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类学期末复习专用一张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中心主义:博厄斯认为,对民族和国家来说,民族情感是一种纽带。这种纽带通过扩展个人活动领域,使权力有可能加强,并通过设立明确的理想来扩大合作的群众数量。这种情感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面。但是,这种情感无论在各处都表现出对外有一种攻击性的偏执,极其强调和注重自身的价值和利益。由此,民族中心主义产生。也就是说,对它族的歧视没有任何理性原因,只是一种情感,赞扬本族的优越,以激起成员的团结民族中心主义是一种应该摒弃的思想观念。博厄斯认为文化没有优劣之分,每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各种族或民族的体质构造特征基本相同。各民族文化发展的水平不是由于生物原因,而是由于社会原因和历史条件。批判了遗传决定论,强调环境与教育的作用,特别强调要重视儿童的文化背景。文化传递的执行模式:是由教育人类学家吉尔林提出的,吉尔林坚信,通过文化的传递,文化得以自我复制。由于学校存在着“隐性课程”,由于学校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本身受到社会阶层、种族等因素的影响,由于附属于社会某个群体的学校的教师和其他成年人享有相对于青年人的权力,由于学校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充分的理由可以说明学校参与了社会文化复制的过程。首先由于学校受到社会阶层、种族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学校存在着“隐性课程”;其次,附属于社会某个阶层种族群体的教师与其他成年人相对于青年学生享有相对的权力;另外,在校园里或课堂上,教师之间或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完全的默契。教育民族志的特点:(1)联系情景的观察(2)研究假设来自实地观察(3)持续且重复的观察(4)通过有效的交流、资料的收集推断出局内人的观点(5)通过社会参与对社会行为和交流保持敏感,建构社会文化知识(6)研究工具、符号、进度表、问卷、访谈大纲都应该在实地调查中产生,并要建立在观察与民族志研究的基础上(7)采用跨文化的观点与比较的方法(8)社会文化知识影响行为,民族志要能说明其隐晦的知识(9)被采访人持主位的观点,研究者应避免影响其行为与互动(10)充分利用有助于资料收集的技术,如照相、录影等,以记录生动的材料(11)研究者的社会与个人存在会影响与当地人的互动,需要加以说明.(影响教育民族志的因素:语言、参与程度与角色转换——局内局外、性别与年龄)参与观察步骤:1 选择现场2 确定现场的特征显性——隐性开放——封闭3 进入现场的策略公开式进入隐蔽式进入4 选择性及理解性观察5 建立与维持实地关系6 观察和收集资料7 记录以及整理:“看到的”“想到的”8 资料的分析参与观察具备的条件所研究的现象在日常生活情境或场景中可以观察得到研究者能够进入合适的现场所研究的问题适用于个案研究资料可以通过观察来搜集

民族志的优点:不用特定的理论来套资料,观念和理论都在调查过程中成形,有利于看到预料之外的事情。研究者不仅和被研究者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而且参与当地重要的活动,通过观察来收集认知与感情方面的资料,而不是只有数字。民族志研究的缺点:回馈不容易,很多事同时发生,很难抉择何者是重要的。若非本土人类学者,很难进行长期的研究。此外从事教育民族志工作无法完全采取传统的民族志方式,因为教育单位是处在一个复杂的大社会中,制度化的学校的运作受到政治、经济、族群、宗教、文化各方面的影响,其中的互动十分复杂。在研究项目于方向的选择上是有别于传统民族志,研究者需要有“化熟悉为陌生”的能力。

文化涵化是指两个获两个以上不同文化体系间由于持续接触和影响而造成的一方或双方发生的大规模的文化变迁,是一种文化从其他文化中获得对新的生活条件的适应过程,实在过程中的文化交流、传递和整合。涵化一般有几种常见模式:同化,整合,混合,分化,边缘化。达到涵化的目的的方式:增添,不引起本土文化的任何改变;代换,由传入的文化特质取代其功能;混合,一种新旧文化特质并存的文化体系;创新,本土文化会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一些新的文化特质;抗拒,排斥或抵抗文化涵化。文化濡化是人类个体适应其文化并学会完成适合其身份与角色的行为的过程,教育是文化濡化的必要途径。文化濡化的结果:建构某社会文化中其成员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人格(文化决定人格:文化是塑造人格的主要因素;人格是在文化濡化过程中形成的;家庭在人格形成中起重要作用,首先是模仿所观察到的各种行为,其次模仿他人的情绪,最后构成自我理想,把他人认同的标准作为自己的标准,成为自己的行动准则,指导自己的行为。

语言的本质:1.语言的符号性: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符号由能指(形式)和所指(内容)构成,形式是感知对象,内容是形式表达的意义。语言是一种听觉的符号系统,语言符号的形式是语音,内容是语义,缺少任何一种就不能成为语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符号所代表的事物之间没有本质的联系;3.语言符号的线性,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符号的形式只能是一个接一个的依次出现。2.语言的功能:交际和传递知识;思维和记忆,没有词和句子,人类的思维就不可能进行,不论人的头脑中产生什么样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什么时候产生,他们只有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另外思维活动的成果,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才是思想交流成为可能。【费孝通:语言只能在一个社群所有的共同经验层上发生,群体愈大,包括人的经验也就越复杂,语言的共同基础也越有限,语言也就越趋于简单化(行话)要考虑文字和语言的使用基础,否则无法改变愚文字在传达人与人情意过程中受到了时间(个人的今昔之隔、社会的世代之隔)、空间(不同的地域、情景——言语社区)的阻隔】

萨皮尔-沃尔夫假说(语言决定文化):萨皮尔:强调语言对思维的影响力量,认为用不同语言讲话的人对宇宙的看法是不同的,“人不是孤立地生活在客观世界中……多半要受到语言的支配……真实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人们的语言习惯上的”。人们的生活不但在语言的影响之下,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语言还决定人们的行为。沃夫:1.语言是一个用来组织经验的概念体系,这种概念体系不仅迫使人们接受一定的世界观,而且决定人们的思维模式,从而决定人们的行为准则。2.认为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强制的语法范畴,当某人说了某种语言,他或她一定根据他或她所说的语言的结构对这个世界的构成做了观察。任何人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思维时,都在无意识地运用背景知识。一种语言的背景知识系统就是该语言的语法,它是思想的塑造者,是个人心理活动和综合思想材料的纲领和指南。3.语言影响人类关于现实世界概念系统的形成。语言是人们将这个世界概念化的唯一途径,所以先有语言才有思想。因此,文字符号和语言的文化帮助我们组织这个世界。世界上的语言不同,使用不同语言的人群对世界的经验理解也不相同。本尼迪克特:1.认为每个社会都会产生一种理想的成年人的性格,而婴儿出生时则有更多人格类型,原因是从婴儿到成年人其间,每个社会都会努力以濡化造成理想成年人性格.并提出美国文化中教育的三个功能:传递文化、转变或过渡与改造功能。并指出:教育具有建立或打破社会秩序的力量,赋予青少年自治和自我认识力,为向成年转化做准备。2.心理人类学:她认为文化就是“大写的个性”,注重从整体上研究某一种文化的特性。她指出:“一个文化犹如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模式,多少必具有一致性。每个文化内部均具有代表其特色的目的,而此种目的并不一定为别种社会所共有”,“不同社会具有不同的模式,可以说是由于人类的潜在意愿所造成的,而任何社会均具有潜在的意愿”。但是,她反对将每一种文化看成是整齐划一、单调纯粹的模式,她反复强调,应该把握认为各种文化所具有的不同价值体系的多样性。在每一种文化内部都具有多样性,但每一种文化也都具有主旋律。使文化具有一定模式或具有区别于其他文化特点的正是该文化的主旋律。一般来讲,主旋律就是“民族精神”。

米德:1.她认为,生活在一个相对和谐的文化里,萨摩亚的青春期的少女在个人选择和社会期待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着紧张和冲突。在过渡到成年的过程中,她们往外得到了来自所在群体的许多关注。所以,她们在过渡到成年的过程中,显得轻松而自然,完全没有如美国青春期女子所承受的紧张和压力,因此不至于产生对于家庭和社会的逆反情绪和行为。对当代教育意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全部教育努力倾注于训练孩子的选择能力上,教育不应当成为某一生活方式的特殊辩护士,不应当成为只形成一种特别思维方式而拒绝所有外界影响的那种绝望的努力,相反他应当为所有这一切影响做好准备。教师应该教会孩子们怎么思考而不是思考什么。2.三个部落中两性人格形成的原因是文化,三个原始部落男女的不同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不是由男女两性具有的不同生理结构决定的,而是与他们各自部落的传统文化相关。米德认为人的性格与气质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由性别决定的,而是文化影响的结果,是文化的产物。。认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如同处在同一文化内的个体间差异一样,可以完全归因于作用不同的社会条件。米德主张,社会应允许同一性别的个体可以具有截然相反的气质,每一个个人不必为事后具有男子气或女人气而顾虑重重,特别是女性,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要受传统性别角色标准的羁绊。3.代沟理论基本人格结构是指一个社会的成员因共同的早期养育和训练而具有的共同人格结构。角色人格结构:在林顿看来,虽然每一民族都有基本人格特性,但是一个民族或社会中,不同地位身份的人各有其应扮演的角色,由于角色的不同,人格构成也有差异。父子轴的特点是:第一,延续性第二,包容性第三,权威性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