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齿轮轴热处理工艺的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间齿轮轴热处理工艺的探索

摘要:文章对中间齿轮轴的热处理工艺参数及装炉方式进行研究,目的为改善热处理后金相组织、提高表面硬度、缩短强渗阶段与淬火阶段的降温时间,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改进前热处理工艺参数为920℃渗碳+830℃淬火+180℃回火,改进后热处理工工艺参数为890℃渗碳+850℃淬火+180℃回火,分析可知:降低渗碳温度可降低渗碳层的含碳量,减少渗层中残余奥氏体量,增加零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提高淬火温度有利于碳化物溶解和奥氏体均匀化,提高零件表面硬度。设计新工装,改变装炉方式,减小变形量。关键词:中间齿轮轴;渗碳淬火;硬度

1 中间齿轮轴结构及技术要求

1.1 中间齿轮轴的结构如图1所示

1.2 中间齿轮轴的技术要求

中间齿轮轴在车间进行渗碳处理,工艺路线为:装筐+前清洗+渗碳淬火+清洗+回火+检验+抛丸+校正+检验+转工,其中渗碳淬火、回火影响零件技术指标较重要的工序

2 中间齿轮轴热处理工艺及分析

2.1 热处理工艺

为了改善中间齿轮轴的表面组织及心部组织,提高表面硬度及耐磨性,防止中间齿轮轴渗碳后校正工序产生裂纹,增加零件的使用寿命,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不同的热处理工艺试验,并对不同工艺处理后的中间齿轮轴性能变化进行研究。原渗碳工艺的强

渗温度选择为920℃,强渗时间设定为55min,淬火温度选择为830℃,淬火保温时间设定为30min,由920℃降到830℃所用的时间为160min。改进后渗碳工艺的强渗温度选择为890℃,强渗时间设定为100min,淬火温度选择为850℃,淬火保温时间设定为30min,由890℃降到850℃所用的时间为70min。

2.2 两种热处理工艺对比进行理论分析

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得出,两种热处理渗碳工艺生产出的产品的指标都在规定技术范围内,但改进工艺后零件的性能有了显著的变化,除了渗层降低以外,表面硬度、心部硬度有所提高,残余奥氏体、碳化物等级有所降低。改进后工艺与改进前工艺对比分析如下:2.2.1 渗碳温度由920℃降到890℃

渗碳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扩散速度[1],在高温下碳化物聚集长大,导致晶粒粗大,使用寿命降低。钢的加热温度越高,奥氏体中溶解碳的能力越大,渗碳层厚度就越大。一般情况下,渗碳层厚度增加会伴随着渗碳层含碳量的增加,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也就增多,由于奥氏体有较小的比容,当表面层中残余奥氏体量较多时,就改变了渗碳层中残余内应力的分布情况使残余压应力减小,从而导致疲劳强度较低,耐磨性能差,降低零件的使用寿命。因此渗碳温度由920℃降到890℃,减少渗层表面的含碳量,淬火后使残余奥氏体的量与碳化物含量减少(分别由4及降到3级),晶粒比较细小,增加了表面硬度(由80hra、81hra 提高到82 hra、83 hra)。

由于渗碳温度降低,会使零件表面含碳量降低,从而导致渗层变浅,但本工艺试验得到的渗层满足设计图纸的要求。

2.2.2 淬火温度由830℃提高到850℃

渗碳零件经过淬火后,其渗碳层的组织应为高碳马氏体、碳化物和残余奥氏体。提高淬火温度有利于奥氏体均匀化和碳化物溶解,从而使淬火组织转变的更完全,表面得到更多的高碳马氏体,减少的碳化物及残余奥氏体,表面硬度由80hra、81hra提高到82 hra、83 hra,心部得到更多的低碳马氏体,基本不存在铁素体,心部硬度由30hrc、33hrc提高到32hrc、34hrc。

3 工装分析

由于中间齿轮轴的工装设计问题,使得中间齿轮轴ⅳ齿的单齿跳动量经常超差,有时会造成零件返修或报废。

3.1 对原工装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原工装在零件进行垂直装炉时,因支撑孔设计问题,经常会造成个别中间齿轮轴的ⅳ齿的单齿作为支撑点。在装炉时即便操作者非常认真装炉,使零件摆放非常垂直,但零件入炉时(用机械爪向炉内送零件时),也会有零件倾斜,使个别零件ⅳ齿的单齿作为支撑点,造成热后单齿变形超差。

3.2 改进后工装使用情况

零件装入工装上时采用不用齿轮ⅳ齿为支撑点,而是用轴的根部做支撑点。在保证零件的垂直摆放的条件下,支撑孔加台阶和缩小孔径,保证了零件的稳定性,所以不会再出现零件入炉时零件倾斜

现象,保证了零件始终垂直入炉、出炉。这样可以使齿轮的ⅳ变形量达到最小化。

4 中间齿轮轴工艺改进的经济效益

经过以上分析可知降低渗碳温度,提高淬火温度,可以改善零件的金相组织、提高表面硬度,不仅如此,还可以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

原渗碳工艺:中间齿轮轴从入炉升温到920℃所用时间为150min,920℃强渗55min,920℃降至830℃用160min。

现改进后渗碳工艺:中间齿轮轴从入炉升温到890℃所用时间为110min,890℃强渗100min,890℃降至850℃用70min。

两种工艺对比可知:

工艺改进后每炉比原工艺每炉节省费用为:

升温阶段节省:(150-110)/60*100kw/h*0.71元/kw=47.33元

降温阶段节省:(160-70)/60*100kw/h*0.71元/kw=106.5元

原工艺每炉比改进后每炉节省费用为:

强渗时间阶段节省:(100-55)/60*100kw/h*0.71/kw=53.25元

综上所述:改进工艺后每炉节约为106.5+47.33-53.25=100.58

元/炉

按年15万台计算,中间齿轮轴为单台1件,一炉装炉量为140件,则全年节约为

150000/140*100.58=107764.28元

5 结论与体会

5.1 通过对中间齿轮轴渗碳工艺的探索,了解到降低渗碳温度,可减少渗层表面的含碳量,淬火后使残余奥氏体的量与碳化物含量减少,晶粒比较细小,增加了表面硬度;提高淬火温度有利于奥氏体均匀化和碳化物溶解,从而使淬火组织转变的更完全,表面得到更多的高碳马氏体,减少了碳化物及残余奥氏体,表面硬度提高,心部得到更多的低碳马氏体,基本不存在铁素体,心部硬度增加。

5.2 重新设计工装,改变装炉方式,避免了因中间齿轮轴的ⅳ齿单齿作为支撑点造成的跳动量超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