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防洪形势战略分析及对策

合集下载

衡水市建筑工程防汛应急预案

衡水市建筑工程防汛应急预案

衡水市建筑工程防汛应急预案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衡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布日期】2022.05.10•【字号】•【施行日期】2022.05.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防汛抗旱,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衡水市建筑工程防汛应急预案为全面提升衡水市建筑工程防汛能力,建立统一高效的防汛应急救援体系,有效预防和应对汛情灾害及突发事件,避免和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市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部署,结合全市建筑工程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宗旨,着力建立“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队伍健全、反应迅速、处置得当、保障有力”的建筑工程防汛体系,不断提高指挥决策、预报预警、社会动员能力,全面提升全市建筑工程防汛应急处置和管理水平。

二、基本原则立足于应对极端天气,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资源整合、突出重点、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坚持依法防汛、政府主导、属地管理、专业处置与社会动员相结合的原则,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全市安全度汛。

(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最大限度地减少汛情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在应急抢险过程中,本着先人后物、先急后缓的原则开展工作。

同时,注重加强应急抢险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市建筑工程防汛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各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所属有关单位成立相应防汛应急工作组织机构,实行属地管理,做好汛情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预警响应和应急处置工作。

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属地责任、企业责任、工程责任,逐一落实防汛责任人,建立统一领导、分工明确、职责明晰的建筑工程防汛安全责任体系。

衡水防洪排涝减灾体系建设构想

衡水防洪排涝减灾体系建设构想

衡水防洪排涝减灾体系建设构想继续完善“分区防守、分流入海”的防洪格局,构建“防护有力,洪涝无患”的防洪排涝减灾体系,着力推进骨干河道和中小河流治理、加快低洼易涝区整治、巩固和扩大泄洪通道和调蓄水域,通过四大河系防洪建设和重点涝区治理,流域、区域、城镇相协调,建设“用时供水、平时储水、涝时排畅”的现代骨干河网水系,显著提高流域区域和城镇防洪排涝能力,缓解衡水心腹之患。

如专栏8-1和图8-1。

专栏8-1 防洪排涝减灾体系建设总体布局“四大河系防洪”:畅通骨干河道和中小河流,实施潴龙河、滹沱河、滏阳河、滏阳新河、卫运河综合治理工程和献县泛区安全建设工程,巩固和扩大泄洪通道和调蓄水域,恢复提高防洪工程体系防洪能力。

大清河水系防洪标准50年一遇,潴龙河北郭村设计流量5700m3/s;子牙河水系防洪标准50年一遇,其中滹沱河北大堤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

滹沱河设计流量3450m3/s,滏阳新河设计流量为2800m3/s,献县泛区设计滞洪标准50年一遇;黑龙港水系防洪标准5~10年一遇,南、北排河防洪标准20年一遇;漳卫南运河水系防洪标准50年一遇,卫运河设计流量为4000m3/s。

主要河流和县城附近河道按20年一遇进行治理,其他中小河流及农村河道按10~20年一遇进行治理。

“城镇防洪排涝”:畅通城镇河湖水系,加强城镇河道引排能力建设,改建扩建城区排水管网,衔接排水管网与排水河道,逐步实施雨污分流,结合城市水系建设,充分引洪蓄洪、恢复涵养湿地和地下水,与衡水城镇化发展需求和城镇规模、功能、地位相适应。

衡水市区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其他县城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衡水主城区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其他区县城区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

“农田排涝”:加快骨干排涝河道治理,疏通农田易涝地区排涝沟河,加快干支渠和田间排水系统配套改造和建设,改善农田排水动力条件,做到田间排水系统顺畅,积水排的出、排得畅,全面提升农田引排能力。

衡水市防灾避险绿地体系规划

衡水市防灾避险绿地体系规划

衡水市防灾避险绿地体系规划作者:高红列来源:《现代园艺》2012年第06期摘要:衡水市未来的地震基本烈度为7级,具有潜在的地震危害,作为一个以工业为主导产业的人口较为稠密的城市,把城市避灾、减灾绿地体系纳入到城市减灾体系中,并对减灾绿地体系中的城市公园、道路绿地提出规划设计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防灾避险;绿地规划1 衡水市地震地质概况衡水市区地壳表层属第四系地层,地表原状土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一般在100~120kpa之间。

衡水市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级,河北平原活动构造带在市区西侧和东北侧穿过,对市区影响较大。

主要断裂无极—衡水大断裂、沧西断裂、衡水西断裂、明化镇断裂、马村断层,均形成于晚第3纪以前,全新世以来无活动迹象,为非全新世活动断裂。

属区域性较稳定地区。

2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的作用防灾避险绿地是城市综合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震等典型城市灾害及其次生灾害发生时,城市园林绿地同学校、步行空间、站前广场、户外停车场、体育场等其他城市开敞空间共同成为防灾、减灾及救灾场所,通过减灾绿地的建设来减轻地震等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及其一系列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3 规划原则和目标建立大安全观的思想,倡导安全、减灾、环保,将防灾避险绿地体系规划纳入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中。

通过城市园林绿地的防灾避险规划,增强绿地在灾害发生时的应变能力,利用城市各类园林绿地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减灾水平。

根据城市结构形态及自然条件,结合城市其它开敞空间的布局合理分布各类绿地,规划依据绿地位置、功能、规模的不同,确定不同的减灾功能。

一旦发生震灾或其它城市灾害,防灾避险绿地和其它城市开敞空间可以共同起到迅速疏散灾民的作用,为减灾救援赢得时间。

适当提高城市绿地规划指标,使城市具备相当面积的绿地,为抗震救灾提供基本安全场所。

对纳入到防灾避险绿地体系的园林绿地,做到在灾害发生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达性,以充分发挥其减灾作用。

防汛工作总结及应对策略

防汛工作总结及应对策略

防汛工作总结及应对策略一、工作背景及重要性自然灾害是我国面临的一项严重挑战,其中汛情(洪水)是最具威胁性的之一。

每年的汛期,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

为了做好防汛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应认识到防汛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应对策略。

二、过去工作回顾及问题分析1. 汛前准备不足问题在过去的防汛工作中,我们发现在汛前准备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汛前对防汛设施的检查和维护不够全面,导致一些设施在洪水来临时无法正常工作。

此外,也缺乏与周边地区的有效沟通和合作,无法及时分享信息和资源。

2. 预警体系不完善问题防汛预警工作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

然而,现有的预警体系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预警信息的准确性不够高,发布渠道相对独立,信息传播速度较慢,居民对预警信息的接受度有待提高。

3. 应急处置不到位问题在过去的防汛工作中,我们也发现应急处置不到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例如,在洪水来临时,一些地区的救援力量和物资调配不够及时有效。

此外,一些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参与度也不高,防汛工作的全民参与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应对策略及措施1. 加强汛前准备工作为了解决汛前准备不足的问题,我们应加强对防汛设施的检查和维护。

各单位应建立健全设施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

同时,应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建立起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

2. 完善预警体系为了提高预警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我们应完善预警体系。

首先,应加强监测系统的建设,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传输速度。

其次,应加强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的整合,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

此外,还应提高居民对预警信息的接受度,通过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增加信息的有效覆盖率。

3. 加强应急处置能力为了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我们应加强救援力量的培训和装备的更新。

各地应建立起救援队伍和应急物资预置库,确保洪水来袭时能够快速投入救援。

此外,应加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培训和动员,发挥他们在防汛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衡水供水防灾减灾应急预案

衡水供水防灾减灾应急预案

衡水供水防灾减灾应急预案1. 引言衡水市作为河北省的重要城市之一,供水系统的安全和稳定对于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的生活至关重要。

然而,衡水市也存在着一些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威胁,如洪水、地震、断水等。

因此,制定一份供水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以确保供水系统能够在各种突发情况下做到及时响应和有效运作。

2. 预案目标本预案的目标是确保衡水市供水系统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保障供水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具体目标如下:•及时发现灾害风险,并迅速采取防范措施。

•在灾害发生后,迅速修复受损的供水设施,恢复正常供水。

•组织合理的人员调度和资源调配,确保应急响应的高效运作。

3. 预案内容3.1 灾害风险评估和监测在常态下,衡水市供水部门需要定期进行灾害风险评估和监测,包括开展对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评估,以及对供水设施运行情况的监测。

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准确预测和判断灾害的发生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为灾前预防和灾中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3.2 灾前预防措施•对易受灾区域的供水设施加强巡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制定完善的防洪措施,如清理河道、建设护堤等,减少洪水对供水设施的破坏。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供水部门及相关人员应对灾害的能力。

3.3 灾中应急响应•灾害发生后,及时组织人员到现场进行抢修,确保供水设施的快速恢复。

•对供水中断的区域,组织供水车辆进行临时供水,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根据灾害情况,合理调度供水设施和资源,确保应急响应的高效运作。

3.4 灾后恢复和总结•灾害发生后,及时进行评估和总结,总结供水部门在应对灾害中的经验教训,为以后类似灾害做好准备。

•对受损的供水设施进行修复和加固,以提高其抗灾能力。

•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应对供水灾害,提高整体应急能力。

4. 应急预案的实施与监督4.1 预案实施•预案实施是基于实际灾害情况的,相关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应急措施的调整和决策。

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衡水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通知

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衡水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通知

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衡水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9.07.23•【字号】•【施行日期】2019.07.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防汛抗旱正文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衡水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衡水高新区和滨湖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衡水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已经市政府同意。

现予印发。

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9年7月23日衡水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海河流域中下游,西接石家庄,北连保定、沧州,南与邢台搭界,东南与山东隔河相望。

全市地势平坦,海拔高度在28.5—13.5米之间(黄海高程)。

地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

其中滏阳河以西坡降为1/4000到1/6000之间,滏阳河以东为1/8000,最大的自然洼地为千顷洼(衡水湖),其面积75平方公里,蓄水能力1.88亿立方米。

我市处于北温带东亚季风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09.7毫米,一般雨量东部稍大于西部。

多年平均气温为12.5℃,历史上最高气温42.6℃,最低气温为-26℃。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200—1300毫米。

无霜期190—220天左右。

境内共有行洪、排沥河道9条,分属4大河系。

流经我市东南部的卫、南运河属南运河系;滹沱河、滏阳新河、滏阳河属子牙河系;潴龙河属大清河系;在黑龙港流域范围内的江江河、清凉江、索泸河、滏东排河等4条排沥河道属南排河系。

5条行洪河道行洪能力为13350立米/秒,4条排沥河道排沥能力为1321立米/秒。

特定的地理环境决定我市的自然特点是:春旱秋涝、旱涝交替频率颇高。

防汛抗旱也就成为我市长年的艰巨任务。

一、总则(一)编制目的为做好水旱灾害突发事件的防范与处置工作,使水旱灾害处于可控状态,保证抗洪抢险、抗旱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编制本预案。

衡水市水利发展存在的问题

衡水市水利发展存在的问题

衡水市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新中国成立后,经过长期的水利建设,衡水水利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受衡水自身水资源禀赋条件的限制,现状水供求仍处于紧张状况。

一、水生态用水亏缺严重,战略储备应急能力明显不强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衡水所在的大清河水系、子牙河水系和黑龙港水系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已超过允许可开发量的上限,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靠超采地下水,衡水市年均超采地下水达11.1亿m3,其中深层承压水超采10亿m3,浅层地下水超采1.1亿m3,全市“冀枣衡”漏斗由1972年的2686km2扩展到全境,漏斗中心水位埋深由1972年的16m增大到119.53 m,已经造成地面沉降、地下水水质恶化、咸淡水界面下移、地裂缝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地下水应急储备能力大大降低,已无战略水源储备。

衡水市地下水埋深及标高等值线图见图1-5。

图1-5 衡水市地下水埋深及标高等值线图同时,衡水市废污水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9年的0.79亿吨增加到2012年的0.99亿吨,年均增长8%,而污水处理率仅20%,大量污水直接排放,致使区域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市地表水质除衡水湖、石津干渠、卫运河过境水、滏阳河市区段为Ⅳ~Ⅴ类外,其余均为劣Ⅴ类,污染比较严重,其中,滏阳河和滏阳新河水质污染尤为严重,衡水湖、滏东排河、清凉江区主要超标物质为氨氮、CODMn、硫化物、总磷。

其余河道主要超标物质为挥发酚、亚硝酸盐、氮氨、CODMn、硫化物、汞、砷。

全市13处水功能区,有6处到目前为止仍然未监测,在实施监测的7处水功能区,仅石津总干渠农业用水区达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14%。

二、水源调配格局不完善,现有供水设施抗风险能力弱衡水水资源时空分布很不均匀,与人口、经济、生产力布局和土地等其他资源以及城市分布格局严重不匹配,目前衡水用河北省3%的水资源,支撑了6.1%人口、3.8%GDP和12%粮食生产的用水;用全国0.02%的水资源,0.33%人口、0.2%GDP和0.66%粮食生产的用水。

衡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衡水湖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意见

衡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衡水湖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意见

衡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衡水湖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衡水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3.30•【字号】衡政发〔2020〕3号•【施行日期】2020.03.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衡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衡水湖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意见桃城区、冀州区人民政府,滨湖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为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和加强衡水湖保护与发展的意见》和省领导在《关于媒体报道衡水湖有关问题调查核实情况的报告》上的批示精神,结合省委、省政府批复的《河北省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2018—2035年)》《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项规划(2018—2035年)》,高标准做好衡水湖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执行“严格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利用”的保护管理方针,全面落实省委九届九次和十次全会精神,根据《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项规划(2018—2035年)》《关于进一步支持和加强衡水湖保护与发展的意见》,着眼充分发挥衡水湖湿地生态效益、更好提供高质量生态产品,结合衡水湖湖泊生态演变趋势问题的复杂性特点,以维护和提升衡水湖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通过科学的人工干预和生态恢复,分区域、分阶段系统推进衡水湖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全面提升衡水湖生态环境质量,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生态支撑。

二、工作目标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适度恢复扩大湿地和林草植被面积,加大鸟类栖息地建设与保护,加大外来物种跟踪监测和评价,确保衡水湖生态系统安全;建立完善的健康水循环体系,通过优化生态补水方案,保障湖泊生态用水;有效削减内源污染负荷、引水带入的污染负荷,降低富营养化水平,稳步提升衡水湖水环境质量;受损湿地系统逐步恢复,逐步建立完善湖滨带和缓冲带,形成健康稳定的流域生态系统;建立完善的科研监测与水环境预警体系,保护区的监管能力和建设水平全面提升,把衡水湖保护区建成为布局合理、设施完备、管理高效、生态效益显著、具有特色的生态示范保护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洪 水 相 当于 “ 3. ” 6 8 洪水 . 在 中下 游 处
2 1工 程 现 状 .
向东 北 逐 渐 倾 斜 境 内共 有 1 O条行 洪 排 沥 河 道 , 属 四大 河 系 : 南 部 的 卫 分 东 运 河 、 运河 属 南 运 河 系 : 沱 河 、 阳 南 滹 滏 新 河 、 阳 河 属 子 牙 河 系 : 龙 河 属 大 滏 潴 清 河 系 : 龙 港 流 域 内 的 江 江 河 、 凉 黑 清 江 、 泸 河 、 东 排 河 4条排 沥 河 道 属 索 滏 南 排 河 系 6条 行 洪河 道 总 行 洪 能力 为
以 来 , 牙 河 、 卫 南 运 河 、 清 河 系 均 子 漳 大
按 5 a一 遇 防 洪 标准 进 行 了整 治 . 水 0 衡
市 防 洪保 安 有 了 一定 保 障 根据 目前 的 防 洪状 况 . 科 学 发展 观重 新 审 度 衡 水 用 市 的 防 洪形 势 . 全市 社 会 经 济 可 持 续 对 发 展 、 民安 居 乐 业 是非 常 必 要 的 人 1 历史 洪 水 侵 袭衡 水 .
212子 牙 河 系 ..
遭 受 洪 水 侵 害
16 9 3年 8月 上旬 .海 河 流 域 发 生
衡 水虽 是 平 原 地 区 . 历 史上 多 次 但 遭 受 大 洪水 的侵 袭 . 成 了 严重 的洪 涝 造 灾 害 。 国 以后 , 党 和政 府 的领 导 下 . 建 在
特 别 是 毛 主席 提 出 “ 定 要 根 治海 河 ” 一
滹 沱 河 上 游 已修 建 了 岗南 、 壁庄 黄
两座 大 ( 型 水 库 . I) 达到 了万 a一 遇 的 防 洪 标 准 。 岗 、 两 库 已 控 制 上 游 黄 23 . 4万 k 的 洪 水 . 沱 河 按 5 a一遇 m2 滹 o 进 行 了整 治 .北 大 堤 可 防御 1 _ 8万 m / 3 s 洪 峰 ( 当 于 30 相 0 a一 遇 ) 下 游 献 县 泛 . 区可 调 蓄上 游 5 a 遇 洪 水 . 5 a 0 一 超 0 一
l2 _2万 m3 . / 4条 排 沥河 道 排 沥 能 力 为 s
1 321 / m s。
2 1 漳 卫 南 运河 系 .1 . 该 河 系 已 基 本 达 到 5 a一 遇 防洪 O 标 准 。 漳河 北 大 堤 、 卫运 河 左 堤 是 河北 省 防 御 黄 河 及 漳 卫 河 洪 水 的 一 条 重 要
衡 水 市 地 处 海河 流域 中下 游 . 拔 海 高度 在 2 .~l .m 之 间 .地 形 自西 南 85 35
16 6 8年 ( 朝 康 熙 七 年 ) 历 八 月 清 农
Hale Waihona Puke 至 九 月滏 阳河 洪 水 围 困 l 、邯 郸 、 临城 邢
台 、 氏诸 城 , 元 全流 域 受 害 1 0余 县 。 3 这
屏 障 . 游 开 辟 了 漳 卫新 河 单 独 人 海通 下
道 超 5 a一遇 洪 水 . 河 向 大名 泛 区 0 漳 分 洪 . 运 河 向 右堤 恩县 洼 分 洪 漳河 卫 上 游修 建 了岳 城 水 库 .拦 蓄 了上 游 1 . 8 万 k 的 洪 水 . 中 游 修 建 了 四 女 寺 枢 m2 纽 . 导 控 南运 河 和 漳卫 新 河 洪 水 。漳 可 卫 南运 河 已 形成 一 个 完 整 的 防洪 体 系


口赵希 岭 王玉荣
摘 要 衡 水市 地 处 太行 山前 冲积 扇 地 带 , 涝 灾 害的 形 成 不仅 受本 地 自然降 雨影 响 , 洪 太行 山及 山前 地 区降 雨 也是 主 要影
响 因素 。上 游 大 中型 水 库 众 多 , 旦 洪 水 下泄 , 一 均要 穿越衡 水 市 , 源短 流 急 , 易成 灾 , 汛任 务 十 分艰 巨。用科 学发展 观 重 新 审 极 防 视 衡 水 市 防 洪形 势及 应 急 对策 , 全 市 经 济社 会 可持 续发 展 和人 民安 居 乐业是 非 常 必要 的。 对 主题词 衡 水 ; 洪形 势 ; 析 ; 策 防 分 对
下 面 从 几 个 典 型 年 分 析 历 史 洪 水
1k . 0 i 7日淹 新 河 . n 8日淹 冀 县 .0 日浸 1 没衡 水 . 区水深 3 5 人员伤亡 、 市 m, 财 产 损 失 为 历史 之 最 19 9 6年 8月 .滹 沱 河 发 生 5 a一 0 遇 洪 水 北 中 山站 流 量 达 3 8 m / . 6 0 3 超 s 过 保 证 标 准 1 . . 成滹 沱 河 泛 区 南 25 造 % 堤 饶 阳 县 故 城 村 外 决 口 . 决 口宽 度 14 这 次 洪 灾 共 造 成 直 接 经 济 损 失 6m 4 -1 7亿 元 .受 灾 范 围 涉 及 安 平 、 33 3 饶 阳、 强 的 1 武 9个 乡 、 8 3 6个 村 、0万 户 、 1 3 .l万 人 . 坏 房 屋 l . 间 , 作 86 毁 81万 农 物 受 灾 面 积 8 .5万 亩 . 坏 机 井 5 7 9 7 毁 65 眼 . 闸涵 4 8座 . 北 堤 防多 处 毁 坏 桥 1 南 出险 。
2 0世 纪 最 大 的暴 雨 洪 水 漳 河 北 大 堤 闰桥 段 决 口 . 龙 港 地 区 一 片 汪 洋 。永 黑 年 洼 、 陆 泽 、 晋 泊 三 洼 洪 水 连 成 一 大 宁 片 8月 6日 . 水 在 邢 家 湾 、 河 、 洪 新 宁
晋 一 带 越 过 滏 阳河 左 堤 而 下 .水 面 宽
的衡 水 市 也是 重 灾 区之 一 11 9 7年 7月 .海 河 流 域 相 继 两 次 遭 受 台 风 侵 扰 , 清 、 牙 河 系 发 生 暴 大 子 雨 洪 水 . 滏 阳 、 沱 两 河 洪 水 就 淹 没 仅 滹
了 大 陆泽 、 晋 泊 、 县 泛 区 , 省 1 3 宁 献 全 0 个 县 受 灾 . 灾 人 口 6 0万 衡 水 全 区 受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