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治探讨
母猪六种繁殖障碍病鉴别诊断与防制

母猪六种繁殖障碍病的鉴别诊断与防制一、概况常见的母猪繁殖障碍病有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蓝耳病、猪瘟、布鲁菌病等。
二、母猪胎儿的发育1、30天之前,胚胎分裂发育,胎儿未成形,若感染病毒、细菌,胎儿死亡被母体吸收,母猪会出现重新发情等;2、30天~50天之间,胎儿分化成型,但器官尚未形成,若此时感染病毒、细菌,则形成木乃伊胎;3、50天~70天,胎儿组织器官形成,但此时胎儿免疫系统尚不具免疫能力,若感染病毒、细菌,则想成死胎;4、70天后,由于胎儿免疫系统形成且具备免疫应答能力,若此时感染,则产弱仔或先天性疾病仔猪。
三、鉴别从流行特点1、细小病毒感染:猪是已知的惟一易感动物,不同年龄、性别的家猪和野猪都可感染,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感染母猪所产死胎、活胎、仔猪及子宫分泌物中均含有高滴度的病毒。
本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常见于初产母猪,一般呈地方流行性或散发,一旦发生本病后,猪场可能连续几年不断出现母猪繁殖障碍。
2、猪伪狂犬病:多种动物易感,妊娠母猪和新生仔猪最易感,感染率高,发病严重,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为重要传染源,健康猪与病猪、带毒猪直接接触可感染本病。
本病亦可经皮肤伤口传染,猪配种时也可传染本病,也可经空气传播。
该病流行期长,无季节性,仔猪死亡率高,母猪多为流产;3、乙型脑炎:本病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初产母猪、仔猪和育肥猪多发,人畜共患,夏秋季节多见,主要通过带病毒的蚊虫叮咬而传播,散发,感染率高,发病率低,绝大多数在病愈后不再复发成为带毒猪;4、猪瘟:猪是本病惟一的自然宿主,不同品种、年龄和性别的猪均可感染,此病无季节性,发病率、死亡率均高,常呈流行性,流行期长,可垂直传播,当感染妊娠母猪时,起初常不被察觉,但病毒可侵袭胎儿,造成死产或出生后不久即死去的弱仔,分娩时排出大量的猪瘟病毒;5、蓝耳病:本病只感染猪,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猪均易感,但主要感染妊娠母猪和新生仔猪,仔猪死亡率高,母猪无死亡,感染母猪可明显排毒,如鼻分泌物、粪便、尿均含有病毒。
引起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三个杀手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
总结词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是一种由病 毒引起的传染病,可导致母猪流产、 死胎和弱仔等繁殖障碍。
详细描述
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是一种冠 状病毒,可感染不同年龄段的猪。母 猪感染后可出现发热、咳嗽、流产、 死胎和减奶等症状,严重影响母猪的 繁殖性能。
障碍。
解决方案
选择繁殖性能良好的品种和个体进行繁殖。同时,应加强饲养管理,提供良好的环境条 件和生活条件,促进母猪的生殖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发挥。
05
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 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
保证饲料品质
环境卫生
选择优质饲料,避免使用发霉、变质 的饲料,确保母猪获得足够的营养。
加强猪舍环境卫生,定期清理猪舍, 保持干燥、通风,减少病菌滋生。
03
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环境 因素
营养缺乏
01
02
03
维生素A缺乏
可能导致母猪卵巢发育不 全,影响卵子的产生和受 精。
维生素E缺乏
可能导致母猪不孕或流产 ,对胎儿的发育也有不良 影响。
钙、磷缺乏
影响母猪的骨骼发育和生 殖机能,可能导致繁殖障 碍。
饲养环境不良
温度不适
过冷或过热都可能影响母猪的繁 殖性能,高温时母猪的受孕率会
VS
净化措施
采取科学合理的净化措施,如淘汰阳性猪 、严格消毒等,消除疾病在猪群中的传播 途径。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饮水清洁
保证饮水清洁,避免母猪饮用污染水 ,以免引起生殖道感染。
做好疫苗接种
种母猪的常见病防治-繁殖障碍性猪瘟

对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的展望
加强跨学科合作
深入研究致病机制
创新防控技术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猪瘟病毒的致病机制涉及多个 领域,需要加强病毒学、病理 学、免疫学、流行病学等跨学 科的合作,为深入研究提供更 多支持。
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 对猪瘟病毒致病机制的认识还 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研究病 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以 及病毒变异和耐药性的问题。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流行季节
繁殖障碍性猪瘟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也可通过空气、水源等途径传播。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于春 、秋两季。
易感动物
猪是该病的主要易感动物,尤其是母 猪和仔猪。
临床表现
母猪表现
母猪感染后,主要表现为繁殖障 碍,如流产、死胎、木乃伊胎等 。部分母猪还可能出现乳腺炎症
和子宫炎症等症状。
子宫内手术
通过手术切开子宫,取出死亡或畸形的胎儿,以减轻母猪的 负担。
康复护理
1 2
隔离饲养
将病猪隔离在清洁、干燥、安静的环境中,减少 外界应激。
饲料管理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保证母猪的营养需求,促 进康复。
3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母猪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
猪场概况
某规模化养殖场,存栏母猪数千头,曾发生繁殖障碍性猪 瘟疫情。
病理学检查
对死亡母猪进行剖检,观 察生殖器官、胎儿及胎盘 的病变情况,以进一步确 诊。
鉴别诊断
与普通猪瘟的鉴别
普通猪瘟通常导致急性死亡,且具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而繁殖 障碍性猪瘟主要引起繁殖障碍症状。
与伪狂犬病的鉴别
伪狂犬病通常导致流产、死胎等症状,但不会出现繁殖障碍性猪瘟 所导致的母猪生殖器官炎症。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病因及防治措施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由散养向规模化转变,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已成为规模化猪场最主要的疾病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繁殖障碍性疫病发病率达20%~40%,平均30%以上,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 繁殖障碍的病因1.1 病毒性繁殖障碍性疾病是最主要的原因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狂犬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猪细小病毒、猪瘟病毒、猪圆环病病毒、脑心肌炎病毒、猪肠道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猪巨细胞病毒等,目前危害最大的是: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细小病毒、乙型脑炎、猪瘟和猪圆环病毒病等6种。
1.2 单独细菌性繁殖障碍发生较少主要包括布鲁氏杆菌病、李氏杆菌病、链球菌病、衣原体病、钩端螺旋体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等。
单独一种病因引导繁殖障碍性疾病的较少发生,最为常见的是猪附红细胞体和链球菌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
李氏杆菌和猪钩端螺旋体病少见。
最为常见的危害最大的是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往往在疫病的后期出现,导致种母猪死亡率增加,经济损失巨大,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大部分链球菌感染发生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之后,因此单纯预防链球菌其效果会是时好时坏。
其实很多疫病要有效地得到控制,必须首先控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1.3 寄生虫性繁殖障碍性疾病很少引起猪繁殖障碍的寄生虫病有猪弓形体病和猪冠尾线虫病。
猪弓形体病主要发生在散养猪较多的地区,因为弓形虫的发育必须在终末宿主猫科动物体内进行有性生殖。
规模化猪场禁止养猫等动物。
1.4 中毒性繁殖障碍性疾病时有发生中毒性繁殖障碍性疾病,主要包括霉饲料中毒,酒糟中毒,马铃薯中毒,菜子饼中毒,棉籽饼中毒,硒中毒等。
其中霉饲料中毒主要由赤霉菌中毒、青霉菌素中毒和黄曲霉素中毒引起。
这些病时有发生,特别是潮湿地区的玉米和谷物易发霉,在霉变不严重时,不易引起足够重视,长期饲喂轻则引起减食,生长缓慢,重由引起繁殖障碍,发病死亡。
中小型猪场常见繁殖障碍性疾病及防治

22 猪 圆环 病毒病 繁殖障碍 型猪圆环病毒病 主要表现 . 发病 母猪体温升高达4  ̄ 2 ,食欲减 退,出现流产 、产 14℃ 死胎 、弱仔 和木 乃伊胎 ,还有 以呼吸 困难 、咳嗽 为特征
的呼吸 器官障碍 ,部分病 例可 见皮肤 、可视黏 膜黄疸 ,
I 猪繁殖障碍病的主要特征 与病 因
为 困难 。
水,心脏扩大 、松弛 、苍 白、有充血性心力衰竭 。
2 猪 伪 狂 犬 病 感 染 该 病 的 妊 娠 母 猪 表 现 流 产 ,产 死 . 3
胎和木 乃伊胎 ;仔猪 表现高热 、食欲 废绝 ,呼吸 困难 ,
后 出现 精 神 症 状 死 亡 , 1 日龄 内仔 猪 死 亡 率 10 , 断 乳 5 0% 仔 猪 死 亡 率 达 1%~ 0 ; 架 仔 猪 被 感 染 后 , 症 状 轻 微 、 0 2% 发 热 、 咳 嗽 3- 康 复 : 成 年 猪 仅 表 现 为 增 重 缓 慢 ,无 明 ,d - 4
猪 繁 殖 障 碍 性 疾 病 以妊 娠 猪 发 生 流 产 、 死 胎 、木 乃 伊 胎 、 产 出 无 活 力 的 弱 仔 、 畸 形 儿 、 少 仔 、 公 猪 不 育 症 及 母 猪 不 孕症 为 主 要特 征 。 凡 出现 上 述 一 种 或 一 种 以 上 临床 表 现 的繁 殖 期 种 猪 , 即 可 以认 为 患 有 繁 殖 障 碍 性 疾
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病因素与防治措施

饲 料 或 含 有 亚 硝 酸 盐 的 饲料 等 ,可引 起 怀 孕 母 猪 流 产 ;
内分 泌失 调 、雌 激 素 过 高 、孕激 素 不 足 ,可 导致 胚 胎 死
维普资讯
20 年( 2 卷) 7 08 第 9 第 期
综合版 河 南 畜牧 兽 医
母 猪 繁 殖 障 碍 性 疾 病 的 发 病 因 素 与 防 治 措 施
张俊 芳 。董 荣堂 , 付合 , 曹
(. 阳 县 动 物 卫 生 监 督 所 , 南 宜 阳 1 宜 河 4 10 ; 7 6 0
过性 双 耳 、 阴 、 部 、 部 、 外 尾 腹 口部 发 绀 ; 娠 母 猪 早 产 、 妊 流
主要 表 现 为生 殖 器 官塞 、 子宫 发育异 常 、 颈 口狭 窄 、 宫 双子 宫 、 宫肥 大 、 子 双子 宫角 等 。
1 . 机 能 性 因 素 2
母 猪 易 发 生 流 产 、 死胎 。 生 仔 猪 出现 黏 液 性 水 肿 , 产 新 全
厌食 、 咳嗽 、 涕 。孕 猪感 染 可 导致 流 产 或使 初 生 仔猪 个 流 体小 , 早期 死亡 率 上升 。 1 . 附红细 胞体 病 主要 症 状为 发热 、 血 、 疸 , .7 4 贫 黄 主要 传 播媒 介 为螨 、 、 、 和 注 射器 械 等 , 虱 蚊 蝇 可引 起 孕猪 繁 殖 障碍, 表现 产死 胎 、 产 、 孕 。 流 不 1 . 猪 弓形 体病 .8 4 1 . 猪布 氏杆 菌病 .9 4 患病 猪 高热 、 吸困难 、 呼 咳嗽 , 娠 母 妊 母 猪感 染后 的显著 症状 是 流产 , 怀 猪 发 生流 产 , 死胎 、 产 畸形 胎 , 死亡 率 较高 。 孕 2 3个 月 即发 生流 产 , ~ 流产 的胎 儿 常被 母 猪 吃掉 , 易 不 发 现 , 产后 不久 即可重 新发 情 配种 。 流
母猪繁殖障碍及防治对策

母猪繁殖障碍及防治对策母猪繁殖障碍及防治对策近些年,养猪生产开展迅速,母猪繁殖障碍综合症在一些猪场〔养猪户〕时有发生,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已成为养猪业开展的一大难题。
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治。
常见的母猪繁殖障碍如下:1、先天性繁殖障碍母猪先天性繁殖障碍是难以治疗的,只能在选育过程中进行淘汰,消除畸形基因。
2、机能性繁殖障碍。
2.1、卵巢发育不全本病难以治疗,只能将母猪淘汰。
2.2、卵巢囊肿治疗:肌肉注射促黄体素200ug/次~500ug/次,注射1~4次。
治疗到发情的间隔时间为22d,发情率一般为77.4%,受胎率可达70.2%。
2.3、持久黄体治疗:可用前列腺素使黄体消退,与性腺激素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先用前列腺素3mg~5mg肌肉注射,经3~5d后阴部肿胀时再注射性腺激素1000单位,大多数在3~4d内发情,配种即可受胎。
2.4、卵泡发育障碍治疗:可用性腺激素200~1000单位肌肉注射或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1000单位,隔1~2d注射一次。
3、营养性繁殖障碍治疗配种前一周每天给母猪增加饲料,消化能为12兆焦/kg可获较高胚胎存活率。
母猪日粮中添加VA、VD、VE可明显缩短从断奶到发情的时间,提高受胎率。
4、疾病性繁殖障碍主要是做好预防工作,即可防止。
总体来说母猪繁殖障碍可采用以下防治对策:1、建立健全合理的免疫程序,确保接种质量。
猪患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主要病因是病原性因素。
疾病较多,虽不能一一列入免疫等程序中,但应把危害较重的日本脑炎、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猪瘟、蓝耳病和布鲁菌病等纳入猪场整体免疫程序中。
并根据发病季节、疫(菌)苗产生抗体时间和免疫期的长短,实行有方案、有步骤地程序化免疫。
根据当地的疾病流行情况,有条件的还可根据抗体监测水平,制定免疫程序,有针对性的免疫接种。
推荐母猪免疫程序如下。
1.1、猪瘟:后备母猪引种时注射1次,配种前30d再注射1次,母猪产后7~10d注射1次,均为4头份,颈部肌注。
不同因素引起的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淘汰 病畜 来 防止 本 病 的流行 ; 免疫 预 防采 用 猪二 号
弱毒 苗 , 娠 和 空怀 母 猪 均 可 , 妊娠 母 猪 不 采 用 妊 但 母 猪 防 治 障 碍 性 疾 病 的 防 控 . 企 业 篇 注射方 法 而用 口服 或 气雾法 。
11 .. 强 饲 养 管理 改善 猪 舍 的 卫生 条 件 , 2加 提
与呼 吸综合 征(R S 、 P R )猪伪 狂犬 病(R 、 P )流行 性 乙 型
样 不 仅 造 成 极 大 浪 费 , 会 贻 误 治疗 时机 , 成更 还 造
脑 炎 、 细 小病 毒 (P ) 脑 心 肌 炎病 毒 、 殖 障碍 猪 P V猪 繁
性 猪瘟 等 。 然这 些病 毒 在理 化特 性 和临床 症 状等 虽
大 的经 济损 失 。
11 .. 定严 格 的兽 医卫 生 制 度 食 槽 等用 具 5制
要 经 常清 洗 、 消毒 , 舍 定期 消 毒 , 猪 发现 病 猪及 时 隔 离 , 病死 猪 要深 埋 、 毒 。此外 要 搞好 环 境卫 生 , 对 消 做好 灭 蚊蝇 、 鼠等 丁作 。 灭
并 及 时治疗 。 引进 种猪 时必须 通过 临诊 检疫 和血 清
至 少进 行 一 次免疫 监 测 , 以便 随时 了解 和 掌 握 本场
猪 相 关抗 体 水 平 , 定 免 疫 时 间 , 时进 行 预 防接 确 适
种 11 .. 清病 因 , 理 用 药 猪 场 一旦 发现 可 疑 4查 合 病 猪 , 立 即隔离 , 场技 术 人 员不 能确 诊 时 , 迅 要 本 应
疫 , 区接 种 菌 苗后 1 ~ 6个 月 要 检 疫 , 区 每年 疫 23 疫
由病 毒 引起 的繁 殖 障 碍病 治 疗 使 用 常 规 药 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治探讨
摘要: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又称繁殖障碍性综合症,是发生在猪繁殖阶段的一种常见疾病,这种疾病能够引起妊娠的母猪出现流产、早产、死胎的现象发生,给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本文通过对引起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原因进行详细的介绍,从而针对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此来提高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防治探讨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225-1
就我国目前养猪行业而言,想要将养猪场的经济效益达到最佳的状态,就必须使母猪的生产性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然而,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出现,却严重影响了每头母猪提供猪仔的数量。
因此,将猪繁殖障碍性疾病进行有效的防治已经成为了目前养猪行业的一项首要任务,养殖人员只有对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产生的原因进行充分掌握,才能够对症下药,将疾病进行有效防治。
1 引起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原因
在母猪进行繁殖的过程中,能够引起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传染性繁殖障碍性疾病和非传染障碍性疾病两种。
1.1 传染性原因
引起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传染性原因主要包括病毒性疾病引起
的障碍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引起的障碍性疾病两种。
其中病毒性疾病主要可分为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病以及日本乙型脑炎等等。
蓝耳病会导致母猪的精神状态下降,食欲不振,并且还伴有短暂的呼吸困难等现象;猪瘟作为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患病之后的母猪虽然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但是却会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从而导致母猪出现流产和产死胎的现象;怀孕的母猪如果患上伪狂犬病和日本乙型脑炎,也有可能引起流产或产死胎的情况发生。
除此之外,一些细菌性疾病也有可能引起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产生,比如说布氏杆菌病和猪衣原体病等等疾病。
1.2 非传染性原因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传染性原因以外,非传染性原因也是引起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一个主要原因,非传染性原因主要包括母猪的生殖器官畸形、技能障碍以及对母猪的饲养管理不当等等。
比如说,喂养母猪的饲料质量差就会导致母猪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若饲料发霉变质而饲养员没有及时发现,用此饲料喂养母猪的话,很容易出现中毒的情况,从而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
2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主要症状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发情障碍、泌乳障碍以及猪仔成活障碍等等。
饲养人员必须要对这些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在疾病发生的时候做到及时发现,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1 发情障碍
母猪的发情障碍主要表现为在繁殖年龄内,几个月不会出现发情的情况。
即使有发情的现象,也是呈现出周期紊乱的现象,比如说,到了配种的年龄之后,母猪发情次数减少,或者说在断奶之后的数个月内,母猪都没有出现发情的现象。
2.2 泌乳障碍
泌乳障碍也是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泌乳障碍主要是指在母猪分娩的过程中或者是分娩后的几个小时之后。
乳房出现肿大发硬的现象,甚至会挤不出乳汁,并且伴有持续的呼吸急促和发热现象。
2.3 猪仔成活障碍
猪仔成活障碍主要是指在母猪产下猪仔之后,这些猪仔中有大部分或者是全部生活力低下,存在不吃奶或者拱奶无力,震颤或站立不稳等情况。
存在以上症状的猪仔一般情况下,都会在出生后1~3天内死亡,成活率很低。
3 对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为了能够降低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几率,就必须要对猪繁殖障碍性疾病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以此来保证母猪的生产性能。
3.1 切实做好疫苗的免疫接种
养殖人员一定要定期给猪群接种预防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疫苗。
在接种疫苗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接种的程序来进行。
同时要注意,如果是对妊娠期内的母猪进行疫苗接种,则一定要保证疫苗的
质量,避免出现母猪流产的情况。
3.2 搞好种群净化
搞好种群净化是避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
养殖人员要定期对种猪病毒性繁殖障碍性疫病抗体水平进行一个检测,并且对不合格的种猪进行淘汰。
此项工作的周期最好保持在每半年一次。
对于猪瘟和伪狂犬病,可以对活体猪进行扁桃体检测,若测试的结果为阳性,便立即淘汰,在3~4次检测之后,便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
3.3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和兽医卫生管理
饲养人员要做好养殖场的卫生工作,要对猪圈定期进行消毒、驱虫等工作,对于流产的胎儿要进行科学的处理,尽量做到无害化。
与此同时,还要对养殖场进行一个彻底的消毒,以此来确保母猪的生活环境。
4 结语
综上所述,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直接影响到了养猪行业的经济效益。
因此,养殖人员一定要对引起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原因和症状进行充分掌握,并且做好其防治措施,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金敏,李剑锋,周小仙.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综合防治探讨[j].中国畜禽种业,2012,(06).
[2] 李洪,张盼锋,刘宇.猪常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及其治疗[j].畜牧兽医杂志,2009,(01).
[3] 谷文彬.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病因分析与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2009,(02).
[4] 王佩良,韩先桂.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病因及防治[j].山东畜牧兽医,2010,(09).
作者简介:郭宏伟,男,榆树市新立畜牧兽医站兽医师;宋树明(1966-),就职于榆树市红星畜牧兽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