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 景观结构和空间格局

合集下载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问答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问答

定义:由生态系统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复杂网络,用于描述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 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
组成:包括生态系统、群落、种群等层次,各层次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相 互影响。
作用:生态网络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应用:生态网络在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城市规划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空间异质性可以通过空间格局、空间关联和空间动态等方面来研究,对于生态保护、生态恢复 和生态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空间异质性的形成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植被、人类 活动等。
定义:景观稳定性是指景观在面对干扰或变化时保持结构和功能 相对稳定的能力。
意义:景观稳定性在景观生态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关系到生态系统 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保持景观的稳定性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减少自 然灾害的发生,并为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
定义:指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系统,具有物 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功能。
组成: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等组成。
类型:生态系统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等。
重要性:生态系统是维持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基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容之一。
应用:景观单元在 生态保护、城市规 划、土地利用等方 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价值,有助于实现 生态、经济和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定义:生态流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物 质、能量和信息流动,是生态系统 维持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重要性:生态流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 征之一,它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 性有着重要影响。

景观生态学绪论

景观生态学绪论

①共有含义:一定空间范围的地域综合体
②不同之处:如表。
景观
基本含义 组分性质 侧重强调 可视异质区域 异质性 美学生态价值
土地
动植物生存之地 均质性 经济、肥力、产权
环境
环绕人类的所有事物 不强调 环境对人的影响
存在形式
实体
实体
实体和非实体
③联系:景观是广义土地的具体一部分;景观中也包括了土 地。景观是构成我们周围环境的实体部分。不包括社会环 境。
②具有地域性:是具有明显形态结构特征的地理实体。
景观是占据一定地域的客观实体。
③具有尺度性:空间尺度处于生态系统和大地理区域之间。
区域:综合反映气候、地理、生物、经济、社会和文化等特征的景 观复合地理单元。
④具有综合性:景观具有美学、生态和经济的多重价值。
美学~视觉特性,供人观赏。经济~生物生产力、土地资源开发。 生态~生物与环境的和谐关系、环境改善的功能、生物多样性。
他主要的学术研究是将空间格局和科学联系起来, 以使自然和土地上的人和谐相处。他常常被称为景观 生态学和道路生态学之父,帮助促进了城市区域生态 和规划学的出现。其他研究领域包括变化的土地镶嵌 类型、土地保护和利用规划、城市建成空间和绿地类 型以及斑块—廊道—基质模型。 Richard 获得了哈弗福德学院理科学士学位、宾夕法尼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迈阿 密大学文学荣誉博士学位和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理科博士学位。他曾任教于拉特格 斯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并获得Lindback基金会杰出教学奖。他历任三个专业团 体的主席或副主席,并在法国、哥伦比亚、英格兰、意大利、中国、捷克共和国、 澳大利亚和美国获得过各种奖项和荣誉。Forman教授撰写了无数文章,他出版的 著作包括《景观生态学》(1986)、获奖的《土地镶嵌体》(1995)、《景观设 计学和土地利用规划中的景观生态学原则》(1996)、《道路生态学》(2003)、 Mosaico territorial para la region metropolitana de Barcelona"(2004)和《城市 区域:超越城市的生态和规划》。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生物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
景观结构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景观破碎化与异质种群动态 景观生态学与自然保护区设计
基底的判定方法:
• 在一个景观中占的相对面积最大;
• 连通性最大,并把其它景观要素包围;
• 对景观动态有显著的控制作用。 • 相对面积、连通性、控制程度三者结合
基质
Meta-种群理论
Meta-种群的定义 – 由经常局部性绝灭,但又重新定居而再生的种群所组成的种 群。(或是在空间上隔离,但具有功能联系的二个或以上的 亚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 Meta-种群理论 – 亚种群频繁地从生境缀块中消失(局部性绝灭); – 亚种群之间存在的生物繁殖体或个体的交流使它们在景观水 平上表现出复合稳定性。 – 该理论可以反映出种群在景观缀块复合体中的运动和消长; – 也是关于空间格局和种群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理论。
环境资源斑块 干扰斑块
残存斑块
引进斑块 种植斑块
聚居地
斑块
斑块
Humans
Environmental
Fragments
Introduced
斑块
斑块化的机制
斑块化是指斑块的空 间格局及其变异,通 常表现在斑块大小、 内容、密度、多样性 、排列状况、结构和 边界特征等方面。
约作用(constraints)
低层次则为高层次提 供机制和功能
智子
景观生态学的应用
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学领域的应用
– 如,对物种的保护,强调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完整性;
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 强调区域性景观的最合理的尺度;
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 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协调性;
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景观生态学第1-2章

景观生态学第1-2章

1983年在美国 Allerton公园召开的景观生态学讨论 是北美景观生态学发展的里程碑。会议参加人都是美 国著名生态学家,会议对当时景观生态学发展现状和 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强调空间异质性和尺度 的重要性。为北美景观生态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后来 也成为了国际景观生态学的主流。 1986年, Forman出版了非常有影响的“景观生态 学”专著,成为景观生态学的经典教科书。 1987年,国际“景观生态学”杂志在美国创刊,成 为景观生态学的主要论坛。
第一章 景观生态学概述
1.1 景观和景观生态学 一、景观(landscape) 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 目前尚无统一定义,有多种表述。“景观”一词最早来 源于希伯来语的《圣经》中,用来描述耶路撒冷城美丽 的景画。 风景:景色,景致,一般指自然风景。 自然地理区域:是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水文和 植被的综合体。 生态学定义: FORMAN “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聚合 组成的异质性土地区域。“
景观生态学
彭世揆编 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仅供学习参考
参考书 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 肖笃宁主编 1991科学 出版社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 邬建国 2000 高 教出版社 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 傅伯杰等 2002科学出版社 景观生态学 徐化成 1996 林业出版社 景观生态学 2006年 余新晓等 高教出版社
Troll(1968) 对景观某一地段上生物群落与环境间的主要的、综 合的、因果关系的研究,这些相互关系可以从明确的 分布组合(景观镶嵌、景观组合)和各各大小不同等 级的自然区划表现出来。 R.Forman和 M.Godron( 1986)在合著 《 Landscape Ecology》一书中认为:“景观生态 学探讨生态系统——如林地、草地、灌丛、走廊和 村庄 ——异质性组合的结构、功能和变化。”

景 观 生 态 学(Blackstorm)

景 观 生 态 学(Blackstorm)

景观生态学2011年01月01日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和发展1❀景观(狭义):是指在几平方千米到数百平凡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以某种空间组合方式组成的异质性地理空间单元。

景观的基本特征:❀景观是一种生态系统;❀景观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景观是异质性生态系统的镶嵌体;❀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景观是一种风景。

2❀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其结构、功能、变化及其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景观生态学的特点:❀整体观和系统观;❀异质性和尺度性;❀综合性和宏观性;❀目的性和实践性。

3❀景观生态学主要研究内容:景观结构、景观功能、景观动态、景观规划与管理4❀景观生态学的主要流派和特征主要流派:北美系统学派(Forman&特纳)和欧洲应用学派(温克&哈伯)特征:北美注重自然,关注结构、功能和动态;欧洲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类经营的生态系统。

6❀格局:一般指空间格局,是指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合形式。

7❀尺度:在观察或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时所采用的时间和空间单位,同时也可以指某一现象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分别称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

包含幅度(范围)和粒度(分辨率)。

8❀干扰:是指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上,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的物理作用或事件。

第二章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1❀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中物种数量与岛屿面积之间的关系表达为:S=cA z 式中 S---岛屿的生物物种数;A---岛屿面积;c---与单位面积平均物种数有关的常数;z---待定参数,它与岛屿的地理位置、隔离度和邻域状况等有关。

景观中生境斑块的面积大小、形状、数目以及空间位置关系,对生物多样性和各种生态学过程的影响。

物种丰富度=f(生境多样性,干扰,斑块面积,演替阶段,本底特征,斑块隔离程度)最大贡献:是把生境的斑块的空间特征和物种数量联系在了一起。

景观生态学总结(2篇)

景观生态学总结(2篇)

景观生态学总结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及城市森林建设方面的应用及设想摘要: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评述了城市森林的景观生态特点,以及城市森林的建设原则,提出在城市森林建设中要以城市为对象进行布局,尊重城市自然地理布局进行复合交错式林业体系建设;普及森林知识,建设开放型的城市森林;强调充分考虑城市森林类型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促进城市森林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原理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森林生态城市森林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城市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景观,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反映,是人类的爱和恨,欲望与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

在理论上一般是指包括空间上彼此相邻,功能上相互有关,发生上有一定特点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也指从微观到宏观的不同尺度上,具有异质性和缀块性的空间单元。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年轻科学,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其基本原理可以归结为以下七个方面:(一)景观系统的整体性和异质性原理(二)格局过程的关系原理(三)景观尺度的分析原理(四)景观结构镶嵌性原理(五)景观生态流与空间再分配原理(六)景观演化的人类主导性原理(七)景观多重价值与文化关联原理景观生态规划即是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区域景观生态学系统优化为基础目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景观生态规划是景观生态学中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是景观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其焦点在于景观空间____异质性的维持和发展,最终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生态系统。

而由此衍生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合理____,营造一个符合生态良性循环、与外部空间有机联系、内部布局合景观和谐的城市生态系统,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遵循以下原则1,自然优先原则保护自然景观资源和维持自然景观生态过程及功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前提,是景观持续性的基础。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及等级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及等级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邬建国高等教育2000年12月Landscape Ecology Pattern,Process,Scale and Hierarchy,Higher Education Press景观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起源与发展起源于中欧和东欧,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

德国区域地理学家Troll于1939年创造了“景观生态学”一词,并将其定义为研究某一景观中生物群落只见错综复杂的因果反馈关系的科学。

Naveh和Lieberman(1984)继承并发展了欧州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提出“景观生态学是基于系统论、控制论和生态系统学之上的跨学科的生态地理科学,是整体人类生态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

”在北美,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逐渐兴起。

如今,等级理论、分形理论、渗透理论、尺度观点以及一系列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和动态模拟途径在景观生态系中的广泛应用,为该科学增添了新容和新特点。

研究畴研究对象和容(1)景观结构: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

(2)景观功能: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

主要体现在能量、物质和生物有机体在景观镶嵌体中的运动过程。

(3)景观动态: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

也就是景观结构单元的组成成分、多样性、形状和空间格局的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能量、物质和生物在分布与运动方面的差异。

研究的重点:(1)空间异质性或格局的形成和动态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2)格局—过程—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3)景观的等级结构和功能特征以及尺度演绎问题;(4)人类活动与景观结构、功能的相互关系;(5)景观异质性(或多样性)的维持和管理。

格局、过程、尺度格局(Pattern)是指空间格局,广义地讲,它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

过程强调事件或现象的发生、发展的动态特征。

尺度(Scale),广义地讲,是指在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是所采用的空间或时间单位,同时又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到的围和发生的频率。

景观生态学教学大纲

景观生态学教学大纲

《景观生态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为生态学专业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掌握景观生态学中格局、尺度、过程、空间异质性、生态学干扰、景观分类、斑块、廊道、基底等基本概念以及景观等级结构、景观渗透、复合种群、源汇系统等基本理论。

通过对个例的分析,掌握景观格局、景观尺度和景观过程的基本分析方法。

并结合野外考察领会、掌握景观评估、景观保护、景观管理和景观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景观1. 景观的地理学、美学概念2. 景观的基本特征•第二节景观生态学1. 景观生态学的的概念2. 景观生态学的特点3. 景观生态学的学科地位•第三节景观生态学的发展现状1. 景观生态学发展简史2. 景观生态学的主要流派•第四节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趋势1. 3个研究方向2. 景观生态学的整合3. 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习题要点:景观生态学的概念、特点及当前研究热点。

本章重点、难点: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当前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景观生态学发展的历史及当前研究热点,理解并掌握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第二章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和原理•第一节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1. 耗散结构和自组织2. 时空尺度和空间异质性3. 等级结构系统4. 渗透理论5. 复合种群理论6. 源-汇模型7. 岛屿生物地理学•第二节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1. 系统整体性2. 尺度性3. 生态流及其空间再分配4. 结构镶嵌性5. 文化性6. 人类主导性7. 多重价值习题要点: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基本理论。

本章重点、难点:等级结构系统理论、空间异质性、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复合种群理论、尺度效应以及生态交错带等基本原理和理论。

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理论。

第三章景观形成因素•第一节地质地貌因素1. 地貌营力2. 主要岩石类型及其地貌特征3. 中国主要地貌类型及其景观特征•第二节气候因素1. 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区2. 气候与景观特征3. 全球气候变化与景观变化•第三节土壤因素1. 土壤及土壤分类2. 土壤的地域分布规律3. 土壤的景观意义•第四节植被因素1. 植被类型2. 植被对景观的作用•第五节干扰1. 干扰的概念和类型2. 干扰状况3. 干扰的景观意义习题要点:景观形成因素中的气候、植被及干扰因素及其影响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由各种生物对干扰的抵抗能 力和干扰后的恢复能力决定的。例如,某一景观中经过人 工清除或采伐后,有的物种消失,有新物种入侵,有的物 种仅个体数量发生了变化。
研究景观,需要认识: ①结构——不同生态系统或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指与生态 系统的大小、形状、数量、类型及空间配置相关的能量、物 质和物种的分布。
②功能——景观要素间相互作用。即生态系统组分间能量、 物质和物种流。
③动态——景观镶嵌结构与功能随时间的变化。 注意:景观结构是景观功能的基础,是景观生态学的基
再生斑块:是指在先前被干扰 而遭破坏的地段上重新出现的生态 系统,在形式上似乎与残留斑块类 似。
短生斑块:则指由于环境条件 短暂波动或动物活动引起的,持续 期很短的斑块。如荒漠中雨后出现 的短生植物群落、演替进程中过渡 群落、水源处时而聚集的动物群落。
(二)各种斑块类型的主要特征
1、干扰斑块的主要特征 ① 干扰发生后,干扰斑块内的生物种群种类、数量
斑块、廊道是相对于基底而 言的。近年来,以斑块、廊道 和基底为核心的一系列概念、 理论和方法已逐渐成为了现代 景观生态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Forman (1995)把它称为景观 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底”模 式。它为能够具体而形象地描 述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提供 了一种“空间语言” (spatial language)。这种分类体系目前 已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
草地与森林景观
景观空间格局图示:斑块-廊道-基质的组合
第一节 景观空间单元
景观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的生 态系统构成的。因此,构成景观 的基本的、相对均质的生态系统 或单元即景观要素。美国生态学 家Forman和法国生态学家 Godron(1981,1986)在观察和比 较各种不同景观的基础上,认为 组成景观的景观要素类型不外乎 3种:斑块/缀块/嵌块体(patch)、 廊道/走廊(corridor)、基底/本底/ 基质(matrix),如图所示。
根据斑块的起源,常见的景观斑块类型分为以下4种: 1、干扰斑块(disturbance patch):在景观中由于局部性干扰而形成 的小面积斑块。 如自然干扰(如雪崩、火烧、泥石流等)或人为干扰(森林采伐、 矿产开采等)所形成的小面积斑块。
干扰
内、外因(如火灾) 短期、长期
短期特点:具有最高的周转率、持续时间最短、消失最快的斑块类型。
斑块是在外观不同于周围环 境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由于成因不同,斑块的大小、 形状及外部特征各异,可以是有 生命的,如动植物群落,也可以 是无生命的,如裸岩石、土壤或 建筑物等。它可能是自然的,如 森林中的沼泽地、沙漠中的绿洲, 也可能是人工的,如人工林、树 木园、村落等。各种不同斑块及 其组合特征不同。
2、残留斑块(remnant patch) :景观中由于大面积干扰所造成的、在 局部范围内幸存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者某一自然生态系统的片断。
原 因: 由包围着一小块未受干扰地区的大范围干扰造成的. 举 例: 寒冷过后阳坡上留下的鸟巢、火灾大火过后残留的一片森林 松弛期:某些种群灭绝速率升高的时期。 调整期:物种变动速率增高的时期。
斑块:泛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非线性的,并具 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单元或生态系统。
斑块可以是植物群落、湖泊、农田、居民区等。 廊道:是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常 见的廊道有:农田间的防风林带、河流、道(铁)路、峡谷、输电 线路等。 斑块和廊道在外貌形状上、功能上有很大的区别,但也有一致 的地方,廊道实际上也是线性状或带状的斑块。 基底:通常是在景观中分布面积最大、连接程度最高,并且在 功能上对景观的动态起着控制作用的背景结构。 常见的基底有:森林基底、草原基底、农田基底、城市用地基 底等。在许多景观中,景观总体动态常常受到基底所支配和控制。
(1)种植斑块(planted patch) 原因:由人种植植物而产生的特点:人维护、存留时间长。
(2)聚居地(homes habitation) 特点:受人干扰的景观中最显著并无处不在的景观成分之一。 物种:人、引进的动植物、不慎引入的害虫、从异地移入的 本地种。 例如:村落、城镇
引入斑块
除了上述4种斑块类型外, Forman和Godron (1981,1986)还讨 论了另外两种,即再生斑块 (regenerated patch)和短生斑块 (ephemeral patch)。
第2章 景观结构和空间格局
景观结构与空间格局(即景观空间结构 landscape spatial structure)是指景观组成要素的类型、大小、形状、数目及其在空间 上分布与配置状况。
景观结构是景观功能的载体,不同的景观空间格局强烈影响景 观功能及其生态学过程(即不同的景观结构具有不同景观功能)。
础研究内容。
景观是由景观要素即斑块、廊道和基质组成的异 质性区域。各要素的数量、大小、类型、形状及 在空间上的组合形式构成了景观的空间结构。
分析量化景观镶嵌格局,进而分析景观的生态过 程,研究格局与过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机 理,首先应认识分析景观的空间结构单元。
பைடு நூலகம்
本章内容提要:
1、景观结构模型——景观结构的基本要素及其生态属性 2、景观多样性的类型及其测度指标 3、景观异质性的类型、测度指标及其生态学意义 4、景观的空间格局的概念和类型 目的:掌握景观结构和空间格局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斑块
廊道
基底
一、斑块
(一)斑块的起源或形成机制、主要类型
斑块:指与周围不同的相对均 质的宽阔区域,在斑块内部呈 现微小的异质性,并以相似的 形式重复出现。
实际上,该定义强调斑块的空间 非连续性和内部均质性。广义地, 斑块或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 而狭义地,斑块是指动植物群落。
一、斑块
(一)斑块的起源或形成机制、主要类型
3、环境资源斑块(environmental resource patch) :由于环境资源条 件(土壤类型、水分、养分及地形有关的各种因素)在空间分布的不 均匀性造成的斑块。如森林中的沼泽地、沙漠中的绿洲等。
环境资源斑块
4、引入斑块(introduced patch): 由于人们有意或无意的将动植物引入某些地区而形成的局部性斑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