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幽情
中国古典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的融合之路:传承与创新的艺术交响

目录一、引言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 (3)二、理论基础 (4)2.1 古典音乐的特点与价值 (4)2.1.1 古典音乐的结构严谨性 (4)2.1.2 古典音乐的情感表达丰富性 (5)2.2 现代流行音乐的特点与影响 (6)2.2.1 流行音乐的风格多样性 (6)2.2.2 流行音乐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6)三、古典音乐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 (7)3.1 音乐元素的融合 (7)3.1.1 旋律的借鉴 (7)3.1.2 和声的创新 (8)3.2 演唱技巧的传承 (8)3.2.1 发声技巧的改进 (8)3.2.2 音色的塑造 (9)四、现代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的借鉴 (10)4.1 古典诗词在流行歌词中的运用 (10)4.1.1 内容形式的借鉴 (10)4.1.2 情感表达的深化 (11)4.2 古典乐曲在流行音乐中的改编 (11)4.2.1 旧词谱新曲 (12)4.2.2 融入诗词意象 (12)五、融合案例分析 (13)5.1 方文山的古典与流行创新 (13)5.1.1 歌词创作特色 (13)5.1.2 影响力与启示 (14)5.2 @唐音乐队的中西合璧 (14)5.2.1 乐队组建与发展 (14)5.2.2 音乐风格与特色 (15)六、结论与展望 (16)6.1 研究结论总结 (16)6.2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17)一、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音乐领域,中国古典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的碰撞与融合日益频繁。
一方面,现代流行音乐以其时尚、活力和广泛的传播性深受大众喜爱。
流行音乐通常采用现代电子乐器,节奏明快,歌词贴近生活,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流行性。
另一方面,中国古典音乐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岁月洗礼,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古典音乐以传统乐器为主要伴奏,曲调庄重严谨,歌词富含诗意,展现出独特的古典韵味。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这两种音乐形式开始相互借鉴、融合。
《淡淡幽情》-邓丽君古典诗词歌曲12首大全 简直美醉了!

精心整理《淡淡幽情》-邓丽君古典诗词歌曲12首大全简直美醉了!没有一位歌星能像她获得过“十亿掌声”,没有一位歌星能像她留下诸多动人的传奇故事。
一别一甲子,星辰永不落。
在这特殊的日子,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记得。
十二首歌均选自宋词名作,是经过了上千年历史检验的文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点击下面的音频欣赏《几多愁》(词牌:虞美人)李煜(南唐)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繁华热闹,为下文情人的出场渲染出一种柔情的氛围。
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在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下片写今年元夜相思之苦。
“月与灯依旧”与“不见去年人”相对照,引出“泪湿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
点击下面的音频欣赏歌词名《胭脂泪》《乌夜啼》演唱:邓丽君作词:南唐后主李煜作曲:刘家昌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此恨绵绵终无绝期。
只能对空遥祝君心永似我心,彼此不负相思情意。
语极平常,感情却深沉真挚。
设想很别致,深得民歌风味,以情语见长。
这首词的结尾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的爱恋,给人以江水长流情长的感受。
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
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万里阻隔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友谊与期待的见证。
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
点击下面的音频欣赏秦观《桃园忆故人》词古月曲玉楼深锁多情种清夜悠悠谁共?羞见枕衾鸳凤“。
流行歌曲中的古典诗词的痕迹

流行歌曲中的古典诗词的痕迹王汝昊现在的流行歌曲中古典诗词的运用都非常广泛,比如:王菲《水调歌头》邓丽君《在水一方》毛宁《涛声依旧》廖百威《白云深处》李进《巴山夜雨》毛宁《大浪淘沙》吴涤清《烟花三月》《朝云暮雨》王力宏《花田错》,。
寂寞沙洲冷词:陈信荣曲:周传雄 ------ 自你走后心憔悴白色油桐风中纷飞落花似人有情这个季节河畔的风放肆拼命地吹不断拨弄离人的眼泪那样浓烈的爱再也无法给伤感一夜一夜当记忆的线缠绕过往支离破碎是慌乱占据了心扉有花儿伴着蝴碟孤燕可以双飞夜深人静独徘徊当幸福恋人寄来红色分享喜悦闭上双眼难过头也不敢回仍然捡尽寒枝不肯安歇微带着后悔寂寞沙洲我该思念谁。
这首歌词就是由《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演绎过来的。
最有名的是一张《淡淡幽情》的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是《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
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虞美人〉,一个就是《但愿人长久》。
说明了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性。
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通俗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好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
另外一首广为传唱的则是徐小凤的那首《别亦难》,用的是李商隐的《无题》唐诗宋词构成了现代流行歌曲与创作的一个重要素材来源,并成为其创作的一种表达方式。
古诗词声乐作品

古诗词声乐作品
以下是古诗词声乐作品相关内容:
古诗词声乐作品是指由古代诗词创作,并由现代音乐家谱曲演唱的音乐作品。
这种音乐作品在中国的音乐界非常受欢迎,其中一些经典的作品包括《生查子·元夕》、《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剪梅》、《卜算子》等。
这些古诗词声乐作品通常由古代诗词和现代音乐相结合,通过音乐家的演唱和演绎,将古代诗词的优美韵律和深刻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
其中,邓丽君是演唱古诗词声乐作品非常著名的歌手,她演唱的《淡淡幽情》专辑中的《人约黄昏后》、《但愿人长久》等歌曲,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此外,王菲、龚玥等歌手也在古诗词声乐作品的演唱方面有着不俗的表现。
以上是古诗词声乐作品相关内容。
古诗词声乐作品是中国音乐宝库中的瑰宝,通过这些作品的演唱和传播,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淡淡幽情十二首古诗

淡淡幽情十二首古诗
1.芳草萋萋绿满川,蝶舞蜂飞似梦间。
淡淡幽情入眼帘,心醉花香笑语间。
2. 青山绿水倚楼台,烟雨朦胧透窗来。
淡淡幽情沁心脾,思绪悠远梦入怀。
3. 池塘荷叶绿如茵,芙蓉含笑艳照人。
淡淡幽情入眼帘,沉醉于水墨画中。
4. 风吹杨柳花满街,轻拂窗棂入梦来。
淡淡幽情沁心脾,寂静于夜色之中。
5. 桃花流水相间色,鸟语花香娇艳人。
淡淡幽情入眼帘,心醉于春日之间。
6. 云淡风轻似彩绸,翠竹红梅相映美。
淡淡幽情沁心脾,思绪随风入画境。
7. 山青水秀夜色深,月明星稀影皆真。
淡淡幽情入眼帘,沉醉于自然之间。
8. 梨花飘零白如雪,莺啼燕舞意如诉。
淡淡幽情沁心脾,思绪悠远入诗句。
9. 红叶黄花落满径,清风拂面意无穷。
淡淡幽情入眼帘,心醉于秋日之中。
10. 碧水青山翠如画,芳草莺歌乐无边。
淡淡幽情沁心脾,思绪如烟入山间。
11. 樱花如云盈树梢,繁华消尽残芳少。
淡淡幽情入眼帘,沉
醉于独自凝眸。
12. 洛阳城里春如意,花开花落又逢君。
淡淡幽情沁心脾,思绪如风入画卷。
与古诗词有关歌曲

相关古诗词:唐·李商隐《无题》演唱:徐小凤10.歌曲名称:相看泪眼相关古诗词:宋·柳永《雨霖铃》演唱:邓丽君歌曲名称:雨霖铃相关古诗词:宋·柳永《雨霖铃》演唱:包美圣歌曲名称:雨霖铃相关古诗词:宋·柳永《雨霖铃》演唱:娄晗11.歌曲名称:采莲曲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采莲曲》演唱:蔡幸娟12.歌曲名称:床前明月光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静夜思》演唱:梅艳芳13.红楼梦歌曲系列歌曲名称:引子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引子》演唱:陈力歌曲名称:枉凝眉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枉凝眉》演唱:陈力歌曲名称:分骨肉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分骨血》演唱:陈力歌曲名称:聪颖累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聪颖累》演唱:王洁实歌曲名称:秋窗风雨夕相关古诗词:林黛玉《秋窗风雨夕》演唱:陈力歌曲名称:葬花吟相关古诗词:林黛玉《葬花吟》演唱:陈力歌曲名称:题帕三绝相关古诗词:林黛玉《题帕三绝》演唱:陈力歌曲名称:红豆曲相关古诗词:贾宝玉《红豆曲》演唱:王洁实14.歌曲名称:青青河畔草相关古诗词:古诗十九首之《青青河畔草》演唱:高胜美 15.歌曲名称:涛声依旧相关古诗词:唐·张继《枫桥夜泊》演唱:毛宁 16.歌曲名称:烟花三月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杜牧《寄杨州韩绰判官》演唱:吴涤清17.歌曲名称:新鸳鸯蝴蝶梦相关古诗词: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演唱:黄安18.歌曲名称:君莫攀相关古诗词:敦煌曲子词《望江南》演唱:黄安19.歌曲名称:黄鹤楼(古典版)相关古诗词:唐·崔颢《黄鹤楼》演唱:晏菲歌曲名称:黄鹤楼(现代版)相关古诗词:唐·崔颢《黄鹤楼》演唱:晏菲其他:20.合唱歌曲名称:送别相关古诗词:近代·李叔同《送别》演唱:青燕子演唱组21.儿歌系列歌曲名称:春晓相关古诗词:唐·孟浩然《春晓》演唱:段丽阳歌曲名称:静夜思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静夜思》演唱:段丽阳歌曲名称:春晓相关古诗词:唐·孟浩然《春晓》演唱:段丽阳歌曲名称:悯农相关古诗词:唐·李绅《悯农》演唱:段丽阳歌曲名称:相思相关古诗词:唐·王维《相思》演唱:段丽阳李煜的《虞佳丽》岳飞的《满江红》最出名的是一张《淡淡幽情》的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佳丽》,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昨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是《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介绍几张古诗词改编的歌曲专辑古诗词改编的歌曲以其古色古香的缠绵、柔情而备受我的喜爱,在听歌的同时还可以学一些古诗词,一箭双雕。
流行歌曲中的古诗词――完美演绎

流行歌曲中的古诗词谈到古诗词,不得不提方文山,他与周杰伦的中国的完美演绎,真令人感叹!《东风破》《发如雪》《千里之外》刘德华最近的MV《继续谈情》中也加入了粤剧元素,曲风悲怆雅致,歌词更唱出“泪似帘外雨点滴到天明”这句经典的粤曲唱词。
《新鸳鸯蝴蝶梦》——部分选自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寂寞沙洲冷词:陈信荣曲:周传雄------自你走后心憔悴白色油桐风中纷飞落花似人有情这个季节河畔的风放肆拼命地吹不断拨弄离人的眼泪那样浓烈的爱再也无法给伤感一夜一夜当记忆的线缠绕过往支离破碎是慌乱占据了心扉有花儿伴着蝴碟孤燕可以双飞夜深人静独徘徊当幸福恋人寄来红色分享喜悦闭上双眼难过头也不敢回仍然捡尽寒枝不肯安歇微带着后悔寂寞沙洲我该思念谁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是一张《淡淡幽情》的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是《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有台湾名声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杨等谱曲,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是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足以传颂的极品,《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
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个就是后来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那倒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现代版诠释了。
被写成歌的十大经典诗词你听过几首

被写成歌的十大经典诗词你听过几首诗歌一直以来就是我国的文化精萃,它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在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我们的先祖留存了大量的经典诗词,如《离骚》、《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剪梅》等。
而如今,这其中的很多诗词都被改写成了歌曲。
盘点被写成歌的十大经典诗词,看看你听过几首1李清照:《一剪梅》歌曲《月满西楼》演唱:蔡琴蔡琴演唱安雯演唱邓丽君演唱“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词作于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
1989年,作曲人苏越将《一剪梅》谱曲,原词作为歌词不变,也就是现在的《月满西楼》。
2李煜:《虞美人》歌曲《几多愁》演唱:邓丽君几多愁邓丽君 - 淡淡幽情“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哀怨。
1983年,由谭健常作曲,邓丽君演唱的《几多愁》发行问世,而这首歌正是根据李煜的《虞美人》改编而来。
后来和《月亮代表我的心》、《我只在乎你》一起被邓丽君收录于着名专辑《淡淡幽情》中,传唱至今。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歌曲《念奴娇》演唱:伊能静念奴娇伊能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
2006年,由周杰伦作曲,伊能静填词并演唱的《念奴娇》正式发行。
此歌是根据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改编而来,歌词在原词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淡淡幽情》——邓丽君歌唱生涯中最优秀的唱片《淡淡幽情》被许多人认为是邓丽君歌唱生涯中最优秀的唱片。
80年代初时,邓丽君开始筹划《淡淡幽情》专辑的发行与制作事宜。
《淡淡幽情》专辑中收录的12首歌曲的歌词都是根据中国古代诗词大家的作品谱曲而成的。
为实现传承中华文化的志业,邓丽君特地寻找了当时中国大陆和港台最前卫、最权威的制作人为这个专辑谱曲。
八位作曲家的倾情谱曲和邓丽君极佳的诠释能力,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为中国古典诗词塑造出新的存在形态。
这张国语流行乐坛惟一以唐诗宋词为主轴的概念性专辑把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音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这张专辑推出后就成为了白金唱片,并荣获1983年年度最佳专辑奖,负责制作这张专辑的邓锡泉也获得了年度最佳制作人奖。
《淡淡幽情》专辑的设想是由香港企业家谢宏中所提出的,费时约两年半完成。
关于此事,谢宏中说:“两年前的某夜,我在宴会上遇见了邓丽君。
我将长期酝酿成熟的构想告诉她,其反应相当激烈。
……当时我们的观点很接近,那就是如何将我国流传数千年的古典诗词用现代音乐表现,如何引起听众的共鸣,如何保存逐渐被遗忘的中国文化……”《淡淡幽情》专辑的设计充分让古诗词典雅的传统重现于现代社会中,再现出了后无来者的唐宋风致。
1983年香港宝丽金唱片公司出品的第一版CD,这张碟附送了一本印制精美的歌词,每首词后都有意译和解说,在精美的解说里还附有符合每首诗词意境的画或照片,诗词书画融为一体。
诗画出自名家单?钦之手,以邓丽君为主题拍摄的一辑照片则由香港的名摄影家林伟拍摄。
而为表达出那种诗画如一的古典意境,外景队曾经到新加坡取景。
12张照片中有三张是穿旗袍的邓丽君,在鲜绿、粉橘、枣红色的服装的衬托下,邓丽君给人一种多愁善感之上的静谧美感。
这张专辑非但大卖,而且邓丽君幽雅的气质与她的旗袍装扮的完美结合,打造出如空谷幽兰般的中国古典美女、才女形象,让邓丽君的艺术成就更上一层楼。
那时候的邓丽君,正如邓锡泉所说的:“邓丽君真的很美,光芒万丈,这段时间可能是她一生中最充实的一段时光。
而且制作唱片时,还传出她与新加坡富商的绯闻……”《淡淡幽情》专辑的八位作曲者当中,台湾与香港的比例是六比二,台湾的作曲家较多。
谈及原因,邓锡泉说:“当时台湾的作曲家比较习惯国语歌曲的创作,因此我觉得他们应该比较容易理解这种古词。
”而且,他们所策划的专辑的名称就已将唐宋诗词那种淡泊、深渺的意境充分表达了出来。
这些作曲家中有以往为邓丽君写过不少歌曲的大导演刘家昌,他谱曲的作品是《独上西楼》([南唐]李煜《乌夜啼》词)、《胭脂泪》([南唐]李煜《相见欢》词)和《万叶千声》([宋]欧阳修《玉楼春》词);还有古月,他谱曲的作品是《清夜悠悠》([宋]秦观《桃源忆故人》词)和《相看泪眼》([宋]柳永《雨霖铃》词);以及黄?的《有谁知我此时情》([宋]聂胜琼《鹧鸪天》词)。
另外有钟肇峰的《芳草无情》([宋]范仲淹《苏幕遮》词)和《欲说还休》([宋]辛弃疾《丑奴儿》词)、翁清溪的《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词)、陈扬的《思君》([宋]李之仪《卜算子》词)、谭健常的《几多愁-虞美人》([南唐]李煜《虞美人》词) 。
除了这些老牌作曲家外,还有当时年仅19岁的民歌作者梁弘志,他为《但愿人长久》([宋]苏轼《水调歌头》词)担纲作曲。
目前为台湾代表性畅销金曲作者的梁弘志,二十几年前只不过是一个新音乐的创作型歌手而已。
决定起用他的是邓丽君和香港唱片公司的制作人员。
邓丽君已在自己的专辑中唱过梁弘志就读于高中时所创作的《恰似你的温柔》,于是邓丽君主动向梁弘志邀曲。
那时的梁弘志还是个带有学生气息的年轻人,他说:“邓锡泉突然打电话拜托我写歌。
要我以自己的感觉谱曲即可,他的要求只有如此而已。
小时候家父曾带领我进入古典文学的世界,因此苏轼的词拿到手上并未手足无措。
耳熟能详的词句,觉得更有亲切感。
”梁弘志为表现出苏轼词的优雅美感,有意避开了演歌式的旋律,针对邓丽君的音质特色从事谱曲工作。
“由于不同于现代歌词,因此,曲子如何搭配段落、如何以现代的方式展现词句的优美,这两点令我最为伤神。
”谱曲后的《但愿人长久》是一首叙事曲,钢琴与弦乐的演奏将邓丽君怡然自得的声音衬托得非常完美,而且把美丽的月色、时光的悠远与人生一瞬间的绚烂表达得淋漓尽致。
相当喜爱这首曲子的邓丽君很希望再度与梁弘志合作。
邓丽君在1985年参加NHK红白歌合战时还邀请梁弘志前往,请他观看日本音乐节目,并向他多方请教。
梁弘志在回忆他们相处的日子的时候说:“她对年纪较轻的我也非常谦虚。
我告诉她她的声音很美,的确很适合唱民谣,不过还是应该多方发挥,尝试更新的节奏与风格。
譬如我提议为她写Reggae(瑞格舞,西印度群岛的一种舞蹈及舞曲)节奏的新曲时,她非常高兴,宣称这是个好提案,改天一定要尝试。
1987或1988年,再度将古诗词的曲子交给唱片公司,然而不知为何一直毫无下文……她定居巴黎后我们就未曾联络,然而工作人员告诉我她在演唱会或各项活动中唱起《但愿人长久》这首歌时都会提到我,所以我想她大概没忘了我们的约定。
我相信等她身体状况、对歌曲的热忱等条件完全齐备时,一定会再回来。
直到今天,没实现那个约定仍是我最后悔的一件事。
”邓锡泉在谈及这一点时也说:“我很后悔,自己当初应该作更多方面一点的尝试。
我们可能都把邓丽君的形象塑造得过于固定。
由于歌声甜美,所以总是让她唱情歌。
其实她本人很想尝试别种挑战……”《淡淡幽情》是邓丽君努力尝试的另一种演唱方式,一种不同于艺术性歌曲的方式,其中寄托了她对艺术的新感悟和期望。
这张唱片的特殊之处在于,邓丽君以一种独特而前卫的手法,诠释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新脉动,让中国人乃至世界各地的华人感受到古老中华民族的温柔情怀,让世人明白再现传统艺术的精华不一定非要限制在艺术歌曲的条条框框中;同时这种以概念贯穿整体的制作风格、这种刻意忘却流行、把商业放在其次的大胆尝试、这种古今结合、重点借助古典树立新乐风的手法,都表明这张专辑是试验性作品和前卫之作。
而在娱乐和商业上,邓丽君又完全成功地把这张唱片塑造成了台湾流行音乐上的里程碑。
邓丽君对这张力作的期冀和厚望、她旺盛的创作力也充分表现了出来。
邓丽君能够试验性地创作出《淡淡幽情》这张传统与流行两者融合无间的作品,也是由于她在通俗乐坛努力多年、深谙中国词曲的转音与变换方法的缘故。
邓丽君个人是成长于中国传统歌曲、民谣、小调盛行的时代,因此从小就熏陶出相当完整的传统唱腔与演绎方式,所以,她能够熟练地驾驭传统音乐,同时轻松地游刃于传统和现代之间。
但令人欢欣鼓舞却又无比悲哀的是,在这张梦幻专辑之后,包括邓丽君在内,国语歌坛从此再也没有人有足够的能力与高度,创作出这种传统与流行有机结合的作品。
另外,虽然这张专辑中的歌曲备受肯定,但由于需要极高的演唱技巧,因此后继歌手能够有足够的能力来翻唱这张概念性专辑的也是寥若晨星。
在邓丽君之后,由于再也没有歌手有她那样的成长背景,像她那样在传统乐风背景的前提下逐步建立起自身的流行乐风导向,然后在成熟的歌唱技巧、极强的歌唱实力和一定的高度上把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因此邓丽君创造出的这种流行趋势,也就成了独一无二的存在。
只不过空谷佳人回音优美如昔,邓丽君毕竟为这个时代留下了太多的痕迹,记忆和怀念的痕迹。
邓丽君在这张专辑之后,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演唱会和日本通俗歌曲的表演上,而结合中国传统要素进行新创作的歌唱实践也被取消了,再加上时代的迅速变化,美式乐风与消费形态已经以更快的速度与动力主导了流行乐坛,《淡淡幽情》也就成了绝响。
后来,邓丽君也曾经计划进一步制作《淡淡幽情》的续辑,她花了五年的时间向自己创作的古诗词曲挑战,但由于大陆和台湾的社会变迁、歌坛环境的剧变、个人心境的变化、身体状况的恶化以及心力交瘁,她最终也没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这个未完的续辑也成了音乐人梁弘志和歌迷心中永远的遗憾。
《淡淡幽情》专辑以《独上西楼》为开端,邓丽君开篇即唱出了贯穿整张唱片的幽雅气氛: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邓丽君以行板的速度演唱这首如真似幻而且全是高音的作品,在真音与假音之间自由转换的情况下,把这首歌的寂寥气氛演绎得十足,既兼顾了艺术歌曲的技巧,又不失流行的气氛。
这种独特的唱工,贯穿了整张唱片,营造出邓丽君风格的特殊情调,并表现在随后的《水调歌头》这首歌上。
当邓丽君以略微轻快的节奏,唱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时,歌曲呈现出一番清平的景象。
邓丽君淡淡的唱法,把歌曲的前半部分的气氛营造得相当闲淡。
但随着“何似在人间”的歌声一落,邓丽君又以突出孤高、节劲的快板登场: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邓丽君在高低歌声中婉转自如,以转音充分表现出天上人间的瞬间与无常。
同时以拉高长音的曲调为这一段收尾,表现出对人世间万事无常的无奈。
在结尾部分,邓丽君重新又以行板唱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种平稳的节奏、舒缓的曲调,唱出了千古悠远与乐观豁达的感觉。
相对于大诗人苏轼的多情与潇洒,邓丽君的演绎方式却带有几许婉约与柔弱,把一股思古怀世的幽情,转换为对情人、爱情的憧憬与怀念,明显有歌者邓丽君个人的心情折射。
邓丽君一生倾情演绎过那么多给人愉悦遐想的歌曲,那都是给别人听的。
只有《淡淡幽情》中的歌,邓丽君是唱给自己的。
创作《淡淡幽情》期间,正是邓丽君生死绝恋的时候,她遇到了足以托付终身的人,她的感情有了归宿。
然而,推出这张专辑的同时,那只爱情鸟也就飞离了她。
很早以来她就全力以赴于歌唱事业,在这之后,她更是将全部感情贯注于工作。
她刻骨铭心的爱恋都倾注在这部作品中了,她的个人体验也都体现在这张唱片中了。
邓丽君借着传唱高度含蕴的歌词,间接地表达出了面对冥冥之中的命运,个人只能无奈地接受、体验的悲剧。
因此,《淡淡幽情》反映的是邓丽君的孤寂、缺憾,以及一种封闭在中国情怀中的无奈,反映出了邓丽君始终坎坷、流离,却又期待完美恋情的不完美人生。
《淡淡幽情》中所体现的才是真实的孤独而忧伤的邓丽君。
《淡淡幽情》面世至今已二十多年,岁月的滚滚红尘并未能遮掩它美丽的光华,反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愈显出非凡的魅力。
邓丽君是20世纪最令人怀念的华人歌手,也是国际公认的最成功和最具影响力的中国歌星。
她在二十多年的演唱生涯中,出版专辑唱片过百张,唱过的歌曲上千首;她在80年代前后近二十年的辉煌岁月正是中文流行音乐的黄金时期,而《淡淡幽情》则是她个人演艺事业处于颠峰时期的经典之作,也是她亲身参与策划的第一张唱片。
与其它专辑不同,这张碟中的文学精品,配上现代流行音乐后,由邓丽君用她与生俱来的幽幽情怀唱出来,典雅、庄重又温柔、多情,颇具唐宋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