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繁殖障碍及其控制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治探讨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治探讨摘要: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又称繁殖障碍性综合症,是发生在猪繁殖阶段的一种常见疾病,这种疾病能够引起妊娠的母猪出现流产、早产、死胎的现象发生,给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本文通过对引起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原因进行详细的介绍,从而针对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此来提高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防治探讨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225-1就我国目前养猪行业而言,想要将养猪场的经济效益达到最佳的状态,就必须使母猪的生产性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然而,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出现,却严重影响了每头母猪提供猪仔的数量。
因此,将猪繁殖障碍性疾病进行有效的防治已经成为了目前养猪行业的一项首要任务,养殖人员只有对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产生的原因进行充分掌握,才能够对症下药,将疾病进行有效防治。
1 引起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原因在母猪进行繁殖的过程中,能够引起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传染性繁殖障碍性疾病和非传染障碍性疾病两种。
1.1 传染性原因引起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传染性原因主要包括病毒性疾病引起的障碍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引起的障碍性疾病两种。
其中病毒性疾病主要可分为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病以及日本乙型脑炎等等。
蓝耳病会导致母猪的精神状态下降,食欲不振,并且还伴有短暂的呼吸困难等现象;猪瘟作为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患病之后的母猪虽然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但是却会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从而导致母猪出现流产和产死胎的现象;怀孕的母猪如果患上伪狂犬病和日本乙型脑炎,也有可能引起流产或产死胎的情况发生。
除此之外,一些细菌性疾病也有可能引起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产生,比如说布氏杆菌病和猪衣原体病等等疾病。
1.2 非传染性原因除了以上所提到的传染性原因以外,非传染性原因也是引起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一个主要原因,非传染性原因主要包括母猪的生殖器官畸形、技能障碍以及对母猪的饲养管理不当等等。
不同因素引起的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淘汰 病畜 来 防止 本 病 的流行 ; 免疫 预 防采 用 猪二 号
弱毒 苗 , 娠 和 空怀 母 猪 均 可 , 妊娠 母 猪 不 采 用 妊 但 母 猪 防 治 障 碍 性 疾 病 的 防 控 . 企 业 篇 注射方 法 而用 口服 或 气雾法 。
11 .. 强 饲 养 管理 改善 猪 舍 的 卫生 条 件 , 2加 提
与呼 吸综合 征(R S 、 P R )猪伪 狂犬 病(R 、 P )流行 性 乙 型
样 不 仅 造 成 极 大 浪 费 , 会 贻 误 治疗 时机 , 成更 还 造
脑 炎 、 细 小病 毒 (P ) 脑 心 肌 炎病 毒 、 殖 障碍 猪 P V猪 繁
性 猪瘟 等 。 然这 些病 毒 在理 化特 性 和临床 症 状等 虽
大 的经 济损 失 。
11 .. 定严 格 的兽 医卫 生 制 度 食 槽 等用 具 5制
要 经 常清 洗 、 消毒 , 舍 定期 消 毒 , 猪 发现 病 猪及 时 隔 离 , 病死 猪 要深 埋 、 毒 。此外 要 搞好 环 境卫 生 , 对 消 做好 灭 蚊蝇 、 鼠等 丁作 。 灭
并 及 时治疗 。 引进 种猪 时必须 通过 临诊 检疫 和血 清
至 少进 行 一 次免疫 监 测 , 以便 随时 了解 和 掌 握 本场
猪 相 关抗 体 水 平 , 定 免 疫 时 间 , 时进 行 预 防接 确 适
种 11 .. 清病 因 , 理 用 药 猪 场 一旦 发现 可 疑 4查 合 病 猪 , 立 即隔离 , 场技 术 人 员不 能确 诊 时 , 迅 要 本 应
疫 , 区接 种 菌 苗后 1 ~ 6个 月 要 检 疫 , 区 每年 疫 23 疫
由病 毒 引起 的繁 殖 障 碍病 治 疗 使 用 常 规 药 物
繁殖障碍型猪瘟的防治措施

生 后精 神 沉郁 、 颤 、 震 间歇 性 腹泻 : 的发 生 呕 吐 和 有 运 动失 调 , 肤 出现 出血 斑块 , 下水 肿 的症状 。病 皮 皮 仔 猪 常在 2 3天 内死 亡 , 死 率 很 高 。一 般 不发 生 ~ 致 水平 传播 ,发 病 率 的高 低 与带 毒 母 猪 的多 寡 有关 。 该病 的剖检 病 变 与典 型猪瘟 有 相 似 之处 , 病 变 程 但
传播 危 害 下一 代 , 致 胚胎 死 亡 和仔 猪 的成 活 率 下 导 降 。根据 感 染仔猪 日龄 的不 同可分 为两 种类 型
11带毒母 猪 综合 症 .
带 毒 母 猪综 合 症 又 叫猪 瘟 胎 盘感 染 , 染 隐性 感 猪 瘟 的带 毒母 猪 , 毒 能 通 过胎 盘 屏 障传 给 不 同 时 病
诊 断 。实验 室检 验有 血液 学检 查 、 细菌 学检查 、 毒 病 学诊 断 、 免疫 酶 联 吸附 试验 、 猪接 种 试验 、 体 相互 兔 免疫试 验 、 免疫 荧 光试 验 、 间接 血 凝试 验 (H 。中 I A)
大 型猪 场 发 生猪 瘟 , 期诊 断 意 义重 大 。在 临 床实 早
. ,
一 砰罐
:
.
.
.
砗例之后站沾嚏
一
重 墨 话 , 是 :
:
裤倒之后体鲁体鸯, 搀一起, 卵墨理智,
薹耋 三量 轰 墨圣 主: 探。
一 裤例之后的另解
,
.
疗程 1周左 右 , 以死 亡而 告 终 。 剖检 的 主要 病 变 是
胃肠 道有 不 同程度 的充血 、 出血 , 大肠 段 有 溃疡 , 全 身 淋 巴结 水肿 、 血 和 出血 有部 分 病 猪 的 肾 、 充 仅 膀
母猪的繁殖障碍及防治措施

家兔皮下或腹 腔注射 1 2 , — mL 或小 鼠皮 下注射 0 0 L . .m ,接种动物死亡后 , 2— 5 从 心血 、 脾脏抹片或分离培养, 进一步确诊 。
7预防
71对病死猪尸体 , 即进行消毒 、 . 立 焚烧 、 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7 2对无临床症状的猪 , 饲料中添加盐酸环 作 ,对调入的猪须隔离观察 2 周无异常
出血 较 为严 重 , 质 、 界 限 不清 , 化 皮 髓质 消
6对症治疗隔离病猪
肉注射 ,m /gb , 次 /, 2 gk ・w 2 d连用 5 。 d
6 . .2 2 5%恩诺 沙 星 注 射 液 0 Lk ・w, .m /gb 2
J
7 . 3做好消毒工作 ,病猪进行 隔离治疗 , 被污染的栏舍地面 、 通道 、 用具 、 运动场 、
亡, 卵泡液被吸收或着 增多而形成 ; 黄体
如猪瘟病毒 、 猪细小病毒 、 日本 乙型
囊肿是 由于未排卵的卵 的卵泡壁上发生, 脑炎病毒 、 猪肠道病毒 、 伪狂 犬病毒 、 蓝 猪流行性感 冒病毒等。母猪感 黄体化 ,或着排卵后 由于某些原 因而黄 耳病病毒 、 体化不足 , 在黄体内形成空腔而形成。
2母猪 繁殖障碍 的机理及 防
治措施
21 卵巢 机 能减 退 、 . 卵巢 萎 缩及 硬化
症状 : 1发情周期延长或长期不发 f 1 情 ;1 ( 发情 的外表症状不 明显或有症状 2
不 排卵 。
由于子宫内的炎性产物直接危害精子的
热能不足 以及饲料配合 的不合 理 ,
病因: ) ( 营养缺乏 , 1 哺乳或泌乳过度 ,
良现 象 。
பைடு நூலகம்
6 . 4氨苄青霉素 6 0 U k ・w 肌 肉注 0 0 /gb , 0 I
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的防治

2021年第9期 疫病防控www.zgzysy.com
王中强/山东省莱西市日庄镇政府 266614摘 要:猪养殖业是我国畜牧养殖
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有着一定的影响,然而在养殖的过程中会出现出呼吸综合征。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又被称为猪蓝耳病,该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对妊娠期母猪的影响比较大,母猪患病之后,会出现明显的繁殖障碍,并且伴有死胎等症状。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旦发病,对生猪养殖业的危害比较大,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猪繁殖与呼吸障碍;传播
特点;防治分析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症状方面的疾病,具有高度接触和转型的特点。患病之后,直接影响猪只的免疫功能,是比较常见的猪养殖业疾病之一,对母猪的危害比较大。为此,在日常养殖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该病的防控和治疗工作,减少该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1 临床表现及病理分析1.1 临床表现 猪只在感染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之后,存在一定的潜伏周期,潜伏期之后会出现明显的发病症状,潜伏期长短会有所差异,有的三天到七天,有的潜伏期可达一个月左右。不同品种的生猪在患病之后的临床症状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而该疾病对妊娠期的母猪和没有断奶的仔猪的影响比较大,会造成母猪的流产,仔猪的生长发育缓慢,猪只会出现繁殖障碍以及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方面的障碍等。患病的猪只体温明显升高,并且伴有精神不振和食欲不振等症状,有些患病猪只皮肤明显潮红,妊娠期母猪的流产概率增加,公猪会出现性欲减退,并且精子成活率低,影响繁育。1.2 病理分析 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可以发现咽喉部位出现明显的病变,颈部和淋巴结出现肿胀。切面组织液较多,并且呈现不正常的灰白色。有些患病猪只肾脏肿大,颜色为灰黄色,有明显的淤血症状。有些患病猪还会出现肺水肿和肺炎的症状,气管和支气管中有积液。1.3 流行病学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只发生在猪只身上,患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并且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猪接触到受到污染的排泄物也会传染。此外,通过胎盘也能够感染,或者接触到受到污染的运输车辆也会发生感染,增加了患病的几率,影响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母猪繁殖障碍的处理措施

24 考虑 遗传 因素 . 采取 多种措施 . 母猪 在 l 0月龄还不 见初情 期的 , 可能为 遗传 原因或其 他原因 . 应及时淘汰 , 以免造成更多的损失 。 3 母 猪断 奶后 不发情 ( 乏情 ) 经产母 猪断奶后 的再发情 。 由于季节 、 天气 、 乳时 间 、 哺 哺乳 头数 、 断奶 时母猪的膘情 、 殖器官恢 复状 态等不 同 , 生 发 情早 晚也不同。特 别是对 哺乳母猪 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 。
一
巢 内没有 大的卵泡发 育以致不能分泌足够的激素引起发情 对 患猪 剖检 观察 时可 发现 卵巢 小而 没有 弹性 . 面光 表
滑 没有 凹 凸形状 。即使有 卵泡 发育 也形 如米 粒 , 育不 到 发
大 豆粒 大小 , 也找 不到 以往 曾经 发情 、 卵 的痕迹 。 排 11 .. 异性 刺 激不 够 猪 的初 情 期早 晚 除 遗 传 因素 决 定 2
达 到 7 . %~ 03 % 。针 对 上 述 致 病 原 因 . 是 预 防 母 猪 42 3 8 .2 这 配 种 后 不 受 胎 的 有 效 措 施 5 卵 巢 囊 肿
5 1 病 因 .
在 哺乳期 要使母 猪 体质量 损 失控 制在 最低 的水 平 . 对后 备
母 猪 尤其 如此 。 在哺 乳期 一周后 . 猪 应采 取 自由采 食 。 母 夏 天炎 热季 节 . 要保证 猪 的食 欲 成群饲 养 的母猪 , 要对 个别 瘦 弱母猪 进行 特别 维护 31 管 理因 素 在 管理 上 . 悉和 掌握 母猪 的 发情 鉴定 .. 5 熟
11 原 因 .
发 情 和排 卵 .再 注 射 6 0 80I G可 在 3 5d内表 现 0 0 U HC
111 卵巢 发育不全 ..
猪常见繁殖障碍性疾病及防制

6 采取的主要措施
( 1 )由 于 大 肠 杆 菌 广 泛 存 在 于 自然 界 ,对 此 病 很 难
控制 ,只能采 取加强对 鹅群 的饲养 管理 ,增 强鹅的 自身 抗病 能力 :搞好 环境 卫生和 消毒 工作 ,改善饲 养环境 ,
7 病 因分析
场址 正常应选 择在地 势 略高 、水源好 、交通 方便 、 远 离畜禽饲养 场 ,受外 界 因素干扰 较少 的地 方 。而 该场
位 于猪 场 下 方 , 且 猪 场 的 排 谢 物 处 理 不 正 规 ,对 下 游 的
少数猪 表现 耳尖 、鼻尖和 四肢末 端 、尾 尖、乳头部 、会
5 诊断
根据流 行病学 调查 、临床 症状 分析 、剖检变 化 、病 料检查诊断为鹅 的大肠杆菌病 。
影响 。第2 个月感染 ,引胎儿死 亡和 重吸收、木乃伊或流
产 。 第3 个 月感 染 引 起 流 产 、迟 月产 弱 仔 。
3 乙型脑炎 除青年 母猪 以外 ,其它 猪感染 后多 为亚 临床症状 ,
猪常见繁殖障碍性疾病及 防制
闫红涛 ( 河北省馆陶 县畜牧水产局 0 5 7 7 5 0 )
中图分类号:¥ 8 5 8 . 2 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0 0 7 . 1 7 3 3 ( 2 0 1 4 ) 0 1 . 0 0 7 3 . 0 2
猪繁殖 障碍性 疾病根 据病 因分 为先 天性 、营养性 、 机械性 和疾病 性 ,以传染性 疾病 危害最 大 ,常呈大 面积 的地 方性 和 流行 性 感 染 , 导致 妊 娠 母猪 发 生 流 的饲养 者 ,在用 药前 最 好进
种猪病毒性繁殖障碍综合症的免疫预防措施

公猪引起睾丸鞘膜炎, 使用性降低或
丧 失 。 猪 则表 现 返情 、 配不 孕 。 母 屡 妊
:
r 、 )
娠母猪出现流产和死产等症状 。 多数
的 国家 和地 区在 扑 灭 计 划 中都 将 接
小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 。 从有关的试验结果看, 疫苗接种必须 在母源抗体消失后进行, 以防干扰免疫效果。5 6 - 月龄 的初产 母猪 , 母源抗体基本消失 , 以进行疫苗接种 , 可 如母 猪不急于 配种 , 接种疫苗可后延 , 备母猪超过 7月龄时注射疫苗 , 后 再
是怀孕晚期流产 、 死胎明显增加 , 仔猪 出生率降低 , 断奶仔猪 死亡率高 , 母猪再度晴推迟 。 哺乳和断奶仔猪 出现呼吸系统征 状和高死亡率。猪群感染本 病后 , 将长期带毒 , 很难达到根除 净化的 目的。 免疫母猪的初乳对易感仔猪有保护力 , 但高浓度 的抗体并不能抵抗强毒 的攻击 。免疫接种对同源强毒攻击的
染病 。猪感染后其症状 因日龄而异 ,
1 . 灭活疫苗 .1 2
安全 『好 , 生 免疫期一般为 4 6 - 个月。国内常
见的灭活疫苗有两种 :1 ( )猪细小病毒氢氧化铝灭活疫苗 , 母
猪 疫苗 接 种应 在配 种前 2 4周 , - 颈部 肌 肉注 2 L m 。种 公猪 于 8 月 龄时 首 次接 种 , 每年 注射 一 次 , 肌 注 2 L 2 猪细 以后 颈部 m 。( )
征 的一 种征 候 群 , 又称 猪繁 殖申 汉彬 障碍 综
外界 的抵抗强 , 有高度的传染性 , 了 王 亚波 ,高 健 要想控制其感染是 比较困
黑
十余种病毒病 中, 猪伪狂犬病 、 猪细
小病毒感 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 、 猪乙型脑炎和猪瘟等更为多发 。 对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猪繁殖障碍及其控制1.内蒙古恒丰集团,内蒙古临河015000;2.内蒙古蒙泰大地生物技术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0;3.天津科恩动物药品有限公司天津300161)目前,集约化养猪生产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全国各地种猪场的数量不断增加,但一些猪场都普遍存在繁殖障碍的问题。
如果:头母猪年哺育断奶仔猪不到16头,这说明存在严重的繁殖障碍。
造成繁殖障碍的因素很多,有遗传、病毒和细菌感染、饲养管理不当、环境因素等。
主要表现:乏情、久配不孕、配种出血、返情、流产、早产、产木乃伊胎、死胎、弱仔、畸胎、产仔数少、哺乳率低等,这些问题势必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影响其正常发展。
下面笔者就这类问题做一些介绍,供广大养猪界同仁参考。
1 乏情乏情是指青年母猪或断奶母猪到了应该发情的时间段而不表现发情症状,不愿交配。
后备母猪一般应在饲月龄出现初情期,但英系大白猪的初情期在9月龄出现,通常情况下,如后备母猪8月龄后仍未出现初情期,就应该淘汰。
乏情的后备母猪要小群体地与公猪混养或放牧饲养,并让种公猪追赶来刺激母猪排卵发情。
同时,母猪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这些措施都能有效地激发后备母猪的性欲,使它们的初情期正常出现。
断奶母猪离仔后正常情况应该10d内发情配种,如超过就说明乏情,其主要原因是怀孕及哺乳期间饲养管理不当,日粮营养水平低、不平衡、给料量不足造成母猜断奶时体重减少过多,体况不佳推迟发情时间;另外,母猪产仔和哺乳期间易发生产道及乳房炎症,这也会影响其正常发情。
控制断奶母猪乏情主要是保证怀孕期特别是哺乳母猪日粮供给量应为4~5kg/d。
其次,要加强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控制疾病的发生。
一般情况哺乳期最少应为21d。
断奶后通过种公猪的刺激,也可提高母猪发情比例,缩短发情间隔。
2 配种失败和配种出血配种失败主要表现:公猪不爬胯发情母猪或发情母猪不愿让公猪爬胯,主要原因是由于公猪年轻无交配经验、体肥年龄大、热应激及阴茎创伤、后备母猪无交配经验、母猪断奶后子宫及产道和尿道发炎。
控制措施是让青年公猪观看成年有经验的公猪配种的过程,加强公猪管理,合理使用公猪。
对生殖系统损伤有炎症的公、母猪用消毒药清洗,并用抗生素对症治疗,然后进行配种。
配种出血主要是公猪阴茎损伤和母猪产道的损伤,一般用抗生素治疗就很快能恢复配种功能。
3 返情母猪配种后返情主要是公猪生殖能力低、精液品质差、配种时间不当及母猪子宫卵巢发炎等因素造成。
及时淘汰生殖能力低下的公猪,合理掌握配种时间,一般母猪允许公猪爬胯后10~12h第1次配种,隔12h后进行第2次配种,母猪一个发情期至少要2次配种。
其次要应用抗生素及杀菌消炎药物治疗母猪生殖器官的炎症。
4 繁殖障碍类传染性疾病4.1 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症(PRRS)该病1987年首次发生,是由PRR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高度传染的疾病,以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特征。
表现为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产弱仔和呼吸困难,是危害养猪业最严重的病毒性疫病之一。
猪是唯一的易感动物,不同年龄、品种、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及1月龄内仔猪最易感,表现症状明显,青年猪和成年公猪症状轻微,只表现一些呼吸道的症状。
病毒主要由病猪及带毒猪鼻腔分泌物、精液、尿液排出,主要经空气和接触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感染胎儿;长途运输、饲养管理不当、气候的变化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病猪表现体温升高、厌食、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咳嗽;母猪间情期延长,发生早产、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新生仔猪呼吸困难、运动失调、瘫痪,多在1周内死亡;种公猪精液品质下降,造成配种失败,约有1%的发病猪的双耳、腹侧及外阴皮肤呈现一过性的紫色或紫斑块。
目前,本病无特异的防治办法,关键是切断传播途径,引进猪时严格检疫,发病猪场要严密封锁,禁止猪只的调入与调出,在最后1头病猪死亡或临床症状消失后8周,并经终未消毒后,方可解除封锁。
要对环境。
用具等设施彻底消毒,死猪做无害化处理。
本病可进行对症治疗,用阿斯匹林给临产母猪饲喂,减轻发热,减少流产、早产情况发生。
用氯霉素、土霉素及广谱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提高病猪的营养水平。
加强饲养管理,推迟断乳母猪的配种,以最大限度地控制本病的蔓延,减少死亡,降低损失。
4.2 伪狂犬病(PR)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或表现一些呼吸填症状。
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哺乳仔猪发热,并可引起脑脊髓炎及败血症而导致死亡,是该病最大的危害所在。
伪狂大病是典型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猪、鼠、牛、羊、大、猫等35种动物可被自然感染,猪和鼠是主要的伪狂犬病病毒宿主,保毒且排毒,所以鼠类是本病重要的传染来源。
病毒从病猪的鼻液。
唾液、乳汁、尿中排出,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伤口及配种等途径感染,妊娠母猪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冬春季节该病多发。
猪一般无瘙痒症状,哺乳仔猪常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1℃以上,精神萎顿、厌乳、呕吐或腹泻,随后表现神经症状,兴奋不安、步态不稳、运动失调、全身肌肉痉挛、眼球震颤、角弓反张,随病程发展出现四肢麻痹、倒地抽搐、喘气,最后死亡。
病程1~2d,死亡率很高,日龄较大的仔猪患病后往往发育不良,导致终生头歪颈斜。
大猪主要表现呼吸症状,零星有神经症状,无继发感染的情况下,6~10d可恢复正常。
怀孕母猪表现流产、死胎或木乃伊胎,产出的弱仔2~3b后死亡,繁殖障碍十分严重。
伪狂犬病的预防:除按正常猪场规范进行兽医卫生管理外,重点对引进猪必须严格检疫,杜绝病猪进场。
对购进猪只要注意隔离观察,消灭野生动物,尤其是消灭鼠类对预防本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疫区或受威胁的猪场,必要时注射弱毒冻干苗,PR弱毒苗,还存在某些缺点,注苗与否要视疫情而定。
伪狂大病对养猪业是一种灾难性传染病,世界上在40多个国家均有报道,我国已有20多个省对该病有过报道,因此广大养猪界的同仁们一定要提高警惕,杜绝本病的发生与传播。
4.3 猪细小病毒病(PPV)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猪的繁殖障碍病之一,特点主要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弱仔猪,母猪和被感染的仔猪一般无明显的其它症状。
该病的发生不分季节性,不同品种、用途、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消化道、呼吸道、交配、胎盘感染是常发的传染途径,污染物及鼠类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本病有较高的感染性,易感的健康猎群一旦传人病毒,100d内几乎能导致100%的感染,公猪感染后,受精率和性欲没有明显的影响。
细小病毒病传播途径很多,鼠类又是它的传播媒介,因此坚持自繁自养、进猪检疫、灭鼠、消毒等正常卫生防疫措施是十分重要的,疫区和受感染威胁的初生母猪在配种前一个月接种疫苗,亦可将健康后备母猪与血清反应阳性(感染过细小病毒)的经产母猪混养或将其放人污染过该病毒的而未经消毒处理的圈舍中,使其自然感染而产生自动免疫力,预防本病的发生。
4.4 繁殖障碍性猪瘟(HC)猪瘟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传染病,对养猪业危害极大,被列为第一类传染病。
多年来关于猪瘟的防治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现已取得了很好的效应,猪瘟兔化弱毒苗的研制使用,使猪瘟的暴发与流行已控制到了很低的程度。
妊娠母猪感染病毒后一般不表现症状,但可成为病毒携带者,不停地排毒,垂直传染给下一代,造成母猪流产、早产。
能按时分娩出的仔猪中有死胎、木乃伊胎、弱仔,并且占有相当大的数量。
产后正常的仔猪,随日龄的增大,逐渐发病且药物治疗无效,死亡率很高,达90%。
引发繁殖障碍性猪瘟的因素很多,首先是母猪怀孕期,尤其是怀孕0~30日龄的母猪,接种弱毒苗,其弱毒通过胎盘,对子宫内的猪胎感染,造成畸胎、死胎。
种公猪带毒,配种时消毒不严,通过交配传染给母猪,病毒进入子宫造成早期胚胎的感染。
另外,兔疫程序的不合理,疫苗用量不足,疫苗质量差,疫苗贮存、运输、稀释等方面出现问题,都会造成免疫失败,使猪体抗体滴度不够,发生疾病。
再就是一些抗菌药物的使用影响免疫应答,引发该病。
预防该病的措施是禁止对怀孕母猪接种弱毒茵,要在空怀期接种疫苗,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仔猪免疫程序的制定要根据母源抗体的滴度而定,要加大3~4倍的疫苗剂量,这是由于母源抗体的存在会中和一部分抗原。
不要反复无规律接种免疫,否则会使被免母猪的抗中滴度始终处于低水平,无法起到保护作用。
疫苗的运输、贮存,必须在低温下进行,最好是-15~0℃。
稀释后的疫苗要按规定的时间尽快用完。
接种苗时消毒要彻底,一头猪换一个针头,兔疫前15d停喂抗菌素及磺胺类药物。
另外,对发生过猪瘟的猪场,疫苗用量要加H 倍,以使猪群能迅速建立坚强的兔疫力,要推荐超前兔疫,即在仔猪生下后未吃初乳前接种猪瘟苗:mL(150个免疫单位)。
通过郑州市畜牧兽医工作站所做试验证明,注苗后60 min 给仔猪吃初乳,免疫效果最佳。
4.5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本病主要是通过蚊虫的叮咬进行传播,有明显的季节性,7~10月份为多发季节。
怀孕母猪感染后表现流产和死胎,公猪发生辜九炎,育肥猪持续高热,仔猪表现脑炎症状。
大猪感染后一般无脑炎症状,体温升高到40~41℃,持续热,病猪精神萎顿,食欲减少或废绝,粪干呈球状,表面有灰白色粘液,有的猪呈轻度麻痹,步态不稳、关节肿大、跛行。
有的病猪视力障碍,最后麻痹死亡。
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畸胎、弱胎,同时也有正常胎儿产出,且发育良好。
公猪睾丸肿大,失去或降低配种能力。
种猪一旦被确认感染乙脑病毒,最好淘汰。
疫区4月龄~2周岁的公、母猪,应用乙脑弱毒疫苗进行预防注射,第2年加强兔疫一次,免疫期可达3年,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要做好饲养区的防蚊灭蝇工作,育肥猪应做一些对症治疗。
4.6 猪布鲁氏菌病猪布鲁氏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猪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母猪患病后,表现流产、子宫炎、跛行和不孕症,公猪发生睾丸炎和附睾炎。
本病还能感染鹿、牛、羊,人也感染,但以猪感染率最高。
病猪和带菌猪是传染源,感染后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时,细菌通过胎儿、胎衣、羊水及阴道分泌物大量排出,病猪的乳汁、精液以及粪尿都带有大量病菌。
病菌污染环境及饲养设施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健康猪,通过交配也可使本病不断地扩散、蔓延。
5月龄以下的猪易感性较低,随年龄的增长易感性增高,母猪一般头胎发病率高,多在怀孕后的2~3月份发生流产。
以后流产逐步降低,表现慢性症状,如子宫炎、不孕症、关节炎等。
公猪发生睾丸炎后,影响其配种性能,性欲减退或丧失,从而失去配种能力。
预防该病的措施是坚持自繁自养,病猪立即隔离,一律育肥淘汰,母猪配种前1~2个月用弱毒苗兔疫,免疫期1年。
要加强兽医卫生措施,妥善处理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及阴道分泌物。
总之,种猪的饲养是养猪业的基础所在,在搞好品种的培育及饲养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情况下,疾病预防又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