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直流电动机的换向
直流电机的换向问题和换向极绕组

直流电机的换向问题和换向极绕组通过对直流电机电枢绕组的分析知道,当电枢旋转时,组成电枢绕组的每条支路里所含元件数目是不变的,但组成每条支路的元件都在依次循环地更换。
一条支路中的某个元件在经过电刷后就成为另一条支路的元件,并且在电刷的两侧,元件中的电流方向是相反的,因此直流电机在工作时,绕组元件连续不断地从一条支路退出而进入相邻的支路。
在元件从一条支路转入另一条支路这个过程中,元件中的电流就要转变方向,这就是所谓直流电机的换向问题。
换向问题是换向器电机的一个特地问题,假如换向不良,将会在电刷与换向片之间产生有害的火花。
当火花超过肯定程度,就会烧坏电刷和换向器表面,使电机不能正常工作。
此外,电刷下的火花也是一个电磁波的来源,对四周无线电通讯有干扰。
国家对电机换向时产生的火花等级及相应的允许运行状态有肯定的规定。
读者可参阅我国有关国家技术标准。
产生火花的缘由是多方面的,除电磁缘由外,还有机械的缘由,换向过程中还伴随有电化学、电热等因素,它们相互交织在一起,所以相当简单,至今还没有完全把握其各种现象的物理实质,尚无完整的理论分析。
就电磁理论方面看,换向元件在换向过程中,电流的变化必定会在换向元件中产生自感电动势。
此外,因电刷宽度通常为2~3片换向片宽,同时换向的元件就不止一个,换向元件与换向元件之间会有互感电动势产生。
自感电动势和互感电动势的合成称为电抗电动势。
依据楞次定律,电抗电动势的作用是阻挡电流变化的,即阻碍换向的进行。
另外电枢磁场的存在,使得处在几何中性线上的换向元件中产生一种切割电动势,称为电枢反应电动势。
依据右手定则,电枢反应电动势也起着阻碍换向的作用。
因此,换向元件中消失延迟换向的现象,造成换向元件离开一个支路最终瞬间尚有较大的电磁能量,这部分能量以弧光放电的方式转化为热能,散失在空气中,因而在电刷与换向片之间消失火花。
从产生火花的电磁缘由动身,要有效地改善换向,就必需减小、甚至抵削换向元件中的电抗电动势和电枢反应电动势。
直流电动机的换向

为了控制电动机的转速,电流的大小可以进行调节。通过改变输入电压或串入 电阻,可以调整电流的大小,从而控制电动机的转矩和转速。
电动机的磁场变化
磁场方向的改变
在直流电动机的换向过程中,磁 场的方向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定子磁场和电枢电流相互作用产 生旋转力矩,推动电动机旋转。
磁场强度的调节
提高换向器的制造精度
总结词
提高制造精度
详细描述
提高换向器的制造精度是改善直流电动机换向的另一个关键措施。通过采用高精度的制造工艺和设备 ,可以减小换向器各部件的误差,提高其配合精度。这有助于减少换向过程中的不均匀磨损和机械振 动,进一步改善电动机的性能。
加强电动机的维护保养
总结词:维护保养
详细描述:加强直流电动机的维护保养是保持其良好换向性能的重要措施。定期对电动机进行清洁、润滑和检查,及时更换 磨损的零部件,可以确保电动机的正常运行和延长其使用寿命。此外,合理的维护计划和规范的操作流程也有助于减少换向 故障的发生。
直流电动机的换向
目录
• 直流电动机换向概述 • 直流电动机换向过程 • 直流电动机换向器的作用 • 直流电动机换向不良的影响 • 直流电动机换向的改进措施 • 直流电动机换向的发展趋势
01 直流电动机换向概述
换向的定义
• 换向:在直流电动机中,换向是指通过改变电枢绕组的电流方向或磁场方向的顺序,以实现电动机连续旋转的过程。
电刷通过与铜片的接触,将电流引入或引出转子 绕组。
换向器的内缘通常与转子轴固定在一起,随转子 一起旋转。
换向器的维护与保养
01
定期检查换向器的表面 状况,确保没有磨损或 烧蚀现象。
02
检查电刷的磨损情况, 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电 刷,以保证电流的稳定 传输。
机电传动控制复习

机 电 传 动 控 制
三 相 异 步 电 动 机
铁心:由导磁性能很好的硅钢片叠成(导磁部分)。 定 绕组:放在定子铁心内圆槽内(导电部分)。 子 机座:固定定子铁心及端盖。 静止 部分 铁心:由硅钢片叠成,也是磁路的一部分。 绕组: ① 鼠笼式:转子铁心的每个槽内 插入一根裸导条, 转 形成一个多相对称短路绕组。 子 ② 绕线式:转子绕组为三相对称绕组, 旋转 嵌放在转子铁心槽内。 部分 转轴、轴承、风扇
机 电 传 动 控 制
电磁转矩T 为拖动转矩,方向与n 相同 (定子) 励磁 电动势E为反电势,它与外加电压 回路 产生的电流Ia方向相反。 U=E+IaRa
(3)电压平衡方程式
外加电枢电压为电枢的反电势和电阻压降所平衡。
3
第1章 直流电机 1-1 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三、直流电机的励磁方式 (a)他励 (b)并励 (转子)电枢回路 (定子)励磁回路 (c)串励 (d)复励
0° 120°
机 电 传 动 控 制
㈠ 旋转磁场的产生
240° 360°
0°
120°
240°
360°
高速
0° 60° 120° 180° 低速
两极与四极旋转磁场的比较
14
第2章 交流电动机 2-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二.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㈡ 转动原理 1.电生磁 (右手定则)
机 电 传 动 控 制
“自转”现象的消除 要求交流伺服电动机的转子电阻值设计得很大,使电机 在失去控制信号而单相运行时,正转矩或负转矩的最大 值均出现在sm>1的地方。 交流伺服电动机的转速控制方式 ① 幅值控制 ② 相位控制 ③ 幅相控制
改变电动机电流方向的方法

改变电动机电流方向的方法
1. 电枢反接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他励和并励直流电动机。
通过保持励磁绕组端电压极性不变,改变电枢绕组端电压的极性来实现电动机的反转。
2. 励磁绕组反接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串励直流电动机。
因为串励直流电动机的电枢两端电压较高,而励磁绕组两端电压很低,所以反接比较容易实现。
3. 三相动力异步电动机:通过调换任意两相电源输入,可以改变电机的转动方向。
4. 单相电机:将电源输入从启动电容器一端调换到另一端,可以改变单相电机的转动方向。
5. 使用电子开关:适用于无刷直流电动机,通过控制电流的方向来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
6. 使用机械开关:适用于有刷直流电动机,通过控制电极的接线方式来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
7. 使用编码器:适用于需要精确控制电动机转向的应用,通过检测电动机的转向并控制电流的方向来实现正反转。
在实施上述任何一种方法之前,都需要确保电动机停止运转,以防损坏电动机。
同时,还需要确保电源和电动机的额定电压和电流相匹配,避免造成设备损坏。
此外,对于直流电动机,还可以通过改变外电路的正负极来改变电流方向,但这种方法是有条件限制的。
中南大学《电机及电力拖动》百题及答案 复习必备

25、 N1>N2 时,U1>U2,为 降压 变压器,N1<N2 时,U1<U2 为 升压 变压器 26、 变压器一次绕组电流大小取决于二次绕组的 电流_ 大小和负载 大小 27、 反接制动时,旋转磁场反向转动的方向与电动机的转动方向 相反 28、 三相异步电动机是利用定子绕组中的三相电流产生的旋转磁场 和绕组(……) 转子电流的有 功分量_ 相互作用产生的 29、 当电网电源频率是 f1,旋转磁场有 P 对磁极时,磁场的转速是 _60f1/P_ 30、 转速差与同步转速之比为 _转差率_ ,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相当于变压器的 一次绕组 31、 变压器的作用是变电压变电流 变阻抗 32、 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中,布置有相隔 120__ 电角度的对称三相绕组 33、 直流电动机的启动方法为,电枢回路串电阻启动_ 和 _降压启动_ 34、 直流发电机中电磁转矩方向与电枢方向 相反 35、 直流电动机中电磁转矩方向与电枢方向 相同_ 36、 拖动恒转矩负载调速时,应用降压或电枢回路串电阻方法,拖动恒功率负载调速时,用弱磁方法 37、 变压器的铁芯导磁性越好,励磁电抗越 大 ,励磁电流越 小 倍 38、 脉振磁动势可分解为 2 个幅值和转速 相同而转向 相反的旋转磁通势. 39、 Y/△启动电流和启动转矩各位直接启动的 1/3 、1/3 率减小,输入功率不变,转速减小。 41、 直流电动机的电磁转矩由每极气隙磁通量 和电枢电流 共同产生 42、 变压器带负载运行,若负载增大,则铁耗 不变 ,铜耗 增大 43、 电源频率固定的变压器,忽略楼阻抗的条件下,主磁通大小取决于_外加电压 大小,而与磁路 的 材质和几何尺寸 基本无关,主磁通与励磁电流成非线性关系 44、 绕线异步电动机拖动恒转矩负载,转子电枢串电阻运行(电源电压下降),则转速 减小 ,定 子电枢电流 _增大 ,最大电磁转矩 减小 ,临界转差率 不变 三、 简答题 1、 直流电动机为什么不直接启动?直接启动有什么后果? 直流电动机直接起动时起动电流很大,通常达到额定电流的 10 倍以上,而起动电流过大使电动机换 向困难,产生很大的火花;引起绕组发热,烧毁电机;产生机械冲击,损坏传动机构;会引起电网电 40、 他励直流电动机带恒转矩负载运行,增大电枢绕组串的电阻,稳定后,电枢电流不变,输出功
1.1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2
§1-1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一、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
直流电机是直流发电机和直流 电动机的总称。直流电机具有可 逆性,既可作直流发电机使用, 也可作直流电动机使用。
14
§1-1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2)电枢绕组
电枢绕组的作用是产生 感应电势和通过电流产生 电磁转矩,实现机电能量 转换。它是直流电机的主 要电路部分。
电枢绕组通常都用圆形或矩形截面的导线绕制而成,再按一定 规律嵌放在电枢槽内,上下层之间以及电枢绕组与铁心之间都要 妥善地绝缘。为了防止离心力将绕组甩出槽外,槽口处需用槽楔 将绕组压紧,伸出槽外的绕组端接部分用玻璃丝带绑紧。绕组端 头则按一定规律嵌放在换向器钢片的升高片槽内,并用锡焊或氩 弧焊焊牢。
12
(3)换向极
§1-1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换向极又称附加极,安装在相邻两主磁极的几何 中心线上。 Why?在1.7讲
换向极的作用是改善直流电机换向。在小容量电 机(1kw以下)中,有时换向极只有主磁极的一半, 或不安装换向极。 (4)电刷装置
电刷与换向器相配合,在电动机中起到逆变(将 直流变为交流)作用;而在发电机中则起到整流 (将交流变为直流和结构
(3)换向器 换向器的作用是
在电刷间得到直流电 动势,并保证每个磁 极下电枢导体电流方 向不变,以产生恒定 方向的电磁转矩。
16
§1-1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3、气隙
气隙是定子和转子(电枢)之间自然形成的间 隙。它是电机主磁路的一部分,是电机能量转换的 媒介。气隙的大小对电机运行的影响很大。小容 量电机约为1-3mm,大容量电机可为几毫米。
电机学(第三版)第二章 直流电机

P EI a em
机械输入功率
P P pmec pFe p来自d P p0 1 em em
P P2 pCua pCuf pmec pFe pad 1 P2 pCu p0 P2 p
I
电压变化率
U U N U 0 100% U0
4.调节特性: n=常数、U=常 数时,If=f(I)
直流电机总体结构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主磁极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换向极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机 座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枢铁芯及绕组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枢绕组在槽中的绝缘情况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换向器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刷装臵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直流电机的额定值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枢绕组在槽内的放臵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单叠绕组的连接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D a 2 p或 Z i 2 p
Z 整数 y 2p
i 1
y y 叠绕组 y 0
1 2 2
y
波绕组的 y 0
2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单叠绕组-展开图
Bavl
(1)
n ( 5) v 2 p 60
故式(2)最终可改写为
(4 )
E
令
Na / 2 a
k 1
ek lv
Na / 2 a
k 1
B ( x)
( 2)
pN a E n C E n 60a
直流电动机换向原理

直流电动机换向原理
直流电动机的换向原理是通过改变电机的电流方向来改变电动机的旋转方向。
在直流电动机中,电流通过电枢产生的磁场与永磁体的磁场相互作用,从而产生转矩使电动机转动。
换向即是让电流方向与磁场的相互作用方向发生变化。
要实现换向,通常采用换向器(也称为电刷和换向环)的设计。
在电刷上有两个交替排列的碳刷,它们与旋转的电枢接触,并通过换向环与电源相连。
当电动机开始运行时,刷子与电枢接触,电流通过刷子进入电枢。
这时,由于电枢与永磁体的磁场相互作用,电枢开始转动。
当电枢转到一定位置时,刷子会与换向环接触。
在接触过程中,电流的方向会通过刷子和换向环转换。
换向器的设计使得电流方向能够周期性地改变。
这样,即使电枢转动方向与磁场方向相同,由于电流方向的改变,电枢仍然会受到反向的力矩,从而使电动机保持稳定的旋转。
通过控制换向器中电刷和换向环的位置,可以实现电动机的正转、反转和停止。
例如,当电刷与换向环之间段开断时,电动机会停止转动;当电刷和换向环接触时,电动机会继续转动。
同时,通过改变电动机电源的极性,也可以改变电动机的转向。
总而言之,直流电动机的换向原理是通过改变电流方向,实现电枢与永磁体磁场的不断相互作用,从而使电动机产生稳定的
旋转。
这种换向原理可以通过换向器设计和控制来实现不同的转向和运行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产电刷分为三类: 石墨电刷接触电阻最大,电化墨电刷次之, 金属石墨电刷最小。 正常工作的电机,换向器表面会形成一层氧 化膜,不但会提高换向器表面的硬度,使其 耐磨;并可增加接触电阻以改善换向。正常 的氧化膜应该是均匀、稳定、呈现为有光泽 的棕褐色。
3.装置补偿绕组 补偿绕组嵌放在主磁极极靴处的槽中,如图 所示。
∑e = e
L
+ e M + ea − e k
#直线换向 当∑ e = 0 时换向元件电流随时间 线性变化。 线性变化。 #延迟换向 当∑ e > 0 时换向元件电流随时间不 是线性变化,出现电流延迟现象。 是线性变化,出现电流延迟现象。 #超越换向 当∑ e < 0 时换向元件电流随时间再 是线性变化,出现电流超前现象。 是线性变化,出现电流超前现象。
2.增加换向回路的电阻 如前所述,假若换向回路中电势为零,可得 直线换向,直线换向是最理想的换向形式。 但由于换向线圈有电感存在,使得换向延迟, 过分的延迟是产生火花的一个重要因素。延 迟的程度由回路中电阻和电感的比值决定, 如果增大换向回路的电阻,相对地便削弱了 电感的影响。增加电阻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增 加电刷的接触电阻,影响接触电阻的因素主 要是电刷材料和换向器表面的化学状态。
第八节 直流电机的换向
一、直流电机的换向过程 二、换向回路中的电势 三、改善换向的方法
一、直流电机的换向过程
一个线圈的换向过程
图中电刷是固定不动的,电枢绕组和换向器以固定的 速度从右向左移动。
图(a): 电刷只与换向片1接触,线圈K属于电刷右边的支路, 线圈中电流为+ia,线圈K开始换向。 图(b): 电刷同时与换向片1和2接触,线圈K被电刷短路,线圈中为变 化的电流i,表明该线圈正在换向。 图(c): 电刷只与换向片2接触时,线圈K已属于电刷左边支路,电流反 向为-ia。线圈K换向结束。 可见:当电枢线圈从一条支路经过电刷进入另一支路时,线 圈中电流从一个方向变换为另一方向,这种电流方向的变换 称为换向 换向。 换向
装置换向极必须注意的问题:
(1)换向极的极性要正确 根据换向极的作用是产生一个适当的外磁场去抵消 交轴电枢磁场,所以由交轴电枢磁场的方向(根据 电枢电流的分布,用右手定则可确定)可确定换向 极产生的磁场方向,从而确定换向极的极性。 对换向极的极性可得出如下结论: 电动机中换向极的极性应与沿旋转方向前面的主磁 极极性相反;发电机中换向极的极性应与沿旋转方 向前面的主磁极极性相同。
(3)电枢反应电势的大小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 ea = Ba lv a 而 Ba ∝ I a 所以
ea ∝ I a
换向线圈中出现的电抗电势和电枢反应电势 均阻碍电流的变化即阻碍换向。这种阻碍作 用就表现为使电流换向延迟。
换向元件中的电动势: 换向元件中的电动势: 自感电动势 eL和互感电动势 eM :换向元件(线圈)在换向过 换向元件(线圈) 程中电流改变而产生的。 程中电流改变而产生的。 在几何中性线处,由于电枢反应在存在, 切割电动势 ea :在几何中性线处,由于电枢反应在存在,电 枢反应磁密不为零,在换向元件中感应切割电动势。 枢反应磁密不为零,在换向元件中感应切割电动势。 根据楞次定律,自感电动势、互感电动势和切割电动势总 根据楞次定律,自感电动势、 是阻碍换向的。 是阻碍换向的。 在几何中性线处, 换向电动势 ek:在几何中性线处,换向元件在换向磁场中感应 的电动势。换向电动势是帮助换向的。 的电动势。换向电动势是帮助换向的。 换向元件中的合成电动势为: 换向元件中的合成电动势为:
直流电机的换向过程
直流电机的某一个元件经过电刷, 直流电机的某一个元件经过电刷,从一条支路换到另一条 支路时,元件里的电流方向改变, 换向。 支路时,元件里的电流方向改变,即换向。 为了分析方便假定换向片的宽度等于 电刷的宽度。 电刷的宽度。 = i =i − iiaa 电刷与换向片1接触时,元件1 电刷与换向片1接触时,元件1 中的 电流方向如图所示, 电流方向如图所示,大小为 i = i a 。 电枢移到电刷与换向片2接触时, 电枢移到电刷与换向片2接触时,元 的被短路,电流被分流。 件1的被短路,电流被分流。 电刷仅与换向片2接触时,元件1 电刷仅与换向片2接触时,元件1 中 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 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大小为 i = − ia
(3)电抗电势的大小 因为 dia e x = − LK dt 所以
e xav
2ia = LX TK
ex ∝ I a
即电抗电势ex正比于电枢电流Ia。
2.电枢反应电势ea (1)电枢反应电势的形成 由于电刷放置在主极轴线下的换向片上,换向 线圈的有效边一般处在几何中心线上。虽然 该处主极磁场等于零,但存在电枢磁场,换 向线圈切割电枢磁场产生感应电势,称为电 枢反应电势。
1.装置换向极 换向极的作用: 是产生一个适当的外磁场,该磁场除了抵消 交轴电枢磁场外,还要建立一个磁密为BK的 磁场,换向线圈切割该磁场产生换向电势eK 去抵消电抗电势eX,使换向线圈中的合成电 势尽可能近似为零,达到改善换向的目的。 换向极的位置: 在主磁极之间的几何中性线处。
换向极的位置及极性
(3)换向极磁路应处于低饱和状态 在换向极磁路中,磁密BH和电枢电流Ia的关 系由磁路的饱和程度决定。只有在磁路不饱 和时,才能保证BH和Ia成正比,即满足eH与Ia 成正比的需要。
为了使换向极磁路不饱和,在 设计电机时,通常将换向极气 隙取得较大,但是如果单纯增 大换向极和电枢间的气隙,将 使漏磁通增加。为此,常将气 隙分为两部分即电枢与换向极 极靴之间的第一气隙和极根与 极座间的第二气隙,如图所示。 第二气隙以垫非磁性垫片(铜 片或塑料片)。采用第二气隙 可使漏磁通减少,在得到同样 大的BH情况下,使换向极磁路 的饱和程度降低,从而使BH能 随Ia正比地变化。
元件1
va
ia ia ii11
1 2
=i ii= −iaa
i2பைடு நூலகம்
2ia2aia 2i
元件从开始换向到换向终了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换向周 元件从开始换向到换向终了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换向周 换向周期通常只有千分之几秒。直流电机在运行中, 期。换向周期通常只有千分之几秒。直流电机在运行中,电 枢绕组每个元件在经过电刷时都要经历换向过程。 枢绕组每个元件在经过电刷时都要经历换向过程。 换向问题很复杂,换向不良会在电刷与换向片之间产生 换向问题很复杂, 火花。当火花大到一定程度,可能损坏电刷和换向器表面, 火花。当火花大到一定程度,可能损坏电刷和换向器表面, 使电机不能正常工作。 使电机不能正常工作。 产生火花的原因很多,除了电磁原因外, 产生火花的原因很多,除了电磁原因外,还有机械的原 此外换向过程还伴随着电化学和电热学等现象。 因。此外换向过程还伴随着电化学和电热学等现象。
二、换向回路中的电势
1.电抗电势ex (1)电抗电势的形成 由图(b)可知,换向时换向线圈中的电流i 的大小、方向发生急剧变化,因而会产生自 感电势。同时进行换向的线圈不止一个,电 流的变化,除了各自产生自感电势外,各线 圈之间还会产生互感电势。自感电势和互感 电势的总和称为电抗电势。
(2)电抗电势的作用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电抗电势总是阻碍换向 线圈中电流的变化即阻碍换向,故电抗电势 的方向与换向线圈换向前的电流方向一致。
(2)电枢反应电势的作用
对于直流电动机,图中表示出电枢电流和电枢磁场的分布。 根据左手定则可判定电枢自右向左运动。由电枢磁场的分布 和电枢的运动方向,根据右手定则判 定处于几何中心线处导 体(换向线圈边)的感应电势方向为+,与换向前线圈中的电 流方向一致。因而电枢反应电势也总是阻碍换向线圈电流的 变化即阻碍换向。在发电机中情况也如此。
(2)换向极绕组应与电枢绕组串联 在电机运行时,由于电抗电势、电枢反应电势的大 小都正比于电枢电流,这样产生换向电势的换向极 磁场也应正比电枢电流,因此换向极绕组应与电枢 绕组串联,使换向极绕组中通过电枢电流后产生的 换向极磁场与电枢电流成正比。这样才可保证换向 极磁场除了抵消交轴电枢磁场外,并产生一个始终 削弱或抵消电抗电势eX的换向极电势eK。(电枢绕 组与换向极绕组在电机内部已串联)
补偿绕组的作用是: 当补偿绕组中流过电流时产生磁场,使其和电枢磁 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用以抵消电枢反应磁场。 为保证补偿绕组的磁场随时都能抵消电枢磁场,补 偿绕组应与电枢绕组串联。 装置补偿绕组使电机结构复杂,成本增加,因此, 只在负载变化很大的大、中型直流电机中使用。
改善换向的方法
除了直线换向外,延迟和超越换向时的合成电动势不为零, 除了直线换向外,延迟和超越换向时的合成电动势不为零, 换向元件中产生附加换向电流, 换向元件中产生附加换向电流,附加换向电流足够大时会在电 刷下产生火花。 刷下产生火花。还有机械和化学方面的因素也能引起换向不良 产生火花。 产生火花。 改善换向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改善换向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选择合适的电刷, 选择合适的电刷,增加换向片与电刷之间的接触电阻 装设换向磁极 大型直流电机在主磁极 位于几何中性线处装换向磁 极靴内安装补偿绕组 极。换向绕组与电枢绕组串 补偿绕组与电枢绕组串联, 补偿绕组与电枢绕组串联,产生 联,在换向元件处产生换向 的磁动势抵消电枢反应磁动势 磁动势抵消电枢反应磁动势
直线换向 延迟换向
ia
0
超越换向
Tk t
ia
三、改善换向的方法
如果换向不理想,在电刷下会产生火花,严 重时会造成直流电机运行困难。产生火花的 原因,除了电磁原因外,还可能因为换向器 表面不平整,不清洁、换向片间有绝缘突出, 电刷与换向器接触压力不适当等。 要改善换向,就是从减小甚至消除换向回路 中合成电势,或增大电刷接触电阻着手。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线圈K就称之为换向线圈 换向线圈。换向过程所经历的时间 换向线圈 称为换向周期 K,换向周期是极短的,它一般只有 换向周期T 换向周期 千分之几秒,但线圈电流要从+ia变换到-ia。 如果换向线圈中电势等于零, 则变化规律如图曲线1所示。 但实际上情况并不如此,因为 换向过程中换向线圈会出现 下列两种电势,这两种电势会 影响电流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