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增设与调整管理办法.doc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增设与调整管理办法

为规范专业设置与调整工作,优化学校专业结构布局,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根据国家教育部、浙江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专业增设与调整的基本原则

(一)产业导向。专业增设与调整必须符合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总体发展定位,以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要为根本依据,着力面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二)条件支持。专业增设与调整应当立足学校办学历史、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等现有基础,充分评估专业增设或调整的客观条件、长期效益和潜在风险。限制申请增设或调整不具备师资条件的专业。

(三)集群建设。以现有专业群为依托增设或调整专业,发挥专业集群建设的平台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

(四)错位发展。按照“特色引领”的方针,在深入调研区域职业教育布局和兄弟院校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找准专业增设与调整方向,注重专业特色建设方向的顶层设计。

二、专业增设与调整的组织管理

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依据学校发展规划提出专业增设与调整总体方向,负责论证或审议学校专业增设与调整申报方案,提出专业增设与调整决策建议。

教务处负责学校专业增设与调整的组织管理,制订年度专业增设与调整工作计划,指导二级学院开展专业增设与调整的调研、论证等工作,代表学校向省教育厅提出专业增设与调整申请。

二级学院是学校专业增设与调整工作的实施主体,依据学校专业建设规划和本部门发展实际,在初步调研的基础上,向教务处提出申报或调整计划,组织开展专业调研、论证等具体工作。

三、专业增设与调整申报序

(一)提出申请。二级学院依据学校专业规划布局,对拟增设或调整专业的人才供需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市场调研,条件具备的,向教务处提出申请,同时提交调研报告(详见附件1)。

(二)专业调研。教务处同意增设或调整的专业,由申请学院组织行业企业专家、职业教育专家和校内专业力量联合对拟增设或调整的专业所服务的主要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综合能力等进行深入调研,找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实施条件和建设方案。

(三)方案论证。二级学院组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或专门性的专家机构对拟增设或调整的专业进行方案论证。申请专业属于目录外的,须按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规定组织论证。论证通过的,向教务处提交《高等学校增设专业申请表(试行)》(附件2)及相关材料。

(四)方案审议。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对专业增设或调整方案进行评估性审议,向学校领导提出决策建议。

(五)方案批准。校长办公会议讨论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提出的建议,决定是否申请增设或调整专业。

(六)方案申报。经校长办公会议批准的专业增设或调整方案,由教务处负责向省教育厅提出申报。

四、其他有关规定

(一)专业增设或调整申报每年进行一次,各二级学院应提前准备,严格按当年计划时间和具体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二)上年度未通过省教育厅批准、本年度继续申报的专业,须重新组织调研后提交申请材料。

(三)增设或调整专业方向按增设或调整专业程序进行。

五、本办法从颁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附件:1.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增设(调整)调研报告

2.高等学校增设专业申请表(试行)

附件1:

专业增设(调整)调研报告

一、调研的内容

1.国家、省、市政策的研究和社会需求分析

2.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并应考虑一定的前瞻性。

3.教育行业分析,确定专业定位。

4.师资分析

5.教学设施分析

6.校企合作前景分析

二、论证报告的具体要求

1.国家、省、市政策的研究和社会需求分析

(1)我国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环境

(2)国家、省、市财政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

(3)省、市、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社会需求分析

(4)依据调研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分析,并应考虑一定的前瞻性。

确定专业定位。应具有竞争力、有特色。

(5)构建该岗位群的岗位

岗位名称、岗位性质、工作任务、岗位薪金标准、完成该工作任务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该岗位职业技能更新周期。

(6)岗位群现状及前景

岗位群在行业或企业中的地位及作用、岗位群就业现状、人员更替周期、人员更替原因、岗位群发展前景、该岗位群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主干课程列表(满足构建职业能力所需的课程)。

(7)形成专业定位

依据分析结果,整合相近岗位群形成专业定位,即该专业的培养目标。

2.专业定位

(1)专业名称

(2)培养目标

(3)构成该专业的岗位群

(4)每个岗位群的典型岗位任务

(5)每个岗位群具备的职业能力

(6)何种方式进行培养

(7)该专业就业前景预测

(8)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时的岗位适应能力

3.教育行业分析

(1)根据拟设的专业服务区域,已开设与该专业相关的专业的职业院校有哪些(具体学校名称)

(2)其它院校设置该专业教学、实训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3)拟申报专业的特色,如何减小劣势、强化优势

4.师资分析

(1)能够承担该专业教学的现有师资状况

(2)师资现状能承担多少该专业教学、实训任务

(3)何种措施能使师资承担该专业的教学、实训任务

(4)为适应教学、实训,通过何种途径达到师资队伍的基本要求(双师结构、学历层次、职称比例)

(5)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预估

5.教学设施分析

(1)理论教学设施统计(现有)

教室数量、单个教室座位数量、教具种类、数量、利用率、各类教具在专业教学中的功能、教辅设施种类、教辅设施应用于该专业教学时的功能。

(2)实践教学设施统计(现有)

用于该专业实践教学的实验室种类、个数、校内外实训基地个数,每个实验室、实训基地可供该专业实践教学的设备数及预计利用率,完成某一专业实践教学耗材种类、单价、更新周期。

(3)综合素质教学设施统计(与理论、实践教学重复的不计)

培养该专业其他能力的教学设施种类、数量、功能。

(4)分析能承担该专业的多少教学、实训任务

综合分析以上三方面内容,得出结论:现有教学设施能否完成该专业的教学任务。

(5)现有教学设施的整合意见

(6)为适应专业教学,教学设施的建设规划和资金规划

完成专业教学需添置的教辅、实践设施种类、数量、功能;实践教学所需实践耗材的数量、资金预估;实践教学管理资金预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