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南革命精神

合集下载

涉及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文化作品

涉及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文化作品

涉及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文化作品
浙西南革命精神是指中国浙江省的温州、丽水、金华等地区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精神。

这种精神主要包括坚定的革命意志、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等。

虽然没有具体的文化作品以浙西南革命精神为主题,但是有一些与之相关的文化作品可以表达这种精神。

1. 电影《战斗的黎明》:该电影以温州人民抗日战争时期的斗争为背景,展现了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力量和勇气。

2. 音乐剧《红色娘子军》:该剧以红军女战士的事迹为主线,展现了浙西南革命精神中的坚韧和无畏。

3. 文学作品《革命家庭》:该小说以一个温州农民家庭为背景,讲述了他们在革命时期的艰辛与牺牲,展现了浙西南革命精神中的不屈不挠的品质。

4. 纪录片《浙西南红色记忆》:该纪录片通过访谈当地老一辈革命者和展示历史照片等方式,记录了浙西南地区在革命时期的斗争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传承。

这些作品或是电影、音乐剧、文学作品或是纪录片,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通过展现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故事和情感,传达了这种精神对于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意义。

浙西南革命中关于植根人民的故事

浙西南革命中关于植根人民的故事

浙西南革命中的植根人民故事一、引言浙西南地区是我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片土地孕育了大量的革命先烈,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革命的壮丽篇章。

在这片土地上,有许许多多关于植根人民的感人故事,这些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奋勇向前,为实现民族复兴的我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植根人民的故事1.义勇军浙西南地区曾是国民党反动派的重要据点,当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面对反动派的残酷压迫,当地的群众们挺身而出,组成了一支支英勇的义勇军,与敌人展开了顽强的斗争。

他们并肩作战,浴血奋战,最终赶走了敌人,为浙西南的解放立下了赫赫战功。

2.土地革命在革命的道路上,土地问题一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难题。

而在浙西南地区,当地人民借助党的指导,积极参与土地革命,把土地从封建剥削者手中夺回来,实行了。

植根于百姓的土地革命不仅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还极大地激励了人民的革命热情,为后来的革命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艰苦奋斗浙西南地区的革命先烈们是在艰苦的条件下艰苦奋斗的,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流淌的汗水和鲜血。

在极度贫困的条件下,他们组织起来,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从细节的生活中体现了植根人民的力量和韧性。

4.群众基础革命的胜利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

在浙西南的革命斗争中,党领导人民群众建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牢牢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植根人民的重要性和力量。

三、总结与回顾浙西南地区的革命斗争是以植根人民为基础的,正是因为有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才使革命事业得以取得成功。

植根人民的故事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国梦而努力奋斗。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浙西南地区的革命斗争中的植根人民故事,深刻展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作为文章写手,我深受植根人民的故事所感动,他们的奋斗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相信,只有坚定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真正秉承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我们才能不断前行,为实现我国梦矢志奋斗。

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特征

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特征

第41卷第4期Vol.41No.4丽水学院学报JOURNAL OF LISHUI UNIVERSITY2019年7月July2019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特征南云雁(丽水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丽水323000)摘要:在以"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高质量谱写"八八战略"丽水新篇章的进程中,作为丽水大地孕育的红色文化,浙西南革命精神是革命战争年代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在新时代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纵观浙西南革命的整个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可以说,一部浙西南革命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运用和发展史。

关键词:浙西南革命精神;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doi:10.3969/j.issn.2095-3801.2019.04.011中图分类号:D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3801(2019)04-0059-05The Marxist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Revolutionary Spirit in Southwest ZhejiangNAN Yunyan(Faculty of Marxism,Lishui University,Lishui323000, Zhejiang)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composing the new chapter of"Give Full Play to Advantages and Promote Measures Strategy"in Lishui with high quality and taking the"Work of Lishui"as the outline of"Ecological protection of Lishui",as the red culture bred by Lishui earth,the Revolutionary Spirit in Southwest Zhejiang is the precious spiritual wealth left to us from the revolutionary war years and the mighty spiritual power to inspire us to do business in the new era.Throughout the whol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revolution in Southwest Zhejiang,it fully embodies the practicalness,people-oriented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m.It can be said that a history of the revolution in Southwest Zhejiang is a history of the spread,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9ism.Keywords:T he Revolutionary Spirit in Southwest Zhejiang;practicalness;people-oriented;development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触到马克思列宁主义,他们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

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逻辑起点探析

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逻辑起点探析

“浙西南革命精神”是指发生在浙西南大地上以及浙西南的革命志士在其他地方从事革命活动所形成的,并且经过实践检验的,能够指导革命走向胜利的精神品质。

丽水作为浙西南乃至全省唯一所有县(市、区)都是革命老根据地的地级市,早在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此调研时就指出,刘英、粟裕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曾长期在此战斗,留有多处革命遗址,值得重视和挖掘。

①因此,本文结合“浙西南革命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并依循其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从以下四个层面对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逻辑起点加以探讨。

一、历史起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先进优秀的看家法宝、攻坚克难的力量源泉、走向胜利的政治优势。

习近平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

”这意味着新时代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首先要回到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起点,从中寻觅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1935—1937年,由刘英、粟裕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浙西南坚持游击战争,在一定程度上策应了党中央和主力红军的战略行动,在全国革命低潮中掀起了浙西南革命高潮。

但若追根溯源,至少可以追溯于1927年1月在遂昌建立浙西南第一个党支部;甚至可以追溯于1923年底至1924年夏,在周恩来指导下,中共旅欧支部先后在法国比央古、里昂车站成立两个海外中共青田小组。

简而言之,在革命战争年代,浙西南涌现出无数仁人志士,他们在周恩来、刘英、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带领下,凝结形成了伟大的“浙西南革命精神”。

尽管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一小撮叛徒,且给革命事业造成一定损失,依然无碍于伟大革命事业向前推进。

这一切都归功于无数革命先烈始终深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甚至付出宝贵的生命。

从这个角度来看,开展“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活动,不仅是提振信心、增强斗争的迫切需要,是凝心聚力、务实为民的时代要求,还是对习近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嘱托的有力回应与结合。

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文化作品

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文化作品

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文化作品一、红船精神在浙西南地区的革命历史中,红船精神是一座丰碑。

红船,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方,也是革命火种最早燃起的地方。

它见证了一群红军将士的英勇斗争和无私奉献,也见证了他们对于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红船上,一幅幅壮丽的画面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志士仁人在红船上开展思想交流、讨论革命道路的场景。

他们用激昂的语言,向对手阐述自己的理念,争取更多的支持者。

这种精神,不仅仅是一次船上的辩论,更是一种坚定的信仰和追求。

二、山村火种浙西南山村的火种,点燃了整个革命时代。

我想象着那些贫苦农民,在农田里辛勤劳作的场景。

他们被剥削,被压迫,但他们不甘心沦为世袭地主的奴隶。

他们开始觉醒,开始思考,开始寻找改变自己命运的道路。

在这些山村里,红军的队伍渐渐壮大。

我看到了他们日夜奔波于山间,与敌人激烈战斗的身影。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一曲曲英勇的战歌。

他们不怕牺牲,不怕艰苦,只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解放自己、解放全中国的劳动人民。

三、革命志士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文化作品中,革命志士是最鲜明的标志。

他们是无数普通人中的一员,但他们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忠诚、勇敢和无私。

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革命志士,有的是年轻的学生,他们抛开了家庭的期望,奔赴前线。

有的是普通的农民,他们带领村民组织起来,与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

还有的是工人阶级的代表,他们走上街头,为工人的权益呐喊。

他们的身影,永远镌刻在浙西南地区的革命史册中。

四、革命精神的传承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文化作品,不仅仅是过去的回忆,更是对未来的启迪。

我们应该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让新一代人继续奋斗。

我们应该坚守初心,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浙西南地区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在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文化作品中,我看到了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斗志。

它们激励着每一个为了理想而奋斗的人,让我们坚定地走向新的征程。

让我们铭记那些为了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英雄,让他们的精神永远燃烧在我们心中。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传承革命精神 谱写时代篇章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传承革命精神 谱写时代篇章

浙江林业特别策划TEBIECEHUA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是展示浙西南革命历史的大型专题纪念馆,整体为古民居式建筑风格,曾获浙江省党史教育基地、浙江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2021年中央宣传部评出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单里,纪念馆也是榜上有名。

浙西南革命历史彰显着中国共产党领导浙西南人民革命斗争的丰功伟绩,因此,纪念馆自开馆以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以及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活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展示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重要窗口。

纪念馆位于丽水市内、南明湖畔,馆外广场正中央立有一座以“喜迎红军”为主题的雕塑。

只见一位身负斗笠的村民紧紧握住一位前来的红军的手,这位村民身后有的村民身着西装、有的身着布衣、有的手握长枪,都目光炯炯地望向前方;前来的红军有的举着旗帜、有的腰别手枪,都挺着胸膛,昂扬走向老乡。

雕塑无言,军民有爱,且情深意重。

雕塑下方刻有“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十二个大字。

“忠诚使命”是浙西南革命精神最深刻的内核,昭示了共产党人对使命的无限忠诚和矢志不渝追求真理、为革命事业奉献一切的坚定信念;“求是挺进”是浙西南革命精神最突出的特质,彰显了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往无前的战斗意志和出奇制胜、变不可能为可能的智慧勇气;“植根人民”是浙西南革命精神最重要的指引,诠释了共产党人坚持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和竭力为劳苦大众谋利益的赤子情怀。

三者之间内在联系,相互贯通,相辅相成,有机统一,构成浑然一体、缺一不可的整体。

不仅为“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内涵表述语,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对自我的要求和对人民的承诺。

纪念馆内设四大展区,第一展区里陈列的是中国共产党传承革命精神谱写时代篇章●撰文摄影/申屠暄棋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馆内雕像外雕塑【导语】近期,中央宣传部新命名111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浙江四地入围,分别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良渚博物院、湖州安吉余村与宁波奉化滕头村。

浙西南革命精神

浙西南革命精神

浙西南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精神传承和持续信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每一次革命老区之行,都体现了对红色革命精神的追求和弘扬,也充满了对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期待。

浙西南革命精神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周恩来、粟裕、刘英等无数革命先辈在国统区创造,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锤炼、培育、形成的崇高革命精神。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要征服的一座大山,是一场漫长而艰难的战斗。

深入理解和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科学内涵,分析其与脱贫攻坚的内在联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探源1934年7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面临失利,为牵制和调动国民党军队,掩护红军主力突围,北上抗日先遣队(以下简称先遣队)以自身的牺牲策应保证了中央的安全转移。

根据中央军区命令,先遣队余部组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以下简称挺进师),其主要任务是:“经过闽北到浙江,发动广泛的游击战争,创立苏维埃新的根据地。

”不论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还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其前身都是中央苏区身经百战的英勇红军,他们在浙西南面临的困难前所未有,因而所激发出来的斗争精神也撼动天地。

(一)创建革命根据地浙西南地处山区,人民生活格外艰苦,加之国民党反动派的苛捐杂税,山区人民时常过着食不果腹、朝不保夕的悲惨生活,这里的畲族群众除了遭受阶级压迫之外,还要承受统治阶级的民族歧视政策的压迫。

1935年1月,粟裕、刘英率领由538名挺进师将士,客服重重困难,毅然直驱浙江,并选定以仙霞岭为中心的浙西南地区作为根据地。

多年后粟裕回忆说:“我军所到之处,都有大批群众跟着、簇拥着,复仇的呐喊声,胜利的欢呼声,山鸣谷应,日夜不绝。

反动区、乡政权瓦解了,接着就建起农民、青年、妇女、赤卫队等各种革命群众组织。

”在党的领导下,浙西南的面貌焕然一新,浙西南人民一心向着共产党,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他们踊跃参加红军,开展土地革命,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挺进师最终建立起浙西南根据地。

学习浙西南革命精神 体会 (2)

学习浙西南革命精神 体会 (2)

学习浙西南革命精神体会通过对《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学习手册》的学习,体会颇深,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第一、要学习革命先辈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革命精神。

社会主义江山来之不易,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不怕流血牺牲,敢于夺取胜利。

我们要象革命先辈那样,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在实践中把这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中,落实到我们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地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确保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打下的社会主义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

第二、要学习革命先辈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

中国革命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展的。

但是,广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畏艰难,团结一致,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我们必须学习革命先辈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畏艰难,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我们党组织的先进性。

第三,要学习革命先辈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

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一部中国*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

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我们必须学习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和坚韧的革命品格。

牢记历史责任,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弘扬艰苦朴素的作风,坚持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情,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坚决反对铺张浪费。

广大党员要经受住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考验,做个好党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的行动自觉, 奋力开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境界。
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实践指引 为绿色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为绿色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为实现全面小康提供决战主场
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浙西南革命精神”将激励着丽水人民,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 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开启丽水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浙西南革命精神
——传承丽水红色基因
财管181
2019.3.3
由来 内涵 传承 纪念馆 结束语
01 它是谁 02 它有什么
03 怎么拥有它 04 它在哪儿1935年5月
• 在中国革命处于最低潮的时候,南方游击战争处于最艰苦、最困难的阶 段,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独立开创了浙西南革命根据地,重新燃起了浙 江革命烽火,奠定了浙江革命之基,继而成为中国革命在南方的重要战 略支点。
1935年,粟裕将军创造 性实施“敌进我进”战 术,与国民党军相向对 进、易地而战,不仅打 破了敌人的疯狂围剿, 而且发展了根据地,壮 大了革命力量,胜利迎 来了抗日浪潮。
第四任特委书记张麒 麟有两次机会可以离 开浙西南,因组织上 要求不能放弃浙西南 斗争成果,张麒麟以 大局为重,主动回到 条件最艰苦环境最恶 劣的浙西南。最后, 因叛徒出卖,在遂昌 县三井村被敌军包围, 掩护突围时壮烈牺牲。
• 2.是精神力量
• 这种精神力量开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面对艰难困苦、挑战考验、挫折失败,一直走到今天,才创造 了崭新的新时代。
• 3.是担当和奉献
• 当年粟裕、刘英同志在浙西南播下了启明未来的革命火种,彰显了共产党人不屈的灵魂和顽强的斗志,尤 其是敢于担当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传承(inheritance)——point 1
传承(inheritance)——point 2
• 丽水市长吴晓东强调将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强大动力转化为推动丽水高质量 发展的思想自觉。着力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居住安全、扶贫增收问题,进 一步提升全市域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城乡融合,增强城市集聚力。
传承——conclusion
习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曾先后8次来 丽水视察,称赞这里“秀山丽水,天生 丽质”,并留下谆谆嘱托:“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
• 面对敌军先后发起的两次大规模围剿,粟裕、刘英同志带领的中国工农 红军挺进师,与丽水人民一道浴血奋战,在残酷的斗争中付出巨大牺牲, 但仍然发扬“浙西南革命精神”,把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坚持到1937年 七七事变之后,迎来第二次国共合作、全民族一致抗日的新局面。
• 1.让我们牢记党的宗旨
• 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纲领》,明确提出“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以社会革命为 自己政策的主要目的。”在奋斗历程中,党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 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的宗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