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福利制度发展史分析

合集下载

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历史沿革

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历史沿革

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历史沿革作者:刘成奚慧玲来源:《历史教学·中学版》2012年第10期关键词英国,福利政策,政府角色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2)19-0068-05社会福利问题伴随着英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也成为英国史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

英国社会福利制度涉及政府角色、经济状况、社会环境、大众态度等,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与特点。

本文试图对近500年英国社会福利政策进行概览性介绍,阐释英国政府在福利问题上的态度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演变。

在20世纪之前,英国社会国家救济主要依据济贫法。

从都铎王朝(1485—1603年)开始,流民和贫困问题严重威胁到社会的稳定,政府对救济问题的干预加强。

1495年和1531年两个济贫法,主要关注惩罚乞讨者及遣送问题。

1536年济贫法则规定,市郡当局要善待并救济乞丐,防止被迫乞食和流浪现象发生。

可见,都铎君主在济贫问题上采取了两分法态度:一是国家对没有工作能力的群体承担责任,二是严厉惩罚不愿工作的“懒汉”。

1601年济贫法将济贫措施分为三类:第一,没有劳动能力的穷人(年老、体弱或残疾人)由国家提供救济;第二,有工作能力者接受救济须接受政府强制性的工作安排;第三,有工作能力而拒绝工作者接受济贫院的院内救济[1] (p.33)。

1601年济贫法虽是一个全国性的立法,但赋予地方相当大的权利。

每个教区由监督官管理贫困救济事务,监督官员由地方任命,有征收济贫税的权力。

17世纪的人均救济支出呈上升趋势,在17世纪早期是6便士/星期,17世纪60年代为1先令/星期。

寡妇能获得高于平均数的救济,男劳力一般只是补偿性的救济[2] (pp.27~28)。

从此,英国人有了获得救济的权利,济贫不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教区的一项重要工作[2] (p.29)。

1722年通过一项议会法案,要求政府建立工场,接受救济者必须在工场里生活和劳动,从而减少社会流民。

简述英国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历史

简述英国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历史

历史起源
英国福利国家社会保障体系起源于17世纪初,当时社会贫富差距较大,贫困 人口众多。为了缓解社会矛盾,英国政府开始实施一系列社会救济措施,如《伊 丽莎白济贫法》等。这些救济措施虽然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但为后来 福利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推进,英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贫困问题日益严重。在此背景下,英国政府开始加大对社会 保障的投入,先后颁布了《国民保险法》和《养老金法》等重要法律。这些法律 标志着英国福利国家社会保障体系进入了全新阶段。
国家福利:含义、来源及享受条 件
国家福利是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失业救济、住房 补贴、残疾人津贴等。这些福利的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收入,同时也会鼓励社会 力量的参与。
想要享受这些福利,申请人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标准。例如,申请失业救 济的人需要证明他们正在积极寻找工作,而申请住房补贴的人则需要证明他们的 收入无法承担当前房租。
结论: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启示
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历程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首先,政府应该承 担起制定和实施福利政策的主要责任,同时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形成政府与社 会的协同机制。其次,福利政策的制定应该基于深入研究和调查,确保政策能够 真正解决社会问题。最后,我们需要持续监测和评估福利政策的实施效果,根据 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参考内容
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研究:从社会 保险到国家福利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位年迈的妇人独自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她一边享 受着温暖的阳光,一边感叹着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不断完善。在她的身后,一位 年轻的母亲正带着孩子玩耍,也在享受着这份安逸。然而,这背后是英国近一个 世纪以来对福利政策的不断探索和改革。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英国从社会 保险到国家福利的政策发展历程。

西方福利制度发展历程

西方福利制度发展历程

西方福利制度发展历程“高福利”思潮的源头在哪,是怎样演变的?“高福利”是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一种制度安排。

“高福利”源于民主社会主义经济纲领中有关社会福利的思想和政策。

他们通过改革税收、保健和社会保险等制度,采用调整工资和薪金政策的手段,意在“从大企业日益增长的资本中取出适当的部分作为财产进行广泛的分配或者服务于公共的用途”。

福利制度最早可追溯到英国1601年颁布的《贫穷法》,该法旨在安抚因“圈地运动”而失地的大量农民。

虽然西方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发展历程不尽相同,但从总体上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形成期——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

1941年,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发表了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主张建立“福利国家”,他为英国规划了一套“惠及所有国民的全面而普遍的社会保障体系”。

这个报告以及凯恩斯主义为西方国家建立现代福利制度提供了舆论和理论基础。

1948年英国公开宣称自己为福利制度国家。

在战后特殊的历史条件以及一定的社会舆论和理论指导下,西方各国纷纷效仿英国,相继建立起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制度。

发展期——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

这一期间,西方社会福利从过去的单纯救济演变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进一步推行所谓“高福利”政策﹐使政府举办的社会福利项目增多﹐开支空前增长。

其社会福利覆盖了失业、医疗、养老、工伤、住房、教育、孩子养育等诸多方面。

调整期——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

1973~1975年经济危机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发展滞缓﹑财政赤字扩大﹑通货膨胀严重的困境,庞大的社会福利开支愈益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福利国家制度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美、英、法等国在不同程度上开始对社会福利制度进行调整或改革﹐竭力控制和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数十年来,高福利一直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显要标志。

他们不仅在自己的纲领中提出了改善劳动人民生活状况的政策主张,而且在其执政实践中,确实为改善本国劳动人民生活状况做出了成绩,推动了人们从公民权利到经济和社会权利的发展。

英国福利政策

英国福利政策

英国福利政策英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福利政策也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以下是对英国福利政策的一个概述。

一、英国福利政策的背景和历史英国的福利政策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人阶级和其他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极度贫困,政府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这种情况。

1948年,英国建立了国家卫生服务体系(NHS),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这是英国福利政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此后,英国政府不断扩大福利服务的范围和规模,覆盖了包括教育、住房、失业、退休等领域。

二、英国福利政策的主要内容1. 卫生保健英国的国家卫生服务体系(NHS)是一个免费的医疗服务体系,覆盖了全体公民。

NHS包括医院、诊所、药店等设施,提供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服务。

此外,英国还设立了私人医疗保险制度,为那些需要特殊医疗服务的人提供额外的保障。

2. 教育英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所有5-16岁的儿童都必须接受教育。

此外,政府还设立了高等教育贷款计划,为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学费贷款和助学金。

3. 住房英国政府实行了社会住房制度,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廉租房。

此外,政府还设立了住房补贴制度,为那些需要额外住房支持的人提供帮助。

4. 失业保险英国的失业保险制度为那些失去工作的人提供失业救济金,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此外,政府还设立了就业服务机构,为失业者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

5. 退休保险英国的退休保险制度为那些达到退休年龄的人提供养老金,帮助他们维持生活。

此外,政府还设立了职业年金制度,为那些没有私人年金的人提供额外的退休保障。

三、英国福利政策的特点和问题1. 英国福利政策的特点是普遍性、免费性和公平性。

福利服务的覆盖范围广泛,包括所有公民和居民,而且大多数福利服务都是免费的,保证了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福利保障。

此外,英国的福利政策注重公平性,避免贫富差距过大。

2. 英国福利政策的问题主要是财政压力大和社会不公。

英国福利制度

英国福利制度

英国福利制度英国福利制度英国福利制度是指英国政府为了保障国民福利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这一制度的目的是帮助那些经济状况较差、生活困难的人群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福利待遇。

1.福利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英国福利制度起源于19世纪工业化时期,当时社会出现了明显的阶级分化和贫民问题。

1834年,英国通过了《贫民法令》,建立了最早的福利制度。

随着时间的推进,福利制度逐渐扩大,涵盖了更多的领域,并在20世纪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2.福利制度的主要内容英国福利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失业救济、住房补贴、医疗福利和养老金等多个方面。

这些福利待遇由政府提供或者通过政府与私人机构合作提供。

这些福利制度的核心原则是根据需要发放福利,而不是根据支付能力。

3.福利制度的问题和挑战英国福利制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福利制度覆盖范围广泛,支出大幅增加,导致财政压力加大。

福利申请和发放过程中存在滥用和不公平的情况,需要更好的管理和监督。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变迁,福利制度需要不断适应和调整,以满足不同阶层和年龄群体的需求。

4.福利制度的改革和展望为了解决福利制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英国政府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其中,2010年的福利改革,旨在减少福利支出和提高福利支付的效率。

政府还鼓励私人机构参与福利服务的提供,以减轻财政压力。

展望,英国福利制度需要进一步适应社会变革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政府应加强福利管理和监督,确保福利的公平、有效发放。

加强教育和培训,促使受助群体尽快脱离福利依赖,实现自主发展。

,英国福利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为经济困难和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福利待遇。

它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改革的需求,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以确保福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英国工执政历史的社会福利

英国工执政历史的社会福利

英国工执政历史的社会福利在英国的工业执政时期,社会福利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这个时期的工业化进程给社会带来了许多变革和挑战,政府开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并逐步建立起社会福利体系。

本文将探讨英国工执政历史中的社会福利进展,并分析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一、法律和行政改革工业执政时期的英国政府通过立法和行政改革来保障工人的权益。

其中最重要的是1832年通过的《贫困人法案》(Poor Law Amendment Act),该法案确立了贫困人义务工作的制度,也实施了工作收容所和救济院的建设。

这些措施旨在帮助穷人脱离贫困,并避免滥用公共救济系统。

二、教育改革为了提升整个社会的素质,工业执政时期的英国政府也进行了教育改革。

1833年通过的《工厂法》(Factory Act)规定,在工业区设立学校,为工人子女提供基础教育。

这一举措有效地提升了工人阶级的教育水平,为他们打开了更多的机会。

三、健康和安全保护工业化进程带来了许多安全和卫生问题,为了确保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工业执政时期的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规定。

例如,1833年颁布的《维多利亚大工厂法》(The Factory Act of 1833)限制了儿童和妇女的工作时间,同时规定实施安全措施,例如机器护栏的安装等。

这些措施保护了工人的权益,减少了工作场所事故的发生。

四、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随着社会福利概念的发展,英国工执政时期还开始建立起社会保险制度。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引入的国家养老金制度。

1908年通过的《养老金法案》(Old Age Pensions Act)标志着英国养老金制度的开始,为年满70岁的英国公民提供了一定的退休金。

这一制度的建立对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条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改善住房条件在工业执政时期,工人的住房条件普遍较差,政府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住房状况。

例如,1885年通过的《租金合理法案》(Rent Act)旨在限制房租上涨,确保工人能够负担得起住房。

评价英国社会福利制度

评价英国社会福利制度

评价英国社会福利制度一、福利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英国的福利制度,简直可以说是一部历史的缩影。

从二战后,英国相关部门就开始着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那时候,英国的经济几乎崩溃,大家都过得挺艰难,生活水平普遍不高。

相关部门为了减轻民众的困苦,提出了社会福利的理念。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当你陷入困境时,相关部门就像是一个大慈善家,伸出援手,帮你渡过难关。

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贝弗里奇报告”,这个报告从根本上改变了英国的福利体系,让更多人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你可能会问,福利到底好不好呢?这就得看怎么评判了。

对有些人来说,福利制度像是个“天降的救星”。

比如说,失业了,拿不到工资,福利就能确保你有饭吃,有地方住。

而对于一些年长的朋友,养老金就像是他们的“定心丸”,让他们可以安享晚年,不必再为生计发愁。

福利制度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安全网,避免了很多人一夜之间就掉进贫困的深渊。

二、福利制度的主要内容谈到英国的福利制度,肯定得聊聊那些最基础的保障,像是失业救济、养老金、住房补贴之类的。

失业救济在英国几乎是每个工作人群的“后盾”。

你想想,假如你丢了工作,手上没积蓄怎么办?可幸的是,在英国,相关部门会给你一部分钱,帮你撑过那段“空窗期”。

要享受这些福利,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你得证明自己确实找不到工作,这过程可能有点繁琐,但还是给了很多人希望。

再说说养老金。

每当年纪渐长,大家开始关心的就是“退休后的生活怎样”。

英国的养老金制度给了退休人员一份不小的安慰金,让他们在老年生活中不至于过得太辛苦。

你可能会觉得,养老金不过是小事一桩,但对很多人来说,它就像是生活中的“定时炸弹”,一旦爆炸,你的生活质量就会直线下降。

而英国的养老金制度,至少能让老年人有一定的保障,不至于完全依赖子女。

还有就是住房补贴,这点对那些经济压力大的家庭来说真是如雪中送炭。

英国的房价一直居高不下,很多人住不起大房子,特别是单亲家庭或低收入家庭,相关部门会为他们提供一部分住房补贴。

英国社会文化之福利制度

英国社会文化之福利制度

英国社会文化之福利制度福利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为了满足人民基本生存和发展需求,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经济、社会和保障性服务。

在英国,福利制度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负责管理和执行,涵盖了各个领域,如医疗保健、失业救济、退休金和贫困扶助等。

福利制度在英国具有长期和重要的历史,对于改善人民生活和提高社会公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英国的福利制度起源于19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

当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的农民和农业工人进入城市从事工业生产,但由于劳动条件差、收入低,他们很难维持基本生活。

在这种背景下,工人运动和慈善团体呼吁政府为劳动者提供帮助和保障,逐渐形成了英国的福利制度。

英国的福利制度在20世纪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完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政府制定了战时经济计划,扩大了福利服务的范围和覆盖面。

1945年,工党政府通过《国民保险法》和《国民健康服务法》,建立了国家健康服务系统和国民保险制度,为全体公民提供了免费的医疗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险。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英国的福利制度取得了进一步发展。

政府推出了失业救济和退休金计划,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经济援助。

此外,英国还实施了住房福利政策,帮助低收入家庭获得适当的住房条件。

这些措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减少了贫困和社会不平等。

然而,英国福利制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和人口结构的改变,福利开支成为了政府的重要负担。

同时,某些人滥用福利系统,依赖政府的援助而不愿意通过努力提高自身生活水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英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更加严格的福利资格审核和提高就业机会等措施。

此外,英国政府还提倡个人责任和社区互助,鼓励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生活。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和社会问题的增加,英国的福利制度再次成为热点话题。

政府加大了对福利系统的监管和改革力度,以提高效率和减少浪费。

同时,英国政府还重视社会创新和公民参与,鼓励社区组织和慈善机构参与福利服务的提供和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入两难境地---失业保险双轨制得建立,以1934年《失业 保险法》使得失业保险制度与失业救济制度分离。 ❖ b、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养老金制度的免费性的局限性, 使得1925年保守党提出《寡妇、孤儿、老年人缴费养老保险 金》,1937年又颁布《寡妇、孤儿及老年人自愿缴费养老金 法》,扩大了适用范围。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
❖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的国家。从历史上看, 英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是工业化进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 1、萌芽阶段(中世纪时期395-1500年) ❖ ---基督教的慈善施舍和同业同行会的互助互济是英国社会救
助制度萌芽的基础。个人慈善救济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 2、初步建立时期(1531-1601年) ❖ ---英国社会救济制度框架和政策模式在此时期逐步形成,
6
(三)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 改革
❖ 福利国家制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运行良好,但是随着经济的 持续衰落,英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面临严重的经济与社会 危机。(福利病)
❖ 1、英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 ❖ 1)困境:社会救助支出不断增加、经济面临困境、社会救
助管理效率低下、高福利造成劳动积极性下降 ❖ 2)改革措施 ❖ a、保守党政府(新自由主义思想)----改变社会救助的
5
❖ 4)《贝弗里奇报告》与福利国家的建立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英国工党执政时期,由于原有制度
的不足(内容构成复杂,各项目过分独立,管理复杂,津贴 类型多样化)需要进行改革。英国在“贝弗里奇”报告的指 导下,建成了比较全面的福利国家制度。 ❖ 《贝弗里奇报告》原则及影响。 ❖ “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1946年,英国颁布了 《国民保险法》和《国民医疗保健法》,1948年颁布了《国 民救济法》,这三个法律的实施,标志着英国已经建成了现 代社会保障制度,保险覆盖面已经遍及全体公民,保险项目 已经达到了“从摇篮到坟墓的水平”。
3
(二)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 1、建立背景 ❖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社会矛盾突出:政府举办的济贫活动杯水车薪,民间
互助使的广大贫民付不起互助金,贫富分化日益加剧等。 ❖ 2、思想基础 ❖ 新自由主义思想(强调有限的自由,提供自由的共享性);集体主义思潮(关
注公共利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费边主义 ❖ 3、建立与发展阶段 ❖ 1)自由党执政前的社会保障政策 ❖ 1905年英国政府通过了类似“以工代赈”的《个人失业法》,由于资金问题,
❖ 2、英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 1)困境:人口老龄化、养老金支出增长过快,财政不堪负重、政府负
担过多,经济增长乏力、权利与义务的失衡。 ❖ 2)市场化改革的思想基础: ❖ a、新右派思潮:反对国家干预活动,作为撒切尔夫人所谓政治经济
改革的思想基础。新古典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强调个人自由的重要性, 提倡私人保险;新保守主义福利观,强调福利服务的市场化,降低转移 国家作用。 ❖ b、“第三条道路”的福利理念:主张放弃传统的、单一的极端保守 性或激进性政策选择,实行介于两者之间的选择,强调有限的国家干预 和有限市场调节结合
质趋于瓦解的背景下,为维持社会的稳定,1601年,英格兰议会通过了 旧《济贫法》,是院内救济典型反映。为没有劳动能力的穷人建造房子, 提出建立济贫院,而且惩罚和规管穷人。这种附有苛刻条件的救济制度, 实质上是统治阶级恐慌于失地贫民不断增多而作出的保护性政策反应。 ❖ 由于济贫法没有缓解原始积累引发的失地贫民大规模流入城市,1662年 英国制定《安置法》,再次严格了济贫法的“属地原则”。 ❖ 1722年英国通过《济贫院检验法》,鼓励各教区在济贫院救济健壮的贫 民,对于拒绝进入济贫院的贫民,可以不予救济。 ❖ 178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吉尔伯特法》,简化教区建立程序等,但这 种“院外救济”的济贫体制很快就面临费用问题。
随后贝弗里奇提出建立劳动交换所与事业保险结合,解决失业者就业与救济失业。 ❖ 2)英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形成 ❖ 1906年,自由党执政,新自由助于正式成为英国官方政策的重要基础。失业
问题的解决(1909年《劳动介绍所法》、1911年《失业保险法》第二部分)、老 年问题的解决(1908年《养老金法》)、健康问题的解决(《国民保险法》第一 部分《健康保险法》)
2
❖ 2)实施普遍救济时期(1795-1834) ❖ 这一时期主要是实施普遍救济和保障所有人最低生活水准的时期。1795
年制定的著名的斯皮纳姆兰法令,按面包价格变动确定最低生活费,开 启院外济贫先河。(最低生活保障和普遍性体现) ❖ “友谊社”救济协会组织---民间互助组织。 ❖ 4、最终确定时期(1834-20世纪初期) ❖ 围绕旧济贫法建立起来的国家救济制度延续了近两个世纪,马歇尔因此 从国家职能转变角度将当时的英国视作一个“微型福利国家”。1834年 英国国会通过了《新济贫法》,规定接受救济者可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停止对身体健康和游手好闲者的院外救济,废除以教区为单位的救济行 政,扩大为较大的地方单位(济贫委员会即济贫局),但必须牺牲其公 民权和人身自由。
“普遍性原则”,实施“选择性原则”、直接降低社会救助 支出的标准、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些惯例,适应社会救助 支出降低的需要。保守党采取的是激进式改革,改革触犯了 英国民众的既得利益,最终导致改革的失败。
7
❖ b、布莱尔政府(中间道路)--在救助理论上,提出“第二代福利”的 观点,即给人以扶持、在失业问题上,不能只靠救济来解决失业、实行 最低工资制度。
国家也开始在社会救济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 ---1531年,亨利八世颁布救济物品法令(征收救济物品)
1536年,《亨利济贫法》,突出政府济贫责任。1572年,英 国规定设置专门基金。
1
❖ 3、发展时期(1601-1834年) ❖ 1)院内救济时期1601-1795: ❖ 工业化开始之后,在城市贫困化现象不断加剧、传统农业社会的救济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