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对社会 文化的影响
旅游对古城古镇的社会文化影响

古城古镇古村落旅游规划与保护研究专题(四):旅游对古城古镇的社会文化影响旅游对古城古镇的社会文化影响旅游业是带有文化性质的高度综合的服务行业,所以旅游业的社会文化作用有时更具有隐蔽性,往往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人们的思维观念和价值取向。
古城古镇是保留了较多传统文化,相对封闭的空间。
古城古镇旅游兴起后,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带来了文化的交流、互动和碰撞,产生了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一、旅游对古城镇社区文化的积极影响1、旅游促进了地方文化的再建构丽江旅游的发展不但相继推动了丽江古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而且还建成了一批极富传统文化内涵的高质量的景区景点,为当地文艺精品的创作与展示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出现了一批深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的优秀歌曲,如《丽江美》、《纳西人》、《蓝月亮》、《七个月亮》等等。
濒临消亡的丽江纳西族东巴文化借助旅游大潮的契机乘势获得一定程度地恢复与重建,纳西古乐成为誉满中外的文化精品。
宁蒗泸沽湖畔的摩梭人,由于前几十年的社会变动几乎造成其传统文化的完全消失,服饰日渐汉化,民族歌舞活动越来越少,就连他们最具特色的阿夏婚及母系家庭也逐渐发生了新的变化。
由于旅游的介入,众多旅游者惊羡于其美妙绝伦的湖光山色和独特的母系文化而纷至沓来,既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又唤醒了摩梭人的族体意识,使他们充分感受到自身文化的独特价值而倍加珍视、百般呵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摩梭人传统文化的保留与复兴。
2、旅游强化了接待地的民族认同意识民族认同是民族的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对“周围的可感知的环境的一种意识,是对个人以外的其他人和其他民族联系的一种意识”。
旅游业的发展,唤起了纳西人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与再认同,引发了民族意识与民族旅游的互动。
借助旅游的开发,种种已经或正在消失的象征着民族精神的文化事象由于日益得到海内外尤其是本民族的热切关注,而得以苏生和再现,从而增强了自我民族认同的内趋力。
正是在丽江民族旅游的特定场景中,象征性的纳西民族意识借助其身份的再认同得以强化,并在与民族旅游发展的互动中得以传承、延续和发展。
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及对策

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及对策摘要:旅游对社会文化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要充分发挥旅游对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应集思广益,多渠道征集旅游资源开发意见;让群众参与和监督旅游资源开发过程;宣传旅游对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旅游旺季合理使用抑制营销手段。
关键词:旅游;扬州;社会文化扬州曾经是中国古代最繁华的商业城市,有着广博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借助其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但旅游的发展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本文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探讨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及对策。
一. 旅游对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一)提升旅游地居民的素质根据居民与当地旅游业的关系,可以将居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参与当地旅游活动者,另一类是非参与当地旅游活动者。
参与旅游活动的居民出于职业等方面需要,大部分会积极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另外一部分居民虽然与当地旅游业关系并不密切,但是在政府相关政策和各类媒体宣传的影响下,也会使很大一部分居民有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二)促进休闲娱乐方式多样化扬州有“早上肉包水,晚上水包肉”一说,这实际包含了扬州两项传统的休闲娱乐活动。
一是扬州人讲究喝早茶,尝些美味点心;二则是下午去扬州的澡堂泡个热水澡,并且凭借着“扬州三把刀”之中的剪发刀和修脚刀,使得在扬州泡澡成为了活血解乏的休闲活动。
在大量旅游者来到扬州之后,对扬州的休闲娱乐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
与传统浴室相比,设施设备更加先进,在保留传统服务项目的同时,也增设了很多新的服务项目。
除了对传统的娱乐活动进行革新之外,为了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要而建设的咖啡厅、酒吧、购物广场等,也逐渐吸引当地居民及游客去休闲娱乐。
(三)推动当地社会文化的对外交流扬州有着丰富的社会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涵盖宗教、美食、民俗、书画、园林、水利等多个领域。
随着旅游的发展,扬州的社会文化得以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度之间进行展示和传播,另外也有很多人以旅游者身份来到扬州对当地的社会文化进行体验,这些都对扬州社会文化对外交流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对于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从文化交流、文化保护、文化创新、文化产业四个方面探讨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一、文化交流旅游是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得以通过旅游得以展开。
旅游可以使不同背景的人们相互了解、尊重和包容,促进文化交流,增进了解对方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使彼此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此外,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往往会结识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从而促进国际间的友谊和团结。
二、文化保护很多旅游景点都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旅游业对保护这些文化遗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地政府和旅游从业者为维护这些景点的原貌和历史价值积极努力,加强其管理和维护。
同时,这些景点也成为游客学习了解历史文化的好去处,促进了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三、文化创新旅游业在促进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文化创新的发展。
当地政府和旅游从业者通过对旅游景点的改建和创意设计提高景点的吸引力,创造独特的旅游文化。
并不断的创新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促进了文化创新。
四、文化产业旅游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旅游业的兴起也使得文化产品和服务得到迅速发展,旅游消费成为文化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业的发展对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旅游业对于社会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旅游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保护了历史文化,推动了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了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因此,加强旅游业的管理和规划,也是保护和发展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
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

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摘要:当今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既有积极促进也有不少消极影响,如目的地居民心理和行为、社会生活的消极变化;历史文化遗产遭受严重的破坏;文化传统遭到异地强势文化的冲击和同化,地方文化的独特性逐渐消失;民俗文化出现庸俗化的倾向;文化限制宽松化,旅游犯罪率上升等。
这类负面影响给该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消极影响随着现代化步伐和全球范围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旅游业以自身鲜明的行业特色在国民经济中担当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旅游影响研究是旅游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旅游经济影响及旅游的物质环境影响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同时,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特别是旅游对目的地的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也逐步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旅游地(即旅游接待地或旅游目的地),是旅游者所要到达和游览的地方,也是旅游的主要活动和接待工作展开的地方。
它可以是某个国家、地区或城市,也可以指某个特定的区域。
旅游地社会文化是旅游者所携带的异质文化和当地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和整合的结果。
大众化旅游对旅游地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如促进旅游地的对外文化交流,有利于旅游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复兴,有利于旅游地社会文化与科技进步,能够为旅游接待地提供大量的直接或间接的就业机会,有助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等已为人们所普遍认同。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旅游也是一把“双刃剑”。
当前不少地区发展旅游业主要着眼于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而对旅游浪潮给当地社会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重视不足,给该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
目前蒸蒸日上的旅游浪潮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旅游目的地居民心理和行为、社会生活的消极变化。
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介入旅游接待地社会中,引起接待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从而产生各种影响,这种作用称为示范效应。
示范效应是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发生影响的主要途径。
旅游对当地居民社会文化影响

旅游业的发展应注重当地文 化的传承和保护,避免文化
资源的流失。
当地政府应加强宣传教育,提 高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和文化
传承意识。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2
旅游对当地经济的积极影响
增加就业机会
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 的就业机会,包括酒店、餐饮、交通、 零售等行业的工作岗位。
旅游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 展,如旅游纪念品制作、导游服务等, 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提升当地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支 持,如道路、交通、通讯、水电等。
06
结论和建议
强化政府监管,合理规划旅游发展
政府应加强对旅游业的监管,制定合理的旅游发 展规划,确保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
政府应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 破坏,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加强对旅游市场的规范,提高旅游服务质 量,保障游客和当地居民的权益。
提高当地居民参与度,实现利益共享
当地居民通过与游客的交流,更加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 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心。
旅游业的发展让当地人意识到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激 发他们保护和传承文化的积极性。
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旅游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与外界交流 的机会,有助于传播当地的文化特色 和价值观。
VS
游客的到来为当地带来了多元化的信 息和观念,丰富了当地人的文化视野。
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旅游业的发展促使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更加 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投入更多资源进行传 承和发展。
通过旅游业,当地居民有了更多机会展示和 传承传统文化,使得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
得到更好的延续。
04
旅游对当地社会的消极影响
旅游业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旅游业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影响引言旅游业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层面的繁荣,更是对当地社会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因素之一。
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旅游者和当地社区之间的互动和文化交流,对当地社会文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可能导致文化泛化等问题。
本文将从旅游业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影响展开讨论,探讨其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1. 促进文化传承与保护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社会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新的机遇。
旅游者的到来引起了对当地传统文化的重视,促使当地政府和社区重视文化保护工作。
许多景点和民俗活动开始得到保护和弘扬,使当地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传承和发展。
例如,中国的黄山旅游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同时也引起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推动了对当地传统民俗的保护和传承。
2. 促进文化认同和文化交流旅游业的发展还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增进了文化认同。
旅游者通常是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他们在游览过程中能够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
这种交流促使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例如,澳大利亚的阿莱尔岛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游客。
由于长期以来与游客的交流,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得到了增强,他们开始更加关注本地的传统艺术和文化,提高了文化自信心。
3. 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如酒店、餐饮、交通等。
与此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例如,泰国的普吉岛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美丽的海滩而闻名,旅游业的繁荣使得当地居民可以通过从事旅游相关的职业改善生活。
4. 挑战和问题然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传统文化可能会被商业化和泛化,失去了原有的内涵。
例如,中国的旅游景区很多都有商业化倾向,对传统文化的展示浅尝辄止,使得传统文化成为商业产品,丧失了其独特性。
旅游与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旅游与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一、引言旅游是人类文明的创造,一种新的活动方式,是为了适应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人们对于世界的好奇心,强调的是放松、愉悦、开心、互动和多样化体验,旅游是一种宽广而永恒的文化现象。
随着全球经济互动不断加深,人们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
旅游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之间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
在此同时,文化交流也是一样的。
文化交流是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相互认识、理解的重要途径,这种交流不仅能够推进文明之间、民族之间的交流互鉴,也对经济、科技和教育方面的合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旅游与文化交流的意义及其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
二、旅游与文化交流的意义1.促进文化相互理解旅游无疑是促进文化相互理解的一种最重要方式之一,而文化交流就是旅游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旅游让人们走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了解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习俗、文化、历史和其他方面,这可以使人们更好的了解世界,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对品种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学习,提升人们文化素质。
2.推动经济发展旅游业不仅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能促进经济发展。
各国均致力于吸引更多的旅游顾客,旅游是刺激消费的一种方式。
并且,旅游产业是一种人才集聚的行业,依靠旅游业,一个地区可以吸引大量的智力和人才,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3.增进人们的沟通交流旅游可以增加人们的沟通交流。
当游客和当地居民之间有全方位的沟通交流时,有可能会出现新的商业合作、发掘新的资源及交换文化方面的经验和知识。
三、旅游与文化交流的影响1.旅游导致文化创新旅游促进了文化创新,运动和旅游促使各个国家之间交换艺术、文化和民俗发展滋长,影响当地文化的长久稳固、保护和用户化。
2.推动经济多元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由于与旅游密切相关的工业和服务业均得益于旅游业,如制造业、批发与零售业、餐饮业、娱乐业、体育运动业等。
3.形成各种文化旅游使世界的各个国家之间产生互相借鉴和相互创新的现象。
不同的文化在旅游的推动下形成了一种相互融汇、并存的现象。
旅游的影响: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旅游的影响: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要讲的课程是《旅游学》的最后一章旅游影响中的旅游社会文化影响。
引用美国学者学者弗克斯的一句名言“旅游是把火,可以煮熟你的饭,可以烧毁你的屋!”形象鲜明地道出了旅游影响是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对于旅游的影响,我有两点体会:一是旅游所产生的影响是相互的,被影响的事物也会对旅游产生第二次影响,是循环往复的过程,案例1:1984年,澳大利亚孤独星球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旅游指南》第一版,其中就有关于阳朔旅游的专门介绍.作为一本世界著名的自助旅游指南,这本书成为当时国际自助旅游者到阳朔旅游最重要的了解途径。
随后,有越来越多的背着沉重行囊的西方游客充斥着阳朔的大街小巷,1984年,阳朔的外国游客达219500人,是1983年的十倍,这种爆发式的增长把阳朔进一步的推向了世界,吸引更多的游客。
二是旅游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在时空上互相转换,即某一时期属于积极影响,在另一时期就变成了消极影响,从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旅游积极或消极影响在时间上的变化,一般经历欢迎、冷淡、不满、厌恶、和谐/对抗(愤怒指数模型);在某一方面是积极影响,而在其他方面就是消极影响,有些地方开展乡村旅游,虽然获取了丰厚的经济收益,但是由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特别是排污、环卫设施十分简陋,大量农田,河流都受到了污染。
旅游影响理论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谢彦君在《旅游基础学》中认为旅游影响又称为旅游效应,有正负效应之分,旅游影响是指由于旅游活动包括(旅游者活动和旅游产业活动)中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不仅表现为对旅游活动主体本身的影响,也包括对其他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旅游影响的范围、波及面是十分广泛的.我们按照旅游影响的内容结构来划分,主要分为旅游经济影响、旅游环境影响和社会文化影响三个方面;按旅游影响的性质划分为消极影响、积极影响;按旅游影响的表现形式来划分可分为隐形影响和显露影响,隐形影响是由于旅游的发展而潜移默化地改变旅游地居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直接有旅游业发展而增加的就业机会、旅游服务设施;按照旅游效应产生的时间可分为即时效应和滞后效应,旅游者的进入直接向当地经济注入货币收入是一种即时影响;滞后效应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旅游带来的局部环境污染很有可能发展为全局性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者来到扬州后对当地休闲娱乐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与传统浴室 相比,设施更加先进,在保留传统服务项目的同时,增设了很多新的服 务项目,除了对传统的娱乐活动进行革新以外,为了满足旅游者的消费 需要而建设的咖啡厅,酒吧,购物广场等,也逐渐吸引了当地居民去休 闲娱乐。
旅游业通过商品回笼,服务回笼等渠道加快国家货币回笼。
1.2 有助于促进生活质量的改善。
为了发展旅游业,旅游接待地区不仅会改善当 地的基础设施,而且该地的生活服务设施也会增加, 虽然这一切都是始自发展旅游业的需要,但客观上 也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方便了当地人的生 活。
1.3 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2)提供就业机会和岗位。
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供就业机会和解决就业问 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 为国家创汇,创税和回笼货币。
在接待国际旅游方面增加国家外汇收入,提高我国国际支付能力。 旅游业的大规模发展,能够扩大政府税收来源,增加政府税收。且有助 于国家货币回笼,促进国家将及发展。
(2)新潮时尚涵化传统。
例:来自较为发达地区的游客带来各种先进时尚的文化习惯等, 在无形中也影响着旅游目的地的居民,使当地居民逐渐改变传统的生活 方式。
2.2 文化“漂移”现象
文化“漂移”,又称文化趋同。 这里主要指在旅游活动中,不同的游客源源不断地进入旅游 地,对旅游地当地文化的影响是持久的,并在无形之中使文 化多样性消失,使各地文化逐渐趋同。
谢谢观赏
• 随着社会和政治制度的急剧变迁,自20世纪50年代后东巴文化逐渐陷入全面 衰落以至消亡的深重危机之中
• 直到8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形势的日趋好转,尤其是当地旅游的开发,给东 巴文化的复兴带来了契机。
• 原本仅限于学术界研究而被人们视为神秘深奥的东巴文化,现已飞速步入市 场,成为当地一道最为亮丽的人文景观,发展为推动丽江旅游大潮的主要文 化因素。
• 1.3 提升旅游地居民的素质。 • 1.4 促进休闲娱乐方式多样化。 • 1.5 推动旅游地文化的对外交流。 • 1.6 有利于社会文化的现代化。
•2.1 文化“涵化”现象出现。
•2.2 文化“漂移”现象。
•2.3 使旅游目的地地方文化的独特性 逐渐消失。
•2.4 使旅游目的地文化过度商品化。
1.积极影响
1.4 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了解和促进世界 和平。
国际旅游活动的开展客观上具有民间外交的作用,由于 现代旅游是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以及不同生活方 式的人们之间大规模的直接交往,所以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 相互了解和彼此友谊。而且,国际旅游活动的开展在缓和国 际关系以及促进人类和平共处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对科学技术提出更高水平的要求。 (交通运输工具,通讯,旅游发展设施和设备等)
(2)指观念的现代化。
在旅游活动中,来自发达地区的旅游者将长期生活中的一些观念 和习惯带至旅
2.消极影响
2.1 文化“涵化”现象出现。
(1) 强势文化涵化弱势文化.
例:普通话和旅游目的地当地方言,由于大量外来游客的涌入, 当地居民为了迎合旅游者,讲当地方言的频率会大大降低,久而久之, 讲普通话便成了当地的主要语言,方言逐渐被取代。
1.2 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护
•旅游业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增强了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 自觉意识。 •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是旅游者的主要动机之一,因此旅游目的地在旅游 开发中就要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护,力求保持满足传统文化的 原真性,以增强旅游地吸引力。
1.3 促进休闲娱乐方式多样化
•例:
科学技术是推动旅游活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同 时旅游活动的开展也是实现科学研究及其传播与交流的一种 重要的方式。在旅行和旅游活动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曾有人 以科学考察为目的,为完成某项研究而外出旅行或旅游(玄 奘西行)。许多主观上是出于其他目的而开展的旅游活动, 客观上也起到了传播和交流知识和技术的作用。
旅游对社会.文化产生的影响
小组成员: 旅游管理一班游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1. 积极影响:
•2. 消极影响:
1.1 对区域经济的积极影响。
1.2 有助于促进生活质量的改善 。
1.3 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 和发展。
1.4 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了解和 促进世界和平。
2.1 对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正常生 活造成干扰。
1.4 推动当地社会文化的对外交流 •例:
嵩山少林寺旅游推动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对外传 播和交流。
外国游客来北京旅游,了解学习我国文化,历史, 习俗等。
1.5 有利于社会文化的现代化
(1)指物质层面的现代化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为吸引旅游者到旅游地参观访问,接待地会不断改 进自己的物质条件,增加新的文化设施,优化文 化环境。促进一些城市独特风貌以及颇具创造性 的人文景观的形成。(VR旅游体验馆等)
2.2 促使旅游地居民消费观念与 消费能力失衡。
2.3 过度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民 经济的稳定。
1.积极影响
1.1 旅游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1)带动区域相关行业的发展。
在面向旅游者开展经营方面,旅游业需要配备足够数量的相关设施 和设备,并且需要耗用大量相关物资,旅游业也因此会成为许多其他行 业的购买者或需求市场,从而会刺激这些相关行业的发展或扩充其生产 规模。
例:
(1)“旅游+”模式
(2) 国家旅游局办公室17年7月印发的《“十三五”旅游人才发展规划纲 要》提出,“十三五”期间:旅游业年新增直接就业人数100万人左右; 到2020年,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达到3300万人。
(3)旅游者签证税,消费税等,以及旅游企业的营业税,所得税。还有 来自旅游从业人员的个人所得税等都给国家带来可观的税收收入。
2.消极影响
• 2.1 对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干扰。
大量旅游者进入旅游地,会对当地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例如 旅游者大量到来造成旅游地交通拥堵,物价上涨,进而引发旅 游者与当地居民之间的矛盾,一部分当地居民可能选择待在家里,避开 消费高峰期,而另外一部分居民可能为了避开人群密的高峰期而选择到 别的旅游地旅游。
(1)旅游活动具有季节性,其市场需求具有较大的波动性。 在市场需求的淡季,将不可避免的出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 闲置,而导致经济受挫和失业问题。
(2)从根本上来讲,旅游业是一个脆弱的行业,相比于餐 饮行业等与人类生活和生存息息相关的行业来说,相对脆弱, 毕竟人不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但是一个人不外出旅游却依然 可以生存和正常生活。
例:为满足旅游者的购物需要,旅游地很多手工艺品都会转用机
器进行大批量生产,甚至粗制滥造,致使很多这类产品已不能反映其传 统风格和制作技艺。旅游者将这类产品带回并传播,最终使旅游地文化 的形象和价值受到损害。
总结
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旅游目的地必须面对旅游者的大量涌 入和游客密度的不断增加所带给当地社会的各种消极影响, 需要注意到的是,这种消极影响一旦超越了当地的社会承载 力,便会演变为显性的现实问题。所以,根据当地社会条件 及管理能力制定与之相应的旅游发展规划是非常重要的。通 过制定量力而行的旅游发展规划,既要主动地去控制游客大 规模来访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也要尽力促成旅游交往所 能带来的好处。
1.1 旅游业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复兴。
随着成千上万游客源源不断地涌入,带来了多方面 的尤其是对当地的民族传统文化的需求,使得许多 濒临失传的传统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在旅游大潮的 触动下得以复苏,并融入旅游市场,得到重构和新
生。
例:东巴文化的复兴。
• 东巴文化是丽江纳西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被誉为“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 科全书”。
(3)旅游需求会受到各种政治,经济,社会乃至某些自然 因素的影响。若过度依赖旅游业,一旦这些非旅游业所能控 制的因素发生不利变化,都会致使游客量大幅下滑,整个国 家经济都将因此严重受挫。
二.旅游对文化的影响
• 1.积极影响:
• 2.消极影响:
• 1.1 旅游业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复
兴。
• 1.2 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传统文 化的继承和保护。
2.2 促使旅游地居民消费观念与消费能力 失衡。
旅游者在旅游地的消费其实是一种失真的消费,但是 旅游地的居民常常把旅游者这种失真的消费与平时生活消费 进行等同,旅游地居民通过模仿可能会产生不符合消费能力 的消费观念,从而给社会,经济及家庭结构带来许多不良影 响。
2.3 过度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的 稳定。
2.3 使旅游目的地地方文化的独特性逐 渐消失。
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往往与地理的封闭性紧密相连,当旅 游地得到开发后,其地方文化的独特性便会随着外来游客的 不断涌入而逐渐淡化甚至消失。使得旅游目的地文化丧失其 本义和原真性。
2.4 使旅游目的地文化过度商品化。
在展现旅游地当地传统文化方面,一般民俗活动和传统 节日庆典的举办,都有其传统的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和特定 内容,然而,由于发展旅游业的需要,很多这类传统文化活 动都已被商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