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有机硅肥在水稻上应用效果

生物有机硅肥在水稻上应用效果
生物有机硅肥在水稻上应用效果

水稻配方肥的应用 黄树庆

水稻配方肥的应用黄树庆 发表时间:2018-05-16T16:26:08.5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期作者:黄树庆[导读] 摘要:本文针对水稻传统施肥技术的不足,结合罗定市水稻配方肥的施用方法与应用效果,对水稻配方肥的施用技术与成效进行了分析。 罗定市土壤肥料站 527300 摘要:本文针对水稻传统施肥技术的不足,结合罗定市水稻配方肥的施用方法与应用效果,对水稻配方肥的施用技术与成效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水稻;配方肥;应用罗定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分别与云浮市、阳春市、信宜市、广西岑溪市和郁南县交界,为广东省主要粮食产区,现有耕地68.70万亩,其中水旱田41.64万亩。2016年粮食播种面积64.1万亩,粮食总产量29.75万吨,其中水稻播种面积49.76万亩,稻谷产量22.9万吨。随着城镇建设和工业用地需求的增长,兼之种粮效益不高,耕种面积和稻作面积持续减小,尽管减小的幅度不大,但多年来累积减小的耕地 数量仍然是可观的。目前,提高粮食效益的主要做法是提高单产和科学用肥,但长期以来粮食种植中存在施肥过量、用肥不合理、增产效果不明显、农作物抗性差、因滥施肥污染环境等问题[1]。测土配方施肥在解决肥料利用率低、施肥成本高、粮食品质差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2]。因此,本文结合罗定市水稻配方肥的应用对科学施肥技术进行了分析。 1水稻传统施肥技术的不足分析 1.1 配比失调,肥效较差 肥料是农作物的“粮食”,俗话说的好“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种过地的人都知道肥料对于粮食增产的重要性,然而我国大多数稻区都存在施肥不合理的问题[3],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偏施氮磷肥,而钾肥不足。一般农户氮肥(N)施用量可以达到10~12kg/亩,甚至高达15kg/亩;磷肥(P2O5)施用量达到3~6kg/亩,高者超过7kg/亩;钾肥(K2O)施用量一般不足5kg/亩,甚至0kg/亩。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农户缺乏科学施肥的认识,由于氮肥增产效果显著,所以喜施氮肥,磷肥过量的原因是价格低廉,而钾肥价格偏贵,故少施或不施。偏施氮磷肥、欠缺钾肥,就会造成草多谷少、结实率低、产量下降等问题,同时肥料利用率低。 1.2 基肥过重,追肥不足 合理施肥方法是基肥占总施肥量的比例为:氮肥占30%~70%,磷肥占100%,钾肥占50%,其余比例应作追肥。但是农户在水稻种植中,往往基肥比例过高,例如氮肥占比超过80%,钾肥占比超过70%。由于大部分氮肥和钾肥在分蘖前就施完,造成前期肥料过剩,分蘖过多,消耗大量养分,以致到成熟期后出现早衰,而且氮、磷流失多,同样导致肥料利用率低。 1.3 选肥失当,针对性弱 稻农大多习惯使用尿素+通用型复合肥,而较少采用水稻专用配方肥。主要原因是农资经销商主推利润空间大、农户用惯的通用型复合肥,而配方肥应用范围相对窄小;另外也是基层土肥站专业力量薄弱,对农户的技术指导不足;还有假冒伪劣肥料出现,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损害了配方肥的声誉。 1.4 肥料浅施,利用率低 现在不少农户习惯浅施肥,即将肥料撒施在土壤表面,或略为翻整一下,水稻生长前期根系浅,对作物吸收影响还不算太大,中后期根系渗入土壤,浅施肥效较差,而且氮、钾肥易于流失,导致肥料利用率低,并污染环境。众多研究都表明,肥料深施有利于稳定肥效,提高肥料利用率,所以浅施肥是不合理的做法。 2 水稻配方肥施用方法与应用效果 2.1 土壤测试与水田分级 罗定市土肥站对全市所有耕地取样测试了土壤养分含量,并以土壤有机质含量为标准对水田进行了分级,其中一级肥力水田占比为7.07%,二级肥力水田占比为13.24%,三级肥力水田占比为54.08%,四级肥力水田占比为23.85%,五级肥力水田占比为1.87%,六级肥力水田占比为0.17%。可见,罗定市以二至四级肥力水田为主,三者合计占比达91.17%。 2.2 配方肥料试验设计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2011年修订版)推荐的试验设计方法,选用了“3414”实施方案。该方案选定氮、磷、钾3个因素,并设定不施肥、最佳施肥量分别为0水平和2水平,再分别插入最佳施肥量的0.5倍与1.5倍作为1水平(欠施肥量)和3水平(过施肥量)。根据回归最优设计原理,从全部64个处理中挑选出14个代表性的处理,所以称为“3414”试验方案。经与广州中加彩虹厂、广东欧米挪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茂名市新茂丰复合肥厂合作,并在大田上进行试验,最终确定了适合罗定市水田肥力特点的6个配方肥配方,如表1所示: 2.3 水稻配方肥推广方法

生物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一、生物技术概念介绍 生物技术又称为生物工程,或称为生物工程技术,是指利用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的设计方法和手段来生产人类需要的各种物质,或直接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卫生等领域改造生物,赋予生物以新的功能和培育出生物新品种等的工艺性综合技术体系。生物技术包括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两部分,现代生物技术是在传统生物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与传统生物技术又有着质的差别。 二、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是以20世纪70年代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1953年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阐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模式,从而开辟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纪元。1961年破译了遗传密码,揭开了DNA编码的遗传信息是如何传递蛋白质这秘密。1972年实现了DNA体外重组技术,标志着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的开始,它向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使人们可以按照意愿在试管内切割DNA,分离基因并进行重组后导入其它生物或细胞,以改造农作物或畜牧品种;也可以导入细菌,由细菌产生大量有用的蛋白质或作为药物;也可以直接导入人体进行基因治疗。显然,这是一项技术上的革命。以基因工程为核心,带动了现代发酵工程、现代酶工程、现代细胞工程以及现代蛋白质工程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战略价值的现代生物技术。 农业生物技术是指运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以及分子育种等生物技术‘改良动植物及微生物品种生产性状、培育动植物及微生物新品种、生产生物农药、兽药与疫苗的新技术。应用生物技术可以培育出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的农作物以及畜禽、鱼类等新品种;可以进行再生能源的利用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可以扩大食饲料、药品等来源,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可以进行无废物的良性循环,减少环境污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等。 三、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1.植物生物技术 植物生物技术是一门研究植物遗传规律、探索植物生长发育机理,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遗传性状、培育新品种、创造新种质的学科。 (1)植物育种和繁殖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把一个品种、品系的理想遗传性状转入另一品种、品系,以提高植物的价值、产量和质量。在番茄中导入编码EFE酶的反义基因,使得EFE酶活性降至正常的5%以下,成功限制了乙烯的生成,果实生理成熟后长期保持坚硬,仓贮一个月以上不会软化、不会腐烂,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番茄的耐贮藏性能和经济效益。将大

水稻配方施肥技术

水稻配方施肥技术 一、水稻为什么要配方施肥 配方施肥,也叫平衡施肥,搞好配方施肥,就要了解水稻需肥特点。 现已知道,水稻生长需要16种营养,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叫大量元素,即碳、氢、氧、氮、磷、钾;第二类叫中量元素,是钙、镁、硫;第三类用量少,叫微量元素,包括铁、硼、锰、铜、锌、钼、氯七种。这三类营养,不管需要量大小,它们在作物生长发育中的功能和作用同等重要,缺一不可,这16种营养元素,碳、氢、氧由空气和水提供,其它由土壤和肥料提供。根据“最少养分律”原理,无论作物虽需要多少种养分,但决定作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有效含量相对最小的养分,这种最小的养分限制了作物产量,若得不到补充,其它养分再多,产量也不会提高。配方施肥主要理论依据有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率、同等重要率、不可替代率、肥料报酬递减率等。水稻配方施肥,就是根据水稻需要和土壤供肥能力,提供给水稻最需要的营养元素。也就是说,水稻需要什么补什么,土壤缺什么补什么,这就是水稻配方施肥的核心。但长期以来传统习惯偏施氮肥,氮肥过量,水稻吸收过多的氮素,抗病、抗倒能力降低,品质低劣。同时多余的氮素以氨气或硝态氮形式挥发或随水渗到土壤深层,污染环境,且利用率降低,浪费严重,种田投资效益不佳。磷钾肥和微肥用量不足,导致土壤营养失去平衡水稻出现缺素症,同样影响产量和品质。盲目过量使用磷肥,过剩的磷酸根和锌、铁、铜、钙离子结合成难溶的磷酸盐,造成微肥缺乏症,影响产量。因此,根据水稻吸收肥料比例,科学配方施肥,保证水稻营养供给又不浪费,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提高种田效益是十分必要的。

二、水稻营养障碍 病状:一、缺氮发黄症,水稻缺氮植株矮小,分蘖少,叶片小,呈黄绿色,成熟提早。一般先从老叶尖端开始向下均匀黄化,逐渐由基叶延及至上部叶片,最后全株叶色褪淡,变为黄绿色,下部老叶枯黄。发根慢,细根和根毛发育差,黄根较多。耕层浅瘦、基肥不足的稻田常发生。二、缺磷发红症,秧苗移栽后发红不返青,很少分蘖,或返青后出现僵苗现象;叶片细瘦且直立不披,有时叶片沿中脉稍呈卷曲折合状;叶色暗绿无光泽,严重时叶尖带紫色,远看稻苗暗绿中带灰紫色;稻株间不散开,稻丛成簇状,矮小细弱;根系短而细,新根很少;若有硫化氢中毒的并发症,则根系灰白,黑根多,白根少。三、缺钾赤枯症,水稻缺钾,移栽后2—3周开始显症。缺钾植株矮小,呈暗绿色,虽能发根返青,但叶片发黄呈褐色斑点,老叶尖端和叶缘发生红褐色小斑点,最后叶片自尖端向下逐渐变赤褐色枯死。以后每长出一片新叶,新增加一片老叶的病变,严重时全株只留下少数新叶保持绿色,远看似火烧状。病株的主根和分枝根均短而细弱,整个根系呈黄褐色至暗褐色,新根很少。四、缺锌丛生症,缺锌的稻苗,先在下叶中脉区出现褪绿黄化状,并产生红褐色斑点和不规则斑块,后逐渐扩大呈红褐色条状,自叶尖向下变红褐色干枯,一般自下叶向上叶依次出现。病株出叶速度缓慢,新叶短而窄,叶色褪淡,尤其是基部中脉附近褪成黄白色。重病株叶枕距离缩短或错位,明显矮化丛生,很少分蘖,田间生长参差不齐。根系老朽,呈褐色,迟熟,造成严重减产。五、缺硫,症状与缺氮相似。六、缺钙,叶尖变白,严重的生长点死亡,叶片仍保持绿色,根系伸长延迟,根尖变褐色。七、缺镁下部叶片脉间褪色。八、缺铁整个叶片失绿或发白。九、缺锰嫩叶脉间失绿,老叶保持近黄绿色,褪

水稻参考资料的生物学特性

水稻的生物学特性 2.1水稻品种生育期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水稻品种生育期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1 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它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在生产上又分为秧田期和大(本)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 2.1.2 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上是生殖生长期。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结实期从抽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一般25?/FONT>50天之间。 2.1.3 水稻生育类型(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关系)早、中、晚稻品种各异,早稻品种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称重叠生育型;中稻品种,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进行,称衔接生育型;晚稻品种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称分离生育型。 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受自身遗传特性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2.1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栽培,由于年际间都处于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其生育期相对稳定,早熟品种总是表现早熟,迟熟品种总是表现迟熟。这种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支配。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划分为早稻,全生育期100?/FONT>125天,中稻130?/FONT>150天,连作晚恼120?/FONT>140天,一季晚稻150?/FONT>170天,还可把早、中、迟熟稻中生育期长短差异划分为早、中、迟熟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可变性随着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时,表现出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生育期延长,相反,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降低,生育期缩短;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季节里栽培表现出随播种季节推迟生育期缩短,播种季节提早其生育期延长。早稻品种作连作晚稻栽培,生育期缩短;南方引种到北方,生育期延长。 2.3 水稻品种的“三性”三性是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的遗传特性。不同地区、不同栽培季节,水稻品种生育期长短(从播种到抽穗的日教),基本上决定于品种“三性”的综合作用。因此水稻品种的三性是决定品种生育期长短及其变化的实质。水稻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的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具体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因日照长短使生育期延长或缩短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的感光性。对于感光性品种,短日照可以加速其发育转变而提早幼穗分化,这就是指短于某一日长时抽穗较早;长于某一日长时抽穗显著推迟,这又称为“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即是诱导幼穗分化的日长高限。水稻品种不同,种植地区不同,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亦不同。我国南北稻区,水稻生育期间大多处于11?/FONT>16小时之间。 2.3.2 水稻品种的感温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高温可使水稻生育期缩短,低温可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温度高低而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品种的感温性。水稻在高温条伴下品种生育期会缩短,但缩短的程度因品种特性而有所不同。晚稻品种的感温性比早稻更强,但晚稻品种其发育转变,主要受日长条件的支配,当日长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高温的效果不能显现。中稻品种介于早、晚稻之间。 2.3.3 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在受高温短日影响下,而不能被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期。它不受环境因子所左右的品种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又称为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营养

农业生物技术

农业生物技术 中国人口众多且还在不断增长,人均农业用地有限,缺少水和其他资源,植物经常遇到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到2030年,粮食产量必须增加 30∽50%才能使年产量达到6.4亿t。因此,在以后30∽40年农业生产率的连续增长是一个专门紧迫的头等大事。 有几个因素能够阻碍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科学和生物技术能够在以下几个方面起作用从而提高生产率:改良作物品种、改善采后处理以及减少洪涝和病虫害所造成的缺失。从1960年到1985年,通过植物育种学家的努力差不多培养出得到极大改良的品种。然而在最近10年间,品种改良的速度大大减慢。这是由于可利用的种质资源是有限的,且植物育种工作者在开展无缘杂交育种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种间不亲和的障碍。仅仅依靠传统育种技术,在品种改良方面看起来已不能取得足够的进展,另一方面,农业生物技术最近已得到极专门大的进展,估量今后30年在品种改良中将会取得极大的进展。 在中国消费的所有食物中70%以上来自于禾本科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大麦、燕麦、高梁、黑麦和谷子)。因此,本文将简要综

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加禾本科粮食作物产量的可能性。 1996年中国的粮食总产据估量为4.9亿t。其中水稻的产量最多,接近1.6亿t。Evenson等(1996)对世界水稻产量的增长进行了估量.他分依照现有知识,估量了水稻产量从1994年到2020年可能的增长幅度(表 4 .11.1)。 *Evenson博士所收集的数据要紧是1994年5月之前的。而在 1994∽1997年期间在农业生物技术方面有许多未估量到的新的发觉和进展,以后的20年中可能会有更多的发觉。因此,作物产量的实际增长率可能比表中所列的数据高得多。 **通过减少缺失来增加产量。 从表中能够看出,到2020年估量全世界水稻产量可增长56%。假

水稻种植中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实验研究

水稻种植中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实验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18T12:38:05.260Z 来源:《科技尚品》2018年第10期作者:陈永宏 [导读]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水稻有机肥的应用,在水稻种植中有机肥替代化肥实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科学、合理把握两者之间的比例,进而能够合理控制其他不合理化肥的使用,为化肥减量增效提供更多决策。通过实验研究表明有机氮替代化学氮最佳比例应该不会超过29%,其中处于20%的效果是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够有助于提升水稻总体产量。 连山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伴随着国家对水稻实施配方施肥技术发展越来越成熟,化肥的整体使用量逐步开始下降,化肥使用过量会造成肥效下降,影响水稻的健康生长,同时还会严重影响到水稻产量和质量,通过化肥减量增效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有机肥替代化肥就是最好的一种模式。 1.有机肥与化肥搭配使用的意义 第一点,减少化肥中的副作用,在水稻种植过程使用有机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对水稻使用化肥的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会造成土壤中溶液浓度上升,使得水稻作为吸收水分会受到严重影响,严重的还会伤及到水稻根部,通过把有机肥和化肥两者进行充分使用能够有效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长时间使用某一种生理酸性肥料会造成土壤中的酸性成分上升,进而会出现活性铁、活性铝等其他一些有害物质,最终会严重影响水稻的健康生长。通过把在化肥中使用少量有机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土壤的缓冲性能,这样能够有效预防土壤出现酸化。当磷酸钙含游离算太多时,就会严重影响水稻苗的生长,在这种情况下加入适量有机肥料之后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减少对水稻苗的危害。第二点,增加水稻作物营养,有机肥中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有机肥的效果持续时间也比较长,含有很多有机质成分,这样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助于水稻的健康生长,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让土壤吸收更多氮、磷、钾的有机成分,使用有机肥之后土壤中的酶活性也会得到增强,这样能够有助于水稻养分进一步发生转化[1]。通过把有机肥和过磷酸钙进行混合使用能够有效促进土壤中自生固氮菌的健康生长,进而增加水稻作物氮素中的营养。具有有关实验,通过把有机肥和化肥进行搭配使用要比单单使用化肥地块中的有机质量高出至少0.07%-0.12%,氨化细菌也会快速增加到272%,好气性固氮菌也会快速增加到121%,其他纤维分解菌也会在短时间内增加到585% 2.关于材料和方法分析 在对水稻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的试验分析过程中,可以设置11个处理:不使用化肥(CK0-0-0),常规下施肥无氮区(0-7-5),配方施肥无氮区(0-5-9),常规施肥氮量(21-7-5)常规施肥氮量下有机肥料氮:化肥氮=0:9;配方施肥施氮量(17-5-9),配方施肥施氮量条件下有机无机配施,有机肥料氮:化肥氮=0:8,配方施肥施氮量条件下有机无机配施,有机肥料氮;化肥氮=1:7,配方施肥施氮量条件下通过有机无机来配合施肥,有机肥料氮:化肥氮=3:5,配方施肥施氮量条件下有机无机配合使用,在这样的条件下,化肥氮的比例 =4:4,如果只是单独施有机肥处理,有机肥料氮=9:0,表 1 水稻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实验设计图。 3.实验结果与经济效益分析 3.1产量结果 无氮处理产量与其他产量整体结构要低于其他施氮处理,由此可以说明氮素对水稻的健康生长具有重要影响[2]。其他一些施氮肥处理产量与有机氮、无机氮两者之间配比会存在很大差异。伴随着有机肥水平逐渐开始得到上升,有机氮:无机氮比例大概在0:8、1:7、2:6、3:5、4:4与9:0各种不同处理的理论整体产量分别是10027.40kg/hm?、10834.40kg/hm?、10774.40kg/hm?、112.40kg/hm?、 10066kg/hm?与8646kg/hm?,在这种条件下有机氮替代水平会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对应的整体产量水平下降速度也会越来越快[3]。通过和常规施肥(21-7-5)经过处理产量之后10018.40kg/hm?进行综合比较,整体产量主要表现为增产8kg/hm?、整体产量也会减产到 841.40kg/hm?与减产到1160kg/hm?,水稻增产幅度能够达到0.07%、减少0.65%、整体减少至0.18%、减少7.1%、这样能够有效减少到7.53%与也会减小到10.48%,通过和配方施肥(17-5-9)来处理整个产量10110.4kg/hm?,在某种条件下,有很大一部分有机肥与其他替代区的中的整体产量也会减少到172kg/hm?、265kg/hm?、323.40kg/hm?、1085.4kg/hm?,在这种条件下水稻减产幅度分别为1.52%、2.35%、2.87%、9.66%、10.08%与20.84%在配方施肥的过程中有机氮替代化学氮的整体幅度会控制在29%以下,在总氮整体投入水平

复合微生物肥料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研究论文 复合微生物肥料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赵建华 陈贵有 李洪波 廖 威 (深圳市生态肥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深圳 518105) 摘 要:连续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微生物肥料在水稻上施用能延长水稻叶片的功能期,促进叶片光合作用,增加分蘖数,有效地提高亩穗数和结实率。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处理两年平均亩产量比不施肥处理、与其同养分含量的未接菌复合肥和等价值的普通复合肥分别增产36.2%、21.5%、16.5%。 关键词:复合微生物肥 水稻 生长发育 产量 中图分类号:TQ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12(2006)03-0029-02 Effect of Compound Microbial Fertilizer on Paddy Growth and Yield Zhao Jianhua, Chen Guiyou, Li Hongbo, Liao Wei (Shenzhen Ecotypic Fertilizer Engineering Technologic R&D Center, Shenzhen, 518105) Abstract: Two years consecutive experiment indicates that applying compound microbial fertilizer can prolong the functional period of paddy leaf, promote leaf photosynthesis, increase new sprouts, and effectively enhance paddy spikes and seed rate. Compared with the treatments no-fertilizer, common compound fertilizer without microbe and common compound fertilizer, applying compound microbial fertilizer increases paddy yield by 36.2%, 21.5%, 16.5%, respectively. Key words: compound microbial fertilizer; paddy; growth; yield 复合微生物肥是含有解磷、解钾等多种有益 微生物菌并配比合理的氮、磷、钾和有机质复合而 成的一种新型肥料。为进一步了解复合微生物肥料 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在水稻上施用效果,我 们于2003年7月和2004年3月,在连平县元善镇 的同一地块连续进行了两年田间小区试验,为复合 微生物肥大面积的示范推广提供了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肥料:复合微生物肥(N12、P 2O 5 3、 K 2 O3,泥炭含有机质≥45%、腐植酸≥20%,蜡状芽胞杆菌、硅酸盐细菌≥2×107个/克),水 稻专用肥(N14、P 2O 5 6、K 2 O13),未接菌复合肥 (即复合微生物肥基质)(N12、P 2O 5 3、K 2 O3、泥 炭同上)。 供试地点:土壤为潴育型水稻土,其基本理化性状为:pH值为6.5、有机质25.1 g/kg、全氮磷钾(N 1.70 g/kg、P 2 O 5  0.60 g/kg、K 2 O 18.5 g/ kg)、有效氮磷钾(N 110 mg/kg、P 2 O 5  14.0 mg/ kg、K 2 O 50 mg/kg)。 供试品种:汕优82。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4个处理,处理1:复合微生物肥,65千克/亩;处理2:与复合微生物肥等价值的水稻专用肥,50千克/亩;处理3:未接菌复合肥,65千克/亩;处理4:不施肥。每处理3次重复。各小区面积(10 m×3 m);全部处理随机排列,四周设保护行,各小区筑埂,包塑料膜相隔,实行单灌单排,各处理肥料按基肥占60%,追肥两次各占20%,共分3次施用。于2003年7月16日播种,整地、施基肥,7月31日插秧,11月底收获;2004年于3月13日播种,3月27日整地、施基肥,4月1日插秧,7月10日收获。 1.3 测定内容及方法 插秧25 d后每小区选20株,各处理分蘖盛期定点调查株高、分蘖数、地上部和根的生物量(干

水稻参考文献

[11]钱前,曾大力,何平,等.水稻籼粳交DH 群体苗期的耐冷性 QTLs 分析[J].科学通报,1999,44( 22) : 2402 ~ 2408. [12]陈大洲,钟平安,肖叶青,等.利用SSR 标记定位东乡野生稻 苗期耐冷性基因[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24( 6) : 753 ~ 757. [13]詹庆才,曾曙珍,熊伏星,等.水稻苗期耐冷性QTLs 的分子定位 [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3,29( 1) : 7 ~11. [14]Teng S,Zeng D L,Qian Q,et al. QTL analysis of rice low temperature germinability[J]. Chinese Science Bulietin,2001,46( 21) : 1800 ~ 1803. [15]Saito K,Miura K,Nagano K. Chromosomal location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for cool tolerance at the booting stage in rice variety Norin - PL8[J]. Breeding Science,1995,45: 337 ~ 340. [16]Ye C R,Kato A,Saito K,et al. QTL analysis of cold tolerance at the booting stage in Yunnan rice variety Chongtui[J]. Chinese Journal of Rice Science,2001,15( 1) : 13 ~ 16. [25]Jeong E G. Molecular genetic analysis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related to cold tolerance in rice[D]. Kangwon National University,2001. [17]乔永利,韩龙植,安永平,等.水稻芽期耐冷性QTL 的分子定 位[J].中国农业科学,2005,38( 2) : 217 ~ 221. [27]韩龙植,张媛媛,乔永利,等.水稻低温发芽势的遗传及数量 性状基因座分析[J].遗传学报,2006,33( 11) : 998 ~ 1006. [28]韩龙植,乔永利,曹桂兰,等.水稻生长早期耐冷性QTL 分析 [J].中国水稻科学,2005,19( 2) : 122 ~ 126. [29]韩龙植,乔永利,张媛媛,等.水稻孕穗期耐冷性QTLs 分析 [J].作物学报,2005,31( 5) : 653 ~ 657. [30]姜旋,李辰昱,毛婷.水稻低温发芽性QTL 的分子标记定位 [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5,23( 3) : 216 ~ 220. [31]Miura K,Lin S Y,Yano M,et al. Mapping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controlling low - temperature germinability in rice( Oryza sativa L.) [J]. Breed Sci,2001,51: 293 ~ 299. [32]Yokio. Introduction of the cDNA for Aarbidopsis glycerol - 3 -phosphate acyltansferase ( GPAT) confers unsaturation of fatty acids and chilling tolerance of photosynthesis of rice[J]. Molbreeding,1998,4( 3) : 269 ~ 275. [33]R Chandlra Babu,Zhang J X. HVA1,a LEA gene from barley confers dehydration tolerance in transgenic rice ( Oryza sativa L. ) via cell membrane protection[J]. Plant Sci,2004,166: 855 ~862. [34]张妍,王瑛,梁玉玲,等.转LEA3 基因水稻的抗性分析[J].河 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28( 5) : 33 ~ 36. [35]陈能刚,余显权,赵德刚,等.转枷基因水稻植株耐冷性研究 册[J].西南农业学报,2006,19( 2) : 255 ~ 258.__

现代生物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 专业班级:2010级作物遗传育种姓名:吴健强学号:2010021589 摘要:简要介绍现代生物技术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主要包括水稻细胞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育种和转基因育种技术等方面。 关键字:水稻,生物技术,育种,分子标记,转基因。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约有1/3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水稻矮化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技术的应用使水稻的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自生物技术应用到水稻育种上以后, 在抗病虫、抗逆以及高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水稻细胞工程包括花药和花粉培养的应用,体细胞无性系培养及突变体筛选,原生质体融合和体细胞杂交等。分子标记遗传育种包括遗传图谱的构建,亲缘关系的分析,农艺性状定位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等。转基因育种包括:抗病虫性的改良,抗逆性改良,品质性状改良等。现代生物技术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大幅度地提高了作物育种和遗传学研究水平。 1.水稻细胞工程育种 1.1花粉的培养应用 1964年Gula 首次报道毛叶曼陀罗花培成功。1969年新关和大野获得了粳稻花培小植株,从而在整个禾谷类花药培养研究中首次获得突破。随着技术的改进, 籼稻花药培养与游离花粉培养也相继成功。我国水稻花培育种始于1970 年, 1975 年首次应用此法育成水稻新品种“单丰1号”、“花育1号”等。至今已用花药培养方法育出近100个水稻新品种和新品系, 其中“花寒早”、“中花8号”、“中花9号”都已大面积推广。在常规育种中,由于杂种后代的不断分离, 需经多代自交、连续选育才能得到一个稳定的后代,要育成一个新品种,一般要8~ 10 年的时间。应用花药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经染色体加倍就可以获得纯合二倍体, 由于这种纯合二倍体在遗传上是稳定的,从而可以大大缩短杂交育种所需的年限。来自于小孢子的双单倍体花粉植株的表现型和基因型一致,没有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的掩盖现象,对表现型的选择就是对基因型的选择, 从而提高了选择效率。花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因重组的育种项目, 如光敏感核不育基因与广亲和基因重组的育种。 1.2体细胞无性系培养及突变体筛选 多年来, 遗传育种工作者们在突变育种方面虽已取得许多出色的成就,但是常规诱变育种主要以种子与植株等材料作为诱变与筛选的对象, 存在着诱变效率不高,筛选时间长和田间工作量大等困难。Carlson( 1970)从烟草细胞中成功地筛选出突变体后,在水稻上也开始利用离体培养的细胞在细胞水平上直接进行诱变与筛选突变体的研究。游离的植物细胞、原生质体或小孢子的群体都是进行诱变与筛选突变体的好材料。由于现有的细胞培养技术还远远不能保证使任何的植物细胞都形成再生植株,因而小细胞团和新鲜的小愈伤组织常用做起始材料。培养细胞处在不断分化生长状态,它就容易受培养条件和外加压力( 如射线、化学物质)的影响而产生突变,从中可以筛选出有用的突变体, 从而育成品种。目前用这种方法已筛选到抗病、抗盐、高赖氨酸、高蛋白、矮秆高产的突变体,有些已用于生产。Chaleff 和Carlson( 1975)从经过诱变处理的水稻细胞中分离出抗AEC 的细胞系,有的积累了比正常水平约多两倍的游离赖氨酸, 蛋白质中的赖氨酸含量也有所提高,但未获得再生植株。Schaeffer( 1978、1981)通过用含AEC的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从未经诱变处理的水稻花粉愈

鲁抗有机肥在水稻应用效果研究

·91· 91 实验研究 1.试验基本情况 1.1试验材料与方法1.1.1供试品种 试验品种为龙粳31, 11叶品种,生育日数130天,需≥10℃活动积温2350℃。 1.1.2试验地基本情况 苗床试验地位于庆丰分公司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水田试验区大棚,本田试验位于试验站水田试验区,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有机质含量4.3﹪,碱解氮186.5mg/ kg,速效磷42.3mg/kg,速效钾176.5mg/kg,pH 值5.6。 1.1.3供试材料 青霉素果菜王;聚糖多肽生物钾;微生物菌剂由山东鲁抗中和科技环保有限公司提供 1.1.4试验设计(1)小区试验 小区试验设置3处理,每个处理面积为50平方米。处理1:青霉素果菜王+聚糖多肽生物钾+微生物菌剂+0底肥 处理2:青霉素果菜王+聚糖多肽生物钾+微生物菌剂+1/2底肥 CK :常规施肥; 处理青霉素果菜王基施,穗肥期施用聚糖多肽生物钾,孕穗期喷施微生物菌剂,灌浆期喷施微生物菌剂。 (2)大区试验 大区示范试验设置2个处理,不设重复,面积共为10亩。 处理1:青霉素果菜王+聚糖多肽生物钾+微生物菌剂 CK :常规施肥。1.1.5具体栽培措施 2018年,为确保试验地块数据的科学性,试验地块均采取统一管理方式,4月8日育苗,4月17日左右泡田搅浆平地,5月12日插秧,处理插秧规格30厘米×18厘米,对照插秧规格30厘米×14厘米。 常规处理施肥情况为尿素12千克/亩,磷酸二铵8千克/亩,钾肥8千克/亩。其中磷肥100%基施,钾肥60%基施,40%做穗肥;氮肥施用比例为基肥:分蘖肥:调节肥:穗肥=4:3:1:2。处理青霉素果菜王 50公斤/亩基施, 6月29日穗肥期施用聚糖多肽生物钾20公斤/亩,7月5日孕穗期微生物菌剂喷施100 ml /亩,7月31日灌浆期喷施微生物菌剂150 ml /亩。 2.田间调查 2.1.1调查内容及方法 (1)调查内容: 根据试验需求,生育时期调查、病虫害调查、田间茎数调查、产量及农艺性状调查。 (2)调查方法: 生育时期调查方法:按照“三化两管”中叶龄指标管理方法,在插秧后立即点叶龄,每隔5天调查一次叶龄,并做好调查记录。 有效穗数调查方法:采用对角线法取3个点,每个点为2行*1.67m,调查平方米穴数,每穴穗数,计算得出每平方米穗数。 产量计算公式:亩产=有效穗数(亩/万)×穗粒数(粒)×结实率(%)×千粒重(克)×10-6。 3.结果与分析 鲁抗有机肥在水稻应用效果研究 訾 野 (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庆丰分公司第一管理区,黑龙江 虎林 158421) 摘 要:为了验证其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特制定在水稻上施用鲁抗有机肥与常规施肥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各生育时期处理较对照提前1-2天,施用施用鲁抗有机肥具有促发分蘖,加快成穗,提前成熟的作用。小区处理分蘖指数处理分别比对照低0.2、0.1。施用有机肥对水稻分蘖无明显促进作用。穗长处理1、2分别比对照长2.4cm、1.3cm;实粒数处理1、2比对照对多5.9粒/穗、5.5粒/穗,结实率处理2最高97.6%,高于对照3.5%;千粒重处处理2最高25.0g;小区实际产量处理2最高680.3 kg/亩,亩产较对照高53.4 kg/亩。较对照增产8.5%。实割实测产量处理达698.5千克/亩,比对照高34.8千克/亩,增产5.2%。鲁抗有机肥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建议鲁抗有机肥与底肥混合施用。 关键词:鲁抗有机肥;水稻;应用效果研究文章编号:ISSN2096-0743/2019-19-0091

有机肥可行性研究报告样本

内蒙古翁牛特旗黑鱼泡子有机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有机肥厂扩建项目可行性 研究报告 7月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内蒙古翁牛特旗黑鱼泡子有机农牧业开 发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有机肥扩建项目。 二、承办单位概况: 内蒙古翁牛特旗黑鱼泡子有机农牧 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前身是翁牛特旗黑鱼泡子有机农场, 始建于1998年, 辖4个村民组, 380户农户, 1480口人。农场现有土地20万亩, 其中耕地面积1.8万亩, 沙地面积14万亩, 林地面积1.0万亩, 草地面积1.2万亩, 水域面积0.9万亩。农场自1998年开始, 在有关技术人员指导下, 开发有机水稻, 稻田里全部施用有机肥料, 杜绝化肥、农药和激素类物质的使用。 , 农场开始按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对4000亩水稻进行为期三年的转换, 在转换期内严格执行国家OFDC认证标准和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规范。 , 经国家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检测, 该4000亩水稻符合认证标准, 并颁发了有机食品基地证书, 同年, 获得国家有机食品产品认证。这是全区首家获得有机水稻认证产品。以来, 农场又有1 亩水稻先后经过有机食品认证。当前, 农场16000亩水稻全部经过有机食品认证, 年产有机水稻560万公斤, 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有机水稻种植基地。 黑鱼泡子有机农场重新注册为翁牛特旗黑鱼泡 子有机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现有有机水稻、家庭庭院养殖、水产养殖、中药材、沙产业综合开发五大基地; 有有机大米加工厂、有机肥厂和有机饲料加工厂; 公司还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

市设立了有机农产品销售处。公司现有管理人员25人, 其中高级农艺师1人, 农艺师、畜牧兽医师、水利水保工程师、水产养殖工程师各1人。公司拥有总资产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4000万元, 流动资产800万元。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关于”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有机农业, 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产业政策; 2、翁牛特旗人民政府关于创立”全国有机农业示范旗”和”中国北方重要的有机食品供应基地”的发展规划; 3、黑鱼泡子草炭土储量勘测报告; 4、赤峰市有机农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5、公司近期发展计划; 6、国家计委办公厅出版发行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规定的《种植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7、赤峰市统计局发布的本地区资源、地质、气候等方面的相关资料。 四、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黑鱼泡子农场沙地下埋藏着丰富的草炭土资源, 9月黑鱼泡子有机农牧业产业公司对埋藏较浅的100万平方米区域内进行了草炭土储量勘测, 探明储量101万立方米, 约30万吨。经河北省承德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验, 黑鱼泡子农场的草炭土含量分别为: 腐殖酸 3.8%、全氮13.1g/kg、有机质41.8%、全磷

水稻专用肥配方设计

水稻专用肥配方设计 1 、水稻秧池及旱育秧专用肥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每年秧池面积约占水稻面积的 1/10 — 1/7 ,育秧中每年都有不少地区因施肥不当而造成烧苗现象,延误播种插秧季节;增加肥料成本,造成水稻减产。而且每年水稻秧栽时因缺锌,易造成成水稻僵苗不发,影响水稻产量。因此,通过试验筛选出秧池专用肥,并采用每袋 25 千克包装,便于农民购买。实践证明,秧田推荐量为氮素 30 — 40 克 / 米 2 , P 2 O 5 15 — 20 克 / 米 2 , K 2 O50 克 / 米 2 ;适量施用 Zn 和 SiO 2 肥,有效 Zn 施用量 0.20 — 0.40 毫克 / 千克;有效 SiO 2 施用量 32 — 68 毫克 / 千克。在北方的水稻秧田中常施用调酸剂(用硫酸将草炭调至 pH4.5 左右)和复合立枯净施入秧田,防止稻苗立枯病。培养壮苗对水稻抛秧技术的推广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水稻抛秧栽培在我国得到大面积推广,是省工省本、增产增效的水稻栽培新技术。 2 、抛秧栽培水稻平衡施肥技术在抛栽水稻整个生长期中,根据地力差异,纯氮总量控制在150 — 165 千克 / 公顷,分基肥、分蘖肥、穗肥 3-4 次施用,磷肥为 P 2 O 5 48 千克 / 公顷,钾肥为 K 2 O 67.5 千克 / 公顷,落田苗为 162 茎 / 米 2 ,氮肥作基追肥的比例为 4 : 6 和 3.5 : 6.5 的处理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抛栽水稻的目的是提高水稻的分蘖成穗率,提高氮素的利用率。根据浙江奉化的试验结果,基肥、第一次分蘖肥、第二次蘖肥、穗肥施氮素比例 4 : 2. 3 : 1.9 : 1.8 ,产量最高,成穗率达 68.0% ,有效穗 40 4 个/ 米 2 ,说明上述施肥方法能使抛秧水稻平衡生长,群体结构合理,能明显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有效穗,提高结实率,从而获得高产。 提高施钾比例,改钾肥基施加追肥也是促进抛栽水稻平衡长势的重要技术措施,通过试验证明,随着施钾量的增加,抛栽水稻下部节间明显缩短,而单位干物质却增加,这说明稻茎在增粗和变结实,有利于增强抗倒性,产量也明显提高。 水稻专用肥配方技术,根据全国各地的多年研究,下列的科学配方推广面积大,增产幅度较高: ( 1 )早稻:早稻专用复合肥配方为 N : P 2 O 5 : K2O =1 : 0.5 : 1 ,为推荐配方。 ( 2 )晚稻:晚稻专用复混肥配方为 N : P 2 O 5 : K2O =1 : 0.3 : 1 ,以此比例进行配方,经济效益为最高;对于水稻缺锌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入少量硫酸锌,制成含锌水稻专用肥。

生物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铜仁学院生化系生物科学 学 号:2010061082 生 物 技 术 综 述 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学 校:铜仁学院 专 业:生物科学 姓 名:张 亚 学 号:2009100014 贵州 ● 铜仁 2013年12月 邮政编码:554300 TONGREN UNIVERSITY

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张亚 摘要:农业生物技术在现在的生物技术发展中是最活跃的领域,同时又是技术和经济层面上最具争议的领域。经济学界也非常关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及相关问题[1],“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批农作物种植离不开生物技术的推动作用。生物技术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我将介绍一下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影响研究现状。 关键词:生物技术;农业;应用 前言: 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规定,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系统、活生物体或者其衍生物为特定用途而生产或改变产品或过程的任何技术应用”。从广义上讲,生物技术涵盖了当前在农业和粮食生产中普遍采用的多种技术手段[2];而从狭义上讲,生物技术主要包括涉及繁殖生物学,或以特殊用途为目的处理或利用活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技术应用。则该定义涵盖了很大范围的不同技术,如我们学习的分子DNA标记技术、基因操作、基因转移、无性繁殖、胚胎移植、冻藏(家畜)及三倍体化等[3]。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力方面的应用比较难,比医学方面要慢,但农业生物技术现在已经从农业试验室发展到现场试验了,那么进而达到商业化的阶段;其中包括动物疫苗、微生物农药、抗杀草剂植物等,现在一些专家预测此类产品将引导全中国,甚至全世界,走向另一次农业革命。农业生物技术包括防治动物疾病的疫苗,以及增进农畜产品的品质。另外,包含具有新特性的各类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4]。农业生物技术对传统农业有巨大的影响,农业生物技术的产品已逐渐由农业生物技术试验室进人了农业基地试验[5]。 1 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的应用是非常的广泛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屡见不鲜,现代生物技术主要是基于基因修饰的理论、利用重组DNA技术,包括了发酵工程、遗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组织培养、生物反应器等处理生物性材料和物质的方法[6],目前已在农牧业、医药保健业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不断地、快速地向食品行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