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oogle Earth的成都和西安城市形态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自然生态视角的西安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发展研究

基于自然生态视角的西安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发展研究
的地 方 , 在 一 下就 成 为 了开发 区 、 现 大学 城 等 , 越 的 自然环 境 优 本 研 究 初 步 明确 了 以 自然 生态 为视 角来 研 究 西 安 城 市 空
快速破碎化 。与土地利 用直接相 关的基础设施 、 水资源供应和 娱乐设施 的建设正迅速地影响着城市原有的 自然景观结构 , 带 状基础设施 使土地的整体 性被分 割 , 导致景观破碎化 、 自然资 源低效利用及优美景观的迅速减 少。原先城市外部空
但是 , 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 的矛盾仍然 日益尖锐 , 城市空 间结 构形态中存在的 自然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有 : 1 先编制的规划控制和引导性不强 原
随 着西 部 大 开发 实 质 性 的深 入 。 安 市 已经进 入 了 中心 区 西 的改 造 与外 围边 缘 区建 设 同 步开 展 的时期 , 城 市优 先 发 展 的 在 方 向上 出现 了众 多新 的城 市 功能 , 大量 的科 技 产 业 园 、 景 区 、 风 居 住 区 、 闲度 假 区 等散 落 在 了城 市 的 边 缘 。 休 由此 导致 了城 市 空 间形 态 不 正 常 的发 展 。 2土地 资 源一 味人 工化 , . 自然景 观 资 源 趋 向破 碎 化
态因子 , 从技术手段层 面将生态学原理运用到城 市规划与建设
中去 , 望对 促 进 西 安城 市及 其 区域 生 态 系统 的协 调 发 展 有 所 期
裨益。
本 文研 究范 围 主 要 是针 对 西 安城 市建 成 区 及外 围 自然生
态环境所在区域。研 究范围的外边界 , 考虑 自然因素 的地理界
渭 城 区和 秦 都 区 的 一 部 分 ; 城 市 影 响 区 : 潼 、 良 、 田 、 ⑧ 临 阎 蓝

基于ArcGIS的西安市人口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基于ArcGIS的西安市人口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ArcGIS的西安市人口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姓名:闫宗元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指导教师:陈晓宁2011论文题目:基于ArcGIS的西安市人口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专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生:闫宗元(签名)指导教师:陈晓宁(签名)摘要城市与区域研究首要任务是分析城市与区域的空间结构,而人口密度分布特征是重点。

人口密度特征是城市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特征,城市人口密度模型不仅揭示了城市的内部结构,而且还为城市的经济模型提供验证。

分析人口密度方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揭示城市和区域结构的变迁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基于西安市人口普查数据,采用GIS手段从宏观上系统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常住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和时空演变趋势,并为此做出合理的原因分析;基于多种数学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比较,从微观上揭示了西安市2000年单中心和多中心的人口密度分布特征,并得出了一个较好的数学模型来描述。

应用GIS手段研究西安市的人口空间分布可为国内相关案例研究提供理论补充;对比传统的计算人口密度分布方法,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有直观、全面、更加精确的优点,为今后的同类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西安市;人口密度;GIS;空间统计分析;数学模型;研究类型:应用研究Subject :Research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in Xi’an Based on ArcGISSpecialty :Cartography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Name :Yan Zong-yuan (Signature)Instructor:Chen Xiao-ning (Signature)ABSTRACTThe prime task of studying city and region is to analyze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city and region. Characteristic of population density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city's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Urban population density model not only reveals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city, but also provide validation for the city's economic model. Analysis of population density equation over time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veal changes of urban and regional structure.Based on population census data of Xi’an City,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esident population and trends of spatial temporal evolution from the 1990s is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on a macro perspective by use the method of GIS. And the reasons will be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among multiple regressive analysis results of mathematical models, the population density distribution of monocentric center and multi-center in Xi’an is revealed on a micro perspective. Meanwhile, a mathemat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express the population density distribution.Research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density in Xi’an by use the method of GIS provides some theoretical complements for the study of related cases. Comparing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calcula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density, the research method which is used in this paper are intuitive, comprehensive and more accurate and provide a new method for similar researchs in future.Keywords : Xi’an City Population Density GIS Spatial Statistical Analys Mathematical ModelThesis :Application Research1 绪论1 绪论1.1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1.1研究的背景2009年5月4日,国务院颁布了开展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拉开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序幕。

《2024年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1840-1949)》范文

《2024年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1840-1949)》范文

《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1840-1949)》篇一一、引言西安,古称长安,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城市,其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安的城市空间结构也在此背景下发生了显著的变迁。

本文旨在梳理并分析这一时期内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原因,以探讨近代西安城市发展的轨迹和特征。

二、背景与过程1. 时代背景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经历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西方列强的入侵,使得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这一背景下,西安作为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其城市空间结构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2.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过程(1)开埠通商:随着对外贸易的增加,西安的城市空间开始向商业区扩展,商业街区逐渐形成。

(2)近代工业发展: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近代工业的兴起,西安开始出现工业区,城市空间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

(3)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近代以来,城市交通、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这为城市空间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

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特征1. 商业区的兴起与扩展随着对外贸易的增加,西安的商业区逐渐从传统的市中心扩展到近郊地区。

商业街区的形成,使得城市空间结构更加复杂多样。

2. 工业区的出现与发展近代工业的兴起,使得西安开始出现工业区。

这些工业区多分布在城市近郊地区,与商业区相分离。

3. 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与升级近代以来,西安的城市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如交通网络的扩展、供水系统的建设等,这些都为城市空间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

四、影响因素分析1. 社会因素政治动荡、战争等因素对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战乱时期,城市空间结构往往因战火而遭受破坏,战后则需进行重建。

2.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

随着近代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西安的城市空间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3. 文化因素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也产生了影响。

基于地域文化视角的西安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地域文化视角的西安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地域文化视角的西安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成为城市规划和管理的重要课题。

西安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自古以来就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其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也受到了历史、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因此,基于地域文化视角研究西安市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对于深入了解西安城市历史文化特征和发展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战略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以西安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西安市历史文献资料和现场调查,以地域文化视角为切入点,探讨西安市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西安市城市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及其遗产保护与利用;
(2) 西安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及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3) 西安市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及其对城市规划的启示。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案例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地图、航拍和遥感图像等多种技术手段,深入挖掘西安市历史文化遗产,从而了解西安市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和历史文化发展特征,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和启示。

4. 研究意义
(1) 较为全面地探讨了基于地域文化视角的西安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规律,深入了解了西安市历史文化特征和发展规律;
(2) 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战略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3) 可以为其他历史悠久城市的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和启示。

城市经济学结课论文——西安的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经济学结课论文——西安的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经济学结课论文西安的城市空间结构学院:电气学院姓名:赵亮学号:1100100621西安的城市空间结构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1、宏观现状:当前我国处于快速城市化的发展时期1949 到2009 年我国城市化水平由10.6 到46.6%(见图1-1),全国城镇人就比重由10.6%上升到46.6%,平均每年提升0.6 个百分点,远高于同期世界平均速度,(1950-2000,世界城镇人就比重从29%上升到47.2%,平均每年提升0.364个百分点)。

尤其是近二十年来,我国处于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城镇化以每年0.9 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提高,2010 年我城镇化率为49.1%,城市人口6.2 亿,比2000 年增加 1.63 亿人(见图1-2)。

城市化不断加速推进,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关相,具体表现在不仅是城市的规模数量持续增加,而且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

纵观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大致有两个阶段四个时期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是1949 年建国后至1978 年改革开放以前,该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缓慢,城市化进程缓慢;1978 年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大概又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78-1984 年,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要动力推动城市化阶段,我国不断实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市场经济要素逐步放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在市场经济和政府行政作用下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

第二个时期1985—1991 年乡镇企业和城市改革双重推动城市化阶段,这个阶段以发展新城镇为主,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新兴的小城镇。

城市化水平由1985 年的23.71%提高到1991 年的26.94%,年均提高0.54 个百分点,城市化在前一阶段的恢复性增长后,进入平稳发展时期。

第三个时期是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1992年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市场要素资源不断发挥积极性,同时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的影响,我国城市化发展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

先秦至五代成都古城形态变迁研究的开题报告

先秦至五代成都古城形态变迁研究的开题报告

先秦至五代成都古城形态变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其历史悠久、文化深厚。

先秦至五代时期,成都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成都古城作为这一时期成都历史文化的载体,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成都古城形态也在不断变化。

通过对古城形态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先秦至五代时期成都的历史和文化,同时对当今城市规划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对先秦至五代时期成都古城的形态变迁进行研究,探索古城形态演变的内在原因,分析其所反映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并探究其对当今城市规划与发展的启示。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具体目的如下:1. 系统地梳理先秦至五代时期成都古城的历史变迁,揭示其演变的过程和规律;2. 分析古城形态变迁背后的历史、文化、社会原因,探究其内在联系和影响;3. 探究古城形态演变对当今城市规划与发展的借鉴意义,为城市规划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包括:成都古城的位置、范围、形态、布局、特色、功能等方面的历史变迁与演变。

主要以先秦至五代时期为研究对象,从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经济等角度,分析其古城形态的演变规律和内在联系。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历史文献研究法、考古发掘研究法、比较研究和案例研究等。

通过对古代文献、典籍、地图等采集、整理和分析,结合考古发掘、古建筑遗址等实地调查和研究,通过对不同时期的成都古城形态进行比较和研究,最终得出成都古城形态变迁的规律和内在联系,对当今城市规划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四、研究步骤与进度安排1.第一阶段:文献搜集,包括成都地区历史文献、旅游文献、考古发掘资料(计划时间:3个月)。

2.第二阶段:实地调查和考察,以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文化景观区、古代建筑遗址和历史街区为调查点,考察成都古城的历史演变,查阅古籍、图书、地图资料(计划时间:6个月)。

3.第三阶段:分析成都古城各时期的形态、布局、特色等,探讨其历史、文化、社会背景构成因素(计划时间:6个月)。

成都地形地貌分析

成都地形地貌分析

降水
成都年均降水量918毫米左右,集中分布在6-9月份,大约占 全年降水量的73%左右,其中7 8 月份是降水量最集中的月 份,大约有400毫米,两个月占全年的47%
在我看来,成都冬季和春季降水较少,冬季 很少下雪,基本都是下雨,而夏季下雨较多, 而且比较大,大多都是在晚上下雨。
Hale Waihona Puke 谢谢结束语谢谢大家聆听!!!
成都地形地貌分析
成都地貌 成都气候 成都降水
地貌
分类:我国的陆地地貌习惯上划分为平原、丘 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五大形态类型。
成因: 流水侵蚀、风力侵蚀、流水搬运、风 力搬运、流水沉积、风力堆积、固结作用、冰 川抛蚀…
成都属于成都平原,地势 平坦,河网交错,自古有 “天府之国”的美誉。而 成都平原的形成是由发源 于川西北高原的岷江、沱 江及其支流等八个冲积扇 重叠联缀复合而成的。
气候
世界上主要气候类型有:极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 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山高原气候。成都属于亚 热带季风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气候温和,无霜 期长,雨量充沛,日照较少。
个人看法: 成都一年四
季风较少,冬天不冷,夏天温 度不是很高,但是湿度比较大, 所以冬天“湿冷”夏天“闷热” 总体来说还是很适合人居住的。
8

成都市地理环境

成都市地理环境

成都市地理环境
成都市地理环境是四川省省会城市成都的自然特征和地理条件的总称。

成都地处中国西南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地势平坦,四周环山,气候湿润,是一座具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地理环境的城市。

地理位置
成都市位于四川省西部,四周环山,地处成都平原中心,地势低洼平坦。

成都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湿润,雨量充沛,适宜农业生产。

气候特点
成都市气候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湿润,春秋季宜人。

成都市四季分明,气候适宜,是一个适合居住和旅游的城市。

自然资源
成都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等。

成都平原肥沃,适宜农业发展;成都周边山区资源丰富,有利于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

生态环境
成都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城市。

成都市拥有多处自然保护区和公园,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总结
成都市地理环境优越,气候宜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

这些特点使得成都成为一座宜居宜游的城市,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居民前来定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引 言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的主 要 使 用 对 象 是 学 术 机 关 及 商 业 团 体 ,他 们 使 用 的是 空 间信 息 资 料 ,价 格 昂贵 、获 取 渠 道 和 处 理 技 术 较 难 、使 用 率较 低 。近 年 来 ,伞 球 _星 定 位 技 术 l J 和 卫 星 遥 感 已 广 泛 地 应 用 存 工 作 和 生 活 中 , G o l oge E r h 是 这 两 者 结 合 的 一 个 范 例 , 用 从 G o l a t上 at就 ogeErh 获取 的 图 像 来进 行城 市形 态 研 究 更 具 有广 阔 的前 景 。 陈述 彭 ( 0 0 2 0 )在 《 市遥 感 与城 市 信 息 系 统 》 文 城 回顾 了近 二 十 年 来 我 国开 拓 城 市 遥 感 与城 市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的进 展 ,指 出高 分 辨 率 卫 星 图像 数 据 在 城 市 信 息 系 统 的建
f r t na d f r c se h e eo m e tte d o he ct n as d a vc s f r h e iin a d d v lp e to o ma i ,n o e a td t e d v lp n r n f t iy a d r ie d ie o te d cso n e eo m n f o Ch n d n ’a . e g ua dXi n Ke o d : b nf r ; l eI tr a tu t r ; e g uXi a yw r sUr a m 0utn ;n en l r cu eCh n d ; ’ n o i s
后再对所 获取 的相 关图像 的特 征作对 比分析 ,对成都和 西安 的城市形 态从 外部形 态到 内部 结构作 出比较 ,把握 两个城 市
的 发展 情 况 , 以 及 其 发展 演化 过 程 中的 优 缺 点 , 帮 助城 市 在 接 下 来 的规 划 和 发 展 中 采取 更 合理 的 决 策 。
关 键词:城市形 态 ;外部形 态;内部 结构 ;成都 ;西安
D : 1 .9 9 jsn1 7 —6 9 .0 .7 0 5 OI 5 6 / .s.6 1 3 62 10 .0 0 i 1
Ab ta tGo geEa t Safe o t r , t ihwec n b o eas re ou ino a el ei a e a e n afin l sr e : o l rh i res f wa ewi wh c a r ws eiss lto fs tlt g sb sd o re dy h i m p af r . i a e s dr m oe s n i gi g swhc r up l d b o l a t ot r t p t la ay i a d lto m Th sp p ru e e t e sn ma e ih we es p i yGo ge E rh s f e wa ewih s a i n lss n a q r u c int e e oes nsn a e u ha h u l eo h i ih i cu e eso er a srv r n h ueyf n to o g t m t e i gi g ss c st eo t n ft ect whc n ld sn t ft o d ,ie sa dt e r m i y h i tr a tu tr ftect ih icu e o m eca r a , re p c sid sra ra ,e i e t 1 r a nde u a in n e n 1 r cu eo iywhc ld sc m s h n r i1 e sg e n s a e , u til e sr sd n i e sa d c t a n a aa o
1n . e a d Th n WC ma e a c m p rs n o h u l e a d i t r a t u t r e e n Ch n d n ’ a a t a s s o d o a i o ft e o t n n n e n lsr c u e b t e e g u a d Xi i w n.nd i c u e f s
设 与 更 新 中 的重 要 作 用 。赵 银 兵 ( 0 3 《 感 技 术 在 城 20 ) 遥 市 演 变 研 究 中应 崩 》一 文 以成 都 为 例 ,通 过 对 成 都 18 年 95
中国西 部科技 2 1  ̄ 0 月 ( 0 - 3 1 上旬 ) 第1 卷第0 期 总第2 0 0 7 4 期
成都和西安城市形态对比研究
曹桐 生 田景春 赵 银 兵
( 都 理 工 大 学沉 积地 质 研 究 院 ,四 川 成 都 6 O 5 ) 成 】 0 9 Nhomakorabea摘
要:城 市形态是指 由结构 、形 态和结构 与形态相互 关 系的一个 空间 系统 。G ol Erh og a%是一 个 免费的卫星 图像 浏览软 e
件 , 本 文 利 用G ol E r 软 件 提 供 的 在 线 浏 览 的 遥 感 图像 ,结 合 其特 有 的 空 间 分 析 和 查 询 功 能 , 获取 城 市 的 总 体 轮 廓 和 og at e h 城市 中主要 功能 区域 ( 商业 区、绿地 、工 业 区、居 民区 )、道路 、河流 的布局 图,探讨 这些要素 与城 市形态的 关 系。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