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血散淤抗肿瘤研究进展
苏木的功效与作用

篇一:苏木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苏木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l.cae)是我国的传统中药,为豆科云实属植物的干燥心材,有行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功效。
临床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免疫抑制、抗心脏移植排斥反应、抗菌消炎、抗氧化作用,对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及降糖作用等。
本文就近年来在苏木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1 抗肿瘤作用任连生等[1]研究发现,苏木水提物对hl-60(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
其醇提物对人体肿瘤细胞hct-8、kb、a2780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能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呈一定的浓度依赖关系。
王三龙等[2]研究发现苏木提取物能诱导人类慢性髓性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增殖,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关系。
徐建国等[3]将苏木抗癌有效成分(cae-b) 从腹腔和静脉两个不同途径作用于小鼠h22腹水瘤模型,结果显示均能显著延长小鼠的生存时间,但腹腔注射治疗效果优于静脉注射。
实验还发现cae-b体外对k562癌细胞具有显著杀伤作用,且呈一定量效关系。
这些研究表明cae 提取液是一种潜在的抗癌药物,直接细胞毒作用和诱导细胞凋亡是其抗肿瘤的可能机制。
2 免疫抑制作用杨锋等[4]研究发现,苏木对sac诱导的人b淋巴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pha诱导的人t淋巴细胞增殖和诱生的il-2活性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随苏木用量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其免疫抑制作用明显强于雷公藤。
赖成虹等[5]用苏木醇提取物治疗实验性重症肌无力(eamg)小鼠,结果重症肌无力症状明显缓解,认为下调t淋巴细胞功能,从而抑制n2achr抗原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是其治疗机制。
金鹏等[6]认为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是苏木免疫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3 抗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研究篇二:红花的功效与作用红花功效与作用红花的功效:红花又称红蓝花、刺红花、草红花,有活血通经、祛淤止痛的功效。
凉血化瘀法对大鼠脑出血的实验研究

与假手术组 比较 , }P <0 01与模 型组 比较 , . ; △P<00 .1
见 表 l 空 白组 比较 , 手 术 组 E 。与 假 T和 T F— N d轻 度 升 高 , 但 差异 无 显 著 性 ( > 00 ) 与假 手 术 组 比较 , 型 组血 E P .5 ; 模 T和 T F— 明显 升 高 ( <0 o ) 与模 型 组 比较 , 疗 组 血 E N P . 1; 治 T和 T F— 明显 下 降 ( <0 o ) 疗组 间 比较 血 E N P . 1 ;治 T和 T F—d N 下 降相 近 ( P> 0 0 ) .5。
高志荣
中图 分 类 号 : 25 5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0 4— 4X(0 6 1 R 8 . A 10 7 5 2 0 )0—13 —0 11 2
【 摘要】 目的 探讨凉血 化化瘀法治疗脑出血大 鼠的可能机制。 方法 将 6 O只 Wia 大鼠以随机表法随机均 sr t 分为空 白组 、 假手术组 、 模型组 、 治疗 1 、 组 治疗 2 组和治疗 3组 , 后四组采用两次注射 自体动脉血法构建大
【 键词 】 脑出血 关 凉 血 化瘀 法 大 鼠
脑 出血 是 指 原 发 性 非 外 伤性 脑 实 质 内 出血 。随 着 社 会经 济 的发 展 和生 活 方 式 的 改 变 , 出血 的发 病 率 、 病 率 、 残率 均 脑 患 致
状 ; 分为对侧前爪不能伸直 ; 1 2分为行走 时向患侧偏转 ; 3分为 向患侧倾倒 ; 4分为不能行直 , 意识障碍 。剔除 0分 、 4分和死亡
白芍的生物活性成分分析

白芍的生物活性成分分析白芍,学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as,是中国传统药材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白芍具有平肝补血、活血化瘀、散瘀止痛、润肺止咳、清热凉血等药理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白芍的药理基础,科学家们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分析了白芍中的生物活性成分。
白芍含有丰富的成分,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其药材独特的香气成分。
芍药苷是白芍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被广泛认为是白芍的特征性化学成分。
芍药苷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凝血等多种生物活性。
研究表明,芍药苷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相关疾病的症状。
此外,芍药苷还具有抗肿瘤的潜力,能够通过调节肿瘤细胞周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此外,白芍中还含有一类叫做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成分。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包括芍药酸、苯丙素类以及黄酮苷等。
研究发现,芍药酸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
芍药酸能够通过抑制致炎因子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对细胞的氧化损伤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苯丙素类化合物则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炎等活性,能够有效抵御细菌的侵袭、减轻炎症反应。
而黄酮苷则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植物界的化合物,研究发现,黄酮苷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除了芍药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白芍中还含有多种其他活性成分。
其中一种是对马兜铃酸,这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对马兜铃酸具有抗炎、抗氧化、解热、镇痛等多种作用。
其抗菌作用也已被证明,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此外,白芍中还含有三萜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肿瘤等活性,对人体具有多种保健作用。
在现代研究中,科学家们对白芍的生物活性成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如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等,可以快速准确地分离和鉴定白芍中的活性成分。
这些研究为白芍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促进了相关药物的开发和研究。
总之,白芍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芍药苷、黄酮类化合物、对马兜铃酸等。
凉血五花汤治疗面部损容性皮肤病的研究进展

凉血五花汤治疗面部损容性皮肤病的研究进展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摘要:凉血五花汤是临床上治疗血热型皮肤病具有代表性的方剂,临床主要治疗如粉刺、玫瑰痤疮、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等。
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来凉血五花汤临床应用的文献研究,分析其临床研究进展,探讨其作用机制,为读者提供临床思路。
关键词:凉血五花汤;寻常型痤疮;玫瑰痤疮面部损容性皮肤病一般指寻常型痤疮、玫瑰痤疮、老年斑、扁平疣、色素痣、黄褐斑、接触性皮炎、湿疹、激素依赖性皮炎等有损面部容貌的皮肤病。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近年来,面部损容性皮肤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对患者的身心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现代社会对美的不断追求,人们对其关注已经成为了一个焦点。
凉血五花汤方剂出自《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为燕京赵氏皮科流派创始人赵炳南先生所创凉血系列方之一,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粉刺、玫瑰痤疮、多形红斑、激素依赖性皮炎及一切红斑性皮肤病初期,偏于上半身或全身散在分布者。
1凉血五花汤组方分析凉血五花汤主要由凌霄花、鸡冠花、野菊花、玫瑰花、红花组成,其方中凌霄花有凉血泻热,活血通经之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凌霄花中三萜、黄酮类等成分具有抗炎抑菌、镇痛、抗氧化等作用,可有效作用于各种炎性疾病[1]。
野菊花具疏风清热、消肿解毒之功,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主要化学成分总黄酮和挥发油等具有抗炎、调节免疫功能、抗微生物的作用[2]。
鸡冠花有疏风清热、凉血止血之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鸡冠花中中黄酮类化学物等可起到抗炎、镇痛、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抗衰老的作用[3]。
玫瑰花有理气解郁、活血散瘀之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玫瑰花中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及多糖、黄酮等具有抑菌解毒、抗氧化的作用[4]。
红花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红花中甾体、酚酸类等有抑菌抗炎、调节免疫、缓解循环障碍等功效[5]。
全方寒热并用、收散结合,兼具凉血、活血、解毒之效,花性轻扬,药味取花,可引药达头面部,故以本方治疗病变在上半身的红斑性疾病效果尤佳。
白芍 赤芍化学成分与活血功效的比较研究

赤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对于赤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研究表明,赤 芍中的丹皮酚具有明显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同时还可以降低血糖和血脂。然而, 关于赤芍的深入研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不同种类的赤芍在化学成分和药理 作用上是否存在差异尚不明确,此外,关于赤芍的临床应用和剂量问题也需要 进一步探讨。
2、2赤芍的活血功效
赤芍具有显著的抗凝和抗血栓作用,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凝血酶生成,从而 有效预防血栓形成。此外,赤芍还能够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障 碍,减轻心肌缺血和脑缺血等症状。在动物实验中,赤芍对急性心肌缺血、脑 缺血等模型显示出良好的保护作用,能够降低血清心肌酶和脑组织乳酸脱氢酶 含量、减轻心肌水肿和脑水肿等症状。
白芍 赤芍化学成分与活血功 效的比较研究
01 一、引言
目录
02 二、化学成分比较
03 三、活血功效比较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摘要:白芍和赤芍是两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其中包括活血化 瘀。本篇论文主要探讨这两种中药材化学成分与活血功效的差异。
关键词:白芍,赤芍,化学成分, 活血功效
二、化学成分比较
1、1白芍的化学成分
白芍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苯甲酸及其酯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和芍药苷等。 其中,苯甲酸及其酯类化合物被认为是白芍的主要药效成分之一,具有抗菌、 抗炎、抗氧化等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则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芍 药苷是一种糖苷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炎、抗抑郁、抗肿瘤等作用。
白芍与赤芍的分布区域比较
白芍和赤芍的分布区域略有不同。白芍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华北、东北和西北地 区,而赤芍则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两者在地理分布上存 在一定的重叠,但整体上呈现出南北差异的特点。
赤芍功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赤芍功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吴修红;孙晓兰;胡妮娜;杨东霞;张金琦;王旭;孙泽;赵闯;孙晖【期刊名称】《中医药信息》【年(卷),期】2017(034)002【摘要】赤芍是来源于芍药属的常用中药,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功效,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赤芍之所以有如此功效,皆归因于赤芍内丰富的化学组分,而在这些化学组分当中,具有药理活性的、能够表达临床疗效的一个或多个化学组分—物质基础,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遗憾的是,赤芍的功效与其物质基础研究相结合的阐述较少,因此,通过对赤芍相关文献的广泛查阅,结合实际工作的研究情况,现归纳整理如下,旨在为赤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总页数】3页(P120-122)【作者】吴修红;孙晓兰;胡妮娜;杨东霞;张金琦;王旭;孙泽;赵闯;孙晖【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相关文献】1.与三棱“功效-毒性-物质基础”相关的化学成分、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 徐男;黄欣;孙蓉;张成博;时海燕2.基于功效及物质基础的决明子药理与毒理作用研究进展 [J], 黄娜娜;窦立雯;孙蓉3.基于功效和物质基础的补骨脂毒性研究进展 [J], 赵庆华;孙蓉4.赤芍抗血栓物质基础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J], 赵继荣;杨涛;赵宁;马同;李玮农;张立存;薛旭;郭培尧5.丹参功效的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J], 王梦梦;吉兰芳;崔树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蛇莓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中药蛇莓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张帅;刘胜
【期刊名称】《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年(卷),期】2016(037)006
【摘要】蛇莓为蔷薇科蛇莓属植物,最早记载于《别录》,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消肿的功效,在民间亦有广泛的应用.蛇莓成分复杂,对其研究多用其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对其单一成分研究相对较少,虽然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相对广泛,但缺乏相对系统深入的研究.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多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鲜见单用的临床研究.该文就近30多年来,蛇莓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进行全面的综述,以期为其临床
应用及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总页数】3页(P79-81)
【作者】张帅;刘胜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
华医院,上海20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中药野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王震;何含杰
2.矿物类中药重镇安神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吴露婷;刘圣金;吴德康;
王瑞;杨欢;房方
3.中药大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J], 于建玉;廖欣;丁厚伟;于建娟;周守进
4.中药蛇莓化学成分和抗肿瘤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J], 李明;赫军;马秉智;梁莹莹;张淑君;张相林;崔刚
5.中药蛇莓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J], 翁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止血凉血药”——大蓟

中药“止血凉血药”——大蓟本品为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
切段。
气微,味淡。
以色绿,叶多者为佳生用或炒炭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甘、苦,凉。
归心、肝经。
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9~15克,鲜品可用30~60克;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大蓟炭性味苦、涩、凉,作用偏于凉血止血,主治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大小蓟苦,消肿破血,吐衄咯唾,崩漏可啜。
三、临床应用1.血热吐血、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本品性凉,入血分能凉血止血,主治血热行多种出血证。
因其性凉降,故尤多用于吐血、咳血、衄血之上部出血及妇女肝经血热之崩漏下血。
如《不居集》治九窍出血,《普济方》治内伤出血,皆用鲜大蓟根或叶捣汁内服;治血热出血,常与小蓟相须为用,如十灰散(《十药神书》);若治外伤出血,可用本品研末外敷。
2.痈肿疮毒本品性味苦凉,既能凉血解毒,又能散瘀消肿。
治疗肿疮毒,可单用鲜品捣烂外敷;亦可配伍其他清热解毒药。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柳穿鱼叶苷、蒙花苷、蒲公英甾醇乙酸、豆甾醇酯和丁香烯等。
2.药理作用本品具有止血、抗菌等作用。
大蓟水煎剂能显著缩短凝血时间,大蓟全草汁能使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缩短。
其酒精浸剂对人型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水提物对单纯疱疹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本品还有降血压、抗肿瘤作用。
五、鉴别用药(大、小二蓟)大、小二蓟,首载于《名医别录》,二者性味相同,均能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广泛用治血热出血诸证及热毒疮疡。
然大蓟凉血止血、散瘀消痈力强,多用于吐血、咳血及崩漏下血;小蓟兼能利尿通淋,故以治血尿、血淋为佳,其散瘀、解毒消肿之力略逊于大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凉血散淤抗肿瘤研究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近年来的一些实验研究表明,凉血散淤方药如桃核承气汤、抵当汤及丹参、丹皮、赤芍、大黄等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
其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转移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
【关键词】凉血散淤抗肿瘤综述“淤热”作为一种新的致病因素越来越受到中医界的重视。
我们通过查阅大量的古今文献资料,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提出淤热互结是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病机,凉血散淤是肿瘤治疗的又一项重要法则。
大量的实验研究也表明具有凉血散淤作用的方药如桃核承气汤、抵当汤及中药丹参、丹皮、赤芍、大黄等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
现就其抗肿瘤作用及作用机制总结如下。
1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肿瘤细胞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持续的增殖能力,抑制其增殖是抗肿瘤的一个重要靶点。
多个实验证实凉血散淤方药能使肿瘤细胞的倍增时间延长,倍增倍数减少,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
计春燕等[1]用不同浓度的丹皮提取物丹皮酚和5-FU,MMC,DDP 处理人大肠癌细胞株HT-29。
结果发现,丹皮酚在7.81~250 mg/L 浓度范围内对HT-29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药物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其抑制作用越强。
细胞形态观察显示丹皮酚组细胞增殖缓慢,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及作用时间延长,细胞逐渐变小、折光率减弱,部分脱落漂浮于培养瓶中。
而且低浓度的丹皮酚与上述化疗药物合用,可使化疗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增强。
袁淑兰等[2]在体外用丹参酮处理多种肿瘤细胞——人早幼粒白血病(NB4)、维甲酸耐药的NB4(MR2)、红白血病(K562)、肿瘤细胞系肝癌(SMMC-7721)、鼻咽癌(CNE-1)、肺腺癌(SPC-A-1)后,经丹参酮ⅡA 处理后的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且随丹参酮ⅡA 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生长抑制越明显。
集落形成试验结果显示,经丹参酮ⅡA 处理过的肿瘤细胞集落形成明显被抑制,对NB4和MR2 的集落形成抑制率接近和达到100%,而对鳞癌细胞的集落形成抑制率较低。
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经过丹参酮ⅡA处理后的细胞被阻止于G0/G1期,而S期细胞数明显减少,凋亡细胞明显增加,细胞增殖指数降低。
李家宁等[3]用不同浓度的大黄素处理人肺腺癌细胞株Anip973,观察对其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大黄素的剂量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
在大黄素作用下,DNA 合成前期Anip973细胞比例增加,DNA 合成期比例减少。
本实验提示大黄素可明显抑制人肺腺癌Anip973细胞的增殖,其可能的机制之一是通过抑制细胞DNA 合成,延迟细胞周期的进程,进而抑制了细胞的增殖。
2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机体生长发育、细胞分化和病理状态中细胞自主性死亡的过程,是机体保持自稳态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对于肿瘤组织而言,不同的凋亡指数,即凋亡细胞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在一定程度上与其对化疗的敏感性、肿瘤分化程度、分级、发展及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
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是目前进行肿瘤控制与治疗的可行方法之一,也是筛选抗癌药物的指标之一。
刘剑波等[4]应用MTT、软琼脂克隆形成、DNAladder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术等方法,研究了中药单体大黄素对肝癌细胞HepG2生长增殖的影响以及作用机理。
结果显示大黄素在较低浓度即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在软琼脂实验中,大黄素可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细胞克隆的形成。
经DNA ladder 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大黄素能诱导HepG2细胞凋亡,与阴性对照相比,随着药物浓度从10μg/ml增加到20μg/ml,AnnexinV染色细胞显著增多,由27.3% 增至59.6%;当药物浓度增至40μg/ml 时,培养液中几乎无活细胞,由碘化丙啶和AnnexinV双重标记的凋亡后期以继发性坏死细胞为主。
提示中药单体大黄素在体外能抑制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增殖,并能诱导该细胞凋亡。
何金涛等[5]将体外培养的肺癌SPC-A-1细胞经无毒剂量的丹参酮ⅡA(0.5 mg/L)处理5 d,光镜、电镜观察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指数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蛋白表达,并以全反式维甲酸及顺铂作为对照。
结果显示SPC-A-1细胞经丹参酮ⅡA处理后,电镜观察可见多量凋亡细胞。
流式细胞仪检测丹参酮组凋亡指数显著高于顺铂组,而与维甲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丹参酮组促凋亡基因p53,Fas,Bax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
提示丹参酮ⅡA具有诱导肺癌SPC-A-1细胞凋亡的作用,其分子机理可能是上调p53、Bax、Fas及下调Bcl-2的表达。
许惠玉等[6]用赤芍总苷作用于荷S180肉瘤小鼠,观测细胞调亡、Bcl-2蛋白及c-myc mRNA的表达。
实验结果显示,赤芍总苷可以促进荷瘤小鼠体内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凋亡峰提前出现,峰值增高,且诱导细胞凋亡作用于细胞周期G1期和S期。
实验组Bcl-2蛋白和c-myc mRNA表达水平降低,说明赤芍总苷诱导调亡的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和c-myc mRNA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3 诱导肿瘤细胞分化诱导分化治疗不杀伤肿瘤细胞,而是通过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同时对正常细胞无杀伤作用,且少有骨髓抑制等副作用。
故诱导分化是目前肿瘤治疗的新途径。
梁勇等[7]研究了丹参酮ⅡA对初治、复发及耐药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作用。
将11例APL患者(初治5例、复发3例、对ARTA耐药3例)白血病细胞分别与0.5μg/ml(初治、复发病例)或1.0μg/ml(对ARTA耐药病例)丹参酮ⅡA一起原代培养。
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处理了7 d的APL细胞,其形态及功能都趋向成熟和正常,表现为较高的诱导分化率及NBT还原能力。
同时粒细胞表面抗原CD33表达下降,CD11b表达升高,统计学分析显示丹参酮ⅡA对初治、复发APL原代细胞诱导分化能力与ATRA相当。
由此说明,丹参酮ⅡA不仅对初治、复发病例在体外具有与ATRA相当的诱导原代APL细胞向终末细胞分化的作用,而且对ATRA继发耐药的病例亦具有良好的诱导分化能力。
4 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癌症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也是抗肿瘤的一个重要方面。
曹科等[8]采用小鼠结肠癌细胞脾移植肝转移模型,造模的同时开始给药,给药组给予活血化淤经典方抵当汤煎液灌胃,连续3周。
并以模型组、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作为对照,观察抵当汤对小鼠肝脏重量、肝转移灶数目、抑瘤率及对酪氨酸激酶受体信号转导系统EGFR的影响。
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肝脏重量增加,肝转移灶数目明显增多,酪氨酸激酶受体信号转导系统EGFR高度表达,抵当汤能够减轻实验小鼠肝脏重量,减少肝转移灶数目,使酪氨酸激酶受体信号转导系统EGFR低表达。
提示抵当汤对小鼠肿瘤转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肿瘤转移过程中,肿瘤细胞要与各种宿主细胞(内皮细胞、血小板和淋巴细胞等)或(和)细胞外基质、基底膜成分发生相互粘附,这一过程增加了肿瘤细胞生存、俘获和侵袭的能力,是转移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抗粘附治疗是抗转移的一个新方向。
孙婧等[9]研究了丹参对SMMC-7721肝癌细胞株(7721细胞)侵袭粘附能力和对裸鼠人肝癌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影响。
结果显示丹参可抑制7721细胞的侵袭能力,促进已粘附细胞的脱落,可抑制7721与7721细胞、淋巴细胞、内皮细胞的粘附。
早期切除丹参组肝内转移灶数目和转移灶累及的肝叶数均少于对照组。
晚期切除丹参组肝内转移灶数目减少,与对照比较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转移累及肝叶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实验结果表明,丹参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粘附能力,降低裸鼠人肝癌切除术后的转移复发。
5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现代医学认为机体的免疫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时,肿瘤发病率升高,而在肿瘤进行性生长时,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也受到抑制。
大量的研究表明活血化液的抗肿瘤作用与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也有密切的关系。
吴焱森等[10]以肉瘤S180肿瘤细胞株接种昆明小鼠制成荷瘤模型,观察中药抵当汤对荷瘤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免疫器官重量以及血清溶血素的影响,结果显示抵当汤能明显升高肉瘤S180小鼠的白细胞数,增加胸腺、脾的重量以及显著提高血清溶血素,表明抵当汤能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发挥抗肿瘤作用。
许洪霞等[11]给荷S180肉瘤小鼠灌服桃核承气汤8d,发现桃核承气汤可使小鼠的瘤重减轻,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NK细胞活性增强。
与化疗药物环磷酰胺合用,可使环磷酰胺的抑瘤率增强并可拮抗环磷酰胺的抑制免疫作用。
李坤珍等[12]的研究发现牡丹皮能刺激大量的B细胞活化、增殖,使脾脏基质细胞大量增生,使免疫器官重量增加,增强巨噬细胞分泌IL-1,IL-2和TNF等细胞因子的活性和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于晓红等[13]的研究显示赤芍总苷能促进CD8分子的表达,恢复CD4+/CD8+平衡。
华东等[14]的研究还显示赤芍总苷能提高IL-2,TNF-α的分泌,纠正荷瘤机体的Th1/Th2漂移现象,维持Th1的优势状态,同时对降低了的IL-4也有上调作用。
综上所述,大量的体内外研究表明凉血散淤方药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复杂,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转移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个方面。
上述的研究成果反证了恶性肿瘤“淤热”病机的客观实在性,为临床上凉血散淤治则的提出及方药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1]计春燕,谭诗云,刘长青.丹皮酚抑制人大肠癌细胞增殖及其与化疗药物的协同作用[J].中国肿瘤临床,2005,32(9):513.[2]袁淑兰,宋毅,王修杰,等.丹参酮ⅡA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生长的体外实验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03,18(5):327.[3]李家宁,吕福祯,肖金玲,等 .大黄素抑制肺癌Anip973细胞增殖作用的量效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8):140.[4]刘剑波,高学岗,连涛,等.大黄素在体外诱导人肝癌细胞发生调亡的初步研究[J].癌症,2003,22(12):1280.[5]何金涛,周清华,袁淑兰,等.丹参酮诱导人肺癌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理[J].中国肺癌杂志,2002,5(4):257.[6]许惠玉,汪广荫,陈志伟.赤芍总甙对Bcl-2、c-myc基因表达影响及诱导细胞凋亡机制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5,21:778.[7]梁勇,井丽萍,王珺,等.丹参酮对初治、复发及耐药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作用[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6,27(1):62.[8]曹科,潘艳芳,陈佩禅,等.抵当汤对小鼠肿瘤转移及酪氨酸激酶受体信号传导系统EGFR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4,22(11):2026.[9]孙婧,周信达,刘银坤.丹参对肝癌转移复发防治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5):292.[10]吴焱森,谢则平. 抵当汤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2001,14(2);6.[11]许洪霞,王雅贤,许艳霞.桃核承气汤对荷瘤小鼠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6,23(1):52.[12]李坤珍,万京华,姚丽芳,等.牡丹皮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2,15(1):76.[13]于晓红,于洋,华东,赤芍总苷对荷瘤小鼠抗肿瘤作用的免疫机理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17(1):61.[14]华东,吴明媛,于晓红.赤芍总甙对荷瘤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04,3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