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穴位处方歌诀一览表
(完整版)穴位歌诀大全,推荐文档

《针灸学》歌诀(一)十四经经穴歌01、手太阴肺经经穴歌(共11穴):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之下是尺泽,孔最下行接列缺,更有经渠与太渊,鱼际少商如韭叶。
02、手阳明大肠经经穴歌(共20穴):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复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03、足阳明胃经经穴歌(共45穴):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颊车对,下关头维和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及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穴,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下巨虚穴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下行内庭厉兑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04、足太阴脾经经穴歌(共21穴):足太阴经脾中州,隐白在足大趾头,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三阴交可求,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开,府舍腹结大横排,腹哀食窦天溪连,胸乡周荣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05、手少阴心经经穴歌(共9穴):九穴心经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灵道通里阴郄穴,神门少府少冲寻。
06、手太阳小肠经经穴歌(共19穴):手太阳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数,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外辅肘,肩贞臑俞接天宗,髎外秉风曲垣首,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乃与天容偶,锐骨之端上颧髎,听宫耳前珠上走。
07、足太阳膀胱经经穴歌(共67穴):足太阳穴六十七,睛明目内红肉藏,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寸半上承光,通天络却玉枕昂,天柱后际大筋旁,大杼挟脊第一行,直下风门肺俞长,又厥阴俞与心俞,督俞膈俞俱一行,肝胆脾胃接三焦,肾俞气海大肠乡,关元小肠到膀胱,中膂白环仔细量,上髎次髎中复下,一空二空骶后当,会阳阴尾骨外取,附分挟脊第二行,魄户膏肓神堂走,譩譆膈关魂门当,阳纲意舍乃胃仓,肓门志室续胞肓,二十一椎秩边场,承扶臀横纹中央,殷门浮郄委阳到,委中合阳承筋乡,承山飞扬踝跗阳,昆仑仆参申脉忙,金门京骨束骨接,通谷至阴小趾旁。
常用穴位处方歌诀一览表

常用穴位处方歌诀一览表人体背部穴位图大椎陶道身柱神道灵台至阳中枢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肩中俞肩外俞附分肩井天髎曲垣秉风天宗臑俞肩贞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腰俞会阳长强魄户膏肓神堂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白环俞。
穴位深。
针灸处方及腧穴歌诀针灸处方及腧穴歌诀(转)针灸处方及腧穴学歌诀廖四华骨度分寸用针取穴必重的,全身骨度君宜记。
十二背俞穴歌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胃痛肝气犯胃泻胃肝,中脘期门阳陵泉,胃痛尚用足三里,宽胸解郁是内关,脾胃虚寒背俞任,脾俞胃俞并章门。
脾俞胃俞足三里,诸穴出自背俞任。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针灸腧穴歌+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
经穴个数手太阴肺个十一,大肠二十脾二一,胃经四五肾二七,三焦二三胆二四。
十五络穴歌列缺偏历肺大肠,通里支正心小肠;十二背俞穴歌胸三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
十二募穴歌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
胆经合穴、胆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U]下腰大肠俞,上腰肾俞存;《中医名词词典》 > 经络、俞穴即:心俞、心包俞、肺俞、肝俞、脾俞。
肾俞、胆俞、胃俞、膀胱俞、三焦俞、大肠俞、小肠俞。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足部的远端。
用于六腑(六条阳经)的穴位各有六个俞穴,即在井、荣、俞、经,合穴之外,又加一个原穴,共三十六穴。
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俞穴,又称“十二俞穴”,其名称是:肺--太渊大肠--三间心包--大陵三焦--中渚(音“煮”)心--神门小肠--后溪脾--太白胃--陷谷肝--太冲胆--(足)临泣肾--太溪膀胱--束骨。
经络穴位歌诀经络穴位歌诀。
肾:头痛溢血涌泉穴,咳喘呕吐俞府穴。
中医针灸穴位歌诀大全

中医针灸穴位歌诀大全2017-09-17 08:59第一章:针灸腧穴歌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酸痛阿是穴,急救刺水沟。
十六郄穴歌郗义即孔隙,本属气血集。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
心则取阴郗,小肠养老列;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
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胆郗在外丘,肝经中都是。
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下合穴歌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
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
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经穴个数手太阴肺个十一,大肠二十脾二一,胃经四五肾二七,三焦二三胆二四。
小肠一九膀六七,心包与心个数九,任二十四督二八。
十五络穴歌列缺偏历肺大肠,通里支正心小肠;心包内关三焦外,公孙丰隆脾胃详。
胆络光明肝蠡沟,大钟络肾膀飞扬。
脾之大络名大包,任络尾翳督长强。
十二背俞穴歌胸三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
十六大肠小十七,膀胱俞与十九平。
八脉交会穴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十二原穴歌肺渊包陵心神门,大肠合谷焦阳池;小肠之原腕骨穴,足之三阴三原太。
胃原冲阳胆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寻。
十二募穴歌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
脾募章门胃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胸中膻中觅浅深。
八会穴歌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血会膈腧骨大杼,脉太渊气膻中寻。
六十六穴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连;隐白大都足太阴,太白商丘并阴陵。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焉;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传。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曲泽连;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言。
中医穴位口诀

中医穴位口诀
中医穴位口诀如下:
1.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
2. **心胸内关觅,肚腹三里求。
**
3. **腰背委中求,胁肋阳陵泉。
**
4. **膝股阳陵泉,踝跟照海眠。
**
以上穴位口诀可以方便记忆人体多个部位的穴位位置和功效。
具体功效如下:
1. 头项寻列缺:头部的穴位,如列缺穴,可以治疗头疼、颈项强直、咽喉肿痛等。
2. 面口合谷收:合谷穴可以治疗面部疾病,如牙疼、面瘫、鼻炎等。
3. 心胸内关觅:心胸部的穴位,如内关穴,可以治疗心绞痛、心律不齐等。
4. 肚腹三里求:足三里穴可以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便秘等。
穴位的具体功效如下:
1. 委中穴位于膝关节后部,可以通经活络,治疗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等。
2. 阳陵泉穴具有舒筋活络,消除水肿之功效,主治股外侧肌疼痛、膝关节疼痛等症状。
3. 照海穴有滋阴清热、调经止呕之功效,主治月经不调、肾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
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来记忆穴位位置和功效。
特效穴位治疗常见病集锦--常用穴位处方歌诀一览表

特效穴位治疗常见病集锦--常用穴位处方歌诀一览表特效穴位治疗常见病集锦 --常用穴位处方歌诀一览表1. 合谷:对感染性炎症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对于白细胞具有双向调整作用,能使血液中血小板明显增加,可使血清中的球蛋白含量上升,对甲状腺机能具有调整作用,对血液循环功能有调整作用,轻手法引起血管收缩,重手法引起血管扩张,能降低高血压病人血中胆固朜的含量。
2. 手三里:针刺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及小肠的运动机能,具有明显增强作用。
3. 曲池:治皮肤的要穴,艾灸该穴可使血糖上升,能使血小板显著增加,具有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对于感染炎症的病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率。
4. 迎香: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达70~90%。
5. 颊车:对甲亢病人有治疗效应。
6. 人迎: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尤其对收缩压最显著。
7. 足三里:①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作用,对胃酸和胃蛋白有双向调整作用,②增强胆囊运动和排空能力,使胆汁流量增多增快,③具有调整血压作用,④对病人血糖有影响,⑤能使血液中细胞总数增加,艾灸足三里,大椎,脾俞可使白细胞迅速上升,针刺能使痛阈明显升高,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
8. 丰隆:针刺丰隆穴可引起血管收缩反应,配曲池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有显效,并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9. 解溪: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受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10. 公孙:针刺公孙穴对胃的里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及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对胃酸的分泌有抑制作用,消化道溃疡,幽门痉挛,胃内容物滞留有良好作用。
11. 三阴交:为消化,生殖,泌尿系统,妇科疾患之常用要穴,三阴交配合谷,秩边,针刺后立即加强子宫收缩,且持续时间延长,对妇科疾病手术的镇痛作用十分显著,对于膀胱张力具有调节作用,治疗阵发性房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以及室性早博都有一定的疗效。
12.阴陵泉:下痢里急后重,推之针之,桴鼓相应,所苦顿解。
26首中医针灸穴位歌诀

26首中医针灸穴位歌诀
1. 人中央,隆冬腮;太阳穴,舒通血脉。
2. 耳垂下,迎香馥;听官穴,疼痛损寿。
3. 整齐眉,天柱峰;本神门,调和情绪。
4. 丝竹状,外关丹;阳白穴,头痛神清。
5. 人墙描,掌中心;中腔穴,消食去痰。
6. 肩井穴,委中尖;大椎背,舒缓疼痛。
7. 辨正膝,足三里;太乙穴,治疗气滞。
8. 衡门穴,中极会;窗脉穴,头晕快散。
9. 苦参穴,金堂棱;太冲穴,寒湿亡。
10. 足堂穴,下兑膀;液门穴,调经止痛。
11. 气舒郎,仰山岗;阴囊穴,行气通阳。
12. 幽门穴,黄帝第;颊车穴,解除牙痛。
13. 通谷穴,中央谷;丰隆穴,舒经血脉。
14. 提肓穴,不去汤;大溪穴,镇定心慌。
15. 血穴鱼,相三里;关元穴,益精无疲。
16. 海仓穴,下谷操;腹结穴,去肠胀痛。
17. 俞府穴,太阳台;百会穴,疏风明目。
18. 承山穴,神仙洞;仰鱼状,止泪光。
19. 心穴腹,大椎狮;肾俞穴,益生发育。
20. 下巨源,负心谷;冲门穴,月经不调。
21. 陶道穴,与溪索;地摊穴,消散湿气。
22. 廉泉穴,本体关;太平山,平衡腰痛。
23. 五劳藏,中膻关;命门穴,壮阳补肾。
24. 阳池穴,三阳侧;地机穴,安胎固宫。
25. 建里穴,男女间;大包穴,通经活血。
26. 四白草,消胸痛;巨阙穴,调节气机。
十四经络穴位歌诀,值得收藏!

十四经络穴位歌诀,值得收藏!中医现在已经是大多数基层医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技术,开展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就必须掌握穴位的基础知识。
学习经络,配合图谱和歌诀能够强化记忆,下面是十四经络穴位口决,值得收藏!1、手太阴肺经经穴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拇指白肉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2、手阳明大肠经二十大肠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温溜济,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寸迎香列。
3、足阳明胃经经穴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下颊车,下关头维对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乘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饮,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行,下巨虚下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内庭厉兑阳明穴,大指次指之端终。
4、足太阴脾经经穴二十一穴脾中州,隐白在足大趾头,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直上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前,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候,胸乡周容大包上,从足经腹向胸走。
5、手少阴心经经穴九穴心经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灵道通里阴郄邃,神门少府少冲寻。
6、手太阳小肠经经穴手太阳经小肠穴,少泽先行小指末,前谷后溪腕骨间,阳谷须同养老列,支正小海上肩贞,臑俞天宗秉风合,曲垣肩外复肩中,天窗循次上天容,此经穴数一十九,还有颧髎入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经穴六十七穴足太阳,晴明目内红肉藏,攒竹眉冲于曲差,五处一五上承光,通天络却下玉枕,天柱发际大筋上,大杼风门肺厥阴,心俞督俞膈俞当,肝胆脾胃具挨次,三焦肾俞海大肠,关元小肠到膀胱,中膂白环寸半量,上次中下四髎穴,一空一空骶孔藏,会阳尾骨外边取,附分脊背第二行,魄户膏肓神堂寓,譩譆膈关魂门详,阳纲意舍胃仓随,肓门志室至胞肓,二十一椎秩边是,承扶臀股纹中央,殷门浮郄委阳至,委中合阳承筋量,承山飞扬跗阳继,昆仑仆参申脉堂,金门京骨束骨跟,通谷至阴小趾旁。
针灸常用歌诀

针灸常用歌诀针灸歌诀(1)骨度分寸法:取穴之法名目多,骨度分寸最适合,其他之法作参考,应用之时再斟酌,前后发际十二寸,耳后完骨九寸作,天突剑突九寸整,剑突脐中八寸约,脐下横骨五寸整,两乳八寸细啄磨,腋下季肋十二寸,季肋髀枢九寸却,大椎尾尖三十寸,比数脊椎方便多,腋纹至肘九寸整,一十二寸肘腕妥,内上十八外十九,内下十三外十六。
注:内上膝盖至耻骨,外上髀枢至膝关。
(2)补泻手法歌:补泻手法太繁多,重点之处要掌握,呼吸提插明补泻,捻转徐疾功效卓,迎脉开合莫放过,雀啄留针细细学,一进三退透天凉,三进一退烧山火,此外更需练指力,针刺之时效更确,若当补泻耳边风,治病十有九不瘥。
(3)井萦俞经合五行俞穴歌:少商鱼际与太原,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前腕谷与后溪,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束与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涌泉然骨与后溪,复溜谷肾所宜,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治疗中满焦,曲池支沟天井荥。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呼。
(4)十六郗穴歌:郄有孔郄意,本是气血集,病症反应关,临证可救急,肺取孔最大温溜,脾是地机胃梁丘,心是阳溪小养老,肾取水泉金门暖,心包希门传会宗,肝是中都胆外关,阳维阳交阴筑宾,阳蹻跗阳阴交信。
(6)十二募穴歌:肺上中府大天枢,胃上中脘梁章门,心募巨厥关元小,膀胱中极肾京门,心包膻中焦石门,胆是日月肝期门。
(7)十二原穴歌:大肠合谷肺太渊,脾胃太白冲阳光,心是神门腕骨小,太溪京骨肾暖连,心包大陵焦阳池,胆是丘陵太冲肝。
(8)八会穴歌:脏会章门腑中脘,筋会阳陵脉太渊,气会膻中血膈腧,骨会大杼脉绝谷。
(9)背腧穴歌:背部旁开寸半决,大风肺厥心督膈,肝胆脾胃三焦气,大关小肠中背环。
(10)六合穴歌:胆合阳陵胃三里,大肠小肠二巨虚,三焦相合是委阳,膀胱委中医穴取。
(11)十五络穴歌:肺络列缺大偏历,胃络丰隆公孙脾,心是通里小支正,膀胱飞扬肾大钟,心包内关焦外关,肝是蠡沟胆光明,任络鸠尾督长强,脾之大络是太冲,胃络室里左乳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穴位处方歌诀一览表常用穴位处方歌诀一览表如脏病取章门,腑病取中脘,各种出血病证取血会膈俞。
十、常用配穴手颤:少海五指不伸:中渚指痛:少商臂痹:肩髃吐血:尺泽流涎:地仓男蛊女孕:涌泉鬼邪妖癫:神门、人中、间使冷风湿痹:环跳、阳陵泉头面病:曲池、合谷鼻渊:合谷、太冲泄泻:足三里、内庭、申脉、中脘五痫(如五畜叫):劳宫、涌泉心肾不交:神门、太溪心力衰竭:内关、膻中注:自《杂病穴法歌》《灵光赋》《长桑君天星秘诀歌》《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
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募穴十二原穴。
原穴与三焦有密切的关系,是脏腑原。
郄有空隙之意,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
郄穴大多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
归纳起来,阴经郄穴多治血证,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
如咯血时,临床多选用孔最(肺经郄穴),胃痛时多选用梁丘(胃经郄穴)。
当某脏腑有病变时,可按压郄穴进行检查,协助诊断。
郄穴共16个,十二经各有1个郄穴。
特定穴:五腧穴、原穴、络穴、郄穴阴俞土,阳俞木;十二背俞穴表,六脏背俞六腑背俞,肺肺俞大肠大肠俞肾肾俞膀胱膀胱俞肝肝俞胆胆俞心心俞小肠小肠俞脾脾俞胃胃俞心包厥阴俞三焦三焦俞背俞穴,首见于《灵枢?《脉经》才明确了肺俞、肾俞、肝俞、心俞、脾俞、大肠俞、膀胱俞、胆俞、小肠俞、胃俞等十个背俞穴的名称和位置。
膀胱主藏津液,三焦主水液代谢,故三焦与膀胱关系密切,因此,三焦的下合穴在膀胱经上;针灸穴位歌诀肺渊包陵心神门,大肠合谷焦阳池,小肠之原腕骨穴,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脾募章门为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八会穴的临床应用有人以中脘为主穴,再根据寒、热、虚、实的不同,分别选配命门、肾俞、肝俞、脾俞、胃俞、足三里、内关、合谷、太冲、关元等穴,针灸治疗胃脘痛358例,有效率达94,97%。
操作前先对针具及穴位消毒处理,然后取29号1.5寸针一支,从膻中穴沿皮下向下直刺至冲庭穴,行针数秒,用泻法使针下产生针感,留针15分钟,再用胶布固定即可,埋针2~5天,隔7天再埋针一次。
4.膈俞"血会膈俞"。
针灸处方及腧穴学歌诀十二背俞穴歌。
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肝阳上亢头晕眩,风池肝肾俞行间。
气血不足头痛补,任督背俞穴为主,百会气海足三里,肝脾肾俞与合谷。
脾胃虚寒背俞任,脾俞胃俞并章门。
脾俞胃俞足三里,诸穴出自背俞任。
气海血枯经闭,脾俞肾俞三里。
必须记住的16个穴位一切慢性病一一足三里,伸展一切经脉一一申脉,一切筋病一一承筋,一切骨病一一绝骨,内外伤一一承山,一切疹病一一百虫窝,头痛一一吼会,鼻病一一风门,尿多一一小指第一关节上,更年期病一一隐白,咳喘一一定喘,阑尾病一一阑尾穴。
治疗耳鸣的穴位:穴位:涌泉。
涌泉穴是强肾的重要穴位,脚趾往内弯曲形成的凹处就是涌泉穴。
、左手(我的是右耳耳鸣)小指和无名指之间的缝隙,我也不知道手心的还是手背的穴位,反正我是拇指在手心边,食指在手背面,两面夹击来按摩的。
五俞穴:"五输穴"是一些位于四肢远端(上肢在肘部以下,下肢在膝部以下)常用穴位的总称,其中属于五脏(五条阴经:肝心脾肺肾)的穴位各有五个俞穴,即井(木)、荣(火)、俞(土)、经(金)、合(水),每条经络五个所属俞穴,五条阴经共二十五穴。
实际上用于六腑(六条阳经:膀胱、胆、胃、大肠、小肠、三焦)的穴位各有六个俞穴,除在"井、荣、俞、经,合"穴之外,在"俞"穴与"经穴"之间又加一个"原穴",六条经脉共三十六穴。
儿童哮喘食疗方:儿童哮喘食疗方儿童哮喘诱发原因较多,常见的有病毒感染,吸入花粉、尘埃、化学物质等,发病年龄多为2~3岁。
【儿童哮喘食疗方6】竹荪50克,草鱼250克,姜、葱、生粉、油、盐、生抽、糖适量。
作法:竹荪洗净切段,草鱼洗净切块,将鱼煎香后加入竹荪、姜、葱段、盐、生抽、糖、水焖熟,打芡即可。
【儿童哮喘食疗方7】冬菇10克,菜心100克,油、盐、酱油、糖、生粉各少许。
作法:菜心洗净,切小段,用水焯熟,沥干水盛起。
泌尿系统歌诀泌尿系统歌诀。
肾形态与位置歌诀形如蚕豆表面平,脊柱旁列八字形;肾窦歌诀肾门向内有间房,多种结构里面藏;肾被膜歌诀纤维衬衣脂肪袄,筋膜外罩厚又牢。
肾血液循环歌诀肾血循环特点三,管粗压高快循环;输尿管歌诀输尿管细又长,上起肾盂下连膀;膀胱歌诀外观膀胱锥体形,顶尖底大体臌隆;尿道歌诀男性尿道长狭弯,女性尿道短直宽。
常用腧穴歌诀。
一上肢部功效歌诀。
1.尺泽利咽清肺热;列缺项强喘咳攻 2.鱼际平喘兼清热;少商泻热醒昏蒙3.间使治疟宁神志;内关和胃并宽胸 4.宁神和胃大陵穴;清心泻热取劳宫5.臂麻手颤针少海;舌强不语通里容 6.神门最能安神志;少府心悸与怔忡7.肩穴均治肩部病;曲池退热与疏风8.手三里穴调肠胃;合谷头面口喉咙9.支沟利胁疗便秘;外关头胁效相同10.中渚肩背能聪耳;养老明目项强从《活神仙点穴绝技》治病疗法:34、肠鸣腹胀,炙内踝下照海穴,配足部反射区腹腔神经丛,脾、肾、肝、胆、结肠反射区。
38、大便困难,病因为长期用泻药,致使直肠神经丛麻痹,啄法使腰骶部发热,点揉承山穴,支沟穴,足部直肠,结肠反射区及腹腔神经丛脑垂体反射区。
40、便秘,病因为老年阴液亏损,体液从表皮肤散失过多,肺所主功能失调,大肠与肺表里不合,刮痧疗法,重点刮手食指双侧,配肺经大肠经五输穴。
涌泉足三里:您的两个“长寿穴”: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长寿穴":一个是"涌泉穴",另一个是"足三里穴"。
涌泉穴是肾经的一个重要穴位,经常按摩此穴,有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筋壮骨之功。
涌泉穴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处,屈趾时凹陷处便是。
具体方法是这样:每晚睡前,盘腿而坐,用双手按摩或屈指点压双侧涌泉穴,力量以该穴位达到酸胀感觉为宜,每次50至100下。
补肾:肾经的三个穴位,太溪、复溜、涌泉,涌泉足三里:两个"长寿穴":一个是"涌泉穴",另一个是"足三里穴"。
涌泉穴肾经穴位,经常按摩此穴,有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筋壮骨之功。
每晚睡前,盘腿而坐,用双手按摩或屈指点压双侧涌泉穴,力量以该穴位达到酸胀感觉为宜,每次50至100下。
太白穴-最强健脾穴太白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
很多脾虚的症状如夜里睡觉流口水,舌头两边有齿痕,吃完东西腹胀,消化不良,女性崩漏,月经淋漓不尽,都是脾的运化能力差造成的。
尽管脾虚的症状很多,但多揉太白穴全都可以防治。
因为它是原穴,是主管脾经上各个问题的。
揉太白有个方法,就是用大拇指内侧多硌,这样健脾效果才好。
另外,揉太白还可调节血糖,治疗糖尿病。
常用穴位处方歌诀一览表一、十二原穴五脏及膏肓的十二个原穴。
即肺之原太渊,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肝之原太冲,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肓之原气海。
十二原穴主治五脏六腑的疾病。
出《灵枢·九针十二原》。
二、下合穴六腑在下肢足三阳经的合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
下合穴共有6个,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
从“合治内腑”的治疗原则出发,按疾病所属内腑的不同,而取其相应的下合穴治疗。
如胃病取三里,大肠病取上巨虚等。
小肠:下巨虚;大肠:上巨虚;三焦:委阳;膀胱:委中;胃:足三里;胆:阳陵泉。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
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它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并与经穴中的某些特定穴有重复。
如章门为脏之会穴,因五脏皆禀于脾,为脾之募穴;中脘为腑之会穴,因六腑皆禀于胃,为胃之募穴,膻中为气之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为心包之募穴等。
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
如脏病取章门,腑病取中脘,各种出血病证取血会膈俞。
另外,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八会穴: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又名悬钟)。
四、八脉交会穴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经气相通的八个腧穴。
均分布在肘膝以下。
因这八个穴是金元时代窦汉卿常用的有效穴位,故又称窦氏八穴。
结合天干、地支、九宫、八卦等应用,称为飞腾八法和灵龟八法,是一种按时取穴治疗疾病的方法。
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通过八穴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
如公孙通冲脉(冲脉为十二经之海、血海,通治血病,治疗妇科病效著),故公孙既能治足太阴脾经的病,又能治冲脉的病。
在临床上常采取上下相应的配穴法。
如公孙配内关治心、胸和胃部疾患;后溪配申脉治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部疾患;临泣配外关治目外眦、耳后、颊、颈、肩、缺盆、胸膈部疾患;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部疾患。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六、手足十二针(合谷曲池三里阳陵内关三阴交)主治:①半身不遂②高血压③瘫痪④痹症七、十全大补方组方:合谷、曲池、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中脘、太冲、三阴交、章门、关元主治:心脾两虚、脾肾两虚、肝肾两虚、神经衰弱、久病体弱。
八、胃家病验方主穴:中脘、足三里组方: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内关、足三里范围:胃痛、腹痛、食滞、腹泻、便秘。
九、四大系统调节主穴血液循环系统:内关消化系统:承浆、足三里、中脘神经系统:风池、率谷免疫系统:大椎、足三里、合谷十、常用配穴手颤:少海五指不伸:中渚指痛:少商臂痹:肩髃吐血:尺泽流涎:地仓男蛊女孕:涌泉鬼邪妖癫:神门、人中、间使冷风湿痹:环跳、阳陵泉头面病:曲池、合谷鼻渊:合谷、太冲泄泻:足三里、内庭、申脉、中脘五痫(如五畜叫):劳宫、涌泉心肾不交:神门、太溪心力衰竭:内关、膻中注:自《杂病穴法歌》《灵光赋》《长桑君天星秘诀歌》《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
十一、常见病一针疗法十二、千金十一穴歌三里内庭穴,肚腹中妙诀。
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
腰背痛相连,委中昆仑穴。
胸项如有痛,后溪并列缺。
环跳与阳陵,膝前兼腋胁。
可补即留久,当泻即疏泄。
三百六十名,十一千金穴。
十三、回阳九针歌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