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广教授从脾胃论治冠心病经验
冠心病脏腑辨证辨治发挥

冠心病脏腑辨证辨治发挥高嘉良;王阶【摘要】五脏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在冠心病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脾为后天之本,可灌溉四旁,与心、肺、肝、肾四脏相互作用,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重视对脾脏调理可取得一定临床效果.故以脾为立足点,分别从脾肺论治、肝脾论治、心脾论治、脾胃论治、脾肾论治5个方面归纳探析中医之脾在论治冠心病的临床应用.【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22)008【总页数】3页(P1029-1031)【关键词】脾;冠心病;脏腑辩证;临床论治【作者】高嘉良;王阶【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中医学认为冠心病属于“胸痹”“心痹”“心痛”等范畴,其发病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内伤劳倦等因素有关,血瘀、痰浊、气滞、寒凝等为其主要病理因素。
临床论治多以活血化瘀、化痰泄浊、益气养阴等为治法。
冠心病发生病位在心,五脏相通,移皆有次,在临床辨治中脏腑辨证亦在防治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通过临床研究认为,从中医之脾着手,调整脾脏与其他四脏之间的关系来论治冠心病,可收到一定的临床效果。
冠心病以本虚标实为病机,本虚多见气血阴阳之虚,标实则多为寒凝、血瘀、痰浊、气滞等。
其中气虚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环节中起到关键作用,也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证候要素之一[1]。
《素问·举痛论》指出“百病生于气”。
气是生命的动力,具有防御、温煦、推动、气化等作用,是人体机能正常发挥的重要保障,在精、血、津液的生成及转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若气虚不足,一是气化不及无力推动血液和津液的运行,则血流不畅而为瘀血,津液不化而成痰浊;二是防御功能的减低易受外感风寒之邪侵犯,直中于里、寒凝心脉;三是温煦功能的下降,内生阴寒,日久伤及阳气而发为阳虚,胸阳矢旷;若气滞不行,精、血、津液等不得传化布散,津液代谢失调,日久形成痰瘀等病理因素。
姚魁武教授从邪正关系论治冠心病经验总结

姚魁武教授从邪正关系论治冠心病经验总结华鑫2崔艳静2朱爱松3徐舒欣2王擎擎2林建国2姚魁武21.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陕西咸阳712046;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北京100053;3.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浙江杭州310053[摘要]姚魁武教授认为冠心病的发生以正虚为基础,过程中伴随邪正关系的变化。
邪正关系变化的本质为人体标本虚实的转化,是人体和合失守的表现,具体为气血失和、升降失常、肝脾失调、情志失畅。
治疗时遵循“和合”思想,以“和”法为指导,坚持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通过气血同调、活血温通、调和肝脾、升清降浊、调畅情志等治法,使人体达到气血调和、气机通畅、情志和谐的状态,则正气得充,邪气自去,临床治疗冠心病收效良好。
[关键词]冠心病;邪正关系;和合思想;验案;姚魁武冲图分类号]R2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21)05(C)-0149-04Experience summary of Professor Yao Kuiwu in treating coronary heart disease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thogen and vital qiHUA Xin12CUI Yanjing ZHU Aisong3XU Shuxin2WANG Qingqing^LIN Jian'guo2YAO Kuhvu21.The FirsL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Shaanxi Province,Xianyang712046, China;2.DeparLmenL of Cardiology,Guang'anmen Hospital,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53,China;3.Basic Medical College,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Zhejiang Province,Hangzhou310053, China[Abstract]Professor Yao Kuiwu believes that the occurrenc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s based on the deficiency of qi, accompanied by the chang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thogen and vital qi.The essence of the chang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thogen and vital qi i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deficiency and excess of human specimens,which is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disharmony of human harmony,specifically the disharmony of qi and blood,the disorder of ascending and descending,the imbalance of liver and spleen,and the loss of emotion.During the treatment,Professor Yao Kuiwu follows the野harmony冶thought,takes the野harmony冶method as the guide,adhere to the combination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disease differentiation,and treats through the coordinating of qi and blood,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regulating liver and spleen,promoting clearing and reducing turbidity,and regulating emotions.The method can make the human body reach the state of harmony of qi and blood,unobstructed qi,and harmony of emotions,then the healthy qi will be filled,the pathogenic qi will go away,an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ll be effective.[Key words]Coronary heart disease;Relationship between pathogen and vital qi;Harmony ideology;Proven case;Yao Kuiwu姚魁武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曾先后师从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和薛伯寿教授、全国岐黄学者王阶教授和李建生教授,将诸位大师的学术思想融会贯通,并用于临床,临床疗效显著。
`孙建芝教授从肝论治冠心病经验 1241988955954

应意大利 土 河 中 国 文 化 协 会 之 邀,河 南 中 医 学院院长 彭 勃 教 授 作 了 中 医 药 在 世 界 发 展 现 状、 中医药治疗疼痛的学术报告;高希言教授作了针 灸 治疗疼痛的学术报告;高清 顺主任医 师作了推
拿治疗疼痛 报 告,专 家 团 展 示 了 中 医 药、推 拿、针 灸在治疗疼痛方面的成果和特色,并进行了现场 演示。会场上的代表聚精会神地聆听中国专家的 学术报告,仔细地观看中医针灸推拿表演,深深地 被中医的神奇所感染。会后举办了针灸推拿讲习 班。一些专家纷纷要求与河南中医学院开展学术 合作,还有一些学者要求来河南中医学院学习“真 正的中医”。
会后,彭院 长 应 邀 到 意 大 利 那 波 里 大 学 医 学 院进行交流,并初步达成校际间的学术交流合作 意向,为今后中医学术在意大利的传播打下了良 好的基础。
(饶 洪)
!!!!!!!!!!!!!!!!!!!!!!!!!!!!!!!!!!!!!!!!!!!!!"
发性左胸部闷痛!"月,加重#月。!$$%年!&月因生气而出 现左胸部憋闷疼痛,以后每在情绪激动及劳累后出现,春节
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从脾胃论治胸痹(冠心病)

o n s e t o f c h e s t o b s t uc r t i o n( c o r o n a y r h e a t r d i s e a s e )i n c l u d i n g t r a n s f o r me d i n s u ic f i e n t l y b y t h e s p l e e n - s t o ma c h ,d e f i c i e n c y o f q i
c o r o n a y h r e a r t d i s e a s e c o u l d b e a s c h e s t s t u in f e s s a n d p a i n s i n T CM. T h e d y s f u n c t i o n s p l e e n- s t o ma c h wa s t h e i mp o r t a n t
o f h e a t,d r i s o r d e r o f s p l e e n — s t o ma c h u p — d o wn ,s t a s i s o f q i t o h e a t r s t a g n a t i o n .C l i n i c a l e x p e i r e n c e s d i v i d e d t h e d i s e a s e s i n t o
机 郁 滞致 心脉 痹 阻。 临证 将 其分 为 心脾 两虚 、 宗 气亏 乏 、 脾虚湿阻、 肝 脾不 和 、 脾 肾 阳虚 等 1 5种 证 型 , 治 以 益气 健 脾 、 补益宗气、 运
脾化浊、 疏肝 理脾 、 温 补脾 肾等法 , 治疗 虽然 可按 藏腑 辨 证施 治 , 但 必 须“ 持 中央 ” , 调 脾 胃, 以运 四旁 , 中气得 调 则 事半 功倍 。 [ 关键 词]冠心病 ; 胸痹 心 痛 ; 脾 胃论 治 ; 路志正
对付冠心病,可从五脏六腑入手

35对付冠心病,可从五脏六腑入手⊙广元市昭化区青牛镇卫生院 秦 义如果问治疗冠心病的关键是什么,治“心”大概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
不过在中医学理论中,并非完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虽然表面看是心脏出了问题,但实则是五脏六腑的亏虚、偏颇导致心脏功能发生障碍。
因此,临床通过调理脏腑气血功能,就可以有效治疗冠心病。
从脾治有些冠心病患者表现为心胸闷塞,疼痛时作,阴天加重,痰多(或白痰或黄痰),呼吸不畅,形体肥胖,舌苔白腻或水滑或黄腻,脉滑,这是典型的痰浊阻塞证。
痰浊阻滞胸中,脉络不通,胸阳不振,气机不畅,故心胸闷塞,疼痛时作,呼吸不畅。
痰浊多兼寒邪,故阴天加重。
痰浊之邪困脾,脾主肌肉四肢,脾气受困,则身重乏力。
痰浊壅塞,则痰多,苔白腻或水滑,脉滑。
痰浊日久化热,故可见黄痰,舌苔黄腻。
针对这种病机,就要采取健脾祛湿、通阳散结、豁痰泄浊的治则。
方药可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瓜蒌实、法半夏各12克,薤白9克,白酒适量。
另外,若脾胃失调,运化无权,则宗气匮乏,推动无力,轻则血运不畅,重则“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
这正是气滞血淤型冠心病的发生机理之一。
这类型患者表现为心胸刺痛,痛点固定,舌紫唇暗,舌下静脉迂曲粗胀。
治则为健脾活血、理气解郁,方药可用血府逐淤汤合冠心二号方加减:丹参30克,柴胡、枳实、降香、赤芍、川芎各12克,桃仁、红花各10克,三七(研冲)5克,琥珀(研冲)、血竭各3克。
若伴心律不齐,加甘松、苦参。
从肾治冠心病晚期,患者常发展为心力衰竭,表现为气促、乏力、水肿。
而肾主水,水液的输布有赖于肾阳的蒸腾和开阖。
若肾阳不足,气化不利,湿邪上凌心肺,肺失宣降,则致淤血内结。
故晚期应以温肾益气,宣肺化湿为要。
方选真武汤加减:丹参、黄芪各30克,桂枝、茯苓、白术各15克,白芍、附片各12克,生姜10克。
另有冠心病患者表现为胸痛剧烈或绞痛,或感寒而发,或感寒痛甚,起病急剧,常在夜间或感受寒邪时发作,平素畏寒肢冷,体乏无力,腰膝酸软,面色白光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胸闷气短,舌淡或紫暗,苔白,脉沉迟或弦紧等,这是阳虚寒凝之证,治疗要尤重于温补心肾之阳,以温阳益气散寒、活血通脉止痛。
黄春林教授运用健脾五法治疗冠心病经验撷英

黄春林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和广东省中医院 的教授、博士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在多年临 床医疗实践中对冠心病的治疗进行深入的研究,提 出“健脾五法”[1]治疗冠心病,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 选择用药,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1 理论形成
黄教授在多年临床工作中发现冠心病患者多伴 有气虚痰浊,遂从古籍、现代研究文献入手,系统整 理心、脾相关理论,探究从脾论治冠心病的可行性, 并运用于临床实践中,不断修正,最后形成了“健脾 五法”治疗冠心病的理论。
Abstract ProfessorHuangChunlinbelievesthat“phlegm,bloodstasisanddeficiency”arethemainpathogenesisofcoronary heartdisease,while“phlegm anddeficiency”areinseparablewithspleenandstomachfunction.Onthebasisof“fivemethodsfor invigoratingthespleen”,andthecombinationofChineseandwesterntreatmentofcoronaryheartdiseasebyTCM syndromediffer entiationcombinedwithmodernpharmacologicalresearchchoosesmedication,andtheclinicaleffectisremarkable. KeyWords Fivemethodsofinvigoratingspleen;Coronaryheartdisease;Experience;HuangChunlin 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3-7202.2019.12.046
孙志广教授治疗胆石症临床经验

孙志广教授治疗胆石症临床经验郭晨希;孙志广【摘要】胆石症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孙志广教授善于运用中药治疗肝胆系病症,其通过分析胆石症的病因病机,常将胆石症分为实热型、气滞型与湿热型3型,分别以通腑泄热,疏肝利胆,清化湿热立法。
孙教授认为胆道阻塞,气机失调,是病机关键,喜用陈皮‐枳壳条畅气机,湿热为重要病理因素,器重黄芩‐柴胡药对,并适当加用临床与实验研究已证实具有良好排石及溶石效果的药物,疗效显著。
%Cholelithiasis is a common diseases of the digestivesystem .Professor Sun Zhiguang is good at hep‐atobiliary disorders u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olelithiasis often be divided into excessive heat type ,qi stagna‐tion type and damp‐heat type by analyzing its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and it can be treated by purging fu -organs to e‐liminate heat ,soothing liver -gallbladder and clear heat and transform dampness respectively .In Sun Zhi‐guang profes‐sor’s opinion ,The key of pathogenesis is the obstruction of biliary tract and disorder of qiactivity ,preferred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Fructus aurantii in the treatment of qi‐dynamic disorders .Hot and humid are important pathological fac‐tors ,he think highly of Radix bupleuri and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Meanwhile ,add the drug appropriately which has good effect on remove and dissolve stone and the effect has been demonstrated by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The satisfactory efficacy has been achieved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16(037)004【总页数】2页(P473-474)【关键词】胆石症/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医师;孙志广【作者】郭晨希;孙志广【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京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4.25主题词胆石症/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医师@孙志广孙志广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消化科诊疗及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长用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疗效显著,现仅就孙教授对胆石症的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路志正:冠心病的治疗关键为何在“脾胃”?

路志正:冠心病的治疗关键为何在“脾胃”?小编导读中医在治疗时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有时患病位置和治疗针对的位置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临床效果又很好,比如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就提出了调理脾胃治疗冠心病的观点。
为何冠心病的治疗根本不在“心”却在“脾胃”?治疗时应如何把握?答案就在文中。
胸痹心痛,早在《金匮要略》中即有专篇论述,所载瓜蒌薤白半夏汤、小陷胸汤等名方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冠心病心绞痛,亦可见于胸膜炎、肺炎、反流性食管炎等多个系统疾病。
针对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路志正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调理脾胃治疗冠心病的学术思想,多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卓著。
病因病机路志正教授认为,胸痹与脾胃除气血生化关系之外,尚有以下三点:其一,经脉关系。
脾胃居于中焦,心脏居于上焦,从形体上看,以膈为界,互不相连,但二者之间以脾胃之支脉、大络、经筋紧密联系,经气互通,互相影响。
其二,五行关系。
脾胃属土,心属火,心之于脾胃乃母子关系,若子病及母或子盗母气,均可因脾胃之失调而波及心脏。
其三,气化关系。
脾胃主受纳、运化水谷,乃多气多血之脏腑,为气血生化之源。
心脏血脉中气血之盈亏,实由脾之盛衰来决定。
综上所述,脾胃与心的联系是全方位的,而且十分紧密。
脾胃失调可影响心脏,导致心脏的病变。
辨证论治路志正教授认为,在治疗脾胃失调所致的胸痹时,调理脾胃是其根本法则。
如气虚不运者,健脾胃补中气,中气盛则宗气自旺,方取五味异功散加味;血亏不荣者,调脾胃助运化,脾运健则营血自丰,方取归脾汤加减;湿蕴者,芳香化浊,湿去则胸阳自展,方用三仁汤加减;痰阻者,健脾化痰,痰消则血脉自通,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等加减;阳虚有寒者,温中散寒,寒散则阳气自运,营血畅行,方以附子理中汤加味。
若兼有瘀血者,在各治法之中,佐以活血通络之品,视瘀血之程度调整活血药物的多寡及轻重。
近年来,路志正教授总结多年临证经验,创制“路氏化浊祛湿通心方”,具健脾、祛湿、化痰、降浊、活血之功,组方为茯苓、藿香、厚朴、枳实、杏仁、郁金、茵陈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健 , 气机升降失常 , 致痰浊 、 湿内生 , 水 气滞血瘀 , 阳不振 , 胸 心
脉 痹 阻 而成 胸 痹 等 病 。调 理 脾 胃治 疗 胸 痹 , 早 见 于 《 最 内经 》 如 , 《 枢 ・ 病》 云 “ 痛 , 胀 , 啬然 , 便不利 , 足太阴 ” 灵 杂 篇 心 腹 啬 大 取 ;
弱 则 心 气亦 因之 不 足 , 心气 不足 则 无 力 推 动 血 运 , 脉 道 不 畅 , 致
冠 心 病 以 胸 闷 、 痛 、 急 等 为 主症 , 于 中 医 学 “ 胸 气 属 胸痹 ” 、 “ 心痛 ” “ 心 痛 ” 范 畴 。 其 发 生 是 由 于年 老 体 衰 , 阳失 调 , 、真 等 阴 脏 腑 功 能 虚损 , 其 是 后 天 之本 脾 胃功 能损 伤 失 调 , 中 焦运 化 尤 使
孙 志 广 教 授 认 为 冠 心 病 基 本 病 机 特 点 为 本 虚 标 实 ,脾 胃损 伤 为 病 机 的关 键 , 根 本 原 因 在 于 脾 胃功 能 失 调 。饮 食 不 节 、 其 情
志 失 调 、 腑 失 和可 导致 脾 胃功 能 失 调 引起 冠 心 病 的 发 生 。 食 脏 饮
孙 志 广 教 授 为 南 京 中医 药 大 学博 士生 导 师 、 任 医 师 , 期 主 长
从 事 中 医 内科 的 教 学科 研及 临床 工 作 , 学 严 谨 , 治 医术 精 湛 。其
善 于 运 用 调 理 脾 胃法 治 疗 内科 临床 疾 病 , 仅 用 于 慢性 胃炎 、 不 反 流性 食 管 炎 、 疡 性 结 肠 炎 等 消 化 道 疾 病 的 治 疗 , 于 冠 心 病 也 溃 对 独辟 蹊 径 , 用 调 理 脾 胃法 进 行 治 疗 , 得 较 好 的 疗 效 , 术 见 采 取 学
密 切 的联 系 , 理 上相 互 生养 制 约 , 理 上 互相 乘 侮影 响 , 胃与 生 病 脾
冠 心 病 多 发 于 肥 胖 、 脂 增 高 且 伴 血 压 、 糖 增 高 的 中老 年 人 。 血 血 “ 人 多痰 湿 ” 中老 年人 往往 脾 胃亏虚 , 肥 , 消化 吸收 功 能 有 不 同程 度 障 碍 , 之 体 形 肥 胖 , 易 引 起 体 内 脂 质代 谢 紊 乱 , 质 沉 积 加 更 脂 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因而 冠 心 病 的 形 成 与 痰 浊 内生 ( 脂 代 谢 紊 乱 )密 切 相 关 , 胃功 能 失 调 不 仅 生 痰 , 可 生 瘀 , 瘀 脾 也 痰 共 同 构 成 冠 心 病 的 病 理 基 础 。 故 脾 胃功 能 失 调 为 辨 识 冠 心 病基
解 独 到 。余 幸 随 师 学 习 , 导 师 临 证 经 验 浅 有 体会 , 将 其 治 疗 对 现
冠 心 病 的 经 验 介绍 如下 。
1 冠 心病 从 脾 胃论 治 理 论 渊 源
失 节 , 饮 暴 食 , 伤 中 土 , 化 失 司 , 湿 成 痰 , 瘀 交 阻 而 致 暴 克 运 聚 痰 阻 滞 气 机 , 血 运 行 不 畅 ,心 脉 不 通 , 为 胸 痹 心 痛 。思 虑 劳倦 气 发 过 度 , 使 脾 胃 内伤 , 运 失 常 , 致 健 宗气 生 成 匮 乏 , 脉 为 之 不 利 而 心 成 。脏 腑 失 和 导 致 脾 胃气 机不 利 , 引起 气 血 的运 行 失 常 , 液瘀 血 结 于 心 脉 导 致 本 病 的 发 生 。饮 食 失 调 导 致 脾 胃损 伤 是 冠 心 病发 生 的关 键 因 素 。脾 胃损 伤 , 方 面使 气 血 津 液 生 化 乏 源 , 气衰 一 中
心痛 的 目的 。汉 代 张 仲 景 开辟 了 运用 药 物 从 脾 胃论 治 胸 痹 的先
河 。如 《 匮要 略 ・ 痹 心 痛 短 气 病 脉 证 并 治 》 金 胸 中指 出“ 胸痹 , 心 中痞 气 , 结 在 胸 , 满 , 下 逆 抢 心 , 实薤 白桂 枝 汤 主之 , 气 胸 胁 枳 人 参 汤 亦 主 之 ” “ 痹 , 中气 塞 , 气 , 苓 杏 仁 甘 草 汤 主 之 , ;胸 胸 短 茯 橘 枳姜汤亦主之” 。人 参 汤 、 枳 姜 汤 等 方 , 是 从 中焦 脾 胃论 治 , 橘 即 前 者 温 补 中阳 , 寒 祛 湿 , 者 温 胃散 痞 , 散 后 行气 消食 。 中医 学认 为 , 体 是 一 个 有 机 的 整体 , 脏 腑 组 织 之 间 有 着 人 各
气 虚不 能 自护 则 心 悸 动 而 不 宁 ; 虚 日久 , 气 可致 心 阳虚 弱 , 阳虚 则 寒 邪 易 乘 ; 血不 足则 不 能 上 奉 心 脉 , 心 血 虚少 , 津 使 久则 脉 络 瘀 阻 。 另一 方 面 , 主 运 化 , 胃损 伤则 运 化 迟 滞 , 氲 生 湿 , 脾 脾 氤 湿
浊 弥 漫 , 蒙 胸 阳致 胸 阳不 展 , 闷 、 短 乃 作 ; 浊 凝 聚 为 痰 , 上 胸 气 湿 痰浊上犯 , 痹胸阳 , 塞心脉则胸痹疼痛乃生。 代医学指出 , 阻 闭 现
《 枢 ・ 病》 谓“ 灵 厥 篇 胃心痛 , 之 大都 、 白” 即通 过 针 刺 脾 胃 取 太 。 经 脉 的腧 穴 , 节脾 胃经 气 , 到 治疗 因脾 胃失 调而 导 致 的胸 痹 调 达
【 关键 词】 冠心病
脾 胃论治
孙志广
临证经验
水 火 不 济 , 肾不 交 而 俱 病 。综 上 所 述 , 胃与 心 的联 系是 全 方 心 脾
位 的, 而且 十 分 紧 密 脾 胃失 调 可影 响心 脏 , 致 心脏 的病 变 。 导 2 冠 心 病 从 脾 胃 论 治 病 因 病 机
中国中医急症 2 1 0 0年 3月第 l 9卷 第 3期 J T M. r2 1 , 11 , E C Ma.0 0 Vo 9 .
・
45 ・ 7
・
名 医 精 粹
・
孙 志广教授从脾 胃论 治冠 心病经验
曹守沛△
中 图分 类 号 : 2 9 8 文 献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4— 4 X(0 0 0 0 5 0 R 4 . A 10 7 5 2 1 )3— 4 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