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

合集下载

主要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产勘查规范的应用

主要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产勘查规范的应用
山设计,在建、正常生产矿山,即使未开 展过可行性研究工作也应属于技术经济可 行的项目。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关于普查工作
• 普查的定义 GB13686-92(普查总则):普查是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对矿
产资源的需要而进行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它是矿产勘查 工作的起始阶段。其目的任务是根据已有的地质矿产资料 和找矿信息,以一种或几种矿产为普查对象,运用有效技 术方法,在选定的普查区内,大致查明成矿背景,寻找、 发现与评价各类物探异常、化探异常、矿化点和矿点,对 有望的矿产地查明是否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床或矿体( 层),为详查工作提供依据。 个人理解: 寻找、发现是面上的普查工作,目标是发现 矿产地。评价是点上的普查工作,目标是为详查工作提供 依据。
个人理解: UNFC中的普查相当于GB13686-92( 普查总则)中的寻找、发现。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关于普查工作
• 普查的定义 GB/T17766-1999:普查是对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mineral
potential)较大地区、物化探异常区,采用露头检查、地 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及物化探方法,大致查明区 内地质、构造概况;大致掌握矿体(层)的形态、产状、 质量特征;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产的加工选冶 性能已进行了类比研究。最终应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 依据。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关于普查工作
•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的误差 UNFC:数量的估计值是根据露头检查、地质填图、间接方法和有限的取的测量和取样已完成
,但所获得的数据不足以有把握地解释地质格架和矿化连续性。 GB/T17766-1999:资源量只根据有限的数据计算的,其可信度低。 GB/T13908-2002:对矿体在地表或浅部沿走向有工程稀疏控制,沿倾向有工程

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203-2002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rare metal mineral exploration2002-12-17发布 2003-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DZ/T 0203-2002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勘查的目的任务3.1 预查阶段3.2 普查阶段3.3 详查阶段3.4 勘探阶段4 勘查研究程度4.1 地质研究程度4.2 矿石质量研究4.3 矿石选(冶)和加工技术条件研究4.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4.5 综合勘查综合评价5 勘查控制程度5.1 勘查类型的确定5.2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5.3 勘查控制程度的确定6 勘查工作及质量要求6.1 测量工作6.2 地质填图6.3 物探、化探工作6.4 重砂测量工作6.5 探矿工程6.6 化学样品的采集、加工和测试6.7 重砂样品采集与分析检查6.8 矿石物质组分研究样品的采集、加工、化验6.9 矿石选(冶)试验样品的采集试验6.10 岩石、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测试样品的采集与试验6.11 原始资料编录、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等7 可行性评价7.1 可行性评价工作7.2 概略研究7.3 预可行性研究7.4 可行性研究8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8.1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8.2 矿产资源/储量类型条件9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9.1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9.2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9.3 确定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要求9.4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结果表附录A (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附录B (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附录C (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性质、用途及主要矿物C.1 稀有金属陛质、用途C.2 稀有金属主要矿物附录D (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矿床分类及主要工业类型D.1 稀有金属矿床分类D.2 稀有金属矿床主要工业类型的地质特征、矿物组合、矿床规模附录E (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矿床勘查类型的确定及勘查工程间距参考E.1 勘查类型的确定E.2 勘查工程间距附录F (资料性附录)矿体圈定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说明F.1 矿体的圈定和连接F.2 块段的划分原则F.3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附录G (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矿床参考性工业指标附录H (资料性附录)各种稀有金属精矿质量指标H.1 铍精矿H.2 锂精矿H.3 铯精矿H.4 铌钽精矿H.5 锆铪精矿H.6 各种稀有金属精矿质量标准说明附录I (资料性附录)花岗伟晶岩中宝石、玉石、彩石的质量要求参考指标前言本标准是在原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1984年2月储发(1984)第7号文颁发的《稀有金属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的基础上,考虑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稀有金属矿产的地质勘查工作的要求及与国际接轨等因素修订而成的,增加了稀有金属矿产预查阶段、普查阶段、详查阶段的勘查要求。

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

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

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0-2002)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铁、锰、铬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内容,包括范围、引用标准、勘查的目的任务、勘查研究程度、勘查控制程度要求、勘查工作及质量要求、可行性评价、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铁、锰、铬矿地质勘查及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也适用于验收及评审铁、锰、铬矿产勘查报告;还可以作为矿业权转让及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股票上市等活动中评价和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3 勘查的目的任务3.1 预查通过对区内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初步的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结果,并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为普查工作提供依据,并可估算预测的矿产资源量。

国地资源部2002-12-17发布2003-03-01实施3.2 普查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进行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和物探、化探等野外工作,以及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或圈定出详查区范围,估算推断的矿产资源量,为详查工作提供依据。

3.3 详查通过对普查圈出的详查区采用各种勘查方法和平段,进行系统的工作和取样,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或圈出勘探范围,估算控制的矿产资源/储量,为勘探工作提供依据,也可作为矿山总体规划和编制矿山项目建议书的依据。

对直接提供开发利用的矿区,其加工选冶性能试验程度应达到可供矿山建设设计的要求。

3.4 勘探通过对勘探区采用各种勘查手段和有效方法,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并进行可行性研究,估算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为矿山建设确定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开采方式、开拓方案、矿石加工选冶工艺、矿山总体布置和矿山建设设计等提供依据。

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范本

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范本

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范本1. 引言金属矿床地质勘探是指通过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测、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对金属矿床进行全面的地质勘探活动。

为了提高矿床勘探的效率和准确性,制定本规范总则,对金属矿床地质勘探活动进行规范。

2. 勘探目标金属矿床地质勘探的目标是确定矿床的地质储量、品位、分布规律等信息。

通过合理的勘探方法和手段,确定矿床的开发潜力和经济价值。

3. 勘探程序金属矿床地质勘探活动包括以下程序:3.1. 勘探前期调研在正式开展金属矿床地质勘探之前,应进行前期调研。

主要包括:•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该区域矿产资源和地质条件;•对矿区进行初步勘查,确定勘探的重点区域;•收集和整理历史勘探资料,了解前人的勘探成果。

3.2. 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金属矿床地质勘探的基础工作,它主要包括:•地质剖面测量和制图,绘制矿区的地质图、剖面图;•地质钻探和岩心取样分析,获取矿床的地质构造和岩性信息;•野外地质观察和标本采集,研究矿床的成因和演化过程。

3.3. 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是金属矿床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它主要包括:•重力测量,测定矿区的重力异常;•磁力测量,测定矿区的磁场异常;•电法测量,探测矿床的电性差异;•震源勘探,测量地震波传播速度,揭示矿床的地质构造。

3.4. 地球化学分析地球化学分析是金属矿床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它主要包括:•岩石样品化学分析,测定矿区的元素含量;•地表水和地下水化学分析,探测矿床的流体特征;•土壤和沉积物化学分析,寻找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

4. 勘探数据管理金属矿床地质勘探活动产生大量的勘探数据,为了有效管理这些数据,需要:•建立科学的勘探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规范数据命名、分类和存储;•加强数据的备份和安全保护。

5. 勘探结果评价金属矿床地质勘探完成后,需要对勘探结果进行评价。

评价主要包括:•矿床地质储量和品位评估;•矿床经济价值评估;•矿床开发潜力评估。

6. 勘探报告编制金属矿床地质勘探活动完成后,应编制勘探报告。

金属、非金属矿产勘查规范理解

金属、非金属矿产勘查规范理解

金属、非金属矿产勘查规范理解1. 引言金属和非金属矿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矿产勘查是开发矿产资源的前提和基础工作,因此,规范矿产勘查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金属、非金属矿产勘查的规范理解,包括勘查过程、技术要求等方面内容。

2. 金属矿产勘查规范理解金属矿产勘查是指对地质资源进行调查、勘察和评价,以确定其地质储量、品位、开采条件及可行性,从而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金属矿产勘查的规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勘查区块选择勘查区块选择是金属矿产勘查的第一步,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资源潜力以及勘查成本等因素。

在选择勘查区块时,应借助地质地貌图、地球物理、遥感、地球化学等信息,确定具有较高勘查潜力的区域进行详细勘查。

2.2 勘查工作组织金属矿产勘查工作应组织成专业的勘查队伍,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

勘查队伍应由具有丰富勘查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地质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地球化学家等专业人员组成,以确保勘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3 勘查方法与技术勘查方法与技术是金属矿产勘查的核心内容,包括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

其中,地质勘探主要包括野外地质调查、野外地质勘察、岩石样品分析等;地球物理勘探主要有地震、电磁、重力、磁法等方法;地球化学勘探则涉及矿石分析、地球化学探探测、地球化学勘查预测等。

2.4 实验室分析与测试实验室分析与测试是金属矿产勘查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野外采集的岩矿样品进行分析与测试,可以获取详细的地质信息和矿石参数。

实验室分析与测试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5 勘查报告编制金属矿产勘查的最终成果是勘查报告,该报告应详细描述勘查区块的地质背景、岩矿样品分析结果、资源储量评价、开采条件评价等内容。

勘查报告的编制应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以便后续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作。

地质勘查规范

地质勘查规范

金矿石从找矿、评价、勘探到矿山开采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储量计算。

储量计算是对矿石的“质”和“量”的全面总结,是生产建设和企业投资的依据。

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各种计算参数应真实可靠,计算数据要准确无误,以保证储量数字的正确性。

一、金矿储量级别的分类和条件我国目前将金矿储量分为两类,即能利用储量(称表内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表外储量)。

并根据地质勘探控制程度又分为A、B、C、D四级。

矿床评价阶段探获的储量,主要是D级储量,可有部分C级储量。

C级储量是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

其条件是:①基本控制了矿体的形态、产状和空间位置;②对破坏和影响主要矿体的较大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和产状已基本控制,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和分布规律已大致了解,③基本确定了矿石工业类型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

D级储量是用一定的勘探土程控制的储量,或虽用较密的工程控制,但仍达不到C级要求的储量以及由D级以上储量外推部分的储量。

其条件是:①大致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分布范围,②大致了解破坏和影响矿体的地质构造特征,③大致确定矿石的工业类型。

D级储量在金矿中有三种用途:一是作为进一步勘探和矿山远景规划的储量;二是在一般金矿尿中,部分D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三是对小而复杂的矿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

二、主要综合性图件的编绘(一)坑道(中段)地质平面图.1.图件的主要内容(1)坐标线,勘探线、该平面上各种探矿工程及编号。

(2)采样位置及编号、样品分析结果。

(3)各种地质界线及并产状,矿体编号.(4)图名、比例尺、图例及图签。

2.编图的基本方法(1)按坑道的范围,在图纸上画好平而坐标网及勘探线作为底图。

(2)利用坐标网和勘探线的控制,根据测量成果,在底图上画出坑道的几何外形和钻孔位置。

(3)根据坑道原始地质编录资料,将各种地质界线和采样位置按比例尺转绘到底图上对于沿脉坑道,当矿脉出露在壁上时,若坑道(中段)平面图以顶板标高为投影平面,应按矿脉产状,顺倾斜投影到顶板界线之一侧的延长线上仁将共交点, 按比例尺投绘到中段图的相应位置。

固体金属矿产地质勘查方法简介

固体金属矿产地质勘查方法简介

h
13
• 2. 槽、坑、钻探矿工程:
• A.探矿工程的目的
• 使用探矿工程的目的就是要对勘查的对象—矿体进行有效的控制。具 体目的有两方面:其一是对矿体进行空间定位,获取矿体及矿石在空 间不同部位的特征数值—单工程矿体的厚度、产状,矿石品位、体重 等,为研究矿体特征、对矿体进行资源量估算提供依据;同时兼顾控 制矿体上下盘围岩特征,获取矿区深部地质特征、工程地质和水文地 质资料。其二就是要根据项目任务的要求对矿体达到一定程度的工程 控制,满足业主或勘查阶段对不同级别资源量的要求。
要求导线布设于坑道顶板中线位臵每2025米制作一个导线点在坑道方位拐弯处必须加密导线点导线点必须用木桩控制并进行序列编号点号标示于木桩旁侧导线点上必须悬挂永久性方位线方位线用铁钉固定在木桩上用以指导控制坑道方位
固体金属矿产地质勘查方法简介
一.地质勘查工作的目的与任务 二.地质勘查阶段的划分和各勘查阶段的工作
• ---工作方法:地质测量与编录、工程网度控制、物探方法指导、工程 测量定位、采加化配合、实行项目管理。
• ---工作手段及使用:为了大致查清矿床地质特征,拟开展矿床
1∶2000地质草测。为了大致查清矿带、矿体特征,主要使用槽探、
钻探手段,赋以少量坑探,按照初步确定的矿床勘探类型,以333级
别工程间距,对已知矿段实施系统探索控制——对矿体地表头部用槽
• 预查工作结束后,要初步预算矿体的3341资源量,预测矿区成矿远景。
为下一阶段矿床勘查工作提供普查基h 地。
6
• 普查阶段:是地质找矿勘查工作的大致阶段。
• ---工作对象:主要是预查工作提供的矿带和矿体,以及包括矿带、矿 体在内的矿床地质特征。
• ---工作目的:求获333+3341资源量,提供详查基地。要求大致查清 矿床地质、矿带、矿体特征;大致确定矿床勘探类型和工业指标;大 致了解矿区水、工、环地质特征;大致掌握矿石的选冶性能。

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总局令第35号)

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总局令第35号)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5号《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已经2010年11月1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局长骆琳二○一○年十二月三日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2010年12月3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5号公布,根据2015年5月26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78号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作业安全的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从事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作业的安全生产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生产矿山企业的探矿活动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地质勘探作业,是指在依法批准的勘查作业区范围内从事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的活动。

本规定所称地质勘探单位,是指依法取得地质勘查资质并从事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活动的企事业单位。

第四条地质勘探单位对本单位地质勘探作业安全生产负主体责任,其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属从事矿产地质勘探及管理的企事业法人组织(以下统称地质勘探主管单位),负责对其所属地质勘探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

第五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地质勘探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地质勘探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安全生产职责第六条地质勘探单位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的规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排查治理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第七条从事钻探工程、坑探工程施工的地质勘探单位应当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第八条地质勘探单位从事地质勘探活动,应当持本单位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和地质勘探项目任务批准文件或者合同书,向工作区域所在地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书面报告,并接受其监督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的历史沿革
岩金矿
1993年全国地质矿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制 定 了 《 岩 金 矿 普 查 规 范 》 ( DZ/T0074—1993 ) ; 1995 年 制 定 了 《 岩 金 矿 地 质 详 查 规 范 》 (DZ/T0152—1995);
本次由国土资源部组织编制、颁布的最新《岩 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是在上述 1984年3月、1993年、1995年三个规范的基础上修订、 合并而成。自本规范2003年3月1月颁布实施后将代 替上述三个规范。
国标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17766—1999 GB/T13908—2002
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 贵金属矿 地质勘查规范
砂矿(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0205—2002 (岩金+砂金) 第三位
DZ/T0208—2002 (钛)第十位
岩金矿
砂金矿 金红石
(铅)第八位
金 属
本次修订是在上述规范的基础上进行的,并将 铜、铅、锌、银、镍、钼六个矿种的规范合并为一 个新的行业标准DZ/T0214—2002《铜、铅、锌、银、 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
二.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的历史沿革
2.钨\锡\锑\汞矿 1984年2月,全国储委制定颁发了《钨矿地质勘
探规范》; 1984年3月,全国储委制定颁布了《锡矿地质勘
铁矿地质勘探规范》; 1992年10月,由国家储委组织修订,国家技术
监 督 局 发 布 GB/T13738—92《 铁 矿 地 质 勘 探 规 范 》 。
质勘探规范》(试行)。
二.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的历史沿革
银矿: 1991年1月,全国储委发布了《银矿地质勘探规
范》(试行)——为银矿储量承包而发布。 1995年,地质矿产部发布了行业标准《银矿地质普 查规范》(DZ/T0149—1995)、《银矿地质详查规 范》。——在商业性与公益性地质勘查分开的背景 下产生。
二.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的历史沿革
(二).有色金属 1.铜\铅\锌\银\镍\钼矿
铜矿: 1962年11月,冶金部、地质部联合发布了《铜
矿储量分类规范(暂行)》; 1981年5月,地质部、冶金部颁布了《铜矿地质勘探 规范》(试行);
1997年,地质矿产部发布了《铜矿地质普查规范》 (DZ/T0174—1997;
1998年,《铜矿地质勘探规范》(报批稿)即将
发表,因现行规范制定而停止。
二.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的历史沿革
铅锌矿: 1983年9月,地质部、冶金部颁布了《铅锌矿地
质勘探规范》(试行)。
镍矿: 1983年10月,地质部、冶金部颁布了《镍矿地
质勘探规范》(试行)。
钼矿: 1983年10月,地质部、冶金部颁布了《钼矿地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 有色金属矿
矿 地质勘查规范


钨、锡、汞、锑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DZ/T0214—2002 DZ/T0201—2002
(钼)第三位 (锌)第十位 (镍)第六位
(汞)第二位 (锑)第七位
铅、锌、钼 汞、锑
查 规
黑色金属矿 地质勘查规范
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
D/T0200—2002 (锰)第八位
1.《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 2.《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3.《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 查规范》 4.《钨、锡、锑、汞矿地质勘查规范》 5.《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 6.《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7.《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8.《铀矿地质勘查规范》
规范类别
规范名称
规范代码
居全国前十位 我省优势 需重点掌握 金属矿产名称 金属矿产 规范的矿种

稀有金属矿 地质勘查规范
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DZ/T0203—2002 (稀土)第九位
稀土矿 地质勘查规范
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DZ/T0204—2002
铀矿 地质勘查规范
铀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0199—2002
岩金
砂金 金红石
铜、铅 锌、钼
汞、锑
铁、锰
二.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的历史沿革
㈠.贵金属矿 1.岩金矿 1965年1月6日,由全国储委组织制定、地质部颁
二.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的历史沿革
2.砂金矿
1985年1月,全国储委发布了《砂金矿地质勘探 规范(试行)》。 1991年8月,全国储委又发布了《砂金矿地质勘探规 范(试行)补充规定》。
本次由国土资源部组织编制、颁布的《砂矿 (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8—2002) 是将上述砂金矿勘探规范与1984年编入的《锡矿地 质勘探规范(试行)》、《稀有金属地质勘探规范 (试行)》经过修订合并而成。
布了《岩金矿地质勘探工作几项暂行规定》(文革 前制定的仅有6种分矿种勘探规范、规定之一);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部分省(区、市)地质 局及工业部门的地质勘探公司,制定了在本系统、 本部门使用的金矿勘查规定文件或单行本;
1984年3月,全国储委以储发(1984)第14号文 颁发了《岩金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作为该 规范附件,同时制定了《岩金矿床勘探类型实例》
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
提纲
一.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及我省优势 矿种
二.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的历史沿革 三.新的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的共性 特点 四.金属矿勘查规范修订前后主要内 容对比及使用新规范应注意的要点 五.对新的金属矿勘查规范中两个关 系的理解 六.勘查工作中易混淆的几个概念
一.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及我省优势 矿种
2002《钨、锡、汞、锑矿产勘查规范》。
二.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的历金 部 联 合 制 定 颁 发 了
《铁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 1982年12月,地质部、冶金部制定颁发了《锰
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 1987年12月,全国储委组织制定并颁发了《铬
探规范》; 1984年12月,全国储委制定颁布了《汞矿地质
勘探规范》; 1989年11月30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了由全
国储委组织制定的GB10583—89《锑矿地质勘探规 范》;
本次修订是在上述4个规范的基础上进行的,并 将 4 个 规 范 合 并 为 一 个 新 的 行 业 标 准 DZ/T02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