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基础教材内容的结构再造_基于_会计学基础_教材的调查

合集下载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基础教材内容的结构再造——基于《会计学基础》教材的调查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基础教材内容的结构再造——基于《会计学基础》教材的调查
I C J I A I O K Y U U A 1 。 J ’ ● 1 墨 — ■ ,
口 李 林 红
基于 《 会计学基础 》教材的调查
的连 续性 不高 。教材 的连 续性 体 现教 材 的质量 , 教 材质 量越 高 , 体现 的连续
( 河南 中医学院人文 学院 河南郑州 4 5 0 0 0 8中南财经政法大 学会计 学院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3 )
材 ,有 《 会计 学原理》 、 《 会 计学基 础》 、 《 基础会计学》 、 《 会计学》 、 《 初 级会 计 学》 等教材 , 其 中名 为《 会计 学原 理 》 有 1 0 0多个 版本 , 《 会 计 学基 础) ) 2 0 0多个 版本 , 《 基 础会计 学) ) 1 5 o多个版 本 , 《 初 级会计 学》 有5 0多个 版本 , 《 会计 学》 有
者 发现 有关 教材 内容 并没 有体 现新会 计 准则 的新 理念 。 会计 理 念是 分析会 计 问题 的一 种 基 本的较为稳定 的思维方式 , 是学生 学 习和思考会计 知识 的逻辑 出发点 , 2 0 0 6 年会计准则 中会计 理念发生 两大变化 :

从 图 1可 以发现 ,国内大 部分 教
专业 的教材在 内容 深度 、 结构 设计上都
应该有所 区别 , 我们从 网上查 阅 了公 开 出版 的作 为会 计 学基础 入 门 内容 的教
的讲 解 和报表 分析 ,基本 上 可 以满 足 非会 计专 业学 生学 习 的需要 。但 是该
种 教 材 的 数 量 较 少 ,只 占 l %, 并且 有 一部 分教 材还 同 时 注 明 适 合 高 职 高 专 学 生
摘要 : 会盐 望基础 是绎篮 类韭会计专 业 一_ 塑 运 二套好_ 的熬材廛 是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基础教材内容的结构再造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基础教材内容的结构再造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基础教材内容的结构再造作者:李林红来源:《商业会计》2013年第13期摘要:《会计学基础》是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一本好的教材应该是自成体系,教材内容应该符合专业学习的要求。

然而本文通过对我国市场上公开发行的会计学基础教材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调查,发现专门针对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教材很少,且内容设计上不符合专业培养的目标。

本文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希望能满足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学习的要求。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教材调查内容结构一、会计学基础教材的现状分析目前市面上针对初学者接触会计、认识会计的入门教材主要内容大致相同,虽然名称称谓各异,但在本质上都是从核算的角度来介绍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

因此在这里,我们将这一阶段的会计学教材统称为会计学基础。

(一)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基础教材数量稀缺会计学基础是广大经管类专业,如市场营销、经济学、工商管理等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学教材与会计学专业的教材在内容深度、结构设计上都应该有所区别,我们从网上查阅了公开出版的作为会计学基础入门内容的教材,有《会计学原理》、《会计学基础》、《基础会计学》、《会计学》、《初级会计学》等教材,其中名为《会计学原理》有100多个版本,《会计学基础》200多个版本,《基础会计学》150多个版本,《初级会计学》有50多个版本,《会计学》有50多个版本,我们从中随机抽取国内部分高校,如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出版社及高教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等出版的1992年以来的40本适合本科使用的教材,从专业分类和教材的连续性上进行抽样调查。

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发现,国内大部分教材不作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区别,都定位为一书多用,普遍适用,希望满足多层次的教学需要。

这类通用教材占会计学基础教材的98%。

近年来出现了市场细分,有些高校专门针对非会计专业的学习而编写出版区别于会计专业的教材,因为非会计专业学习的重点不在于会计循环、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程序等各个环节,而是对会计财务报表的解读和对经济业务的透视。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初探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初探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初探《会计学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也是一些非会计类专业的专业理论课程。

本文结合会计学基础课程授课内容的特点,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标签:会计学基础;教学;实践《会计学基礎》是高职一些非会计类专业的专业理论课,课程的理论性、操作性比较强,对非会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知识领域。

如何将学生带进这门学科的大门,让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能了解并掌握这门会计入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经济管理课程奠定基础,这应是《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1、《会计学基础》课程本身的抽象性《会计学基础》着重于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论述,诸如会计基本前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借贷复式记账法、工业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核算等等。

这些内容对于初次接触该课程的学生来讲,比较抽象、难以真正理解与掌握,学习难度大,容易出现学生畏惧、退缩、厌烦该课程的现象。

2、学生学习《会计学基础》课程的现状1)学习积极性不高《会计学基础》侧重于会计核算的方法,有些学生认为教师讲授的许多内容与自己今后的工作联系不大,自己今后不从事会计工作,因此学习兴趣不高。

对会计学课程教学目的认识不足,这是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的首要原因。

2)学习自信心不足由于《会计学基础》的内容较多、体系性强,对非会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之前没有会计实践经验,会计知识几乎空白。

在学生看来,这门学科的内容是抽象的,难懂的。

若教师在讲课时只是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方法作简要介绍和练习,学生很难把所学的知识与会计实践直观地联系起来,其后果是学生对知识不理解。

因此,形成对该学科”难学”的错误心理,从而怕学,越学越丧失信心,最后因为成绩差而不得不放弃。

对教师来说即便课后进行个别辅导,学生的学习质量也难以保证。

二、《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初探(一)《会计学基础》教学培养目标《会计学基础》是我院文秘、文管等专业的专业理论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能掌握一定的会计基础、会计流程和操作技能。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摘要】基础会计课程是非会计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之一,然而目前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难以理解、跟不上专业知识等。

本文旨在探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路径。

首先分析了基础会计课程的现状,接着明确了教学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可能的改革路径。

最后给出了几点建议,如增加案例教学,加强实践训练等。

总结指出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的研究将对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与学习产生积极意义,促进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关键词】关键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必要性、路径探讨、建议、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会计知识已经成为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不仅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也逐渐被纳入到非会计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非会计专业学生也需要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以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需求。

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会计知识往往是一项挑战。

由于他们缺乏会计基础,且对会计理论和实务不够了解,导致学习困难。

如何更好地教授非会计专业学生基础会计知识,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背景,本文将对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期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分析当前基础会计课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探讨改革的必要性、路径和建议,来深入探讨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知识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当前基础会计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通过对基础会计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课程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研究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和方向,为非会计专业学生提供更为有效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本科院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实践与思考

本科院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实践与思考

本科院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实践与思考作者:刘伟玲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5年第6期刘伟玲摘要:会计作为一门商业语言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文章总结了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不同研究阶段,分析了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现状,针对现状提出提升教学效果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本科“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这一论断充分说明了会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而在高校教育中,《会计学》课程已经作为经济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被广泛开设,进入21 世纪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改革问题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研究阶段国内对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相关研究大约开始于2003 年,2009 年达到了研究的高潮,2010 年以后研究热度有所下降。

大致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3—2006 年,会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开始关注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问题,认为有必要对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进行差异化教学。

第二阶段:2007—2009 年,对于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问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强;随着时间的推移,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参与此项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学校不断增加,2009年发表的有关“本科”、“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研究论文数量最多,达到35 篇。

第三阶段:2010 年至今,研究热度较第二阶段有所下降,论文发表较2009 年有所下降,但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大学本科教学的研究持续发展。

二、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缺乏专门的教材会计学的教材林林总总,既有各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也有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等众多出版社出版的;既有中文教材也有英文原版教材;既有叫会计学、会计学原理、会计学基础也有叫基础会计学的。

不管是哪个出版社出版的也不管具体的书名,纵观这些教材很少有专门为非会计专业编写的,即使近两年来有个别教材在书名后面用括号或者在内容介绍中说明该教材适用于非会计专业,但从编写体系、目录和内容来看与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材差异无几,仍然是围绕着“会计要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这一会计循环来编写,没有突出适用于非会计专业特点的内容。

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教材体系重构与实践创新研究

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教材体系重构与实践创新研究

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教材体系重构与实践创新研究作者:袁红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26期摘要:为了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和顺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该体系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趋同。

这将意味着从会计理论界到实务界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从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教学的实际出发,从教材体系的设计、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研究、教学实践环节的探讨以及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平台系统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解决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会计学教材体系;重构;教学实践;创新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027-02为了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学校的部署,经济管理学院经过反复论证,将非会计学专业通修课《基础会计学》课程在2006年调整为《会计学》这将意味着要将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知识体系进行融合。

再加之,为了顺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该体系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趋同。

这将意味着从会计理论界到实务界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对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而言,无论是教材体系的设计、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研究、教学实践环节的探讨以及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平台系统。

都面临着挑战。

尤其是教材的更新迫在眉睫。

在此背景下,我们开展了“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教材体系重构与实践创新的研究工作。

经过4年的研究。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该成果填补了结合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教材的空白。

解决了教学之急需。

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材体系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新颖、科学、实用教材是传授知识的载体,是培养人才的主要手段和工具。

一套好的教材,不仅能够准确、系统、循序渐进地传授知识,规范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而且能够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拓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励学生的进取心和求知欲。

本科院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实践与思考

本科院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实践与思考
环来编写 , 没有 突出适用 于非会计专 业特点的 内容。 2 . 教学 内容过 于专业 会计学课程 由于其专业性强 的特点 ,非会计专业 的
2 0 1 3 年.
第二年 开始参加 继续教 育 , 并修 满最低 学分 , 这 一规定 保障 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起始时 间的一致性 。 4 . 强化会计人 员继续 教育 “ 信 息化 ” 管理 近年来我 国会计人员数量增长 较快 , 目前从业人 员 已经超过 1 4 0 0万 , 其 中低层次从业 人员 占了绝大部 分 ,
“ 经济越发展 , 会计越重要 。” 这 一论断充分说 明 了 会计在经济发展过程 中的重要 作用 。而在高校教育 中 ,
年发表 的有关 “ 本科 ” 、 “ 非会计 专业 ” 、 “ 会计教 学 ” 的研
《 会计学》课程 已经作为经济类专 业 的学科基础课 被广 泛开设 , 进入 2 1 世纪非 会计专业 《 会计 学》 的教 学改革
员” 从何 时开始 参加继续 教育并 未 明确 , 在实 际工作 中 各地方 的做法也不一 。 新 的《 会计人员 继续教 育规定 》 明 确 了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 的人员 , 应 自取得资格证 书的
教育作 为会计 管理的重要 方面 , 应以会计信息化 管理系
统为基础 , 实现规 范 、 统一 的准人程 序 , 便民、 高效 的 日 常管理 。各级 财政部 门应利用互联 网 , 健全会计人 员继 续教育 信息系统 , 实现继续 教育管理网络化。 5 . 加强会计继续教育机构的监管 会 计继续 教育 的质量很 大程度上取 决于继 续教 育 培训机 构的质 量 ,针对会 计继续教育市场 鱼 目混珠 , 培
[ 2 ] 关 于《 会计 人员继续教 育规定 ( 征 求意见稿 ) 》 的修订 说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探索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探索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探索梁秋红摘要: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应区别于会计专业,应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应针对长期以来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非会计专业的知识需求特点,明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一、定位教学对象,明确教学目标非会计专业是相对会计专业而言的,其涵盖的范围很广(王富伟、费华青,2011),但从会计与这些专业关联的紧密度以及会计的重要性来看,目前高校中主要是一些经济管理类专业(如:工商管理、金融、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开设有基础会计课程。

作为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一方面要学习掌握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形成本专业全方位的知识框架;另一方面要明确会计与本专业之间的联系,明确未来工作对会计知识的需求以及会计在未来工作中的重要性。

从非会计专业的知识需求特点来看(王富伟、费华青,2011),开展会计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会计信息生成的基本过程,了解会计所产生的信息所代表的经济涵义,认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成为会计信息的主动使用者。

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应立足于学生学习会计知识是为其将来的工作服务的,而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专业的会计人才,更不是让其以后从事会计工作。

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会计信息的生成机制,对会计工作及其职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要使学生看得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这些载体中会计信息的内涵,并能根据会计信息进行相关的财务分析、预测和决策,提高管理和科学决策的能力。

因此,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目标应明确为: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认识会计工作及其职能,理解会计核算的原理和方法,熟悉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程序,并能读懂会计报表,作出适当的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会
CAI KUAI JIAO YU
教育
□李林红
( 河南中医学院人文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3 )
摘要 : 《会 计学 基础 》是 经 管 类 非 会 计 专 业 的一 门 必 修 课 ,一 本 好 的 教 材 应 该 是
自 成体 系 , 教 材 内 容 应 该 符 合 专 业 学 习 的 要 求 。 然而 本 文 通 过 对我国 市 场 上 公 开 发行的会 计学 基础教 材 采用随 机 抽 取 的 方 式进 行 调 查 , 发现 专 门 针 对 经 管 类 非 会 计 专 业 的 教 材 很 少 , 且 内 容 设 计 上不 符 合 专 业 培养 的 目标 。 本 文 对 教 材 内 容 进 行 重 新设 计 , 希望 能满 足非 会 计 专 业 会 计学 基础课程 学 习 的 要 求 。
g Z> B st uv !"#$%&’ !"( )*+$% ,-’.!/012!34 56789:;<=>!=?@A BCDEFGHICD!JKLMNO PQ ,-ERSETUN BVWXY DZ[ BE E.wEstuvx ’1/0N=>!=?OEQ yz{F|C DPQstuv}B~{ EH’1VW VB XY DZ[ BE E.w{Z>B x’1/0N=>!=?Q yz{F|C DPQZ>B~{ EH’1VW VB XY DZ[ BE E.wNg x’ 1/0N=>!=?OEQ yz{F|CD PQg ~{ EH’1VWVB XY DZ[ 3 \]^_, -’.N$% ‘ abcdefg hiE , -NjkW=>l3m noNpq r=> DZ[
1% , 并且有一部分教材还同
时注明适合高职高专学生 使用 。 同时也只有 0.4% 教材 明确标明为财会专业学生 使用 。 还有极少教材没注明 适合 对 象 , 这 就 给教 师 因 材 施教带来困难 。 进 一 步 调 查 发 现 ,非 会 计专业的会计学基础教材
图 1 会计学基础教材专业分类柱状图
关键词 : 非 会 计 专 业 教 材 调 查 内 容 结 构
1 所示 。
从图 1 可以发现 , 国内大部分教 材 不作 会 计专 业 与非 会 计 专 业 区 别 , 都定位为一书多用 , 普遍适用 , 希望满 足多层次的教学需要 。 这类通用教材 占会计学基础教材的 98% 。 近年来出 现了市场细分 , 有些高校专门针对非 会计专业的学习而编写出版区别于会 计专业的教材 , 因为非会计专业学习 的重点不在于会计循环 、 会计核算 、 账 务处理程序等各个环节 , 而是对会计 财务报表的解读和对经济业务的透 视 。 这些教材中有的引入大量的真实 案例 , 通过案例分析来进行业务处理 的讲解和报表分析 , 基本上可以满足 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 。 但是该 种教材的数量较少, 只占
· · Commercial Accounting 2013 07 13 期 119
财会
CAI KUAI JIAO YU
教育
造假等会计丑闻近年来层出不穷 ,职业 本理论部分注意加入会计的全面收益
道德的学习专门作为一节来讲解 。 在基会计循环时 ,注重内容的逻辑性和系统
的连续性不高 。 教材的连续性体现教 材的质量 , 教材质量越高 , 体现的连续 性越强 , 注明为非会计专业教材我们 统计最早的版本是 2009 年出版的 。 有 限的 、 连续性低的教材版本和庞大的 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需要的矛盾突 出 , 教师也面临着教材选择的困难 。 ( 二 ) 教材内容没有体现新会计准 一 、 会计学基础教材的现状分析 目前市面上针对初学者接触会 计 、 认识会计的入门教材主要内容大 致相同 , 虽然名称称谓各异 , 但在本质 上都是从核算的角度来介绍会计学的 基本理论 、 原理和方法 。 因此在这里 , 我们将这一阶段的会计学教材统称为 会计学基础 。 ( 一 ) 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基础教 材数量稀缺 会计学基础是广大经管类专业 ,如 市场营销 、 经济学 、 工商管理等经济管 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 ,经管类非 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学教材与会计学 专业的教材在内容深度 、结构设计上都 应该有所区别 ,我们从网上查阅了公开 出版的作为会计学基础入门内容的教 材 , 有 《会计学原理 》、《会计学基础 》、 《 基 础 会 计 学 》、《 会 计 学 》、《 初 级 会 计 学 》 等教材 , 其中名为 《 会计学原理 》 有 本科使用的教材 ,从专业分类和教材的 连续性上进行抽样调查 。 具体情况如图 则的理念 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中应用已 经六年了 , 虽然各高校经管类非会计 专业的会计基础教材也纷纷依据现行 准则进行了及时的更新和调整 , 但笔 者发现有关教材内容并没有体现新会 计准则的新理念 。 会计理念是分析会计问题的一种 基本的较为稳定的思维方式 ,是学生学 习和思考会计知识的逻辑出发点 ,2006 年会计准则中会计理念发生两大变化 : 一是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大量应用 ; 二是更加重视企业的资产质量 ,强调资 产负债表观 ,真实公允地反映资产负债 表日的财务状况以及揭示可能存在的 风险和权利义务 ,更关注资源的有效配 置及企业今后的增长潜能而不是仅仅 对历史的总结 。为了适应新会计准则的
118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 会计类核心期刊
财会
CAI KUAI JIAO YU
教育
变化 ,理应把新的会计理念融入到教材 中去 。但是部分按现行准则新编写的教 材并没有体现这种理念 ,只是对会计科 目按照现行准则进行了简单的修改 ,对 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更改 。这将很难让 学生掌握最新的会计变化 ,理解会计之 精髓所在 。 ( 三 ) 教材目标定位欠准确 目前 ,《 会计学基础 》 课程在各高 等院校的经济学 、 工商管理 、 市场营 销 、 人力资源管理等非会计专业都有 开设 , 但由于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业 务的培养要求不同 , 从而对会计学基 础内容的学习和教育提出了不同的要 求 。 教育部 2012 年 10 月颁布实施的 《 普 通 高等 学 校本 科 专 业 目 录 及 专 业 介绍 》, 对经管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做了 规定并对专业进行了介绍 , 本文以经 济学专业 、 市场营销专业 、 人力资源管 理专业 、 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业务 培养要求为例进行对比分析 。 从表 1 可以看出 , 各专业的培养 目标和业务要求是不同的 , 对于非会 计专业而言 , 通过对基础会计学的学 习 , 使其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 、 基本 原理 , 了解什么是会计 , 什么是会计信 息 , 学会从已知的会计信息进行财务 分析 , 并进行经济预测 ; 并不要求他们 掌握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的具体填报 方法 , 总之 , 学习会计学的目的是通过 从 “ 懂会 计 ” 到会 “ 用 会 计 ”, 达 到 为 其 专业服务 , 而不是具体的 “ 如何做会 计 ”。 而会计专业则要求学生能够运用 会计凭证 、 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等专 用工具把各种经济信息转化为会计信 息 , 学 会 记账 、 算 账和 报 账 , 即 把 学 生 培养成会计信息的 “ 生产者 ”。 ( 四 ) 教材内容设置不合理 由于目标定位不准确 , 内容设计 上也不尽如人意 , 难以适应非会计专 业的教学与学习使用 。 如不少经管类 非会计专业的教材为了追求内容的完 整性 , 在教材内容设置上 , 按照会计专 业的培养要求进行设置 , 在业务核算 上 , 往往对所有的会计要素项目按照 会 计的 六 大要 素 都一 一 予 以 介 绍 , 再
想 。 介绍借贷记账法 、会计科目 、账户 、 的连贯性 。 并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 ,使
学生知道会计是与我们的经济生活密 感性认识 。
切相关的 ,让学生对会计有一个初步的
第二部分是核心内容 , 包括会计 基本业务核算和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
析 。 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 , 在兼顾 基本理论的同时 , 重在透过会计数字 理的目的 。 所以这部分是非会计专业
计专业教材内容设计上要么是基础会 计 、 财务会计的 “ 二合一 ” 方式 , 要么是 在此基础上加入管理会计的 “ 三合一 ” 形式 ,或再在 “三合一 ”的基础上加上成 本会计的 “四合一 ”形式 。 再或者内容过 于简单不符合本科教学层次的需要 。这 些方式都具有本文上面讲到内容设置 不合理的弊端 。非会计专业教材在确定 《会计学基础 》 内容体系时应与会计专 业区分开来 ,体现出其不同专业特色与 自身的系统性 , 同时又不能过于简单 , 流于专科教材层次 ,适合于非会计专业 学生的学习与理解 。在内容设计上要与 专业的培养目标相一致 ,突出教学的重 点 ,并结合各专业的特色 。 在此 ,笔者结合多年的经管类非会 计专业会计学基础的教学思考 ,对会计 学基础教材内容重新设计如下页图 2。 根据图 2 , 非会计 专业 的 会计 学 基础分为以下三大部分 : 第一部分是会计基础内容 ,包括会 计学导论和会计基本理论 。 在导论部 分 ,会计环境的介绍有助于学生加深对 会计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 如介绍会计准 则的发布机构 、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监 管机构 ,如美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以及 制定审计准则的机构及其资助机构等 。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恰如其分的介绍历 史知识 , 如介绍 1494 年意大利数学卢 卡·帕乔利对复式借贷记账法的贡献 , 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会计的历史悠久和 魅力所在 。 由于国内外操纵利润 、舞弊
3,-N u v =>
3 ,-NZ > B =>
3,-Ng =>
如用较多的课时介绍一些非常规性的 业务 , 如各种类型的投资业务 、 投资性 房地产 、 债券折溢价摊销等 , 而对学生 真正要掌握的有用的知识点却没有时 间讲授 。 由于学时的限制不得不压缩 教学内容 , 处处 “ 蜻蜓点水 ”, 给教学带 来难度 , 导致学生学习吃力 , 感觉乏 味 , 迷失了方向 , 甚至失去信心 。 有些 教材刻意追求不同于会计专业的教 材 , 难易程度流于专科教材层次 , 往往 是对会计专业教材的去难存易 , 编排 —— 会计 的内容和流程大致是 : 总论 — 科目 、 账户和复式记账 — —— 工业企业 生产经营过程核算 — —— 会计凭证 — —— 会计账簿 — —— 账务处理程序 — —— 财产 清查 — —— 会计报告 。 内容涉及不能满 足本科专业学习的需要 。 而对与学生本专业学习密切相关 的知识 , 要么介绍的非常简单 , 要么根 本不作介绍 , 如与医药营销专业知识 体系密切相关的是销售环节的业务报 销和销售额预测 、 税务处理以及利润 报表的阅读和分析 。 但很多教材都是 一带而过 , 或只是从最简单的程序上 介绍 , 这些内容不但与医药营销专业 将来的工作内容密切相关 , 而且也是 与公司上下游企业之间紧密联系的业 务 , 是企业经营活动不可少的一部分 ; 再如与人力资源专业紧密相连的职工 薪酬问题等 。 二 、 教材内容结构再造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 , 传统的非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