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义核酸药物
第二十四章反义药物

反义核酸技术的历史
Itoh和Tomizawa(1980)在研究ColE1的实验中, 最先发现自然界存在“天然”反义RNA。
上述发现不仅一个角度证实了“天然”的DNA双螺旋结构
模型中反义链在转录过程中的指导作用,而且它就像掀
去一层又一层薄薄的面纱,展示给人们一个朦胧神奇、
奥妙无穷的新的研究领域,从而曾强了人们深入研究反
返回
反义核酸技术
核酶(ribozyme)是具有酶活性的RNA,主要参加
RNA的加工与成熟。
天然核酶可分为四类:
①异体催化剪切型,如RNase P;
②自主催化剪切型,如植物类病毒,拟病毒和卫 星RNA;
③第一组内含子自我剪接型;如四膜虫大核26S rRNA;
④第二组内含子剪接型。
列形成双链,阻碍mRNA前体的加帽、拼接、加poly A尾及向胞质
的转运。
返回
反义核酸的作用靶点
抑制转录后mRNA的剪接和成熟
如5’端加帽、3’端加尾(poly A)和pre-RNA的剪接等。
阻止 mRNA由细胞核向细胞质运输
寡核苷酸可进入细胞核,在核内与靶mRNA或pre-mRNA结合, 阻止它们由细胞核向细胞质的运输。
性,增加对核酸酶的抗性。
溶解性
由于ASON带负电荷且有较强的亲水性,因此不易与带同
样电荷的靶细胞接触,更不易透过由磷酯质双分子层构
成的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返回
化学修饰
碱基修饰
在胞嘧啶的5号位点进行甲基化是最常用的碱基修饰手 法
骨架修饰
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成核酸或ASODN,磷酸二 酯键是受核酸酶作用(水解)的敏感位点,在体内生 理条件下半衰期仅数分钟。
反义核酸的研究进展

vitro1J C lin Pharm Sci,1996,5(2):8816 郑俊民主编1经皮给药新剂型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 78~8617 李娅芳,邓英杰,刘淑琴,等1透皮吸收制剂研究进展1中国药学杂志,1997,32(1):318 陈小平1电致孔法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1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1999,26(4):22219 P rausnitz M R,Edel m an E R,Gi m m J A,et al.T randerm al deliv2ery of heparin byeletropo rati on.B i o techno logy,1995,13(11): 120520 M ichealM,V ijeyalak shm i G,L i po som e.A selective drug delivery system fo r the top ical route of adm inistrati on:gelclo sago fo rm.J Pharm Pharm aco l,1982,34(7):47221 朱于村1促进透皮给药的物理和生化方法1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3,10(6):357(收稿日期:2000212226)反义核酸的研究进展赵 倩(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 天津300203) 摘 要 从反义核酸的作用机理、药理作用及化学修饰等方面介绍当前在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反义核酸作为一种生化药物,在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肿瘤、艾滋病和遗传性疾病方面,与传统药物相比更具有选择性和高效低毒。
关键词 反义核酸 作用机理 药理作用 化学修饰 中图分类号:Q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687(2001)02-0007-04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以及对控制生物体性质与功能的基因及作用机制认识的提高,人类有可能在基因水平上阻断或控制某些异常基因或感染病毒的表达,从而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
反义核酸对膀胱癌细胞系多药耐药性的逆转效应

反义核酸对膀胱癌细胞系多药耐药性的逆转效应摘要:目的探讨多药耐药性逆转的新方法。
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方法构建能转录出mdr1 mRNA反义RNA的逆转录病毒质粒,然后将该质粒导入膀胱癌耐药细胞系中,测定转染细胞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性,观察反义核酸对MDR的逆转效应。
结果耐药细胞经导入反义核酸逆转录病毒质粒后,对阿霉素(ADM)、秋显著降低(P<0.01);细胞膜上P-糖蛋白(P-GP)染色信号水仙素(COL)的IC50显著减弱。
结论反义核酸是逆转膀胱癌多药耐药性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膀胱肿瘤癌多药耐药性Reversal of multidrug resistance of bladder cancer cell line withantisenes RNAHE Bin(Department of Urology, the Affiliated Xinqiao Hospital of the Third Military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7,China)(Department of Urology, the Affiliated Xinqiao Hospital of the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7,China)YANG Tangjun(Department of Urology, the Affiliated Xinqiao Hospital of the Third Military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7,China)JIN Xiyu,et al.(Department of Urology, the Affiliated Xinqiao Hospital of the Third Military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7,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ew reversal method of multidrug resistance of bladder cancer cell line.Methods A retroviral plasmid pLXSN-AS(+) containing the mdr1 mRNA antisense gene was cloned by inserting 1383bp fragment of mdr1 cDNA into multiple cloning sites of retroviral vector pLXSN. For evaluating the reversal efficiency of antisense RNA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LXSN-AS(+) was transfected into multidrug resistant cell lines BHA-60 with liposome.ResultsAfter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LXSN-AS(+) being transduced, the BHA-60 cell line showed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IC50 to drug (P<0.01)and the P-GP positive signal. Conclusions Antisense is a valuable method to reverse multidrug resistance of bladder cancer cell line.Key words:Bladder neoplasms Carcinoma Multidrug resistance▲为探讨膀胱癌多药耐药性(MDR)逆转的方法,我们构建了能转录出mdr1 mRNA反义RNA的逆转录病毒质粒,然后将该质粒导入耐药的膀胱癌细胞系BHA-60中,观察反义核酸对MDR的逆转效应。
反义药物的作用机理与临床应用

反义药物的作用机理与临床应用
周勇 , 余平 , 汪华蓉
[ 中图分类号 ] R969
( 重庆三峡中心 医院 , 重庆 404000)
[ 文章编号 ] 1001 5213( 2001) 02 0110 02
[ 文献标识码 ] A
反义药 物是以反义 核酸 技术为 基础 开发 的以治 疗为 目 的的安全有效的新型药物。与传统的药物 相比较 , 反义药 物 的性质和作用对象明显不同 , 表现 为 : 新 的化学 物质 寡聚 核 苷酸 ; 新的药物受体 mRN A( 信息 核糖核 酸 ) ; 新的受 体结 合 方式 : Watson Crick 杂 交 ; 新 的 药 物 受 体 结 合 后 反 应 , 如 R Nase H( 核糖核酸酶 H) 介导 的靶 RNA 的降解 [ 1] 。近年来 , 随着对反 义寡 聚脱 氧核 苷酸 ( oligodeox ynucleotides, O DN) 及 其结构衍生物如硫代 磷酸寡 聚脱氧 核苷 酸 ( phosphorothioate oligodeox ynucleot ides, PS ODN ) 反义作用机理 的阐明 , 大批 以 病毒、 癌基因、 细胞活性 因子 及其他 疾病 相关 蛋白的 基因 为 靶点的反义药物相继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 使反义 药物的研 究 再次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本文将在综述文 献的基础 上 , 对 反 义药物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作如下介绍。 1 1. 1 反义药物作用机理 反义脱氧核 糖核 酸 反义 脱氧 核糖 核酸 ( 反义 DNA )
对各种癌基因 ( 如 C myc、 Bcl 2 、 N r as 、 K ras 等 ) 和生 长因 子 ( 如细胞间粘附因子 1 、 白介素 2 、 穿孔因子等 ) 的反义药物 将 陆续投放市场 , 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一条新的分 子靶向途径。 近年来 , 反义药 物应用 于抗 癌研究 又涉 及到 新的 领域。 研究发现 , 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 生物学特 性。文献
反义核酸药物

反义核酸药物大家一定都没听说过反义核酸药物,反义核酸药物是一种平常人很难会接触到的药物。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反义核酸药物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反义核酸药物的作用原理反义核酸目前有三种来源:一是利用固相亚磷酰胺法人工合成的短小反义寡聚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cleotides,AON),这是反义核酸最普遍的应用方式,包括未修饰AON和硫代磷酸酯化(PS)、磷酸二酯化(PO)和甲基化等修饰AON二类,其中以PSAON应用最广泛。
ANO设计合成简单,只要其顺序与靶mRNA部分顺序互补即可,而对基因的读码框无要求;二是更具有实用价值的人工表达载体,包括单个基因和多个基因的联合反义表达载体[3],它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靶基因序列反向插入到载体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通过转录可源源不断产生反义RNA分子;三是天然存在的反义核酸分子,但目前分离纯化尚存在困难。
反义核酸药物的作用特点反义核酸作为基因治疗药物之一,与传统药物相比具有诸多优点。
1)高度特异性:反义核酸药物通过特异的碱基互补配对作用于靶RNA或DNA,犹如“生物导弹”。
2)高生物活性、丰富的信息量;反义核酸是一种携带特定遗传信息的信息体,碱基排列顺序可千变万化,不可穷尽。
3)高效性:直接阻止疾病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4)最优化的药物设计:反义核酸技术从本质上是应用基因的天然顺序信息,实际上是最合理的药物设计。
5)低毒、安全:反义核酸尚未发现其有显著毒性,尽管其在生物体内的存留时间有长有短,但最终都将被降解消除,这避免了如转基因疗法中外源基因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的危险性。
反义核酸药物的在寄生虫学中的应用反义核酸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成熟,使其逐渐渗透并应用到寄生虫学领域,丰富和发展了寄生虫病的基因治疗策略。
反义核酸技术在抗寄生虫病研究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原虫类,如疟原虫、锥虫和利什曼原虫等,而且反义核酸中又以AON方面的报道最多。
下面着重就AON 在寄生虫方面的研究应用作用一简要阐述。
第16章 反义核酸类药物

第一个反义药物——福米韦生
5 适应证和禁忌证
福米韦生为二线治疗药物,适用于对其他治疗措施不能耐受或没有效 果或有禁忌的病人;禁用于2~4周内使用西多福韦(cidofovir)治疗 的病人,以免增加发生眼内炎的危险性 6 与治疗CMV视网膜炎的其他药物比较
更昔洛韦、西多福韦和膦甲酸钠是CMV抑制剂,而非杀死剂;具有交 叉耐药性;可产生肾毒性;插管给药、植入制剂费用昂贵、重复手术 以及视网膜剥脱发生率高(28%)使应用受限 福米韦生具有阻止病毒复制,疗效持久、用药次数少,不良反应少而 轻,局部玻璃体内注射给药优于其他上述提及的给药方法
硫代磷酸化修饰
主要用于治疗艾滋病(AIDS)病人并发的巨细胞病毒(CMV)性视网膜炎
第一个反义药物——福米韦生
1 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
1.1 抗病毒作用机制
主要依赖于反义作用,福米韦生与CMV mRNA特异序列互补结合, 被RNA酶H识别,并使mRNA水解失活
抑制CMV进入宿主细胞是序列非依赖性的非反义作用
反义核酸技术(antisense nucleic acids technology) 是根据
核酸杂交原理设计的,以选择性地抑制特定基因表达为目的的
一类核酸研究新技术 包括反义RNA(asRNA)、反义DNA(asDNA) 、核酶(Rz)
反义核酸的基本原理
绝大多数DNA由两条碱基互补的单链组成,生物信息以核苷酸 不同排列顺序编码在DNA链上,基因组形成单顺反子结构
ASGP-PL-反义RNA复合物 → 肝细胞表面ASGP受体识别→ 吞噬 → 释放 → 发挥作用
优点:专一性强,抗降解能力强
863课题申请书-抗肿瘤反义核酸药物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申请书领域名称:生物和现代农业技术主题(重大专项)名称:生物工程技术所属专题名称:新型生物技术药物和疫苗的研究课题名称:抗肿瘤反义核酸药物“癌泰得”的临床前研究一、基本信息四、审核意见课题名称:痛痹颗粒对骨关节炎细胞凋亡和增殖的机理研究1、立项依据1.1 研究目的、意义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又称退行性关节病,以关节软骨发生弥漫性龟裂、纤维化和脱失及因骨组织增生性变化为特征的一组临床征候群,是多见于中年以后的慢性进行性关节疾患。
该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据调查,在美国目前2亿多人口中,就有骨关节炎4500万,发病率占总人口的20%,在老年人中所占比例更高,50岁以上人群中,OA的患病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位居第二位。
在我国,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5—64岁的人群中发病率达40%,而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达60%~90%。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长久实施及经济发展,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OA的发病率还将越来越高,这不仅严重危害人民的生活、健康,对社会也将造成很大负担。
同时世界其他国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因而OA引起了国际、国内医学界的相当重视。
近年来对OA的研究颇多,在发病机制、检测手段以及治疗方法上均取得较大进步,但总的来说还缺乏令人满意的突破性进展。
西药治疗OA的主要手段是非甾体药,但存在副作用大、作用单一及有较多禁忌症等缺点。
虽然中药治疗OA也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对其具体的作用机制有深入研究的却很少,因此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疗效确切的中药复方进行深入的机理研究,使中药治疗OA的疗效在国际先进行列中占一席之地,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重要的课题。
1.2 国内外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近十年来,国内外对OA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大致归纳如下:1.2.1 流行病学研究已广泛开展在近100种不同类型的关节疾病中,OA是影响人类健康最常见的关节疾患之一,没有明显的种族和地域差异,本病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故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患病率也有增高的趋势。
反义药物的研究

《反义药物的研究》专业:制药工程班级:121班姓名:陈子阳学号:20120934105摘要:反义药物又称反义寡核苷酸药物。
近年来人们通过对反义寡核苷酸药物研究,发现反义寡核苷酸在治疗重大疾病如癌症和病毒感染方面很有潜力。
但以反义寡核苷酸为基础的治疗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如稳定性差,需要多次重复给药、细胞膜透过性差等。
本文从其含义和作用机理,研究历程,临床应用及现存问题和解决方法等诸方面对反义药物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反义寡核苷酸反义药物一、反义药物的含义及作用机理反义核酸药物即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oligonucleotide,ODNs)其核苷酸序列可与靶mRNA或靶DNA互补,抑制或封闭该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或诱导RNaseH 识别并切割mRNA,使其丧失功能。
反义核酸药物是药理学的新领域或革命,即:新的药物——反义寡核苷酸;新的药物受体——mRNA;新的受体结合方式——Watson-Crick杂交;新的药物受体结合后反应:(1)RNaseH介导的靶RNA 的降解;(2)抑制DNA的复制和转录及转录后的加工和翻译等众所周知,蛋白质在人体代谢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不管是宿主性疾病(如肿瘤),还是感染性疾病(如AIDS,肝炎等),几乎所有的疾病都是由于产生了过量的或者是不适当的蛋白质所引起的。
传统药物主要直接作用手致病蛋白本身。
目前上市的药物中以受体为作用靶点的药物约占52%,以酶为作用靶点的药物约占22%,以离子通道为作用靶点的药物约占6%,以核酸为作用靶点的药物约占3%,其余尚不清楚。
可见,许多具有新药理学特性的化合物都是与蛋白质结合并使之失去功能。
例如,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右普萘洛尔(deXpropranolol),H2受体阻断剂——西咪香丁(cimehdine),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nifedipine),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雷米普利(ramipril)。
二、反义药物的研究历程2.1 第一代反义药物——硫代磷酸寡核苷酸(phospho-rothioate oligonucleotides,PS一ODNs)等PS-ODNs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稳定性,易于大量合成,基本上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核酸酶的抗性。
(1)碱基修饰:
碱基是asON与靶基因通过氢键形成而直接接触的 部位,而氢键的形成又是asON发挥功能的必要条件。因 此,该部位的修饰应以不影响氢键形成为前提。任何影 响A-T(U)/G-C碱基配对的修饰都会因碱基错配而导 致asON与靶基因的结合或特异性降低或丢失。
例如: 大肠杆菌质粒Pmb1(Col E1)复制是通过 RNA
I(反义RNA)实现抑制作用。
该质粒复制起始时,引物 (RNA II) 与其模板链结合, 并在DNA聚合酶参与下合成新的DNA子链。但是很快就 有一种长约100个核苷酸的反义RNA分子 (RNA I) 生成。 RNA I与RNA II -552----447核苷酸互补,且互补区位于复制 起始位点上游,它在Col E1复制过程中能与RNAⅡ的5’-末 端互补结合,使其构型改变,从而阻碍了RNAⅡ与DNA模 板链的结合,RNAⅡ不再起到引物的作用,质粒DNA的复制 终止。 见图示:
➢3′_3′ 5′_5′连接修饰: 考虑到核酸酶只识别3′ ,5′磷酸二 酯 键 , 故 合 成 一 类 具 有 3′ _ 3′ 5′ _ 5′ 颠 倒 连 接 末 端 的 asON(INV_asON),结果使核酸酶不能识别。
第3条途径-----肽骨架
基于asON发挥特异性抑制基因表达的关键在于其 碱基排列顺序,而与易于降解的磷酸和糖环组成的磷酸 二酯键骨架无关。所以,asOD的磷酸-糖骨架以肽键取代, 得到新型的化合物----多肽核酸(peptide nu cle ic acid, PNA)。
1983年Mizuno和Simon等同时发现反义RNA的调节作 用,进而揭示了一种新的基因表达调节机制。
20世纪80年代,寡核苷酸人工合成技术的成功,反义 核酸的研究快速发展起来。有人将它与20年前单克隆抗 体的问世相比拟,认为该项技术的成熟化有望获得一类 可以“根治”肿瘤、遗传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等多种疑 难杂症的新型药物。反义技术正孕育着药物学和药理学 上的一次革命。
Replication of the ColE1 Plasmid
• ColE1 replication is unidirectional
ColE1 (6646 bp)
Replicon
RNAI
Origin RNAII
Colicin
2、在转录水平上:
反义RNA可与mRNA 5’-端互补,从而阻止了RNA的完 整转录。 ➢ 大肠杆菌的cAMP受体蛋白基因(CRP)的转录会受到一种 小分子反义RNA的制约。这种反义RNA可与CRP基因转 录起始生成的mRAN分子的5’-端序列互补,形成特异的 二级结构,它类似于能促使转录作用终止的柄-环结构, 空间构象障碍迫使RNA聚合酶脱离DNA模板,停止转录。
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取决于两个重要的参数:
1、确定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合适靶点;
2、发现能特异性识别并能与该靶点结合的化合物,从 而干预疾病的发展过程。
反义寡核苷酸作为药物比常规药物的治疗有更 高的特异性。
1、有关疾病的靶基因mRNA序列是已知的,因此,设 计、合成特异性的反义核酸比较容易;
2、反义寡核苷酸与靶基因能通过碱基配对原理发生特 异和有效的结合,从而调节基因的表达。
3、在翻译水平上(主要调控形式):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一是与mRNA5’-端非编码区(包括Shine—Dalgarno, SD序列)序列结合,直接抑制翻译;
2、二是与mRNA 5’-端编码区,主要是起始密码AUG 结合,抑制翻译起始;
3、三是与靶mRNA的非编码区互补结合,使mRNA构 象改变,影响它与核糖体的结合,间接抑制了mRNA的 翻译。
四、 反义核酸类药物必需符合的条件
1、选择性(selectivity)
目前,许多癌基因和病毒基因的序列已经弄清。因此, 只对其mRNA序列选择一个区段,设计所要合成的反 义DNA/ RNA序列。这些区段主要包括:
5′端帽子结构区; mRNA的起始编码区或编码区; 核前体mRNA的拼接区; 反转录病毒的引物区等。
如: 1、在胞嘧啶的5位点甲基化(最常使用) 2、使用三氟甲基、咪唑丙基、炔丙基等。
-CH3
DNA chain
(2)骨架修饰
第1条途径-------磷的修饰:
磷原子是核酸酶的主要攻击位点,修饰后效果明显。 磷的修饰包括硫代、甲基化、氨化、酯化等,尤以硫代 磷酸寡核苷酸(phosphoroth-ioteoligonucletide,PS-ODN) 最为常用,称为“第一代反义药物”。
设计
1. 能特异地识别靶基因,并能与之稳定结合; 2. 有较长的半衰期及较强耐受核酸酶消化的能力; 3. 能通过靶细胞膜,有效的到达作用部位。
导入方法
1、RNA病毒感染; 2、脂质体包裹反义寡核苷酸; 3、显微注射; 4、逆转录病毒; 5、腺病毒介导等方法。
此外,利用抗体、阳离子多肽、维生素等也可增加as ON到达靶细胞的能力。
asON):目前研究的热点。是一小段与mRNA或DNA特 异性结合并阻断其基因表达的人工合成的短核酸片断。
反义核酸技术:是指利用反义核酸的特异性来抑制
某些基因表达技术。
反义药物:利用这一技术研制的药物。
反义核酸可特异性地作用于靶基因或mRNA,从基因 复制、转录、剪接、转运和翻译等各个环节上调控基 因的表达,从而实现疾病的治疗。
这些区段均为基因表达的关键区或敏感区,对基因的 调控起重要的作用。
一般而言,只要人工设计合成15----20个碱基长度的 反义DNA或反义RNA,就足以使此反义核酸与靶mR NA形成结合作用,且这种结合调节是非常特异性的。
2、稳定性(stability)
asON 的 功 能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取 决 于 其 稳 定 性 ,asOD 在体内生理条件下,很容易被各种核酸酶降解,这样就根 本无法达到阻遏mRNA翻译的目的。因此,人们对反
炎的福米韦生(Fomivirsen, Vitrav
ene),这是ISIS公司的一大成果, 此外还有多种反义 药物包括核酶在内的新一代反义药物进入临床。
二、反义药物的作用机理
反义核酸可在复制、转录、剪接、转运和 翻译 等各个环节上发挥调控作用。
其机制为:
1、在DNA复制水平上:
反义RNA可作为DNA复制的抑制因子,它可与引 物RNA互补结合,抑制DNA的复制,从而控制复制频 率。
但由于PS-ODN其本身带有大量的负电荷,能与 多种因子结合从而导致非特异效应。在体内表现出剂 量依赖的毒副作用。
第2条途径------糖环修饰:
糖环修饰包括α构型、1’位取代、2’位取代、3’- 3′ 连接、5’_ 5′ 连接等。原理是使核酸酶不能有效识别 磷酸二酯键。
➢α构型修饰: 是指将天然DNA或RNA的β型糖苷键替 换成α构型,使核酸酶不能有效地识别其磷酸二酯键。 ➢1’位取代、2’位取代: 指将戊糖的1′ 2′位引入某些取代基。 如烷基、烷化剂等。嵌入特殊功能分子后,也使asON具 备更强的核酸酶抗性,但不影响亲和力。
三、反义药物的特点,设计和导入方法
特点
1. 选择性强: asON只作用于靶基因,不与非相关基因作用, 特异性高,且片断短,合成方便、经济;
2. 效率高: asON几乎可以完全阻断靶基因的翻译; 3. 低毒: asON作用于局部,对全身影响小。
反义核酸药物是药理学的新领域或革命:
新的药物——反义寡核苷酸 新的药物受体—— mRNA 新的受体结合方式——Watson-Crick杂交 新的药物受体结合后反应: (1) RNase H介导的靶RNA 的降解; (2)抑制DNA 的复制和转录及转录后的加工和翻译 等。
反义核酸药物
一、概述
1967年,Belikova等提出了利用一段反义寡核苷酸来 特异性地抑制基因表达的设想。
1978年,Zamecnik和Stephenson利用一段长13个碱基 的反义DNA寡核苷酸链成功地抑制了劳斯(Rous)肉瘤 病毒的复制,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
1981年Tomizawa第一次报道了天然反义RNA的生物学 功能,发现在质粒DNA复制时,与引物RNA互补的RNA 分子能抑制DNA复制。
反义核酸:是指与靶DNA或RNA碱基互补,并能与之
特异性结合的一段DNA或RNA。
一般包括: ➢ 反义DNA(antisense DNA) ➢ 反义RNA(antisense RNA) ➢ 核酶(ribozyome): 是具有酶活性的RNA,主要参加 RNA的加工与成熟。
反 义 寡 聚 核 苷 酸 (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
缺点是: 天然的寡核苷酸难以进入细胞内,而一
旦进入又容易被胞内核酸酶水解,很难直接用于治疗。 为此,人们采用药物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天然寡核苷
酸进行化学修饰,以达到治疗药物的要求。
国外已有反义药物应用于临床,Science 杂志1998年7月报道了第一个通过FDA认证的反义 药物,即用于治疗艾滋病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视网膜
第4条途径----构建嵌合体结构的反义核酸
即综合应用多种化学修饰,效果很好,有“第二代 反义药物”之称。它以PS-ODN为核心,两翼序列上 的核糖的2’位被其它基团修饰。除了化学修饰,还可 以试作转基因表达反义核酸,在体细胞内以DNA为模 板转录产生,模拟天然RNA的形成过程,这样表达的 反义RNA可能在细胞内被天然修饰,从而稳定性得到 提高。
使蛋白质的表达受到抑制。来自 核酶(Ribozyme)技术
核酶是一类本身具有酶的剪切活性的RNA,也是反 义技术的一部分,它能序列特异地催化切割靶RNA,故 也可用来封闭RNA的功能。
核酶的作用原理为核酶的特异性序列通过互补碱
基对形成识别并结合特异性靶RNA,故可以人工设计 针对某一靶RNA的核酶,破坏靶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