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志正路志正教授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经验总结

合集下载

我这样治好了冠心病

我这样治好了冠心病

我这样治好了冠心病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它会导致血管在心脏周围堵塞,影响心脏供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经历了冠心病的痛苦和挣扎,但通过一系列的改变和调整,我成功地治愈了这种疾病。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治疗经验,并希望能给有需要的人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第一步,我认真地对待了冠心病的诊断。

在我第一次被确诊患有冠心病时,我感到非常的震惊和害怕。

我知道这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的治疗和控制。

我不敢怠慢,立即开始了治疗。

我寻求了专业的医生和医疗团队的帮助,并对他们的建议进行了认真的听取和遵循。

我接受了一系列的检查和化验,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血液检查等,以便全面了解我的病情和健康状况。

通过这些详细的检查和分析,我对自己的疾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接下来的治疗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第二步,我进行了全面的生活方式调整。

冠心病的发病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加重病情,而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

我开始了全面的生活方式调整,包括饮食、运动、休息等方面。

首先是饮食方面,我按照医生的建议,调整了自己的饮食结构,减少了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摄入,增加了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我避免了油炸食物、甜食和加工食品,增加了鱼类、坚果和全谷食品的摄入,保持了适当的饮食均衡和多样化。

其次是运动方面,我开始每天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

我也开始关注自己的睡眠质量,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

通过这些生活方式的调整,我逐渐改善了自己的体质和健康状况,也有效地控制了病情的发展。

第三步,我积极地进行药物治疗。

冠心病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以控制病情和预防并发症。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开始了长期的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硝酸盐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扩张血管、减少心脏负荷、预防血管堵塞等,对控制病情非常重要。

我按时按量地服用药物,并配合医生进行定期的复诊和调整,确保病情得到有效地控制和管理。

优秀中医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中医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中医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优秀中医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精选6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吧,事迹是为了表扬先进、弘扬正气、推动工作,对工作、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如实记载和反映的书面材料。

那么相关的事迹到底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优秀中医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秀中医个人先进事迹材料1他现在从事中医理疗科,中医理疗科作为我院的一线服务窗口,医院的重点特色科室,每天都要接待许多病人。

为了方便患者,不让患者长时间的等待,他一直坚持早到晚退的原则,耐心的倾听每一位患者的讲述,认真地分析,遇到疑难杂症积极向上级医师请教,多查阅资料,为每一位患者针到病除,减轻痛苦。

因为理疗科的患者大多数伴有疼痛的症状,时间久了往往会心里压力大产生抑郁,所以我一边治病的同时,一边还和患者拉家常进行心里疏导。

并教会患者多种释放心里压力的方法。

记得曾经有一位急性腰肌劳损的患者,从偏远山区来,到医院都已经11:50了,患者腰痛非常剧烈,为了让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减轻疼痛,他丝毫没有埋怨患者怎么来的这么晚,而是迅速的投入到治疗当中,经过针灸、按摩、理疗的方法,患者疼痛感得到了明显的减轻。

这才安心的去吃饭,此时已经下午一点了,简单的吃了点午饭他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了。

像这类的事情很多很多,他觉得作为一名医生最大的快乐就是为患者治好病。

他同样具备了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

既没有像老师那样桃李满天下的骄傲,也没有明星那样耀眼的光环,更没有其他特殊行业丰厚报酬的喜悦,有的是年复一年重复着的繁重的工作;一个接着一个终身不断的学习与考试,既没有天与黑夜之分,也没有双休的概念,常常远离节假日的欢声笑语和亲人的守望,更多的是坚守在病人的身旁。

对自己的这一职业选择,他从来无怨无悔,从医以来一直坚持在临床第一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数年如一日,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随叫随到,从不推诿病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跟名师 读经典 做临床——跟师路志正教授有感

跟名师  读经典  做临床——跟师路志正教授有感

断为肝炎后肝硬化, 0 前出现食道出血。初诊时见其面 2d
色萎黄 ,晦暗无泽 ,胸腹部有 蜘蛛痣 ,腹部膨 隆,自述疲 乏无力 ,时有胁肋胀痛 ,睡眠一般,舌质 紫暗 ,苔 中、根 腻 ,脉弦细滑无力 。 最近超声提示肝硬化腹水,化验血色 素偏低,白细胞低 ,血 白蛋 白低 ,血糖偏高。路老遂 以健 脾柔肝 ,软坚散结 ,活血利水治之 。处方 :五爪龙 3 g 0, 西洋参 lg O ,橘叶 1g 5 ,丹参 1g 8 ,八月札 1g 2 ,炒 白芍 1g 2 ,炙鳖 甲 1g 8 ,虎杖 1g 5 ,醋莪术 1g 2 ,玉竹 1g 2 ,生
谷麦芽各 3 g 0 ,鸡 内金 1g 2 ,绿萼梅 lg O ,玉米须 2 g 0, 玫瑰花 lg O ,生甘草 3 ,金钱 草 1g 4 g 5 。1 剂饮食宜清淡 , 忌辛辣肥腻 ,生活规律 ,忌恚怒 。 二诊时见 患者精神 明显好转,体重增加 ,超声提示 腹水 已不 明显 ,餐后 血糖正常 ,纳寐可 ,二便调 ,舌 暗 红 ,苔薄 自,脉细滑 。路老 看过病人后 ,在原方基础上 加 了一味伏龙肝 6 g 0 ,用其 先煎水 ,再煎药 ,另加水蛭 胶囊 口服 。 三诊 时,患者服 药近 两个月 ,精神、面色进 一步好 转 ,未再有 出血现象 ,复查各项化验检查指标均 改善 。 遂再 以原方进退调理 。并嘱其节饮食 ,忌恚怒 。 肝硬化 , 病位在肝 , 中医亦归属于属于 “ 癞积 ” 范畴。 从这一角度说 , 胃是保证人体正气 的根本,为气血生化 脾 之源,脾 胃建 ,正气充 ,则人体不能受邪 ,脏腑疾病不能 相传,脾 胃衰 ,则正气败 ,邪气将会进一步深入 。尤其肝 和脾之间,关系密切 ,木土相克,互相影响,肝病最易影 响到脾 胃,脾 胃~伤 ,正气不支,肝病就会进一步恶化 。 这一病人久患肝病 , 胃受伤, 脾 正气 已虚,同时并发腹水、 食道 胃底静脉 曲张破裂 出血,已属肝硬化晚期 , 为本虚标 实之证,症候复杂,治疗颇 为棘手,路老抓住了病机的关 键一 脾 胃, 过健脾 胃,调动人体积极 因素,再配合柔 通 肝、活血、利水 ,散结 、软坚诸法 。所 以在方中用 了五爪 龙、西洋参 、竹节参、炒谷麦芽、建曲、鸡 内金、甘草这 些健脾益气之品,以巩 固后天 ,为方中之主药,实为治本 之举,又以橘 叶、八月札、白芍 、玫瑰花柔肝疏肝,以丹 参、鳖 甲、莪术 、虎杖 、元 胡活血散结,青蒿 、金钱草清 肝经之热 ,水红花子 、玉米须利水 ,绿萼梅、甘草生津为 佐 ,以防伤 阴,全方体现 了实脾固本为先,兼 以柔肝、活 血散结、利水的标本兼治思想 。经过 1 个多月的调理 ,正 气逐渐恢复 , 病情得到了缓解 。 路老又嘱其注 意节制饮食 , 忌恚怒,继续配合药物治疗,正所谓 “ 慢病缓 图”之意 , 该病例实为治未病之典范。 我 曾在临床上 , 用老师 的思路 ,治疗一位肝癌 患者 , 患者 因不 同意 手术和放 化疗 ,在进行一次介入后 ,边 改 服 中药治疗 ,诊时见其面色萎黄 , 下胀满 ,疲乏无力 , 胁 食欲欠佳 ,大便粘滞 ,小便黄 ,舌淡嫩有紫斑 ,有齿 痕,

路志正治疗心血管病验案4则

路志正治疗心血管病验案4则

思睡, 休息后可缓解 。初始 以为工作劳累所致, 遂注 意休 息, 然 病情并未随之减轻, 更有 曰益加重 之势 , 乃前往某 院就诊 , 测血 压经常波动 于 10 10 9  ̄ l0m g 1i g . 3 P ) 4 ~ 6 / 0 i mH ( n H =0 13k a t o 之间, 但未 曾服用降压药。查脑 c 、脑血管超声 、心 电图等均 T 未见异常 。刻下 :血压升高 (5 / 1 tH ) 以劳累或进 餐后 1 5 1 0n g , i o
二便调, 舌淡红, 苔黄稍腻, 脉沉弦滑 。家族 中父亲 因高血 压、
脑 出血 去 世 。西 医 诊 断 :高 血 压 病 。 中 医 诊 断 : 眩 晕 , 属 心 证
则心神不宁, 上扰清窍而血压升 高, 所谓 “ 阳气者, 烦劳则张 ” ;
脾 气虚 , 清 阳不 升 , 则 髓海 失 充 而 头 晕 头 胀 , 谓 “ 则 气 耗 ” 所 劳 。
脾两虚、肝 肾不足 。治 以调心脾 、滋肝 肾, 以温胆和 胃。处 佐 方:西洋参 ( 先煎) 0 g 黄精 1 , 1 , 2 g 葛根 1 , 5 g 僵蚕 1 , 0 g 当归 1 , 白芍 1 , 白术 1 , 2g炒 5g炒 5 g 炒酸枣仁 2 , 半夏 9 g O g姜 , 竹茹 1 , 2g茯苓 2 , 0g 夜交藤 1 , 5g 稀莶草 1 , 5g 炒三 仙各 1 , 2g 桑寄生 1 , 5 g 生龙骨 ( 先煎) 0 g 生牡蛎 ( 煎) 0 g 3 , 先 3 。水 煎服 , 每日1 剂。另处 以泡足方 :马鞭草 2 , 0g 稀莶草 2 , 0 槐花 1 , g 5 g 丹参 1 , 8 g 牛膝 1 , 5g 花椒 8 g 艾 叶 8 g 益母草 1 。水煎, , , 5g 每 日泡足 1 ~2次。并嘱其 低盐饮食, 避免进食生冷油腻之物, 饭后宜短暂卧床休息, 不宜剧烈 活动 。

内科杂病名家路志正

内科杂病名家路志正

路志正路志正,男,汉族,1920年12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1939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路志正:杂病圣手医术发挥中医综合疗法优势,内外合用,针药并施,食药配合,身心同治。

药不在多而在精,量不在大而在中病,贵在轻灵活泼,恰中病机。

不要被西医病名束缚了自己的中医思路和辨证论治方法。

“治疗疑难病是中医的优势,要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综合疗法优势,内外合用,针药并施,食药配合,身心同治。

药不在多而在精,量不在大而在中病,贵在轻灵活泼,恰中病机。

”基于这种认识,加上大胆实践,路志正治疗疑难杂病屡起沉疴。

一患者因瓦斯爆炸,头肿如斗,西医束手无策。

路志正依据温疫理论,按大头瘟辨治,不久获痊愈。

包钢一位被钢水喷射全身而灼伤的职工,皮肤严重烧伤,持续高烧40℃,神志模糊。

路志正以中医湿病和外科理论,控制了患者的败血症感染和休克,经过18天抢救成功。

北京一食品厂工人朱某,一家四代找路志正看病,均获得成功。

其父患膝关节积水,其母是高血压,本人患心脏病,经路老看后,3人的病情大有好转。

朱某的女婿患有男性病,结婚几年没孩子。

经检查是精子成活率低,看了多位医生都未好转。

吃了路老开的一服药,症状就有所改变,连吃几服,精子成活率逐渐正常。

不久,妻子怀孕生一女孩。

以后,孩子有个头痛发热的,找路老一看就好。

凡来找路志正求医者,他总是一视同仁,有求必应。

对生活拮据者,他尽量少用贵重药,以减轻其家庭负担。

27岁的青海姑娘王某,19岁时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四肢肿胀疼痛,无法走路。

7年来,求医遍及全国各大医院,几乎倾家荡产。

经人介绍找路老诊治,一个月后,患者类风湿因子由原来的74下降到18,病情明显好转。

据姑娘的妈妈说,原来1个月要花4000元左右的医药费,现在最高才600元。

记者看到姑娘手中的药方,7服药共53.1元。

国医大师路志正验案三则

国医大师路志正验案三则
DOI:10.13935/j.cnki.sjzx.191013 作者单位:1.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北京 102600;2.中国中 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通讯作者:杨惠卿,Email:374478942@qq.com
转化过程的 机 制,上 下 表 里 脏 腑 相 连,复 杂 病 证 之 间存在哪 些 有 机 的 联 系。 辨 其 真、判 其 伪,何 为 主 症?何为从症?路老从纷繁复杂的病症中,切中要 领,化繁为简,使复杂的病情迎刃而解。
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虚劳)
骨髓 增 生 异 常 综 合 征 (Myelodysplasticsyn dromes,MDS)是一 组 异 质 性 后 天 性 克 隆 性 疾 患,其 基本病变是 克 隆 性 造 血 干、祖 细 胞 发 育 异 常,导 致 无效造血以及恶性转化危险性增高[1-2]。表现为骨 髓中各系造血细胞数量增多或正常,外周血中各系 血细胞 明 显 减 少,演 变 为 急 性 髓 系 白 血 病 (Acute myeloidleukemia,AML)的危险性很高。临床表现无 特殊性,最 常 见 的 为 缓 慢 进 行 性 贫 血 症 状,包 括 面 色苍白、乏 力、活 动 后 心 悸、气 短,老 年 人 贫 血 常 使 原有的慢性心、肺疾病加重。严重的粒细胞缺乏可 降低患者 的 抵 抗 力,表 现 为 反 复 发 生 的 感 染 及 发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突发性耳聋;泄泻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ThreeauthenticcasesofChineseMedicalMasterLuZhizheng
YANGHui-qing1,FANGLing1,LUZhi-zheng2
(1.DaxingHospitalAffiliatedto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2600;2.Guang′anmeicalSciences,Beijing100053)

我这样治好了冠心病

我这样治好了冠心病

我这样治好了冠心病我是一名60岁的中年人,从十年前开始,我一直饱受冠心病的煎熬。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由于心脏的冠状动脉受损,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出现心绞痛等症状。

在这十年里,我经历了无数次的心绞痛发作,每次都让我备感痛苦和无助。

我并没有放弃,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医生的帮助,我最终成功地治愈了冠心病。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做到的。

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和医生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在得知自己患上冠心病的消息时,我整个人都陷入了绝望之中。

我的家人和医生却没有放弃我,他们一直鼓励我,给予我无尽的关爱。

在这段艰难的时期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家人的温暖和医生的专业。

正是因为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我才有了战胜冠心病的勇气和信心。

我主动寻求了医生的帮助。

在得知自己患上冠心病后,我第一时间就去了医院,接受了专业的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积极配合治疗,服用药物,控制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每天坚持进行适量的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通过这些努力,我的心脏状况逐渐好转,心绞痛的发作次数也明显减少了。

我还主动调整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冠心病的发病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如吸烟、酗酒、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都是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原因。

我主动戒烟戒酒,改变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适量摄入高蛋白食物和谷类。

并且,我每天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增加运动量,保持良好的体态。

通过这些生活方式的调整,我的心脏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我还重视心理调节。

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除了身体上的痛苦外,心理上也会承受巨大的压力。

我主动学习了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如放松技巧、呼吸练习、情绪管理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学会了如何在心绞痛发作时保持冷静,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的心态更加积极向上。

这些心理调节的方法不仅让我在心绞痛发作时能够更好地应对,而且也有助于改善我的心脏状况。

在这十年的治疗过程中,我经历了许多艰辛和痛苦,但是我从来没有放弃过。

冠心病治疗经验分享如何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冠心病治疗经验分享如何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冠心病治疗经验分享如何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然而,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生活态度,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将分享一些冠心病治疗经验,并探讨如何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第一部分:冠心病的治疗经验1.积极配合药物治疗:冠心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血压、血脂和心率等指标。

患者应按时按量服药,并定期复查身体指标,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2.合理饮食:冠心病患者应坚持低脂、低盐、低胆固醇的饮食原则。

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和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3.适量锻炼:冠心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宜的锻炼方式和强度。

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心脏代谢能力。

4.减轻压力:长期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会导致冠心病患者病情加重。

患者可以通过参加休闲活动、学习如何放松心情、培养爱好等方式减轻压力。

第二部分:如何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1.接纳病情: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应积极接受并理解自己的病情。

了解冠心病的症状、治疗和自我管理,对于控制病情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2.保持积极心态:冠心病患者应学会保持积极的心态,以应对病痛和治疗带来的困扰。

与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交流,寻求支持和理解,可以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3.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冠心病患者应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定期体检、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等都有助于维护身体健康。

4.寻找乐趣和意义:冠心病患者应积极寻找生活中的乐趣和意义。

无论是阅读、写作、绘画、旅行还是志愿者工作,都能让患者感到快乐与满足。

总结:冠心病治疗经验分享了解冠心病患者如何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合理的饮食和适度的锻炼来控制病情。

同时,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对于心理健康也十分重要。

接纳病情、保持积极心态、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寻找乐趣与意义,都是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的重要方面。

希望本文对于冠心病患者能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病痛,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志正治疗老年冠心病学术经验总结冠心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社会,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因此积极发挥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优势,防治老年冠心病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余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老年冠心病有其自身的病变特点、病机变化和治疗原则,兹系统总结如下。

1.老年冠心病具有四个特点《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曰:“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八八,天癸竭,精少,肾气衰,形体皆极。

”说明老年人以元气衰、脏腑功能减退为主要的生理特点。

老年冠心病则是在脏腑功能减退的基础上,发生了冠状动脉的病变而造成心脏供血和供氧的不足,相当于中医的“胸痹”、“心痛”等范畴。

归纳老年冠心病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1.1 年人肾精已亏,元气不足,发生冠心病则程度重,预后差:现代资料说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显示为多支病变、弥漫钙化病变明显高于中青年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普遍病情重,预后差(1)。

1.2 由于老年人元气不足,抗病能力减弱,多表现为症状的多样化和不典型性,部分老年人除一般的心前区不适、胸闷、气短外,常以头晕、乏力为首发症状,有些则以肩背痛、上腹痛、牙痛为主诉(2)。

1.3 老年人气血虚弱,易引起全身病变,并发症及合并症多,容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心衰等,多数老年人又往往合并高血压、中风、糖尿病等,使疾病相互作用、影响,死亡率较高,治疗也颇为棘手。

1.4 老年冠心病虽病发在心,其本为脾肾不足,发病后很容易引起五脏的功能衰竭,病变涉及部位广泛,病情复杂,传变较快。

以上特点,决定了老年冠心病的病机及病势趋向,治疗上也应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方案。

2.老年冠心病的病机变化《金匮要略》胸痹篇指出胸痹的基本病机为“阳微阴弦”,即胸中阳气不足,阴寒、痰浊、瘀血等阴邪上乘阳位,痹阻胸阳而致。

因此,本病的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但对中青年而言,实者多,虚者少,对老年人而言,则以虚证为主,实者次之。

虚者以脾肾虚为主要表现,实证多是以寒凝、痰瘀互结交相为患。

其主要病机变化为脾、肾、气血三个方面:2.1 脾气不足,健运失司:脾胃为后天之本,在五行属土,土生万物,脾胃通过运化,不仅能使水谷转化为气、血、精、津液等营养物质,还能把这些营养物质输布到全身的各个器官,内养五脏六腑,外润四肢百骸。

老年人脏器功能减退,脾胃运化、受纳水谷精微之功能亦随之减弱,一则气血津液生化无源,心失所养,致心气不足、脉道迟滞不畅,故心悸不宁;迁延日久,损及心阳,阳虚则寒,寒性收引,气血凝滞,导致心脉淤阻,胸闷隐痛;再是脾胃功能减退,纳化迟滞,湿聚热蕴,痰瘀互结,胸膺痹阻,心痛乃发。

2.2 肾气不足,元阳虚衰:肾为后天之本,元气之根。

心肾二脏同属少阴,对于血脉的运行,起到协同作用。

若年迈肾衰,肾阳不足,则心失温煦,心阳不振,鼓动无力,血行迟缓,或胸阳不足,阴寒乘之,寒凝气滞,闭塞胸阳,可发为胸痹。

脾土的运化亦全赖肾气的蒸腾气化,若元阳虚衰,不能温煦脾阳,运化失司,聚湿生痰,痰浊痹阻,易可导致胸痹。

2.3 气血不足,血脉不荣:老年人元气亏乏,气血不足,气不足主要是指宗气不足,《内经》云:“宗气者,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宗气由肺吸入之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相互结合而成,宗气的盛衰决定心气的强弱,血液的流动全赖于心气的推动,心气的动力则源于宗气,可以说宗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原动力。

由于老年人年事已高,脏气已衰,使宗气生成不足,当升不升,甚者下陷,不能贯心脉而维持正常的循环,血液在脉中运行无力而瘀滞,血脉不通而发胸痹心痛。

还有部分老年人,伤于情志,导致气滞血瘀而发胸痹心痛。

血不足者,一是心血不足,二是肝血不足,心肝血虚,心脉失养,可形成“不荣则痛”而发生胸痹心痛;部分老年人,天癸已竭,肝肾阴虚,心血化生无源,心脉失于濡润,亦发生胸痹心痛的主要原因。

总之,气血不足导致心痛,主要表现为气血不荣,也有气滞不通而发心痛者,临床当辨析。

3、老年冠心病的辨治要点老年冠心病为本虚标实之证,病情复杂、多变,临床应把握以下要点:3.1 冠心病心痛的机理有两个方面,一是不通则痛,二是不荣则痛,老年人以脾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临床以不荣则痛为主要表现,治疗应补气血,使其得到温煦、滋养则其痛自止;气虚不运者,健脾胃、补中气,中气盛则宗气自旺;肾阳不足者,温阳散寒则阳气自运。

3.2 老年冠心病患者虚证较多,实证较少,临证当以“补虚辅以祛实”为大法,有痰湿者应以健脾化痰,寒凝者应温中、温肾散寒,瘀血内停者应以补气活血为法,湿热内蕴者应以健脾和胃、清利湿热为主,正本以清源,祛邪不忘扶正。

3.3 老年冠心病虽病发在心,往往与肺、脾、肾等功能失调有关,故治疗心痛不惟在心,应从五脏论治,如由于脾功能失调所引起的心痛,我们称之为脾心痛,治疗侧重治脾,则心痛自愈。

因肾的阴阳虚损,致心失于濡养和温煦,心脉痹阻所引起得心痛,称之为“肾心痛”。

其病位在心,病本在肾,治疗也应以补肾为主。

自二十世纪70年代,我提出五脏心痛的概念,可供大家临床参考。

3.4 老年冠心病虚实夹杂,以虚为主,因是年老体弱久虚所致,治疗上不应急于见效而妄用重剂,冰冻三尺非一日能溶,欲速则不达,应抓住病机,利用“四两拨千斤”之力,用药“在巧不在多”,“轻可去实”,以轻灵活泼为特点,祛实以驱除湿浊痰饮为先,活血药不可太过。

3.5 老年人脾胃运化功能减弱,造成气血不足,贯穿于本病的始终,故治疗应时时注意顾护脾胃,虚证为主者,要注重补中气,以实证为主者,如湿、痰、瘀的治疗,都要从调理脾胃入手。

现代研究显示:老年冠心病患者常伴多种严重代谢异常,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是导致冠心病的直接原因,改善代谢的异常,可望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而中医对于代谢性病变的治疗,重点在于调理脾胃。

因此调理脾胃法是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核心方法。

4、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治疗4.1 益气健脾,补血宁心法脾胃具有化生血液以营养全身的功能,血液来源于水谷精微、精髓、营气,营血的生成依赖于脾胃功能协调。

营血亏虚者,当调脾胃,助运化,脾运健则营血丰。

营血亏虚,则脉道不充,血行滞涩,常见胸部隐隐刺痛,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唇甲色淡,舌淡红或淡暗,苔薄白,脉细弱涩滞,或结代。

治以调理心脾,方选归脾汤加减。

药用黄芪、当归、白芍、龙眼肉、枣仁、党参、茯苓、枳壳、生姜、大枣。

舌有瘀点,脉沉涩,瘀血较明显者,可佐入桃仁、红花、川芎、丹参以养血活血;日久阴血俱虚,口干、盗汗、夜间烦热者,前方去黄芪,加麦冬、地骨皮。

【病案举例】:张某,女,70岁,汉族,已婚,北京市人,既往有胃病史多年,近两年来渐感左胸前不适,经心电图等检查诊断为冠心病。

一周前因劳累,情志不畅而突发左胸刺痛难忍,伴头晕气短,恶心欲吐,乏力欲倒,经医院急救后,虽已脱险,但胸痛日发3-4次,经用西药控制不理想,而求诊于中医。

就诊时症状,心痛日作,胸闷气短,口干纳呆,心烦易怒,大便干结,舌尖红,舌体胖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数。

心电图示,胸前导联ST-T改变,本例素体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气虚血少,心脉失养,久之发生心痹,因劳累、情志不畅而发作。

证属心脾两虚,气阴不足,夹有虚热。

治以补脾益心,通络止痛。

方用太子参12g,黄芪15g,桂枝1.5g,丹参15g,黄精12g,天冬12g,麦冬12g,小麦15g,炒柏子仁15g,菖蒲10g,郁金12g,枳实12g,生牡蛎30g(先煎)。

药后胸疼发作明显减轻,继服药14剂,心痛消失,心电图各导联均明显改善。

本案心痛发作系心脾两虚,心脉失养,虚火内扰所致。

患者素有胃病史,脾胃运化功能减弱,气血化生不足,久则气血虚少,心脉失养,血行涩滞而发生心痛。

故治以补益心脾,养血活络为法,以太子参,黄芪健脾益气;黄精,天冬,麦冬,柏子仁,小麦,生牡蛎养阴生津,安神宁心;用菖蒲,郁金开郁宣痹;谷、麦芽,枳实消导、润降通便,并助运化;久病入络,以丹参与少量桂枝合用,取通阳和络之意。

诸药补脾益气以开血液化生之源,滋阴补血以壮盈血之力,脾虚则运化无力,故以健脾消导之品以助运化,脾虚则生痰湿,故以化痰之品以祛邪,脾虚则心血不足,是以养血宁心之品,安神定志,以养心脉。

又有养阴清热,通络止痛之药,标本同治。

故药后心痛即止。

4.2 健脾和胃,调补宗气法中气不运者,当健脾胃,补中气,中气盛则宗气自旺。

宗气不足之人,多表现为胸膺部隐隐作痛,时发时止,心悸气短,动则喘憋,纳呆食少,倦怠乏力,易汗出,面色恍白,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两寸尤甚,或见结代,治以异功散加味,药如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枳壳、桂枝。

兼失眠多梦者,加夜交藤、炒枣仁;腹胀脘闷者,加砂仁、广木香;兼瘀血阻络,舌暗有瘀点者,少佐红花、川芎、丹参。

【病案举例】黄某,女,65岁,汉族,已婚,职工,北京市人。

2005年11月20日初诊。

主诉阵发性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一年,加重三个月。

患者一年来每因劳累而发作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伴心悸,气短,常服消心痛等扩冠药,病情尚稳定,近三个月来,心前区疼痛发作频繁,上楼、干活均可引发,每天2~4次,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

患者就诊时症见:素有腹胀,嗳气,恶心欲吐,乏力,肢倦,大便粘滞不爽,心悸,气短,睡眠入睡难,多梦易醒,舌质淡,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细滑。

心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症属脾虚失运,胃失和降,宗气不足,湿浊内生,痹阻心脉所致心痛。

治以健脾和胃,调补宗气,降逆化浊之法:药用炙黄芪20g,太子参12g,炒白术12g,茯苓20g,半夏10g,陈皮6g,砂仁10g(后下),炒枳实15g,旋复花12g(包),娑罗子12g,藿梗12g(后),荷梗12g(后),厚朴花12g,远志10g,夜交藤20g,炙甘草8g,7剂,药后心痛次数减少,睡眠改善,腹胀、恶心等症状明显减轻,即见效机,上方小有进退,上方去夜交藤,砂仁,加郁金12g,醋元胡15g,生谷、麦芽各30g,14剂,水煎服。

药后心前区疼痛一周发作1次,纳食好转,乏力也有改善,继如法调理一个月,诸症消失,心电图也基本恢复正常。

本案患者冠心病因劳累发作心绞痛,且心悸、气短、乏力等症明显,伴见舌质淡,胖大,边有齿痕,脉细均为胸中阳气不足之症,胸中阳气,又名宗气,依赖于脾、肺二脏功能健旺,其中尤以脾的作用更加突出,因此脾气虚衰,必然影响宗气,从而引起胸痹。

患者素有腹胀,纳呆,恶心,乏力,大便不爽,知其为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浊阴不化,痰湿内生,痹阻心脉引起,此证本虚标实,本虚以宗气为主,标实痰湿内阻,二者均与脾胃相关,故调理脾胃为治本之法,该法以健脾和胃,调补宗气,降逆化浊为主,其中药物炙黄芪、太子参、炙甘草、炒白术健脾益气;厚朴花、半夏、旋复花、砂仁降逆和胃;藿梗、荷梗芳化湿浊;茯苓、炒枳实、娑罗子祛湿理气通腑;远志、夜交藤安神宁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