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南革命精神PPT课件

合集下载

传承浙西南革命精神-学生演讲稿.doc

传承浙西南革命精神-学生演讲稿.doc

传承浙西南革命精神-学生演讲稿亲爱的梦瑶:好些日子没有联系了,今天我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兴致盎然的主题教育课。

这堂课让我了解到丽水土地上发生的革命故事,此时仍然心情澎湃,所以我迫不及待地写了这封信,与你分享我的收获。

李老师邀请到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为我们做了主题教育。

他首先介绍说,丽水市是浙江省唯一一个九个区县全是革命老区的地级市。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大猷街135号,由5个单体建筑组成。

东侧为主体展区,分为“建立党组织,开展武装斗争”、“创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抗日救亡,解放浙西南”3个展区、9个单元。

通过讲解员精心准备的PPT和有条不紊的介绍,我仿佛被带回那个波澜壮阔的革命年代;知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及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浙西南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建立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等革命武装开展斗争的历史;也听闻了粟裕、刘英、蔡鸿猷、麻植、季步高等人的英雄事迹,以及更多革命志士前仆后继,不畏牺牲,顽强斗争的故事。

梦瑶,我以前真的不知道我们现在的新中国和幸福生活是这么的来之不易,是这么多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之后的课堂讨论当中,班里好多同学都讲述了自己暑假里的红色学习之旅,有同学去过遂昌县王村口月光山粟裕同志纪念碑亭,也有同学去过庆元县竹口镇的红军桥,还有同学去过龙泉市住龙镇住溪苏维埃政府旧址廖家祠堂……看着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我也由衷地为同学们的成长感到高兴,当然,我自己也是收获满满的。

李老师还给我们分享了“浙西南刘胡兰-潘香凤”的革命事迹。

在党的光辉引导和身边同志的影响下,她小小年纪就担任地下交通员,机智勇敢,次次都圆满的完成组织交待的任务,被誉为“常胜女交通”。

1947年,敌军疯狂地对万山地区革命根据地进行灭绝人性的“清乡”围剿,在斗争中,潘香凤不幸被捕。

潘香凤被捕后,被押解到温州市永嘉县碧莲区署,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宁死不屈。

浙西南革命中关于植根人民的故事

浙西南革命中关于植根人民的故事

浙西南革命中的植根人民故事一、引言浙西南地区是我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片土地孕育了大量的革命先烈,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革命的壮丽篇章。

在这片土地上,有许许多多关于植根人民的感人故事,这些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奋勇向前,为实现民族复兴的我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植根人民的故事1.义勇军浙西南地区曾是国民党反动派的重要据点,当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面对反动派的残酷压迫,当地的群众们挺身而出,组成了一支支英勇的义勇军,与敌人展开了顽强的斗争。

他们并肩作战,浴血奋战,最终赶走了敌人,为浙西南的解放立下了赫赫战功。

2.土地革命在革命的道路上,土地问题一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难题。

而在浙西南地区,当地人民借助党的指导,积极参与土地革命,把土地从封建剥削者手中夺回来,实行了。

植根于百姓的土地革命不仅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还极大地激励了人民的革命热情,为后来的革命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艰苦奋斗浙西南地区的革命先烈们是在艰苦的条件下艰苦奋斗的,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流淌的汗水和鲜血。

在极度贫困的条件下,他们组织起来,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从细节的生活中体现了植根人民的力量和韧性。

4.群众基础革命的胜利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

在浙西南的革命斗争中,党领导人民群众建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牢牢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植根人民的重要性和力量。

三、总结与回顾浙西南地区的革命斗争是以植根人民为基础的,正是因为有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才使革命事业得以取得成功。

植根人民的故事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国梦而努力奋斗。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浙西南地区的革命斗争中的植根人民故事,深刻展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作为文章写手,我深受植根人民的故事所感动,他们的奋斗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相信,只有坚定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真正秉承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我们才能不断前行,为实现我国梦矢志奋斗。

浙西南革命故事

浙西南革命故事

浙西南革命故事
浙西南地区是中国革命斗争的重要战场之一,这片土地上涌现
出了一大批英勇的革命先烈,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


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革命史诗,为民族独立和人民
解放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在浙西南的山山水水间,有许多英雄儿女的感人事迹。

他们或
是在革命斗争的前线英勇杀敌,或是在后方默默支持革命事业,无
一不是为了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而不懈奋斗。

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
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

浙西南的革命故事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红军长征。


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一次伟大革命远征。

在长征途中,浙西南地区是红军长征的重要组
成部分,许多英勇的红军战士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革命的足迹。

在革命斗争的年代,浙西南地区的革命先烈们为了信仰和理想,英勇抗击敌人,浴血奋战。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革命的意义,
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浙西南革命的壮丽篇章。

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
高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

浙西南的革命故事,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部重要篇章,也是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部光辉史诗。

这些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激励
着我们继续前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浙西南的革命故事,是一部永远的史诗,它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了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而不懈奋斗。

让我们铭
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传承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文化作品

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文化作品

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文化作品一、红船精神在浙西南地区的革命历史中,红船精神是一座丰碑。

红船,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方,也是革命火种最早燃起的地方。

它见证了一群红军将士的英勇斗争和无私奉献,也见证了他们对于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红船上,一幅幅壮丽的画面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志士仁人在红船上开展思想交流、讨论革命道路的场景。

他们用激昂的语言,向对手阐述自己的理念,争取更多的支持者。

这种精神,不仅仅是一次船上的辩论,更是一种坚定的信仰和追求。

二、山村火种浙西南山村的火种,点燃了整个革命时代。

我想象着那些贫苦农民,在农田里辛勤劳作的场景。

他们被剥削,被压迫,但他们不甘心沦为世袭地主的奴隶。

他们开始觉醒,开始思考,开始寻找改变自己命运的道路。

在这些山村里,红军的队伍渐渐壮大。

我看到了他们日夜奔波于山间,与敌人激烈战斗的身影。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一曲曲英勇的战歌。

他们不怕牺牲,不怕艰苦,只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解放自己、解放全中国的劳动人民。

三、革命志士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文化作品中,革命志士是最鲜明的标志。

他们是无数普通人中的一员,但他们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忠诚、勇敢和无私。

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革命志士,有的是年轻的学生,他们抛开了家庭的期望,奔赴前线。

有的是普通的农民,他们带领村民组织起来,与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

还有的是工人阶级的代表,他们走上街头,为工人的权益呐喊。

他们的身影,永远镌刻在浙西南地区的革命史册中。

四、革命精神的传承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文化作品,不仅仅是过去的回忆,更是对未来的启迪。

我们应该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让新一代人继续奋斗。

我们应该坚守初心,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浙西南地区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在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文化作品中,我看到了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斗志。

它们激励着每一个为了理想而奋斗的人,让我们坚定地走向新的征程。

让我们铭记那些为了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英雄,让他们的精神永远燃烧在我们心中。

举例说明浙西南革命先烈

举例说明浙西南革命先烈

举例说明浙西南革命先烈
浙西南革命先烈是指在中国革命斗争中,为了实现国家独立、民
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英勇牺牲的杰出人物。

他们来自浙江、四川、云
南等地的革命家、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不顾
个人安危。

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有浙江杭州人严泽湄。

他投身抗日救国
事业,秘密地传播革命思想,组织抗日义勇队。

后来,他积极参与地
下党的组织工作,成为浙西南地区的革命领导人之一。

然而,很不幸,他于1943年被国民党特务所发现并捕获,由于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他在狱中坚贞不屈,最终被敌人残忍杀害,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
的生命。

另外一个例子是四川宜宾人杨靖宇。

他在抗日战争期间组织了一
支游击队,并进行了有效的抗击日军的斗争。

他带领游击队员在战斗
中多次取得了胜利,给日军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然而,由于敌人的埋伏,他于1940年被俘并遭受酷刑。

面对残酷的折磨,他始终坚贞不屈,拒绝向敌人屈服而选择赴死,成为光辉的浙西南革命先烈。

这些浙西南革命先烈以及众多无名英雄,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
命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
生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们应该铭记他们的英名,铭记他们的奉献
精神,永远保持革命斗争的决心和勇气。

浙西南革命中关于植根人民的故事

浙西南革命中关于植根人民的故事

浙西南革命中关于植根人民的故事一、浙西南革命中关于植根人民的故事浙西南地区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这片土地孕育了许多英勇无畏的革命先烈,他们将自己的梦想扎根于这片富饶的土地上。

他们没有忘记他们的初心,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不懈奋斗。

1. 桓溪的一声枪响1926年,桓溪李维汉率领的泛浙西南打响了浙西南地区的第一声枪响,开启了革命的序幕。

李维汉深知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他积极地组织农民运动,在农民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唤醒了农民阶级的觉悟和反抗意识。

在李维汉的领导下,桓溪成为了一个集结农民力量的重要基地,农民们积极参与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

2. 潜伏在山野的游击队在革命的初期,浙西南的革命斗争处境艰难,革命者需要寻找一个适宜的根据地。

红军第三军团副军长皮定钧,率领部队潜伏在云和的白顶山区,成立了红5军团,邀集了各地的游击队员投身革命。

这些游击队员来自农民阶级,他们了解农民的疾苦,懂得他们的期待。

他们以革命为己任,为了解放人民,他们无论遭受多大的困难和危险,都坚决不退缩。

3. 壮烈牺牲的湖畔女英雄在浙西南革命的历程中,有一位女英雄曾留下了永恒的故事。

1931年,湖畔的葛觉澜,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听闻共产党秘密组织员来村里活动,便义无反顾地参加了这个组织。

她积极地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组织游击队员开展抗日斗争。

然而,她的革命活动却被叛徒出卖,她在被捕的那一刻,毅然选择了自杀。

她的壮烈牺牲激励着更多的人参与到革命斗争中。

4. 在蛮荒山区的稻谷之海浙西南地区山多沟深,交通不便,农业发展十分困难。

然而,在浙西南革命中,人民农民在这片蛮荒山区开垦出了一片稻谷之海。

他们不怕困难,不怕劳苦,只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实现共产主义的美好理想。

他们甘于吃苦,艰苦奋斗,种植水稻,除草、灌溉,相互帮助,共同劳动。

他们的付出和努力为革命提供了丰富的粮食资源,保障了红军的生存。

二、个人观点和理解浙西南革命中关于植根人民的故事,展现了农民阶级深厚的革命潜力和伟大的奉献精神。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传承革命精神 谱写时代篇章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传承革命精神 谱写时代篇章

浙江林业特别策划TEBIECEHUA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是展示浙西南革命历史的大型专题纪念馆,整体为古民居式建筑风格,曾获浙江省党史教育基地、浙江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2021年中央宣传部评出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单里,纪念馆也是榜上有名。

浙西南革命历史彰显着中国共产党领导浙西南人民革命斗争的丰功伟绩,因此,纪念馆自开馆以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以及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活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展示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重要窗口。

纪念馆位于丽水市内、南明湖畔,馆外广场正中央立有一座以“喜迎红军”为主题的雕塑。

只见一位身负斗笠的村民紧紧握住一位前来的红军的手,这位村民身后有的村民身着西装、有的身着布衣、有的手握长枪,都目光炯炯地望向前方;前来的红军有的举着旗帜、有的腰别手枪,都挺着胸膛,昂扬走向老乡。

雕塑无言,军民有爱,且情深意重。

雕塑下方刻有“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十二个大字。

“忠诚使命”是浙西南革命精神最深刻的内核,昭示了共产党人对使命的无限忠诚和矢志不渝追求真理、为革命事业奉献一切的坚定信念;“求是挺进”是浙西南革命精神最突出的特质,彰显了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往无前的战斗意志和出奇制胜、变不可能为可能的智慧勇气;“植根人民”是浙西南革命精神最重要的指引,诠释了共产党人坚持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和竭力为劳苦大众谋利益的赤子情怀。

三者之间内在联系,相互贯通,相辅相成,有机统一,构成浑然一体、缺一不可的整体。

不仅为“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内涵表述语,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对自我的要求和对人民的承诺。

纪念馆内设四大展区,第一展区里陈列的是中国共产党传承革命精神谱写时代篇章●撰文摄影/申屠暄棋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馆内雕像外雕塑【导语】近期,中央宣传部新命名111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浙江四地入围,分别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良渚博物院、湖州安吉余村与宁波奉化滕头村。

浙西南革命精神

浙西南革命精神

浙西南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精神传承和持续信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每一次革命老区之行,都体现了对红色革命精神的追求和弘扬,也充满了对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期待。

浙西南革命精神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周恩来、粟裕、刘英等无数革命先辈在国统区创造,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锤炼、培育、形成的崇高革命精神。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要征服的一座大山,是一场漫长而艰难的战斗。

深入理解和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科学内涵,分析其与脱贫攻坚的内在联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探源1934年7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面临失利,为牵制和调动国民党军队,掩护红军主力突围,北上抗日先遣队(以下简称先遣队)以自身的牺牲策应保证了中央的安全转移。

根据中央军区命令,先遣队余部组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以下简称挺进师),其主要任务是:“经过闽北到浙江,发动广泛的游击战争,创立苏维埃新的根据地。

”不论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还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其前身都是中央苏区身经百战的英勇红军,他们在浙西南面临的困难前所未有,因而所激发出来的斗争精神也撼动天地。

(一)创建革命根据地浙西南地处山区,人民生活格外艰苦,加之国民党反动派的苛捐杂税,山区人民时常过着食不果腹、朝不保夕的悲惨生活,这里的畲族群众除了遭受阶级压迫之外,还要承受统治阶级的民族歧视政策的压迫。

1935年1月,粟裕、刘英率领由538名挺进师将士,客服重重困难,毅然直驱浙江,并选定以仙霞岭为中心的浙西南地区作为根据地。

多年后粟裕回忆说:“我军所到之处,都有大批群众跟着、簇拥着,复仇的呐喊声,胜利的欢呼声,山鸣谷应,日夜不绝。

反动区、乡政权瓦解了,接着就建起农民、青年、妇女、赤卫队等各种革命群众组织。

”在党的领导下,浙西南的面貌焕然一新,浙西南人民一心向着共产党,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他们踊跃参加红军,开展土地革命,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挺进师最终建立起浙西南根据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11/9
优质
第四任特委书记张麒 麟有两次机会可以离 开浙西南,因组织上 要求不能放弃浙西南 斗争成果,张麒麟以 大局为重,主动回到 条件最艰苦环境最恶 劣的浙西南。最后, 因叛徒出卖,在遂昌 县三井村被敌军包围, 掩护突围时壮烈牺牲。
5
传承(inheritance)——point 2
• 丽水市长吴晓东强调将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强大动力转化为推动丽水高质量 发展的思想自觉。着力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居住安全、扶贫增收问题,进 一步提升全市域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城乡融合,增强城市集聚力。
• 3.是担当和奉献
• 当年粟裕、刘英同志在浙西南播下了启明未来的革命火种,彰显了共产党人不屈的灵魂和顽强的斗志,尤 其是敢于担当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2019/11/9
优质
4
传承(inheritance)——point 1
1935年,粟裕将军创造 性实施“敌进我进”战 术,与国民党军相向对 进、易地而战,不仅打 破了敌人的疯狂围剿, 而且发展了根据地,壮 大了革命力量,胜利迎 来了抗日浪潮。
为绿色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为实现全面小康提供决战主场
2019/11/9
优质Leabharlann 72019/11/9
优质
8
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浙西南革命精神”将激励着丽水人民,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 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开启丽水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2019/11/9
优质
9
浙西南革命精神
——传承丽水红色基因 财管181
2019.3.3
2019/11/9
由来 内涵 传承 纪念馆 结束语
01 它是谁 02 它有什么
03 怎么拥有它 04 它在哪儿
05 耶
2019/11/9
优质
2
由来(origin)
• 1935年5月
• 在中国革命处于最低潮的时候,南方游击战争处于最艰苦、最困难的阶 段,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独立开创了浙西南革命根据地,重新燃起了浙 江革命烽火,奠定了浙江革命之基,继而成为中国革命在南方的重要战 略支点。
• 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纲领》,明确提出“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以社会革命为 自己政策的主要目的。”在奋斗历程中,党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 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的宗旨。
• 2.是精神力量
• 这种精神力量开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面对艰难困苦、挑战考验、挫折失败,一直走到今天,才创造 了崭新的新时代。
• 面对敌军先后发起的两次大规模围剿,粟裕、刘英同志带领的中国工农 红军挺进师,与丽水人民一道浴血奋战,在残酷的斗争中付出巨大牺牲, 但仍然发扬“浙西南革命精神”,把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坚持到1937年 七七事变之后,迎来第二次国共合作、全民族一致抗日的新局面。
2019/11/9
优质
3
• 1.让我们牢记党的宗旨
2019/11/9
优质
6
传承——conclusion
习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曾先后8次来 丽水视察,称赞这里“秀山丽水,天生 丽质”,并留下谆谆嘱托:“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
以“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的行动自觉, 奋力开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境界。
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实践指引 为绿色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