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简答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简答题

1、人体病理学诊断和研究方法?

答:人体病理学诊断和研究方法:尸检、活检、细胞学检查。

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动物实验、组织和细胞培养。

2、简述疾病的原因?

答:病因的种类繁多,可以分为生物因素、理化因素、营养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先天因素、社会心理因素。

3、脑死亡的概念和判断脑死亡的标准?

答:脑死亡概念:是指全脑功能的永久性丧失。

判断脑死亡的标准:①无自主呼吸②不可逆性深昏迷

③脑干神经反射消失(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

④瞳孔散大、固定⑤脑电波消失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4、简述肉芽组织的肉眼形态特点及功能?

答:肉芽组织的肉眼形态特点:鲜红色,颗粒状,柔软触之易出血,形似鲜嫩的肉芽。

功能:1.抗感染保护创面

2.填补伤口及其它组织缺损

3.机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血凝块及其它异物

5、简述皮肤创伤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的区别?

答:一期愈合:组织损伤范围小,缺损少,创缘整齐,对合紧密,无切口感染所需时间短,形成瘢痕小。

二期愈合:组织损伤范围及缺损大,创缘不整齐,无法对合,并伴感染、坏死、出血、渗出物多,炎症反应明显的创口,所需时间长,形成瘢痕大。

6、简述坏死的类型及常见部位?

答:(1)凝固性环死:常见于心、肝、肾、脾等器官。

(2)液化性坏死:常见于脑、脂肪组织胰腺等。

(3)坏疽:①干性坏疽:常见于四肢末端:

②湿性坏疽:常见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器官如子宫、肺、阑尾等;

③气性坏疽:多见于深部组织或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

7、萎缩的分类及发病机制?

答:病理性萎缩-局部性萎缩。

营养不良性萎缩:动脉粥样硬化慢性缺血所致的脑萎缩。

压迫性萎缩:肾盂积水、脑积水长期压迫脑、肾实质引起的压迫性萎缩。

废用性萎缩:骨折后肢体长期被石膏固定不活动引起的废用性萎缩。

神经损伤性萎缩:神经损伤所致的肌萎缩。

内分泌性萎缩:垂体肿瘤或缺血性坏死,靶器官缺乏正常刺激而引起的甲状腺、肾上腺及性腺萎缩。

8、简述变性的类型及常见部位

答:①细胞水肿:常见于肝、肾、心

②脂肪变性:肝细胞和心肌细胞

③玻璃样变性:结缔组织、血管壁及部分细胞内

④病理性钙化

9、简述影响损伤修复的因素?

答:影响损伤修复的因素包括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

全身因素包括年龄营养和药物等。

局部因素包括局部有无感染异物、局部血液循环局部神经支配及电离辐射等。

10、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对机体的影响?

答:血栓形成条件:①心血管内膜的损伤②血流状态的改变③血液凝固性增高

对机体的影响:利弊兼有。

有利的万面:①防止出血:②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

不利的方面:①血栓阳塞血管可引起组织的缺血发生坏死:

②血栓脱落形成栓子引起栓塞;

③瓣膜上血栓机化引起瓣膜病:

④微循环内广泛微血栓形成后可引起广泛出血等严重后果。

又称血小板血栓,见于心瓣膜、心腔内和动脉内以及静脉延续性血栓的头部,

(4)透明血栓见于DIC时的微循环血管内,肉眼不能识别,只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又称微

血栓。

镜下观:由嗜酸性均质红染的纤维蛋白构成,又称为纤维素性血栓

13、慢性肺淤血和慢性肝淤血的主要症状和产生机制?

答:a左心衰导致肺循环。患者淡红色泡沫液体,肺泡内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血红蛋白分解形成

含铁血黄素,称心力衰竭细胞。

b右心衰导致肝淤血,肝体积增大,暗红色。小叶中心区淤血暗红色,周边灰黄色,相邻肝小叶

中央淤血区互相连接,其间灰黄色脂肪样变性肝细胞称槟榔肝。

14、简述淤血、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之间的关系?

答:发生淤血时,一是血流缓慢可致血栓形成,一是缺氧导致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可致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后,在静脉,一是若未能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则可直接引起局部发生缺血性坏死,即

梗死,二是血栓脱落成为栓子,栓子随血流运行可造成肺动脉主干或分支栓塞,如若发生小分支

栓塞并加之肺淤血,可引起肺组织发生出血性梗死。血栓形成后,在动脉,一是可引起局部组织

或器官因缺血而发生梗死,二是血栓脱落成为栓子,可造成动脉分支栓塞,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

发生梗死。

15、渗出液炎症过程有何意义?

答:炎症防御作用:a渗出液可以稀释中和毒素,运走毒性代谢产物

b带来补体和抗体,杀灭病原微生物

c纤维素网可以网罗细菌,限制炎症,有利于表明吞噬物质形成

但是渗出过多可形成积液压迫器官,吸收不全发生机化

16、简述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答: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全身反应:发热;白细胞变化;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C蛋白反应;补体、抗体增多;微量

元素变化;精神意识障碍(烦躁、嗜睡、昏迷);休克;DIC等。

17、急性炎症的结局有哪些?

答:(1)痊愈:大多数急性炎症能够痊愈。在炎症过程中,病因被清除,炎性渗出物和坏死组织被吸收,周围的健康细胞再生修复。如损伤组织原来的结构和功能完全恢复,为痊愈;如

炎症灶坏死范围较广,则由肉芽组织修复,留下瘢痕,不能完全恢复组织原有的结构

和功能。

(2)迁延不愈,转为慢性。

(3)蔓延扩散。在病人抵抗力低下或病原微生物毒力强、数量多的情况下,病原微生物可通过

局部蔓延、淋巴道和血道蔓延。血道蔓延可导致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和脓毒败血症。

18、什么是渗出液和漏出液?有何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