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老年痴呆药物的研究进展
老年痴呆症发病机制下的治疗药物研究

现有 的治 疗 方 法 , 们 就 能 够 在 哮 喘 的 预 防和 治 疗 这 一 领域 我 有所 作 为 。
参 考 文献
[ ] 中华 医学 会 呼 吸病 学分 会 哮 喘 学 组 . 气 管 哮 喘 防 治 指 南 . 1 支 中 华 结 核 和 呼 吸杂 志 ,03,6 3 :3 —3 . 20 2 ( ) 1 218
消化道症状如呕吐 、 心 、 恶 消化 不 良和 心 率 增 加 … 。 12 A 淀 粉 样 肽 学 说 指 导 下 的 治 疗 药 物 A1淀 粉 样 肽 学 . 1 3 3 说 下 A 的 发 病 机 制 可 简单 的如 下 表 示 : P D A P基 因变 异 ( S PI
及 P 2基 因促进 A P变 异 ) A S P 一 p淀粉样 肽沉积 一A p淀粉 样肽聚集成斑块 在神 经元一刺激小胶质细胞及星形细胞( 产 生炎症因子、 自由基氧化等 ) 一逐渐 损伤 突触及神经 细胞一
[ ] 萧柏蔷 , 龙芸. 2 李 协和 呼吸病 学. 中国协 和医科 大学 出版社 ,
2 0 4 34 0 5: 2 -40, 2 5 7, 2 - 2 . 51 - 1 8 8 8 9
[ ] 朱 元 珏 , 文 彬 . 吸 病 学 . 民卫 生 出 版 社 ,0 3 53 1 3 陈 呼 人 20 :5 37 ,
疾 病 的关 键 原 因 。 乙 酰 胆 碱 的 缺 失 导 致 A 患 者 认 知 功 能 D
下降 , 记忆能力 丧失 。故胆碱酯酶抑制剂和胆碱 能受体 激动 剂 为常见的两大类治疗 药物 。
1 1 1 胆 碱酯 酶抑 制 剂 .. 现 阶 段 对 阿尔 茨 海 默 病 的 药 物 治 疗 主要 是 通 过 抑 制 C E来 提 高 患 者 体 内 的 乙 酰 胆 碱 水 平 , H
多奈哌齐联合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的效果

多奈哌齐联合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的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多奈哌齐联合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状的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60例为老年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状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两组,分别给予多奈哌齐及多奈哌齐联合奥氮平治疗,并进行治疗效果对比,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
结果B组较A组BEHAVE—AD评分更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较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多奈哌齐联合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状兼具有效性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多奈哌齐;奥氮平;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不良反应【 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onepezil combined with olanza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dementia accompanied by psychobehavioral symptoms.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senile dementia accompanied by mental and behavioral symptom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A (n=30) and B (n=30) groups after admission. Donepezil and Donepezil combined with olanzapine were respectively given treatment,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compared. The study started and ended from January 2021 to December 2022. Results BEHAVE -- AD score of group B was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A,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Donepezil combined with olanzapine is effective and safe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dementia accompanied by psychobehavioral symptom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 Donepezil; Olanzapine; Senile dementia; Psychobehavioral symptoms; Adverse reaction精神行为异常是老年性痴呆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不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也增加了患者的死亡危险【1】。
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研究李国祥

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研究李国祥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老年痴呆并发精神行为障碍患者以药物奥氮平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照组患者以药物利培酮治疗,观察组患者以药物奥氮平治疗。
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其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7.62%,较同期对照组的83.33%显著更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EHAVE AD评分均较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EHAVE AD评分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
结论? 针对老年痴呆合并精神行为障碍患者以奥氮平进行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有助于改善老年患者的病理性行为,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
【关键词】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奥氮平老年痴呆是临床中常见病,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深,使得痴呆患者患病人数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老年痴呆患者患病后一方面将产生智力下降情况,另一方面还会表现出行为紊乱、妄想、攻击性行为等一系列精神疾病类症状,将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探讨老年痴呆患者合并精神行为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价值[1]。
本次研究将重点分析老年痴呆并精神行为障碍患者以奥氮平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所于2018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在967医院观察的老年痴呆并精神行为障碍患者84例作为此次的观察样本,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并纳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包括患者42例,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60~87岁,平均(71.3±0.4)岁;病程1~7年,平均(3.1±0.2)年。
对照组:包括患者42例,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60~89岁,平均(70.8±0.6)岁;病程1~78年,平均3.2±0.2)年。
两组观察对象在一般线性资料对比中均衡度高,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以药物利培酮治疗,利培酮,口服,患者的初始给药剂量是0.5 mg/次,1次/天,结合其病情程度与变化情况等适时调整,最大服用剂量应<4mg/天;观察组患者以药物奥氮平治疗,奥氮平,口服,患者的初始给药剂量是2.5 mg次,1次/天,结合病情状况进行调整,最大服用剂量≤5 mg/天。
喹硫平、奥氮平用于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障碍治疗研究

喹硫平、奥氮平用于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障碍治疗研究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喹硫平与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障碍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老年痴呆患者86例,将其按照年龄、性别、病情等情况随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43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喹硫平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奥氮平药物治疗。
对两组患者分别治疗8周。
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和8周后,分别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评定治疗效果,采用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评定患者痴呆情况,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果:治疗2周后,试验组患者的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显著下降。
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况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患者治疗8周后简易精神状况量表显著升高。
两组患者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喹硫平与奥氮平对治疗老年痴呆都具有较好疗效,奥氮平效果较喹硫平快,而且疗效显著。
【关键词】喹硫平奥氮平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1-0236-01老年痴呆是由于脑器质性病损引起的继发性智能减退病症[1],患者的精神和行为障碍包括脱抑制、幻觉妄想、焦虑、淡漠等[2]。
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痴呆患者也越来越多,但目前临床上还缺乏显著疗效的治疗方式。
喹硫平与奥氮平是两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其药理学特征表明这两种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较小,临床上比较适合老年人使用。
本文通过一系列临床研究,对比分析喹硫平、奥氮平两种药物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2月-2013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老年痴呆患者86例,将其按照年龄、性别、病情等情况随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43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65岁-82岁,平均年龄75.5岁,病程4.2±2.3年;试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66岁-83岁,平均年龄74.2岁,病程4.8±3.5年。
老年痴呆病人激越行为的研究进展

激越行为是指患者在痴呆或认知障碍的基础上,表现出的一种过度活动或攻 击性行为。这种行为可能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周围人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本次演示将探讨老年痴呆病人激越行为的研究进展。
一、老年痴呆病人激越行为的病 因
老年痴呆病人激越行为的病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神经生物学因素是其主要 病因。在AD患者的神经系统中,存在大量的神经元死亡和神经元纤维缠结,这些 变化可能导致大脑功能下降,进而引发激越行为。其次,环境因素也可能对激越 行为产生影响。
3、推拿治疗:推拿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也能够改善老年痴呆的症状。 推拿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缓解疼痛,从而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
4、联合治疗:此外,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中药联合针灸、中药联合推拿等 也在研究中被探索,其疗效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证实。
4、联合治疗:此外
1、疗效评估:目前,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的疗效评估主要依赖于临床观察 和量表评估。然而,这些方法易受主观因素影响,无法准确反映中医药治疗的真 实效果。因此,需要建立更加客观、科学的疗效评估体系。
5、心理护理:老年痴呆症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需要 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例如与患者保持沟通、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等。
6、安全护理:老年痴呆症患者行动不便,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因此需要采 取安全护理措施。例如安装扶手、防滑地毯等安全设施,以及定期检查居住环境 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四、护理新技术
5、心理支持: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激越行为。 例如,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理解和接受自己的病情。
四、研究展望
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关于老年痴呆病人激越行为的研究成果,但仍有许 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深入地探讨激越行为的病因和机制, 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这种行为。此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和策略, 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者的护理效果。
小木虫emuchnet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课件

小木虫emuchnet老年痴呆的发病机 制及治疗进展
6
1.1 Aβ与AD
SP的主要成分是: Aβ
化学组成:由39-43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4.04.2kD。
前体: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βAPP)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βAPP由α-分泌酶裂解成可溶 性的APP肽,后者被γ-分泌酶裂解为P3多肽.极少 部分βAPP在溶酶体内经β-分泌酶(β-site APP cleaving enzyme,BACE )和γ-分泌酶作用裂解 为Aβ;
神经细死:大量离子内流和细胞溶解所致
死亡基因的表达增加和大量离子内流入细胞的原因:
钙稳态失调和自由基形成过多所致。
破坏钙稳态导致细胞内钙超载的因素:
兴奋性毒性、能量供应不足和Aβ的作用。兴奋性谷氨酸
增 多 和 能 量 供 应 不 足 导 致 活 性 氧 成 分 (reactive
神经毒性机制:细胞内钙稳态的破坏、
活性氧的产生
线粒体功能紊乱
这些因素进而使胆碱能神经元和单胺类神经元遭受 破坏,最终导致患者的记忆力、认知能力减退。
小木虫emuchnet老年痴呆的发病机 制及治疗进展
9
细胞内钙和自由基是神经元损伤、死亡的关键因素。是 急性和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导致细胞死亡的“最后共同 通路”(final common pathway)。
oxygen species, ROS )如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和
NO的大量产生。Aβ诱导的ROS产生发生在细胞内钙升
高之前,细胞内钙超载和ROS产生会造成蛋白质、脂质
和DNA的损伤,最小后木虫引emuc起hnet老细年痴胞呆的死发病亡机。 制及治疗进展
加兰他敏治疗老年性痴呆症的研究概况

加兰他敏治疗老年性痴呆症的研究概况马广恩(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 北京 102206)摘 要 氢溴酸加兰他敏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其注射液和片剂已成功地用于小儿麻痹后遗症、重症肌无力、肠麻痹的治疗及作为抗箭毒类药物和手术麻醉后的催醒剂等。
近年国外将其用于改善记忆障碍和治疗老年性痴呆症(A D型),这已引起广泛的兴趣。
现将其有关药理和临床研究作一概述。
关键词 加兰他敏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学习记忆 老年性痴呆症 氢溴酸加兰敏(Galanthamine Hydro-br omide)化学名:11-甲基-3-甲氧基-4a,5,9, 10,11,12-六氢-6H-苯并呋喃[3a,3,2-ef] [2]-苯并氮杂艹卓-6-醇氢溴酸盐。
迄今,世界上只有中国、前苏联、保加利亚生产这种天然药物。
中国药典1977、1985、1990和1995年版载有氢溴酸加兰他敏原料药和注射液。
新开发的口服制剂已进入临床验证。
1960年以来,氢溴酸加兰他敏为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其注射液和片剂已成功地用于小儿麻痹后遗症、重症肌无力、肠麻痹的治疗及作为抗箭毒类药物和手术麻醉后的催醒剂等[1,2]。
近年国外将该药用于改善记忆障碍和治疗老年性痴呆症(Alzheimer's disease,AD),这已引起广泛的兴趣。
老年性痴呆症表现特点为:记忆丧失、失语失认、定向计算判断障碍、性格情绪改变等。
病因尚不明了,估计与多病因有关,其中之一为中枢神经能递质乙酰胆碱水平低下。
因此,能提高胆碱水平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成为治疗该症的一种选择。
现仅将近年国外有关改善记忆障碍和治疗老年性痴呆症的药理和临床研究作一概述。
1 改善记忆的药效学研究1976年前苏联Chaply gina SR等[3,4]报道加兰他敏合并电刺激可明显拮抗和改善东莨菪碱造成的大鼠实验性记忆缺失。
1988~1990年美国Sw eeney JE等[5~7]报道了加兰他敏改善小鼠记忆障碍、作用时间及剂量的参数,并推测其对老年性痴呆症中枢胆碱能障碍可能有效,理由是:(1)能改善N BM(nu-cleus basalis magnocellularis)损伤的小鼠空间定位识别力;(2)作用持续时间长;(3)小鼠2周内反复用药不产生耐药性。
老年痴呆的细胞死亡机制及其保护治疗研究

老年痴呆的细胞死亡机制及其保护治疗研究老年痴呆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的丧失。
据统计,全球约有5000万人患有老年痴呆,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
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其中细胞死亡是其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本文将介绍老年痴呆的细胞死亡机制及其保护治疗研究。
一、老年痴呆的细胞死亡机制老年痴呆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复杂疾病,其中包括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
细胞死亡是老年痴呆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分为凋亡和坏死两种方式。
1. 凋亡凋亡是一种正常的程序性死亡方式,它旨在清除损坏或老化细胞,以维持正常的器官和组织功能。
凋亡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信号通路来调控的,其中包括细胞内的各种蛋白质、基因和信号分子等。
在老年痴呆中,凋亡通路往往被激活,导致神经元死亡。
这可能与神经元存活所需的营养和氧气等物质减少有关,或者与神经元代谢产物的积累有关,如β淀粉样蛋白(Aβ)等。
这些物质会形成毒性沉积物,并导致神经元死亡。
2. 坏死坏死是一种非正常的细胞死亡方式,它通常是由于物理损伤、化学毒性或感染等原因导致。
坏死的过程并不是完全被细胞激活的,而是被迫发生的。
因为坏死细胞破裂,释放出内部的物质,对周围细胞造成伤害。
在老年痴呆中,坏死细胞数量增多,主要是由于缺血和缺氧等原因导致神经元死亡。
二、老年痴呆的保护治疗研究呆。
因此,保护治疗研究成为了相对较有效的治疗方式。
1. 抗氧化剂氧化应激是老年痴呆发生和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证据表明,抗氧化剂能够减轻氧化应激,并减少细胞死亡。
例如,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活性,可减轻Aβ对神经元的毒性。
2. 抗炎剂炎症是老年痴呆发生和进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炎性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会受到激活,导致炎症反应的加剧和神经元死亡。
因此,抗炎剂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案。
研究表明,某些非甾体消炎药如布洛芬和阿司匹林可以减轻炎症,并减少细胞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老年痴呆药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 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 ,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并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近年来,AD 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治疗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改善脑循环和脑代谢的药物、神经保护疗法等。 关键词:老年痴呆症;发生机制;治疗药物
前言: 痴呆病(Dementia)是一种持续性的智能障碍,病因十分复杂,既有遗传因素,又有后天的环境影响和诱发,可引起痴呆的疾病高达百余种[1]。这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表现为短期记忆力缺失,随着疾病的发展,大脑神经细胞功能逐渐丧失,造成记忆力、判断力、方位感、注意力和语言能力的损伤,并伴有行为和人格方面的改变,最终在5~10 年内导致病人死亡[2]。患病率研究显示,美国在2000年的阿尔茨海默病例数为450万例。年龄每增加5岁,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百分数将上升2倍,也就是说,60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而85岁人群的患病率为30%。 现代医学上把老年性痴呆主要分为阿尔茨海默氏病(AD)、血管性痴呆(VD)、混合性痴呆(AD 合并VD)和其他痴呆(OD)。其中,AD 和VD 是老年痴呆症中最为常见的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占到老年期痴呆的80%以上,AD 更常见,且研究的更多[3]。 AD 非常顽固难治,其发病机制也不是很清晰,迄今尚未找到治愈该病的有效方法[4]。目前AD 一线治疗药物,比如乙酰胆碱酶(AChE)抑制剂,只能缓解早期病人的认知障碍,提供适度的症状改善作用,无法阻止病情的进展。因此寻找具有治疗作用(disease-modifying)的抗AD 药物成为当前药物开发的热点[5]。近年来,神经生理、生化和药理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导致AD 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不断取得阶段进展,但大多集中在临床前研究。最近几个寄予厚望的新药, 如辉瑞的Latrepirdine 和礼来的Semagacestat,三期临床相继失败,让人们重新开始审视AD 药物的研发策略,主要集中在对AD 发病机制的理解,诊断的缺陷,靶点的选择以及临床方案的设计等方面[6]。本文将对AD 的发病机制作简单介绍,并回顾基于这些机制的药物,希望从这些成功和不成功的案例中得到启发,为今后AD 药物的开发和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1 发病机制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7]。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病理改变主要为皮质弥漫性萎缩,沟回增宽,脑室扩大,神经元大量减少,并可见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结等病变,胆碱乙酰化酶及乙酰胆碱含量显著减少[8]。起病在65岁以前者旧称老年前期痴呆,或早老性痴呆,多有同病家族史,病情发展较快,颞叶及顶叶病变较显著,常有失语和失用。 阿尔茨海默病主要表现为脑细胞的广泛死亡,特别是基底节区的脑细胞。正常情况下,基底节区发出的纤维投射到大脑与记忆和认知有关的皮质,它释放乙酰胆碱。短期记忆的形成必须有乙酰胆碱的参与,患者与正常人相比乙酰胆碱转移酶的含量比正常人减少90%[9]。 经解剖发现,患者脑中有广泛的神经元纤维缠结,轴突缠结形成老年斑。老年斑中含有坏死的神经细胞碎片、铝、异常的蛋白片段(包括淀粉样前蛋白的片段)[10]。 目前公认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两种[11]: 1.由于淀粉样前蛋白的异常导致蛋白成分漏出细胞膜,导致神经元纤维缠结和细胞死亡,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 2.与载脂蛋白E(APO-E4)的基因有关,APO-E4的增多能对抗APO-E2或APO-E3的功能。APO-E4使神经细胞膜的稳定性降低,导致神经元纤维缠结和细胞死亡。APO-基因纯合子比杂合子患病几率高。 2 治疗老年痴呆的药物
2.1 胆碱能药物 胆碱脂酶抑制剂(AchE1)为目前临床上治疗AD 最常用的药物。胆碱酯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轻、中度老年性痴呆(AD)。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以他克林(tacrine)为代表,目前在临床使用的药物主要有多奈哌齐(Aricept)、卡巴拉汀(rivastigmine)、加兰他敏(Galantamine)、石杉碱(Huperzine A)等,这些都是改善胆碱系统的药物[12]。 2.1.1他克林 四氢氨基吡啶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内有活性的氨基活性的氨基吡啶,为1993年第一个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AD 的可逆性非选择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和丁胆碱酯酶抑制剂[13]。本品通过抑制乙酰胆碱减缓大脑皮层中枢神经释放乙酰胆碱的降解,从而增加乙酰胆碱的浓度,改善AD 病人的认识功能,绝对生物利用度17%,患者年龄和肾脏不影响代谢物的清除率,半衰期为2~4 小时。 2.1.2 多奈哌齐 本品属六氧吡啶类氧化物,常用其盐酸盐,为1997 年第二个获FDA 批准的治疗AD 的特异的可逆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是目前治疗阿尔茨默病比较安全有效的药物。它对乙酰胆碱选择亲和力比对丁酰胆碱酯酶强1250 倍,而丁酰胆碱酯酶主要存在中枢神经之外[14]。 2.1.3 加兰他敏 加兰他敏最早是在石蒜科植物石蒜或黄花石蒜等植物中提取分离得到的生物碱,20 世纪60 年代它证明具有抗胆碱酯酶活性,且作用持久、毒性低,用于逆转神经肌肉阻滞,可治疗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小儿麻痹后遗症等,亦作为箭毒类药物中毒和手术后的催醒剂。20 世纪90 年代研究发现,加兰他敏具有改善小鼠记忆功能,由此推测其对中枢胆碱能障碍可能有效[15]。目前,其作为胆碱酯酶抑制剂已获FDA 批准用于AD 治疗,宏观世界既能抑制胆碱酯酶又能调节脑内的烟碱乙酰胆碱受体。 2.1.4 石杉碱甲 石杉碱甲系从植物千层塔中分离得到的生物碱,为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代胆碱酯酶抑制剂。与其胆碱酯酶具有完美的嵌合作用。本品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16]。对皮层、海马区胆碱酯酶作用比其它脑部强。其抑制性、选择性高于他可林和加兰他敏,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的药物,此外,还具有明显的抗B 沉淀样蛋白神经毒性和抗氧化作用,从而保护神经脑细胞。 2.2 改善脑循环或脑代谢的药物 改善脑代谢、增加脑部营养可以缓解AD 症状或延缓疾病进程。此类药物主要分为脑循环促进剂和改善脑组织代谢剂两类。目前临床使用的脑循环促进剂有尼麦角林(脑通)、阿米三嗪(都可喜)、萘呋胺酯(脑加强)、氢麦角碱(海得琴、喜得镇)。改善脑组织代谢的药物有吡咯烷酮衍生物包括吡拉西坦(脑复康)、回拉西坦(三乐喜)以及萘非西坦、丙戊茶碱、爱维治、施普善(脑活素、脑蛋白水解物)等[17]。 2.2.1 尼麦角林 尼麦角林是二氢麦角碱的半合成衍生物,具有较强的受体a 阻滞作用,其血管扩张作用较强,能增加脑血流量,加强脑细胞能量的新陈代谢,增加血氧及葡萄糖的利用,改善脑功能障碍及抗血小板集聚作用[18]。 2.2.2 阿米三嗪和萝巴新 阿米三嗪和萝巴新组成的复方制剂,商品名为“都可喜”,是法国施维雅药厂研究开发的,该药于1986 年进口在中国上市,继而国内也有二家生产,它主要药理作用是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在组织的水平促进氧的利用,许多动物实验证实都可喜能带给脑组织更多的氧[19]。改善脑循环,最终维持神经元的完整性,挽救半暗带细胞,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明显增加急慢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氧含量。 2.2.3 茴拉西坦 本品是新一代γ-内酰胺类脑功能改善药,为脑代谢增强剂。它可以通过血脑屏障选择性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对脑细胞代谢具有激活、保护神经细胞作用。谷氨酸是参与记忆过程的主要神经递质,并与神经保护作用有关。本品可影响谷氨酸受体系统而产生促智作用。它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中一些谷氨酸受体,尤其α-氨基-3-羟基-4-异噁唑丙酸(AMPA)和亲代谢的受体。AMPA 受体在学习过程,以及在形成学习基础的“长期增效”神经元过程的维护相中起关键作用,并引导蛋白质合成和新的突触形成。小鼠被动回避记忆损害等试验显示抗记忆损伤和增强记忆再现作用为脑复康4~8 倍。能阻止东莨菪碱引起的逆行性遗忘[20]。能拮抗因电休克、环己酰亚胺、亚硝酸钠等引起脑缺氧动物模型的记忆减退。对正常大鼠辨别学习的记忆再现过程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此外,还有吡拉西坦、奥拉西坦等。 2.3 神经保护药物 目前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正在进行AD 及相关症状的临床试验。维生素E 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司来吉林(selegiline)是重要的抗氧化剂,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缓解和延缓AD 病程[21]。银杏叶提取物是较强的自由基清除剂,还可以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可用于AD 的辅助治疗,且副作用少。其他自由基清除剂还有褪黑素、去铁胺等。 2.4 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药物通过消除活性氧或阻止其形成来阻止神经细胞的退化,使用抗氧化剂治疗老年痴呆症被认为是一种有效任务途径[22]。常用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 可消除自由基,保护其被氧化的物质,减少过氧化脂质生成来古兰是选择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抑制多巴胺的氧化脱氨基作用,预防自由基形成和随后的神经元破坏,轻、中度AD 患者单用或合用VitE 均可有效延缓痴呆症的出现。 2.5 AD中药研究 中医认为老年痴呆其本在肾,病位在脑,其病机主要是本虚标实。本虚也即在于肾精不足,清阳不升,髓海亏虚;标实则在于瘀血、痰浊蒙蔽脑窍。五脏虚衰是老年痴呆的根本发病原因,而肾虚精亏贯穿始终[23]。中医治疗多注重整体规律,以填精益髓为主,同时兼以活血化瘀、补心健脾、祛痰开窍等。处方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有丹参、熟地黄和石菖蒲,这三味药是活血化瘀药、补益肾虚药和化痰开窍药的典型代表[24]。 目前,根据从单味药中研究有效成分的方法,已寻找开发出的治疗AD 的新药有银杏叶提取物、石杉碱甲,经临床验证有效的芹菜甲素、黄皮酞胺、人参皂苷等[25]。其他有效的单味药有鹿茸、西洋参、丹参、酸枣仁等。 另外,研究发现非甾体抗炎药物、雌激素、神经营养因子(NTF)也有助于预防和治疗AD 病,目前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卡巴拉汀对比较严重的患者能改善认知功能,但不良反应也较重,剂量较高时出现副作用的频率增加,但进食时服药有助于减少其副作用,需于于早餐和晚餐时服,若中间间断数天,则需重新从小剂量开始[26]。加兰他敏因能激动烟碱型胆碱受体(N 受体)而具有神经保护作用[27]。石杉碱甲具有促进记忆再现和增强记忆保持的作用,对痴呆患者的记忆障碍有改善作用。改善脑循环和脑代谢的药物,神经保护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延缓认知能力下降,改善记忆障碍的作用,仍在进一步的研究中。 3 结论 总之,AD 的病程是渐进和非可逆的,且发病机制主要是胆碱能神经损伤和基因突变较为复杂,目前临床尚未有针对的特效药。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具有良好的疗效,改善脑循环和脑代谢的药物、神经保护药物也对老年痴呆病具有不同程度的延缓认知能力下降,改善记忆障碍的作用,目前正在进一步研究当中。另外,具有多种作用机制的药物,通过协同作用,可能比基于单个靶点或单种作用机制的药物更具前景。虽然,辉瑞的Dimebon(Latrepirdine)最近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