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控制系统的发展及关键技术-指挥自动化系统关键技术
浅谈指挥控制系统和仿真技术在军队的应用

浅谈指挥控制系统和仿真技术在军队的应用作者:杨亮张亚星周超安琪王洋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8年第17期【摘要】本文首先对指挥控制系统以及仿真技术的含义做了简要的概述,简述了仿真技术的发展,在军事系统中的应用,分析了指挥自动化系统在我军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仿真指挥控制应用一、指挥控制系统及仿真技术含义1、指挥控制系统。
指挥控制系统相当于军队自动化指挥的“大脑“。
指挥控制系统核心主要是指挥所收集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作战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保证指挥员的命令,保障指挥员的制定决策,指挥与控制部队,控制武器装备的使用。
指挥自动化系统是军队指挥的中枢系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强弱对未来信息化战争影响很大。
2、仿真技术。
仿真技术是用来构造仿真世界的主要技术,通过构造仿真世界是可以实现现实世界部分的功能与特性的。
仿真是利用计算机对实际的数学或物理模型进行虚拟的实验,对实际系统的性能和工作状态进行检测与分析,本质上是为了建立仿真模型,也是对模型进行实验的一种技术。
二、仿真技术的发展历程第一个阶段:50 年代到60 年代初期。
Fortran 语言为主要的通用程序设计语言阶段,它是第一个达到成熟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当时基本上大部分可以求解数学表达式的程序都使用了它。
在50 年代仿真技术应用的领域主要游火炮控制以及飞行控制;而60 年代主要应用于火箭与导弹控制系统。
第二个阶段:60 年代到70 年代。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的仿真程序包,还出现了初级仿真语言。
仿真软件在这个阶段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求解常微分方程组,主要借助数字仿真技术。
应用领域是在航天、核能领域。
第三个阶段:70 到80 年代初期。
这个阶段出现了完善成熟的商品化的仿真语言。
这个阶段的仿真技术比以前的都更加完善成熟,不论是在表达能力、数值性能、算法还是在程序执行能力等方面都比较完善了。
当时比较吸引人们眼球的应用领域是在制造领域。
第四个阶段:80 年代中期以后。
对建模以及仿真技术的要求在不断的增多与提高,开发的仿真软件对于各个领域来讲并不能协调有序的工作;对于仿真语言的要求也变得很复杂,大量的数据以及文档处理并不能达到要求,也不能够满足用户多样化的要求。
指挥控制模式的三个维度

指挥控制模式的三个维度1、第一初始阶段,全球X事指挥控制系统(WWMCCS)。
全球X事指挥控制系统(WWMCCS)研制开始于19XX年古巴导弹危机后,19XX年正式装备。
全球X事指挥控制系统(WWMCCS)具有支持高级X事机构在常规和核战争条件下的指挥控制功能,实现战略级协同能力和集成战略导弹预警及控制能力。
但是该指挥控制系统关注的重点是战略层次,没有重视战役战术力量联合作战的指挥控制,无法实现战略、战役和战术级部队作战协同。
美陆X、海X、空X和海X陆战队各自独立建设的战役战术级指挥控制系统缺乏统一的整体设计,自成体系,不能互连、互通、互操作,不能有效地支持联合作战行动,作战效果不够理想。
美X于19XX年提出研制“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用来取代全球X事指挥控制系统(WWMCCS)。
2、第二发展阶段,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
美X于1992年提出研制“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用来取代全球X事指挥控制系统(WWMCCS)。
20世纪50年代美X率先建设的指挥自动化被称为 C2(指挥与控制)系统。
20世纪60年代,美X在系统中加上“通信”,形成 C3(指挥、控制与通信)系统。
19XX年,美X认为“情报”是指挥自动化不可缺少的因素,并与 C3系统相结合,形成 C3I(指挥、控制、通信与情报)系统。
后来,由于计算机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指挥自动化又加上“计算机”,变成 C4I(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系统。
近年来的局部战争使美X进一步认识到掌握战场态势的重要性,提出“战场感知”的概念,因此C4I系统又进一步演变为包括“监视”与“侦察”的 C4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与情报、监视、侦察)系统。
美国国防部20XX年提出的C4KISR系统,其中的“K”即Kill是杀伤。
其功能有:进行决策、搜索并发现目标、跟踪与监视目标、识别目标、持续识别、打击目标、战斗损伤评估,这些功能形成一条强有力的“杀伤链”,全面提升美X的作战能力。
军事高技术概述复习题

军爭高技术概述复习题单选:1.军事高技术是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诸多高技术中为了满足国防现代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那部分新技术群。
2.军爭高技术的分类繁多,但最终都町以归纳到六人类高技术群中。
3.电子对抗是敌我双方争夺电磁频谱使用和控制权的斗争。
I.航天技术主要是由运载器技术、航天器技术和地而测控技术构成的综介性高技术群。
5.新概念武器是指杀伤机制和工作原理与传统武器不同的一类新型武器。
6.高技术作战平台是高技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7.在高技术战争*件卜•,军事力量的对比,越來越多地取决丁•信息武器系统所带來的无形的、难以量化的巨大潜能。
8.现代条件卜,随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兵器的大量使用,战场上的信息流不仅存在于人与人、人与武器之间,还渗透到武器与武器、战场与战场之中。
9.由于现代化武器系统均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因而只的控制伫息流动才能抓住丄动权。
10.指挥控制自动化一]I是齐国军队努力的方向,数字化指挥控制网络必将促进自动化的进程。
II、高技术战争,是指主要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和与Z相适应的作战方法所进行的现代化战争。
12、高技术战争的萌芽时期,大致始于60年代末。
13、高技术战争的雏形时期,大致始于80年代初。
14、1986年4月,美国袭击利比亚的“黄金峡谷”行动体现了高技术战争的特色。
15、海湾战争是全而、综合使用高技术兵器的局部战争。
16、海湾战争中,交战双方都大量使用于精确制导武器,使火力打击精确化。
17、海湾战争中,盟军使用了新一代作战平台,使机动和火力打击立体化。
18、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了先进的C'l系统,使作战指挥自动化。
19、随着核武器技术的发展,战爭进入了以核能释放为特征的热核战争时代。
20、新技术革命首先改变了战争所依赖的物质基础,促使武器装备发生了质的变化。
21、我国认为:国际军爭斗争的需要是高技术战争形成的倍增器。
22、我国认为:霸权主义引起的军备竞赛,促进了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
军队指挥自动化介绍

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南京师范大学军事教研室黄妍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了解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概况和应用,明确军事指挥自动化系统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教学内容:一、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概述二、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地位和应用三、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创建和发展教学时间:80分钟教学方法:案例分析配合多媒体一、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概述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对很多同学而言也不熟悉,为了帮助大家认识理解这个系统,我首先让大家看段视频,先了解一下这个系统的具体构成。
(一)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构成视频内容是有关“爱国者”导弹拦截“飞毛腿”的。
在前面学习精确制导技术时,我们讲过“爱国者“导弹的战斗原理。
然而在战场上,“爱国者”还需要伙伴们的配合,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下面这段视频,大家在看的过程中注意思考四个问题:一是片中出现了哪些武器和军用设备,二是它们各自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三是从发现到摧毁“飞毛腿“,整个过程用了多长时间?四是飞毛腿导弹最大射程飞行时间为多少?(播放视频:指挥自动化系统爱国者拦截飞毛腿)好,下面我们来分析这段视频。
片中首先提到的是预警卫星。
我们前面讲过侦察监视技术、像预警卫星、侦察卫星、雷达、声纳等,他们都能即时收集敌人的兵力部署、作战行动及战场地形、气象等,当然也包括自己人的情况在内,这也叫战场感知技术。
特别是太空的侦察与监视技术。
因为按照国际惯例,距离地球表面110公里以上的太空,不属于国家的领空范围,不必担心侦察卫星的活动被指控为侵略行为。
它侦察范围广,不受地理条件限制,发现目标快,能获取采用其他途径难以得到的军事情报。
预警卫星运行在地球静止轨道或椭圆轨道上。
在这个案例中,当导弹发射时,它的火箭发动机喷焰产生辐射很强的红外线,预警卫星配有高灵敏度红外传感器和高分辨率电视摄像机,90秒就可发现目标并自动报警。
接下来,预警卫星通过通信卫星将侦察到的情况传输给在澳大利亚和美国的两个导弹预警中心作进一步的数据分析,这是信息传输的环节。
行车指挥自动化系统理论和关键技术XXXX0619

二、国外系统
④ 系统对列车的监视按时刻表进行,必要时可对列车进行调整。列车按车 号自动控制进路,根据储存的时刻表与列车运行实际状态,调度员可以 及时发现列车偏离运行图的情况做出调整。德国铁路所有运输调度指挥 信息的处理和传输都由计算机网络来实现,而且系统能够自动记录调度 人员的工作情况,并统计其工作量。
二、国外系统
二、国外系统
① 东日本新干线原有的综合调度所系统设备是1982年东北新干线开通时建设的。 ② 东日本公司与日立等公司合作,花费了数百亿日元、投入了1500名技术人员、
历时三年时间、开发了“新干线运行安全与维护系统─COSMOS”,于1995年 11月开始使用。 ③ 从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扩展性角度出发,采用了自律分散型、具有预测功能的 新型运行管理系统。各车站可根据自己拥有的、来自调度中心的运行图,根据 列车运行情况控制进路和旅客向导设备; ④ 运行管理和电力控制系统采用双套,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⑤ 采用网络传输结构,中央系统采用光LAN与各子系统间进行信息传送( 100Mbit/s)中央控制总机与车站PRC控制设备采用了容错计算机,保证控制系 统的不间断运行;
二、国外系统
④ 从简单的运行调整与控制向智能化预测与调整控制方向发展 既有的铁路调度系统主要实现对晚点列车的运行调整,未来
的高速铁路调度系统为应对高速列车运行所引起的调整时间短、 调整范围大所引起的人员或系统处理不及时的问题,将采用智能 化列车运行预测技术,实现对更广范围(路网)所有列车的运行 状态进行智能分析,对可能发生晚点现象的列车进行重点监控, 同时自动提供可能的调整预案,提高调度人员的工作效率,确保 客运专线网络整体运输效率与安全正点率。
约,系统间关系复杂,分散型系统在信息与资源共享方面存在难以克服 的缺点。因此,除法国铁路调度系统外,日本、德国、西班牙等国均采 用综合型调度系统,将计划编制、运行管理、维修管理、旅客服务等进 行集成化的综合管理,实现铁路运输的一元化管理,其中最成功的应用 案例就是日本COSMOS系统和德国铁路调度系统与货运营销系统。 • 系统集成化发展还包括对系统信息资源、硬件资源的最科学、最经济的 配置与应用。
指挥自动化系统

( C4ISR 系统)
指在军队指挥机构中,采用自动化的
硬设备及相应的软设备等现代化工具,实
施指挥与控制的“人-机”系统。
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概念
C4ISR 系统各要素的含义
Command(指挥)
4 C
: Communication(通信)
Computer(计算机)
Control(指挥)
I : Intelligence (情报) S : Surveillance (监视) R : Reconnaissance(侦察)
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构成
(五)决策监控分系统
由辅助决策设备和监控设备组成。
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构成
计算机辅助决策
(六)执行分系统
主要由自动把指令信息变成行动的 执行设备和人员组成。
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构成
美“爱国者”防空导弹 系统
美“密集阵”近程武器 系统 俄S300地空导弹系统
6管20mm加特林自动炮
收集情报
情报获取是系统工作的首要步骤, 是指挥员定下决心的前提和基础。
指挥自动化系统在现代战争中的运用
澳大利亚的德斯蒙德•鲍尔: “海湾战争中,最致命、最昂贵的武器不是 导弹、战斗机、坦克或战舰,而是美国部署在 该地区的庞大的情报系统。这些情报系统从价 值10亿美元的侦察卫星到车载电子窃听系统和 测向系统,无所不有。”
传递情报
迅 速 准 确 保 密 不间断
情报传递的基本要求:
指挥自动化系统在现代战争中的运用
处理情报
是指对原始情报进行分类、研究、分
析和综合。
指挥自动化系统在现代战争中的运用
美国战略空军 司令部平均每天可 以收到 2.7 万份 情报,这些情报如 果全部使用纸张作 为载体,经简单计 算,所有的这些情 报全部叠起来比一 个人还要高。
铁路应急指挥系统

铁路应急指挥系统铁路是国家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都有大量的列车在各地线路上行驶。
然而,由于不可预见的情况,如自然灾害、设备故障或其他紧急情况,会给铁路运营带来巨大的挑战。
为了保障铁路安全和运营的正常进行,铁路应急指挥系统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铁路应急指挥系统的定义及作用铁路应急指挥系统是指为了快速、高效地应对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而建立和运作的一套指挥与调度系统。
其主要目的是提供针对各种紧急情况的决策支持和指令传递,以减少灾害损失,确保乘客和人员的生命安全,并尽可能地减少对铁路运营的影响。
铁路应急指挥系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现场资源调配:系统可以通过实时监控铁路线路和车辆的状态,以及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帮助指挥员实时把握情况,并进行及时的决策和指挥。
它能够迅速调配现场救援队伍和物资,最大限度地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和准确性。
2. 信息沟通与协调:铁路应急指挥系统通过建立起各级指挥中心之间的联动机制,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协调工作的高效进行。
各个部门和单位之间可以迅速传递紧急情况的信息和指令,并进行协同应对,避免了信息传递上的滞后和决策失误。
3. 风险评估与预警:通过对铁路运营的全面监测和分析,系统可以对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预测和评估。
一旦发现有可能引发紧急情况的迹象,系统将及时发出预警,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二、铁路应急指挥系统的关键技术为了能够实现高效、安全的应急指挥,铁路应急指挥系统依赖于多种关键技术的支持。
1. 实时监控技术:通过安装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系统可以实时监控铁路线路、车辆和设备的状态。
这些监测数据将实时传输至指挥中心,为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2. 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铁路应急指挥系统需要处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以支持决策和预测。
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系统发现潜在的问题和趋势,提前做好准备。
3. 通信与联网技术:为了实现各级指挥中心之间的即时沟通和协同工作,通信与联网技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

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是一种基于先进技术的指挥系统,旨在提高军队指挥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
该系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了指挥信息的快速传递、共享和处理,为军队指挥员提供了全面的战场态势感知和指挥决策支持。
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的标准格式文本应包括以下内容:1. 系统概述:对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进行简要介绍,包括系统的基本功能、应用范围和目标。
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是一种基于先进技术的指挥系统,旨在提高军队指挥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
该系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了指挥信息的快速传递、共享和处理,为军队指挥员提供了全面的战场态势感知和指挥决策支持。
2. 系统架构:介绍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的总体架构和组成部分。
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方面,系统包括指挥中心设备、通信设备、数据存储设备等。
软件方面,系统包括指挥信息管理软件、战场态势感知软件、指挥决策支持软件等。
3. 功能模块:详细描述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及其作用。
3.1 指挥信息管理模块:负责指挥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和管理,确保指挥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2 战场态势感知模块:通过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获取战场上的各种信息,包括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地形地貌、气象条件等,为指挥员提供全面的战场态势感知。
3.3 指挥决策支持模块:基于战场态势感知和指挥信息管理,对战场态势进行分析和评估,为指挥员提供决策支持,包括作战计划的制定、兵力调度的优化等。
3.4 指挥信息展示模块:将战场态势和指挥决策结果以图形化、可视化的方式展示给指挥员,方便其进行指挥决策。
4. 数据传输和通信:介绍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中数据传输和通信的方式和技术。
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采用高速数据传输和通信技术,包括卫星通信、光纤通信、无线通信等。
通过这些通信手段,系统能够实现指挥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
5. 系统性能要求:列举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的性能要求,包括数据传输速度、系统响应时间、系统可靠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挥控制系统的发展及关键技术
作者:刘洋
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年第21期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飞速提升,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其中就包括了指挥控制系统,为军事活动更好的进行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本文就对指挥控制系统发展及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为其更好的发展提供了帮助。
【关键词】指挥控制系统发展关键技术
在社会的发展中,指挥控制系统可以应用到很多方面中,如军事、消防、抗灾等,尤其是在军事领域当中应用的更加频繁,为军事活动更好的进行提供了帮助。
在军事活动进行的过程中,环境较为复杂,对指挥控制系统的性能具有较高的要求,而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逐渐的就将更加先进的技术加入进去,更好的进行指挥与控制工作。
1 指挥控制系统发展
1.1 指挥控制一体化方向发展
在当前阶段中,数据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对指挥控制系统的各项性能具有了更高的要求。
而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如果依然应用传统的指挥控制系统,将会占据非常大的空间,不利于其在实际当中进行应用。
因此,在指挥控制系统研究的过程中,就要通过各系统之间的互联性以及互通性,有效的对其进行整合,将其中存在的信息与资源进行优化,使该系统能够在指挥的过程中进行控制,在控制的过程中还能够进行一定的指挥,保证指挥与控制同步进行。
1.2 智能化方向发展
在当前阶段中,各个领域当中都对智能化技术进行了应用,使其中出现了大量的自动化系统与设备,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依据。
因此,在指挥控制系统中也应融入智能化技术,使指挥控制工作完全的智能化,将该系统中的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的融合,加强监察、数据传递、信息处理、行动指挥与控制等多项环节之间的联系,达到了无缝连接的目的,在军事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可以使指挥工作更好的进行,加强了资源与人员之间的协调。
1.3 网络化方向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网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为指挥控制系统各项性能的增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在指挥控制系统当中应用网络技术后,就可以将所有的作战力量进行管理,使其形成一个更加良好的整体,有效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同时,通过网络
技术还可以更好的对军事活动进行监察,收集到更加准确的数据以及环境情况,并快速的处理这些数据,使其根据不同的要求来进行不同的融合,使各级作战部门对军事活动的信息具有更高的了解,能够更好地进行协作。
1.4 高效化方向发展
在军事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大多数的任务往往都会具有较高的复杂性,环境具有较强的多样性,同时其还具有无序的变化性,战场会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的发生着改变,因此,在对军事活动进行指挥时,还需要其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与高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军事活动更快地进行了解,在瞬息万变的军事活动当中更好的进行指挥与控制,促进了作战任务更好的完成。
2 指挥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
2.1 智能辅助化决策技术
在指挥控制系统当中,该项技术处于最为关键的地位,更好的帮助指挥人员进行指挥与控制。
在当前阶段的战争中,也就是信息化的战争,哪一方面更好的对信息进行利用,就能处于战争中的有利位置。
而该项技术就可以通过计算机、通信等技术,建立出良好的仿真系统、专家系统等,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军事活动更好的进行评估,并将其与上述的系统有效的结合起来,为指挥人员的决策提供数据信息时速度更快,准确性更高,更好的应对瞬息万变的军事战场。
2.2 云计算技术
在指挥控制系统中,该技术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更好地应对环境变化。
在当前网络作战进一步深入的基础上,对信息利用与指挥的方法具有了更高要求,对传统的方法带来了具有的冲击。
在云计算中,中心模式具有重要的的意义,不仅可以可以增强该系统的敏捷性,而且还会加强该系统的自适应性,就可以通过其建立出相应的云环境,构建出云服务模型,并将两者进行有效的融合,使指挥控制系统更加的敏捷,达到敏捷指挥的目的,从而使军事行动更加敏捷。
2.3 信息融合技术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深入,在当前阶段的军事活动当中,信息的数量往往非常的庞大,对这些信息往往能够决定战争的成败,因此,在指挥控制系统中就包含了信息融合技术,该项技术不是一项单一的技术,而是很多技术的统称,如信号处理技术、传感器技术、诊断技术等。
该技术就是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通过大量的传感设备对多元化的信息进行收集,并根据不同的需要,对其进行不同的分析、追踪、处理等,从而使信息在指挥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4 大数据处理技术
在当前阶段中,大数据的出现不仅为指挥控制系统带来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使其不能有效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因此,在该系统中就应用了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大数据中的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其重新的定义,并应用专业的术语使其更加标准。
而且,还可以将其转化成其他的数据格式,如NoSQL格式,以使数据在系统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指挥与控制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3 总结
综上所述,在当前阶段中,随着信息化不发的不断深入,对指挥控制系统具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只有将现今较为先进的技术更好地融合进去,才能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本文根据作者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指挥控制系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为其更好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才能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宇.基于战场仿真的智能指挥控制系统总体设计[J].电讯技术,2011,12(07):38-41.
[2]杨雪榕,程子龙,肖龙龙.导弹防御指挥控制与作战管理系统研究[J].指挥与控制学报,2015,05(01):86-91.
[3]吴金平,陆铭华.指挥控制系统中仿真决策系统的嵌入研究[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5,07(06):84-87.
作者简介
刘洋(1987-),男,汉族,辽宁省营口市人。
大学本科学历。
现为91550部队助理工程师。
研究方向为装备工程。
作者单位
91550部队辽宁省大连市 116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