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骨折

合集下载

伤残鉴定 肱骨骨折

伤残鉴定 肱骨骨折

伤残鉴定肱骨骨折肱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伤残鉴定内容,它是指上肢肱骨骨折所导致的伤残情况。

肱骨是人体上肢骨骼中最长、最大的一根骨头,负责支撑和承受上肢的重量和力量。

一旦肱骨骨折发生,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

肱骨骨折的常见原因包括意外摔倒、高空坠落、交通事故以及运动或工作中的意外受伤等。

当肱骨遭受外力冲击或扭转时,会导致骨折发生。

肱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包括剧烈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以及异常的肢体形态。

根据肱骨骨折的具体情况,可以分为干骺端骨折、骨干部骨折和远端骨折等类型。

其中,干骺端骨折是指肱骨上端骨折,骨折处位于肱骨近端与远端之间的部位;骨干部骨折是指肱骨中段骨折,骨折处位于肱骨中部;远端骨折是指肱骨下端骨折,骨折处位于肱骨近端与尺骨之间的部位。

肱骨骨折的伤残程度取决于骨折的类型、位置和严重程度。

一般来说,干骺端骨折和远端骨折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因为这些部位与关节相连,骨折会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和肢体畸形。

骨干部骨折对关节功能的影响较小,但仍会导致活动受限和疼痛不适。

针对肱骨骨折的伤残鉴定,通常需要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射线、CT扫描和MRI等。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评估骨折的位置、骨折片的移位程度以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

伤残鉴定的目的是评估肱骨骨折对患者生活和工作能力的影响,为其提供合理的康复治疗和伤残赔偿依据。

伤残等级的评定依据包括肢体功能障碍程度、关节活动度、肌力恢复情况以及疼痛程度等。

根据伤残等级的评定结果,可以确定患者的伤残程度和相应的赔偿金额。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肱骨骨折的预防和保健非常重要。

人们应注意避免高空坠落和交通事故,同时在运动和工作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此外,及时就医和正确治疗也是预防和减轻肱骨骨折伤残的关键。

如果发生肱骨骨折,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和康复护理,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肱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伤残鉴定内容,它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产生严重影响。

肱骨骨折病症PPT演示课件

肱骨骨折病症PPT演示课件
外固定架固定
在骨折部位安装外固定架,通过钢针穿过皮肤固定骨折端,适用于开放性骨折 、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等复杂情况。
康复治疗与预防并发症
早期康复锻炼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早期康复锻炼 ,如握拳、屈伸肘关节等,促进 关节功能恢复,预防关节僵硬和
肌肉萎缩。
物理治疗
如超声波、红外线等物理治疗方 法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骨折愈
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
在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 康复锻炼,有助于恢复关节功 能和肌肉力量。
避免吸烟和饮酒
吸烟和饮酒可能影响骨折愈合 ,应尽量避免。
05
肱骨骨折患者护理与康复指导
心理护理与支持
疼痛管理
家属参与
肱骨骨折常伴随剧烈疼痛,影响患者 情绪。应提供疼痛管理策略,如药物 镇痛、物理疗法等,以缓解患者不适 。
临床表现
患者受伤后上臂出现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等症状。 若伴有血管神经损伤,可出现肢体远端感觉异常、活动障碍 等。
诊断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肱骨骨折 。X线检查可显示骨折的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对于复杂的 骨折或疑似血管神经损伤的情况,可进行CT或MRI检查以进 一步明确诊断。
患有骨质疏松、糖尿病等慢性 疾病的患者,骨折愈合速度可
能较慢。
骨折类型
简单骨折比粉碎性骨折更容易 愈合。
治疗方法
正确的复位和固定方法有助于 促进骨折愈合。
促进愈合的方法与措施
保持良好的营养
摄入足够的蛋白质、钙和维生 素D等营养素,有助于促进骨折
愈合。
遵循医生建议
按时服药、定期复诊,遵循医 生的康复计划。
02
肱骨骨折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
闭合复位

肱骨骨折的概念

肱骨骨折的概念

肱骨骨折的概念
肱骨骨折是指上肢骨折中的一种,即肱骨(上臂骨)断裂或破碎。

肱骨是上肢骨中的一根长骨,位于上臂的前侧,连接肩胛骨和尺骨(前臂骨)。

肱骨骨折通常由外力作用于上肢造成,可能是由于坠落、剧烈碰撞、车祸等外伤事件引起。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的影响,骨折的风险更高。

肱骨骨折可能发生在骨干部位、近端部位(邻近肩关节)或远端部位(邻近肘关节)。

肱骨骨折常导致疼痛、肿胀、淤血、活动障碍、畸形等症状。

需要通过X光、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来确诊骨折的具体情况和位置。

治疗肱骨骨折的方法根据骨折类型的不同,可以是保守性治疗(使用石膏固定)、手术治疗(使用内固定器材如钢板螺钉固定骨折部位)或结合治疗(手术+保守)。

治疗的目标是促进骨折愈合,恢复上肢功能,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通常需要进行康复和物理治疗,以恢复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和日常功能。

全面康复可能需要数月的时间,具体视骨折的严重程度和个体情况而定。

肱骨头骨折分型

肱骨头骨折分型

肱骨头骨折分型
肱骨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上肢骨折,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 空心型骨折:骨折线在肱骨头的中央,并且没有涉及到关节面。

这种骨折通常不需要手术干预,采用保守治疗即可。

2. 不完全全层性骨折:骨折线在肱骨头的一侧,但并没有延伸到对侧。

这种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以确保骨折面对齐。

3. 完全全层性骨折:骨折线完全穿过肱骨头,但没有涉及到关节面。

这种骨折也需要手术治疗,以确保骨折面对齐。

4. 关节面骨折:骨折线穿过肱骨头和肱骨头下端的关节面。

这种骨折需要紧急手术治疗,以确保骨折面对齐并恢复被破坏的关节表面。

- 1 -。

肱骨近端骨折护理查房

肱骨近端骨折护理查房

康复护理
早期康复训练
术后早期开始进行关节活动度 和肌力的训练,以促进患肢功
能的恢复。
物理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适 当的物理治疗方法,如超声、 电刺激等,促进骨折愈合和关 节功能恢复。
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和 职业活动的康复训练,提高生 活质量。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复查,评估患者的康 复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
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有助于及早发现并采取相 应措施。
避免高风险活动
在进行高风险活动时,如剧烈运动、滑雪等,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 备,降低骨折风险。
健康教育
提高对骨折的认识
01
向公众普及骨折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提高人们对骨折的重视程
度。
指导正确的运动方式
02
指导公众进行适量的运动,避免过度运动或不当运动导致的骨
病因与病理
病因
肱骨近端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引起,如 摔倒时手部着地,暴力向上传导至肱 骨近端,导致骨折。直接暴力也可导 致该部位骨折,但相对较少见。
病理
肱骨近端骨折后,骨折部位可出现疼 痛、肿胀、畸形等症状。骨折可能导 致关节面不平整、骨质缺损、关节僵 硬等问题,影响肩关节的正常功能。
临床表现与诊断
04
肱骨近端骨折并发症及处 理
骨折不愈合
总结词
骨折不愈合是指骨折端在一定时间内未达到愈合状态,通常表现为骨折端硬化、髓腔闭塞等症状。
详细描述
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可能包括骨折端血液供应不足、感染、软组织嵌入、骨折端分离等。对于骨折不愈 合的处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植骨、内固定、外固定等。
术后护理
01

肱骨骨折的护理

肱骨骨折的护理

04
药物治疗与营养支持
CHAPTER
药物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镇痛药物
使用时应遵循医嘱,注意剂量和 用药间隔,避免过量使用导致副
作用。
抗生素
对于开放性骨折或存在感染风险 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 以预防感染。使用时应注意过敏
反应和耐药性问题。
其他药物
如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改善局 部血液循环的药物等,使用时也
VS
诊断方法
肱骨干骨折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 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是诊断 肱骨干骨折的常用方法,可以明确骨折的 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对于复杂骨折或 疑似合并神经损伤的患者,还需进行CT 或MRI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病情。
02
急性期护理
CHAPTER
疼痛控制与肿处理
疼痛控制
使用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或阿片类药物,根据疼痛程度调 整剂量。同时,可应用冷敷、热敷等物理疗法辅助缓解疼痛。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CHAPTER
桡神经损伤观察与干预
密切观察病情
定期评估患者桡神经功能 ,观察是否有垂腕、垂指 、前臂旋前畸形等症状。
及时干预
一旦发现桡神经损伤症状 ,应立即采取措施,如使 用营养神经药物、进行康 复训练等。
预防措施
在骨折固定时,避免过度 牵拉或压迫桡神经,以减 少损伤风险。
骨不连风险降低措施
家务劳动参与
鼓励患者适当参与家务劳动,如做饭、打扫卫生 等,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自信心和社会功能。
休闲娱乐活动
引导患者参加适合自己的休闲娱乐活动,如散步 、太极拳等,以丰富生活内容,促进身心健康。
THANKS
感谢观看
功能恢复训练方法介绍

肱骨骨折的症状

肱骨骨折的症状

肱骨骨折的症状1. 强烈的疼痛肱骨骨折是上臂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通常会伴随着强烈的疼痛。

当肱骨骨折发生时,骨头断裂的部位会受到创伤引起的牵拉和压力,从而引发剧烈的疼痛感。

2. 急剧的肿胀和淤血肱骨骨折通常也会导致局部的肿胀和淤血。

断裂的骨头和周围组织受损时,会引发局部的炎症反应,导致液体和血液向骨折部位流动,造成肿胀和淤血现象。

3. 关节功能受限肱骨骨折后,上肢的关节功能通常会受到限制。

由于骨折引起的疼痛和肿胀,患者会避免活动上臂,导致关节僵硬和功能受限。

在某些情况下,强烈的疼痛也可能导致上臂肌肉痉挛,进一步影响关节运动。

4. 可能出现异常变形肱骨骨折时,断裂的骨头可能会错位或移位,导致上臂出现异常的外形。

这种异常变形在一些明显的骨折情况下比较常见,但在其他情况下可能不太明显。

5. 出现局部压痛肱骨骨折的患者常常会出现局部的压痛现象。

当外界施加压力时,受损的骨头和周围组织会引发疼痛反应,加重患者的不适感。

6. 可能出现畸形运动对于某些肱骨骨折患者来说,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时可能会出现畸形运动。

这是因为骨头受损后,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和稳定性,导致上肢的运动表现出异常。

7. 肌肉无力肱骨骨折后,由于长时间的固定和限制活动,上臂周围的肌肉群可能会出现无力现象。

这种无力可能是由于缺乏运动和肢体重建造成的。

8. 神经损伤肱骨骨折时,周围的神经也可能受到损伤。

在一些复杂的骨折情况下,神经损伤可能会导致相应的感觉和运动障碍,如感觉异常、麻木、无力等。

9. 可能出现伴随伤害肱骨骨折通常是由于创伤引起的,所以在骨折发生的同时,还可能会伴随其他伤害,如软组织損伤、血管损伤等。

这些伴随伤害会增加患者的不适和痛苦。

10. 症状的严重程度与骨折类型有关肱骨骨折的症状的严重程度与骨折类型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复杂骨折和开放性骨折的症状相对较为严重,而简单骨折的症状通常较为轻微。

总之,肱骨骨折可能导致强烈的疼痛、局部肿胀和淤血、关节功能受限、异常变形、局部压痛、畸形运动、肌肉无力、神经损伤、伴随伤害等各种症状。

肱骨骨折的护理【共16张PPT】

肱骨骨折的护理【共16张PPT】

诊断要点
肱骨骨折
必须在患者无痛或微痛的情况下进行。
骨筋膜室综合征
由于外固定过紧或肢体高度肿胀,而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前臂组织血液灌流不足引起。
• 临床表现 肘部肿胀,压痛功能障碍。
肩外展(坐位时练习,每小时练3~5分钟,三周内上臂上抬达到90度) (3)骨折远端向外、上方移位。
肩外展(坐位时练习,每小时练3~5分钟,三周内上臂上抬达到90度)
肱骨干骨折
钢 板 螺 (2)骨折远端呈内收位,近端呈外展位,内侧嵌插、外侧分离,向外成角。 丝 钟摆样运动:肩关节外旋和内旋(3~5分钟/次,2~3次/天)
手术治疗包括钢板螺丝钉内固定、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等方式。
钉 腕关节和肘关节的屈伸(每小时练5~10分钟)
触诊骨折处有明显压痛,并可有骨擦音。
(2)骨折远端内呈内收位,近端呈外展位,内侧嵌插、外侧分离,向外成角。 第间二接阶暴段力(常术由后固于1天手~部3着周地):或肘部着地,力向上传导,加上身体倾倒所产生的剪式应力,导致中下三分之一骨折,有时因投掷运动或“掰腕”也可导 致中三分之一定骨折。
➢ 第一阶段(术后当日):
1.张手握拳练习(每小时练5~10分钟)
2.腕关节和肘关节的屈伸(每小时练5~10分钟)

第二阶段(术后1天~3周):
1.钟摆样运动:肩关节外旋和内旋(3~5分钟/次,2~3次/天)
2.肩关节的旋转运动(身体向前倾斜,屈肘90度,使上臂与地面垂直,以健侧的手握住患侧的 腕部做画圈动作)每小时练3~5分钟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一、肱骨干骨折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神经损伤 以桡神经损伤为最多见,观察上肢指端血供及皮肤温度、感觉情况,如有麻木和感觉异常要及时对应处理。 2.血管损伤 肱动脉、肱静脉的损伤,观察患侧上肢远端有无缺血、肿胀、无脉、扩张性血肿血胸等症状。 3.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肱骨中下1/3骨折易发生故骨不愈合,导致骨折不愈合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与损伤暴力、骨折的解剖位置及治疗方法有较大 关系。骨折4个月内未愈合为延迟愈合,8个月内未愈合为不愈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②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局部肿胀、疼痛、肘后凸 起,皮下淤斑。由于肘后方软组织较少,骨折端 锐利,可刺破皮肤形成开放性骨折。检查可发现 肘上方压痛,后方可触到骨折端。

鉴别诊断
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 肘关节脱位
肘关节部分活动
肘后三角无变化 上臂短缩,前臂正常

“5P征”
• • • • • 剧烈疼痛 桡动脉搏动消失 皮肤苍白 感觉异常 肌肉麻痹 Pain Pulseless Pallor Paresthesia Paralysis

影像学检查
• 常规正、侧位X线片即可确诊及分型

概述
肱骨髁上骨折系指肱骨远端内外 髁上方的骨折,以小儿最多见,占儿 童肘部骨折的30%-40%,好发年龄 为5-12岁。 肱骨髁上系指肱骨下端内外两髁 之上2厘米松质骨与坚质骨交界处。 该处前后扁薄而内外宽,呈鱼尾状, 这是易在此处折断的原因之一。此外, 肱骨下端向前倾斜,偏离肱骨干长轴 成25-40度的前倾角,这也与该处易 发生断裂有密切关系。

术后护理
4.饮食护理:对于骨折患儿的饮食安排应保证高蛋白质、少脂肪 、维生素充足、钙质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饮食。每天的蛋白质 摄入量应较健康儿童有所增加,尤其是伤情较重、出血量比较 多、身体较为虚弱的患儿,更要充足些。骨折需要卧床休息, 故要适当吃些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防止便秘。不要因 活动不便怕增加尿量而有意限制饮水。 5.出院指导:定期门诊复查,坚持功能锻炼。不做剧烈活动,避 免碰触再次受伤。平时要保持正确体位,才能保证骨折顺利愈 合;解除外固定后,鼓励患儿自主活动肘关节,但切忌家长用 手给其强力扳拉活动,以防再损伤,使关节活动恢复不佳。

临床表现
肘部肿胀(多较明显) 肘部剧痛、活动受限 髁上部位压痛明显
可触及骨擦感和反常活动

临床表现
• ①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由手着地受伤时,肘 部出现疼痛、肿胀、皮下淤斑,肘部向后突出并 处于半屈位。检查局部明显压痛,有骨摩擦音及 假关节活动,肘前方可触到骨折断端,肘后三角 关系正常。
正复
固定
功能锻炼

正复手法
(1)手摸心会: 触摸时先轻后重,由浅及深,从远到近,两头相对, 确实了触折端在体内的方位,达到“知其体相,识 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 转,法从手出”的目的。

正复手法
(2)拔伸牵引 主要是克服肌肉拉力,矫正重叠移位 ,恢复肢体长度。照“欲合先离,离而复 合”的原则,牵引用力根据小儿、老年人 及女性患者而分。
牵引要领:直---屈 屈---直

手术治疗(了解)

术后护理
1.疼痛护理:疼痛常由骨骼损伤、软组织肿胀、外固定物过紧
、感染等引起,严重的疼痛还应考虑骨筋膜室综合征所致。 在临床护理中应注意观察患肢肿胀、皮肤温度、肢端血液循 环、患肢远端活动情况,注意外固定效果及肢体摆放位臵等 ,如有异常及时纠正。要注意石膏松紧度是否合适。对于一 切引起疼痛的治疗,护理工作应注意动作轻柔准确,尽量避 免给患儿造成痛苦。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使疼痛减低 到最低限度。

肱骨髁上骨折
伸直型 发生率 损伤机制 远折端 近折端 并发症 多见 跌倒时手掌着地 向后向上 向前向下 易损伤神经、血管 屈曲型 少见 跌倒时肘关节后方着地 向前向上 向下向后 不易损伤神经、血管

骨折分型
3. 粉碎型:多见于成年人。此型骨折多属肱 骨髁间骨折,按骨折线形状可分T型和Y 型或粉碎型骨折。一般不手法复位,预后 多关节功能受限。
肘关节不能活动
肘后三角骨性标志有变化 上臂正常,前臂短缩

诊断
• 1.有明显外伤史,且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 2.伤后患肢疼痛、肿胀,活动受限。髁上部位压 痛明显,并可触及骨擦感和反常活动。 • 3.肘关节骨性标志肘后三角关系正常时,关节正 侧位片可显示骨折的类型和移位程度。 • 同时应常规检查有无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桡神经 损伤。伤后或复位后应注意是否有肱动脉急性损 伤和前臂掌侧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否出现5P征.
• ①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骨折线位于肱骨 下段鹰嘴窝水平或其上方,骨折的方向为前下至 后上,骨折向前成角,远折端向后移位。 • ②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骨折线可为横断 ,骨折向后成角,远折端向前移位或无明显移位 。 • ③ 粉碎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多属肱骨髁间骨 折,骨折线形状可为T型和Y型。
L/O/G/O
阜南县中医院针灸推拿科· 常孝新主任
学习目标
了解骨折的基本定义及常用正复手法
掌握肱骨髁上骨折的相关概述、病因、分型、 临床表现以及诊断 了解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以及与肘关节 脱位的鉴别要点

骨折的定义:
骨或骨小梁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治疗骨折的原则:

术后护理
3.功能锻炼:首先要向患儿及家长讲明功能锻炼的重 要性,使患儿和家长对功能锻炼有正确的认识,从 而能够更好的配合。 (1)术后当日,即可以做握拳、手指屈伸活动的练习 ,每天坚持300-500次练习握拳活动适宜;第2天增 加腕关节屈伸活动,患肢给予三角巾悬吊于胸前,做 肩前后、左右摆动练习;1周后逐渐增加肩部的主动 练习,包括肩部的屈伸、内收、外展和耸肩活动, 并逐步增加运动幅度;3周后去除外固定后,练习肘 关节屈伸活动和旋前、旋后练习,均以患儿不感到 疼痛为宜。


病因
运动伤 生活伤
交通事故
肱骨髁上骨折
间接暴力

骨折分型
通常将骨折分为伸直型、屈曲型和粉碎型。
1.伸直型:最多见,占90%以上。
跌倒时,肘关节呈半屈状手掌着地,地面 的反作用力经前臂传导至肱骨下端;在肱 骨髁上部骨折,骨折的近侧端向前移动, 远侧端向后移动。骨折线方向由后上至前 下方斜形经过。(如图1) 移位严重者,骨折近侧端长损伤肱前肌并 对肱动脉造成损伤。骨折近侧端引起神经 损伤多为正中神经、桡神经。骨折时,肱 骨下端除接受前后暴力外,还可伴有侧方 暴力,按移位情况又分尺偏型和桡偏型。

处理方法:一旦诊断明确,应紧急处理。
早期:应争取时间改善患肢血运,尽早去除外固定物或敷料,适当伸直屈曲 的关节,毫不顾惜骨折对位。如仍不能改善血运时,则应即刻行减压及探 查手术(应力争在本症发生6~8小时内施行)。术中敞开伤口不缝合。等肢 体消肿后,再作上课二期或延期缝合。全身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注意坏 死物质吸收可引起的酸中毒、高血钾、中毒性休克和急性肾衰竭,给予相 应的治疗。严禁抬高患肢和热敷。 晚期:以手术治疗为主。应根据损害时间、范围和程度而定。6个月以前挛缩 畸形尚未稳定,此时可作功能锻炼和功能支架固定。待畸形稳定后(至少 半年~1年后),可行矫形及功能重建手术。酌情选择:尺桡骨短缩、腕关 节固定、腕骨切除、前臂屈肌腱起点下移、瘢痕切除及肌腱延长和肌腱转 位等。还有神经松解,如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同时无功能存在,可用尺神经 修复正中神经。

(2)伸展型骨折着重恢复屈曲活动度,屈曲型骨折则 增加伸展活动度,禁忌反复粗暴做屈伸肘关节。 (3)适当的功能锻炼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肿胀消 退、刺激骨痂生长 、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所 以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正确指导患儿进行适当的 锻炼。功能锻炼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当然也 要监督并限制患儿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注意护 理,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骨折分型
(2) 桡偏型:与尺偏型相反, 骨折断端桡侧骨皮质因压挤而 塌陷。外侧骨膜保持连续。尺 侧骨膜断裂,骨折远端向桡侧 移位。 此型骨折不完全复位也不会产 生严重肘外翻,但解剖复位或 矫正过度时,亦可形成肘内翻 畸形。

骨折分型
2.屈曲型 :较少见。多系肘关 节屈曲位,肘后着地。外力自 上而下,尺骨鹰嘴直接撞击肱 骨髁部,使之髁上部骨折。骨 折远侧段向前移位,近侧段骨 端向后移位,骨折线自前上方 斜向后下方,很少发生血管、 神经损伤。

正复手法
(3)旋转屈伸 主要是矫正骨折断端间成角 畸形。靠近关节附近的骨 折容易发生成角畸形,这 是因为短小的近关节侧的 骨折段受单一方向的肌肉 牵拉过紧所致。

正复手法
(4)提按端挤: 用于矫正前后侧移位和内外侧移位

患者X片

经典案例
治疗前
治疗后

经典案例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
石膏固定:无移位或轻度移 位可用屈肘90°石膏前后托 或管型固定制动,直至肿胀 消退。2~3周后开始主动活 动。应告知患者此种骨折有 可能发生再移位,需密切随 诊观察,一旦发生移位,应 及时处理。

并发症
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
是肱骨髁上骨折常见而严重的合并 症,早期:症状为剧烈疼痛,部位在前 臂掌侧进行性灼痛,桡动脉搏动消失或 减弱,感觉麻木或消退,末梢循环不良 ,肢端肿胀、苍白、发凉发绀,被动伸 直屈曲手指时引起疼痛加剧,手指呈半 屈曲状态,屈指无力;受累前臂掌侧皮 肤红肿,张力大且有严重压痛;全身可 有体温升高,脉快。晚期:肢体出现典 型的Volkmann缺血性挛缩畸形,呈爪形 手,即前臂肌肉萎缩、旋前、腕及手指 屈曲、拇内收、掌指关节过伸。这种畸 形被动活动不能纠正,桡动脉搏动消失 。

正复手法
(7)夹挤分骨: 用于矫正两骨并列部位 的骨折,骨折段因受骨间 膜或骨间肌的牵拉而呈相 互靠拢的侧方移位。

正复手法
(8)折顶回旋 肌肉发达者的横断或锯齿形骨折患者只 靠牵引力不能完全矫正其重叠移位时,可改 用折顶手法。加大骨折端原有的成角
2.患肢护理: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肿胀,注意 夹板的松紧度是否合适。过紧就有压迫性疼痛、麻木、远端 手指发生肿胀、青紫;过松则达不到固定目的。夏天注意通 风及室温调节,防止出汗过多引起皮肤发炎。并注意防止蚊 虫钻入,天冷时注意患肢保暖。保持石膏清洁,不要碰坏和 污染夹板。观察和检查夹板边缘及未包夹板的骨突部位有无 红肿、摩擦伤等早期压疮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