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老年痴呆药物的研究进展

治疗老年痴呆药物的研究进展
治疗老年痴呆药物的研究进展

治疗老年痴呆药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

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 ,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并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近年来,AD 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治疗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改善脑循环和脑代谢的药物、神经保护疗法等。

关键词:老年痴呆症;发生机制;治疗药物

前言:

痴呆病(Dementia)是一种持续性的智能障碍,病因十分复杂,既有遗传因素,又有后天的环境影响和诱发,可引起痴呆的疾病高达百余种[1]。这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表现为短期记忆力缺失,随着疾病的发展,大脑神经细胞功能逐渐丧失,造成记忆力、判断力、方位感、注意力和语言能力的损伤,并伴有行为和人格方面的改变,最终在5~10 年内导致病人死亡[2]。患病率研究显示,美国在2000年的阿尔茨海默病例数为450万例。年龄每增加5岁,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百分数将上升2倍,也就是说,60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而85岁人群的患病率为30%。

现代医学上把老年性痴呆主要分为阿尔茨海默氏病(AD)、血管性痴呆(VD)、混合性痴呆(AD 合并VD)和其他痴呆(OD)。其中,AD 和VD 是老年痴呆症中最为常见的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占到老年期痴呆的80%以上,AD 更常见,且研究的更多[3]。

AD 非常顽固难治,其发病机制也不是很清晰,迄今尚未找到治愈该病的有

效方法[4]。目前AD 一线治疗药物,比如乙酰胆碱酶(AChE)抑制剂,只能缓解早期病人的认知障碍,提供适度的症状改善作用,无法阻止病情的进展。因此寻找具有治疗作用(disease-modifying)的抗AD 药物成为当前药物开发的热点[5]。近年来,神经生理、生化和药理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导致AD 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不断取得阶段进展,但大多集中在临床前研究。最近几个寄予厚望的新药,如辉瑞的Latrepirdine 和礼来的Semagacestat,三期临床相继失败,让人们重新开始审视AD 药物的研发策略,主要集中在对AD 发病机制的理解,诊断的缺陷,靶点的选择以及临床方案的设计等方面[6]。本文将对AD 的发病机制作简单介绍,并回顾基于这些机制的药物,希望从这些成功和不成功的案例中得到启发,为今后AD 药物的开发和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1 发病机制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7]。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病理改变主要为皮质弥漫性萎缩,沟回增宽,脑室扩大,神经元大量减少,并可见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结等病变,胆碱乙酰化酶及乙酰胆碱含量显著减少[8]。起病在65岁以前者旧称老年前期痴呆,或早老性痴呆,多有同病家族史,病情发展较快,颞叶及顶叶病变较显著,常有失语和失用。

阿尔茨海默病主要表现为脑细胞的广泛死亡,特别是基底节区的脑细胞。正常情况下,基底节区发出的纤维投射到大脑与记忆和认知有关的皮质,它释放乙酰胆碱。短期记忆的形成必须有乙酰胆碱的参与,患者与正常人相比乙酰胆碱转移酶的含量比正常人减少90%[9]。

经解剖发现,患者脑中有广泛的神经元纤维缠结,轴突缠结形成老年斑。老年斑中含有坏死的神经细胞碎片、铝、异常的蛋白片段(包括淀粉样前蛋白的片段)[10]。

目前公认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两种[11]:

1.由于淀粉样前蛋白的异常导致蛋白成分漏出细胞膜,导致神经元纤维缠结和细胞死亡,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

2.与载脂蛋白E(APO-E4)的基因有关,APO-E4的增多能对抗APO-E2或APO-E3的功能。APO-E4使神经细胞膜的稳定性降低,导致神经元纤维缠结和细胞死亡。APO-基因纯合子比杂合子患病几率高。

2 治疗老年痴呆的药物

2.1 胆碱能药物

胆碱脂酶抑制剂(AchE1)为目前临床上治疗AD 最常用的药物。胆碱酯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轻、中度老年性痴呆(AD)。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以他克林(tacrine)为代表,目前在临床使用的药物主要有多奈哌齐(Aricept)、卡巴拉汀(rivastigmine)、加兰他敏(Galantamine)、石杉碱(Huperzine A)等,这些都是改善胆碱系统的药物[12]。

2.1.1他克林

四氢氨基吡啶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内有活性的氨基活性的氨基吡啶,为1993年第一个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AD 的可逆性非选择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和丁胆碱酯酶抑制剂[13]。本品通过抑制乙酰胆碱减缓大脑皮层中枢神经释放乙酰胆碱的降解,从而增加乙酰胆碱的浓度,改善AD 病人的认识功能,绝对生物利用度17%,患者年龄和肾脏不影响代谢物的清除率,半衰期为2~4 小时。

2.1.2 多奈哌齐

本品属六氧吡啶类氧化物,常用其盐酸盐,为1997 年第二个获FDA 批准的治疗AD 的特异的可逆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是目前治疗阿尔茨默病比较安全有效的药物。它对乙酰胆碱选择亲和力比对丁酰胆碱酯酶强1250 倍,而丁酰胆碱酯酶主要存在中枢神经之外[14]。

2.1.3 加兰他敏

加兰他敏最早是在石蒜科植物石蒜或黄花石蒜等植物中提取分离得到的生物碱,20 世纪60 年代它证明具有抗胆碱酯酶活性,且作用持久、毒性低,用于逆转神经肌肉阻滞,可治疗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小儿麻痹后遗症等,亦作为箭毒类药物中毒和手术后的催醒剂。20 世纪90 年代研究发现,加兰他

敏具有改善小鼠记忆功能,由此推测其对中枢胆碱能障碍可能有效[15]。目前,其作为胆碱酯酶抑制剂已获FDA 批准用于AD 治疗,宏观世界既能抑制胆碱酯酶又能调节脑内的烟碱乙酰胆碱受体。

2.1.4 石杉碱甲

石杉碱甲系从植物千层塔中分离得到的生物碱,为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代胆碱酯酶抑制剂。与其胆碱酯酶具有完美的嵌合作用。本品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16]。对皮层、海马区胆碱酯酶作用比其它脑部强。其抑制性、选择性高于他可林和加兰他敏,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的药物,此外,还具有明显的抗B 沉淀样蛋白神经毒性和抗氧化作用,从而保护神经脑细胞。

2.2 改善脑循环或脑代谢的药物

改善脑代谢、增加脑部营养可以缓解AD 症状或延缓疾病进程。此类药物主要分为脑循环促进剂和改善脑组织代谢剂两类。目前临床使用的脑循环促进剂有尼麦角林(脑通)、阿米三嗪(都可喜)、萘呋胺酯(脑加强)、氢麦角碱(海得琴、喜得镇)。改善脑组织代谢的药物有吡咯烷酮衍生物包括吡拉西坦(脑复康)、回拉西坦(三乐喜)以及萘非西坦、丙戊茶碱、爱维治、施普善(脑活素、脑蛋白水解物)等[17]。

2.2.1 尼麦角林

尼麦角林是二氢麦角碱的半合成衍生物,具有较强的受体a 阻滞作用,其血管扩张作用较强,能增加脑血流量,加强脑细胞能量的新陈代谢,增加血氧及葡萄糖的利用,改善脑功能障碍及抗血小板集聚作用[18]。

2.2.2 阿米三嗪和萝巴新

阿米三嗪和萝巴新组成的复方制剂,商品名为“都可喜”,是法国施维雅药厂研究开发的,该药于1986 年进口在中国上市,继而国内也有二家生产,它主要药理作用是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在组织的水平促进氧的利用,许多动物实验证实都可喜能带给脑组织更多的氧[19]。改善脑循环,最终维持神经元的完整性,挽救半暗带细胞,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明显增加急慢性缺血性卒中患者

的血氧含量。

2.2.3 茴拉西坦

本品是新一代γ-内酰胺类脑功能改善药,为脑代谢增强剂。它可以通过血脑屏障选择性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对脑细胞代谢具有激活、保护神经细胞作用。谷氨酸是参与记忆过程的主要神经递质,并与神经保护作用有关。本品可影响谷氨酸受体系统而产生促智作用。它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中一些谷氨酸受体,尤其α-氨基-3-羟基-4-异噁唑丙酸(AMPA)和亲代谢的受体。AMPA 受体在学习过程,以及在形成学习基础的“长期增效”神经元过程的维护相中起关键作用,并引导蛋白质合成和新的突触形成。小鼠被动回避记忆损害等试验显示抗记忆损伤和增强记忆再现作用为脑复康4~8 倍。能阻止东莨菪碱引起的逆行性遗忘[20]。能拮抗因电休克、环己酰亚胺、亚硝酸钠等引起脑缺氧动物模型的记忆减退。对正常大鼠辨别学习的记忆再现过程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此外,还有吡拉西坦、奥拉西坦等。

2.3 神经保护药物

目前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正在进行AD 及相关症状的临床试验。维生素E 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司来吉林(selegiline)是重要的抗氧化剂,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缓解和延缓AD 病程[21]。银杏叶提取物是较强的自由基清除剂,还可以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可用于AD 的辅助治疗,且副作用少。其他自由基清除剂还有褪黑素、去铁胺等。

2.4 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药物通过消除活性氧或阻止其形成来阻止神经细胞的退化,使用抗氧化剂治疗老年痴呆症被认为是一种有效任务途径[22]。常用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 可消除自由基,保护其被氧化的物质,减少过氧化脂质生成来古兰是选择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抑制多巴胺的氧化脱氨基作用,预防自由基形成和随后的神经元破坏,轻、中度AD 患者单用或合用VitE 均可有效延缓痴呆症的出现。

2.5 AD中药研究

中医认为老年痴呆其本在肾,病位在脑,其病机主要是本虚标实。本虚也即在于肾精不足,清阳不升,髓海亏虚;标实则在于瘀血、痰浊蒙蔽脑窍。五脏虚衰是老年痴呆的根本发病原因,而肾虚精亏贯穿始终[23]。中医治疗多注重整体规律,以填精益髓为主,同时兼以活血化瘀、补心健脾、祛痰开窍等。处方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有丹参、熟地黄和石菖蒲,这三味药是活血化瘀药、补益肾虚药和化痰开窍药的典型代表[24]。

目前,根据从单味药中研究有效成分的方法,已寻找开发出的治疗AD 的新药有银杏叶提取物、石杉碱甲,经临床验证有效的芹菜甲素、黄皮酞胺、人参皂苷等[25]。其他有效的单味药有鹿茸、西洋参、丹参、酸枣仁等。

另外,研究发现非甾体抗炎药物、雌激素、神经营养因子(NTF)也有助于预防和治疗AD 病,目前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卡巴拉汀对比较严重的患者能改善认知功能,但不良反应也较重,剂量较高时出现副作用的频率增加,但进食时服药有助于减少其副作用,需于于早餐和晚餐时服,若中间间断数天,则需重新从小剂量开始[26]。加兰他敏因能激动烟碱型胆碱受体(N 受体)而具有神经保护作用[27]。石杉碱甲具有促进记忆再现和增强记忆保持的作用,对痴呆患者的记忆障碍有改善作用。改善脑循环和脑代谢的药物,神经保护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延缓认知能力下降,改善记忆障碍的作用,仍在进一步的研究中。

3 结论

总之,AD 的病程是渐进和非可逆的,且发病机制主要是胆碱能神经损伤和基因突变较为复杂,目前临床尚未有针对的特效药。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具有良好的疗效,改善脑循环和脑代谢的药物、神经保护药物也对老年痴呆病具有不同程度的延缓认知能力下降,改善记忆障碍的作用,目前正在进一步研究当中。另外,具有多种作用机制的药物,通过协同作用,可能比基于单个靶点或单种作用机制的药物更具前景。虽然,辉瑞的Dimebon(Latrepirdine)最近临床

失败,但该药物通过多种机制,调节线粒体的功能而发挥治疗作用,这种靶向整个器官的新思路应该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胡起超,于涛,韩景献.老年性痴呆中医证候及病因病机探析[J].陕西中医,2010,31(5):576-577.

【2】李育新.阿尔茨海默病病因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前沿,2009,4(4):24-25.

【3】周海平.促进脑循环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影响效果观察与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0):173-174.

【4】李明达.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研究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1):430. 【5】江一帆.早老性痴呆治疗药物的发展趋势[J].首都医药,2002.

【6】梁佳,曾强,赵玮琳.奥氮平和利醅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比较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9).

【7】于乐冰.六味地黄丸对老年痴呆症有疗效[J].科学饮食,2004年9月.

【8】梁碧燕,李书渊.抗老年性痴呆病的中药复方及其作用特点[J].中国实用医药,2008, 3(4).

【9】陈青,奉文尚,何峰等.原小檗碱类多靶点抗老年性痴呆症药理作用[J].中山大学学报,2009,48,(5).

【10】杨仙凌.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中药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1). 【11】田荣波,李铁浪.当归芍药散抗衰老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06年5月. 【12】曹利春,刘华欣,杜培革,等.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性痴呆、老年冠心病关系的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03,5(6):741-743.

【13】李欢,潘林梅,朱华旭.黄连解毒汤对老年痴呆症的药效学研究综述[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0,24(4).

【14】陈乔,侯吉华,谢斌,等.基于“胆碱能假说”中药抗老年性痴呆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22,(5).

【15】孙向红,刘洪玲,耿美玉.中药抗老年性痴呆症的药理学研究现状[J].药学进展,2005,29(4):161.

【16】蒋唯松,陈涛.人参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研究进展[J].解剖学研究,2007,29,(9). 【17】田静峰,李俊德.中医药治疗老年期痴呆探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3). 【18】许建阳,王莉,汪茜等. 中药复方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研究进展及发展策略[J].武警医学,2003.

【19】刘红.老年痴呆症的中西药治疗概述[J].中外医疗,2010.

【20】郭国际.痴呆的药物研究现状和进展[J].医学导报,2000,19(5)477-478.

【21】彭丹涛.老年性痴呆治疗展望[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5,12(4). 【22】任汝仙.老年性痴呆的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药业,2010,19(12).

【23】何学军,任丽莉,陈国广等.浅述治疗老年性痴呆药物的研究进展[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3,11(5).

【24】姚莹.老年性痴呆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2005,22(02).

【25】袁晓斌,李芸. 2006-2008年我院老年痴呆症治疗药物利用的回顾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0,19(5):449-452.

【26】兴桂华,李雪岩,林春荣等.老年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区Bcl-2、Bax的表达及七福饮的干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389-1391.

【27】贾晓光,杨莉,王果平. 老年性痴呆(AD)发病机制与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 新疆中医药,2008,5(62):62-64.

治疗老年痴呆症的三个秘方和个小偏方 一

治疗老年痴呆症的三个秘方和个小偏方一 治疗老年痴呆症的三个秘方和6个小偏方 所谓的老年痴呆症,指的是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即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情绪等方面的障碍。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痴呆症的患者逐步增加。对它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提供几个秘方,患者不妨一试。 秘方一:何首乌6克,远志3克,石菖蒲1.9克,白茯岑3克,莲藕6克,桔梗3克,鹿角胶6克。水三碗煎八分,一服药可煎2-3次,温服,忌用糖。如严重的痴呆症,则要每次加“生桃花”60克,同药一起煎服,效果更佳。 秘方二:桑椹50克,梗米250克,核桃仁30克,共煮成粥或做成米饭食用,每日1次,久食能健脑。 秘方三:银耳,黑木耳各10克,冰糖30克,先将银耳、木耳用温水发泡,放入碗内,再将冰糖掺入,加水适量,将盛木耳的碗置蒸笼中,蒸1小时,待木耳熟透时即成,吃木耳喝汤,每天1-2次,能滋补肾阳健脑。 本秘方来自《民间偏方秘方(精选)800例》一书,编者江永灿。江永灿系福建惠安人,国家高级教练,中国国际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江老师年已七十,坚持锻炼,身体健康,思维敏捷,精力充沛,热心公益,编书演讲,普及宣传养生保健知识。让我们向江教练致敬,并祝老年痴呆症患者早日康复! 治疗老年痴呆症的小偏方所谓的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指的是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即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情绪等方面的障碍。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大脑皮层萎缩,并伴有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β-ap)沉积,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大量记忆性神经元数目减少,以及老年斑(senileplaque,sp)的形成。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或逆转疾病进展的治疗药物。 下面是偏方网为大家提供的老年痴呆症的六个小偏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松针适量,水煎代茶饮。主治健忘。 2、大蒜1头,捣烂;炒芝麻180克,蜂蜜180毫升。与蒜泥混合,置冷暗处1

老年痴呆的最新国内外研究

加拿大合成延缓老年痴呆症发展的酶抑制剂 2012年03月22日10:21新华网马晓我要评论(0) 字号:T|T [导读]加拿大的科学家合成了一种酶抑制剂,可以阻止大脑中Tau蛋白异常聚集,从而延缓阿尔茨海默氏症的进一步发展。 加拿大研究人员在英国新一期《自然-化学生物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合成了一种酶抑制剂,可以阻止大脑中Tau蛋白异常聚集,从而延缓阿尔茨海默氏症的进一步发展。 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的戴维·沃恰德洛教授介绍说,Tau蛋白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内分布的一种含磷糖蛋白,它具有促进神经微管生成,维持其功能的作用。而神经微管能参与神经元细胞内的物质转运活动。假如Tau蛋白发生异常磷酸化并逐渐聚集,受其影响的神经微管就不能稳定发挥功能。因此,随着Tau 蛋白的异常聚集日益加剧,神经纤维会逐渐退化并丧失功能。这便是阿尔茨海默氏症的主要病因之一。 根据上述机制,加拿大研究者决定设法抑制Tau蛋白发生异常变化,进而防止其聚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表明,人体内的O位N-乙酰葡糖胺蛋白质水平增高可促使Tau蛋白稳定下来,不再异常积聚。于是,研究者合成了一种促使O 位N-乙酰葡糖胺蛋白质水平升高的Thiamet-G酶抑制剂并进行了试验,结果确实达到了延缓神经纤维退化的目标。 沃恰德洛教授指出,利用这种酶抑制剂有望开发出有潜力的新疗法,以延缓目前难以治疗的阿尔茨海默氏症进一步恶化。 英发现阿尔茨海默症抗体或助防“老年痴呆” 2012年03月09日09:23东方网-文汇报我要评论(0) [导读]英国一些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一种抗体,可以阻止阿尔茨海默症发病的关键进程,为全新治疗方法铺路。 英国一些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一种抗体,可以阻止阿尔茨海默症发病的关键进程,为全新治疗方法铺路。研究人员在《神经科学学报》发表论文,称这种抗体可以“关闭”蛋白质Dkk1,从而阻止淀粉样斑块在大脑中形成。

中医治疗老年痴呆症的几种药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中医治疗老年痴呆症的几种药方 导语:老年痴呆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而且老年痴呆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会发展的很快,所以很多老年痴呆患者,想尽快的通过中医治疗,改善自己 老年痴呆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而且老年痴呆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会发展的很快,所以很多老年痴呆患者,想尽快的通过中医治疗,改善自己的老年时代,那么中医治疗老年痴呆症的几种药方有哪些?就来一起看看下面的详细介绍吧。 在传统中医医学中,将治疗老年痴呆症分为五类: 痰浊阻窍类:神情呆滞,缄默少言,倦怠嗜卧;胸闷不饥,头重如裹,脘腹痞满,口干不欲饮;舌淡、苔白厚腻,脉弦。疗方:洗心汤加减。人参10g,甘草6g,半夏12g,陈皮12g,石菖蒲9g,茯神15g,枣仁15g,神曲12g,胆星9g,竹茹12g。另外痰浊化热可加黄连6g,全瓜蒌15g;痰涎壅盛可加天竺黄12g,竹沥水30毫升(分冲),白芥子12g;脘腹胀满可加枳壳12g,厚朴12g。有助化痰开窍,健脾益气。 气滞血淤类:神情呆滞,智力减退,语言颠倒,善忘;口干不欲饮,肢体麻木不遂;舌质暗紫,或有淤斑淤点,舌苔薄白,脉细弦或涩。疗方:血府逐淤汤加减。桃仁12g,红花6g,当归15g,生地15g,川芎15g,赤芍15g,川牛膝15g,柴胡12g,枳壳12g,甘草6g,人工麝香0.1g,水蛭6~9g。若兼气虚乏力,或防止活血药耗气之弊,可酌加黄芪15g。血淤化热,苔黄脉数者,可加夏枯草15g、钩藤15g、丹皮10g。若项背强急不适者,可加葛根15~20g。此方,行气活血,宣窍醒神。 心脾两虚类:神情呆滞,抑郁寡欢,倦怠思卧;心悸怔忡,气短乏力,纳呆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疗方:归脾汤加味。人参10g,黄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老年痴呆症新药研究转向

老年痴呆症新药研究转向 礼来制药(Eli Lilly)的老年痴呆症药物遭遇惨败,令该病症的研究工作受挫。在一场大规模的试验中,这种药物使得病人的病情加重。试验结果动摇了主流理论的观点——它认为淀粉样蛋白(amyloid)的积聚导致了老年痴呆症的发生,而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Myers Squibb)、辉瑞(Pfizer)、埃兰(Elan)等公司正在测试的类似药品也因此前景存疑。 但主流理论的摇摇欲坠,并不意味着治疗就没有希望。自始至终,这种理论都遭到一些人的怀疑。事实上,在制药公司将注意力大量投向抗淀粉样蛋白药物的同时,其他的治疗方法没得到相应的重视。在我

最近的一篇文章中,一位研究人员曾这样说: “默克制药(Merck)副总裁理查德·哈格里夫斯(Richard Hargreaves)补充道:‘老年痴呆症的研究方法有些狭隘。淀粉样蛋白的沉积不过是其中的一种特征罢了。’” 如果淀粉样蛋白理论破灭,辉瑞、百时美施贵宝等公司的科学家将会主攻以下方法: 载脂蛋白E 恶性载脂蛋白E基因会将携带者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提高十倍,50%到60%的老年痴呆症都与它有关。只有1%的患者是因为遗传了促进淀粉样蛋白合成的基因而患上早发性老年痴呆症。不

过,目前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相对较少,只有默克和格莱斯顿研究所(Gladstone Institutes)。 TAU蛋白(微管相关蛋白)在老年痴呆症患者脑部的其他主要阻塞物(即所谓的神经纤维缠结)中,就存在着这种蛋白。比起淀粉样蛋白,缠结与脑细胞死亡的关系更加明显。它受到的关注不如淀粉样蛋白,但原因不明。 死亡受体6:这是由罗氏(Roche)公司基因技术部研究人员新提出一个新奇的初级理论。马克·特谢尔-拉维尼(Marc Tessier-Lavigne)的研究显示,死亡受体6可以直接引起脑细胞死亡,在老年痴呆症中死亡的大脑区域含有较多的该物质。

治疗老年痴呆特效药

治疗老年痴呆特效药 老年痴呆已成为危害人类的“第四大杀手”,目前治疗老年痴呆的药物主要有安理申、美金刚以及一些所谓的偏方等,但是这些西药或者偏方,都对人体有极大的危害性,容易造成失眠、肠胃病及身体其他机能的衰退。为此,国际医学界不断进行研究治疗,发现PS(磷脂酰丝氨酸)对恢复老年痴呆人群的记忆力认知能力有很大的效果。现在PS纳豆就是利用PS(磷脂酰丝氨酸)的这一重大影响来复原老年痴呆的。 治疗老年痴呆的特效药有哪些? 1、增加脑内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主要为胆碱酯酶抑制剂和M-胆碱受体激动剂。 2、作用于神经传递系统的细胞保护剂以延缓脑神经元变性过程从理论上讲阻断β-淀粉样蛋白形成抑制ABP的神经毒性和保护或修复神经元达到防治老年痴呆的目的。 除此之外老年痴呆还可采取以下的几种治疗: 基因治疗老年痴呆:利用重组技术将正常基因替换有缺陷的基因以达到根治基因缺陷的目的目前尚不能实现输入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可有效地防止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损害动物学习和记忆改善;已有首例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AD的报道;脑内注射后1个月系列词语记忆改善但其他认知功能无变化。 中医中药治疗老年痴呆:自古就有文献记载一般多从脑心肾等不同脏腑及气血痰瘀火郁等病机论治近年日本对AD应用当归芍药散钩藤散及黄连解毒汤等从郁风热毒等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对AD有一定改善学习记忆功效。 针灸疗法老年痴呆:已在探索头针取双侧语言区晕听区耳针取心脑及质下及内分泌穴;体针取丰隆间使大椎肾俞人中内关风池等穴一般强调辩论选穴。 老年痴呆的特征 老年痴呆症主要是指大脑中负责控制记忆与推理的区域发生病变,导致脑功能逐渐衰退,日常生活能力随之退化,无法参与公众活动,严重者大小便失禁,最后衰竭而死。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以下人群易遭受痴呆症之害,因而应列为重点预防对象: 老年人;年事越高,越要注意防范女性的危险性大于男性;有痴呆症家族史的人;有脑外伤史的人;文化水平低发病率比较突出。一般说来,老年痴呆症有以下早期表现。 1、近事遗忘,即越近的事情越容易忘掉,甚至瞬间即忘,但对一些陈年旧事却记得很清楚。 2、言事迟钝或啰嗦。言语表达不流畅,含混迟钝,说话啰嗦,对一些无关

老年痴呆症的护理

老年痴呆症的护理 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 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指的是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即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情绪等方面的障碍。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或逆转疾病进展的治疗药物。 症状分期及表现 第一期:遗忘期。此期表现为特别健忘,计算能力、认识能力和定向障碍,活动范围减少,但尚能保持日常生活能力,基本上不需要别人帮助。此期是本病持续最长的一期。 第二期:精神错乱期。此期痴呆症持续加重,个性人格改变明显,日常生活已难自理,需他人帮助。 第三期:痴呆期。患者严重痴呆,处于完全缄默、卧床、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状态。常伴有恶病质、肌强直和大小便失禁。 护理措施: 1. 心理护理要注意尊重病人,对老年痴呆病人发生的一些精神症状和性格变化,如猜疑、自私、幻觉、妄想,家人应理解是由疾病所致。要理解,宽容,给予爱心。用诚恳的态度对待病人,耐心听取病人的诉说,对于病人的唠叨不要横加阻挡或指责。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有些不能满足应耐心解说,切忌使用伤害感情或损害病人自尊心的语言和行为。 2. 饮食护理一日三餐应定量、定时,尽量保持病人平时的饮食习惯,老年痴呆患者多数因缺乏食欲而少食甚至拒食,直接影响营养的摄入,要选择营养丰富、清淡宜口的食品,荤素搭配,食物温度适中,无刺、无骨,易于消化。保证其吃饱吃好,对吞咽有困难者应给以缓慢进食,不可催促,以防噎食及呛咳。对少数食欲亢进、暴饮暴食者,要适当限制食量,以防止其因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现呕吐、腹泻。 3. 安全护理对中、重度痴呆患者要处处事事留意其安全,最好时时处处不离人,随时有人陪护。做好“六防”:防自我伤害;防跌伤骨折;防意外事故;防药物中毒;防病人走失;防恶习非命。 4. 日常照顾培养和训练痴呆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保障病人生活上的需求,训练生活自理能力,延缓智能衰退。对轻度痴呆的老人,要督促患者自己料理生活,如买菜做饭、收拾房间、清理个人卫生,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安排一定时间看报、看电视,使患者与周围环境有一定接触,以分散病态思维,培养对生活的兴趣,活跃情绪,减缓精神衰退。对卧床不起患者,必须给予护理,清洁口腔,要定时给患者洗澡、洗头,要勤换衣服。出现大小便失禁要及时处理,清洗干净,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防感染及褥疮。瘫痪的病人要加强肢体功能康复训练,防止关节挛缩、肌肉强直。 5. 晚间骚扰及四处徘徊护理:①在睡觉前让患者先上洗手间,就可避免半夜醒来。②不要让患者在白天睡的过多,给予患者多一点体能活动。③患者徘徊需专人陪护。④如果患者以为是日间,切勿与之争执,可陪伴患者一段时间,再劝说患者入睡。⑤患者有时会自以为失去了东西而四处找寻,所以最好是把他们常用的物件放在显眼的地方。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编号: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临床试验 技术指导原则 (第二稿) 二○○七年三月 目录

一、概述 (3) 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要点 (5) (一)适应症定位 (5) (二)受试人群 (5) (三)有效性评价 (7) (四)安全性评价 (9) (五)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 (10) 三、分期试验设计 (10) (一)Ⅰ期临床试验: (10) (二)Ⅱ期临床试验 (12) (三)Ⅲ期临床试验 (13) 四、预防和控制疾病进展药物的临床试验 (14) (一)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者的临床试验 (14) (二)控制疾病进展药物的临床试验 (15) 五、缩略语 (15) 六、参考文献 (16) 七、著者 (17)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痴呆是一种以认知功能缺损为核心症状的获得性临床综合征,如进行性记忆、思维、语言、行为和人格障碍等,可伴随精神和运动功能障碍,其认知损害的程度足以影响日常生活、社交或职业功能或与个人以前相比有显著下降。痴呆的病因很多,病理生理过程复杂,其中常见的为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aD)和混合性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期,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是老年常见病之一。虽然目前尚无“抗痴呆”药物可以治愈此病,但是已有多种对症治疗药物用于临床,一些新的药物也处于研发阶段。 药物临床试验是药物研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个目的性和逻辑性极强,并渐次推进的探索循证过程。内容主要包括人体耐受性、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人体药效学、剂量效应探索、疗效确证研究等,按照试验的时间进程又可以分为Ⅰ、Ⅱ、Ⅲ、Ⅳ期等几个阶段。在试验进程中,每项试验均有其特定的目的和研究方法,同时各项试验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早期小规模试验的信息用于支持规模更大、目的性更强的后续试验,不同时期或同一时期进行的各项临床试验的信息互为补充,共同构成药物的安全有效性基础。因此,为了高效地开发药物,临床试验的早期就应根据已经掌握的药物特性制定适宜的总体开发计划,在计划中阐明每一项试验的目的、方法、预期结果,计划中应有适当的决策点,阶段性地根据获得的试验结果进行下一步研发决策。

阿尔兹海默症 老年痴呆症 的护理

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的护理 原文地址: 阿尔兹海默症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老年痴呆症,因德国医生阿尔茨海默(Alois Alzheimer)最先对其进行描述而得名。该病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衰退、抽象思维和计算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等。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2011年的公布调查结果显示,全球有约3650万人患有痴呆症,每七秒就有一个人患上此病,平均生存期只有年,是威胁老人健康的“四大杀手”之一。 阿尔兹海默症常常在一个人50岁以后产生,开始不容易被发现,发展缓慢,最早期往往是以逐渐加重的健忘开始,最终导致无力进行日常生活和人格的持续变化。按照病情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也称健忘期 这期的表现是记忆、定向、感知、语言、计算、思维分析、判断和完成复杂步骤等能力的减退,在个人爱好、读书、参与社会活动上花费的时间减少、易疲劳、眩晕、心悸、食欲减退、兴趣及主动性下降、情绪不稳、淡漠或抑郁等。但尚且还可以保持过去熟悉的工作或技能,保持独立的生活能力,常被误认为神经症或正常的老化而忽视治疗。 第二阶段也称混乱期: 这个时期,第一阶段的症状明显加重,突出的表现是视空间辨认障碍明显加重,

很容易迷路;穿衣变得很困难,甚至把裤子当衣服穿;不认识朋友或亲人的面貌,也记不起他们的名字;不能和别人交谈。甚至出现行为和人格的改变,如原来一丝不苟、谨慎细心的人变得不修边幅、缺乏耻辱和道德感、自私并常做些反常的举动。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周围的人和事,不注意卫生。常常抑郁焦虑、嫉妒妄想,性格孤僻,激动易怒等。 第三阶段也称极度痴呆期: 病人身体大多数功能丧失,生活不能自理,如吃饭、穿衣、洗澡均需人照顾,便尿失禁。晚期患者完全卧床,生活全靠别人照顾,病程维持5~10年左右而死亡。 目前,对阿尔兹海默症病人的治疗尚无特效疗法,且病人住院时间短, 大部分时间需在家中疗养,因此患者的护理及提高照料者的护理水平至关重要。需要通过良好的护理,来减轻阿尔兹海默症状及并发症, 提高阿尔兹海默症病人的生活质量。 护理方法: 一、心理护理 阿尔兹海默症病人常常产生焦虑,如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等。对于经常出现焦虑的患者,要给患者足够的照顾,保证居室安静,安排有趣的活动;也可以指导患者听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对于表现抑郁的患者,如常出现呆滞、睡眠障碍、疲倦等,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叙述,不强迫患者做不情愿的事情,对患者多说一些关爱的语言。劝导患者增加活动,如递给他梳子,说:“你的头发很漂亮,梳一下吧。”让他做决定。如果能对他们展示你的想法和想做的事情,他们会和你一起做。如:一起吃饭、下棋、读报等。而有激越症状的患者,如常为小事发火,甚至出现攻击

治疗老年痴呆的特效药

治疗老年痴呆的特效药 此类型疾病对老年朋友的危害性还是很大的,不幸患上老年痴呆症疾病,首先要做的当然是治疗。常规的治疗老年痴呆症方法有中药治疗跟西医治疗,那么,下面小编就为你介绍治疗老年痴呆的特效药。 下面是治疗老年痴呆的几个中医方法: 禀赋不足型 证见:自幼起病,多有发育畸形,如头颅偏小或畸形,眼裂较窄,眼距过宽,发音不清,智力明显低于同龄人等。成年后神情呆板,反应迟钝,动作古怪,发音不清或词不达意,重者精神呆滞,生活不能自理,不能抵御危险伤害而成白痴。舌淡胖或偏暗,舌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细无力。 治法:滋补肝肾,填髓健脑。 方药: 1.主方:加味地黄丸 处方:熟地黄15克,山茱萸12克,山药15克,茯苓12克,牡丹皮10克,泽泻9克,鹿角胶10克(烊化),五味子12克,枸杞子15克,远志6克,当归12克,巴戟天15克,大枣5枚。水煎服。 2.中成药 (1)参茸地黄丸,每次丸,每日服2-3次。 (2)脑力宝丸,每次丸,每日3次。 脾肾亏虚型 证见:老年表情呆板,行动迟缓,健忘,语言明显减少,日夜颠倒,傻笑傻哭,生活不能自理,或有幻觉、妄想。也有未老先衰而见如上症状的。可兼见头晕眼花,腰膝酸痛,气短,心悸等症。舌质暗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肾益脾,健脑生髓。 方药:

1.主方:还少丹 处方:熟地黄15克,枸杞子12克,山茱萸12克,肉苁蓉15克,远志6克,巴戟天15克,小茴香9克,杜仲18克,怀牛膝15克,茯苓12克,山药15克,五味子6克,党参15克,楮实12克,石菖蒲10克,大枣5枚。水煎服。 2.中成药 (1)还少丹,每次9克,每日2次。 (2)脑灵片,每次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温肾健脾汤 处方:党参、炙黄芪、熟附块、益智仁、越鞫丸(包)、山药各12克,淡干姜3克,生白术、石菖蒲各9克,陈皮、姜半夏各6克。水煎服。 痰凝瘀阻型 证见:多有产伤或外伤病史,或由他病而来。神情淡漠,反应迟钝,善惊善恐,胸脘痞闷,头晕重,寡言少语,智力低下,妄想离奇。舌质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或涩滑。 治法:祛瘀化瘀,宣窍健脑。 方药: 1.主方:二陈汤、合通窍活血汤 处方:法半夏15克,陈皮6克,茯苓12克,赤芍15克,川芎9克,桃仁、红花各10克,白芷12克,生姜9克,胆南星12克,丹参20克,郁金12克,石菖蒲10克,大枣5枚。水煎服。 若久病气虚,可加党参、黄芪各15克。血虚者加当归12克,何首乌、生地黄各15克。 2.单方验方桃仁复苏汤 处方:桃仁、生大黄、玄明粉(分冲)、桂枝、远志、石菖蒲各10克,朱茯神15克,蜈蚣2条,龙骨(先煎)、牡蛎(先煎)各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治疗老年痴呆的西药:

老年痴呆症的护理

老年痴呆症的护理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郑蔚 (200032)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护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人均寿命明显延长,但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突出,痴呆是危害老年人健康最常见的综合征之一,其中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miers Disease,简称AD)约占总痴呆的10%。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性痴呆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据国外资料显示,在西方AD患者已是继心脏病、肿瘤、脑卒中之后的第4位致死原因[1]。而我国估计在21世纪,65岁的老年中每年约有数十万新发AD[2]。A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3]。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病性症状,而护理对延缓老年痴呆患者的病情发展及提高其生活质量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就老年痴呆症的护理现况综述如下: 1发病特点 1.1 记忆力障碍:是老年痴呆患者突出的症状。该类患者主要表现为记忆减退和遗忘,有的患者出现错构症和虚构症。患者早期主要累及短程记忆、记忆保存(3min内不能记住3个无关单词)和学习新知识困难[4]。随着病情发展,远程记忆也逐渐受累,如记不住自己的生日,严重时出现完全性遗忘。 1.2 定向障碍:在记忆障碍的基础上发生定向障碍,如出门后找不到家,渐渐地会连常见的好朋友也不认识,严重时分不清男女。 1.3 判断理解力障碍:无法安排工作、日常生活,易于迷路,购物中计算能力下降。 1.4 语言障碍:词汇减少,言语单调,喃喃自语,或不能叫出物体名称或完全失语。 1.5 人格改变:如原来一丝不苟、谨慎细心的人变得不修边幅、自私和不善交际,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周围事物,不注意卫生,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并常做些反常的举动。嫉妒妄想,性格孤癖,激动易怒,缺乏耻辱和道德感。 1.6 神经功能障碍:晚期出现失语、失认、失用等神经系统症状加重,身体衰竭,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如口面部不自主动作、厌食或贪食、大小便沾身等。病

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在老年痴呆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的护理作用分析

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在老年痴呆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的护理 作用分析 摘要】目的:解析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在老年痴呆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的护理 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老年痴呆症患者80 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3+1整体康复护理。分析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DL评分及语言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ADL评分、阅读 能力、理解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1整体康复护理有利于提升老年痴呆症患者自理能力和语言能力,全面提高老 年痴呆症患者康复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3+1整体康复护理;老年痴呆症;护理作用 老年痴呆症即阿尔兹海默症,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与精神病症状,晚期 患者大多丧失生活能力、社会能力,对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严重危害【1】。持续性、系统性护理干预在延缓该病病程,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提升护理方案选择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院对比分析3+1整体康复护理与 常规康复护理对老年痴呆症患者康复效果,详情如下: 1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老年痴呆症患者80例作为本 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 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60~95岁,平均年龄(77.50±9.50)岁。文化程度:文盲5例,小学文化6例,初中文化12例,高中 文化12里,大学文化5例。其中,轻度痴呆18例,中度痴呆22例;对照组: 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5.00±8.50)岁。 文化程度:文盲4例,小学文化7例,初中文化11例,高中文化12里,大学文 化6例。其中,轻度痴呆17例,中度痴呆2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学历等 一般资料进行比较(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给予3+1整体康 复护理。(1)评估与护理。①痴呆症严重程度评估采取简易痴呆量表(长谷川)。②定期进行患者身体功能的评估。③采用ADL量表评估患者身体功能, 掌握患者需求。(2)康复护理。①轻度痴呆疾病患者,可以通过派发宣传资料、举办讲座等方式,提升患者对疾病认知度。②指导患者进行延缓大脑衰退速度相关训练。比如:拼地图、夹豆子、手指操等;(3)语言训练。首先,护理人员 应评估失语类型,并根据类型差异性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比如:命名性失语护 理时,应当强化名称记忆;运动性失语应当重视口型示范,并给予一字一句的面 对面教学;(4)自理能力训练。护理人员首先给予患者示范,然后给予口头提示,让患者进行模仿,以实现患者单独完成训练。训练内容主要包括:吃饭、洗脸、穿衣服、刷牙等;(5)认知功能训练。该训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归类 训练。护理人员随意指一件物品,让患者尽可能多的说出同类或者与之有关物品 的名称。②定向能力的训练。如:在门、墙壁或者其他地方张贴标志或者时间、位置相关信号,帮助其正确定向。③注意力的训练。比如:为患者准备简易棋牌等游戏,指导患者读报、看书等;(6)训练时间。以评估结果为依据,医生和

老年痴呆的中药治疗

老年痴呆的中药治疗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起病隐袭,病程呈慢性进行性,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及语言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严重影响社交、职业与生活功能。所以为了尽快治疗并恢复建议给患者服用PS纳豆,激活脑细胞,恢复神经系统的正常运转。 治疗老年痴呆症可以试试中药疗法,下面看看老年痴呆症中药治疗验方: 1、芝麻大蒜饮:黑芝麻200g,大蒜1头,蜂蜜200g。黑芝麻炒熟研为细末,大蒜去皮捣烂,二者和蜂蜜一起调匀装入容器中,密封于阴凉处30天。其后每回取8至1OmL,用温热水冲服,每日2回。此方能增加记忆,健脑强神,比较适用于老年性痴呆症。 2、牛骨髓粥:牛骨髓20g,黑芝麻20g,糯米(江米)80g。把两者洗干净合煮成粥,加少量白糖就可以食用,每日2回。此方能健脑补髓,比较适用于老年性痴呆,症见记忆力衰退、精神疲乏。 3、煲泥鳅:活泥鳅250g,黑木耳15g,洋葱50g。泥鳅去肠杂洗干净,油炸煎至黄/色,加入黑木耳、洋葱和适量的清水,稳火炖至熟烂,就可以调味食用。每日一回,顿服。此方能补肾益精,通络活血,比较适用于老年性痴呆,症见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健忘易惊、沉默寡言等。 4、鱼头萝卜汤:鳙鱼头500g,白萝卜250g,药菖蒲20g。先将药菖蒲煎水取汁去渣,再将药汁和鱼头、萝卜一起入沙锅,用稳火炖至熟烂,就可以调味食之。每日一剂,分成2至三回食完。此方能健脾扶正,化痰开窍。比较适用于老年性痴呆,可见终日不言,食纳不佳,喜怒哭笑无常乃至不顾羞耻等。 5、脑清茶:炒决明子子25g,甘菊、夏枯花、橘饼、首乌、北五味子各30g,麦冬、枸杞、桂圆肉各60g,黑桑椹120g。以上诸料用水煎服,可煎三回,每日一剂,可常常服用。该方能清肝明目,健脑益智,比较适用于老年性痴呆和神经衰弱等症。 6、强心益智汤:鹌鹑两只,玉竹子30g,桂圆肉、构杞子各15g,鹌鹑宰杀去毛杂内脏洗干净,和诸料同入沙锅煮汤,熟后加调料,就可以饮汤食鹌鹑肉和桂圆肉,每星期2至3回。此方能强心益智,适于老年性痴呆症而精神比较差者食用。健康人常食也可以收到滋阴强壮和益寿延年之作用。

老年痴呆患者应用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

老年痴呆患者应用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8-09-30T15:01:47.24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作者:李燕[导读] 探究将康复护理应用于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南充市中心医院 637000 摘要:目的:探究将康复护理应用于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康复护理应用于护理管理工作中,并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并将同期收治的痴呆患者1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护理工作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应用康复护理措施后,实验组精神科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明显减少。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康复护理应用于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住院感 受,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于老年痴呆患者的康复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康复护理;老年痴呆患者;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精神科护理是医院护理工作中的一项主要工作,但由于老年痴呆患者往往精神状态不稳定,容易发生较多不安全因素,所以也需要对其的护理工作引起高度重视,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一方面能够保证患者的恢复,另一方面也能够减少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传统的护理方案缺乏这方面的处理措施[2]。而在我院提出的痴呆患者护理安全干预中,既能够很好地关注患者的心理,又能对其生理加以调节,适用价值较高[3]。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中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精神科护理工作应用康复护理的效果,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中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74例,女性患者86例,患者年龄51—76岁,患者平均年龄(61.9±6.7)岁;并将同期收治的痴呆患者160例作为对照组,男性患者76例,女性患者84例,患者年龄52—75岁,患者平均年龄(61.9±6.7)岁。所有患者经体检未发现严重器质性疾病,具有基本的认知功能,能够理解本次研究的内容。所有患者以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日常用药监督和用药管理。实验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方案,具体方式如下: 护理人员在进行传统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其自身原因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安全隐患;去原因主要是由于部分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较为淡薄,没有做好自身的保护意识,缺乏一定的责任心,没有与患者进行良好接触;所以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的开展时,应当强化自身意识,不断锻炼自身的护理水平,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开展。 由于老年痴呆患者往往精神状态处于异常,并且病症较为长期;所以患者在这种情况下也容易出现精神状态异常的情况,部分患者还甚至可能出现自杀或自残的危险行为;不仅对患者自身的安全造成威胁,甚至还影响了其他患者以及医护人员;所以对于精神状态不稳定的患者来说,在进行护理时应当注重患者的保护。 由于痴呆患者往往为长期病症,有的患者家人无法随时陪在身边,护理人员应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的安慰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减少患者因排斥心理而不配合治疗等类似情况的发生。同时还需要改善患者的配合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人员的工作更为有效的开展。 同时,在对患者进行服药时,老年痴呆患者由于其精神状态有所异常,所以护理人员在帮助患者进行用药时,需要观察患者是否将药物完整吞咽,严格避免患者收集大量药物的危险举动。同时,患者的住院环境内,不可在墙上悬挂拉绳或铁丝等物品,避免患者将其作为自残或自杀的工具。如果患者在日常活动中出现冲动或伤人行为,则应当迅速组织人力和物力进行制服,避免造成大规模伤害。 1.3 评价标准 记录不良事件发生状况,主要包括患者跌倒、患者伤害、医患纠纷发生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或是SPSS19.0处理,其中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采取t检验,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应用康复护理措施后,实验组精神科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明显减少。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3讨论 随着我国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以及其家属对精神科的护理质量也有了更高要求。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也应当对其安全隐患进行总结,分析讨论后,在护理工作中做好相应的对策,尽可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一方面保证患者的安全和住院感受,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对于临床精神科护理来说,有十分积极的意义[4]。 随着现代医疗理念的渗透,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开始意识到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多元化的精神科老年患者护理方案。当前,常用的有精神科护理安全干预、精神科优质护理等,这些护理方案均是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应用了护理安全干预能够提高老年老年痴呆患者的住院安全性且具有较高的整体性。。

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究进展

- 45 - 第2期2019年4月No.2 April,2019 1 抗老年痴呆药物的现状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s disease ,AD )又称老年痴呆,是一种神经退行性认知功能障碍,早期最显著的症状为健忘,随着病情的加重,病人的认知能力会逐步衰退。目前,全球约有数千万例老年痴呆症患者,我国是世界上AD 患者最多且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虽然距AD 发现已逾百年,也在其病理发展机理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是,人们对该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及各种影响因素至今仍无确切定论,所以临床治疗一直是一个难题。阿斯利康、默克、罗氏、诺华等制药巨头先后在研发抗老年痴呆药的领域投入巨资,虽然在研药物众多,但失败率高达99%。目前,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仅批准5种AD 治疗药物均属于对症治疗药物,并不能完全治愈[1]。 目前A D 的发病机制尚未得到阐明,该病的假说多达30余种。普遍认为,AD 患者在病理方面的3大显著特征[2]:一是β淀粉样蛋白(A β)聚集形成的老年斑(Senile Plaque ,SP );二是脑区细胞内过度磷酸化的Tau 蛋白异常聚集形成的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 ,NFT );三是胆碱能神经元变性和神经元死亡为主的神经元丢失和特定区域的脑萎缩。迄今为止,AD 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只是提出了多种病因假说,其中包括早期的胆碱能神经 元假说、β淀粉样蛋白沉积假说、Tau 蛋白假说、自由基损伤 假说以及研究较少的基因突变假说、炎症假说及氧化不平衡假说等,此外,雌激素水平下降,高胆固醇血症,慢性脑缺血,神经营养因子减少等因素也被认为是致病因素。2 现阶段针对AD发病机制的上市及在研药物2.1 针对胆碱功能假说 迄今为止,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I )是临床用途最广泛的抗老年痴呆药物。该类药物通过抑制胆碱酯酶,增加乙酰胆碱的含量来减轻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症状。目前,FDA 批准用于治疗AD 的5种药物中除了盐酸美金刚属于NMDA 受体拮抗剂,他克林(Tacrine )、多奈哌 齐(Donepezil )、加兰他敏(Galanthamine )和利凡斯的明 (Rivastigmine )均属于AChEI 抑制剂。2.2 针对β淀粉样蛋白毒性假说的药物 A β毒性假说认为:“阿尔茨海默症是由于A β漏出细胞膜,导致周围的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的损伤,神经纤维缠结。”这会引起周围的神经细胞突触小体中乙酰胆碱合成和释放量减少,使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速率变慢,从而使AD 病患者出现大量记忆性神经元数目减少的现象,患者会表现出记忆功能障碍。然而,近年来针对Aβ毒性假说设计的几种药物如:罗氏的Gantenerumab ,辉瑞的Bapineuzumab ,百健的Aducanumab ,礼来的Solanezumab ,默沙东的verubecestat 等在研的明星药物都在二期甚至三期临床实验中出现重大挫折,面临失败。2.3 针对Tau 蛋白的药物 同样作为抗老年痴呆药的研究靶点,由于针对A β假说的药物研发陷入僵局,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将目光聚焦在针对Tau 蛋白的药物,现在已有多种对应策略:(1)抑制Tau 蛋白聚集;(2)加速Tau 蛋白解聚;(3)抑制Tau 蛋白异常磷酸化;(3)促进Tau 蛋白脱磷酸化,目前正在研发中的主要是(1)和(3)两种抑制剂。 亚甲基蓝和芳香杂环化合物常被用作染色剂、化学指示剂,药物使用,易通过血脑屏障。经实验证明,亚甲基蓝具有抑制Tau 蛋白聚积、抗氧化的作用。其构效关系表明,不带电荷的吩噻嗪平面共轭结构对于抑制Tau 蛋白来说非常重要。吩噻嗪亚甲基蓝的一期、二期临床试验都有效证明了其可以减缓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病情,改良版亚甲基蓝(LMTX )也已经进入三期临床试验。 除Tau 蛋白聚集外,Tau 蛋白的异常磷酸化也是致病的重要原因,所以Tau 磷酸化相关酶也被认为是潜在治疗药物,包括MAPK1,MARK1,GSK-3β以及CDK5酶。Tideglusib 是小分子的非ATP 竞争性GSK-3β抑制剂,可降低Tau 蛋白异常磷酸化,且有良好耐受性,截至2017年,已 基金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SCX1814) 作者简介:孙紫彤(1998— ),女,江苏连云港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制药工程。 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究进展 孙紫彤,马 盼,陈华飞,诸许慧,傅志贤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江苏 南京 210088) 摘 要: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记忆力、判断力、抽象思维能力的丧失,并逐步导致身体机能 丧失,最终引发死亡。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普遍认为存在多种假说,诸如胆碱能神经元假说、 β淀粉样蛋白假说、Tau 蛋白缠结假说等。概述了抗老年痴呆药的发展现状,阿尔茨海默病可能的病理机制,详细介绍了有关天然产物在预防及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进展。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天然产物现代盐化工 Modern Salt and Chemical Industry

老年痴呆都有哪些常用药

老年痴呆都有哪些常用药 所谓的老年痴呆症,指的是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即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情绪等方面的障碍。 近年来,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如何治疗老年性痴呆,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话题。下面介绍几种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常用药: 脑复康(吡拉西坦,吡乙酰胺):本品可直接作用于大脑皮质,激活、保护并修复大脑神经细胞,起到提高记忆力、防止发生痴呆的作用。用此药治疗轻、中度痴呆的疗效较好,而对重度痴呆则无效。 尼莫地平:本品为第二代钙拮抗剂。它可有效地调节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此药有改善脑血流量和脑细胞代谢的作用。 都可喜:本品可通过提高血细胞的携氧能力,起到改善脑神经细胞氧合代谢的作用。在国外此药被广泛用于治疗老年性痴呆和智力减退症。 艾芬地尔:本品可通过松弛血管平滑肌和抑制α受体,而起到扩张脑血管、改善脑细胞代谢的作用。据研究,病人在用药2小时后,脑血流量可增加10%~25%。故此药适用于治疗由脑血管疾病(脑动脉硬化等)引起的痴呆症。 脑通(尼麦角林):此药一方面可通过促进细胞递质-多巴胺的转换,起到刺激神经传导,改善精神情绪异常的作用;另一方面,可通过促进蛋白的合成,改善脑细胞的新陈代谢,起到提高记忆力的作用。 双氢麦角碱(喜得镇,海特琴):本品是一种α受体阻滞剂。它可通过增强神经元的信息传递能力,起到活化脑细胞、防治老年性痴呆的作用。自上世纪80年代以后,此药逐渐成为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的治疗老年痴呆的有效药物。 长春西汀(卡兰):本品系从小蔓长春花中提取的生物碱。它可透过血脑屏障直接进入脑细胞,起到改善脑细胞代谢及活化脑细胞的作用。 应特别注意的是,以上各药虽无明显毒副作用,但仍需在医生指导下选用。 某些常规药物也可用于预防或治疗老年痴呆症。这些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消炎药(如布洛芬、萘普生等)、维生素 E、银杏叶片和巴戟天等中草药制剂。早在10年前,国外医学研究人员即已发现了一个令人感兴趣的现象:常年口服布洛芬或萘普生之类消炎药的关节炎病人中,很少有人患老年痴呆症。西方研究人员推测:这很可能与上述消炎药对脑神经细胞的消炎作用有关。因为现已知道神经炎症也会导致老年痴呆症。此外,西方还有医生报道,常年口服维生素E丸的人同样不大会患老年痴呆症。 在目前条件下,有轻度痴呆症状(如易忘事、经常丢失东西等)的老年人不妨每天服一些维生素E丸外加银杏叶片作为一种治疗手段。这类药物对人体十分安全,可以常服。

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治疗_程勇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9;15(4):295~298Ch in J Clin Pharm acol1999;15(4):295~298 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治疗 程勇宋友华傅得兴 (卫生部北京医院,北京,100730)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是以记忆力丧失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的原发性灰质脑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痴呆,其病因尚不明确,假说有多种,如神经递质缺陷、炎症、自由基损伤、淀粉样蛋白神经毒作用、激素缺乏、细胞凋亡等。本文针对不同的病因假说,综述了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的研究开发及临床应用情况,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毒蕈碱受体激动剂、抗氧化剂、抗炎药物、抑制淀粉样蛋白形成药物、雌激素、神经生长因子、钙拮抗剂以及中药等。目前,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药物只适于对症治疗,尚不能阻止或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程。阿尔茨海默病是多病因疾病,进一步认识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采用多途径、多药物综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也许是将来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方向。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原发性灰质脑病。其特点是形态学上出现大脑皮质萎缩,并伴有神经元纤维缠结及老年斑。此病潜隐起病,病程呈进行性发展,最后导致痴呆。它是一种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的常见病。随着人类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医学和社会意义。目前,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假说有多种。基于不同的假说,提出了多种药物治疗的途径。本文就各种途径中的主要药物治疗作一综述。 1.作用于胆碱能系统的药物 脑中胆碱能系统与人的学习、记忆功能是密切相关的。早期的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人的脑胆碱能系统受到了损害,导致突触部位乙酰胆碱含量的下降,从而对病人的学习、记忆能力产生影响。因此,针对提高阿尔茨海默病人脑中的乙酰胆碱含量,促进胆碱能神经功能的药物应运而生。现在该类药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胆碱酯酶抑制剂和毒蕈碱M1受体激动剂。 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I)主要通过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阻止内源性乙酰胆碱的降解,而间接的提高乙酰胆碱的含量。 他克林(tacrine)是FDA于1993年批准的第一种用于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中枢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在长达30周,剂量高达160m g d-1的临床双盲试验中,实验组在临床医师大体印象量表(clinician int erview_based im pres sion,CIBI)、认知量表(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 ent scale-cognitive subscale,ADAS-Cog)、综合评估量表(final com p rehensive consensus assessment,FCCA)和综合护理生活质量评价量表(care g iver g lobal and q ualit y of life assessment)中比对照组都有显著的提高。他克林的半衰期在老年人大约为3.5h,临床治疗需每天服用4次[1]。在试验结束后的两年随访观察中发现:连续服用他克林剂量>80mg d-1的病人有可能减少对家庭护理(nursing home placem ent,NH P)的需求,服用剂量>120mg d-1有降低阿尔茨海默病人死亡率的趋势。他克林的主要药物不良反应为肝毒性和胃肠道反应。经过对2446例服用不同剂量他克林的阿尔茨海默病人调查,至少一次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超过正常上限值的发生率高达49%,超出上限3倍值的达25%,有2%的病人超过上限值达20倍。肝毒性是病人不能坚持治疗的首要原因,但其肝毒性是可逆的。通过对血清谷丙转氨酶的定期监测,他克林的肝毒性是可被控制的,对于血清谷丙转氨酶恢复的病人还可以继续接受治疗。此外,不同的阿尔茨海默病人对他克林的疗效存在敏感性的差别。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人的性别及其载脂蛋白E(ApoE)的基因型与他克林的疗效有一定的关系,认为含有ApoE2-3基因型的女性阿尔茨海默病人对他克林更为敏感。这点对他克林的预期疗效可能存在一定的参考价值。 Done p ezil是第二代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胆碱酯酶抑制剂,于1997年被FDA批准用于临床。24周的临床双盲试验证实donepezil可促进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人的认知能力。以5 mg d-1和10mg d-1的剂量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人在认知量表、临床医师对改善的印象评估量表(the clinician's in terview based assessment of chan g e-p lus,CIBIC-Plus)、以及简易智能状态检查(t he m ini ment al st ate examination, MM SE)等检测中都显示了有意义的提高。剂量关系提示10 mg d-1比5m g d-1对病人症状的改善有更大的促进作用[2]。此外,donepezil还显示有改善病人的精神状态和保持脑的功能活性的作用。与他克林相比,donepezil有多项优点: 作用时间长,半衰期达70h左右,每日只需口服一次。 药效强,达到相同疗效的病人,done p ezil有效率比他克林高3倍。 安全性高,药物不良反应小,未显示有肝毒性,主要为胆碱能作用,大部分病人可耐受。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的发生率大为减少,通过逐渐增加剂量的方法可使药物不 2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