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 0205—2002(荟萃知识)

合集下载

岩金矿规范培训课件

岩金矿规范培训课件


2002年8月28日发布了GB/T 13908—
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为贯彻
《总则》,对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公布的
各矿种地质勘探规范,以及有关固体矿产地
质勘查规范进行修订。
岩金矿规范培训
《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属于贯彻《总则》,将其内容予 以细化和具体运用,以便于地质勘查工 作操做。
岩金矿规范培训
9、关于合理圈定资源储量,规定:当用断面法、 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等传统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时, 在平面、剖面图和投影图上具体圈矿的要求是:单工程 一个见矿,相临工程无矿,以工程间距的1/2楔形外推; 当矿体沿走向或倾斜方向在见矿工程外无工程控制时, 按工程间距1/4楔形外推;以米·克/吨值圈定矿体边 界不外推。使用沿脉坑道追索和控制矿体时,应该准确 使用“无矿段剔除标准”圈矿。当样线平均品位连续低 于边界品位,走向长度达到剔除要求时,亦应按工业指 标规定上下对应或不对应要求的不同情况,单独圈出视 为非矿地段。
x
100%
1 n1(xi
x)2
(n<50时)
1 n(xi
x)2
(n>50时)
式中:V为品位(厚度)变化系数 δ为品位(厚度)均方差
x 为品位(厚度)算数平均值
xi 为单样品位(厚度) n 为矿体内样岩品金矿(规矿范培体训 层)个数
参与式中的统计数据,皆以单样样 本为单元参与统计,不得有其它样本单 元参与,一旦参与则影响其代表性。
岩金矿规范培训
8、“储量计算”的表述及方法 选择方面的变化
原规范称为 “储量计算”,新规范改为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估算与计算相比,虽 然估算方法、参数选取、运算过程等没有差别, 但估算一词更多的体现了资源储量的统计性,不 确定性及风险性等含义。

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有关内容说明

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有关内容说明
n 原铜矿、铅锌矿、金矿划分为5个勘探类型,钼矿划分为 4个勘探类型。铜、铅锌矿勘探类型划分要素采用了四段 划分,而金矿则采用了五段划分,指标较乱,如矿体规 模就有巨大、很大、大、中等、小、很小等,对比标志 不统一。新的勘查规范对勘查类型划分要素统一为简单 (大、稳定、均匀)、中等(中型、较稳定、较均匀) 、复杂(小、不稳定、不均匀)三段。勘查类型做了调 整,即把原来的四至五个勘查类型调整为三个勘查类型 :
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有 关内容说明
2020年4月26日星期日
n 一、规范制定的历史沿革 n 二、主要内容及新旧规范对比 n 三、新规范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n 一、规范制定的历史沿革
n 《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
n 全国储委1959年发布了我国第一个矿产储量分类规范 《矿产储量暂行规范(总则)》;
n 1984年3月全国储委颁布了《岩金矿地质勘探规范》( 试行);
n 6、新、旧规范资源储量类别的对比
n 新规范是适应市场经济、与国际惯 例接轨的一种全新的标准,严格地讲, 新、旧规范的资源储量类(级)别是不 能一一对比的。新规范资源储量只有分 类,没有分级,但新规范在修订过程中 又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所以,新、 旧规范的内容仍有一定的联系,可以采 用大致、相当的对比,以加深了解。
• 新规范对不同勘查阶段的工程布置
及其间距进行原则性规定。 • 预查阶段:由于无或仅有极少量的 地表工程,无需确定其工程间距。 • 普查阶段:在预查工作的基础上, 地表要用取样工程稀疏控制,深部要有 工程证实。大致查明矿体规模、形态、 产状。
• 详查阶段:以大致确定的勘查类型 为基础,在普查基础上用系统的取样 工程,建议参照附录推荐的工程间距 ,对矿体沿走向和倾向进行控制,基 本确定其连续性,排除大的多解性, 并依据新的探矿结果和地质认识调整 勘查类型。

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

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

二.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的历史沿革
(二).有色金属 1.铜\铅\锌\银\镍\钼矿 铜矿: 1962年11月,冶金部、地质部联合发布了《铜 矿储量分类规范(暂行)》; 1981年5月,地质部、冶金部颁布了《铜矿地质勘探 规范》(试行); 1997年,地质矿产部发布了《铜矿地质普查规范》 (DZ/T0174—1997; 1998年,《铜矿地质勘探规范》(报批稿)即将
二.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的历史沿革
(五).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1993年1月,全国储委颁发《稀土矿地质勘探 规范》(试行)。 本次修订就是在1993年版规范基础上进行的, 形成了新的行业标准DZ/T0204—2002《稀土矿产地 质勘查规范》。
三.新的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的共性特点
1、具有系统性。以两个国标GB/T17766— 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13908—200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为依据,在原来分矿种单行本规范的基础上, 按照贵金属、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稀有金 属分大类修订、编写成系统性的行业规范, 便于横向理解和具体使用。
三.新的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的共性特点
8、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体现了新 规范的时代特点。如对边远地区的勘查区, 当周围没有可供联测的全国坐标系统基准点 时,可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勘查资料 (图件和数据)的综合处理及资源储量估算 鼓励采用地质统计学法和SD法,以提高资源 储量估算结果的置信度等。但需要说明的是, 新的资源储量估算软件必须经矿产资源储量 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规范类别
规范名称
规范代码
GB/T17766—1999 GB/T13908—2002 DZ/T0205—2002 DZ/T0208—2002
居全国前十位 我省优势 需重点掌握 金属矿产名称 金属矿产 规范的矿种

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规范

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规范

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规范1、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78-9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2、D 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20-2002《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3、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79-9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4、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33-200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5、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205-2002《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6、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6、《探矿工程地质编录讲义》编写:陈子裘山西省地矿局二一四队总工办7、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8、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9、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958-89《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17412.1-199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17412.2-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17412.3-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质图用色标准(1 ∶ 500000 ~、1 ∶ 1000000 )( GB6390-1986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区域地质图图例(1 ∶ 50000 )( GB 958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 DZ/T0131-19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石矿物鉴定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 DZ/T0130.2-1994 )3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矿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 DZ/T 0130.3-1994 )3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1∶50000和1∶200000化探样品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6-1994)3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矿分析试样制备规程( DZ 0130.13-19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T12719-1991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 1 ∶ 100000 ~ 1 ∶ 200000 )( DZ/T0096-1994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 ∶ 25000 ~1 ∶ 50000 )( DZ/T0097-1994 )黄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 ~1∶200000 )(DZ/T0063-1993)地质灾害分类分级(试行)( DZ0238-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DZ/T0239-2004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DZ/T0245-2004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DZ/T0240-2004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 DZ/T0241-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符号( GB/T14839-1993 )地球化学勘查术语(1 ∶ 200000 )( GB /T14496-1993 )地球化学勘查图图式、图例和用色标准( DZ/T0075-1993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 ∶ 50000 )( DZ/T0011-91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 DZ/T0167-2006 )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技术规程( DZ/T0248-2006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DZ/T 0145-94 )一、中国地质调查局1、TC 深度一般不超过3m,底宽≥0.6m。

资源量估算报告章节(仅供参考)

资源量估算报告章节(仅供参考)

第8章资源量估算8.1资源量估算的工业指标依据《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结合普查区矿体实际情况,本次金矿资源量估算采用的一般工业指标如下:(1)边界品位(质量分数):1×10-6;(2)最低工业品位(质量分数):2.5×10-6;(3)矿床平均品位(质量分数):4.5×10-6;(4)最低可采厚度(真厚度):陡倾斜矿体0.8m;缓倾斜矿体1.00m;(5)米·克/吨值:陡倾斜矿体0.8(m·g/t×10-6),缓倾斜矿体1(m·g/t×10-6)。

(6)夹石剔除厚度(真厚度):2m;(7)无矿段剔除长度:对应工程时15m,不对应工程30m;8.2 资源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和依据区内共圈定金矿体7个(M24矿脉内圈定金矿体4个,M68矿脉内圈定金矿体2个,M69矿脉内圈定金矿体1个),均为单工程见矿。

矿体形态较简单,厚度稳定,除M69矿脉矿体倾角为65°,属陡倾斜矿体,采用垂直纵投影地质块段法估算资源量。

其余矿脉揭露矿体倾角最小为7°(M68-Ⅰ),最大为28°(M68-Ⅱ),一般在15°左右,为缓倾斜矿体,均采用水平投影地质块段法估算资源量。

水平投影计算公式为:P=S/cosα·h·d·c式中:P-金属量(kg);S-块段水平投影面积(m2)α-块段平均倾角(度)h-块段平均厚度(m)d-矿体平均体重(t/m3)c-块段平均品位(ω(Au)×10-6)垂直纵投影计算公式为:P=S/sinα·h·d·c式中:P-金属量(kg);S-块段水平投影面积(m2)α-块段平均倾角(度)h-块段平均厚度(m)d-矿体平均体重(t/m3)c-块段平均品位(ω(Au)×10-6)8.3 资源量估算参数的确定数值修约:数据计算中,厚度与品位加权值、权值和取到小数点后4位,面积(m2)、体积(m3)、矿石量数值取整数位;厚度(m)、品位(10-6)、质量(t/m3)、金属量数值取到小数点后2位。

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

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

详查阶段
• 变质作用的特点、岩性组合、相带及其与 成矿的关系; • 围岩蚀变种类、强度、分带性及其与金矿 化的关系; • 矿体剥蚀程度的研究
详查阶段
• 关于氧化带的圈定; • 原生矿用浮选工艺的必须圈定氧化带; • 原生矿用全泥氰化工艺的氧化带圈定可降 低要求;有时只圈定风化带; • 石英大脉型矿床,若用氰化工艺提金不圈 定氧化带; • 三带还是两带? • 氧化带划分标准是经济学概念;
详查阶段
• 基本查明了矿体的数量、规模、形态、产 状、内部结构、分布范围,主矿体的连续 性基本肯定; • 基本查明了矿石的质量,金的赋存状态、 粒度和嵌布类型的比例最重要;初步划分 矿石的自然类型、工业类型、研究其分布 规律;。 • 类比、可选性试验或实验室流程试验;或 实验室扩大连续实验;
详查阶段
二维分类, 个类型 个类型, 二维分类,10个类型, 全称为储量 经济分类:能利用(表 经济分类:能利用( 储量,尚难利用( 内)储量,尚难利用( 表外)储量。 表外)储量。
工业 指标
预查和普查用 一般工业指标 圈定矿体, 圈定矿体,详 查和勘探预可 研和可研确定 工业指标, 工业指标,工 业指标要经过 有关部门各专 家评审。 家评审。
勘查类型 简单类型( 简单类型(Ⅰ) 中等类型 (Ⅱ) Ⅱ—1 Ⅱ—2 Ⅱ—3 Ⅱ—4 复杂类型 (Ⅲ) Ⅲ—1 Ⅲ—2 Ⅲ—3 Ⅲ—4
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 简单 中等 简单 简单 简单 简单 中等 简单
环境地质条件 简单 简单 简单 中等
两项中等,一项简单, 两项中等,一项简单,或三项中等 复杂 简单或中等 简单或中等 简单或中等 复杂 简单或中等 简单或中等 简单或中等 复杂
二、勘查研究程度
• 地质研究程度 • 矿石质量研究 •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研究 •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 • 综合勘查综合评价

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

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

二.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的历史沿革
岩金矿
1993年全国地质矿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制 定 了 《 岩 金 矿 普 查 规 范 》 ( DZ/T0074—1993 ) ; 1995 年 制 定 了 《 岩 金 矿 地 质 详 查 规 范 》 (DZ/T0152—1995);
本次由国土资源部组织编制、颁布的最新《岩 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是在上述 1984年3月、1993年、1995年三个规范的基础上修订、 合并而成。自本规范2003年3月1月颁布实施后将代 替上述三个规范。
国标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17766—1999 GB/T13908—2002
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 贵金属矿 地质勘查规范
砂矿(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0205—2002 (岩金+砂金) 第三位
DZ/T0208—2002 (钛)第十位
岩金矿
砂金矿 金红石
(铅)第八位
金 属
本次修订是在上述规范的基础上进行的,并将 铜、铅、锌、银、镍、钼六个矿种的规范合并为一 个新的行业标准DZ/T0214—2002《铜、铅、锌、银、 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
二.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的历史沿革
2.钨\锡\锑\汞矿 1984年2月,全国储委制定颁发了《钨矿地质勘
探规范》; 1984年3月,全国储委制定颁布了《锡矿地质勘
铁矿地质勘探规范》; 1992年10月,由国家储委组织修订,国家技术
监 督 局 发 布 GB/T13738—92《 铁 矿 地 质 勘 探 规 范 》 。
质勘探规范》(试行)。
二.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的历史沿革
银矿: 1991年1月,全国储委发布了《银矿地质勘探规

地质矿产勘查所使用和涉及的规范

地质矿产勘查所使用和涉及的规范

我国的矿产资源勘查规范从1959年首次制定至今,有三次大的修改和重新制定颁布。

现行的矿产资源勘查规范是以1999年发布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标)为主要依据编制的,包括了规范总则和17个分矿种规范。

《矿业权评估指南》要求矿业权评估,特别是探矿权评估中的分析、判断、评述和测算时,选用作为依据的规范必须是评估基准日时现行的、有效的和最新版本的。

现行的矿产资源勘查规范是2002-2003年发布实施的,具体包括:地质矿产勘查所使用和涉及的规范地质勘查类2002版矿种勘查规范 /thread-7336446-1-7.html/thread-7321066-1-4.html/thread-7339549-1-1.html/thread-7336447-1-3.html包括以下规范[1] 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pdf[2] 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pdf[3] 钨、锡、汞、锑矿产地质勘查规范.pdf[4]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pdf[5] 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pdf[6] 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pdf[7] 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pdf[8]磷矿地质勘查规范.pdf[9]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pdf[10]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村、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pdf[11]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pdf[12]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pdf[13]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pdf[14]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pdf[15]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pdf[16]煤田地质勘探[17]DZ0130-2006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thread-7336446-1-7.html能源矿产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thread-7326912-1-1.html地球化学类[1]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 /thread-7339510-1-1.html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万(WORD)/thread-7339510-1-3.html[2]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thread-7337741-1-1.html[3]地球物理类/thread-7340642-1-3.htmlDZ-T0187-1997_地面瞬变电磁法技术规程大地电磁测探法技术规程SY-T_5772-2002-可控源声频大地电磁法勘探技术规程DZ 0004-1991_重力调查技术规定(1_50000)DZ-T 0073-1993_电阻率剖面法技术规程:victory: DZ-T 0129-1994_物探化探异常数据文件格式:victory: DZ-T 0153-1995_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victory: DZ_T 0072-1993_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victory: DZ_T 0084-1993_地面甚低频电磁法技术规程:victory: DZ_T 0172-1997_垂直地震剖面法勘探技术标准:victory: DZ_T 0173-1997_大地电磁测深法技术规程:victory: DZ_T 0186-1997_直流充电法技术规程:victory: DZ_T 0187-1997_地面瞬变电磁法技术规程直流充电法技术规程/thread-7341593-1-5.html综合类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完整版)/thread-7336875-1-1.html[1]YS5208-2000钻探、井探、槽探操作规程/thread-7326871-1-1.html[2]《区域地质图图例》GB958-99/thread-7331133-1-1.html[3]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thread-7339507-1-1.html[4]地调预算标准 /thread-7339509-1-1.html[5]GB/T 18341-2001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thread-7331357-1-2.html[6]DD2006-01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试行)/thread-7336895-1-2.html[7]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图方法与图例/thread-7329573-1-2.html[8]1比2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D2001-02/thread-7341406-1-2.html[9]GB17412-1998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thread-7326867-1-2.html[10]《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87年修订版/thread-7325373-1-5.html[11]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thread-7327254-1-5.html[12]第四系区域地质调查内容与技术要求/thread-7339617-1-5.html[13]一比五万区域矿产调查技术要求/thread-7339616-1-7.html[14]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viewthread.php?tid=7343949&highlight=%2Bpaoichang 标准分类标准或规范性质标准或规范名称标准或规范代码总体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套改技术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DD 2000-01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固体矿产普查暂行规定DD 2000-02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矿区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国土资发[2000]133号国土资源部系列文件撷英矿产一般工业要求汇编2002发布,2003实施地质部发文地质工作质量检查验收规定地矿字(1979)854号原始地质编录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试行)DD 2006-01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 0078-1993综合整理研究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 0079-1993地质矿产部规范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1980年颁布实施报告编写汇交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 0033-200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DZ/T 0131-1994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地质档案立卷归档规则DZ/T 0222-2004国土资源部标准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SZ 1999002-2001水工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GB/T 14158-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 12719-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GB 15218-94钻探规程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地质矿产钻探岩矿芯管理通则DZ/T 0032-1992地质矿产部发文岩心钻探规程地工[1982]558号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Z/T 0148-94测量物化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 18341-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ZBD 10001-89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固体矿产预查和普查中物探化探遥感工作要求DD 2002-03化验分析鉴定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DZ 0130·1~0130·13-94总则DZ 0130·1-94岩石矿物鉴定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 0130·2-94岩矿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 0130·3-94水质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 0130·4-94煤质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 0130·5-941∶5万和1∶20万化探样品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 0130·6-94非金属矿的物化性质和工艺性能试验DZ 0130·7-94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DZ 0130·8-94选矿冶金试验DZ 0130·9-94石油地质实验测试DZ 0130·10-94海洋地质实验测试DZ 0130·11-94地质实验测试样品副样管理DZ 0130·12-94岩矿分析试样制备规程DZ 0130·13-94岩石分类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 17412-1998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 17412·1-1998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 17412·2-1998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 17412·3-1998图例和用色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 0156-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区域地质图图例(1∶5万)GB 958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万)DZ/T 0179-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质图用色标准(1∶50万~1∶100万)GB 6390-1986地质图编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3989-92地质矿产行业标准1∶50万、1∶100万省(市、区)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 0159-1995地质矿产行业标准1∶25万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 0191-1997地质矿产行业标准1∶20万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 0160-1995.地质矿产行业标准1∶5 万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 0157-1995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DZ/T 0197-1997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资源评价工作中地理信息系统(GIS)工作细则(版本号1.0)DDZ 9701地质资料工作有关标准、规范目录2006年6月地质矿产调查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规范GB/T16819—97地质矿产勘查测绘术语GB/T17228—98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98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98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3—98区域重力调查规范DZ/T0082—93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133—94航空磁测技术规范DZ/T0142—94卫星遥感图像产品质量控制规范DZ/T0143—94地面磁勘查技术规程DZ/T0144—94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0145—94侵入岩地质数据文件格式DZ/T0146—94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Z/T0148—94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0151—95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T0153—95地面沉降水准测量规范DZ/T0154—95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95 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57—95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DZ/T0158—95 1∶500000、1∶1000000省(市、区)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59—95 1∶20万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95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1∶20万)DZ/T0167—95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70—97大比例尺重力勘查规范DZ/T0171—97垂直地震剖面法勘探技术标准DZ/T0172—97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 1∶25000 1∶10000 1∶5000)DZ/T0175—97石油、天然气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80—97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T0181—97石油天然气地球化学勘查技术规范DZ/T0185—97地学数字地理底图数据交换格式DZ/T0188—97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文件格式DZ/T0189—97区域环境地质勘查遥感技术规程(1∶50000)DZ/T0190—971∶2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91—97物探化探遥感勘查技术规程规范编写规定DZ/T0195—97测井仪通用技术条件DZ/T0196.1~9—97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DZ/T0197—97航空遥感摄影技术规程DZ/T0203—99地质遥感术语DZ/T0206—99矿产勘查《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199—2002《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0—2002《钨、锡、汞、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1—2002《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2—2002《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3—2002《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4—2002《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6—2002《玻璃硅原料、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7—2002《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8—2002《磷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9—2002《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0—2002《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1—2002《盐湖、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2—2002《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3—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0216—200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地质勘查坑探规程DZ/T0141—94地质勘查钻探岩矿心管理通则DZ/T0032—92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9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海洋地质部分海洋调查规范总则GB12763.1—91海洋调查规范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GB/T13909—92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GB17501—98大洋多金属结核矿产勘查规程GB/T17229—98工程地质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94沙漠地区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比例尺1∶10万~1∶50万)DZ/T0059—93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比例尺1∶10万~1∶20万)DZ/T0060—93冻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比例尺1∶10万~1∶20万)DZ/T0061—93红层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比例尺1∶10万~1∶20万)DZ/T0062—93黄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比例尺1∶10万~1∶20万)DZ/T0063—93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万~1∶20万)DZ/T0096—94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万~1∶5万)DZ/T0097—94工程地质测绘规程YS5206—2000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渠化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1—98工程地质测绘规程YBJ5—88铁路工程地质技术规范TBJ12—85铁路工程地质岩溶勘测规则TBJ28—91铁路工程地质滑坡勘测规则TBJ34—91铁路工程地质软土勘测规则TBJ138—93水文地质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27—88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1615—89水文地质术语GB/T 14157—1993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 12719—1991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比例尺1∶50000)GB/T 14158—1993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 14538—1993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比例尺1∶5000GB/T 14158—930)地热资源评价方法DZ 40—85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 44—86城市环境水文地质工作规范DZ 55—87石油标准目录石油地质勘探标准石油天然气探井质量基本要求SY5251—91岩石含油级别的划分ST5364—89*石油天然气地质岩心与岩屑管理规则SY5365—89*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规范SY/T5477—92碳酸盐岩成岩阶段划分规范SY/T5478—92野外石油天然气地质调查规范SY5517—92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井位测量规范SY5518—92盆地评价技术规范SY/T5519—1996圈闭评价技术规范SY/T5520—1996油藏评价技术规范SY/T5521—1996.油气探井完井地质图件编制规范SY/T5599—1997天然气藏地质评价方法SY/T5601—93石油天然气地质编图规范及图式SY5615—93*油气探井完井地质总结报告编写规范SY/T5675—1997稠油井试油试采资料录取规范SY/T5709—95单井碎屑岩储层评价SY/T5717—95探井试渍试采成果报告编写规定SY/T5718—95岩石热裂解地球化学录井规范ST/T5778—1995石油天然气钻井地质综合录井规程SY/T5788.1—93油气探井气测录井规范SY/T5788.2—1997砂岩油藏密闭取心资料技术要求SY/5366—89*油田可采储量标定方法SY/.5367—89*裂缝性油气藏储量计算细则SY/T5386—91碳酸盐岩储层的划分方法SY/T5388—91天然气井试井技术规范SY5440—92砾岩储集层描述方法SY/T5579—93碎屑岩油藏评价井录取资料技术要求SY/T5602—93变质岩潜山油藏描述SY/T5781—93砂岩透镜体岩性油藏储量计算细则SY/T5782—93油气田开发井号命名规则SY/T5829—93火山岩储集层描述方法SY/T5830—93油(气)田(藏)储量技术经济评价规定SY/T5838—93天然气田井史编制规程SY/T6096—94气田可采储量标定方法SY/T6098—94断块油气茂储量计算细则SY/T6099—94石油天然气储量报告图表格式SY/T6109—94碎屑岩油气藏地质特性描述方法SY/T6164—1995碳酸盐岩油藏地质特征描述方法SY/T6165—1995油藏天然能量评价方法SY/T6167—1995气藏分类SY/T6168—1995油藏分类SY/T6169—1995油气储集层岩石孔隙类型划分SY/T6173—1995油气田开发工程常用术语SY/T6174—1995气藏开发井取资料技术要求SY/T6176—1995稠油注蒸汽开发可采储量标定方法SY/T6193—1996油田开发水平分级SY/T6219—1996油藏溶解气可采储量计算方法SY/T6220—1996石油测井标准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SY/T5132—1997单井测井资料常规数字处理符号与代号SY5254—91.数字测井资料质量SY/T5354—91SJD_802单井测井资料数字处理流程SY/T5360—1995岩石电阻率参数实验室测量及计算方法SY/T5385—91测井曲线数字化扫描系统操作规程SY/T5389—91EI井壁取心质量要求及验收SY/T5605—93石油测井图件格式SY5633—93*电缆式地层测试器测试资料解释规范SY/T5691—95产层参数的测井解释方法SY/T5940—94测井解释报告编写规范探井解释报告编写SY/T5945.1—94测井解释报告编写规范生产测井解释报告编写SY/T5945.2—94石油测井专业术语SY/T6139—1996天然气层测井解释规程SY/T6161—1995射孔井壁取心图件格式SY/T6162—1995石油测井电缆深度记号标定规范SY/T6251—1996石油开发标准探井试油采资料质量评定方法SY/T5968—94综合录井仪录井资料解释规范SY/T5977—94含油气盆地构造单元划分SY/T5978—94石油天然气藏(田)命名规范SY/T5979—94探井试油试采资料录取规范SY/T6013—94石油天然气勘探工作规范SY/T6021—94探井化验项目取样及成果要求SY/T6028—94探井化验报告格式SY/T6035—94探井地质录井综合解释成果质量验收规范SY/T6037—94石油与天然气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技术规范SY/T6062—94油气探井地质资料录取项目SY/T6158—1995油气探井完井地质录井规范SY/T6195—1996探井试油测试资料解释及质量评定SY/T6292—1997勘探试油工作规范SY/T6293—1997油气探井分析样品现场采样规范SY/T6294—1997油气井地层测试资料录取规范SY/T6337—1997石油信息化标准石油钻井工程数据库文件格式SY/T5705—1995油气储量成果数据文件格式SY/T5706—1995石油地质岩石名称及颜色代码SY/T5751—1995井号代码编制方法SY/T5760—1995油(气)层层位代码SY5806—93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分类编码SY/T5867—93油气储量信息代码SY/T6024—94油田开发数据库文件格式SY/T6184—1996.石油勘探数据库文件格式6239—1996石油物探标准石油物探测量规范SY/T5171—93陆上地震勘探资料采集质量检查与验收细则SY/T5314—1995陆上二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范SY/T5330—1995石油地震勘探解释图件SY/T5331—94地震数据处理成果带存档记录格式SY/T5453—1996陆上三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范SY/T5455—1997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技术规程SY/T5481—1996地震勘探资料处理质量检验细则SY/T5482—92陆上地震采集辅助数据格式SY/T5769—1995石油大地电磁测深法野外资料验收规定SY/T5800—93石油重力勘探野外资料验收规定SY/T5801—93石油物探测量成果质量检验细则SY/T5828—93石油地震勘探资料归档保管规定SY/T5928—94地震反射地质层位标定SY/T5938—94石油重力、磁力、电法勘探图件SY/T6055—94质子磁力仪使用与维护SY/T6249—1996陆上三维地震勘探辅助数据格式SY/T6290—1997档案工作标准文书档案案卷格式GB/T9705—1988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11821—1989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11822—2000全宗单GB/T13967—1992档案交接文据格式GB/T13968—1992缩微摄影技术用35mm卷片拍摄技术图样和技术文件的规定GB/T15021—1994档案分类标引规则GB/T15418—1994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第一部分:电子文件归档与档GB/T17678.1—1999案管理档案工作基本术语DA/T1—2000科学技术研究课题档案管理规范DA/T2—1992档案馆指南编制规范DA/T3—1992缩微摄影技术在16mm卷片上拍摄档案的规定DA/T4—1992缩微摄影技术在A6平片上拍摄档案的规定DA/T5—1992档案装具DA/T6—1992直列式档案密集架DA/T7—1992文件用纸耐久性测试法DA/T11—1994全宗卷规范DA/T12—1994档号编制规则DA/T13—1994全宗指南编制规范DA/T14—1994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DA/T15—1995.档案字迹材料耐久性测试法DA/T16—1995档案著录规则DA/T18—1999档案主题标引规则DA/T19—1999档案缩微品保管规范DA/T21—1999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2000地质资料档案著录细则DA/T23—2000无酸档案卷皮卷盒用纸及纸板DA/T24—2000档案修裱技术规范DA/T25—2000挥发性档案防霉剂防霉效果测定法DA/T26—2000档案防虫剂防虫效果测定法DA/T27—2000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00地质矿产勘查档案分类表DZ/T0076—93固体矿产地质档案立卷归档规则待批石油天然气地质档案立卷归档规则待批区域地质调查档案立卷归档规则待批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档案立卷归档规则待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档案立卷归档规则待批地质测绘档案立卷归档规则待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17766一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0033—200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3
3.1
岩金矿地质勘查最终目的是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金矿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需的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岩金矿地质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
4.1.2.3了解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4.1.2.4依据普查所获得的地质矿产资料及国内外市场情况,进行概略研究,为是否转入详查提供依据,并采用一般工业指标估算资源量。
4.1.3详查阶段
4.1.3.1通过(1:10000)~(1:2000)地质填图,基本查明成矿地质条件,描述矿床的地质模型。
ICS 73.020:73.060.99
D12
DZ
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205—2002
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hard—rock gold exploration
2002―12―17发布2003―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

本标准是根据GB/T17766一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和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对原全国储发1984年3月储发(1984)第14号文颁发的《岩金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DZ/T0074—93《岩金矿普查规范》和DZ/T0152—95《岩金矿地质详查规范》标准进行修订的,并合并为《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
3.2
3.2.1预查阶段
依据区域地质和(或)遥感、物探、化探异常研究结果,进行初步野外观测和(或)物探、化探工作,以极少量工程揭露和验证,通过对比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有足够依据时可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提交预查地质报告。
3.2.2普查阶段
对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物探或化探异常区,采用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及物探、化探工作,大致查明普查区内地质、构造概况;大致掌握矿体(层)的形态、产状、质量特征;大致了解矿床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警黄金指挥部、国土资源部储量司、长春黄金设计院。
本标准起草人:阎风增、周圣华、苗建华、王信虎、鞠统统、张鸿福。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
1
本标准规定了岩金矿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研究程度、质量要求、控制程度、可行性评价、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类型和矿产资源/储床或经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通过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其间距足以肯定矿体
(层)的连续性),详细查明矿体的形态、产状、大小、空间位置和矿石质量特征。详细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或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进行可行性研究,提交勘探地质报告,为矿山设计提供依据。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1984年《岩金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DZ/T0074—93《岩金矿普查规范》和DZ/T0152—95《岩金矿地质详查规范》。
本标准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质矿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4.1.3.2通过系统的取样工程,有效的物探、化探工作,基本查明矿区(床)主要构造的类型、性质、数量、规模、产状、复杂程度以及对矿床(体)的控制和破坏作用。对破坏矿体较大的断层,要有一定数量的专门工程加以控制。
4.1.3.3基本查明矿区(床)岩浆岩的岩石类型、岩相分布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岩体的形态、产状、规模,侵入(喷出)时代以及和矿床形成的关系。
4
4. 1
4.1.1预查阶段
4.1.1.1收集并运用新理论、新方法研究预查区内的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重砂、探矿工程等各种有关信息。
4.1.1.2运用路线地质调查或有效的物探、化探方法,对有望地区或异常进行调查或查证,圈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
4.1.1.3对发现的矿(化)点或经类比认定为矿化引起的异常及有意义的地质体进行研究,将其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的基本特征、成矿地质条件等方面进行类比、预测,必要时可投入极少量工程进行追索、验证,采集测试样品。
开采技术条件;进行金矿加工选(冶)性能类比研究,提交普查地质报告,对有详查价值地段圈定出详查区范围。
2.2.3详查阶段
对普查圈出的详查区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及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进行比普查阶段密的系统揭露和取样工作,基本查明地质、构造,主要矿体形态、产状、大小和矿石质量,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基本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类比或实验室流程试验研究,进行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提交详查地质报告,圈出勘探区范围,作为勘探工作、矿山总体规划、矿山项目建议书和直接开采利用的中、小型矿山设计的依据。
4.1.1.4圈出预测矿产资源范围,当有估算资源量的必要参数时,估算预测的资源量。
4.1.2普查阶段
4.1.2.1通过(1:50000)~(1:10000)比例尺地质填图和有效的物探、化探等方法及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大致查明区内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大致控制主要矿体特征。
4.1.2.2大致查明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石质量,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对比研究或可选性试验研究。
本标准适用于岩金矿地质勘查,矿山开采中的基建生产探矿,岩金矿勘查(闭坑)地质报告的审批;也可作为矿业权转让、股票上市、筹资、融资等项活动中评价、估算岩金矿资源/储量的依据。
2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4.1.3.4基本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变质作用特点,变质岩的岩性、时代、相带及与成矿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