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语文《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课件PPT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游园不值》、《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PPT(完整版)

一、《游园不值》——关不住的生命力
1.诗中事 诗人__叶__绍__翁__(人名)去游园,恰逢主人不在,可以从诗
句“___小__扣__柴__扉__久__不__开_____”看出,也可以从诗题中的 “__________不__值___________”看出。但诗人没有扫兴,因为 他看到了“_______一__枝__红__杏__出__墙__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文主旨
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诗人游园不成,看到红杏出 墙的动人情景。流露出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同 时也说明了一切美好、充满生命力的新鲜事物都是外 力禁锢不了的。它必将冲破束缚,蓬勃发展。
诗词链接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理解词语
【印苍苔】 【小扣】 【柴扉】
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轻轻地敲。 在青苔上留下印迹。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意:大概园主人怜惜青苔,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了它,轻轻 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 住的,一枝红杏伸到墙外来了。
古诗赏析
上阕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之情。 下阕直抒胸臆,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祝愿。最后两 句一反送别词中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 性。
课文主旨
这首词通过描写词人送别好友鲍浩然归乡的情 景,表达了词人对好友的美好祝愿,抒发了朋友 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词链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古诗赏析
本诗以“游园不值”为题,本是说游园的目的没有达到。可是作者却由此 生发感想。他想,可能园主人怕踩坏园中的青苔,怕破坏了园中的美景,因 此才不让自己进园。诗的前两句,表现了作者的善解人意,也表现了他那一 片怜春惜春的情怀。但这首诗更为脍炙人口的还是后两句。柴门虽然不开, 满园春色却难以关住,你看那一枝红杏伸到墙外,不正在向人们炫耀着春天 的美丽吗?“关不住”“出墙来”,简单的几个字,写出的并不仅仅是园中 美丽的春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尽管园主人没有访到,但作者的心 灵已经被这动人的春色完全占满了。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人教部编版PPT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①鲍浩然:诗人的朋友。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②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③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以上两句话利用女人的眉眼来赞美山水的秀丽。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④眉眼盈盈处:山水交汇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样子。
古诗词诵读
8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词牌说明 《卜算子》,词牌名之一。又名《百尺楼》、《眉
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 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北宋时盛行此曲。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 命之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结 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宋 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八十九 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民间营养吸取来的健康情调、鲜明语言、 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官至翰林学士。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点名送朋友离去的时间的句子?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
民歌的艺术技巧引起读者的美感和共鸣, 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有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表达对朋友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什么?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
小词正是用它所表现的真挚感情条打动读 《卜算子》,词牌名之一。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像美人蹙起的眉毛。
者的心弦的。且不必问题目云云,它那从 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之情;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古诗词诵读说课教学电子课件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 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刚刚把春天送走, 又要送你归去。要是到 江南赶上春天,千万要 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诗人的朋友。 往,去。
词牌名。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山水交汇的地方。盈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想要。
盈,仪态美好的样子。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嗯,很好!请允许老师扮演你 的爷爷——今天是我六十大寿,我 们全家人都在酒席上,你想对我说 些什么呢?请开始你的即兴发言!
爷爷,祝您生日快乐!感谢您,在生 活上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感谢您, 在学习上对我孜孜不倦的鼓励和帮助!感 谢您,在思想上对我苦口婆心的批评与教 育!在您生日之际,衷心地祝福爷爷“福 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祝爷 爷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天天开心,长命 百岁!
你的即兴发言重点突出,内容 很全面!表达了你对爷爷生日的祝 福,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很有孝心的 孩子,老师为你点赞!大家评议以 下,看看王强的即兴发言还有哪些 值得改进的地方?
既然是参加爷爷的寿宴,就要注意发 言的场合。作为晚辈,应该走到爷爷身边, 说话的时候,眼睛应该真诚地看着爷爷, 而不应该东张西望,或者低着头,态度要 自然一些,不要显得太拘谨,这一点需要 改进。
4.全班交流
小组内选派代表在班上交流,评选出最佳发言员。
吐字清晰, 表达流畅。
条理清晰, 有逻辑性。
阐述时间不要 过长,限制在 一分钟内。
认真聆听,有 问题事后提出。
交际示例
王强,你抽中的是什么即 兴发言题目?你准备讲些什么 内容?
大家好!我抽中的即兴发言题目是 “参加爷爷的寿宴,宴席上向爷爷说几句 祝福的话。”我准备从三个方面来发言: 一是祝爷爷生日快乐;二是感谢爷爷对我 的关心和帮助;三是再次祝福爷爷万事如 意,晚年生活幸福。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8《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精美PPT课件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词人将心中沉痛之 情暂时搁置,对友人送出美好祝福,叮嘱友人如能赶 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既饱含惜春之情,又 寓之祝福之意。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 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这两句,一反 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 性。
有两点突出的成就值得注意:一是构思别致。词 人把送春与送别交织在一起来写,充分表现出对友人 的深情和对春天的留恋;二是比喻新颖。词人以眼波 和眉峰来比喻浙东的山山水水,仿佛这位美人正期待 着他的到来,贴切、自然,富有真情实感。这首词, 轻松活泼,比喻巧妙,耐人寻味,几句俏皮话,新而 不俗,雅而不谑。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 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 /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 上春,千万/和春住。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 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 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 的地方。
古诗赏析
贰
注释
仄片”章复第言可各四命为。。① 韵四。集演三句酌两十之取万北卜 。仄八》为字为增仄四人义树宋算
韵十入慢豆六衬韵字”于《时子 ,九“曲。言字。,。“词盛: 后字歇,宋句,两上双卖律行词 片,指《教,化结下调卜》此牌 五前调乐坊于五亦片,算以曲名
⑥友⑤④水:眼人美③。浙,②
才(行欲波比,常人水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六年级下册语文《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课件-人教部编版

古诗讲解
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哪句写作者送朋友的时间?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4、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表达对朋友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什么?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感悟诗意
词的上片着重写人,起首两句,运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 把送别时所见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
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对他都显出了特别的感情。 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 簇纠结的山峦,也似乎是她们紧蹙的眉峰了。山水都变成了有感情之物,正 因为友人鲍浩然归途中怀着深厚的浓浓感情。
古诗朗诵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字词积累
浙东 眼波 眉峰 欲问 春归 春住 卜算子 盈盈处
词语意思
卜算子:词牌名。 鲍浩然:诗人的朋友。 之: 到。 浙东:今浙江东南部。宋时属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水是眼波横:水是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眉眼盈盈处:山水交汇处。 欲: 想。 才: 方才。 始: 才,方才。 若: 假若。
比喻(美人蹙起的眉毛)。然后进行(设)问,“(欲问行人去那边)”?
然后回答:“( 眉眼盈盈处
)。”这是指( 山水交汇 )的
地方。接着,作者感叹:( 才始送春归 ),( 又送君归去 )。最后,
作者嘱咐(鲍浩然 ):(若到江南赶上春 ),( 千万和春住 )。
课堂小结
虽然团聚是短暂的,离别就在眼前。你们虽然志存高远, 各奔东西,但我相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你们无论 走到天涯海角,你们的心、师生的情,永远在一起。让我们互 赠美好的祝愿,那就是“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祝 同学们永远生活在春天里!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课件ppt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行人: 指作者(王观)的朋友(鲍浩然)
欲: 想。 眼波横: 形容眼神闪动,状如水波横流 。
眉峰聚: 形容双眉蹙[cù],状如二峰并峙[zhì]。 盈盈: 美好的样子。 才: 方才。
谢谢!
三、四两句,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 :他的去处,是“眉眼盈盈处”。“眉眼盈 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 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 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因此“眉眼盈 盈处”,既写了江南山水,也同时写了他 要见到的人物。此二句写送别时的一往 情深却又含而不露。
下片“才 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 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 送君”,更添怅恨十分。旦夕之间,两谙 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 语,含而不露。
真想问问路人儿要到哪个方向?
山水交汇处。
•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才送走了春,又要送你回家乡。
•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如果还赶得上江南迷人的春色,
千万住下来过过美好的日子,可 别急着走啊!
• ④眉眼盈盈处:山水交汇处。盈盈:美好 的样子
词的上片着重写人,起首两句,运用风 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时所 见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 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驻,惜春之 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 中。
这是一首_送_别__诗,第一 句诗用了_比__喻__的手法,第二、 三句诗用了_设_问___的形式说明 了行人将去的地方。下面几句 借春表达了作者的_惜_别___之情,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 _美__好_祝__愿__。
行人: 指作者(王观)的朋友(鲍浩然)
欲: 想。 眼波横: 形容眼神闪动,状如水波横流 。
眉峰聚: 形容双眉蹙[cù],状如二峰并峙[zhì]。 盈盈: 美好的样子。 才: 方才。
谢谢!
三、四两句,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 :他的去处,是“眉眼盈盈处”。“眉眼盈 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 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 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因此“眉眼盈 盈处”,既写了江南山水,也同时写了他 要见到的人物。此二句写送别时的一往 情深却又含而不露。
下片“才 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 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 送君”,更添怅恨十分。旦夕之间,两谙 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 语,含而不露。
真想问问路人儿要到哪个方向?
山水交汇处。
•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才送走了春,又要送你回家乡。
•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如果还赶得上江南迷人的春色,
千万住下来过过美好的日子,可 别急着走啊!
• ④眉眼盈盈处:山水交汇处。盈盈:美好 的样子
词的上片着重写人,起首两句,运用风 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时所 见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 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驻,惜春之 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 中。
这是一首_送_别__诗,第一 句诗用了_比__喻__的手法,第二、 三句诗用了_设_问___的形式说明 了行人将去的地方。下面几句 借春表达了作者的_惜_别___之情,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 _美__好_祝__愿__。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课件

卜算子 . 送 鲍浩然 之浙东
• 【读一读】
•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 【作者】:王观 北宋 【体裁】:词
• 【注释】
• 卜算子·送鲍浩然①之浙东
• ①鲍浩然:诗人的朋友
• 水是眼波横②, 山是眉峰聚③.
•
真想问问路人儿要到哪个方向?
•
山水交汇处。
•
才送走了春,又要送你回家乡。
•
如果还赶得上江南迷人的春色,
•
千万住下来过过美好的日子,可别急着走啊!
• 分析: 词的上片着重写人,起首两句,运用 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时 所见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
• 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 对他都显出了特别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 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动 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也似 乎是她们紧蹙的眉峰了。山水都变成了有 感情之物,正因为友人鲍浩然归途中怀着 深厚的浓浓感情。
思
考
核心
核心
探
பைடு நூலகம்
关这键首词是一首送别之 关键
究 作。题目中的鲍浩然是
作者的朋友,浙东是友
人要去的地方。这首词
分为两片,上片写友人
回浙东去的山水行程,
下片抒发作者对回归江
南的友人的深情祝愿。
2、这首诗都运用了哪些艺术 技巧?
比喻 拟人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课后思考:
1.这首词的写作手法是 一 借景抒情。在这首词 里,借什么景?抒什么情?
• 下片“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 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 君”,更添怅恨十分。旦夕之间,两谙别苦, 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 露。
• 【读一读】
•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 【作者】:王观 北宋 【体裁】:词
• 【注释】
• 卜算子·送鲍浩然①之浙东
• ①鲍浩然:诗人的朋友
• 水是眼波横②, 山是眉峰聚③.
•
真想问问路人儿要到哪个方向?
•
山水交汇处。
•
才送走了春,又要送你回家乡。
•
如果还赶得上江南迷人的春色,
•
千万住下来过过美好的日子,可别急着走啊!
• 分析: 词的上片着重写人,起首两句,运用 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时 所见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
• 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 对他都显出了特别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 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动 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也似 乎是她们紧蹙的眉峰了。山水都变成了有 感情之物,正因为友人鲍浩然归途中怀着 深厚的浓浓感情。
思
考
核心
核心
探
பைடு நூலகம்
关这键首词是一首送别之 关键
究 作。题目中的鲍浩然是
作者的朋友,浙东是友
人要去的地方。这首词
分为两片,上片写友人
回浙东去的山水行程,
下片抒发作者对回归江
南的友人的深情祝愿。
2、这首诗都运用了哪些艺术 技巧?
比喻 拟人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课后思考:
1.这首词的写作手法是 一 借景抒情。在这首词 里,借什么景?抒什么情?
• 下片“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 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 君”,更添怅恨十分。旦夕之间,两谙别苦, 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