撑2015年消费支出的持续增长,而房价的温和回暖也推动房地产市场的潜在需求逐渐释放,预计2016年房地产市场将继续回升。
从长远角度看,预计美国经济仍将领先于全球主要经济体。
2016年美国经济有望继续温和扩张,GDP增速2~2.5%左右。
美联储已在2015年12月FOMC会议上如期加息,结束了美国长达7年的零利率政策,同时也是9年来首次加息。
未来美联储继续加息的概率较大,预计在2~4次。
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将改变全球流动性环境与资本流动方向。
流动性变化将带来全球资本市场调整压力。
此外,利率抬升将吸引国际资本回流美国,今儿持续推高美元汇率,因而2016年美元将大概率走入强周期。
由于大宗商品大多以美元计价,美元升值意味着大宗商品价格将出现下挫。
然而,市场在美国一再高调声称加息的强烈预期下持续推高美元指数,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产能周期的下行与页岩油等新兴产业的出清,实际上强势美元的支撑力量并不那么坚实。
美元持续加息的预期无法改变全球流动性的持续宽松。
就业及通胀指标似乎为美国经济复苏前景提供了充分的想象力,但事实并非如此。
就业和通胀都是经济增长的之后指标,因此就业和通胀指标的顶部或正意味着经济已经渡过加速增长时期。
1.2. 欧元区得益于低油价、量化宽松和弱势欧元的有利影响,欧洲经济在2015年延续3年来的缓慢复苏势头。
受制于银行信贷传导机制不畅,欧元区15年信贷增速疲软,非金融企业贷款改善缓慢。
一方面欧洲银行资产负债表相对脆弱,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乏力导致信贷需求低迷,银行部门坏账率高企。
欧元区经济复苏缓慢状况在2016年不会有根本性改变。
由于各成员国复苏力度不一,整体复苏基础仍较脆弱;特别是地缘政治的冲击,可能仍会对欧元区的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预计2016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速为1.5~1.6%。
欧央行在16年仍会进一步加大宽松政策的力度。
1.3. 日本因为日本经济结构性问题仍无进展,货币刺激效用递减后,未来经济仍有失速的风险。
考虑到日本公共债务问题无解,货币刺激的边际效用递减,加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经济可能维持低速增长。
预计2016年日本经济仍将维持缓慢复苏态势,外需的持续低迷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日元贬值的效果。
就业的改善在2015年带动了消费的温和复苏,同时日本的宽松政策也对出口有一定刺激作用,但同时,欧元区以及亚洲新兴国家货币的竞相贬值在很大程度上对日本的出口起到了抵消作用,同时外需低迷也难以有效改善,因此在必要时,日本央行仍可能通过货币及财政政策来进一步刺激日本经济增长。
在量化宽松刺激下,日本经济经过2015年的低潮后,2016年将缓慢回升,日本官方预测为1.7%。
高盛预测,日本经济在2016年有望迎来增长,预计日本经济2016年将增长1%,高于2015年0.5%的预期。
1.4. 新兴经济体过去一年新兴经济体的整体表现不佳,资本外流、出口恶化制约了新兴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部分经济体存在通胀高企、外债攀升,且汇率和资本项目将呈现出极度不稳定。
2016年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同时,新兴经济体整体面临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且出现分化,宏观政策松紧不一。
印度收益于人口红利,经济增长将保持强劲态势,GDP增速全球领先;俄罗斯受石油价格下跌、西方制裁的影响,陷入二十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衰退周期;巴西面临高通胀、负增长困境,经济持续衰退。
美联储一旦加息,大量资金流入美国,会导致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加剧其通胀压力,影响经济稳定。
2. 国内形式2.1. 经济下行2015年中国经济持续下行,经济增速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增长,自身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与产能出清阶段。
进出口表现疲软,虽然消费有企稳迹象,但受投资拖累总体以稳定为主,房地产投资下行并未结束,制造业投资仍在消化次贷危机后我国大规模的产能扩大,整体投资增速虽在年末有稳定趋势,但处于低位稳定。
只有依靠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表现尚可,但源于地方债务控制,其上升幅度有限。
由于有“稳增长”政策的托底,2016年整体经济走势仍是呈现“降中趋稳”。
在产业结构中,工业增长速度下行尤为明显,下滑速度超过GDP增速的下行速度,而且并未有停止的迹象。
伴随着工业的下滑,发电量和铁路货运量也同样下行,并且下行幅度更为剧烈。
回落到行业上,采矿和高耗能等传统周期类行业增速继续减缓,仍处于去产能的深度调整过程中。
不过高技术产业工业产值表现良好,但产业需求支撑尚不足以弥补去产能带来的工业生产的回落,工业生产的先行指标PMI指数持续回落,工业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
2015年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减速、放松与改革,而这三大特征将继续伴随2016年的经济运行。
从经济三驾马车的表现来看,出口负增长,投资持续下滑,只有消费维持平稳增长,预计2016年内、外需不足的问题将继续困扰经济。
但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整体世界经济仍处于收缩状态,中国经济仍然处于较好状态。
2.2. 产能过剩中国的制造业和全球的初级产品生产能力(特别是原油)产能过剩已成为世界的问题,从贸易数据看,体现在贸易量的萎缩,从价格看,体现在价格的全面走低。
传统行业盈利能力周期性下行,能源、工业、原材料等领域回报率下行,很多上中游行业盈利继续恶化。
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既有经济因素也有金融因素,但根本的问题还是经济因素,即需求的减缓和产能的过剩。
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额中,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制造业中,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煤炭、电石、铁合金、烧碱、焦炭、黄磷、多晶硅等行业为产能过剩行业,这些行业多数是上游能源原材料采掘加工行业,多数是重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
这些行业多数又是房地产行业的上游行业,房地产库存多,对这些行业产品需求疲软。
2.3. 房地产库存2015年的地产去库存属于有惊无险,总体还算平稳。
库存的增加和去库存速度的减缓,使得地产新增投资明显萎缩,国内地产行业新开工面积呈现负增长,包括住宅、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
而且住宅的施工面积也呈现负增长,显示面对疲软的市场,地产的投资意愿非常低迷。
地产去库存的压力和结构差异来自于公共产品供应的不均等。
地产投资和公共产品投资出现了巨大的落差,无论是新建还是改建,地产投资完成额相比住宿、教育和卫生领域的投资,均有巨大的落差。
因此,要改善地产的去库存,政府需要做的不是用财政资金购买高库地产,而是用市场化手段改善公共产品的供应,放开教育、医疗和社会服务领域的行政管制,替之以行业准入标准,让社会资本充当公共产品供应的主要投资者。
2.4. 通缩压力从国际环境来看,世界经济的低速增长已成新常态,受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需求减弱,以及行业高峰期资本投入过快过高、达产资源量井喷的影响,全球大宗商品普遍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
再加上美元进入升值周期,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承压。
全球包括主要能源和有色金属等在内的国际主要大宗商品价格总体上呈现出趋势性震荡下跌走势,输入型通缩压力已经存在并将愈发明显。
从国内环境来看,投资和消费需求走弱,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去过剩产能和债务重组,不良率上升,都对价格上升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今年以来,生产资料成本回落,政府主粮收购价刚性上涨被打破,粮价仍有下跌空间,猪肉不再成为导火索,预计明年通胀增速降有所下降,通缩压力加大。
对于未来的PPI 走势,受到美联储加息、美元持续强势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即使出现暂时性回升也很难出现持续性反弹,2016 年PPI 通缩压力依然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