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荒山荒地造林技术措施
荒山、岗坡地生态林造林技术及措施

荒山、岗坡地生态林造林技术及措施
荒山、岗坡地生态林造林技术及措施
荒山、岗坡地实施生态林建设工程,因其综合环境因子差,易受干旱和火灾的危害,人工施救和管护的难度极大,故造林效果欠佳,因此如何采取可行的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造林质量,达到提高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是每一位林业工作者所探讨的.
作者:程建新作者单位:南京市六合区新篁镇农业服务中心,江苏南京,211516 刊名:科技风英文刊名:TECHNOLOGY WIND 年,卷(期):2009 ""(11) 分类号:S7 关键词:荒山岗坡地生态林造林。
简述荒山荒地造林技术措施

冬季或春 季是荒 山荒地造林活动的主要季节 , 因其能够 使树种 在 个 良好的环境 中i 亍 发 育及生长。此外 , 雨季也经常开展造林 工作 。 造林初值密度的标准是林木能否适时郁 闭及幼树生长是否良好 。 根据
当 地 的 土壤 条 件 , 树种的属性, 在该 地 区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造 林 工作 的 目的 , 是 否具 有 经
1 . 1翻 垦土壤前要先进行清理造林地 的工作。把造林地 上的藤条、 灌
木、 杂草 以及采伐迹地 上的枝 丫树头 、 站干、 倒木等清除掉 , 分为全面清理 、 带状清理和块状清 理三种 方式 。清理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 火烧清理和化 学药剂清理。 割除清理可 以是人] = = 也可以是机械 。 清理后归堆和平铺 , 并用 火烧方法清除。也可以采 用喷洒化学除草剂, 杀死灌木和杂草 。 1 . 2整地 的方式为全面和局部整地 ,局部整地可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
2树 种 选 择
施, 才能保 证树木可 以健康快速的生长成材 , 实现其 生态价值矛 ¨ 社会效 益。 般 在进 行 抚 育管 理 时 需 要 注 意 以 下 几 点 : 5 . 1松土除草。要适时松土 , 以保墒和清除杂草。尤其是雨季造 林后土
一
壤易板结、 干裂和滋生杂草。 5 . 2穴 面 覆 盖 。造 林 后 穴 面 踏 实 后 可 再 覆 一层 虚 土 ,或 及 时盖 上 枯 树 枝、 碎草、 石块等 , 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这种方法对穴面保墒 和促进茁 木 生长 有 明显 作 用 , 应尽量采用。
除 了开始保护森林 资源外 , 还将重点转移到加 大对荒 山荒地的利用方面, 通过人工造林加大绿色植被 的覆盖面积, 并根据 长期的实践结果发展先进 技术 , 使其更有效的应用 在垦荒造林 的事业中。本文主要论述 了在荒 山荒地进行植树造林 的过程中所用到的造林技术, 希望为建设工作者 的工作提供帮助。
容器育苗技术及荒山造林的主要技术措施

容器育苗技术及荒山造林的主要技术措施容器育苗技术是现代化的一种育苗方式,相比传统的耕种方式,有着更多的优势,比如易于操控、操作简单、易于管理、环保等。
在具体操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技术措施:1. 选用适合的容器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宜种植的容器,常见的有塑料盆、纸塑培养盒、水培床等多种形式,不同容器的价格和使用寿命也有所不同,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2. 选用适宜的介质介质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所选用的介质需要具有透水透气性好,保水持肥能力强的特点。
目前常用的介质有泥炭土、蛭石、珍珠岩等,也可根据不同植物的特点选用不同的介质。
3. 控制适宜的湿度和温度育苗过程中,需要控制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保持介质湿润但又不过湿,可以用喷水壶对植物进行适当的水份补充。
室内温度需要根据不同植物的温度要求进行调控,一般为18℃-25℃。
4. 适时施肥和病虫防治育苗过程中,需要适时施肥和病虫防治,一般每隔7-10天施一次肥水。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需要定期巡视,并选用化学或生物防治手段对植物进行保护。
荒山造林是进行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1. 测量规划在进行荒山造林前,需要对地形地貌进行详细的测量规划,并制定合理的开垦方案和种植方案。
根据土地情况和种植植物的要求,在地面上划分出相应的种植区域和不同种类的植物布局。
2. 土地改良对于荒山地区,由于生态条件欠佳,土质瘠薄,通常需要进行土地改良,如开垦、翻耕、引水、改良土壤等,以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生态环境,从而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3. 种植前准备在进行种植前,需要进行植物苗木的筛选、培育和调配等工作,确保苗木品质优良,适合于在荒山地区生长。
苗木的种植时间要选择在土壤湿润而且气温适宜的时候进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4. 种植养护进行了荒山造林工作后,需要定期对植物进行养护,对于生长稳定的树木,在生长初期需要进行修剪,以保证树冠的形态和生长的健康,另外还要注意加强植物的灌溉和肥料的施用等工作,以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荒山荒地造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荒山荒地造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在荒山荒地进行造林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
如何应对这些问题,能够有效地推进造林工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及应对措施:1. 土地质量差:荒山荒地的土壤通常贫瘠,含有较少的养分,且排水不良。
这会给造林工作带来困难。
应对措施:进行土地治理,包括土壤改良、施肥以及排水工程等。
通过对土壤进行调查和分析,合理地施加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
并且采取合理的排水措施,确保土壤能够良好排水,避免因积水造成的树木根系腐烂。
2. 缺水问题:干旱地区常常会面临缺水问题。
这会给造林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应对措施:采取节水措施,包括灌溉系统的优化和合理利用雨水等。
选择适应干旱的树种,并进行合理配套的灌溉。
利用灌溉系统和技术,确保树木的生长所需的水分供应。
3. 生态环境问题:造林过程中,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破坏原有的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生物多样性。
应对措施:在造林规划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树种,并确保其与当地生态环境的协调。
保留原有的物种和生物群落,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 经费问题:荒山荒地造林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应对措施:建立合理的资金筹措机制,争取政府支持和社会资助,通过科研合作、企业捐赠等方式筹集资金。
提高造林效率,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有效控制成本。
5. 植物病虫害问题:新种植的树木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影响生长。
应对措施:加强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工作,采取科学的防治方法,如合理使用农药、培育抗病虫害的树种等。
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控,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荒山荒地造林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问题,但只要科学合理地制定计划和应对措施,积极推进造林工作,就能够有效地克服这些问题,实现荒山荒地的造林和生态恢复。
简析提高荒山造林成活率技术措施

简析提高荒山造林成活率技术措施荒山造林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土资源、促进森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荒山地势较为险峻,土壤条件较差,气候条件恶劣等原因,荒山造林的成活率一直是一个难题。
提高荒山造林成活率技术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提高荒山造林成活率,需重视选用适宜树种。
由于荒山地形复杂、土壤瘠薄等特点,因此在选择树种时需具备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的特点。
对于不同生态环境的荒山,应该选择不同种类的树种进行造林,以提高成活率。
在树种的选择上,还要重视树种的生长速度、经济价值等因素,以确保荒山造林项目的经济效益。
改善荒山土壤条件也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
由于荒山土壤贫瘠、缺乏养分等原因,对荒山地区的土壤进行改良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采取在造林前进行土壤改良的措施,例如施肥、翻耕、覆盖薄层肥料等方法,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为树木的生长提供更好的条件。
保障水源也是提高荒山造林成活率的关键。
由于荒山地区降水量少,发生土壤水分亏缺现象较为普遍,因此保障水源对于提高成活率至关重要。
可以采取在造林后进行人工灌溉的措施,例如搭建人工灌溉系统、挖掘蓄水池等方法,以保障树木在成长过程中的水分需求。
加强对荒山造林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也是提高成活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科研力量,可以不断改进造林技术,并在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
在推广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向农民普及相关的技术知识,提高他们在造林过程中的技术水平,从而提高荒山造林的成活率。
加强对荒山造林项目的管理也是提高成活率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对造林过程中的监督和指导,提高对项目的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在管理过程中,还应该关注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以保障树木的生长状况。
提高荒山造林成活率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从选择适宜树种、改善土壤条件、保障水源、加强技术研究与推广、加强项目管理等方面入手,可以有效提高荒山造林的成活率,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小议荒山造林主要技术及新方法的应用

小议荒山造林主要技术及新方法的应用荒山造林是指将荒废或荒漠化严重的山地进行人工造林,以恢复土壤水源保护、防止土壤侵蚀、改善生态环境等目的的一项工作。
荒山造林主要技术包括选用合适的树种、科学施肥和管理、土地整理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方法也被应用于荒山造林工作中。
选用合适的树种是荒山造林的关键一步。
树种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来确定。
一般来说,应选择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树种进行荒山造林。
以北方地区为例,常用的树种包括油松、红松、刺槐等,这些树种对干旱、寒冷等环境条件适应能力较强。
而在南方地区,常用的树种包括楠木、香樟、水杉等,这些树种能够适应湿润、高温的环境。
科学施肥和管理是保证荒山造林成活和生长的重要措施。
在荒山地区,由于土壤贫瘠,通常需要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对荒山造林地进行合理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管理措施包括定期浇水、松土、防虫害等,可以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土地整理是荒山造林的基础工作。
在荒山地区,土地常常存在坡度陡峭、土层薄弱等问题,需要进行土地整理。
常用的土地整理方法包括梯田整理、平地开道、挖水沟等。
这些土地整理措施可以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减少土壤侵蚀,为荒山造林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除了传统的荒山造林技术,还有一些新方法被应用于荒山造林工作中。
一种新方法是利用无人机进行荒山造林。
无人机具有高效、快捷的特点,可以从空中播撒种子或育苗。
这种方法可以解决人工造林中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提高造林效率。
另一种新方法是利用生物技术进行荒山造林。
通过对树种的改良和培育,可以培养出具有耐旱、抗虫害等特性的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可以适应荒山地区的环境,促进荒山地区的生态恢复。
荒山造林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
选用合适的树种、科学施肥和管理、土地整理等是荒山造林的主要技术。
利用无人机和生物技术等新方法也能够提高造林效率和质量。
通过不断创新和应用新技术,可以促进荒山地区的生态恢复,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小议荒山造林主要技术及新方法的应用

小议荒山造林主要技术及新方法的应用荒山造林已经成为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荒山造林是指在荒山地区通过人工操作使其恢复绿色植被覆盖的行为。
在我国,山地面积广阔,但有很多地区沙漠化、荒漠化、石漠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自然生态平衡,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和环境问题。
这时就需要采用荒山造林技术进行生态修复。
荒山造林需要技术支持,下面将重点介绍荒山造林主要技术及新方法的应用。
一、荒山造林主要技术1. 林种选择林种选择是荒山造林的第一步,林种的选择应当考虑到当地生态、地形地貌、气候等因素。
在沙漠化或者石漠化地区应选择具有抗旱、抗沙尘、抗风化的树种进行造林;在高寒地区应选择耐寒的树种进行造林。
2. 土地改造荒山地区的土地可能会出现贫瘠、坚硬、硬石层厚等情况,需要进行土地改造。
土地改造需要进行措施选择和实施。
如翻耕、松土、整地、排水等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促进土壤松软、增加肥力、改变土质构造。
3. 植物苗木栽植技术荒山地区种树要从选地、选苗进入施工阶段,栽植后还需要后期的保护管理。
种树前需要对地形地貌、土质土质等因素多方面调查,根据实践经验选出需要栽种的树种,选好后通过苗圃管管理苗苗,进行选良苗、控制病虫害、调整苗的生长等活动。
4. 新型技术应用在荒山造林中还有一些新型技术的应用。
如电子称重定量、土壤断层机等,这些新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种树效率、保证苗木成活率,节省人力物力。
1.生态灰化土回归灰化土是我国的一种特殊土壤类型,而荒山地区灰化土占据很大的比重。
传统造林技术无法很好地改良灰化土,通过生态灰化土回归技术,使用一些优良的土壤材料和生物制剂,可以达到改良灰化土的效果。
2. 明沟育苗技术明沟育苗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育苗方法,可以促进育成更健康的树苗,增强其生根力和抗逆性。
其具体操作方法为,将种子和生长基质放置在长条形的沟内,通过育苗的过程中不断灌溉,保证了苗木的生长和生存。
3. 喷施功夫肥喷施功夫肥是一种新型的肥料施用方法,可以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促进苗木生长。
简析提高荒山造林成活率技术措施

简析提高荒山造林成活率技术措施提高荒山造林成活率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荒山荒坡的面积不断增加,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生态问题。
加强荒山造林工作,提高造林成活率,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土壤改良、植物选择、水源保护等方面,简析提高荒山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一、土壤改良土壤是植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荒山地区一般土壤贫瘠,缺乏养分,PH值偏低,因此需要进行土壤改良。
首先要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的性质,包括土壤的质地、养分含量、PH值等。
在了解土壤性质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合理的土壤改良措施。
比如添加腐熟有机物,如腐熟稻草、猪粪等,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还可以添加石灰、磷肥等化肥,调节土壤PH值,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通过合理的土壤改良措施,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提高造林成活率。
二、植物选择在荒山地区进行造林时,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合该地区生长的树种。
在选择树种时,要考虑树种的抗逆性、耐干旱性、耐寒性等特点。
一般来说,选择当地乡土树种较为合适。
这些树种对当地的生长环境更适应,具有更好的成活率。
还要考虑树种的生长速度、木材用途等因素,选择经济效益较高的树种。
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树种,可以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保证造林效果。
三、水源保护水是生命之源,对于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在荒山造林过程中,要合理规划水源利用,保护水源环境。
首先要注意水源的选择,选择距离水源较近或者有较好的灌溉条件的地块进行造林。
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要合理利用降雨水资源,加强水源的集中、储存和利用。
利用灌溉设施,保证植物生长的水分需求。
要避免破坏水源环境,防止土壤水源污染,加强水源保护工作。
通过科学的水源保护措施,可以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水分环境,提高植物的成活率。
四、科学管理在荒山造林过程中,要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荒山荒地造林技术措施
【摘 要】荒山荒地造林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垦荒山
荒地,进行植树造林活动不仅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增大土地利用面积,而且可以
有效的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并对我国的林业发展也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现本文
就对荒山荒地进行除荒造林时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阐述分析。
【关键词】荒山荒地;植树造林;抚育管理;合理栽种
在荒山荒地进行植树造林不同于其他林业地区的造林活动,因为荒山或荒地
在长期的荒芜条件下,土壤质量、水源供应、周边环境等都缺乏相应的管理,导
致土地肥力不够,水分欠缺等不利于造林的因素产生。因此,在对荒山荒地进行
种植树木的改造时,需要注意因地制宜,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进行栽种管理,
以保证林区的快速形成,达到改造山地,保护环境的目的。
1.土地整理
对荒山荒地的土地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
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
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少。
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
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因而,能提高
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
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一般对于荒山荒地的土地整理可以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
种方式。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
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
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
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
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
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
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 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
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
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2.选择树种
树种的选择是荒山荒地植树造林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为由于山地荒废已
久,其生存条件并不适合所有的造林树种。因此,在对山地进行森林改造时,必
须要由林业技术人员对山地进行考察,了解当地的水文地质以及气候环境,根据
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该树种的生物特性一定要能适应当地荒山荒地
的地理条件与环境,可以大面积栽种而成活率较高。另外,在选用树种时,还要
结合当地的经济状况和劳动力情况以及相关的社会因素,综合全面考虑,本着适
地适树和优先选用优良乡土树种的原则进行荒山绿化树种的选择。
3.造林密度及配置、混交方式
荒山荒地的树木品种确定以后,就要设计林区的造林密度以及树木品种配
置、混交的植树方案。这是由于不同的树种对于生长的密度要求是不同的,而且
采用混交的种植方式有利于山地生态系统的快速形成,同时也不会使林区树种太
过单调,提高了造林质量。一般在山坡的中上部或条件差的山脊,穴状或鱼鳞坑
整地,可以栽种环境适应性强,对水分要求不太高的树种,其密度不宜过大。而
土壤条件较好的水平阶及梯田可以成片栽植经济效益较高的树种,达到在改善环
境的同时增加当地人民的经济收入的良好社会效益。另外,在荒山的造林活动中,
可以根据山区地形地块的自然分布情况进行树种混交,树种混交方式一般选用不
规则的块状混交。
4.造林时间
根据荒山山区土层浅薄,含水量低的特点,造林季节选择以春季、冬季、雨
季造林为主。一般最适宜的造林时机是进入雨季后下过一二场透地雨,然后天气
连阴,此时造林成活率最高。切忌在无雨和降雨不多的时期进行树木栽种,要严
格遵循“三不栽”的原则,即“雨不透不栽,天不连阴不栽,雨过天晴不栽”。采用
大树苗的苗木方式的树木一般在春季、冬季造林为主,栽植时,一定要在根部蘸
上泥浆。
5.植树造林常用方法
5.1播种造林法
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
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
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
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其要求造林
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
宜。
5.2植苗造林法
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
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
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应用的苗木,主要是播种苗(又称原生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
有时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人工更新时,可以利用野生苗。近年来,有些地区发展营
养器苗造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植苗造林后,苗木能否成活,关键是苗木本身
能否维持水分平衡,所以在造林过程中,从苗圃起苗、选苗、分级、包装到运输、
假植、造林前修剪,直至定植全过程都要保护苗木不致失水过多。最好是随起苗
随栽植,尽量缩短时间,各环节要保持苗根湿润。
5.3分殖造林法
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
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
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
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
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
竹类等。
5.4其他方法
除了上述几种造林方法,还可以采用插条造林、插根造林、分蘖造林等造林
方法,在选择造林方法时,应该根据所选树种以及当地气候条件综合考虑,选择
合适的造林方法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重要技术措施。
6.造林后的抚育管理
在种植树木完成以后,要对林区进行抚育管理。由于荒山荒地长期来无人经
营管理,可能会出现杂草丛生、土壤水肥不够,新栽种的苗木发生歪倒倾斜现象
等多种不适合苗木生长的情况,这就需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抚育管理,
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提高荒山荒地的造林质量。一般在造林后进行的抚育管理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6.1松土除草,加强施肥管理
要适时松土,以保墒和清除杂草。尤其是雨季造林后土壤易板结、干裂和滋
生杂草。还要对林区进行适当的追肥管理,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苗木快速生长。
6.2穴面覆盖
造林后穴面踏实后可再覆一层虚土,或及时盖上枯树枝、碎草、石块等,以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这种方法对穴面保墒和促进苗木生长有明显作用,应尽量采
用。
6.3浇水整穴
造林后尤其是裸根苗应尽可能地在栽后2~3d内浇1次水,以保幼树成活。
雨季造林要及时查苗看穴,如苗木被冲压,应及时扒出扶正,被大雨冲毁的穴面,
要及时修筑好。
6.4扒土扶苗
冬季造林经过培土的苗木,到第2年春天清明天气转暖后,即确定没有寒流
入侵时,一定要把土堆扒开,扶正苗木,整好穴面。
7.结语
对荒山荒地进行造林改造对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发展林业建设,提高当地
经济收入等多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和意义,对于荒山荒地造林工作中的各项技
术都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最合理的技术措施,提高造林质量。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