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育苗移栽的现状与展望
水稻种植机械化现状与发展方向

水稻种植机械化现状与发展方向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水稻种植机械化推翻了传统的种植模式,解放了劳动力,用科学技术增加了农民的收益,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然而,我国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因种植环节制约因素较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
因此,剖析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的现状,研究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对增加农民的收入和我国农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水稻种植机械化现状剖析2014年全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机械化种植面积达到1060萬hm2。
2014 年全国水稻机插面积新增 80 万 hm2,加上水稻机直播、机移栽面积,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超过 38%,比上年提高2%以上。
北方稻区机插水平相对较高,达到79.2%。
黑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等6省新增机插面积均超过100万亩。
这说明机插秧作为主推技术,正引领我国水稻种植技术的发展方向。
水稻种植机械化主要模式有以下几种:机械化育插秧、钵苗移栽、水稻机直播种植。
1.1水稻机械化育插秧(1)苗盘播种机。
苗盘播种机是工厂化育秧的专用播种设备,按照工作方式分为手动、自动。
苗盘播种机按照工作原理分为电磁振动式、气吸式、外槽轮式等多种形式。
自动苗盘播种机的代表机型是2SB-500型。
随着技术不断发展,也有其他类型秧苗盘播种机,包括适用于大田育秧的田间播种覆土机、精量控制的电磁振动式联合播种机、以及气吸式钵体秧盘播种机等。
(2)水稻插秧机。
从2004年至今,我国水稻插秧机市场一直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2013年插秧机生产和销售继续保持旺盛态势,全国购置补贴插秧机达到8.43万台,同比增长近20%,水稻插秧机保有量接近60万台,是2006年开始推广水稻插秧技术时的5倍以上。
插秧机械使用较多,对于植株分蘖和保持良好地分布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有较大好处,采用这种种植方式生产效率较高,能保证较好的产量。
机动水稻插秧机主要包括两类,一种是按照栽植秧苗类别分为机动插秧机(指栽插拔洗苗的插秧机)和两用机动插秧机(可同时用于拔洗苗和带土苗的插秧);另一种是按照分插秧原理划分为滚动直插式机动插秧机和往复直插式机动插秧机。
我国林业苗圃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林业苗圃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楚志刚(山西省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雁门关林场036900)摘要:20世纪80年代,我国迎来了苗圃机械化发展的新时期,这期间大多以培育床培育针叶树种为主,并相继出现了筑床、起苗、切根、整地、移植、覆盖防寒土、撤防寒土等先进的机械设备。
但发展至20世纪90年代,苗圃机械化又进入停滞甚至倒退的时期。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林业苗圃机械化的发展现状,探讨了未来苗圃机械化的发展方向,以期促进我国林业苗圃的智能化发展,提高我国生态环境质量。
关键词:林业苗圃;机械化;智能化中图分类号:S7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8)14-0253-0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加剧,社会上出现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环境需求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之间的矛盾,因此我国重视起环境保护,开始加大林业建设工作力度。
苗圃是林业建设的物质基础,苗圃的质量决定了树种的抗病虫害等能力,因此促进林业苗圃的发展是加快我国林业建设的前提条件。
我国目前存在林业苗圃机械化、智能化程度不高的现象。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对林业苗圃的机械化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出未来林业苗圃的发展方向,才能促进我国林业建设的发展。
1我国林业苗圃的发展现状1.1田间机械林业的生产耕地工作与普通农业生产程序基本一致,所以使用的设备与农业生产设备大致相同,比如旋耕机、悬挂式圆盘耙以及起垄中耕机等。
在播种过程中,根据苗圃培育方式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农业生产机械。
由于农业生产机械的现代化程度不够,所以苗圃在田间作业时也存在农业生产机械运作时具有的问题。
在苗圃的除草阶段,使用的是农用中耕机进行除草和培垄作业目前林业苗圃并没有专业的除草设备,机械化程度不高,影响林业建设工作的进展[1]。
1.2容器育苗生产设备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南方的一些苗圃企业在装土播种、基质土处理、容器制作机以及育苗温室等设备中基本实现了机械化,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苗圃企业中光照、湿度、温度、气体等设备逐渐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苗圃阶段的智能化控制程度逐渐提高[2]。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与展望刘雷谷长龙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山东省近年来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为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农业发展提供重要助力,促进农业生产力提高,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不过目前农业机械化尚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1、成效(1)农业机械化政策环境不断完善。
自2004年第一部农机法律颁布以来,相关政策、法律、规范不断拓展延伸和推陈出新,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政策层面的有力支持,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尤其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装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不但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进行了明确指定,还制定了相应的指导规范,包括完善创新体系、优化结构布局、推进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推广应用绿色高效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培育农机服务主体、创新农机服务机制、提高农机作业便利程度、改善农机作业配套设施条件、健全新型农业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农机实用型人才、健全组织实施机制、营造良好发展氛围等方面,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更为科学、稳定、有效的指导、规范和保障。
(2)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率不断提高。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推进,农作物耕种收的综合机械化率不断提高,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业已经基本上做到全程机械化耕种收。
作为主要经济作物的花生、马铃薯等也在生产的重点环节进一步构建了成熟的机械化体,为农业机械化的全面推进提供了重要推力。
另外畜牧养殖、林果生产、渔业生产等是机械化发展速度较快的部分,这主要是因为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的机械化发展已经到达较高水平,难以出现快速增长情况。
(3)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机装备作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其一直都被视作后者发展的重要参考因素。
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农机装备发展主要强调增量,即以增加农机装备数量为主,对其他方面的考量相对较少。
不过随着农机装备数量逐渐趋于饱和,同时农业机械化发展度过初期阶段,农机装备占比和结构优化受到了更多关注。
农村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农村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与前景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分析目前农村农业机械化的现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农村农业机械化的现状目前我国农村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率仍然相对较低。
虽然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力度,但由于各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一些地区的农户还没有享受到农业机械化带来的便利和效益。
其次,农村地区缺乏农机服务站和技术人员,导致一些农机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和维修。
此外,农民对于农机设备的了解和操作技能也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和宣传工作。
最后,农机化水平相对较低,农村农业生产仍然存在很大程度的人工劳动,效率较低,成本较高。
二、农村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前景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推进,农村农业机械化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劳动力的外流将进一步加剧,农业机械化将成为农村劳动力短缺的有效补充。
其次,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
农业机械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农业机械化还将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促进农村经济的提质增效。
最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资金投入下,农村农业机械化发展将得到更好的推广和应用。
三、促进农村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措施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完善政策支持。
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财政投入,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设备。
2. 完善农机服务体系。
建设更多的农机服务站,提供农机设备的租赁、维修和技术咨询等服务,加强农村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农民的农机操作技能。
3. 推广农机合作社模式。
鼓励农民组建农机合作社,共享农机设备和服务,提高农机化水平。
4. 强化技术研发与创新。
加大对农业机械设备的研发投入,提高农业机械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创新发展。
我国林业苗圃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44·农技服务园林绿化2017,34(18)我国林业苗圃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陈艾龙,吕国民(张家口市老掌沟林场,河北 张家口 075000)[摘要]在未来林业生产过程中,苗圃生产机械设备单一流程苗木产生机械会被综合工学联合作业机械代替,牵引式机械会被高度智能化的自行式机械所代替。
本文对我国苗圃林业机械化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苗圃机械化;现状;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林业苗圃向机械化转型的脚步开始逐步加快。
从这段时间起,我国林业苗圃的机械化进程在针对树种的育苗场地平整、筑床、播种、移栽、切根、转场、加盖防寒土、撤防寒土、灌溉等方面获得了较大提高;林木工厂化育苗机械设备和设施的研发与应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和利用。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苗圃机械化进程的脚步逐渐放缓,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倒退状况,由于不断受到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林业“两危”的市场冲击,大批的林业机械制造企业停产或转型,时至今日,我国大型的林业机械生产企业凤毛麟角,林业机械的产销链极度不完整,导致林业育苗单位和企业前期购入的产生设备无法得到良好的维护和保养以及产品的升级,最终只能自行报废处理。
1苗圃机械化的现状 苗圃机械包括苗圃田间生产作业机械和容器、生产线育苗的工业化生产设备。
由于受我国地理和气象条件的制约以及管理模式的诸多差异,造成我国三北地区苗圃田间作业机械化程度高于南方部分地区,而工业化育苗生产线及容器育苗等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则南方明显高于北方。
1.1苗圃田间作业机械在苗圃土地平整和耕作过程中,由于林业生产耕地的前期工作与农业耕作基本一致,因此多采用与农业生产相同的农用机械作为林业生产的机械设备,常用的生产机械主要有熟地型铧式犁、悬挂式圆盘耙、旋耕机、起垄中耕机等农业生产设备。
随后的播种阶段也可根据具体苗木的培育方式的不同选用与农业生产相近的农业生产机械;例如,在播种过程中若采用条播和撒播两种模式时,多采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外槽轮式播种机或窝眼轮排种播种机,但是由于以上设备在农业生产中还存在一些上种的问题,在林业苗圃的机械化生产中这些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国内外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内外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发展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介绍国内外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国内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的现状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广,但传统的手工种植方式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大规模种植的需要。
因此,我国在水稻机械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发和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 水稻播种机械化水稻播种机械化是水稻机械化的重要环节之一。
我国已经研发出了多种类型的水稻播种机,包括插秧机、直播机、精量播种机等。
其中,插秧机是最常用的播种机之一,它可以实现自动化插秧,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
2. 水稻收割机械化水稻收割机械化也是水稻机械化的重要环节之一。
我国已经研发出了多种类型的水稻收割机,包括轮式水稻收割机、履带式水稻收割机、半喷式水稻收割机等。
这些机器可以实现自动化收割,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收割效率。
3. 水稻田间管理机械化水稻田间管理机械化是指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各种管理活动中,采用机械化手段进行作业。
包括水稻杂草机、水稻施肥机、水稻灌溉机等。
这些机器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管理效率。
二、国外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的现状与我国相比,国外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更加成熟。
日本、韩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广泛应用了水稻机械化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日本水稻机械化技术日本是世界上水稻机械化技术最为成熟的国家之一。
日本的水稻机械化技术已经应用了半个多世纪,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稻作机械化。
稻作机械化是一种组合机械化技术,包括耕、播、栽、育、收等多个工序。
这种技术可以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
2. 韩国水稻机械化技术韩国也是水稻机械化技术比较成熟的国家之一。
韩国的水稻机械化技术主要包括水稻播种机、水稻收割机、水稻田间管理机等。
其中,韩国的水稻收割机采用了履带式结构,可以在水稻田中自由行驶,大大提高了收割效率。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机械化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成就,并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一)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农业机械的种类和性能得到了极大丰富和提升。
从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到精准播种机、智能化灌溉设备等,各类先进的农业机械层出不穷。
这些机械不仅具备更高的作业效率和精度,还能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农作物种植需求。
例如,无人驾驶拖拉机的出现,使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和智能化,减少了人力劳动强度和操作误差。
(二)农业机械化作业范围持续扩大农业机械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粮食作物种植,逐渐向经济作物、园艺作物、畜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领域拓展。
在蔬菜、水果种植中,温室大棚自动化设备、采摘机器人等开始得到应用;在畜牧业中,饲料投喂、环境控制和粪便处理等环节的机械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这种作业范围的扩大,促进了农业的多元化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
(三)农业机械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农业机械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卫星定位、遥感技术和物联网等手段,农业机械可以实现精准作业、远程监控和智能管理。
例如,安装了卫星导航系统的播种机能够按照预设的路线和行距进行精准播种,提高了种子的利用率和土地的产出率;农户可以通过手机 APP 实时监测农业机械的运行状态和作业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四)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为了满足农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各地纷纷建立了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提供机械租赁、维修保养、技术培训和作业服务等。
这些服务组织的出现,解决了农民购买农业机械资金不足和技术缺乏的问题,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和作业质量。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出台了一系列补贴政策和优惠措施,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蔬菜移栽机规模(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蔬菜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蔬菜移栽机作为一种高效、智能的农业机械设备,在提高蔬菜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保障蔬菜品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蔬菜移栽机的规模、发展趋势及市场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蔬菜移栽机规模1. 国内市场近年来,我国蔬菜移栽机市场发展迅速,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据统计,2018年我国蔬菜移栽机市场规模约为20亿元,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50亿元。
目前,国内蔬菜移栽机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区。
2. 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蔬菜移栽机市场同样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蔬菜移栽机研发和生产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产品远销全球。
我国蔬菜移栽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逐渐增强,出口额逐年提高。
三、蔬菜移栽机发展趋势1.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蔬菜移栽机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未来,蔬菜移栽机将具备自动导航、智能识别、远程监控等功能,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
2. 适应性针对不同蔬菜品种、不同种植模式,蔬菜移栽机将具备更强的适应性。
例如,针对根系较浅的蔬菜,可研发小型移栽机;针对根系较深的蔬菜,可研发大型移栽机。
3. 绿色环保在追求高效、智能的同时,蔬菜移栽机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
例如,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减少能耗、降低噪音等,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4. 个性化定制根据用户需求,蔬菜移栽机将实现个性化定制。
用户可根据种植需求,选择合适的机型、配置和功能,提高蔬菜移栽机的适用性。
四、市场分析1. 市场需求随着蔬菜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蔬菜移栽机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一方面,传统劳动力成本上升,对蔬菜移栽机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蔬菜品质要求提高,对移栽机的精准度、适应性等提出更高要求。
2. 市场竞争目前,我国蔬菜移栽机市场竞争激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数量众多,产品同质化严重;(2)技术差距缩小,国外企业竞争优势减弱;(3)国内企业逐渐崛起,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3月 农 机 化 研 究 第3期
- 26 -
机械化育苗移栽的现状与展望
李其昀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 淄博 255000)
摘 要:育苗移栽对抗御干旱、寒冷、盐碱、病虫害,保证苗全、齐、匀、壮,缩短田间生长期,特别是
多茬种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论述了发达国家移栽机械化的
发展概况,介绍了国内移栽机的主要机型,并论述、分析了各自的结构、原理、性能和特点。同时,对目
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农业工程;育苗移栽;综述;机械化;移栽机
中图分类号:S2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88X(2006)03─0026─02
1 国外移栽机械化发展概况 在国外,移栽机主要用来移栽甜菜、蔬菜、烟叶等。20世纪30年代,国外就出现了手工喂苗的移栽机具;50年代研制出多种不同结构形式的半自动移栽机;80年代半自动移栽机已在生产中广泛地使用;70年代末B.K.Huang等发明了适合于自动移栽的空气整根育苗技术,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钵苗移栽的系统方案,设计了精密苗盘播种机和自动移栽机。这种移栽机能移栽多种农作物,具有通用性好的特点;缺点是体积大、成本高。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出现了自动移栽机,H.L.Brewer等人经过多年来的研究、改进,设计出箱式移栽机。日本移栽机械化程度很高,广泛研制和使用了全自动移栽机。各种移栽机一般只适用于一种农作物(专用性强),如甜菜自动移栽机、洋葱自动移栽机等。国外钵苗移栽机的种类较多,从移栽器型形式分,有钳夹式(圆盘钳夹式和链条钳夹式)、导苗管式(导管推落苗式、导管指带落苗式和导管直落苗式)、吊篮式及带夹圆盘式等多种。移栽器形式不同,所适合移栽的作物也有区别;但一般形式移栽器的通用性都比较强。通过农业生产的实际应用,这些移栽机的优越性已明显地表现出来,它不仅能保证移栽秧苗的株行距和移栽深度均匀一致,而且能按技术要求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整;重要的是其基本上消除了移栽过程中的伤苗问题,秧苗移栽后的直立度、覆土压密程度等都可以得到良好地控制。但是,此机具普遍存在着结构复杂、造价昂贵的问题。 2 国内移栽机械化发展概况
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研制裸根苗移栽机,
最早用于甜菜移栽上;80年代研制成功了半自动蔬
菜移栽机;同时,也从国外引进了多种适合于移栽
蔬菜烟叶甜菜等经济作物的移栽机械,但均因育苗
技术落后、配套性能差以及机具本身性能不稳定和
生产率低等原因,都未能得到推广使用。近几年来,
随着育苗技术的发展,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推
动了移栽机械的研制开发工作。目前,国内已经研
制开发的钵苗移栽机主要以半自动为主;而全自动
移栽机因结构复杂,成本高,尚处在研究起步阶段。
目前,国内常见的移栽机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 钳夹式及链夹式移栽机。这两种移栽机械
结构简单,株距和移栽深度稳定,但作业速度低,
一般为30~40株/min,而且容易夹伤秧苗,移栽的
秧苗容易发生倾倒和被土壤埋没等现象。
(2) 挠性圆盘式移栽机。主要特点:夹持秧苗
可以不受钳夹或链夹数量的限制。因此,其对株距
的适应性较好,结构简单实用,但株距和移栽深度
不稳定,也容易出现埋苗;同时,挠性圆盘的寿命
较短。
(3) 吊蓝式移栽机。它是一种适合于钵体尺寸
较大的钵苗移栽机械,具有可以进行膜上打孔移栽
的独特优点。这种移栽机的优点是钵苗在移栽过程
中不受任何冲击,缺点是结构相对复杂,喂苗速度
不能过高,否则漏栽率增加,生产率不高。
(4) 导苗管式移栽机。秧苗在导苗管式移栽机
内的运动是自由的,因此不易伤苗。其喂入器是由
多个转动的喂入筒构成。人工喂入时,其喂入速度
可以提高(作业速度能到达60~70株/min),比钳
收稿日期:2005-04-02
作者简介:李其昀(1957-),男,山东淄博人,教授,(E-mail)
liqiyun@sdut.edu.cn。
2006年3月 农 机 化 研 究 第3期
- 27 -
夹式移栽机提高30%~50%;但是,这种移栽机的喂
入机构结构比较复杂,造价也较高。
(5) 带式移栽机和滑道式移栽机。带式移栽机
由水平输送带和倾斜输送带组成,两带的运动速度
不同。这种栽植机机构简单,栽植频率可达120株
/min。滑道式移栽机由上滑道、下滑道和分钵轮组
成。与以上几种移栽机相比,该机型实现了整盘喂
苗,作用速度提高,可达到3株/min,而且结构简
单,是一种高速、高效的移栽机型。但是,两种移
栽机在工作可靠性方面尚需要进一步地提高。
3 国内移栽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我国在移栽机械的研究开发方面虽然取得了较
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着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与移栽相配套的育苗机具和设施非常薄
弱,适用于盘育苗和营养钵育苗的高效精量播种机
具更加缺乏。应研究开发成本低、管理方便、利于
机械化移栽的育苗方式,以完善育苗设施及相应的
配套技术,实现工厂化。对于钵苗、钵体形状和尺
寸的设计,尤其应当与移栽机械相结合。
(2) 适用于玉米、棉花大面积移栽的钵苗移栽
机还不成熟。现有的机具性能不稳定,钵苗栽植入
大田后直立度差;采用人工喂苗的半自动方式喂入
速度较低,一般小于1株/min,劳动强度大,易漏
栽,生产率不高。应当完善现有栽植机械的性能和
功能,增加注水、起垄和铺膜以及免耕作业等功能。
(3) 目前,研制出的移栽机通用性差,规格单
一,不能适用于多种作物的移栽作业。应当完善常
用零部件,形成标准,增加互换性。在设计上强调
适合国内作物移栽特点的情况下,应汲取国际上成
功的经验。
(4) 存在研究与应用脱节以及低水平的重复
研究等问题。以玉米移栽机为例,到目前为止,国
内研制的玉米移栽机已超过12种规格型号,而在生
产实践中,这些移栽机存在移栽速度低、性能不稳
定、机械化程度不高;而采用常规的播种(直播或
套播)则可满足要求,移栽费工费时经济效益不高
等,移栽作业的作用就显得很小,难以大面积推广
应用。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多数蔬菜都是
采用育苗移栽方式种植,而我国在蔬菜移栽机方面
的研究却几乎是一片空白。因此,应当把研究开发
适合特殊要求的栽植机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4 国内移栽机械化未来发展趋势
育苗移栽机械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加强从育
苗到移栽整个系统的研究,进一步地完善与移栽配
套的育苗设施及相应的配套技术,使育苗过程实现
机械化、工厂化和设施化,研究解决钵苗整钵、断
根、装盘和运输等中间环节工作过程的机械化自动
化问题,使育苗和移栽有机地结合,研制出多种自
动、半自动移栽机,真正地实现我国农作物的育苗
工厂化和移栽机械化。
5 结束语
显而易见,实现栽植机械化已成为农业生产的
迫切需要。21世纪我国育苗移栽机械化,应当在发
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育苗技术的实际
情况出发,研制开发出适合于我国国情的结构简单、
价格低廉、性能稳定可靠的育苗移栽机具和设备。
参考文献:
[1] 尚书旗.国外钵苗栽植机的几种类型及性能分析
[J].农机与食品机械,1998,(1):30-32.
[2] 董 锋,耿端阳,汪遵元.带式喂入钵苗栽植机研究
[J].农业机械学报,2000,31(2):42-45.
[3] 胡鸿烈,顾世康,曾爱军.导苗管式栽植器的设计与
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1995,11(2):59-64.
[4] 李其昀,汪遵元.双输送带式栽植器主要结构参数
的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1997,28(4):46-49.
[5] 李其昀,鲁善文,李丽华.滑道分钵轮式栽植器的试
验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1,32(2):30-33.
[6] 尹国洪,陈巧敏,张瑞林.旱地育苗移栽机械现状、
发展趋势与前景[J].中国农机化,1997,(5):9-11.
The Pres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Bowl-rear
Transplanting Mechanization
LI Qi-yu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ibo 255000, 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ing state of transplanting mechanization in developed country is discussed. Several
kinds of normal transplanters in our country are analyzed. Their structure, principle, property and
characteristics are discussed. The resolving methods on the main problems in existence are worked out.
Key words: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bowl-rear transplanting; summary; mechanization; transpla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