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井蒸汽开采稠油技术的研究

合集下载

稠油出砂油藏水平井开采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稠油出砂油藏水平井开采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18 3
内 蒙 古石 油化 工
2 1 年第 2 期 00 2
稠 油 出 砂 油 藏 水 平 井 开 采 配 套 技 术 研 究 与 应 用
彭斌 望
( 东采油厂工艺研究所) 孤
摘 要 : 对稠 油 出砂 油藏 水平 井在 生 产 中暴 露 出防砂 难度 高、 针 易堵塞 、 有效 期短 、 产 后含水 上 升 投 陕等技 术 问题 , 笔者进 行 了水平 井射 孔 、 防砂 、 堵、 升 、 解 举 卡堵水 等 工 艺方 面的技 术 整合 与研 究 。 场应 现 用表 明 , 综 合技 术可 以较 好满 足稠 油 出砂 油藏 的开 发要 求 , 大限 度 地发挥 水平 井 产能 。 该 较
关 键词 : 油 ; 稠 防砂 ; 平 井 水 中图分 类号 : 3 5 TE 4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o 6 7 8 (0 0 2 一 O 3 一O 1 O— 9 12 1 )2 1 8 2 根据 油井 实 际情况 , 用 了先射 开 底部 后 上返 、 采 射 孔 时避 开底 水 界 面 高部 位 分 段 射 孔 、 出 砂 油藏 不 采用 定 向射孔 等 方式 。 这可 以更好 的利 用油 层 , 提高 采 收率 , 控制 含水 上 升 , 以及后 期 的分 层开 采等 措施 的 实施 。 2 水平 井防 砂工 艺技 术 疏 松砂 岩油 藏胶 结疏 松 , 出砂 , 易 油井 要正 常 生 产, 必须 进 行 防砂 。 据 我厂 油藏 实际 情况 和 目前 水 根 平 井 防砂技 术现 状 , 主要 采用 精 密微 孔滤 砂管 、 复合 绕 丝滤 砂 管 、 属毡 滤砂 管 为 三 种 挡砂 方 式 的 砾 石 金
2 1 年第 2 期 00 2
彭斌 望 稠油出砂 油藏水平井开采配套技术研 究与应用

薄层稠油热采水平井开采技术研究及应用

薄层稠油热采水平井开采技术研究及应用

流孑前后压差 , L 即节流压降 ,aP为孔前压力 ,aP P; ̄ P ; 为孔后 力 ,a P;
P为流体密度 ,咖 k 。 () 2储层 吸汽模型 湿蒸汽从注汽管柱进入地层是一个压力驱动过 程 : 油套 环空内压 力高 , 则储层吸汽能力大 : 油套环空内压力低 , 则储层 吸汽能力 小。即 储层的吸汽能力与注汽能力应该是统一的 在注汽过程中 . 注汽速率 和井底注汽压力之 间满足下列关系[ : 8 ]
Q AP t = - () 2
,一
互 巫: 2 ㈨ K K h  ̄ K) o
I 05 1 o n—. 7 A


07 S .5+

2n )3 6 f似。 一 . 8
z 。 )27 n 一 .1

式中, Q为蒸 汽体 积流量 , d AP为注 汽压差 , aJ 为生产 m /; MP ;o
井采液指数 , ( ・ P ) m/ M a; d 为储层吸汽指数 , 因次 ; 无 卢为单位换算系 数 , 因次 ; K 为储 层水 平和垂直渗透率 , ; K 为油 、 无 K 、 DK 、 水的相
1滨南采油厂稠油热采水平井开采现状 .
( 加压不超过 2K )同时检查井 口剩余油管 , 0N . 校验下人深度与设计是
如果相符 . 则表示到位 水平井是通过扩 大油层泄油面积提高油井产量 . 提高油 田开发经 否相符 . () 3 调节好深度 . 按反洗井方式 连接地面管汇 , 闭环 空闸门 , 关 地 济效益的一项开发技术 , 具有直井无法 比拟的突出优势 。单 2 1 平 井 0 P 于 1 9 年完钻 . 94 是滨南采油厂第一 口稠油热采水平井 。截至 2 0 年 面管汇试压 2 M a 06 33均匀注汽工艺研究 - 底 .滨南采 油厂共有稠油热采水 平井 6口.投产初期 平均单井 日 液 331配 注器 节 流 模 型 . . 1. / . 9 t 单井 日 7 d . 8d 油 . d 含水 6 . O 4 %。目前均因低产 、 6 高含水等原 因停 () 1配注器流量公式 井. 累计产油 1 2 吨, .万 2 生产效果差。生产效果差的主要原 因有 : ①油 配注器 的泄流孔属于薄壁节流孔 流体通过配注器流 出时 . 由于 井完善程度低 .造成产能损失 。 ②储层污染严重 。水平井油层井段 会产生一定 的压降 。 依据薄壁节流孔 流量公式 1 , 长. 泥浆造成储 层污染严 重 . 无有效 的油层处 理措施 , 影响油 井的产 泄流孔 的节流作用 , 能。 ③防砂工艺单调 , 防砂效果不理想 , 影响油井产能 。 ④水平段 注汽 湿蒸汽流经配注器前后的压降和流量 的关系如下 : 效果差 。 水平井段 2 0 0 米左右 , 出汽点过于集 中, 造成水平段 吸汽范 围 小: 多轮次注汽后 , 蒸汽会优先进入 已被加热或原油枯竭 的通道 , 水平 段吸汽不均匀 . 影响水平井段 的利用率 。

水平井蒸汽吞吐技术在顶底水层状稠油油藏中的应用

水平井蒸汽吞吐技术在顶底水层状稠油油藏中的应用

332欢626块是典型的顶底水层状稠油油藏,构造位置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欢曙上台阶中部,开发目的层为莲花油层,油层埋深710-746m,原始地层压力7.21MPa,储层平均孔隙度为29.77%,渗透率为2208.5×10-3μm 2,为高孔、特高渗储层。

油层层间隔层不发育,油井易汽窜,油水关系复杂。

采用直井生产,生产压差较大,加快了水线推进速度,同时,直井的控制储量较小,经济效益差。

这类油藏采用直井井网开采,油井很快既已高含水,无法正常生产,严重的制约了区块的开发效果。

对于这类特殊油藏,需要应用水平井蒸汽吞吐技术达到更好的开发效果。

1 油藏工程设计1.1 目的层的选择以沉积旋回为基础,标志层作控制,考虑沉积和成因的同一性和沉积演变的连续性,油层组之间有稳定的泥岩标志层控制以及垂向上考虑不同级次的旋回性和平面上岩性、电性、厚度的相对稳定性及油水关系的相对合理性,将欢626块莲花油层划分为莲Ⅰ、莲Ⅱ两个套油层组,其中莲Ⅰ油层组进一步分为10个砂岩组,主要含油砂岩组为莲Ⅰ8和莲Ⅰ9。

1.2 水平井位置的确定结合地震资料,在单层砂体发育稳定,油层厚度大于6m的范围内整体部署水平井。

水平井的方向要平行于构造线(砂体长轴方向),位于同一有利沉积相带。

纵向上,考虑蒸汽超覆的影响,水平井的水平段位于单层的中下部。

平面上,部署水平井井排距100m,上部油层水平井水平段长度200~250m,下部油层水平井水平段长度为130~160m。

水平井在上下油层错位分布,上下油层中的水平井纵向距离为10~20m。

1.3 水平井注汽量的确定水平井注汽模型不同于直井,在蒸汽未达到油层顶底层时,微元段加热面积为圆形,在蒸汽到达油层顶底层时,微元段加热面积扩大,由于水平井油层厚度一般较薄,加热直径大于油层厚度,故水平井注汽加热模型如图所示:图1 水平井加热模型根据模型,推算出水平井理想状态下的注汽量的计算公式如下:2222222)24(2arcsin 242h r r h So E r h r h r rh L So E Q A A ) ¸¸¹·¨¨©§ ) S 其中:L为水平段长度;EA为蒸汽波及系数;Φ为区块孔隙度;So为区块含油饱和度。

水平井技术在薄互层稠油油藏二次开发中的研究与应用

水平井技术在薄互层稠油油藏二次开发中的研究与应用

水平井技术在薄互层稠油油藏二次开发中的研究与应用摘要:薄互层稠油油藏在进入开发后期后,普遍存在着纵向动用不均的矛盾,这些矛盾在蒸汽驱、热水驱等实验中都存在,受油藏及井况限制,平面、纵向均有剩余油无法采出,制约了开发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因此,在二次开发之前,我们首先要通过精细油藏描述,精确认识油藏现阶段特点及剩余油分布规律,创新部署井间挖潜水平井方式,提高水平井产能,同时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通过注汽管柱、注汽量、采油管柱的优化及汽窜的防治,保证了水平井投产效果。

实践证明,薄互层稠油油藏吞吐后期以水平井井间加密方式进行二次开发从技术上是可行的;关键词:薄互层稠油油藏、二次开发、动用程度、剩余油分布、井间挖潜、水平井、【中图分类号】te345前言曙光油田薄互层油藏主要包括杜66、杜48块,属普通稠油,含油面积8.4km2,地质储量5629×104t。

杜66、杜48块储量基数大,储层物性好,剩余油相对富集,但吞吐效果随吞吐轮次的增加,无有效手段大幅度改善,在蒸汽驱、热水驱等转换开发方式试验无明显进展的情况下,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二次开发既是生产形势的需要,也是油藏开发的需要。

本项目通过对薄互层稠油油藏吞吐后期二次开发方式的探讨,明确了此类油藏以水平井挖潜为主的二次开发方向,为后续规模实施二次开发进行了技术准备,对曙光油田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曙光油田薄互层油藏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1.1油藏开发现状曙光油田薄互层油藏于1979年开始勘探,1985年在1-37-35井进行蒸汽吞吐试验并获得成功。

1987杜66、杜48块相继投入开发。

其开发历史大致分为:上产阶段、稳产阶段、递减阶段。

截止2008年7月薄互层稠油油藏共有油井767口,开井582口,日产液2380t/d,日产油614t/d,综合含水74%,采油速度0.4%,采出程度20.24%,可采储量采出程度84.1%。

断块累积产油1139.0637×104t,累积产水1139.6088×104t,累积注汽1859.1595×104t (含转驱注汽97.4132×104t),累积注水73.4271×104t,累积油汽比0.61,累计采注比:1.09。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稠油是一种具有高黏度、高密度、难以流动的油藏原油,由于其在地下储层中常常与水和天然气共存,使得开采难度大大增加。

为了提高开采效率,稠油热采技术应运而生。

稠油热采是指通过加热地下油藏,降低原油的黏度,从而使得其能够被更轻松地开采出来的一种采油技术。

这种技术在稠油资源丰富的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发展机遇。

目前,稠油热采技术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主要的热采方法包括蒸汽吞吐法、蒸汽驱动法、燃烧气吞吐法、燃烧气驱动法、电阻加热法等。

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都是通过向油藏注入热能,从而使得稠油流动性增加,容易被开采。

在这些方法中,蒸汽吞吐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技术,它通过向油藏注入高温高压的蒸汽,将原油加热并增加压力,从而推动原油流向井口。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加拿大、委内瑞拉、俄罗斯等稠油资源丰富的国家。

在中国,稠油热采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中国已经建成了多个稠油热采示范工程,形成了稠油热采的成熟技术路线和产业体系。

在大庆油田,采用了蒸汽驱动法对稠油进行热采,实现了稠油资源的高效开发。

中国还在不断探索和引进新的热采技术,如电阻加热技术、微波加热技术等,以提高稠油开采的效率和安全性。

尽管稠油热采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

热采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特别是燃煤或燃气。

这不仅增加了成本,还会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由于稠油地质条件复杂,加热过程中油藏中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变形和沉陷,导致地质灾害的风险增加。

热采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尾水和尾气,对环境造成污染。

如何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影响成为热采技术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未来,稠油热采技术的发展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提高热采效率,通过改进加热方式和增设管网等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二是深入研究地热能源的应用,如地热蒸汽、地热水等,降低外部能源的使用。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稠油热采技术是一种针对油砂、重油等高粘度油藏开采的方法,通过供热使原油降低粘度,提高流动性,从而实现油藏的高效开发。

稠油热采技术包括蒸汽吞吐、蒸汽辗转、蒸汽驱等多种方法,下面将对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详细分析。

稠油热采技术的现状:1. 蒸汽吞吐技术:蒸汽吞吐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稠油热采技术,通过注入高温高压蒸汽使原油粘度降低,从而提高采收率。

蒸汽吞吐技术具有简单、成本较低的特点,适用于高温高压区块。

由于蒸汽吞吐技术存在注汽周期长、水汽云难以控制等问题,使得其效果受到限制。

2. 蒸汽辗转技术:蒸汽辗转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稠油热采技术,通过在油藏中形成蒸汽辗转的气体流动,使原油流动起来。

蒸汽辗转技术相比蒸汽吞吐技术具有注汽周期短、大面积覆盖等优势,适用于较大底水厚度的高粘度油藏。

目前,蒸汽辗转技术已在国内外一些油田中得到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 蒸汽驱技术:蒸汽驱技术以蒸汽为驱动剂,通过驱替作用将原油推向井口,实现油田的高效开发。

蒸汽驱技术具有可控性强、适应性好的特点,适用于不同地质条件的油藏。

目前,蒸汽驱技术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重油油田中,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稠油热采技术的发展趋势:1. 温度控制技术的发展:随着稠油热采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油田需要用到高温蒸汽进行开采,因此温度控制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发展更加精确、高效的温度控制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稠油热采过程中的热能利用。

2. 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稠油热采技术需要配套的供热、注汽、电力等设备,将来的发展方向是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在设计上更加合理地组合各个设备,实现能量的互通与优化利用。

3. 非常规能源的应用:随着能源的紧缺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非常规能源作为替代能源的一种,未来在稠油热采技术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比如生物质能源、太阳能、地热能等。

4.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模拟复杂的油藏开发过程并进行优化,可以实现稠油热采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

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超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开发技术研究

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超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开发技术研究

油 层 厚度 是影 响 水平 井 产 能 的 一 个 非 常 重 要 的 因素 。此 次研究 对不 同单 层厚 度下 水平井 的蒸汽 吞 吐生产 动 态进行 了模 拟 , 模拟 的厚度 分别 为 3 m。
大 幅 度增 加重 力 泄油 面积 , 在较 低 的油 藏渗 流速 能 度 下 达 到较 高 的 油 井 产 量 , 于 高 速 开发 ; 平 段 利 水 生 产 压 差较 小 , 以有 效 防止 底 水 锥 进 , 减 缓 地 可 并
层 出砂 ; 平井 生 产井 段 长 , 水 泄油 面 积大 , 于超 稠 适
收稿 1期 :0 1 0 — 5; 回 日期 :0 1 0 — 0 3 21- 5 0 修 2 1- 7 1
5m,0m,5m,0m,0m 和 4 1 1 2 3 0m。模 拟 结 果 表 明 。 着厚度 的增加 , 吐周期 数 增加 , 产 时 间延 随 吞 生
第2 3卷 第 6期
21 0 1年 1 2月


油 气

V 1 3 No6 0 . . 2
De .2 1 c 01
LT I HOL OGI S C RE ERVOI RS
文章 编 号 :6 3 8 2 ( 0 1 0 — 14 0 1 7 — 9 6 2 1 ) 6 0 1— 6
摘 要 : 河 油 田曙 一 区杜 8 辽 4块 超 稠 油 油 藏 原 油 黏 度 大 , 用 直 井 蒸 汽 吞 吐 开 采 , 汽 波及 半 径 小 . 期 采 蒸 周
产 油量低 , 日产油水 平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产量递减 快 , 井问剩余 油得 不到 有效动 用 。通 过 开展 超稠 油水平 井热 采技 术研
技术 已成为提 高 区块采 收率的有效 手段 关键 词 : 油油藏 ; 稠 水平 井 ; 蒸汽吞吐 ; 部署 方式 ; 注采参数优 化 : 河油 田 辽

SAGD技术简介

SAGD技术简介

地层油在自身重力、蒸汽热力和浮力作用下流向井筒。
SAGD技术工艺原理
中国石油
在生产井的上方形成蒸汽腔
通过注入井持续注入蒸 汽,蒸汽由于浮力而上 升,在蒸汽油界面因传 导热损失造成蒸汽凝结, 凝结水及加热的原油在 重力作用下泄向生产井 上方的储槽。
注汽井(组)
生产井
由于蒸汽室内基本保持在恒定压力, 没有压力梯度,流动完全是重力所致
SAGD技术简介
中国石油
近年来,稠油热采中的蒸汽吞吐和蒸汽驱技术日趋成熟, 一般先进行蒸汽吞吐然后转入蒸汽驱。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 术简称SAGD,是稠油热采的一项前沿接替性技术,该技术利 用水平井、浮力、重力及蒸汽来有效地开采稠油。
水平生产井在接近油层底部、油水界面以上完井;
蒸汽通过该井上方的井或井组注入;
SAGD组合方式
中国石油
在实际开发中,应根据油藏的特征,衡量适 合该区块的SAGD组合方式。
直井注气 水平井注气
水平井采油
水平井采油
辽河SAGD组合方式
中国石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水平井位于直井 侧下方
直井-水平井SAGD组合 优化结果
直井与水平井的 横向水平距离为 35 m
成对水平井SAGD水平 段垂差:5~8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平井蒸汽开采稠油技术的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愈来愈大,石油
资源日趋减少,稠油成为一种未来非常重要的能量补给资源,水平
井蒸汽驱开采方法是继蒸汽吞吐后进行的一种可以显著提高采收
率的方法。本文对水平井蒸汽开采稠油技术的各个方面做了相关的
调研,对该技术在稠油开采中的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稠油 水平井 蒸汽开采 技术
一、前言
稠油由于其在油层中的粘度很高,渗流阻力大,举升难度大,
常规开发产能低,含水上升速度快,动用程度低,最终采收率低,
因而用常规开采方法难以实现经济有效的开发。目前稠油开采的主
要方法有冷采和热采两大类方法,冷采稠油方法包括:无砂冷采、
出砂冷采、低频脉冲法、注 co2和注烟道气等方法。热采稠油方法
包括:蒸汽吞吐、蒸汽驱、热水驱、火烧油层、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和电加热等方法,而其中蒸汽吞吐是目前开采稠油最主要的技术。
水平井注蒸汽开采稠油可以提高油层吸汽能力,加速井筒到油
藏之间的热传递,提高波及系数,增加原油的流动能力,提高生产
井生产能力;同时水平井注蒸汽可以不用压裂而将蒸汽大面积注入
油藏,提高了注入蒸汽同稠油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从井筒
到低温油藏的热传导效应。因此,在石油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在
基于实际地质条件以及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开发出适合应用的水平
井蒸汽稠油开采的工艺技术,能有效的提高稠油开采率,从而提高
经济效益。
二、水平井注蒸汽开采技术概况
水平井注蒸汽开采方式包括水平井蒸汽吞吐、水平井蒸汽驱、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水平井蒸汽的采油机理主要表现在降低原油粘
度、原油重力泄油和流体驱替的相互结合,使原油被驱出或被携带
出。
蒸汽吞吐通常作为注蒸汽开采的第一阶段,主要有两个作用:
一是降低原油粘度、增加原油流动能力,提高波及体积;二是使油
层压力下降,作为蒸汽驱及蒸汽辅助重力驱的预热阶段,可以使注
采井间形成热连通,为下一步驱替创造有利条件。
蒸汽吞吐主要依靠油层的天然能量将降粘的原油驱动到井底,
当蒸汽吞吐达到一定程度,随着油层压力下降油井产量下降、油汽
比降低,要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则需要转入蒸汽驱。针对不同
原油粘度的油藏,注采井距需要优化来选择经济合理的井距。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以蒸汽作为加热介质,依
靠原油的重力作用使流体形成热对流和热传导。
水平井注蒸汽开采的注采工艺参数主要包括:注汽速度、周期
注汽量、注汽干度、生产井排液速度、蒸汽吞吐转汽驱时机、蒸汽
驱结束油汽比等。这些参数可由油藏工程计算、数值模拟、类比等
方法得出,并结合现场实际操作条件确定。
三、水平井蒸汽吞吐开采技术的研究
由于水平井段与油层的接触面大、单井控制储量多、注入油层
的热利用率高,因此,利用水平井蒸汽吞吐稠油比直井具有更有利
的条件。蒸汽吞吐就是在单井中完成注蒸汽、焖井和开井生产三个
过程的稠油热采方法,从注蒸汽开始到油井不能正常生产为止,成
为一个吞吐周期。
1、蒸汽吞吐的采油机理
(1) 降粘:随着高温蒸汽的注入,油层温度升高,原油粘度
大幅度降低,大大提高了原油的流动能力。这是稠油热采的主要机
理。
(2) 解堵:高温蒸汽对岩石的冲刷可解除井筒附近钻井液的
污染。
(3) 热膨胀:蒸汽带来高温,导致原油、水和岩石膨胀,从
而增加产油量。
(4) 降低界面张力:高温蒸汽会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善液
阻和气阻效应,从而起到降低原油流动阻力的作用。
2、蒸汽吞吐开采技术
(1) 注汽
将高温蒸汽快速地注入到油层中,注入量一般在千吨水当量以
上,注入时间一般为几天到十几天,注入蒸汽的干度要尽量高,周
期注入量取决于油层厚度。主要控制注汽量、注汽速度、注气压力
及注气干度四个参数。
(2) 焖井
注完汽后,立即关井,使蒸汽携带的热量交换到油层中,用于
加热油层,降低原油粘度。焖井时间的选择,以向油藏的热传递最
大为准,而不是以向盖底岩层的热损失最小为准。
(3) 采油
一般包括自喷和抽油两个阶段。蒸汽吞吐的自喷能力与原油粘
度高低有关,自喷阶段产出的主要是油井周围的冷凝水和大量加热
了的原油,自喷能量来自于注入的高压蒸汽。当井底流压与地层压
力接近或者小于自喷流压时,即转入抽油阶段。该阶段是吞吐的主
要产油阶段。当抽油阶段的产量接近经济极限产油量时,一个吞吐
周期就结束了。
四、水平井蒸汽驱开采技术的研究
蒸汽驱是指注汽井连续注蒸汽而周围油井连续生产的过程。蒸
汽驱开采技术远较蒸汽吞吐复杂,它是稠油油藏经过蒸汽吞吐开采
后为进一步提高原油采出程度而采用的主要热采方式。由于水平井
蒸汽驱有以下特征:吸汽能力强,注汽速度高;产液能力大,产油
能力强;井口温度高,温度下降慢,高温采油期长。
1、水平井蒸汽驱开采机理
采用蒸汽驱开采技术时,由注入井连续注入高干度蒸汽,注入
油层中的大量热能加热油层,从而大大降低原油粘度,而且注入的
热流体将原油驱动至周围的生产井中采出。
(1) 蒸馏及热解:油层中形成的蒸汽带,其温度和井底蒸汽
温度相同,这使得热凝结带后面的剩余油在高温下部分汽化,并推
向蒸汽前沿。原油中蒸馏出的部分是轻质组分,这种馏出石油和蒸
汽的混合物向前推进,遇到温度较低的油层岩石,
油和水的蒸汽就凝结成液体,形成轻油带,产生溶剂抽提驱油
作用。
(2) 混相驱作用:水蒸汽蒸馏出的大部分轻质馏分,由蒸汽
带和热水带被携带至较冷的区域,此时轻质馏分与运载它们的水蒸
汽同时被冷凝。
(3) 剥离脱油作用:在蒸汽进入砂岩孔隙孔道中,产生剥离
岩石表面的油膜及孔隙死角中的油滴,使其进入流动孔道成为可动
油,因此增加驱油效率。
2、水平井蒸汽驱开采技术
要有效地进行蒸汽驱开采,一是高速连续注入足够量的高干度
蒸汽,使其汽化潜热能在抵消热损失后不断得到补充;二是在连续
注入和降压开采的情况下,保证蒸汽带稳定向前扩展。
注汽
蒸汽驱开采需要连续不断的向油层注入蒸汽,因此注汽速度的
大小直接决定了蒸汽驱期间的总注汽量。蒸汽驱开采存在一个最优
的注汽速度,在此速度下既能达到有效加热油层的目的,热能利用
率高,热损失小,又能发挥有效驱油的作用,蒸汽超覆或蒸汽窜进
程度较轻。
蒸汽干度
注入井底蒸汽干度的高低,不仅决定蒸汽携带热量的多少,从
而能否有效的加热油层,而且还决定蒸汽带体积能否稳定扩展,驱
扫油层而达到有效蒸汽驱开发。蒸汽驱的效果主要取决于蒸汽带在
纵向及平面上的扩展体积大小,干度高的蒸汽焓高、比容大,注入
地层后体积大、温度高,从而可以提高注蒸汽开发稠油油藏的效果。
边底水
边底水的存在对蒸汽吞吐和蒸汽驱都会产生不利影响,边底水
对水平井蒸汽驱的影响比边底水对水平井蒸汽吞吐的影响还要大,
边水的存在使得蒸汽驱的采收率更低。
五、结论
现如今,如何提高稠油的开采率,提高经济效益是我们一直研
究的课题,本文对注蒸汽开采的两种技术做了相关的研究,可知,
水平井注蒸汽开采技术对于稠油的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高产、
稳产的目标,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对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做好
采油设计的规划,在提高采油速度的同时兼顾稳产。
参考文献
[1] 张义堂.热力采油提高采收率技术[j].北京:石油工业出版
社,2006:103-104
[2] 马学峰,陈彩云,仝照伟,等.稠油区块蒸汽吞吐开发的特
点及应关注的问题[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9,28(2):1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