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本科论文3600字_中西医结合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本科论文3600字_中西医结合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中西医结合本科论文3600字(一):中西医结合本科教学中的问题探析论文

键词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师资力量

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是当前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的主体。经过50多年的艰难

探索,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即“两个

基础,一个临床”,并在此基础上为社会培养了一批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

学和管理的专业后备人才和生力军。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时代的

到来,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各种矛盾日渐凸显,培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同时也影响着用人单位的积极性,造成在很多毕业生招聘会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

学生中医院和西医院均不想要的怪现象。笔者对此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起来有

以下3点,并提出相应对策。

1现状分析

1.1基础不扎实,学生多偏重西医中医和西医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医讲究整体,西医讲究还原。西医有一个量化、客观、具体的标准,可以指导

学生的学习。而中医是宏观整体的,更多地依靠医生主观的辨证。中医的学习更

注重学生自身的悟性,而多数学生在接触中医之前所学的是现代科学文化知识,

其思维方式与西医类似。如果学生的悟性不高,学习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以西医为主,忽略中医,因为西医的思维方式更容易接受和掌握。这就直接造成了学生中医基础理论掌握不扎实。而对于西医基础理论,由于学时有限,教师也会精简一些内容,导致西医学习不深入。尽管专家们在如何学习中医、西医及学到何种程度方面争议颇多,但普遍认可学好中医、西医是中西医结合的基础。在基础知识没有学透的情况下,中西医结合只能是一种奢望。

1.2对临床实践重视不够中西医结合之所以被大众认可和接受,主要是由于临床上运用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的疗效既高于中医治疗也高于西医治疗的效果。从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的现状看,中西医结合临床体系相对较为成熟,已有一套主导临床的思维方法——病证结合,积累了大量各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显示出中西医结合学科本身内在的特点和特色。医学本科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实用型临床医师,所以临床教学是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的切入点。但目前的教育模式往往对临床实践重视不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2.1在课程安排上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目前主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最后一年的临床实习,学生缺少教学见习和临床技能训练。由于缺少这些内容,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明显感觉到理论和实际相脱节,接诊时问诊不系统、查体不全面、操作不规范,导致病史、体征等临床资料不全面、不准确,以致不能正确地辨病辨证。同时在临床实习阶段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缺乏严格的临床技能实践考核,最终导致学生临床能力的不足,不能适应社会需要。

1.2.2学生主观上对临床实践不重视:由于就业的压力较大,多数学生在最后一年临床实习阶段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找工作和考研上,要么频繁地参加各种招聘会,要么闭门苦读理论知识准备考研,极少有学生能安心实习,从而导致临床技能缺乏。而临床技能和经验的缺乏进而又会引起用人单位积极性的下降,使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造成恶性循环。

1.3缺乏创新精神多年来,许多专家对“中西医结合”及“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定义做过有意义的探讨。陈士奎对中西医结合医学下的定义为:“中西医结合医学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学理论与方法,以及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渗透运用中产生的新理论、新方法,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自然与社会)关系等,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及生命问题的科学。”[1]中西医结合本身就是新理论、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在中西医结合教育中应富有创新精神,培养出的中西医结合人才要有创新意识。但就现状来看,在我们的教育中尚未真正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多数教师的授课仍然是以讲授书本知识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这种填鸭式僵化的教学方法常常导致学生思路狭窄,各学科之间知识不能融会贯通,学生不了解当今医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新发现,很难形成创新思维。没有创新思维,则难以找到中医和西医的结合点,中西医结合则很难发展。

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在国内还属初级阶段,自身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2主要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工作。

2.1优化课程设置,强化临床实践能力调整课程结构,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验课时,增加学生临床实践的时间。精简教学内容,删减重复,突出重点。从课程群建设角度,将中西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内容优化、整合,做到减少重复,相互衔接,有机联系,既让学生系统扎实地掌握中西医基础理论,又能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另外,中医课程应从传统文化教育着手,可以增开一些选修课,注重中医思维能力的训练。多阅读一些古代经典医籍,体会其精髓,更好地搜寻前人具有指导或研究应用价值的理、法、方、药,把精髓继承下来,使之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寻求中西医间更多的融通结合点。临床实践教学应强化以下3个环节。

2.1.1教学见习:目的在于使学生全面认识并了解中西医诊疗的一般过程,用临床获得的感性知识验证课堂所学的知识,巩固并扩充理论知识,初步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

2.1.2强化训练:针对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临床基本技能较缺乏的现实,增设强化训练。可以应用电子标准化病人创建“模拟医院”,学生通过对标准化病人的试诊,进一步学习各种操作技能,巩固和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初步应用中西医两种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较为简单的诊疗问题。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为后期临床学习打下牢固基础。

2.1.3毕业实习:这一阶段,学生以实习医生身份直接参加医院临床工作。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全部中西医专业理论知识,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

项医疗任务,熟悉并掌握医疗过程中的实际知识和技能。因此,在临床实习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诊疗能力,即能运用中医辨证、西医辨病的方法和中西医结合技术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在上级医生指导下,掌握运用中西医结合手段抢救危重病人的方法,以期成为合格的中西医结合医生。

2.2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开发其创造性潜能,促进其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已经不是教会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这就是为什么学生对只会一字不漏地读教材、读课件的老师特别反感的原因。我们可以改革一些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探究式思维,从而提高其创新能力。一些院校已经对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在中西医结合专业桥梁课中,应用问题教学模式(PBL)教改实验,或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教学等。通过问题病案的选择和设计,分组学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总结评价反思等教育过程,实现了临床与各基础学科之间知识的融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发展了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2-3]

继承和创新是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不变的主题。为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在本科教育过程中,除了完成教育大纲规定的讲授内容外,教师可将自已的科研思路和体会转化为教学内容,就自己的研究领域在课堂教学时适当向纵深拓展,让学生了解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新发现,以及今后研究探索的方向。另外,根据学生个性,选拔一些基本功扎实的高年级学生,让他们较早参与科研过程,在实践中掌握创新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