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类常用维生素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药物禁忌
切莫把维生素类药当补品

切莫把维生素类药当补品维生素类药是临床上的常用药,它是机体维持正常代谢和机能所必须的一类低分子化合物。
大多数必须从食物中获得,仅少数可在体内合成或由肠道细菌产生。
维生素分两大类:一类是脂溶性维生素,常用的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等。
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它在食物中常与脂类共存,脂类吸收不良时其吸收亦减少,甚至发生缺乏。
另一类是水溶性维生素,常用的有维生素B摘要1摘要、维生素B摘要2摘要、维生素C、维生素B摘要6摘要、叶酸和维生素B摘要12摘要:等,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
维生素类药既是药物,就有药物的特性:一是治疗作用,二是不良反应。
下面举例谈谈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脂溶性的维生素A:鱼肝油中富含维生素A。
若与黄绿植物如胡萝卜、蕃茄等含有维生素A原。
胡萝卜素含有β-胡萝卜素,吸收后在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
在肝脏、蛋类、乳类及肉类中,含有维生素A。
维生素A主要用于维生素A的缺乏症,如夜盲症、干眼症、角膜化、皮肤粗糙角化,如发生维生素A缺乏症,则按常规剂量服用:成人一次1粒,一日1次;26岁儿童一次1粒,一日1次,连续服用不超过10日,那么无不良反应。
但长期应用大剂量可引起维生素A过多症,甚至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
表现为食欲不振、皮肤发痒、毛发干枯、口唇皱裂、骨痛、骨折、颅内压增高。
又如水溶性的维生素C,新鲜蔬菜和水果如桔、橙、蕃茄、菠菜、枣等均含维生素C。
维生素C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用途。
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它参与氨基酸代谢,参与体内抗体、神经递质的合成、胶原蛋白和组织细胞间质的合成。
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加速血液的凝固,刺激凝血功能,促进铁在肠内吸收,促使血脂下降,增加对感染的抵抗力,参与解毒功能,具有抗组胺的作用。
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坏血病以及各种急、慢性传染疾病或其他疾病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病后恢复期、创伤愈合期及过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
维生素c有这么多的好处,因此许多人在营养保健中喜欢吃上几片,甚至当营养品而随意滥用,殊不知,这些滥用经常会造成一些不良反应。
常用药物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常用药物禁忌症及注意事项地高辛禁忌:(1)任何强心苷制剂中毒(2)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3)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若伴收缩功能不全或心房颤动可以考虑)(4)预激综合症伴心房颤动或扑动注意事项:本品可通过胎盘,故妊娠后期母体用量可能增加,分娩后6 周计量需要渐减本品可排入乳汁,哺乳期妇女应用需权衡利弊1.下列情况慎用:低钾血症、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止、高钙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肾脏功能损害有严重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且半正常血钾者的洋地黄患者不应同时应用钾盐,但噻嗪类利尿药与本品同用时常需给予钾盐,以防止低钾血症状.2.药物相互作用:(1)与两性霉素、皮质激素或失钾利尿药如布美他尼等同用时,可引起低血钾症状(2)与抗心律失常药、钙盐注射剂、可卡因加强而导致心律失常(3)与奎尼定同用,可使血药浓度增加一倍,甚至到达中毒浓度(4)与维拉帕米同用时,由于降低全身对地高辛的清楚率而提高其血药浓度,引起严重心动过缓(5)卡托普利可使本品血药浓度增高(6)吲哚美辛可减少本品清楚率,使本品半衰期延长,有洋地黄中毒危险(7)红霉素由于改变肠胃菌群,可增加本品在肠胃吸收维拉帕米禁忌:1 严重心动过缓,窦房结和房室结病变,有报道维拉帕米引起的窦停对阿托品无反应。
2 左室收缩期心力衰竭,LVEF 小于40的患者。
3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报道对冠脉闭塞后的濒死的心肌有益作用,现在已经澄清维拉帕米并不能挽救冠脉闭塞后的心肌,并且增加其死亡率。
4 低血压 5 预激并房扑或房颤。
6 对肝功异常或服用西米替丁的患者,维拉帕米因为与其有协同作用应酌情减量。
不良反应:1 心悸,尤其老年患者。
2 乳漏和轻度肝脏毒性少有。
3 有报道肌营养不良患者服用维拉帕米发生呼吸骤停。
相互作用:1 BT 阻滞剂,两者都有负性肌力作用,故连用时要加重心衰和心动过缓。
应特别注意维拉帕米和噻吗洛尔滴眼液合用可能产生严重心动过缓。
维生素类、微量元素与矿物质类药

4.其它 抗生素可影响血清和RBC内Vit B12含量的 测定值(特别是应用微生物学检查方法时),出现假 性低值。
【不良反应】 1.内分泌/代谢 在开始治疗巨幼细胞贫血的48h内: 严重低血钾。 2.血液药:血尿酸增高。 4.消化 肌注:腹泻。 5.呼吸 肌注:敏性哮喘。 6.皮肤 肌注:皮疹、瘙痒。 7.其它 经眼给药: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
第二章 药物篇
XVII. 维生素类、微量元素与矿物质类药 Vitamins,Trace Elements and Minerals·1079·
0.3~1mg;4~6岁1.1mg;7~10岁1.4mg;成人 1.7~2mg(男)或1.4~1.6mg(女);孕妇2.2mg;哺乳 妇女2.1mg。
【不良反应】 1.神经 2~6g/d持续用药数月:严重周围神经炎(神 经感觉异常、进行性步态不稳、手足麻木等),停药 后可缓解。注射给药:剧烈头痛。 2.内分泌/代谢 高胱氨酸尿症患者用药:血清叶酸 盐浓度降低。 3.消化 口服:食欲缺乏、便秘。 4.其它 过敏反应。200mg/d持续30d以上:Vit B6依 赖综合征。
XVII
维生素类、微量元素与矿物质类药 Vitamins,Trace Elements and
Minerals
·1078·
XVII.1.维生素类 Vitamins
维生素B6 Vitamin B6
【其它名称】 菲力古、洁傲、抗神经炎维生素、抗炎素、申凯 能、维他命B6、盐酸维生素B6、盐酸维他命B6、 盐酸吡多醇、盐酸吡多辛、吡多醇、吡多辛、昊 强、羟基吡啶、Adermin Hydrochloride、Adermine Hydrochloride、Beesix、Gravidox、Hexa-Betalin、 Hexavibex、Pyridox、Pyridoxinae Hydrochloridum、 Pyridoxine、Pyridoxine Hydrochloride、Pyridoxinum、 Pyridoxyine、Vitamin B6 Hydrochloride、Vitaminum B6、Vitaminum B6 Hydrochloride
常用药物的配伍禁忌

常用药物的配伍禁忌1、抗生素类: 临床常用注射用抗生素类药物有青霉素、硫酸链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硫酸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及先锋霉素等。
青霉素与四环素类、磺胺类合并用药是药理性配伍禁忌的典型。
氯霉素等能对抗青霉素的抗菌力,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是快速抑菌四环素类、药,使蛋白质合成迅速被抑制,细菌处于静止状态,致使青霉素类药物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导致细胞壁缺损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而降低其抗菌效能,故合用呈拮抗作用。
青霉素与磺胺类药物合用两者的临床疗效均下降,磺胺类药物注射液为强碱性,与青霉素混合注射能破坏青霉素的抗菌活性。
青霉素G钾和青霉素G钠还不宜与红霉素、万古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碳酸氢钠、维生素C、维生素B1、去甲肾上腺素、阿托品、氯丙嗪等同时静脉应用,以免减低效价,产生浑浊或沉淀。
青霉素G钾比青霉素G钠的刺激性强,钾盐静脉注射时浓度过高或过快,可致高钾血症而使心跳骤停;氨苄青霉素不可与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盐酸氯丙嗪、碳酸氢钠、维生素C、维生素B1、5,葡萄糖或5,糖盐水配伍使用;四环素类药物与硫酸亚铁等铁剂可形成络合物,互相妨碍吸收,因此不宜与补血药物如硫酸亚铁、富马铁、枸檬酸铁等合用,否则将使治疗失败。
氯霉素和氢化可的松混合使用将产生物理性配伍禁忌,其原因是氢化可的松的溶剂为稀乙醇,氯霉素的溶剂为丙二醇,同时混合由于溶解度的改变会产生混浊或沉淀;氯霉素与林可霉素合用也具拮抗作用;氯霉素和利福平可拮抗氟哌酸的作用,因此,诺氟沙星(氟哌酸)不可与氯霉素、利福平合用;呋喃口旦啶可对抗氟哌酸在尿道中的抗菌作用,因此均属配伍禁忌。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互相之间都可能增加毒性引起积累性中毒,所以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之间不宜合用,如链霉素与庆大霉素二者对肾脏均有较大的毒性。
硫酸卡那霉素忌与碱性药物配伍因可增加毒性作用;双氢链霉素本身有较强的耳神经毒作用,与卡那霉素合用更相互加重对耳内听神经等的毒性。
临床常用药物配伍禁忌

药是不够的。因为在组间更换药品时或者入莫非氏滴壶 给药时,药物在输液管路中混合也同样会导致配伍化, 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此时,组间间隔液就尤为重要, 它可以起到冲洗静脉管路的作用,从而在输注新一组液 体时,避免与上一组液体发生可能的配伍变化。但目前 临床对于间隔液的使用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沉淀) (沉淀)
(混浊、聚结成块状物) (混浊)
常用维生素类药物配伍禁忌
维生素B6 青霉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钠、阿莫西林
钠、
头孢唑啉钠、头孢呋辛钠、头孢硫脒、 头孢曲松钠
庆大霉素、阿米卡星
丹参、呋塞米、甲氨蝶呤、甘露醇、肌 苷、奥美拉唑等PPI
氨茶碱、呋塞米、肌苷、地塞米松针、 甲强龙、葡萄糖酸钙。
(3)不可与维生素C混合静滴。因为维生素C具有 较强的还原性,可使青霉素分解破坏,使其降效或 失效。
(4)不可与含醇的药物合用,如氢化可的松、氯
霉素等均以乙醇为溶媒,而使青霉素降效。
一、β-内酰胺类药物—青霉素类
(5)青霉素与酚妥拉明、去甲肾上腺素、阿托品、 扑尔敏、辅酶A、细胞色素C、维生素B6、催产素、 利血平、苯妥英钠、氯丙嗪、异丙嗪等药混合后, 可发生沉淀、混浊或变色,应禁忌混合静滴。
酒,同样可发生此类反应。
三、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
1.不宜与具有耳毒性如红霉素联用,本类药物之间也 不可相互配伍,联合两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联合抗菌 谱不扩大,却因共同的毒性基础,反可增强对第八对 脑神经和肾脏的毒性,特别是易引起永久性耳聋。
2.不宜与具有肾毒性如速尿、头孢菌素类、右旋糖苷 类、藻酸钠、洁霉素、二性霉素B等药物联用,可加 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肾毒性,引起肾损害甚至急性 肾小管坏死。
史上最全的药物配伍禁忌表

史上最全的药物配伍禁忌表医学教育网特别整理了史上最全的药物配伍禁忌表,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常见药物配伍禁忌汇总配伍禁忌指药物在体外配伍,直接发生物理性的或化学性的相互作用会影响药物疗效或发生毒性反应,一般将配伍禁忌分为物理性的(不多见) 和化学性的(多见) 两类。
临床上合并使用数种注射液时,若产生配伍禁忌。
会使药效降低或失效,其至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应避免。
1、水溶性维生素注+kcl分析:加入强电解质可产生同离子效应、点位中和作用、盐析作用等,使水溶性维生素中的有机酸盐(泛酸、维生素C、甘氨酸、乙二胺四醋酸等)、有机碱盐(维生素B1、维生素B6等)和羟苯甲酯溶解度降低,从而自溶液中析出,不溶微粒增加。
2、速尿+多巴胺+葡萄糖注射液分析:呋塞米为加碱制成的钠盐注射液,碱性较高,故静脉注射时宜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而不宜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
临床上常与多巴胺合用加强其利尿功能,但有报道两药混合后颜色有轻微变化。
建议临床上若病情需要使用这两种药物时,分开使用,也不应连续输注,最好中间输注0.9%生理盐水,即输注顺序多巴胺→生理盐水→速尿。
3、地塞米松+VitB6分析:两药的浓溶液在同一容器中混合可产生混浊或沉淀。
VitB6 为水溶性物质制成的盐,其本身不受PH变化而析出,但可导致水不溶性的酸性物质制成的盐地塞米松磷酸盐等产生沉淀。
4、多烯磷脂酰胆碱+kcl分析:多烯磷脂酰胆碱为澄清胶体溶液,不可与其他任何注射液混合注射,若要配制静脉输液,只能用不含电解质的葡萄糖溶液稀释,严禁用电解质溶液,以免其稳定性遭破坏。
5、Vitc+vitk1分析:VitK1可被VitC破坏而失效。
使用缘由:VitK1可被肝脏利用来合成凝血酶原VII,IX,X因子,VitC可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及糖代谢过程,增加毛细血管致密性而降低其通透性与脆性,加速血液凝固,刺激造血功能。
从药理、病理学方面分析,两药合用是有利的。
不能配伍原因:Vit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与醌类药VitK1混合后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致VitK1疗效降低。
常用配伍禁忌

常用配伍禁忌氨甲苯酸:硫酸镁针、呋塞米、尿激酶、甲强龙。
氨茶碱:胞磷胆碱、硫酸镁针、西米替丁、辅酶A、维生素C、维生素B6、尿激酶、缩宫素、甲强龙、葡萄糖酸钙、门冬氨酸钾镁。
奥美啦唑:硫酸镁、尿激酶。
胞磷胆碱:氨茶碱、维生素C、尿激酶、甲强龙、葡萄糖酸钙。
地塞米松针:硫酸镁、盐酸精氨酸、辅酶A、维生素B6、呋塞米、消旋山莨菪碱、酚磺乙胺、氯化钙、葡萄糖酸钙、肝素钠。
酚磺乙胺:辅酶A、尿激酶、肌苷、地塞米松针。
呋塞米:西米替丁、甲氧氯普胺、维生素C、维生素B6、氨苯甲酸、尿激酶、地塞米松、甲强龙针、肝素钠。
辅酶A:氨茶碱、消旋山莨菪碱、酚磺乙胺、肌苷、地塞米松针、葡萄糖酸钙。
肝素钠:维生素C、呋塞米、尿激酶、地塞米松、甲强龙。
肌苷:辅酶A、维生素C、维生素B6、消旋山莨菪碱、酚磺乙胺。
甲强龙:胞磷胆碱、硫酸镁、氨茶碱针、维生素B6、呋塞米、氨苯甲酸、氯化钾、氯化钙、葡萄糖酸钙、肝素钠。
甲氧氯普胺:西米替丁、呋塞米、消旋山莨菪碱、葡萄糖酸钙。
雷尼替丁:维生素K1。
硫酸镁:氨茶碱、奥美拉唑、维生素K1、氨苯甲酸、地塞米松、甲强龙针、氯化钙、葡萄糖酸钙。
氯化钙:硫酸镁、氨茶碱、地塞米松、甲强龙。
尿激酶:胞磷胆碱、氨茶碱、奥美拉唑、呋塞米、维生素K1、氨苯甲酸、酚磺乙胺、肝素钠。
葡萄糖酸钙:胞磷胆碱、硫酸镁针、氨茶碱针、甲氧氯普胺、辅酶A、维生素B6、地塞米松针、甲强龙。
维生素B6:氨茶碱、呋塞米、肌苷、地塞米松、甲强龙、葡萄糖酸钙。
维生素C:胞磷胆碱、氨茶碱、盐酸精氨酸、呋塞米、维生素K1、肌苷、肝素钠、胰岛素针。
维生素K1:硫酸镁、雷尼替丁、维生素C、尿激酶。
西米替丁:氨茶碱、甲氧氯普胺、呋塞米。
消旋山莨菪碱:甲氧氯普胺、辅酶A、肌苷、地塞米松针。
盐酸精氨酸:维生素C、地塞米松针。
注:未包括抗生素、抢救用药与抗肿瘤药物。
加粗字药物与其后面罗列的药物若配伍可能发生药物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消失等情况。
临床常见的药物配伍禁忌(一)当应用一种药物疗效不佳时,就需要选择其他的药物进行合理的配伍。
维生素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

维生素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 维生素是人体维持正常代谢和机能所必须的一类低分子化合物。它是人体六大营养要素(糖、脂肪、蛋白质、盐类、维生素和水)之一,大多数必须从食物中获得,仅少数可在人体内合成或由肠道细菌产生。
维生素是人类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和健康所必须的微量有机化合物。大多数维生素在人体内不能合成,所以必须通过食物有规律地从外界摄取。各种维生素在人体内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之间不能相互替代,也没有其它可以替代的物质,但是长期过量服用,不仅不能发挥正常功能,甚至能引起其它不良反映,临床常用的维生素类药物有:维生素A、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等。下面针对临床上如何合理使用维生素类药物加以分析:
1 维生素的种类及滥用的危害 1.1 维生素A 正常用量:能促进生长发育,对婴幼儿特别重要。可维护夜视功能。维护上皮细胞完整性,防止多种上皮肿瘤的发生。
滥用:对胎儿不利,孕妇如服用大量维生素A,对胎儿有害。主要表现为新生儿面部、头部、心脏、肾脏、神经系统的先天性缺陷或畸形。
1.2 维生素B族 正常用量:增进食欲,保护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消化吸收,乳汁分泌等作用。 滥用:大量注射维生素B6可发生过敏反应。 老年人缺乏维生素B1时,静脉注射过快可导致血压下降或过敏反应。 长期大量盲目服维生素B12,除可发生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亦有利于病毒的生长。
叶酸、又称为维生素B1,过量服用时可出现口苦、皮肤潮红、发热、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1.3 维生素C 正常用量:治疗出血,帮助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预防滤过性病毒和细菌的感染,并有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具有抗癌作用,有助防止亚硝基胺的形成,并且有治疗和预防感冒的作用。
滥用:削弱人体免疫能力,因为白细胞周围的维生素C过多,不仅妨碍白细胞摧毁病菌,而且还会使病菌和癌细胞得到保护。
长期大量盲目服用维生素C,可引起恶心呕吐,胃部不适。 引起泌尿系统结石症状,破坏食物内的维生素B12。 阻碍食物中钙离子、锌离子的吸收。 1.4 维生素D 正常用量:参与钙、磷在人体内的代谢,影响钙、磷在骨骼和牙齿中的沉积。 滥用:长期大量盲目服用维生素D,可引起低热、烦躁、肝肾损害,骨骼硬化等。 1.5 维生素E 正常用量:降低心脏病发生,减轻肠道慢性炎症,抗衰老、增强免疫力。 滥用:大量长期服用维生素E,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胃肠功能紊乱,皮肤皱裂,荨麻疹,激素代谢紊乱、血脂升高、视力模糊、免疫功能降低等不良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类常用维生素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药物禁忌
维生素A
当维生素A不足时,可能会引起骨骼生长不良,生殖功能衰退,过度角化,皮肤粗糙、干燥,眼结膜表层角化、脱屑,干眼症及角膜软化。
1、注意事项
一般按推荐剂量服用,慢性肾功能减退者慎用,维生素A过多或过敏患者禁用。
2、不良反应
急性维生素A中毒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症状,如烦躁或嗜睡、呕吐、视乳头水肿等。
慢性毒性反应包括皮肤干粗或薄而发亮,脂溢性皮炎或全身散在性斑丘疹,斑片状脱皮和严重瘙痒,毛发干枯、稀少、易脱发,食欲减退,易烦躁等,也可有肝脾肿大及颅压增高的症状。
3、食物药物相互作用
(1)氢氧化铝、硫糖铝能干扰维生素A的吸收。
(2)口服避孕药可提高血浆维生素A的浓度。
(3)与维生素E合用时,可促进维生素A吸收和利用。
(4)抗酸药可影响维生素A吸收,故不应同服。
维生素B1
摄入不足可致维生素B1缺乏,严重缺乏还会导致烟酸缺乏,可致脚气病以及周围神经炎等。
常用于预防和治疗维生素B1缺乏症,如脚气病、神经炎、消化不良等。
1、注意事项按推荐剂量服用;过敏患者禁用。
2、不良反应过量使用可出现头痛、疲倦、烦躁、食欲缺乏、心律失常、神经衰弱等症状。
3、食物药物相互作用
(1)与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枸橼酸钠合用,易引起变质。
(2)不宜与含鞣质的中药和食物合用。
维生素B2
当维生素B2缺乏时,表现为唇炎、舌炎、口腔黏膜溃疡、畏光、阴囊炎、阴道炎、脂溢性皮炎。
烟酸在体内转变为烟酰胺,参与体内生物氧化过程,缺乏时产生糙皮病。
常用于维生素B2及烟酸缺乏症所致的各种皮肤、黏膜炎症和癞皮病。
1、注意事项
(1)动脉出血、糖尿病、青光眼、痛风、高尿酸血症、肝病、消化道溃疡、低血压等患者慎用。
(2)不应长期服用,症状消失后应停药。
(3)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2、不良反应
长期过量使用可能会引起机体麻痹、搔痒、灼热感等不适症状,严重的可能会使肾脏的
肾小管堵塞,引发肾功能障碍。
3、食物药物相互作用
(1)饮酒可影响肠道对维生素B2的吸收。
(2)与吩噻嗪类药、三环类抗抑郁药、丙磺舒等药合用时,核黄素用量需增加。
(3)不宜与血管扩张剂合用。
维生素B6
常用于预防和治疗维生素B6缺乏症,如脂溢性皮炎、唇干裂、口角炎、贫血等。
也可
用于减轻妊娠呕吐。
1、不良反应长期过量可致严重的周围神经炎,出现神经感觉异常、步态不稳、手足麻木等
神经系统反应。
2、食物药物相互作用
(1)小剂量维生素B6与左旋多巴合用,可降低后者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
但制剂中若含有脱羧酶抑制剂如卡比多巴时,对左旋多巴无影响。
(2)氯霉素、肼屈嗪、异烟肼、青霉胺及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环孢素等药物可拮抗维生素B6或增强维生素B6经肾排泄,甚至可引起贫血或周围神经炎。
(3)雌激素可使维生素B6在体内的活性降低,服用雌激素时应增加维生素B6用量。
维生素C
常用于防治坏血病,也可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辅助治疗。
克山病患者发
生心源性休克时,可用大剂量本品治疗;用于慢性铁中毒的治疗(维生素C促进去铁胺对铁的络合,使铁排出加速);用于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治疗;用于治疗肝硬化、急性肝
炎和砷、汞、铅、苯等慢性中毒时肝脏的损害。
1、注意事项
以下情况慎用:半胱氨酸尿症、痛风、高草酸盐尿症、草酸盐沉积症、尿酸盐性肾结石、糖尿病(因维生素C可能干扰血糖定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或地中海贫血(可致铁吸收增加)。
镰形红细胞贫血(可致溶血危象)。
2、不良反应
(1)长期服用每日2~3g可引起停药后坏血病。
(2)长期应用大量维生素C可引起尿酸盐、半胱氨酸盐或草酸盐结石。
(3)过量服用(每日用量lg以上)可引起腹泻、皮疹、头痛、胃酸增多、尿频(每日用量
600mg以上)、恶心呕吐、胃痉挛。
3、食物药物间相互作用
(1)与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枸橼酸钠配伍,易引起变质。
(2)不宜与含鞣质的中药和食物合用。
维生素D3
维生素D3促使钙沉着于新骨形成部位,使拘橼酸盐在骨中沉积,促进骨钙化及成骨细
胞功能和骨样组织成熟。
维生素D3摄入后,在细胞微粒体中受25-羟化酶系统催化生成骨
化二醇,经肾近曲小管细胞1-羟化酶系统催化,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骨化三醇。
常用于维生素D缺乏症的预防和治疗。
1、注意事项
(1)高钙血症、维生素D增多症、高磷血症伴肾性佝偻病禁用。
(2)以下患者慎用: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高胆固醇血症、髙磷血症;对维生素D高度
敏感及肾功能不全;非肾脏病用维生素D3治疗时,如患者对维生素D3异常敏感,也可产
生肾脏毒性。
2、不良反应超剂量可引起高血钙、高尿钙和高血磷。
(1)便秘、腹泻、持续性头痛、食欲减退、口内有金属味、恶心呕吐、口渴、疲乏、无力。
(2)骨痛、尿浑浊、惊厥、高血压、眼对光刺激敏感度增加、心律失常、偶有精神异常、
皮肤瘙痒、肌痛、严重腹痛、夜间多尿、体重下降。
(3)急性中毒症状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头痛、呕吐、便秘;慢性中毒表现为营养不良,感觉障碍、伴口渴的发热、多尿、脱水、表情淡漠、发育停止和泌尿道感染。
3、食物药物相互作用
(1)巴比妥、苯妥英钠、抗惊厥药、扑米酮等可降低本品的效应,因此长期服用抗惊厥药时应补给本品,以防止骨软化症。
(2)与含镁的制酸药同用,特别在慢性肾衰竭患者,可引起高镁血症。
(3)降钙素与本品同用,可抵消前者对高钙血症的疗效。
(4)大量钙剂或利尿药与本品同用,有发生高钙血症的危险。
(5)洋地黄与本品同用时应谨慎,因维生素D3可引起高钙血症,容易诱发心律失常。
(6)与大量的含磷药同用,可诱发高磷血症。
维生素E
若维生素E缺乏,男性和女性均会出现生殖障碍,还会导致肝脏、骨髓、脑功能异常。
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及习惯性流产、不孕症的辅助治疗。
1、注意事项
(1)维生素E具有抗凝活性,长期大剂量摄入可增加出血性卒中发生危险。
(2)摄入低剂量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而摄入大剂量时可能不再具有抗氧化活性,此
时维生素E反而成了促氧化剂。
(3)摄入大剂量维生素E可妨碍其他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功能。
2、不良反应
长期服用大剂量维生素E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或肺栓塞,过量服用偶尔会出现肌肉衰弱、疲劳、呕吐和腹泻,更大剂量的维生素E会对维生素K作用产生拮抗,增强口服香豆素抗凝剂的作用,可导致明显的出血。
3、食物药物相互作用
(1)本品可促进维生素A的吸收、利用和肝脏贮存。
(2)降低或影响脂肪吸收的药物如考来烯胺、新霉素以及硫糖铝等,可干扰本品的吸收、不宜同服。
(3)口服避孕药可以加速维生素E代谢,导致维生素E缺乏。
(4)雌激素与本品同用时,如用量大、疗程长,可诱发血栓性静脉炎。
(5)本品避免与双香旦素及其衍生物同用,以防止低凝血酶原血症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当发现漏服以上药物后尽快服药,如果发现漏服时已经接近下1次服药时间
则继续原来的时间服药即可,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剂量。