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表》
水功能区划分

水功能区划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水资源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保护水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水资源工程的经济效益,在满足用水户对水量和水质要求的前提下,使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代的水资源管理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①效益最优。
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规划、设计、运用),都要拟定最优化准则,以最小投资取得最大效益(见水资源规划)。
②地表水和地下水统一规划,联合调度。
地表水和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两个组成部分,存在互相补给、互相转化的关系,开发利用任一部分都会引起水资源量的时空再分配。
充分利用水的流动性质和储存条件,联合调度地表水和地下水,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③开发与保护并重。
在开发水资源的同时,要重视森林保护、草原保护、水土保持、河道湖泊整治、污染防治等工作,以取得涵养水源、保护水质的效应。
④水量和水质统一管理。
由于水源的污染日趋严重,可用水量逐渐减少,因此在制定供水规划和用水计划时,水量和水质应统一考虑,规定污水排放标准和制定切实的水源保护措施。
管理方法解决中国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进水资源管理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向合理开发、有序开发转变,从粗放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从事后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变,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小店区自然环境简况

②第四纪地层
下更新统(Q):河湖相,在太原盆地周围有出露,岩性为砂砾石、粘土、亚粘土层、颜色灰---灰黑色,岩石成分为石灰岩、火成岩。洪积物为褐色、棕色堆积物,物质成分单一,同附近山区岩性有关。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1、人口及行政规划
全市共辖6区、3县、1个县级市、2个国家级开发区和2个省级开发区。六区即:迎泽区、杏花岭区、万柏林区、尖草坪区、晋源区、小店区;三县:清徐、阳曲、娄烦;县级市为古交市;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太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原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两个省级开发区:太原工业园区、太原不锈钢产业园区。据山西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太原市总居住人口420.1591万人,其中常住人口398.2479万人,市区户籍人口320多万。目前太原市登记在册的暂住人口共有75.5万人,占到全市总人口数的1/5,新增人口43.1948万人。
经过五十多年建设,太原工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工业生产已形成了以煤炭、冶金、机械、化工四大工业为支柱,电力、纺织、轻工、电子、建材、精密仪器等协调发展,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全省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城市。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太原市调整了轻工业结构,使各产业之间比例关系逐步趋于合理,重工业内部结构也有所变化,工业和原材料工业比例有所上升。
4、交通
太原市市区的路网布局呈棋盘式。目前已形成东西向11条主干街道,南北向14条主干街道,主干道路网经纬分明,属典型的方格网布局;市区内次干道东西向有23条,南北向有13条。贯穿市区南、北的干道总长147公里,贯穿市区东、西的干道总长55.9公里,全市大、小街道1322条,总长1253.4公里。
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05060200404000 320382EB050901 邳苍分洪道鲁苏缓冲区 05060200603303 320382EB050901 05060250404000 05060280804000 05060300404000 05060320204000 320382EB050902 邳苍分洪道邳州市农业 用水区 西泇河鲁苏缓冲区 汶河鲁苏缓冲区 东泇河鲁苏缓冲区 黄泥沟鲁苏缓冲区
运河 运河 运河 运河 运河 运河 运河 运河 沂河 沂河 沂河 沂河 沂河 沭河 沭河 沭河 沭河 沭河 废黄河 废黄河
邳苍分洪 鲁苏 道 邳苍分洪 徐州市邳州 道 西泇河 汶河 东泇河 城河(黄泥 沟) 城河(黄泥 沟) 房亭河 沂河 沂河 沂河 骆马湖 白马河 老沭河 老沭河 老沭河 老沭河 老沭河 废黄河 废黄河 鲁苏 鲁苏 鲁苏 鲁苏 邳州 徐州、邳州 鲁苏 港上至华沂 新沂市 闸 华沂闸至骆 新沂市 马湖 骆马湖湖区 鲁苏 鲁苏省界 新沂 新沂 新沂 新沂 皖苏 江苏段 新安镇 新安镇 新安镇 新安镇 邳城镇 邳城镇 大庙镇
不牢河徐州调水保护区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淮河
运河
不牢河
徐州
徐州市区 及柳新
铜山县蔺家坝~邳州市 入中运河口
70.0
饮用水源, 工业用水, 农业用水
徐州
05060130201000 320382EB050903 中运河徐州调水保护区
工业用水区
淮河
运河
中运河
徐州
邳州城区
苏鲁省界~皂河船闸
56.8
饮用水源, 工业用水, 农业用水 农业用水 农业用水 农业用水 农业用水 农业用水 农业用水 农业用水
景观娱乐用水区
淮河
废黄河
环境功能区

环境功能区划一、环境规划环境规划定义: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合理安排。
环境功能区划是环境规划的一部分内容。
二、环境功能区划1、环境功能区定义环境功能区:是经济、社会与环境的综合性功能区。
环境功能区依据区域的社会环境、社会功能、自然环境条件及环境自净能力等确定和划分。
在环境管理中,不同的环境功能区执行不同等级的环境质量标准。
例如GB3095-2012规定: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一级标准,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等。
2、环境功能区划定义考虑到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及环境投资效益两方面的因素,在确定环境规划目标前常常要先对研究区域进行功能区的划分,然后根据各功能区的性质分别制定各自的环境目标,这种对区域内执行不同功能的地区从环境保护角度进行的划分被称为环境功能区划。
三、环境功能区分类环境功能区分为水功能区(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区、地下水质量环境功能区、海水水质环境功能区)、声环境功能区、土壤环境功能区三大类。
环境功能区与环境质量标准之间有对应关系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
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1、水功能区分为以下三类:(1)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完整word版)江西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说明(定稿共同印发稿)20070807

江西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江西省水利厅编制江西省环境保护局二00六年七月江西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责任人员名单江西省水利厅审定:孙晓山审核:张杰主要编制人员:祝水贵李长孙龚新邢久生吴小益江西省环境保护局审定:许苏卉审核:谭今来何纪力主要编制人员:罗国全谭斌刘尖清陈小兰江西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说明及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有关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拟定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区划,报国务院批准”,“其他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区划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拟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十条规定,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会同水利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编制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流域以外的跨省、跨县江河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二条规定,依据水污染防治法第十条规定编制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应当包括水体的环境功能要求。
2000年2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水利部“三定方案”规定,水利部下达了《关于在全国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同时下发了《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和《水功能区划技术大纲》。
根据上述两个技术大纲的要求以及长江和珠江流域机构的安排,江西省水利厅于2000年6月组织了全省水功能区划编制工作。
2001年7月完成了《江西省水功能区划报告》,2002年7月通过了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的评审。
根据评审意见及水利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和技术细则的要求,对水功能区划进行了修改和补充.1991年,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在全省开展划定水体功能区工作报告的通知》(赣府厅发[1991]100号)要求,江西省环保局布置和组织开展了水环境功能区划工作。
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复审)

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表(河流)
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表(河流)
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表(河流)
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表(河流)
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表(河流)
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表(河流)
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表(河流)
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表(河流)
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表(河流)
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表(河流)
*表示省境外河流。
全国水环境功能区划汇总工作指南

全国水环境功能区划汇总工作指南水环境功能区划是水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已经完成水环境功能区划工作,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履行国务院“三定”方案赋予国家环保总局的职责,加强水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国家环保总局决定在各省市水环境功能区划工作的基础上,委托中国环境规划院统一规范各省市水环境功能区划,开展全国水环境功能区划汇总工作,编制完成全国水环境功能区划。
水环境功能区是水环境分级管理工作和环境管理目标责任制的基石,是科学确定和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基本单元,是正确实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进行水质评价的基础。
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基础上,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全国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作目标全国水环境功能区划汇总全部工作将在11月30日之前完成,具体包括二个层次的成果:1、国家层次。
具体包括全国水环境功能区划、国控断面和省界断面所在的水环境功能区、分流域或水资源区水环境功能区划,31个省级的水环境功能区划等。
2、重点城市层次。
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城区内水环境功能区划,以体现环境保护部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特色。
基本成果为全国水环境功能区划图(彩色)、数据表(包括汇总表、编码表、登记表)以及相关的说明分析报告。
同时,将提交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全国水环境功能区划计算机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点击形式弹出重点城市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重点城市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规定格式的成果:2002年7月15日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提交统一格式的水环境功能区划数据表(汇总表、编码表、登记表)、汇总分析报告、彩图,上述3份文件以纸版和电子版2种形式报送,功能区划图形应以彩图形式输出。
电子文档应提交刻录光盘。
8月31日完成重点城市水环境功能区划工作编制和报送,格式同上。
具体格式要求可以参见技术要求。
另外,各地还应积极进行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的报批工作。
湖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类别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鄂政办发[2000]10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环境保护局关于湖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类别的通知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湖北省环境保护局制定的《湖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类别》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地、各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环保工作,做到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推动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〇〇〇年一月三十一日湖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省环保局 2000年1月25日制订)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是正确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前提,是实现水环境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的基础,是强化环境目标管理的体现。
为了贯彻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保护和改善我省水环境质量,确保水资源的持续利用,结合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划定了全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
1、适用范围1.1本功能区类别划分范围包括湖北省境内主要江河、湖泊、水库的地表水水域。
1.2没有跨行政区域,河长小于50km的河流,容积小于1000万m3以下的湖泊、容积小于5000万m3的水库,其功能区类别由各市、州、县(区)、神农架林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划定,报当地政府批准后执行,同时报省环境保护局备案。
2、引用法律及标准2.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通过)2.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通过)2.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2.4《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2.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2.6《湖北省府河流域氯化物排放标准》(DB42/168-1999)3、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分类依据地表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将其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附件: 山西省地表水功能区划表 一 、 山西省黄河流域地表水功能区划成果表 序号 一级功能区名称 二级功能区名称 河流 范围 水质代表断面 长度(km) 功能排序 水质现状 水质目标 区划依据
起 止
1 苍头河右玉源头水保护区 苍头河 源头 常门铺水库 16 Ⅲ 源头水
2 苍头河右玉开发利用区 苍头河常门铺水库农业工业用水区 苍头河 常门铺水库 右卫镇 常门铺水库 47.3 ③② Ⅱ 农田灌溉取水区 3 苍头河朔州缓冲区 苍头河 右卫镇 石门沟入口 34 Ⅲ 省界 4 偏关河偏关源头水保护区 偏关河 源头 窑头 111.7 Ⅲ 源头水 5 偏关河偏关开发利用区 偏关河偏关排污控制区 偏关河 窑头 磨石滩 偏关 10 ⑦ 劣Ⅴ 排污沟口集中河段 6 偏关河偏关缓冲区 偏关河 磨石滩 入黄口 6.8 劣Ⅴ 省际附近水域 7 县川河神池源头水保护区 县川河 源头 养马坪 45 Ⅲ 源头水、饮用 8 县川河河曲开发利用区 县川河河曲农业用水区 县川河 养马坪 入黄口 旧县 65 ③ Ⅳ 农田灌溉取水区
9 朱家川河五寨保德开发利用区 朱家川河五寨保德农业用水区 朱家川河 源头 入黄口 桥头村 167.6 ③ Ⅳ 农田灌溉取水区
10 岚漪河岢岚源头水保护区 岚漪河 源头 阳坪 59.3 Ⅱ 源头水 11 岚漪河兴县开发利用区 岚漪河兴县农业用水区 岚漪河 阳坪 瓦塘 天古崖水库 50 ③ Ⅳ 农田灌溉取水区
12 岚漪河兴县缓冲区 岚漪河 瓦塘 入黄口 10 Ⅳ 省际附近水域 13 蔚汾河兴县源头水保护区 蔚汾河 源头 奥家湾 44 Ⅱ 源头水 14 蔚汾河兴县开发利用区 蔚汾河兴县农业用水区 蔚汾河 奥家湾 高家村 蔡家崖 24 ③ 劣Ⅴ 农田灌溉取水区 2
序号 一级功能区名称 二级功能区名称 河流 范围 水质代表断面 长度(km) 功能排序 水质现状 水质目标 区划依据
起 止
15 蔚汾河兴县缓冲区 蔚汾河 高家村 入黄口 13.8 劣Ⅴ 省际附近水域
16 湫水河兴县黑茶山自然保护区 湫水河 源头 东会 21.8 Ⅱ 褐马鸡、油松保护区 17 湫水河临县开发利用区 湫水河阳坡水库农业用水区 湫水河 东会 临县 阳坡水库 53 ③ Ⅳ 农田灌溉取水区 18 湫水河临县开发利用区 湫水河临县排污控制区 湫水河 临县 林家坪 临县 38.1 ⑦ 劣Ⅴ 排污沟口集中河段 19 湫水河临县缓冲区 湫水河 林家坪 入黄口 10 劣Ⅴ 省际附近水域 20 三川河方山源头水保护区 北川河 源头 后则沟 35.9 Ⅱ 源头水
21 三川河柳林开发利用区 北川河离石工业农业用水区 北川河 后则沟 石盘 圪洞 74.5 ②③ Ⅳ 工业和农田灌溉取水区 22 三川河柳林开发利用区 三川河柳林农业工业用水区 三川河 石盘 薛村 石盘 46 ③② Ⅱ 农田灌溉取水区
23 三川河柳林开发利用区 三川河柳林排污控制区 三川河 薛村 后大成 后大成 10 ⑦ 劣Ⅴ 排污沟口集中河段 24 三川河柳林缓冲区 三川河 后大成 入黄口 10 劣Ⅴ 省际附近水域 25 屈产河石楼团圆山自然保护区 屈产河 源头 石楼 30 Ⅲ 褐马鸡保护区 26 屈产河石楼开发利用区 屈产河石楼农业用水区 屈产河 石楼 入黄口 裴沟 44.9 ③ Ⅳ 农田灌溉取水区 27 昕水河蒲县五鹿山自然保护区 昕水河 源头 蒲县桥 49.8 劣Ⅴ 源头水 28 昕水河大宁保留区 蒲县桥 曲蛾镇 62.7 Ⅱ 基本未开发利用 29 昕水河大宁缓冲区 曲蛾镇 入黄口 25.5 Ⅳ 省际附近水域 30 汾河静乐源头水保护区 汾河 源头 静乐站 80.4 Ⅱ~Ⅲ 源头水 3
序号 一级功能区名称 二级功能区名称 河流 范围 水质代表断面 长度(km) 功能排序 水质现状 水质目标 区划依据
起 止
31 汾河静乐娄烦开发利用区 汾河静乐娄烦饮用农业用水区 汾河 静乐 汾河水库大坝 静乐 41.5 ①② Ⅲ 饮用水输水线路
32 汾河古交保留区 汾河 汾河水库大坝 镇城底桥 28.2 Ⅲ 基本未开发利用
33 汾河太原运城开发利用区 汾河古交工业农业用水区 汾河 镇城底桥 河口镇 寨上 18 ②③ 劣Ⅴ 工业和农田灌溉取水区,地下水源补给区
34 汾河太原运城开发利用区 汾河二库农业工业用水区 汾河 河口镇 汾河二库坝下 汾河二库 42.7 ③② 劣Ⅴ 农田灌溉和工业取水区,地下水源补给区
35 汾河太原运城开发利用区 汾河一坝农业用水区 汾河 汾河二库坝下 胜利桥 兰村 24 ③② Ⅳ 农田灌溉和工业取水区,地下水源补给区 36 汾河太原运城开发利用区 汾河太原景观娱乐用水区 汾河 胜利桥 南内环桥 迎泽桥 6 ⑤ Ⅳ 城市涉水景观区 37 汾河太原运城开发利用区 汾河太原排污控制区 汾河 南内环桥 小店桥 小店桥 13 ⑦ 劣Ⅴ 排污沟口集中河段
38 汾河太原运城开发利用区 汾河小店过渡区 汾河 小店桥 二坝 车南安桥 24 ⑥ 劣Ⅴ 上下两个功能区的水质要求不同
39 汾河太原运城开发利用区 汾河太原农业用水区 汾河 二坝 市界 二坝 23 ③ 劣Ⅴ 农田灌溉取水区 40 汾河太原运城开发利用区 汾河晋中农业用水区 汾河 市界 介休宋古 三坝 65.4 ③ 劣Ⅴ 农田灌溉取水区 41 汾河太原运城开发利用区 汾河介休排污控制区 汾河 介休宋古 义棠 义棠 12 ⑦ 劣Ⅴ 排污沟口集中河段 4
序号 一级功能区名称 二级功能区名称 河流 范围 水质代表断面 长度(km) 功能排序 水质现状 水质目标 区划依据
起 止
42 汾河太原运城开发利用区 汾河介休灵石过渡区 汾河 义棠 两渡 两渡 10.3 ⑥ 劣Ⅴ 上下两个功能区的水质要求不同
43 汾河太原运城开发利用区 汾河灵石工业农业用水区 汾河 两渡 市界 道美桥 36.7 ②③ Ⅴ 工业和农田灌溉取水区
44 汾河太原运城开发利用区 汾河汾西灌区农业用水区 汾河 市界 南王 赵城 58.7 ③② 劣Ⅴ 农田灌溉和工业取水区
45 汾河太原运城开发利用区 汾河洪洞农业用水区 汾河 南王 北郊(屯里) 洪洞 30 ③ 劣Ⅴ 农田灌溉取水区,汾西灌区 46 汾河太原运城开发利用区 汾河临汾景观娱乐用水区 汾河 北郊 外环桥 临汾 6 ⑤ 劣Ⅴ 城市涉水景观区 47 汾河太原运城开发利用区 汾河临汾排污控制区 汾河 外环桥 尧庙 临汾 5 ⑦ 劣Ⅴ 排污沟口集中河段
48 汾河太原运城开发利用区 汾河临汾过渡区 汾河 尧庙 金殿 金殿 5 ⑥ 劣Ⅴ 上下两个功能区的水质要求不同 49 汾河太原运城开发利用区 汾河临汾农业用水区 汾河 金殿 市界 柴庄 54.9 ③ 劣Ⅴ 农田灌溉取水区 50 汾河太原运城开发利用区 汾河汾南农业用水区 汾河 市界 稷山 新绛 62.7 ③ 劣Ⅴ 农田灌溉取水区 51 汾河太原运城开发利用区 汾河稷山排污控制区 汾河 稷山 新店 新店 8 ⑦ 劣Ⅴ 排污沟口集中河段 52 汾河河津缓冲区 新店 入黄口 38.3 劣Ⅴ 边界缓冲 53 东碾河静乐源头水保护区 东碾河 源头 入汾口 57.8 Ⅳ 汾河上游支流 54 岚河岚县源头水保护区 岚河 源头 岚县 27.6 Ⅲ 源头水 55 岚河岚县开发利用区 岚河岚县农业用水区 岚河 岚县 入汾口 上静游 34.3 ③ Ⅳ 农田灌溉取水区 56 娄烦河娄烦源头水保护区 娄烦河 源头 入汾口 41.6 Ⅲ 源头水 5
序号 一级功能区名称 二级功能区名称 河流 范围 水质代表断面 长度(km) 功能排序 水质现状 水质目标 区划依据
起 止
57 潇河昔阳寿阳源头水保护区 潇河 源头 寿阳松塔水库 28 Ⅱ 源头水
58 潇河寿阳榆次开发利用区 潇河昔阳寿阳饮用农业用水区 潇河 松塔水库 赵家庄 独堆 42 ①③ Ⅲ 县城饮用水源地、农田灌溉取水区
59 潇河寿阳榆次开发利用区 潇河寿阳榆次农业用水区 潇河 赵家庄 入汾口 芦家庄 77 ③ Ⅴ 农田灌溉取水区
60 白马河寿阳开发利用区 白马河寿阳农业工业用水区 白马河 河源 寿阳 蔡庄水库 34.6 ③② Ⅳ-Ⅴ 农田灌溉和工业取水区 61 白马河寿阳开发利用区 白马河寿阳排污控制区 白马河 寿阳 入潇河口 荣家垴 19.7 ⑦ Ⅴ 排污沟口集中河段 62 乌马河太谷源头水保护区 乌马河 源头 庞庄水库 26.5 Ⅲ 源头水
63 乌马河太谷开发利用区 乌马河太谷饮用工业农业用水区 乌马河 庞庄水库 市界 太谷 51.4 ①②③ Ⅲ 交城饮用水源,工业和农灌取水区
64 乌马河太谷开发利用区 乌马河清徐工业农业用水区 乌马河 市界 入汾口 南左 32 ②③ Ⅲ 工业和农田灌溉取水区
65 磁窑河开发利用区 磁窑河交城饮用水源区 磁窑河 河源 交城 交城 36 ① Ⅱ 太谷县城饮用水源地
66 磁窑河开发利用区 磁窑河文水平遥农业用水区 磁窑河 交城 入汾口 平遥 50.4 ③ Ⅲ 农田灌溉取水区
67 文峪河庞泉沟自然保护区 文峪河 源头 中庄 38 Ⅱ 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8 文峪河文水开发利用区 文峪河柏叶口水库饮用工业用水区 文峪河 中庄 会立站 岔口 26.4 ①② Ⅱ 县城饮用水源地,工业取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